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一年級 >

優秀的小學一年級教案

時間: 琇漣 一年級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優秀的小學一年級教案,希望你喜歡。

優秀的小學一年級教案

優秀的小學一年級教案(精選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會認十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四季各有不同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四季各自不同的特點。

教學難點:

從兒歌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你們喜歡唱什么歌?什么時候會唱歌?

2、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也會唱歌,它們唱些什么呢?(學生回答)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

2、再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后生字,將字音讀準。

2、在課文中圈出會認的字,多讀幾遍。

3、同桌間互查,抽讀字卡。

4、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我會說”組詞。齊讀。

5、小黑板出示會認的字,“小老師”帶讀。

6、男、女生分讀,賽讀。

7、齊讀生字。

四、作業設計。

1、寫一寫會認的字。

2、給會認的字涂上紅色。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抽讀生字。

二、學習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一讀。

2、分小組交流:你喜歡的原因。

3、誰來說一說你喜歡的季節?

4、聽它在唱些什么呢?

5、他們唱出的歌聲音為什么不一樣呢?丁冬、知了、沙沙、呼啦?

6、誰愿意讀一讀?指名讀,范讀,男女生賽讀。

三、拓展思維。

1、在你喜歡的.季節里,你還聽見誰在唱歌?唱些什么?

2、背誦你喜歡的部分。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瓜”,教師范寫。

2、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練習。

五、作業設計:

1、為你喜歡的季節畫一幅畫。

板書設計:

1、四季的歌

春 花

夏 綠

秋 金黃

冬 白

優秀的小學一年級教案(精選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劃劃印印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7課劃劃印印融游戲、訓練、知識為一體。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刻印活動中,通過認識、感受線條和色彩的組合獲得耐人尋味的形象,能使兒童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發展。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7課劃劃印印

劃劃印印課教學內容是版畫中的一種特有形式。讓兒童嘗試、體驗硬筆在紙板上刻劃后產生的痕跡,涂上顏色可以印制出美麗的畫面。

本課劃劃印印的圖例介紹了在不同紙板上刻劃后印制的畫面。由于紙板軟硬程度不同,刻劃時用力的輕重不同,刻痕的深淺也不一樣。印出的效果也就有區別,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兒童自己去體驗、感受,用正確的方法,使刻劃的痕跡更清楚,更具趣味性,使印制的圖形變化更豐富,以此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印制時可讓兒童嘗試用多種顏色來印制畫面,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刻劃變化有趣的圖形,培養想象能力和審美情趣。

掌握刻劃的要領和印制的方法、步驟。

養成細心工作的習慣。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中,教師要準備用不同紙板刻印的不同樣式的范圖,讓兒童了解各種紙板刻印的效果,并通過范刻、范印讓學生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方法刻印清晰有趣的畫面,使之在輕松愉快的操作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過程的安排要注意各個教學環節的設置和處理及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過渡。通過觀察感受——嘗試體驗——分析比較——表現創造——自我評價,在活動中培養能力,增長知識。

本課教學可設計為一課時。教學以活動體驗的方式入手,用軟硬不同的紙讓兒童在上面刻劃,感受有什么區別,什么樣的紙容易刻劃出清楚明顯的痕跡,在實踐中找到合適的刻劃方法進行表現創造。

教學中,教師要對刻畫、印制的方法、步驟及涂色方法、要求做出正確引導,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印制時要求畫紙與紙板不能移動,以免印出的畫面出現重影。

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兒童用幾種顏料涂在一個版面上來印制,看畫面的色彩會有什么變化。使兒童的思維創造得到拓展。

作業評價:可以讓兒童從刻劃印制好的畫面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和想法。

作業要求:運用正確的方法,流暢的線條來刻劃、印制有趣的圖形,并給它取個題目。

四、教學建議

教學中,在刻畫線條時要提醒兒童將硬筆稍作傾斜,控制刻劃的力度,并提示學生可用多種線條來組合畫面。作業形式以表現創造為主較為適宜。

印制時,涂色不能太濕.以免印出的畫面模糊不清;也不能涂得太干,以免印得不清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兒童通過重復涂色之后再印,直到印清楚為止。

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運用展示平臺來演示方法步驟、評價學生作業。

優秀的小學一年級教案(精選篇3)

【設計理念】

學生的知識積累是不同的,學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異的,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也應該是自主的,讓學生運用以有的知識和能力,研究學習理解古詩,逐步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學會課文2個生字,拓展學習部分新字,進一步鞏固對形聲字造字律的認識。

2、自主、探究學習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件創設情景,指導練習說話

1、出示畫面:春天,百花盛開,蜜蜂在花叢中飛舞,枝頭,不時有小鳥飛來,唧唧喳喳地叫著,到處春意盎然。

2、看畫面引導學生練習說話。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

春天景色的古詩。(課件出示古詩)

二、自主學習生字,初步了解古詩

1、自由誦讀古詩,說說這首詩給你的第一印象。

2、讀通古詩,自己找合作伙伴學習生字。

3、交流反饋:你對哪個生字感興趣?有什么好辦法識記:

初擬交流重點如下:

⑴曉:曉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曉字在書寫時不要在右上角多一點。

⑵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邊是皇帝的帝。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把交流的話語組織好。

4、娃娃教學,拓展學字:

小朋友們學會了曉字,你們還認識和曉字長相很像的姐妹嗎?請你把它介紹給大家。

學生回答情況例舉:

⑴我來給大家介紹認識曉的姐妹燒,(學生隨即把燒板書在黑板上)這個燒字,我是昨天剛認識的,因為昨天我媽媽買來了一只不粘燒鍋,很特別,我就把商標上的燒字記住了。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曉和燒哪兒像,哪兒不像?你還能給燒組個詞嗎?

⑵我也來給大家介紹曉的另一個姐妹澆。(學生也把澆字板書在黑板上)這是澆花的澆,請小朋友一起跟我讀。(齊讀澆。)這個澆字,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因為我家陽臺上種了很多花,我天天給它們澆水。哪個小朋友能運用辦法很快記住它?

⑶老師,我還有呢!(邊說邊走到黑板跟前板書繞)我認識繞字。咱么學校附近前幾天施工,那兒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前方施工,請繞道而行。我就把這個繞字介紹給大家,你們知道這繞為什么用了絞絲旁?

教師對學生的交流作適時的點撥。

5、指名誦讀古詩。

6、教師簡介作者。

7、理解題意,重點理解曉的意思。

三、提出研讀專題,研究學習古詩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難看出全詩描寫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詩寫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詩句中用圓圈加以表示。(鳥、風雨、花)

1、引出研讀專題: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讀讀詩句,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說說詩人在描寫這景物時的感情。

2、提出研讀的要求:

⑴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圈圈點點,或涂涂畫畫。

⑵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問題,可以采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師合作學習。

3、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詩,教師參與學習。

四、交流研讀成果,落實訓練目標

1、明確交流要求: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2、學生自由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點撥,并隨機落實訓練目標。

(以下各部分內容的先后順序及互動過程,均以學生的實際研讀情況作出彈性處理。學生解釋一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來。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交流的質量,并適時教給正確的交流方法。)

處處聞啼鳥:

⑴理解處處的意思。練習給處處找近義詞。

⑵課件播放鳥叫聲,理解聞的意思。區別平時句子中的聞和詩句中的聞的不同,進行練習。

說說下列句子中聞的意思。

放學回家,我剛進家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從廚房中飄來。

居里夫人是世界聞名的女科學家。

⑶理解啼的意思,說說別的動物叫又可為什么?例如:馬嘶、虎嘯、雞鳴、獅吼等。

⑷自由交流對整句詩的理解。

⑸交流詩人聽到鳥叫聲時的心情,并指導感情朗讀。

夜來風雨聲:

⑴課件播放風雨聲,進入情境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⑵理解夜來的意思。

⑶交流整句詩的理解。

⑷交流詩人在詩句中的感情。

⑸在自己體會到的詩人感情中朗讀詩句。

花落知多少:

⑴感知詩句中詩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憂傷。

⑵交流對整句詩的理解。

⑶指導讀出那份淡淡的憂傷感。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礎上學習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覺曉

#小學一年級# #優秀的小學一年級教案設計三篇#:我們已經理解了后三句詩寫的是詩人聽到鳥叫聲,想到昨夜的風雨聲,不知不覺產生了對落花的憂傷,那么我們再來理解第一句就不難了。

⑴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⑵這里的曉與題目中的曉有什么不同?

⑶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4、交流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背誦全詩,延伸課外學習

1、播放音樂,自主背誦全詩:

(短短的四句詩描繪了這么多的景物,包含詩人復雜的感情變化,古詩的藝術魅無窮!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背下來。看誰背得快?看誰背得好?)

2、孟浩然帶著淡淡的憂傷描寫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詩人:

在春天的夜晚聽到了風雨聲后,寫下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中詩人的心情。(課件出示古詩: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詩的色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每首詩中都浸透著詩人的感情。

3、提出課外學習任務:找幾首描寫春景的古詩,并背誦下來。

優秀的小學一年級教案(精選篇4)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出示手偶小猴靈靈,教師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靈靈,今天我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好嗎?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請小朋友從袋子里先取9個桃(實物圖),再從袋子里隨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共取了幾個桃)會列算式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9+1、9+2、9+3、9+4、9+5、9+6、9+7、9+8、9+9、9+10(有順序地排成一豎排)

小猴靈靈: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揭示課題:9加幾)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探討算法。

(1)看一看:小猴靈靈也取出了一些桃,我們看看它是怎樣取的?(出示例題圖:盒子里9個桃,盒子外4個桃)學生觀察后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個?列出算式:9+4。

(2)算一算:請大家想辦法算一算9+4得多少,也可以用學具來擺一擺。

[說明:學生在生活經驗、認知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客觀差異,教師能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寬松、開放的空間,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3)說一說: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出不同的算法。

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數一數。

②9+1=10,10+3=13。

③4+6=10,10+3=13。

④10+4=14,14-1=13。

學生每說出一種算法,教師便追問:聽懂他的意思了嗎?你的方法與他不同在哪里?

結合學生交流,用學具演示湊十法的思考過程,并隨機板書。

指出算法名稱:湊十法。

[說明:為了不使交流流于形式,確保交流的有效性,學生交流算法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與同伴比較方法的異同,實現相互溝通和理解,從而自覺實現算法的優化。]

(4)議一議: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指出:以后你們喜歡用什么方法來算就用什么方法來算。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花朵圖。

提問:圖中的花分成了哪兩部分?各有幾朵?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算式?(板書:9+7)

(2)提問:你能先圈出10朵,再計算嗎?在書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填在圖右邊的式子里。

(3)追問: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小結。

引導: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先要怎樣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分層練習,內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插圖,提問:你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嗎?能把右邊的式子填出來嗎?

展示學生的答案,并讓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共同評議。

2.想想做做第2題。

(1)讓學生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和同桌交流想法。

(3)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獨立完成后,比較每組上下兩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計算、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到湊十法就是用上面的連加來計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題。

要求學生拿出數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題的樣子把卡片排在課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想想做做第5題。

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師將得數板書在新課引入時列出的算式后面。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算式間的聯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鄰的算式算出得數,并且發現9加幾,得數個位上的數總比加上的數少1)

[說明:討論你發現了什么,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靈活選擇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同時滲透了函數思想。]

6.自由練習。

請學生當小老師,出有關9加幾的算式考其他同學。

隨機追問:你想請誰回答?你對他的回答滿意嗎?有什么話要對他說?

[說明:將提問、評價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充分的學習機會,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自由交流,總結延伸

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本領?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嗎?

談話:回去后把你們今天學到的本領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985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莲花县| 突泉县| 溧水县| 雷州市| 友谊县| 梓潼县| 阳原县| 嫩江县| 湘阴县| 壤塘县| 博客| 寿光市| 安化县| 平顶山市| 祁连县| 应用必备| 泰兴市| 响水县| 四平市| 葫芦岛市| 彰武县| 泽普县| 内乡县| 卓资县| 麻江县| 林甸县| 刚察县| 资溪县| 图木舒克市| 沙田区| 万安县| 阿合奇县| 望奎县| 古丈县| 仁寿县| 时尚| 太湖县| 南平市| 江门市|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