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一年級 >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

時間: 琇漣 一年級

讓老師在教學中游刃有余,顯現出足夠強大的自信。而且對于教案不僅僅是學校考核的標準之一,一個優秀的教師,他會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獨到的見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希望你喜歡。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1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閱讀畫面,理解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初步體會做一位快樂的小朋友和擁有家庭的幸福情感。(重點)

2 、在說說、做做的過程中,嘗試運用“我喜歡……”的句式進行講述。(難點)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認識書中的主要人物小袋袋,觀察、閱讀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

1、出示"小袋袋"圖片,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我請來了一位新朋友,名叫小袋袋,大家給他打個招呼吧?

師:小袋袋很可愛,小袋袋最喜歡做很多事情,我們來看看吧!

二、初次閱讀,感受、理解并表達小袋袋扮鬼臉、玩泥巴、扮大樹等畫面內容。

1、閱讀畫面一:玩泥巴

師:看,小袋袋在玩什么呢?

幼:玩泥巴。

師:小袋袋哪里有泥巴呀?

幼:頭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教師動作提示)

師: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袋袋的樣子吧。

小結:小袋袋喜歡玩泥巴頭上、手上、肚子上、腿上都是泥,玩得真開心。

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袋袋喜歡玩泥巴……

2、閱讀畫面二:扮鬼臉

師:你們為什么笑呀?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頭、鼻子這樣(幼兒做頂鼻子)、像魔鬼一樣(扮鬼臉)……

師:對,小袋袋特別調皮,它在吐舌頭、頂鼻子、拉耳朵。

我們來學一學,給旁邊的小朋友看一看吧!給后面辛苦的老師們做個鬼臉讓他們笑一笑吧!

小結:小袋袋喜歡扮鬼臉,吐吐舌頭、頂頂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袋袋喜歡扮鬼臉。

3、閱讀畫面三:扮大樹

師:你們看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呀?

幼:小兔在跳、小烏龜在爬……

師: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師:我們來學一學小袋袋的樣子吧!做一做木頭人的游戲。

小結:小袋袋喜歡變成一棵大樹,一動不動地站著。

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袋袋喜歡扮大樹……

4、閱讀畫面四:捉迷藏

師:小袋袋在干什么呀?(教師用動作表現小袋袋縮成一團的樣子。)

師:誰躲起來了?誰在找它?

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小袋袋縮成一團的樣子。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

小結:小袋袋喜歡捉迷藏,把自己縮成一團,讓大家找不到它。

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袋袋喜歡玩捉迷藏。

5、閱讀畫面五和六:回家

師:玩了一天了,小動物們都回家了。誰在門口等小袋袋呀?

小結:小袋袋喜歡撲到媽媽的懷里,那里又安全又溫暖。孩子們我們每天都在幼兒園生活也是特別的快樂,都有一位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所以我們是一群開心、快樂、幸福的'孩子。

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袋袋喜歡躺在媽媽的懷里……

三、完整閱讀

完整觀看ppt,再次感知繪本內容,師:我們再來看一遍故事吧!

四、運用"我喜歡……"的句式,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師:小袋袋喜歡玩,也喜歡做好多的事情。小朋友喜歡做什么呢?

幼:……

師:那我們一起去外面玩你們最喜歡的游戲吧!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2

《雨點兒》

學習目標:

1、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1、2、3、4、5自然段。

4、認識“點、數、清”等11個生字,會寫“方”字。

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云媽媽有許多孩,它們子特別愛唱歌,你聽,這會它又唱起了歌:滴答滴答,沙沙沙……它們是誰呀?

2、出示課題:雨點兒特別愛和小朋友交朋友,你來和它打個招呼吧!

指名讀、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小朋友真熱情,瞧,雨點兒來了。

出示句子“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請你讀一讀這一句話。

2.這句句子里有幾個詞語你能把它們讀好嗎?按順序出示“數不清、云彩、飄落”三個詞語,指名讀。

3.請小朋友再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些什么?

4.理解“數不清”、“云彩”、“飄落”。

①數不清: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

②飄落:慢慢輕輕地落下來。

5、看著雨點兒飄落下來可愛的樣子來讀一讀這句話。

自由練習,指名讀。

三、學習第2、3、4、5自然段。

(1)學習2、3、4自然段

1、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半空中……(師朗讀并出示相關句子)

2、交流:你聽到了些什么呀?

3、小朋友聽到了大雨點和小雨點在說話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原來是從這些提示語中知道的,那下次我們想知道是誰和誰在說話我們就可以看提示語了。

朗讀訓練:

①我是小雨點,就在你面前,哪位大雨點朋友來問問我?(師生合作)

②小雨點想問大雨點什么呢?(指名說)原來小雨點也想知道大雨點要去哪里?

③剛剛大雨點和小雨點之間互相問答就是在進行對話。我們就學他們來進行對話,好嗎?自由練習。

④現在老師把提示語去掉了,能直接對話嗎?同桌兩人試一試,指名對話。

(2)學習第6自然段

1、有花有草的地方

小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到什么地方去了?

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

小雨點來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師出示課件),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個句子吧。

朗讀指導

2、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大雨點兒到哪里去了?

哦,沒花沒草的地方好看嗎?大雨點為什么要去這種地方呢?

大雨點和小朋友想得一樣,不久,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示課件)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雨點兒讓大地變得如此美麗,你有什么想對雨點說的嗎?

4、課間操:歌曲《小雨沙沙》

四、鞏固生字。

現在我們把課文里出現的生字寶寶復習一下。

1、卡片認讀。

2、生字板

3、雨點回云媽媽懷抱。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自己看書,觀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別注意點和彎鉤所在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筆順。

2、指名書空。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3

一、教材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

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兒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

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里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熟讀課文的同時認識11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字和練習朗讀。

2、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四、教學理念

1、采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以情境導入,在反復練習和教師指導的朗讀過程中認識生字),并有效地解決低年級學生唱讀的問題。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文的傳統,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季節去讀,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

3、充分開展探究活動(努力開闊學生的思維、動手動腦,讓學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四季風景圖片

六、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欣賞四季風景圖片,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邊看邊想,你都看到了哪些季節的美景呢?(出示課件)指名答。

2、教師小結:我們知道了一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合起來我們就叫“四季”。(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1、朗讀課文:

師:我們來讀讀課文好嗎?

①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即慢速地、大聲地多讀幾遍。

②再讀:整體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讀。

如學生讀得不夠準確,教師再范讀或帶讀。

2、識字游戲:(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剛才都讀得很好,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答對了有獎哦。

引導學生進行生字識記游戲,教師適時給予獎勵。

3、再次齊讀課文,加深印象。

(三)、自主選擇,指導朗讀

1、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師:剛才大家都得很好,你喜歡哪個季節呢?請你來讀一讀。

可讓學生看書讀,也可看著大屏幕讀。指名學生回答并朗讀。

2、學生評價。

師:你覺得他(她)讀得怎么樣?你認為應該怎么讀。(出示課件)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總結。

3、請所有喜歡相同季節的同學都站起來有感情地或加上動作讀。

(四)、開闊思維,訓練語言

1、師:你還能從哪些事物身上知道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來了呢?

引導學生開闊思維,把平常看到的、想到的都說出來。

2、師:老師手中有很多圖片,每人拿一張,請你和同桌討論一下,你認為手里的圖片是哪個季節的?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指導。

3、師:你能照課文的樣子說說你手中的圖片嗎?教師范例說,然后指名學生說。(出示課件)

4、貼圖游戲。

師:說得好的獎勵你把圖片貼在黑板上。

學生自由貼圖。

5、教師總結:

同學們,你覺得四季美嗎?那我們要怎樣保護這美麗的景色呢?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與想法,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4

《畫》是浙教社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為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根據剛入學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段訓練的重點,在教學本課時,要教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了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因此,教學時,可以采取以下步驟: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為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多媒體課件映出山水畫,引導學生引導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然后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范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樣,學習生字。首先,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位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后來一個拼字游戲,四人小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這首詩,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三、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并讀給同位聽,這里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趣盎然地讀詩。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么?(畫上的水)。那么,這一行該怎么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么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著一只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么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臺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后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四、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戲,把“我會說”中的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戲,找到了朋友就用頭飾上的詞說一兩句話。

2、指導書寫“人、義、火、文”

3、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竟猜游戲。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5

《如果我是小雪花》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具有童真童趣的兒童詩,作者通過描寫小雪花的飄飛,通過對雪花從西飄到東的無限遐想,道出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一種和諧的、充滿詩意的美好畫面、美麗圖景、美好心靈。

教學要求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其中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1.掌握6個生字的音、形、義,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主動體驗小雪花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使之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準備

CAI課件,圖片,制作多個雪花的卡通形象。

教學過程

(一)入情入境,導入課題

1.猜謎語

“說它是花沒人栽,六個花瓣空中開。北風送它下地來,漫山遍野一片白。”

2.談話

你們喜歡雪花嗎?為什么?

3.齊讀課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吧。要求:遇到生字標出來,借助拼音朋友多讀幾遍。

2.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3.游戲:摘雪花。

4.檢查讀書情況。

(三)整體感知

全班讀:說說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四)指導逐句朗讀,培養語感

1.如果你是一朵小雪花,你希望自己落到哪里呢?把你喜歡的那一句美美地讀一讀。

2.逐句學習,重點指導。

(五)回到整體,熟讀背誦

把這幾句話連起來,還能讀好嗎?

(六)拓展訓練

1.背誦《雪絨花》。

2.如果你是小雪花,你還想飄落到什么地方去?去干什么呢?

(七)練習寫字

1.記生字。

分發生字卡,小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學習生字,看哪個小組同學能干,學會的生字多。

2.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她”字。(一筆撇點,二筆撇,三筆提,提不能出頭。)

(八)布置作業,宣布結束。

師:小雪花雖然融化了,可它仍然在我們的身邊,它變成了蒸汽變成了雨水又落向了大地,它無影無蹤卻給我們留下了幸福和甜蜜。俗話說瑞雪兆豐年。湖南處于我國南方地區,我們多么希望今年的冬天能看到一場大雪呀!同學們,讓我們懷著渴望的心情再背誦這首詩。

作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寫一寫,畫一畫,或者給自己的媽媽爸爸說一說,也可以像作者那樣編一首押韻的兒歌。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6

《小小的船》

知識目標:認識5個生字,會認2個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會唱《小星星》這首歌嗎?我們一起來唱好不好?(同唱歌曲)

這首歌曲讓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看月亮,看星星。(板書課題《小小的船》。)

{通過唱歌曲引起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請你翻開課文,借助拼音讀準課文,做到不丟字,不加字,并且用“——”劃出生字。(邊讀邊劃)

2、哪個勇敢的小朋友來讀一讀課文?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

4、同桌同學互相讀一讀,看看你的同桌有沒有讀錯的地方,請你為他指出來。(同桌互讀、互評、互助)

{通過讀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熟悉本課生字。}

三、講讀課文。

1、誰知道“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2、你從哪兒看出來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板書“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3、小小的船什么樣?(板書:兩頭尖)

4、你還知道什么事物也是“兩頭尖的”?(學生舉例)

5、你能用“彎彎的月兒像”說一句話嗎?

6、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坐在小小的船里我們能看到什么?(播放樂曲《小小的船》,學生聽音樂想畫面)

7、誰能說說你看見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暢說)

8、帶著你感覺到的感情把第二句讀一讀。(板書: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讓學生通過聽音樂感覺到課文中描寫的夜空的美麗,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四、指導背誦。

1、誰能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讀呢?指名讀、評議。

2、課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你是怎么記住的?

3、同桌互相背誦,并把你的方法告訴同桌小朋友。

4、指名背誦

{通過交流背誦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7

教學內容:

1、歌曲學唱“小青蛙找家”。

2、音樂游戲:小青蛙找家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學習模仿青蛙蹦跳的動作,并準確的同音樂一起開始與結束。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歌曲學唱過程中,容易出現趕拍的現象。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同前節

二、檢查復習:

1、節奏練習:請同學拍一拍上節課學習的節奏。

2、集體排成常有的。唱游隊形,聽音樂跳集體舞《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三、新授課。

1、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愛的小青蛙,它非常調皮,常常跑到很遠的地方玩,也不跟家里的媽媽打招呼,這不,今天它又出去玩了,我們來看看今天發生了什么事。(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小青蛙遇到什么困難了?(找不到家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它找家。學唱“小青蛙找家”。

2、學唱歌曲:

聽錄音范唱,請同學說一說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有節奏地朗讀歌詞,(重點練習12~17小節處節奏)

教唱法學習歌曲,注意后念白與后一樂句的銜接。

3、歌曲處理:

同學們,小青蛙調皮的亂跑,后找不到家了,它的心情是什么樣呢?如果你是這只小青蛙,你找不到家了心情會怎樣?會怎么想呢?(四人一組討論)

[著急、害怕、后找到家了喜悅]按照分析的練唱。

強調:歌曲第一句輕快。

“跳跳、呱呱”要唱出急切感。

單字“呱”要唱的輕快有彈性。

結束句要唱的連貫、一氣呵成。

4、反復練唱。聽音樂練唱。

四、音樂游戲:

下面我們自己來當小青蛙,找回家的路,看那只小青蛙可以回到家。

1、講解游戲規則:

全體同學圍成一個圈,“小青蛙”圈中,音樂響起,同學們一起拍手唱歌。“小青蛙”按節奏蹦跳,音樂結束,“小青蛙”跳到一個同學面前,站到同學的位置,而這個同學繼續扮演“小青蛙”。

跟音樂做游戲,表演的好獎勵小紅花。

2、講解游戲規則:

全體同學排成四組,每組分成兩部分。教師在場地設置一系列障礙,請同學以接力的形式越過障礙在音樂結束前到達對面交換對面同學,在繼續,做完了為止。其他同學,沒到自己時,要唱歌拍手為表演的同學伴奏。

(注意:不以比賽那組先到為要求,主要鍛煉學生協調能力)

聽音樂做游戲。

五、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

(不能不跟家里人打招呼就亂跑;不要跑到離家較遠的地方;找不到家要自己想辦法,回到家,不要慌張害怕)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8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亂丟果皮紙屑的害處。從小養成不亂扔垃圾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從小養成不亂丟果皮紙屑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能見到不文明的行為及時勸阻并撿起垃圾。

教學用具:

媒體、黑板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說說生活中見到的亂丟果皮的現象

1、我們生活的學校、小區、馬鹿、公園等場所,你見過誰亂丟果皮紙屑嗎?

2、這樣的行為對嗎?

二、了解亂丟果皮紙屑的害處

1、果皮腐爛后,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影響人們呼吸,同時也會招引蒼蠅,繁殖細菌;

2、西瓜皮、香蕉皮等扔在路上,行人不小心踩上很容易摔倒受傷;

3、紙屑等隨地亂丟不僅會影響環境和市容的整潔,遇到刮風天氣,紙屑還會隨風飛揚,甚至影響視覺而造成交通事故。

三、落實行動

1、我們小學生該如何做?

(1)把果皮紙屑扔進垃圾桶

(2)把口香糖等垃圾用紙包好再扔。

2、遇到不文明的人或事又該怎么做?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9

教學目的:

1、通過聽、唱、說、演、感受表現大象的音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

感受并表現大象的音樂。

教學難點:

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進教室。

2、發聲練習。

3、復習歌曲。

4、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小象》

(1)完整地聆聽歌曲范唱,邊聽邊用手指按課本上的。圖示滑動,體會旋律的起伏。

(2)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分小組編創歌詞,可用其他小動物,找出他們的特點編唱,看那一組編唱的好。

(3)采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邊唱邊表演。

(4)請幾名同學自愿用打擊樂為同學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編創與活動:

(1)指導學生認真看圖,說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亞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過亞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為大象清洗及大象運輸貨物,小象演馬戲等畫面,為人們展示了人與動物的親密關系。

(2)提示:為什么說大象是人類的朋友,用談話法的方式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可以邊說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結。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10

一、題目:

好習慣早養成

二、活動主題:

守紀律愛學習

三、活動目標:

1、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養成守紀律愛學習的學習習慣。

四、活動準備:

1、課前布置上課時應怎樣擺放學習用品。課前先找幾名學生說一說,放學后怎樣整理書包。

2、上課時怎樣聽講和學習。

五、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年級小學生了,我們應該養成哪些好的習慣呢?(學生說一說)板書課題好習慣早養成(領讀)

2、提出問題

(1)分組查看,看一看哪個同學課前準備的好?學生討論。進行表揚,喚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上課時我們要做到那些呢?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學生交流后小組匯報)

小結:板書:遵守紀律,認真學習。

3、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學生怎么做?討論匯報,小結板書:肯動腦積極發言。

4、我們讀書和寫作業時要做到哪些呢?先小組討論交流,再找代表發言。

小結:板書姿勢端正書寫認真。

六、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討論了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就得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上課守紀律、認真聽講,獨立完成作業,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一年級教案范文精選篇1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1)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教學后記: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985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彝良县| 浦江县| 方城县| 平远县| 马关县| 凤阳县| 清河县| 井冈山市| 娱乐| 铜陵市| 仲巴县| 浑源县| 北宁市| 扬中市| 方城县| 沂南县| 吉首市| 江永县| 长宁县| 信宜市| 桐城市| 颍上县| 永清县| 图木舒克市| 高雄市| 临洮县| 方城县| 东阳市| 若羌县| 石门县| 高尔夫| 渝北区| 古田县| 绥德县| 土默特右旗| 双柏县| 基隆市| 浙江省| 宣威市|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