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六年級 >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

時間: 琇漣 六年級

語文是基礎(chǔ)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nèi)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chǔ),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你喜歡。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篇1

猜字謎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并猜出字謎。

3、了解猜字謎的基本方法,并學習運用。

來(往)

(蛀)(駐)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并猜出字謎。

教學難點:了解猜字謎的基本方法,并學習運用。

教學準備:字詞卡片,課件,學生課前搜集一些字謎。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活動整理與修改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字謎:一加一。請大家猜一個字。交流猜的方法。

2、板書課題,領(lǐng)讀,指導書寫“字”,組詞,造句。

二、初讀第一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帶音節(jié)的生字。

3、檢查:去掉音節(jié)的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4、指導寫字:左、右、紅、時。

三、再讀第一則

1、指名朗讀,要求讀通順。

2、采用多種方法練習朗讀,要求讀流利。

3、交流討論:你能猜出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4、小結(jié)猜字謎的方法。

四、拓展訓練

1、學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字謎,小組內(nèi)互相猜一猜。

2、交流展示小組猜字謎的成果。

五、布置作業(yè)

和家人一起猜字謎。

第2課時

一、談話導入說一說和家人一起猜了哪些字謎?是怎樣猜出來的?

二、初讀第二則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檢查:帶音節(jié)的生字。檢查:去掉音節(jié)的生字。交流記字方法。指導寫字:動、萬。

三、再讀第二則指名朗讀,要求讀通順。采用多種方法練習朗讀,要求讀流利。交流討論:你能猜出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小結(jié)猜字謎的方法。

四、拓展訓練出示本課生字,小組內(nèi)編字謎。全班交流猜一猜。五布置作業(yè)以猜字謎為主題,辦一份手抄報。

五、布置作業(yè)

板書

教學反思: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篇2

小青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青蛙的一些習性。

3、能辨析“睛、請、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學會基本方法。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

能辨析“睛、請、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學會基本方法。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課件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肚皮雪白穿綠衣,叫聲呱呱蹦蹦跳,捕捉害蟲小能手。(青蛙)

2、問:你對青蛙還有哪些了解呢?

3、板書課題,指導認讀,學寫“青”。組詞,造句。

二、看圖讀文

1、出示課文插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檢查:帶音節(jié)的生字。

4、檢查:去掉音節(jié)的生字。交流記字方法。相機認識病字頭。

5、檢查:無音節(jié)的詞語。選擇造句。

6、辨析:睛、請、晴、清、情。相機講授辨析的'基本方法。

7、指導寫字:請、晴、清、情。

三、再次讀文

1、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2、多種形式練習朗讀,要求讀流利。

第2課時

一、復(fù)習導入

1、認讀生字詞語。

2、想一想,填一填。(課后題)

二、讀文感知

1、接力朗讀,及時正音。

2、教師范讀,問:你聽懂了什么?

3、交流自己的感受。

4、問: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小青蛙呢?

5、再次朗讀課文。

6、指導寫字:生、氣。

三、拓展訓練

1、還有哪些小動物對人類有益處?

句式練習:我知道(),它能幫我們?nèi)祟悾ǎ?,我們?yīng)該保護它。

2、想一想,填一填。

包——抱、飽、胞、跑、泡、炮、袍

書(包)擁(抱)

吃(飽)

同(胞)(跑)步水(泡)放(炮)

(袍)子

主——住、注、柱、拄、蛀、往、駐

(主)人

(?。┱?/p>

(注)意(柱)子(拄)著足

四、布置作業(yè)

給你喜歡的小動物寫幾句贊揚的話。

板書

教學反思: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并默寫本詩。

2、通過注釋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的詩句意思。

3、結(jié)合相關(guān)詩句,體會這首描寫春天的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復(fù)習背誦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師:一年之計在于春。生活在嚴冬中的人們對春天總是有著強烈的企盼。是誰最先發(fā)現(xiàn)了春的蹤跡?李白說是柳樹,于是李白這樣寫道:“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蘇東坡說是鴨子,他則這樣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飛雪,他寫下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這其實都是詩人們以獨特的眼光觀察和描寫到的春天到來的跡象。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代詩歌,看一看詩人韓愈是怎樣發(fā)現(xiàn)春天的特點的。(板書課題)

3、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的詩奇崛雄偉,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風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為詩”之評。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重點講解“呈(chénɡ)”和“酥(sū)”字的讀音。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jié)成小組,對照注釋,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重點字詞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絕勝:遠遠勝過。

煙柳:形容綠柳成蔭,望去如同煙霧籠罩的樣子。

皇都:指京城長安。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誦讀和探究詩歌,說一說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這首詩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yōu)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春天。“天街小雨潤如酥”“最是一年春好處”。)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理解詩的第一、二句。

(1)學生借助預(yù)習,理解“天街”“潤如酥”。(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形容春雨滋潤細膩。酥:酥油。)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的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象。

(3)教師歸納小結(jié)這兩句詩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猶如酥油一樣滋潤細膩,綠茸茸的細草,遠看有青青的顏色,走近卻看不出草的顏色了。)

(4)“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寫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點?(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的特點。)

2、理解本詩的三、四句。

(1)理解“絕勝”的意思。(絕勝:遠遠勝過。)

(2)師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詩的大意。(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時候,遠遠勝過京城楊柳成蔭的暮春景色。)

(3)“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比)

3、引導學生朗讀全詩。

(1)展示體現(xiàn)本詩意境的教學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生看圖聽教師朗誦。

(2)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用自己的話簡述全詩大意。

(3)抽學生單個朗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相應(yīng)作指導。

(4)讓全班學生閉眼想象全詩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4、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詩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小雨、小草。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將早春草色與什么作對比?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

(這首詩將早春草色與滿城“煙柳”作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能給讀者無窮的美感和趣味。)

(3)引導學生帶著贊美、喜愛的感情,吟誦全詩。

五、總結(jié)詩歌,拓展延伸。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早春的美麗景象,呈現(xiàn)給我們無盡的美感。指導學生搜集整理一些關(guān)于“春”的寫景的詩詞名句。

板書設(shè)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 如酥

草色遙看無

最是 春好處

絕勝 皇都

教學反思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首寫景詩,贊美了當時京城長安的早春微雨時的優(yōu)美景色。指導學生學此詩的關(guān)鍵在于領(lǐng)悟“早春”二字。而早春景象,是由詩的前兩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來體現(xiàn)的,應(yīng)將此作為教學的重點。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篇4

設(shè)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課教學力求體現(xiàn)這一理念。本教學以疑探為核心設(shè)計教學過程。首先根據(jù)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礎(chǔ)上圍繞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共同歸納梳理問題,從而形成需要解決的“主干”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或其他方式獨立自學探究問題,并嘗試解答問題。接著采用師生、生生互動的方式檢查“自探”情況,對于自探難以解決的問題合作解決。在基本完成本節(jié)主要學習任務(wù)的基礎(chǔ)上,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勇于向課本、教師,以及其他權(quán)威挑戰(zhàn),針對本節(jié)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再次進行深入探究解答,從而達到查漏補缺、深化知識、發(fā)散思維、求異創(chuàng)新的目的。教學中,教師適時、適當點撥,精講,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朗讀,以讀導悟,悟其義、悟其情、悟其理,使學生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地球儀。

2.準備地球的一些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地球遭破壞的圖片。

3.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關(guān)于地球和人類關(guān)系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shè)置情境,質(zhì)疑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shè)計和制造的“神舟號”宇宙飛船到太空去旅行。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就要升空了。好,飛船已經(jīng)升到了太空,請睜開眼,觀看太空美麗的景色。

2.播放太空行星運行的錄像,地球逐漸清晰,后定格。

3.同學們,這水藍色的星球大家認識嗎?(結(jié)合學生回答板書——地球)大家喜歡嗎?請用一句話,夸一夸我們的地球。(地球,你真美呀!地球,你好偉大!)

4.揭示課文題目,引發(fā)質(zhì)疑。

今天學的課文的題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個地球”(板書:只有一個)??戳苏n文題目,你的腦海中一定涌出一個個小問號,快說說吧!(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課文想告訴我們什么?)

設(shè)計意圖: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充滿疑問的情景,有了問題學生才會思考,才能有學習的動機,有了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的愿望。鼓勵學生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大膽地圍繞課文題目提出疑問。

二、逐步引導,自學自探

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整理出了今天的自探提示。

1.出示自探提示: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用你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和詞語。

(2)一邊讀,一邊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在旁邊注上標記。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

2.自主學習,尋求答案。

設(shè)計意圖:自主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chǔ)。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yīng)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chǔ),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為宗旨,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獲得知識。

三、小組合作,解難質(zhì)疑

1.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合作交流,逐一解決“自探提示”中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合探,交流感悟。

(1)出示詞語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2)出示生字,交流書寫。

①在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個字在書寫時要提醒一下同學們?

②學生自由說。

預(yù)設(shè):“藹”和“竭”有一部分相同,可強化不同部分,以區(qū)別字形;要注意指導“瑩、資、籃”和“濫”的讀音。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

(4)你能根據(jù)本文描述的地球的四個方面來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嗎?(學生嘗試概括)像這種把每部分的內(nèi)容合并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叫“段意合并法”。

(5)文中有一句話把這四個方面都概括進去了,你能找到這句話嗎?

①出示句子: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②導讀:這句話中,你想告訴大家的是什么?請你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

設(shè)計意圖: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掌握了多種自主學習方法,這使得學生對識字、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識字、閱讀中去,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讀完之后又能在小組中與同齡人交流他們的收獲、他們的情感,他們的自我學習價值得以體現(xiàn),這反過來又促進了他們的再次學習。

四、“聆聽”地球,美麗、渺小

1.過渡:是啊,文字后面是地球母親的心跳,是地球母親的呼吸。我們默默地讀,靜靜地聽,就能聽見地球母親在跟我們訴說呢!我們先默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聽聽地球母親首先會和我們說什么。

2.學生認真閱讀、傾聽。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3.匯報交流。

(1)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①你是從哪段文字聽出來的?那我們一塊兒來瞧一瞧吧。大家閉上眼睛,地球母親正在向我們走來,看看,她長什么樣?

②出示圖片配句子教師范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③說說你看到的地球母親。

④地球母親如此美麗,你想對她說什么呢?

(2)渺小。

①是從哪兒“聽”到的?

②小結(jié):是的,如果我們把地球跟太陽作個比較,一個太陽抵得上130萬個地球呢!(生感嘆)地球是渺小的。(出示詞語:渺小)非常微小。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營造聆聽地球母親的情境氛圍,既調(diào)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真實、具體地感受地球的美麗壯觀,從而拉近了學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五、課文回顧,質(zhì)疑再探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本課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許又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請?zhí)岢鰜戆桑?預(yù)設(shè):地球為什么容易破碎?)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感知地球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學生再次質(zhì)疑,能激發(fā)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有的放矢地提出更有價值、值得研究的問題,為進一步挖掘文本打下基礎(chǔ)。

六、結(jié)合課文,拓展訓練

指出各句的說明方法。

A.舉例子B.打比方C.作比較D.列數(shù)字

1.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  )

2.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  )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4.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shè)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設(shè)計意圖:通過練習的形式感知課文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從而體會恰當使用說明方法的妙處。

第二課時

一、激情回顧,質(zhì)疑導入

1.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2.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同學們提出了好多有價值的問題,想想哪些問題我們沒有解決,或者是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請大膽提出來吧!

3.學生提問。(重點問題:地球為什么容易破碎?)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從問問題開始的。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zhì)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起點。

二、放手學生,引導自學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用心聆聽,感受到了地球母親的心聲,感受到了地球母親的美麗與渺小。接下來,就讓我們像上節(jié)課那樣,默默地讀,靜靜地“聽”。

2.出示自探提示:

(1)默默地讀第3自然段及以后的部分,靜靜地“聽”,“聽聽”地球母親還在向我們訴說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

3.學生讀書“聆聽”。

4.小組長組織在小組內(nèi)交流。

設(shè)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科學合理地組織小組學習,既能讓學生感到強烈的個人責任,又能讓他們認識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三、小組合作,交流解疑

過渡:通過讀文你能聽到地球母親在說什么?

(一)自然資源的有限。

1.地球拿哪些資源養(yǎng)育了人類?(討論交流后板書:自然資源——礦產(chǎn)、水、土地、生物……)

2.自然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嗎?(板書:有限)能舉例說明嗎?(指名交流:如,礦產(chǎn)資源的生成、土地資源的有限……)

3.總結(jié):這類資源來得不容易,我們把它叫做“不可再生資源”。這種資源真是“來之不易”。地球用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養(yǎng)育了人類,多么無私??!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地球真是太可愛了。)正是由于她這么可愛,作者給了她一個怎樣的稱呼?(稱她為“人類的母親”。)地球的確具有母親的情懷,你說地球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生口頭填空,如“可愛的母親”“無私的母親”“偉大的母親”“樂于奉獻的母親”……)

(二)人類對地球的破壞。

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根據(jù)各自所畫的內(nèi)容回答。

2.第4自然段寫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造成了一系列生態(tài)災(zāi)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讀到這時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現(xiàn)象?(指名交流環(huán)境問題和由此造成的災(zāi)難。)

3.不光是這些,看看地球每天在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

4.母親原先健康的身體已經(jīng)傷痕累累,滿頭的秀發(fā)已經(jīng)脫落,先前明亮的眼睛已經(jīng)暗淡無光。你們能用一些詞語說說母親的現(xiàn)狀嗎?(傷痕累累、遍體鱗傷。)

合同交流:

針對這些現(xiàn)象設(shè)計一兩條保護環(huán)境或節(jié)約資源的宣傳語。

(三)在宇宙空間,“我”是你們的母親。(不能移居。)

1.你是從哪聽到的?

2.結(jié)合回答出示句子:科學家已經(jīng)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nèi),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3.還有誰也聽到了這個意思?說說看。

4.40萬億千米!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太遠了!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適時地補充地球母親每天發(fā)生的變化,即地球母親每天承受的痛苦,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因而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地球,精心保護它吧!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

四、感情誦讀,深化表達

1.我不由得想起了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文章——《田野里的哭聲》。想聽聽嗎?(教師感情誦讀)

東方欲曉,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傾心交談。

…………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溪水像失去兒子的母親似的在號哭,于是我問道:“甘美的溪水呀,你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為我不得不流進城里,但在那里,人們鄙視我,他們用葡萄酒代替我飲用,而用我去為他們洗滌污垢。不久,我這冰清玉潔的身體就會變成污泥濁水。我怎能不號哭?”

隨后,我側(cè)耳細聽,又聽到鳥兒仿佛號喪似的在唱一首悲歌,我就問道:“漂亮的鳥兒??!你們在為誰號喪唱挽歌?”一只小鳥走近我,站在枝頭上說:“人將帶著一種該死的器具,像用鐮刀割草似的把我們消滅掉。我們正在相互訣別,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誰會幸免于難。我們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隨到哪里,我們怎能不號喪唱挽歌呢?”

2.出示填空,引導學生深入感悟:

昨天,我們的母親(  );今天,我們的母親(  )。而傷害母親的竟然是(  ),這才是讓母親心痛的!

3.其實我們什么都不必說了。面對地球母親哀傷的眼神,作為她的孩子的我們又該如何應(yīng)答呢?這是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應(yīng)該直面的問題。大家靜靜地想一想,然后寫下來吧。

4.學生思考、寫作,然后全班交流。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同學交流。

設(shè)計意圖:在閱讀探究之余,做到讀寫結(jié)合,既是小小的課堂練筆,同時也是自己心靈的舒展與釋放。讓地球媽媽從此不再傷感與流淚,讓地球兒女們一起呼喚、呼喊——“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激起學生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五、理解課題,回顧拓展

1.同學們,千言萬語,匯成這一句話——(在“地球”前板書“只有一個”)地球的明天會如何,就在于你我他,就在于我們每一個人。警示同學們,大聲讀——只有一個地球。

2.作業(yè)超市。(任選一個)

(1)科學考察活動:關(guān)于水、大氣、森林等自然資源遭到破壞的調(diào)查報告及治理建議。

(2)配合世界地球日,到社區(qū)去作宣傳,主題是——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3)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保護廣告語。

設(shè)計意圖:布置實踐性作業(yè),為學生搭建了實踐平臺,既有利于實現(xiàn)語言文字的內(nèi)化,又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促進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的統(tǒng)一。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篇5

設(shè)計說明

本課精選了三首古詩,分別是《浪淘沙》(其一)、《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浪淘沙”是唐代曲名,劉禹錫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淘金者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春》這首詩中,作者杜牧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和憂國憂民的情感?!稌幭壬凇芬辉娭凶髡咭驗榍‘?shù)赜米?,使平淡無奇的景象具有了異常豐富的表現(xiàn)力。院內(nèi)清幽環(huán)境令人陶醉,門前的景物在詩人眼里是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賦予人的感情,“護”和“送”顯得那么深情。門前的青山見到庭院這樣整潔,主人這樣愛美,也爭相前來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門而入,奉獻上一片青翠。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及字卡、詞卡。

學生準備:搜集描寫春天的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借助課件,談話導入

1.(播放課件少兒歌曲《春曉》,學生傾聽。)古詩是中國文學的一朵奇葩,我們從牙牙學語開始,《春曉》《靜夜思》就一直伴著我們成長。今天,我找同學來背一背你知道的古詩。

2.導入:同學們的積累真豐富。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一組古詩。不同的詩人,不同的經(jīng)歷,他們眼中的景色也是不一樣的。

設(shè)計意圖:歌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背古詩能有效地調(diào)動課堂氣氛,通過古詩的積累感受古詩題材的豐富。

二、學習古詩,復(fù)習方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1.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浪淘沙》(其一),在學古詩之前,我請同學來說一說學習古詩的方法。

(1)解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理解大意)(4)悟詩情(品意境,悟感情)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掌握方法,學以致用。

設(shè)計意圖: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便于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有目標、有方法。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示以小組為單位學習。

(1)根據(jù)注釋解詩題。

(2)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3)將古詩讀正確、流利。

(4)根據(jù)注釋和過去學習古詩的經(jīng)驗,用解詞法、擴詞法、想象法理解古詩大意。

(二)集體反饋。

1.說一說你對“浪淘沙”這個題目的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2.把你了解的“劉禹錫”和大家分享一下。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yīng)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3.指名讀古詩。

糾音曲(qū) 簸(bǒ)

指導書寫“涯”左邊是三點水,右邊“廠”里邊是兩個土,上橫短,下橫長。

4.交流理解詩意。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①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②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a.過渡:能根據(jù)注釋和查閱資料來理解詩意真棒,不過老師有點疑問,“九曲黃河”你為什么不說千曲,百曲呢?真的是萬里沙嗎?引導學生了解古漢語中的數(shù)字一般是虛指?!熬徘币馑际屈S河曲曲折折。

b.引出:這里是夸張的手法,自古以來黃河相傳就有九曲十八彎的說法。

c.提問: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黃河的磅礴的氣勢?(板書:雄偉壯觀)

交流回答:九曲黃河、浪淘風簸。

③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吹酱蠹易x詩這么積極,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請給老師一點溫馨提示吧!

預(yù)設(shè):把字讀準,聲音洪亮。把“九曲黃河”“浪淘風簸”讀重些,豪邁些。

(2)學習第3、4句。出示詩句“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

①全班齊讀。

②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引導學生想象: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直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想象一下牛郎織女的家是什么樣子的?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板書:想象、寫實)

預(yù)設(shè):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優(yōu)美。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作者對寧靜田園牧歌生活的向往。

③指導朗讀。

(3)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四步學習方法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過程中抓住重點詞朗讀品味詩歌意境,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感悟黃河的雄偉壯觀。不同層次的朗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做到師生互動。通過想象、作畫、描述牛郎織女的生活,然后和淘金者的生活進行對比,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三、方法遷移,自主學習

(一)解詩題。

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二)知詩人。

介紹作者:杜牧,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詩以七絕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三)明詩意。

1.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結(jié)合旁邊的注釋,理解詞語或詩句的意思。

3.學寫生字“鶯”,注意下邊“鳥”字要占主體,但也要寫緊湊。

(四)悟詩情。

1.前兩句——晴景、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虛指,在這里指的是遼闊的江南地區(qū)。

(3)體會第一句詩的意思。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黃鶯宛轉(zhuǎn)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的景象。

(4)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nèi)容。

2.后兩句——雨景、懷古

(1)提問: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晴景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看到了什么。

①匯報:在遠處,詩人看到了很多寺廟,他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②提問:我們靜靜地聽一聽詩人的心聲,和他一起來想象,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中,你看到什么了?

預(yù)設(shè):①很多很多的寺廟,很多很多的樓臺在蒙蒙的煙雨中忽隱忽現(xiàn)。

②蒙蒙細雨的沙沙聲,還有黃鶯的叫聲。

③寺廟旁邊的花香、下雨時空氣的清新、雨中還有草的味道。

④四百八十四座寺廟,是一座不多一座不少的嗎?(這是一個虛數(shù),告訴我們在江南,有各種各樣的寺廟)及時補充背景知識(南朝統(tǒng)治者廣建佛寺,想要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wěn)固)。

(3)南朝統(tǒng)治者廣建佛寺,想要依靠神靈永保江山穩(wěn)固,這樣的做法對嗎?

(4)小結(jié):作者由古思今,今天的唐朝失去了昔日的繁華,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的思想和南朝統(tǒng)治者何其相似!這里表達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板書:憂國憂民)

3.帶著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嘗試背誦。

4.小組交流:這首詩抓住了哪些景物來描寫春天?描繪了春天怎樣的畫面?

5.作業(yè):依據(jù)《浪淘沙》(其一)、《江南春》這兩首詩的內(nèi)容,任選一首,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其配一幅畫。

設(shè)計意圖:通過四步學習古詩的方法,感受《江南春》描寫的景象,了解作者通過描寫“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樓臺”“煙雨”這些江南代表性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思。另外了解“千里”“四百八十”都是虛指。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回顧,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古詩。

2.根據(jù)提示,寫出詩句。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薄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p>

3.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學習古詩有哪些方法嗎?這節(jié)課我們依然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古詩《書湖陰先生壁》。齊讀課題。

設(shè)計意圖:從復(fù)習入手,導入新課,意在鞏固上節(jié)課的學習的內(nèi)容,同時自然引入新課。

二、談話交流,精準釋題

1.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古詩《書湖陰先生壁》,說說你對詩題的理解。

2.介紹古詩背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閑居在南京江寧,常跟附近居民來往,相處得很友好,湖陰先生楊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這一年夏初時節(jié),詩人又到湖陰先生家做客,對這里的環(huán)境景色十分欣賞,隨口吟成這首絕句,應(yīng)主人請求題寫在當院墻壁上。(書:題寫)

設(shè)計意圖:通過引入資料,了解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為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做鋪墊。

三、交流資料,簡介詩人

1.交流資料。

同學們,你對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師生活動、展示資料)

2.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

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元日》《梅花》等存世。

設(shè)計意圖:通過了解詩人,積累文學常識。

四、誦讀古詩,明了詩意

(一)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示:“畦”讀qí,“闥”讀tà。)

指名讀,讀準字音,讀清停頓。

(二)再讀,借助注釋及相關(guān)資料,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反饋,重點引導。

1.注釋。

長掃:指經(jīng)常打掃。

凈:干凈。

苔:青苔。

畦:這里指種有花木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土地,周圍有土埂圍著。

排闥:推開門。“闥”指小門。

2.理解詩意:茅草房庭院因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的。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wèi)著農(nóng)田,把綠色的田地環(huán)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3.說說你聽后的感受,再帶著初步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全詩。

設(shè)計意圖:了解全詩大意、初步掌握古詩的感情基調(diào)。

五、再讀古詩,感悟詩情

(一)(播放音樂)學生閉眼冥想畫面:幾間簡樸的茅舍由于經(jīng)常打掃,檐潔壁凈,沒有苔蘚生長的余地;成壟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裝點得井井有條,這些全出自主人的親手栽培。一條快活的溪水,環(huán)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儼然是稻田的守護者;兩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請就推門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簾。你眼前出現(xiàn)什么樣的景象?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二)帶著你的理解和感悟默讀古詩,說說哪些詞語讓你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說說你新的體會。(側(cè)重于人物形象與情感的體會與感悟。)

(三)匯報交流:

1.全詩哪些詩句暗示了主人生活的情趣高雅,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主人的品質(zhì)高潔?(“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湖陰先生人品高潔、富有生活情趣,清靜脫俗,樸實勤勞。)

2.小結(jié):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而今,庭院經(jīng)常打掃,總是干干凈凈的,叫人感覺舒適。更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手栽種的,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再讀這兩句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作者愉快的心情。(鼓勵學生帶著對湖陰先生的尊敬和贊美讀一讀這兩句詩。)

3.“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nóng)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里,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你感受到了嗎?

(1)帶著你的理解讀古詩。邊讀邊想,在作者的寫作方法上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預(yù)設(shè)1:“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引導學生明確擬人手法的特點及作用。

小結(jié):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huán)繞著碧綠的農(nóng)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

預(yù)設(shè)2: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小結(jié):作者運用了對偶的寫作方法,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樣的詩句我們還積累過哪些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p>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預(yù)設(shè):寫了湖陰先生的生活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表現(xiàn)了湖陰先生的人品高潔。

4.朗誦全詩,感悟詩歌內(nèi)涵。

5.作業(yè)布置,拓展延伸。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結(jié)合詩歌,想象畫面,在感悟詩境的基礎(chǔ)上,為《書湖陰先生壁》一詩配幅插圖。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課外資料,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通過朗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想象,感受湖陰先生的情趣高雅,品性高潔。通過溫馨提示、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了解作者在語言上的寫作技巧,了解作者借助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表達主題,文采斐然。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篇6

設(shè)計說明

本課節(jié)選自鐵凝的短篇小說《盼》。在本課設(shè)計中,應(yīng)該著重從事例描寫和心理描寫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我”盼望下雨的心情。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朗讀和感悟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設(shè)置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段落大意,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和感悟文中“我”興奮——盼望——急迫——擔心——喜悅的心理變化過程。在寫作方面學習作者跌宕起伏的敘事方法,以及淋漓盡致的心理描寫,指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提煉觀點,善于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描寫人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課文原聲朗讀,多媒體課件。

2.小說《盼》原文。

學生準備:預(yù)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找生字詞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比引入,激發(fā)興趣

1.激趣:同學們,你們是喜歡下雨還是討厭下雨?能說一說為什么嗎?

2.對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主人公對于下雨是喜歡呢還是討厭呢?為什么本課的題目叫“盼”呢?(不要求學生回答,只是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以便閱讀更有興趣。)

3.導入:下面同學們就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看看主人公對下雨是怎樣的態(tài)度。

設(shè)計意圖:有對比才有發(fā)現(xiàn),通過設(shè)置對比情境,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章的韻味。

二、突破字詞,掃清障礙

1.挑選本課生字詞,檢查學生課前預(yù)習情況。

2.教師檢查學生讀音情況,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

比如,“甩”讀shuǎi,不讀suǎi;“唇”讀chún,不讀cún。

3.結(jié)合課文,引導學生說出“窸窸窣窣”“嘟囔”“瞟”“不聲不響”“逗引”“瑪瑙”等詞語的含義。

引導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chǔ)上學會應(yīng)用。

預(yù)設(shè):

窸窸窣窣: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

嘟囔:指連續(xù)不斷地自言自語。

瞟:“目”與“票”聯(lián)合起來表示“目光輕快地掃過”。本義:掃人一眼。

不聲不響:沒有一點兒聲響。形容做事謹慎,不張揚。

逗引:指用言語、行動逗弄對方借以取樂。

瑪瑙:一種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種顏色,多呈層狀或環(huán)狀,質(zhì)地堅硬耐磨,可用作磨具、儀表軸承等,也用來做貴重的裝飾品。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內(nèi)容為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寫生字。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袖”“縮”“甩”“嚷”“醬”“唇”這幾個字。

比如“袖”“縮”“嚷”是左右結(jié)構(gòu),書寫時注意左邊部首要寫得細小一些;“甩”是一個獨體字,書寫時一定要把它和“用”字區(qū)分開來;“唇”“醬”是上下結(jié)構(gòu),“唇”字書寫時要注意上大下小,而“醬”字書寫時正好相反,要上小下大。

設(shè)計意圖:學生通過課前預(yù)習,加上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基本上可以將課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為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也為下面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三、粗讀課文,弄清原委

1.學生快讀課文,為每個自然段標上數(shù)字,思考:文章的標題為什么叫“盼”(板書)?全文一共描寫了幾件事?注意引導學生破題,激發(fā)興趣;同時理清課文脈絡(luò)。

提示:“盼”是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全文圍繞這個“盼”字一共寫了五件事:

第1、2自然段:媽媽給“我”買了新雨衣。

第3自然段:“我”盼著變天。

第4~15自然段:雨天“我”想穿雨衣。

第16、17自然段:“我”擔心明天雨停。

第18~20自然段:“我”終于如了愿。(適時板書)

(對于第一個問題不強求學生回答準確,也不必浪費過多時間進行討論分析,這里教師可以直接點明“盼”是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很可能不能完整或者準確地表述故事脈絡(luò),只要能夠把事情的發(fā)展說清楚就行。)

2.過渡:通過閱讀,我們對故事情節(jié)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圍繞“盼”描述了五件事,大家想知道為什么主人公見到媽媽送她的雨衣后那么興奮嗎?

設(shè)計意圖:課文主要是通過事例和心理兩方面描寫來襯托“盼”的,理清故事的發(fā)展脈絡(luò)就是從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從而也幫助了學生解答課后的第一個思考題。

四、拓展閱讀,加深理解

1.教師展示鐵凝《盼》的原文,讓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我”收到媽媽送的雨衣很興奮。

預(yù)設(shè):

生1:因為“我”討厭下雨,而六月里經(jīng)常下雨,一下雨我們就只能擠在教室里而不能出去玩。

生2:有了雨衣“我”就不怕下雨了,上學放學的路上不會淋濕。

生3:因為“我”的雨衣有袖筒,所以“我”特別高興。

2.總結(jié):大家說得都很好,正因為有大家說的這些原因,所以主人公非常盼著下雨,盼著在雨天里不必躲閃盡情玩耍。

設(shè)計意圖:拓展閱讀,讓學生加深了對課題的理解,也為下節(jié)課分析文章的感情脈絡(luò)打下了基礎(chǔ)。

五、結(jié)合課文,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積累本課優(yōu)美的詞句,用“窸窸窣窣”“嘟囔”各造一個句子。

3.閱讀課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課文里的哪些詞句說明“我”非常興奮。

設(shè)計意圖:及時鞏固生字詞,運用重點詞語,有助于夯實基礎(chǔ)知識;讓學生試著通過片段分析既可以幫助理解課文,也能為今后的寫作提供借鑒。

第二課時

一、問題切入,導入新課

1.問題切入:結(jié)合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內(nèi)容,引導學生說說課文里的哪些動詞說明“我”非常興奮。(立刻就抖開雨衣往身上穿,走來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

2.導入新課:從這些動詞我們可以判斷出主人公對這件新雨衣非常喜歡,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在雨天里穿上,那么她到底能不能如愿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

設(shè)計意圖:從作業(yè)檢測入手,切入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一舉兩得而又順理成章。

二、研讀課文,把握主線

1.教師引導學生分層次解讀全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理解了為什么“我”收到媽媽的雨衣后異常興奮的心情,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和主人公一樣或類似的事?當時的感受如何?

提示: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真實例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后面一系列的心情變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無論舉什么事例,只要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行。

(2)從主人公收到雨衣后“立刻就抖開雨衣往身上穿”“走來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等一系列動作,以及直到媽媽的一聲喊才趕忙脫下了,而此時的襯衫已經(jīng)讓汗水浸濕了,充分說明了主人公收到雨衣后的興奮心情。(板書:興奮)

(3)請大家用“直到……才……”說一句話。(通過造句,熟悉“直到……才……”這一句式。)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

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我”盼望變天的心情。

(1)課文中一開始就提到“我開始盼著變天??墒且贿B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藍瓦藍的,夜晚又變成滿天星斗”。在這里,作者用“可是”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事實和“我”盼著變天的愿望恰恰相反。)(板書:盼望)

(2)于是“我”每天放學就有了什么想法?(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干,還能長云彩嗎?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yù)報就總是“晴”呢?)

(3)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天空長了云彩才能下雨,“我”才有機會穿上雨衣。)

學習第4~15自然段,體會“我”想穿雨衣的急切心情。

(1)分角色朗讀:學生分角色、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提示:可以由老師來演媽媽,兩個學生演主人公蕾蕾,一個讀對話,另一個讀旁白。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提醒學生揣摩角色心理,注意朗讀語氣的變化。

(2)提問:這一部分有沒有描寫主人公心理的句子?有的話請畫出來。

預(yù)設(shè):“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美的事呢!”“我嘟囔著,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3)討論:主人公為什么會覺得“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美的事”?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只有雨點兒打在頭上,“我”才可以有理由回家穿上雨衣,感受雨中嬉戲的快樂了。

(4)課堂討論:“我嘟囔著,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表達了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提示:讓學生展開想象,充分發(fā)表意見。教師引導學生從“嘟囔”一詞的含義入手,結(jié)合前后語境理解主人公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而媽媽沒有注意到外面下雨的情況,不讓她出門時她內(nèi)心的急迫。(適時板書:急迫)

學習第16、17自然段,感受“我”內(nèi)心的美好憧憬。

(1)課堂提問:用一個詞語概括第16自然段主人公的心情。

只要學生認真閱讀,很容易找到反映主人公心情的詞語——擔心。(板書:擔心)

(2)討論:結(jié)合課文,說說:“路燈照著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一句中的“珍珠瑪瑙”是指什么?為什么說“可雨點兒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提示:“珍珠瑪瑙”指的是雨點兒。主人公想象著自己穿上雨衣站在街上,雨點兒打在雨衣上水珠四濺,那種快樂的心情比看見珍珠瑪瑙還要高興。

(3)學生大聲朗讀:齊讀課文第17自然段,和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同感受雨后街景的美麗,體會文章中的主人公內(nèi)心的美好憧憬。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

(1)課堂提問:快讀課文第18自然段,為什么主人公覺得雨點兒是“甜絲絲”的?(只要學生結(jié)合前后語境,能從主人公的心情分析就行。)

(2)從大家的回答我們知道主人公是因為內(nèi)心激動和喜悅,所以才覺得雨點兒是“甜絲絲”的。(適時板書:喜悅)

(3)寫作指導:當主人公第二天去上學發(fā)現(xiàn)又下雨時,不僅感覺雨點兒是“甜絲絲”的,還感覺自己的心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于是“幾步跑回家,理直氣壯地打開柜門,拿出雨衣”。這里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激動和喜悅。同學們要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學會運用各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

2.整體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梳理概括感情主線。

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luò),培養(yǎng)概括能力。

(1)讓學生再次快讀課文,并用幾個詞語概括每一部分主人公的心情。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興奮。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盼望、急迫、擔心。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喜悅。

(學生發(fā)言不必要求簡潔準確,只要能表達出主人公的心情即可,如果個別地方表達不準,教師再做引導,不用深入分析。)(補充完善板書內(nèi)容)

(2)升華主題:從全文的感情脈絡(luò)可以看出,主人公從收到雨衣后的興奮,到盼望下雨的急迫,再到不能到雨中玩耍的失意和擔心,直到終如愿以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美好的愿望支撐我們快樂成長。

(板書:有希望,就會有快樂)

設(shè)計意圖:從分析每層的故事情節(jié)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句段,從而找到主人公的感情線索,并適時進行分析和總結(ji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升華文章的主題。而借鑒課文中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技巧。

三、設(shè)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1.畫出課文中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語句,選出你認為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課外閱讀《盼》原文,說說當“我”終于穿上雨衣后又發(fā)生了哪些故事。

設(shè)計意圖:這兩項作業(yè)意在引導學生感知心理描寫的巨大作用和增加課外閱讀量,體會原著的魅力。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篇7

設(shè)計說明

本課是節(jié)選自梁容若的《夏天》一文。在本課設(shè)計中,要努力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讀”為突破口,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注重提升朗讀、感悟的水平。教學時,抓住重點詞句,品味作者語言描寫的特色,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體驗、感受、升華和拓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學生在不斷探究中提高求知欲。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親近文本,走近文本,讓學生感受夏天里萬物都在生長,人也要珍惜時間,趁著年輕奮發(fā)努力,不要錯過時機,否則就會成為一事無成的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生字卡片,搜集相關(guān)植物的照片和影音資料。

學生準備:預(yù)習課文,查找資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諺語的意思。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興趣引導,揭示文題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夏天嗎?能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夏天嗎?(板書:夏天)古語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般是指農(nóng)作物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同學們想象一下:都有什么會在夏天里成長呢?(在這里學生只要能列舉出在夏天里成長的動植物即可,不必拘泥于課內(nèi)課外,以及是不是在當?shù)厣L。)

2.揭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夏天,來共同體會一下“夏天里的成長”。(補充板書標題:夏天里的成長)

設(shè)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初步感知夏天,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熱情。

二、自讀課文,突破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標記下來。

2.借助工具書,正確標注生字讀音,同桌之間互相聽讀,檢查字音。

3.教師檢查學生讀音情況,及時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比如“蔗”字讀zhè,不讀zhé?!霸觥弊质瞧缴嘁??!翱p”字是多音字,在本課讀fènɡ。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內(nèi)容為課文中出現(xiàn)的9個字,讓學生練習寫字。

5.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jié)h字拼寫比賽,看哪個小組自主學會的字多。

6.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蔗”“縫”“瀑”3個字,尤其是“縫”字的筆順。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jié)構(gòu)。

比如“苔、蘚、蔗”3個草字頭的字都是上下結(jié)構(gòu),“縫、瀑、坪、諺、棚”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縫”字尤其要注意右側(cè)“逢”字的書寫順序。(動漫展示“蔗”“縫”“瀑”3個字的筆順。)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學和教師指導相結(jié)合,在學習之初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字部分突破,打破閱讀的障礙,也為下面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聽課文朗讀錄音),請同學們聆聽課文內(nèi)容。

2.再次大聲朗讀課文,然后說一下自己的讀后感。(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既可以是對課文中句子的理解,也可以是對課文段落意思的概括,還可以是聯(lián)想到的生活感受,教師不做點評。)

3.小結(jié):同學們通過認真閱讀,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還有的同學想到了自己夏天里的故事,大家說得都非常好。

4.過渡:通過閱讀,每個人對夏天里的成長都有了自己的認識。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本文的作者是怎樣理解夏天里的成長的。

設(shè)計意圖:課文的閱讀要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既可以先從自然段的閱讀分析進而上升到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也可以通過先整體感知進而逐步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題。這里采用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整體感知“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這一主題,然后逐步深入的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再讀課文,然后試著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一下你對夏天的認識。(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句)

2.細讀課文,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主要說明了一個什么意思?作者是圍繞夏天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的?(板書: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人)

以點帶面,理解“萬物”。

3.讓學生邊讀邊畫,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標記下來,待下節(jié)課再學習。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和總結(jié)提煉全文主題,就為下一步的學習指明了方向,從文中熟悉的事物入手,也為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題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五、結(jié)合課文,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積累本課優(yōu)美的詞句,試著品讀課文。

3.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夏天里還有哪些生物在成長。

設(shè)計意圖:及時鞏固生字詞,是對基礎(chǔ)知識的夯實,而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和拓展思考既能豐富文學素養(yǎng),又能幫助對文章的理解,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啟發(fā)思考

1.復(fù)習檢測:結(jié)合上節(jié)課作業(yè)內(nèi)容,讓學生說說夏天里還有哪些生物在成長。

2.新課導入:從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作者圍繞這一中心分別從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一直寫到人的成長。那么,萬物到底是怎樣“迅速生長”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設(shè)計意圖: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新舊知識自然銜接過渡,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任務(wù),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的興趣。

二、研讀課文,感受生長

1.課堂交流。接下來,大家把上節(jié)課標記的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進行相互交流,看看其他同學是怎樣理解的。(通過交流,同學間相互學習,活躍了學習氣氛,老師也更容易發(fā)現(xiàn)共性的問題,以便課堂上集中解決。)

2.討論發(fā)言。誰能說一說在夏天里,萬物的生長有什么特點呢?(學生發(fā)言只要能體現(xiàn)生長的特點即可,不必苛求語言的精煉和準確。通過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借助這一讀書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打開一扇解讀文本的窗口,提高自身的閱讀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在發(fā)言中逐步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終找出各種事物的生長的特點——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適時板書: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

3.朗讀指導。提示學生“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應(yīng)當讀出節(jié)奏感,語速稍快。

4.分段解讀。

第2自然段:

(1)從課文中哪里能看出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鮮花—果實。

石頭——苔蘚、黃泥——草坪。

動物:小貓、小狗、小雞、小鴨。

提示:讓學生列舉課文中所提到的植物和動物,引導學生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夏天動植物成長迅速的特點。比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鮮花,明天就變成了小果實”一句中的“昨天……今天……明天……”。

(2)寫作指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通過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點展開描寫,往往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夏天還有哪些生物生長迅速,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通過列舉,加深理解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第3自然段:

(1)分析比較下面的三句話,從句式上來看有什么特點?

“草長,樹木長,山是一天一天地變豐滿?!?/p>

“稻秧長,甘蔗長,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

“水長,瀑布長,河也是一天一天地變寬變深。”

提示:句子結(jié)構(gòu)相同,這三句話構(gòu)成了排比句式。

(2)討論:從內(nèi)容上來看,上面這三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提示:草,樹——山(豐滿);稻秧,甘蔗——地(高起來);水,瀑布——河(變寬變深)。(適時板書)這三個相同句式的句子告訴我們:正是由于“草,樹,稻秧,甘蔗,水,瀑布”這些具體事物的生長,經(jīng)過“一天一天”的積累,才終使得“山變豐滿,地變高,河變寬變深”。

(3)分析俗語“不熱不長,不熱不大”。

引用俗語是為了揭示萬物夏季迅速成長的原因。

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總結(jié):夏天太陽威力大、溫度高,促進了萬物的生長??梢杂谜n文中鐵軌、柏油路的例子來補充例證。

(4)分析語言特點。通過分析“活生生的”“個把月”“收成”等詞語特色,幫助學生理解本文作者在語言表達上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

第4自然段:

(1)過渡:夏天里萬物都在生長,大家想想我們是不是也在長?(從萬物的成長聯(lián)想到人。)

(2)讓學生展示預(yù)習成果,發(fā)表對“六月六,看谷秀”和“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的理解。

提示:“六月六,看谷秀”:農(nóng)歷六月初六,就到處可見齊腰高、秀出穗的谷子了。“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保禾幨畹臅r候,谷子如果還不出穗,就只能像無用的荒草一樣,割掉喂牛吃了。

(3)課堂討論:從以上兩句諺語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jié)論?

著重還是要讓學生理解諺語的意思,尤其是“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這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尋答案。

提示:農(nóng)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板書: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4)重點語句分析: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引導學生明白:這是由物到人,升華主題。

時候:這里是指時機,就是說我們要抓住機遇。

熱天:在這里不是指季節(jié),而是指利于學習知識,利于成長的時間、環(huán)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

長: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體重的增加,還要看知識的積累,認識的提高,對時間的珍惜,對機遇的把握,努力學習。

提示:這句話告訴我們?nèi)艘欢ㄒ谇嗌倌陼r期珍惜時間,積極爭取知識、能力、經(jīng)驗的增長,不能錯過時機,否則就會成為一事無成的人的道理。

(5)大聲朗讀:齊讀課文第4自然段,深刻體會人要成長的道理。

設(shè)計意圖:從分析句段讓學生深入感知夏天萬物生長的特點,進而由物及人,自然轉(zhuǎn)到人的成長方面,再通過諺語的引入突出時間的重要和緊迫,從情感上激勵學生珍惜時間,努力成長。

三、拓展閱讀,升華感受

1.閱讀梁容若的《夏天》原文,讀完后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學生可以從內(nèi)容、詞句、段落等多個方面談自己的體會,只要有收獲就行。

2.原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使用的語言都是我們熟悉的語言,淺顯易懂,生活氣息濃厚,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樸實。

3.活動設(shè)計:說說你在夏天里的成長故事,也可以選讀自己喜歡的有關(guān)夏天成長的美文。

針對自己感興趣、印象深的來說,教師適時啟發(fā)學生為什么印象深刻。閱讀短文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欣賞原文,有助于全面了解課文的主題。同時,敘述自己的成長故事或者朗讀美文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對于語言的積累和拓寬視野也有好處。

四、機動靈活,設(shè)置作業(yè)

1.搜集、摘抄關(guān)于夏天成長的詩詞、文章。

2.觀察夏天的事物,寫一段話,重點描述一下它是怎樣“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的。

設(shè)計意圖:課外寫話作業(yè)要做到及時檢查指導和反饋,讓學生產(chǎn)生寫作的動力。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教案篇8

設(shè)計說明

這是一篇微型小說,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戰(zhàn)爭的殘酷性。作者截取火車上短暫的一幕,以后備役老兵的一段話為小說情節(jié)的核心,隱去所有背景、過程的交代,而把慘烈的戰(zhàn)爭后果直接推到讀者的面前。

教學時,利用課前導讀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用瀏覽、思考的方法,捕捉有用的信息,借助自主閱讀、小組討論等方式,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走進那段歷史,終感悟戰(zhàn)爭的殘酷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按照課前導讀語預(yù)習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交流,初步質(zhì)疑

1.教師板書“柏林”,你對這個詞有哪些了解?請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預(yù)習進行匯報。

2.教師補充題目“在柏林”,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有哪些猜想?請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體驗說一說。

3.激趣導入:《在柏林》究竟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讓我們一同走進文本。

設(shè)計意圖:抓住題目中的詞語,引導學生思考質(zhì)疑。在積極猜想的同時,也為繼續(xù)學習全文做好鋪墊。

二、學前匯報,交流預(yù)習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預(yù)習匯報。

(1)分自然段輪讀課文,相互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2)針對易讀錯的字進行強化辨析記憶。

(3)梳理預(yù)習讀書中遇到的問題。

2.集體匯報交流:你們小組遇到了哪個識記困難的字,哪個不理解的詞語?你們是怎樣解決的?你們組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讓學生掃清字音詞語方面的障礙,流利讀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初步建立起文本印象。

三、朗讀交流,感知文本

1.發(fā)給每個學生“學生活動卡”,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學習活動。

(1)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小說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提示學生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

(2)小說震撼人心之處在哪里?

(3)讀一讀填寫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簡單記錄在表格中。

(4)大膽和同學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根據(jù)大家的意見修改自己的表格。

2.匯報交流:小說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相機板書:老婦人、兩個小姑娘、后備役老兵、一個老頭)

他們分別有哪些表現(xiàn)?(相機板書:“一、二、三……”“嗤笑、傻笑”“掃、挺、說”)

3.選擇令你震撼的段落讀一讀,并告訴大家你的感悟是什么。

4.小說中并沒有描寫戰(zhàn)爭的場面,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小說中還有哪些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戰(zhàn)爭帶來的災(zāi)難?

5.集中思考:你怎樣理解“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提示學生結(jié)合老婦人、小姑娘、后備役老兵的心理活動來理解。

設(shè)計意圖:在小組的互動學習中注重交流閱讀的感悟,讓學生可以獲得對文本的進一步感知和理解,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

四、情感升華,拓展延伸

1.自由朗讀,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情景、精神狀況等。

2.想象交流:如果你就處在那時那地,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如果你就是當時的那個小姑娘,來到今天,你又有怎樣的感慨?

3.教師小結(jié):遭受到殘酷戰(zhàn)爭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后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后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說的巨大痛苦……這是戰(zhàn)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于戰(zhàn)爭陰影下的家庭的縮影。

4.拓展延伸:讀一讀《后的常春藤葉》,把自己的感悟?qū)懴聛怼?/p>

設(shè)計意圖:體會文章情感,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行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并通過拓展閱讀,引領(lǐng)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

985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洛阳市| 繁昌县| 西畴县| 郓城县| 湖南省| 安徽省| 措勤县| 磐石市| 青田县| 许昌市| 安新县| 临猗县| 阿坝县| 木兰县| 沂南县| 始兴县| 什邡市| 革吉县| 兴仁县| 通城县| 潮州市| 吉首市| 罗平县| 乐昌市| 井冈山市| 东港市| 惠安县| 额尔古纳市| 绍兴县| 两当县| 保靖县| 长子县| 盐边县| 五台县| 保康县| 桑日县| 靖宇县| 达州市| 沙坪坝区|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