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三年級 >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

時間: 龔鍇 三年級

作為一位忠誠于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不斷編寫教案,有助于我們精通教材知識,進而采用高效、互動性強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僅供參考。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讀課文,了解灰雀失而復回的故事,學習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實際行動改正錯誤的誠實品質,感受列寧對孩子、對鳥類的愛。

2、能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

【教學重點】

理解“列寧為什么認為那個男孩是誠實的?”

【教學難點】

小男孩第一天離開列寧后是怎樣想的?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一邊演示課件一邊講:同學們,你們看正向我們走來的這位老人就是列寧,他不但善良,和藹可親,而且他還非常喜愛小動物,今天我們就學習《灰雀》(板書課題)。

2、開門見山:

今天我們學《灰雀》,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教學意圖:導入激趣。老師們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定,看看用哪種方法更好。

二、預習課文

1、出示學習方法:

⑴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邊讀邊看哪些詞不會。

⑵帶著問題讀,想一想公園里丟失的一只灰雀又回來了,這是怎么回事?

教學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2、學生按照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⑴自己學。

⑵分小組學。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檢查學習情況:

⑴同學們,你想找幾個人來讀這篇課文呀?為什么?

學生如果答出三個人分角色朗讀就達到學生明白這篇課文的人物是列寧和小男孩。

教學意圖: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

⑵通過讀課文,你有那些詞不會可以提出來,同學之間相互解答。

如果有一些詞答不出來,教師可結合課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

⑶公園里丟失的一只灰雀又飛回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特別喜歡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養著。當他看到列寧是那么喜愛關心這只灰雀,為再也看不到它傷感時,小男孩被感動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來了。

②小男孩被列寧說的話深深打動了,他為自己想獨自養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沒跟列寧說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經覺得自己這樣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來了。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播放電腦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10自然段,把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你應該怎樣讀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

2、要求:

兩人為一組,讀一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出示表格)

⑴你是怎樣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的?給大家讀一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⑵找2個同學用不同語氣來讀,通過對比讀、抓重點詞,體會出列寧和小男孩此時此刻的心情。

老師們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3、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3~10自然段。大家邊聽邊體會此時此刻列寧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同時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離開列寧后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學生可能回答:

①都怪我一時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來。

②由于我的過錯,讓時刻惦記灰雀的人們擔憂。

③我太喜歡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經答應人家了,男子漢說到做到。

學生可能說出很多種情況,至于小男孩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同樣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學意圖: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感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5、那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讀11~13自然段。

提問:

⑴想一想列寧為什么認為那個小男孩是誠實的?

⑵同學們學完課文,你認為那個小男孩是誠實的孩子嗎?為什么?

老師們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學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把灰雀送回來了,所以列寧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②小男孩一開始沒說真話不誠實,可是后來他被列寧說的話感動了,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所以列寧仍然認為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③小男孩一開始不誠實,后來他又把灰雀送回來了,我認為他還是個誠實的孩子。

④那個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因為他最終把灰雀送回來了。

教學意圖: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思考問題,解答問題。

6、回讀課文:

方法:

⑴小組同學用你們小組喜歡的方式有語氣朗讀課文。

⑵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對話;第三部分:結果。你喜歡那部分,起立讀。

教學意圖:給學生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回讀全文,整合內容。

老師們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四、說話、寫話訓練

方法:

1、用上“列寧”“灰雀”“小男孩”這三個詞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會說出:

①列寧愛灰雀。

②列寧和小男孩都愛灰雀。

③列寧愛小男孩。

2、你想對列寧、灰雀、小男孩說出什么?寫下來。

學生可能寫出:

①列寧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善良老人。

②多可愛的灰雀呀!我喜歡你。

③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寧那樣做一個愛護鳥類,愛護小動物的人。

教學意圖:發散思維,訓練學生口頭表達和寫話能力。

老師們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五、布置作業

1、自己給自己留作業。

2、回家后有語氣的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

老師可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方法。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意思,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這是本課教學重點)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出人物

1、出示《蜜蜂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閱讀并找出主人公,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

2、介紹人物:列寧簡介(出示課件)

3、講述故事《誠實的孩子》認識小時候的列寧為本課內容做鋪墊。

今天,我們要學習有關列寧的另一個故事《灰雀》,從題目看好像看不出他們之間有什么關聯,那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去了解內容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了解內容,感知情節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不懂得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學習。

2、檢查預習,認讀生字新詞(出示課件)指名讓學生來讀并幫助糾正字音。

3、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思路找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文本內容。

三、理解內容,體會感情

1、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列寧為什么喜歡灰雀?

2、理解詞語意思,體會列寧的用心用情。

3、當你喜歡一件東西時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4、當有一天你喜歡的東西不見了,你會是什么感受?列寧呢?感同身受。

5、分角色閱讀對話,體會各自的心理活動,并讀出當時的語氣,體會列寧的擔憂著急、惋惜關心灰雀的心情。

6、當你是那個小男孩,看到這一幕聽到列寧的話,你是什么感受?你又會怎么做?

7、當列寧第二天看到灰雀回來之后的感受是怎樣的,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體會。小男孩又是怎么表現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

8、思考:列寧為什么問灰雀而不問小男孩?

9、列寧和小男孩都愛灰雀,你更喜歡贊同哪種愛,說說你的理由。

10、小結:愛不一定要擁有,放手也是一種愛,就像你的父母把你捧在手心里是愛,但這種愛會很累會讓你失去了體驗生活的感受,不如放手讓你自己來走進生活感受生活會活的有尊嚴更自信。

四、延伸拓展,感情升華

1、列寧對灰雀的愛是給予自由,而對小男孩的愛是尊重,讓他做個誠實的好孩子,這就是列寧小時候的故事。

2、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感受或收獲?

3、假如你是這只灰雀,面對列寧或小男孩想說點什么?

4、學習并積累列寧名言。

五、課后作業

1、搜集閱讀列寧的一些故事,學習他的優秀品質。

2、把讀后的故事寫寫感受。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歡蹦亂跳、惹人喜愛、自言自語等。

2、能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體會列寧對灰雀、對男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認識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滲透保護鳥類的教育。

2、從人物的語言及神態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難點

從列寧與小男孩的談話中體會列寧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出示列寧照片:這張照片上的人物你認識嗎?(板:列寧)你知道列寧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嗎?

把你了解的給大家講講,不要看資料。出示列寧簡介。

我們都學過關于列寧的課文你還記得嗎?《蜜蜂引路》,表現了列寧怎樣的品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他的課文。

板書《灰雀》,這篇文章又反映了他怎樣的品質呢,我一起來讀讀。

二、檢查預習;

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你都從哪些方面預習了課文?

1、老師首先檢查一下大家課文讀正確了嗎?

⑴先來看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

指名認讀生字詞。

⑵指名朗讀課文,聽準字音。

2、在預習中,你提出了哪些問題?

生說,師記

“婉轉”

灰雀哪里去了?

列寧為什么不問小男孩卻問灰雀?

三、研讀課文: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要我們反復讀,文意就會自然而然的明白。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課文,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問題,討論解決。

合作學習,全班匯報。

1、“婉轉”:播放鳥鳴生體會灰雀聲音的美妙。記憶生字“婉”:有人說凡是帶女子旁的字都是形容美好的事物,所以形容動聽的聲音也用了女字旁的字。

觀察灰雀圖,了解認識灰雀。識記“胸脯”。身體的器官多用月字旁。

指導朗讀寫灰雀的句子。

看圖認識白樺樹,記憶生字“樺”。“渣”字可不能讀半邊。

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紅色的詞語要重讀。

2、灰雀到底去哪里了?你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出示課文3—10自然段,朗讀體會。

還是那句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列寧和男孩的對話反復的讀,你就會發

現許多有趣的問題。大家再讀這段話,你能發現什么,又能讀懂什么,一個地方、一個詞語都可以。

學生交流。

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灰雀飛回來了嗎?引出第11段。課件出示。

指導分角色朗讀3—11段。把旁白去掉,直接讀兩個人的對話。

3、列寧為什么不問小男孩卻問灰雀?

(給小男孩改正的機會,也給他一個面子)

四、指導分角色朗讀。

同學們。會讀書的人能把書越讀越薄。這篇課文老師也讀了很多遍,我把他讀成了一個字,你知道是什么嗎?猜一猜。想想作者寫這篇文章想表達的思想,要給我們的啟發上考慮。

板書:愛

男孩愛灰雀,把它捉回家里養著,使他失去自由;列寧愛灰雀,給它自由。列寧愛男孩,不責備他,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列寧和男孩的這段對話,大家體會的非常好,接下來,我們要把這一部分好好讀一讀,同學們把書端起來,

分角色朗讀。把我們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

五、總結:

(指板書)灰雀、列寧、男孩,一顆愛心就構成了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想對灰雀、列寧、男孩說點什么?說一句你最想說的話。

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構成了一個愛的世界,我們要學會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讓世界充滿愛。

六、拓展:(機動)三選一

1、自找伙伴分角色表演課本劇,看誰演得最棒!

2、續寫《灰雀》。后來列寧、男孩和灰雀之間又發生了什么事?發揮你的想象,并把它寫下來!

3、搜集關于誠實的小故事。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小朋友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小朋友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老實的表示。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多媒體課件。

4、收集關于列寧的生平、故事等資料。

第一課時

看圖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2、同學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同學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協助他人讀得更好。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課文的具體寫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訴了俺們什么呢?

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同學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獨體字“步”、“者”書寫時筆畫要舒展。

4、同學描紅、摹寫。

第二課時

貼圖導入,激發興趣

1、貼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同學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3、聰明的小朋友,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同學加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4、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5、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同學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同學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小朋友,理解小朋友,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小朋友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小朋友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6、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競賽。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同時產生保護鳥類等動物的環保意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同時產生保護鳥類等動物的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

從人物的語言及神態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放開聲音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師簡介灰雀:

你們見過灰雀嗎?灰雀是一種十分招人喜愛的小鳥……(出示圖片)你喜歡灰雀嗎?讀讀課文,從哪兒感受到它招人喜歡,帶著喜愛的心情讀一讀:

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愛。

二、精讀課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愛”啊!課文中列寧和小男孩都喜歡灰雀嗎?

(允許學生出現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結論,提出進一步的要求。)

默讀課文,從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據,用“~”劃出表現列寧喜愛灰雀的詞語或句子,用“—”劃出表現列寧喜愛灰雀的詞語或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準備和大家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⑴體會列寧愛灰雀:

①你從哪兒感受到列寧喜愛灰雀的?先讀句子,再說自己的體會。

②重點體會以下語句:

A、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點詞語“每次”“都要”“仰望”“經常”體會。

B、他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

列寧在樹林中找灰雀時,他一邊找一邊會想什么?體會列寧的急切心情。

C、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寒冷,它怕冷。”接著又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想象列寧說這些話時的心情?體會列寧對丟失的灰雀的擔心和惋惜。讀出語氣。

追問:列寧為什么不直接問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滿感情地說這樣一句話呢?

(此問題如果解決有困難,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個自然段之后再回顧。)

⑵體會男孩愛灰雀:

重點從對話中體會:

──“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沒看見,我沒看見。”

──“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①沒看見──男孩愛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獨占灰雀,謊稱沒看見。

②一定會飛回來的──聽了列寧的話,男孩心里怎樣想的?他為什么這樣說?

3、分角色朗讀對話。

4、討論:

列寧和男孩都喜愛灰雀,但是愛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賞哪一種愛?

5、課文中寫了第一天列寧和男孩關于灰雀的對話,緊接著就寫第二天兩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這中間發生了什么?請根據你的想象填空(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詞語):

男孩回到家,來到鳥籠邊。只見那只……的灰雀,不再……地唱歌,顯出很不安的樣子。男孩想起剛才與列寧的談話,……地說:“我真不該把它捉回來。明天我……把它送回樹林里去。”

6、體會列寧愛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園了嗎?哪個詞語證明了?(果然)結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這兩天你到哪兒去了?”

當然,灰雀沒有告訴列寧這兩天它去哪兒了。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那個男孩是誠實的。

⑴針對這兩個自然段,你有什么問題?(學生質疑)

預設:列寧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寧為什么沒再問那個小男孩?(此處可回顧沒有解決的問題。)

男孩明明撒謊了,為什么列寧還認為那個男孩是誠實的?

⑵學生討論解答。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和喜愛。

⑶朗讀:

愛的力量使灰雀重歸大自然,男孩改正錯誤,這多么讓人高興!拿起書來,高高興興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三、總結

(機動環節,朗讀全文。)

多么美麗的故事啊!而這一切都因一個字:愛!在我們的身邊充滿了愛,人與人之間的愛,人與自然之間的愛……這是一個愛的世界!請你結合學習課文的感受,用“愛”寫一句話:

四、作業

推薦閱讀《誠實的孩子》等文章,抄寫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板書設計】

灰雀仰望捉走

可惜放回

列寧男孩

微笑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做錯了事就要以下,做個誠實的孩子。

2、學習聯系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方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讀懂句子

教學難點:

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以創設情境來顯情。(出示多媒體,課件:鳥在枝頭歌唱)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鳥嗎?你收集了哪些灰雀的和列寧的資料?說給大家聽一聽。

二、導情

1、文中列寧和灰雀以及孩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又說明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

學生:觀察、體會、想象、說想法

2、輕聲讀第二部分,畫出列寧說的話,理解列寧的心情。

學生邊讀邊思考后,出示列寧1、2句兩句對話。

①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②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3、列寧說了哪些話?表達了列寧對鳥是什么感情嗎?

4、列寧愛鳥的感情對小男孩兒有什么影響呢?

使學生再次體會“愛”的感情。

5、分角色表情朗讀。

三、悟情

1、自讀自悟

畫出列寧說的話,自各悟出列寧的心情。

2、全班同讀

①體會列寧的第一句話中的“自言自語”和“可惜”這個重點詞有與沒有對表達列寧的心情的有什么不同?

②悟出: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

3、小組討論:

學習每三部分,你們想知道什么?討論后怎么解決的?

四、激情

1、看板羽,你想對他(它)說些什么?

2、師后話:列寧和小男孩兒對鳥的愛。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列寧發現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

2.透過言語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方法:

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親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歡這三只灰雀?

二、學習新課

(一)出示第一次學習目標

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列寧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小男孩的話,并分別寫出他們當時的心情?

1.學生默讀課文,寫批注;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1)出示列寧說的話,并思考列寧說那幾句話時,心情怎么樣?

指導朗讀

(2)究竟灰雀到哪里去了?出示男孩的話,說說男孩的心情以及說說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并指導朗讀

4.小結:課文沒有一處寫到列寧怎樣想,小男孩怎樣想,但從人們的語言中,我們卻能充分體現人物心理的變化。

三、拓展提升

1.出示課外閱讀文段;

2.學生閱讀思考:他們在說話時心里是怎樣想的?

四、小結

怎樣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呢?

在描寫前首先明確人物的內心世界,然后再組織形象的語言以對話、動作、細節描寫等形式,把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出來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8】

【教材簡析】

列寧喜歡看樹林里的美麗灰雀,有一天不見了,著急的找遍了。后來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列寧耐心教育,男孩放回了灰雀,列寧也保護了小男孩的自尊心。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會寫12個必寫生字。

2、通過朗讀課文,初步知道課文寫的:灰雀的美麗,列寧和小男孩都喜歡灰雀,灰雀從“有——不見——回來”的過程和男孩“心虛——知錯——改錯”心理變化。

3、感悟列寧耐心教育的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處事能力。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男孩幾次語言的變化以及他怎樣自覺改正錯誤的。感受列寧用愛心去感化小男孩的過程。

【教學過程】

1出示灰雀的相關圖片,觀察后引導正確朗讀課題。(會讀,書空)

出示列寧的圖片作簡單見紹。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內容激起學生對學生的興趣,進入課文,了解文本。)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下去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

引導合作朗讀生字和詞語,同桌研究如何去識記。教師設計先讓優秀學生領讀,再自由鞏固朗讀。(注意翹舌音:渣、者、誠。)

教師小結:出示:白樺樹、胸脯、婉轉、面包渣。

帶領學寫:胸脯。(注意月字傍的寫法。)【設計理念:練習寫字是小學語文課堂非常重要的內容,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寫好每一個漢字是很有必要的】。

4、利用胸脯作為線索的起點,展開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注意板書

a、 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含有這個詞的句子。朗讀分析得出:灰雀的美麗。

(從粉紅、深紅、跳動、婉轉歌唱去體會。)

b、灰雀的美麗吸引的列寧,那他是怎樣對待灰雀呢?

引導學生找到相關的句子進行有層次的朗讀指導。(每天、都要、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找遍了、他怕冷、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從這些你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關心。)

c、一天,列寧所喜歡的一只有著深紅色羽毛的灰雀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們一起幫他找一找,好嗎?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

(同桌分、老師配合男女同學分。)

教師引導挖掘人物的內心活動。

“沒,沒看見”(心里害怕,不知道怎么說,所以說的吞吞吐吐。)

列寧自言自語的說:“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一定會飛回來,它還活著。”(知道錯了)

“一定會飛回來的!”男孩肯定的說。(決心該錯)

溫馨提示:教師在學生理解不是很到位的情況下,應該利用自己的姿體語言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以便可以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d、列寧愛灰雀怎么做,男孩怎么做,它是在誰的幫助下改正錯誤的?

(引導學生自由發揮,教師為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設計理念:新課程閱讀教學課非常注重學生朗讀的個人感悟,針對這點,教師設計了豐富的個性化句子朗讀內容,讓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列寧、小男孩彼此的內心變化,明白列寧的教育目的。】

四、小結教學內容

1、開火車形式朗讀生字,每個生字組詞朗讀。

2、選擇和老師一起分析過句子中的一句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并說說從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設計理念:加深學生對字、詞的印象。激發學生說一說,悟一悟,落實目標,讓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有收獲。】

3、教師小結:列寧喜愛灰雀,也欣賞小男孩。男孩喜歡灰雀,在列寧的耐心教育下知錯就改,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五、延伸練習

1、課文中寫紅的有:粉紅、深紅,你還能寫出那些紅?

2、在課文中摘抄四個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兩句自己覺得優美的句子。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能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體會列寧對灰雀、對男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的重點句子,理解課文的內容,滲透愛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著重聯系對話朗讀。

教學難點:

從列寧與小男孩交談的內容中體會列寧的心理活動及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想想課文寫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2、在讀的過程中,你有哪些疑問,請做上記號,一會兒問老師和同學。

3、學生交流初讀后的感受,教師了解學情,以學定教。

二、自主閱讀,感悟語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描寫灰雀和列寧的句子。從你畫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一些什么?

⑵ 匯報自學情況:

① 請同學讀出描寫灰雀的句子:(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是……非常惹人喜愛。)談談自己的體會。

比較句子:灰雀在枝頭唱歌,惹人喜愛。

② 指名讀出描寫列寧的句子,你從這些句子中,又發現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列寧非常喜歡這三只小灰雀。從“每次、都要、仰望、經常”等詞語中看出。)

(媒體播放情境)

⑶ 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灰雀的可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歡。

過渡語:這么可愛的三只灰雀,會發生什么意外呢?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⑴ 聽老師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聽邊想,列寧一邊找一邊會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樣?

⑵ 讀句子體會列寧的心情: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過渡語: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到底去哪兒了呢?

三、合作探究,走進心靈

1、學習課文的3~10自然段: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還要一邊畫。用“……”畫出列寧說的話,再想想列寧當時是什么心情?

⑵ 和同學們在一起交流交流,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列寧的心情的,是怎樣的心情?

⑶ 請一名同學朗讀列寧說的話,讀后請同學談體會。相機引導同學理解“自言自語、可惜”等詞 。

⑷ 引導概括:列寧的對灰雀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什么感情。(愛)

過渡: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列寧喜歡的那只灰雀去哪兒了嗎?小男孩對灰雀的愛和列寧對灰雀的愛有什么不同?

⑸ 假如你是那個小男孩,面對列寧的每一次所說的話,心里會怎么想?教師加提示語導讀引導學生想象。

⑹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

過渡:三只可愛的灰雀回來了嗎?列寧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學習11~13自然段:

默讀11~13自然段,思考:

⑴ 男孩送回了灰雀,為什么還低著頭?

⑵ 列寧為什么不問男孩,卻問灰雀?(事情已經很明顯,沒有必要再問,更主要的是列寧不愿讓男孩難堪,說明列寧善解人意,也說明了列寧對小男孩的喜愛。)

⑶ 為什么說男孩是誠實的?(因為男孩能認識錯誤,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

⑷ 同學們,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出書來,美美地讀讀全文。

四、教師小結,激發情感

五、課外拓展,走向生活

列寧這樣一位偉大的革命導師,在萬忙之中不忘記去關心身邊的一只小鳥,這不正是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表現嗎?請同學們在課后自主成立愛鳥小分隊,幫助鳥兒們能過上自由快樂的生活。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歡蹦亂跳、惹人喜愛、自言自語等。

2、能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體會列寧對灰雀、對男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

教學難點:

明白列寧為什么不問男孩卻問灰雀。

教學準備:

課前預習,查找列寧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篇課文《蜜蜂引路》,還記得是和誰有關的故事?(列寧)

2、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與他有關——《灰雀》

3、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這篇課文大家已經預習過了,把你的收獲和大家分享。

2、學生匯報,相機了解列寧的生平。

3、和同桌一起讀課文,互相檢查生字詞語是否過關。

4、匯報:有哪些生字、詞的讀音特別要注意?

5、開火車讀詞語。

6、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當評委。

7、正音后全班齊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默看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學生匯報。

3、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有什么問題值得探討?

4、師生共同梳理:

(1)那只灰雀昨天到底到哪兒去了?

(2)列寧為什么不再問那個男孩卻問灰雀呢?

四、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詞語。

2、回憶這節課我們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

1、同學們,你覺得列寧喜歡灰雀嗎?(喜歡)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默看課文,邊看邊做旁注。

2、學生匯報:

(1)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2)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3)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4)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對灰雀的喜愛,相機指導朗讀)

3、除了列寧喜歡灰雀,還有誰喜歡灰雀?(小男孩)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歡灰雀?(因為他喜歡灰雀,才把灰雀捉走。)

4、你從那里看出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學生讀課文,做批注)

5、學生匯報:

(1)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2)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3)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4)“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5)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體會小男孩的心理變化)

6、列寧為什么不再問那個男孩卻問灰雀呢?

7、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文明理

1、小男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其實,列寧小時侯也有類似的經歷。(課外拓展:列寧打碎花瓶的事情)

3、能說說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嗎?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寧、胸”等十個生字,理解“婉轉、自言自語、肯定”等詞,會寫“雀”等字。

2、分角色朗讀對話,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

3、學習帶著問題邊默讀邊揣摩人物內心想法,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的誠實。

教學重點:

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揣摩人物內心想法,體會列寧和男孩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學習帶著問題邊默讀邊聯系上下文來揣摩人物心理。

教學準備:

1、設計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小偵探獎章”若干。(教師)

2、預習課文,完成學習單的預習部分。(學生)

教學過程:

板塊一:揭示課題,檢查預習。

1、教學“雀”:出示雀:一種小小的短尾巴鳥,“隹”指短尾巴鳥。師范寫“雀”字,生書寫“雀”字。

2、揭題:雀一般指麻雀,麻雀歡蹦亂跳就叫“歡呼雀躍”,教室里靜得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這叫“鴉雀無聲”。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這樣學習漢字多有趣。文中的雀不是麻雀,而是灰雀。(板書:灰)生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

(1)出示第一題,生校對,強調“胸脯”的“脯”讀第二聲,生讀詞,拍拍胸脯,胸脯跟身體有關,兩個字都是月字旁。生齊讀第一題。

(2)出示第二題,生邊讀邊校對,齊讀句子。

(3)出示第三題:判斷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

(設計意圖:抓“雀字進行字理教學,讓學生理解“雀”的同時體會學習漢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趣味。檢查預習,為新課教學奠定基礎。)

板塊二:借理由圈,查找證據。

過渡:灰雀到底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口說無憑,讓我們來當一回小偵探,從文中找找證據吧。出示:

1、學生默讀課文,劃出灰雀是或不是男孩抓走的證據。

2、小組合作,抓關鍵詞填寫理由圈。

3、偵查小隊上臺展示理由。

(設計意圖:創設小偵探破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借助理由圈這種可視化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容。學生在默讀、篩選、概括、合作等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了語文能力。)

板塊三:借助提示語,分角色讀好對話。

過渡:大家的證據大都來自人物語言,讓我們走進對話。出示:

1、默讀3-10自然段,劃出對話。指名讀列寧和男孩的話,出示課件校對。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指名同桌讀第一組對話,評價、交流朗讀經驗。

4、添加提示語讀好對話:(板書:提示語)

(1)指名學生添加不同的提示語讀好對話。

(2)引讀:師讀提示語,生齊讀對話。

(3)分角色朗讀:男女分角色讀好對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默讀對話,劃出對話分角色朗讀,利用提示語這個抓手讀懂人物情感,朗讀指導尊重學生真實感受。)

板塊四:借案情推理,揣摩心理。

1、揣摩列寧心理

過渡:讀完對話,你覺得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列寧知道真相嗎?他又是怎么想的?再讀對話,邊默讀邊揣摩列寧的心思。(板書:揣摩心理:)

(1)學生默讀對話。

(2)揣摩列寧心理:列寧每次說話時都是怎么想的?四人一小組選擇一處揣摩列寧的內心想法。

(3)交流反饋:預設:列寧找灰雀看見男孩會怎么想?聽到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寧心里會怎么想?男孩想告訴列寧什么?列寧見到男孩欲言又止時是怎么想的?男孩看看列寧在猶豫什么?男孩說一定會飛回來時,列寧怎么想?

(4)師生配合讀列寧心理和言語,發現想的和說的不一樣,探討不一樣原因。

2、揣摩男孩心理。

(1)男孩又是怎么想的?請再默讀對話,借評價標準完成《作業本》五(1)。

(2)再次確認:灰雀是不是男孩捉走的?

3、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當了回小偵探,學會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找到是男孩捉走灰雀的證據,學會抓提示語和揣摩人物心理讀懂對話。小偵探們,帶著這份認真與執著,在語文的世界里你可以解更多的言語密碼。

(設計意圖: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默讀對話,聯系上下文揣摩列寧的心理,理解列寧的心理變化過程,習得方法后再自主揣摩男孩的心理,學生思維在推理、反思、創造中進一步得到鍛煉。)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12】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因此本課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仰望、

歡快、面包渣、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透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列寧嗎?我們曾在哪篇課文中見過他?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篇關于他的課文。

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識字情況。

(1)認讀生字(小老師領讀——全班齊讀——開火車組詞)

(2)認讀詞語(同桌互讀——全班齊讀)

3、開火車讀課文

四、感受“灰雀”,鋪墊情感的基調

1、同學們對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課件:灰雀的資料)

2、指名學生讀資料

3、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描寫了灰雀,找找讀讀,和同桌談談體會。

4、生匯報,師相機指導

(1)“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過課文中對灰雀羽毛的描寫,指導學生簡單領悟寫動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b、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歌唱,惹人喜愛。

你認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為什么?

(灰雀的鳴叫聲)理解婉轉。

(2)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兩句話。

過渡:多么快樂,可愛的灰雀,給嚴寒的冬天帶來了生機,你們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兩個人很喜歡灰雀,你知道嗎?(板書:列寧、小男孩)

五、品讀句子,感悟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1、課文中有許多地方直接寫了列寧非常喜愛灰雀。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句子。畫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2、生反饋,師相機指導

(1)“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列寧喜歡灰雀?(每次,都要,經常)

有感情地讀一讀。

(2)“他在周圍的樹林里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你體會到列寧什么心情?

那個詞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試著讀一讀,讀出列寧的心情。

(3)“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一讀。

(4)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理解“飛走、凍死、怕冷”等詞是列寧對灰雀的擔心。

指導朗讀,讀出列寧對灰雀的擔心。

(5)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讀,讀出列寧對灰雀的惋惜。

3、列寧經常去看灰雀,給它們帶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蹤之后,列寧找遍了樹林,為它擔心,為它惋惜,為它著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板書:愛)

過渡:可是,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這個問題留到下節課咱們繼續討論。

板書設計:

灰雀

列寧小男孩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教學重點:

1、繼續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能力。

2、理解課文,學習小男孩誠實的美德。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這是難點。因為課文并沒有明確寫出小男孩告訴了列寧灰雀哪兒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會飛回來,它還活著”,必須在學習全文后聯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確答案,因此有一定難度。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3、收集關于列寧的生平、故事等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圖片。同學們,認識圖片上的鳥兒嗎?對,它叫灰雀。板書(灰雀)請靜靜地聽,邊聽邊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播放課件)

2、誰來說說你剛才聽到了什么,好象又看到了什么?

3、多么惹人喜愛的灰雀啊!自己去讀讀這段話吧。(自由讀——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二、整體感知課文

1、這幾只活潑的灰雀不僅惹我們喜愛,連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也非常喜歡它呢!今天我們就學習課文——《灰雀》。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標好小節序號,難讀的或者喜歡的部分可以多讀幾次,注意課文里的泡泡。

2、檢查詞語。

還見過什么渣狀的東西?(餅干渣、煤渣、蘋果渣、豆腐渣、甘蔗渣)

3、出示三個難讀的句子。

昨天老師讀課文,發現課文中有3句話很相似,而且特別難讀,你們敢挑戰嗎?自己先練練吧!(自由讀)指名讀,發現什么?(標點不同,語氣也不同。)你讀出了三種不同的語氣,真棒。齊讀。

4、開火車讀課文,誰來當火車頭?他要是讀對了,就讓他一直讀下去,要是讀錯就另請一位同學接著讀,比一比,看誰的火車開得穩、開得久。

5、小結:讀書也像開車,練得多,練得熟,就開得穩,開得好。

三、感知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1、同學們,剛才放聲朗讀課文,可以讓我們讀在口里,聽到耳里,對課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不出聲地默讀課文,可以讓幫助我們靜靜地思考問題。現在請大家用心默讀課文第一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寫出列寧非常喜歡灰雀?劃出來,

2、交流讀。(師評價:哦,他每次都要停下來仰望,看來真的很喜歡;他還經常帶東西給它們吃,就像喂養自己的寶寶一樣!多么真摯的愛啊!)齊讀。

四、探究灰雀的下落,體會列寧對男孩的教育無痕。

1、引讀:可是,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灰雀到底哪兒去了?聰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出灰雀的下落嗎?請大家讀讀3-10小節,然后和你的同桌討論討論,秘密就藏在其中。

2、交流,你發現灰雀的下落了嗎?(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從哪里讀出來?根據學生的反饋,出示寫小男孩的句子,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看出來的?

3、看來,小男孩說自己沒看見是在撒謊啊!這小小的謊言連我們都看出來了,又怎么瞞得了列寧這位偉人的眼睛呢。那么面對男孩的不誠實,列寧是怎么做的呢?誰來讀讀列寧的話?

出示句子1: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1)從列寧的話里里你讀出了什么?(列寧對鳥兒的關心、擔憂、喜愛)看來,列寧是希望用自己對鳥兒的愛來打動小男孩呀!

(2)我聽出了你的可惜,你在為什么而可惜?(為再也看不到可愛的灰雀,為灰雀的伙伴失去了好朋友,為那只被抓的灰雀永遠失去了自由,為小男孩不敢承認錯誤……允許多元解讀。)把你的可惜讀出來吧!指導朗讀。

4、引讀:

聽到這里,男孩再也忍不住了,他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列寧問:“會飛回來?”——(“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同學們,這時的男孩心里在想些什么?(決定放鳥歸林,他想:……)盡管男孩沒有公開承認自己抓走了灰雀,但我們從他的話語中知道,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決心改正過來。

5、同桌分角色讀:

列寧真不愧是個偉人,沒有一句批評的話,卻讓小男孩知錯想改。這段對話寫得真精彩,里面藏著秘密,也含著真情。讓我們好好地去讀讀吧!同桌兩人分角色讀讀對話,看誰讀得像,讀得好。

6、指名分角色讀。

7、存疑:列寧對小男孩的教育成功了嗎?小男孩到底有沒有知錯就改,真的把灰雀放回來?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現在讓我們走進今天的寫字園,看看這節課我們要寫哪些生字。出示第一行生字。指導寫“胸脯”,(因為表示身體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在古代,月字旁表示肉的意思。其他自學。

第二課時

一、復習聽寫

二、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有沒有把灰雀放回樹林?(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6、想象說話:如果你就是那只灰雀,你能給大家講講你這兩天來奇特的經歷嗎?(提示學生當時怎么被抓走,后來小男孩準備放你走的時候會怎么說怎么做?)

三、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這一老一小多有意思啊,你想對列寧和小男孩說幾句什么話?把它寫下來吧!

四、寫字

五、作業

日記《灰雀歷險記》

語文三年級灰雀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個誠實的孩子。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滲透保護鳥類的教育。

2、從人物的語言及神態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媒體】

掛圖、卡片、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質疑

1、出示課題。

2、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有幾只灰雀?灰雀什么樣?圍繞“灰雀”為什么用“灰雀”作課題?)

3、說一說自己對灰雀的了解。(也可從文中找有關句子說。)

二、初讀課文。發生了什么事?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指名接讀課文,要讀準確下列字詞,并用“──”標出表現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愛、或者、堅定、面包渣、白樺樹、自言自語、歡蹦亂跳。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支理解詞義。

4、檢查自學情況:

⑴檢查讀音: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特別注意以下讀音。

白樺、胸脯、面包渣、惹人喜愛。

⑵字形難點:

散:左下“月”的第一筆是“/”。右邊的反文要寫小一些

惹: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邊一撇不要丟掉。

⑶理解詞語: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誠實: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歡蹦亂跳:形容健康、活潑。

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

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

2、教師說: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人喜愛。你看它們可愛嗎?

3、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描寫灰雀的語句并填空。……的灰雀來理解。

4、朗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多媒體演示“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

二、學習課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紅的灰雀到底去哪兒了?請學生默讀課文,畫出小男孩的語言。

⑴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⑵男孩看著列寧,說:“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⑶“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的。

2、指導學生讀小男孩的話,再說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認識過程:吞吞吐吐一想說不敢說一決心把灰雀放回公園,肯定地說。)

3、課中質疑,讓學生體會列寧育人過程:

⑴列寧聽到小男孩的話,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帶走。如你是列寧,這時你會對小男孩說什么呢?

⑵文中列寧是怎么說的?畫出列寧的話。分組討論,通過讀列寧的話,讀懂了什么?

①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丁。天氣嚴寒,它怕冷。”

(飽含著對丟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卻故意不明說,而用自己的感情來啟發男孩自己覺悟,以情育人。)

②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自言自語”實際上是說給小男孩聽的。“可惜”表達了列?對灰雀的愛護和惋惜,他用這種感情來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愛灰雀,關心著灰雀的命運。)

⑶創設情境,進行對話。老師為列寧,學生為小男孩進行對話。老師用責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

⑷指導學生再讀書上列寧的話,體會列寧育人的過程。

三、學習課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

⑴小男孩為什么低著頭?

⑵列寧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⑶列寧為什么不問愛說話的男孩,而問不說話的灰雀?

⑷列寧為什么不問那個男孩,就知道他是誠實的?

(因為男孩能認識錯誤,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

2、分組讀書、討論思考題。

3、小組代表發言。

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1、文章寫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圍繞列列寧、小男孩、灰雀,還會發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請學生小組討論。

2、請學生評價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963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察隅县| 莱芜市| 昌宁县| 厦门市| 普兰县| 静乐县| 庄浪县| 安平县| 龙游县| 海宁市| 平原县| 全南县| 安顺市| 隆子县| 迭部县| 边坝县| 汉源县| 汉中市| 南岸区| 江都市| 鸡泽县| 习水县| 青浦区| 阿坝| 沅江市| 石景山区| 柳江县| 铁力市| 仪陇县| 阳原县| 大田县| 成都市| 珲春市| 开阳县| 湟源县| 临洮县| 黄浦区| 金坛市| 余江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