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

時間: 澤慧 五年級

教案是教師對每節課的教學設計和構想。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它是設計者的教育理念、教學動機和教學藝術的綜合體現。下面是關于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主張。

2、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了解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認讀課后“讀讀寫寫”中的生詞,由此引出這就是《論語》中所說的:學而時習之。

二、請學生讀課文1、2自然段,布置問題:你對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過渡:看來我們對孔子以及《論語》已經不再陌生了,讓我們繼續往下閱讀,去領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吧。

三、學習新知

1、布置默讀要求。

2、學生開始默讀,師下課堂指導。

過渡:文中的著四個故事是可以獨立開的,所以等會兒你對哪個故事有自己的體會,就談哪個故事。

3、故事1:(1)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齊讀這個故事。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推己及人

故事2:(1)談談自己的感受.

(2)引導學生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況下不喝“盜泉”的水?描寫孔子喝弟子們口渴的語句找出來讀讀。

(3)得出結論:嚴于律己(板書)

(4)讀這個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讀讀這個故事。

(2)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窮困的時候……,小人在窮困的.時候…….”的意思。

句子2“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解一個人實在不容易呀!”

詞語“假裝”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么?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敢于自省

(5)齊讀這個故事。

故事4:(1)你特別欣賞哪個詞或句?

(2)談談自己的感受。

(3)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學而不厭

四、:課文學習到這兒,我們對孔子創立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學說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們要學會做“仁”者,要愛別人,寬以待人。過去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談,現在則有“半部《論語》學做人”之說。希望這節課的學習能給同學們以人生的啟示,智慧的啟迪!

五、齊讀課文,再次領略蘊含在字里行間的人生哲理。

六、課后作業:

默讀提示:這個故事表達了孔子怎樣的主張,注意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語句進行體會,感受最深之處可做簡單批注。

(一)課后延伸:

1、溫故而知新——復習本課生字詞,摘抄成語。

2、學而不厭——找一《論語》中的故事來讀一讀,想想這個故事給自己帶來什么收獲。

(二)讀讀《閱讀鏈接》,試著背一背。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理解課文中的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激發學生通過“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籍”,喚起學生與課文共鳴。

教學難點:

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難懂的句子,體會“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教師板書課題)

2、說說你對天窗的了解,你還想了解一些什么?

過渡:天窗到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的哪部分內容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3、指名讀課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鄉下的房子只有一排木板窗,但碰上大風大雨或冬天,木板窗一關,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鄉下人在屋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引導學生看課文中的插圖,加深對天窗的理解。

齊讀課文第一到三小節。

今天我們所學習的課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寫的。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 自學生字詞。藉、霸、宙。

2、理解詞語。(說說通過自學,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新的詞語。你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和同學一起交流一下。)

3、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三、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默讀課文后,教師引導全班交流,理清課文層次。)

第一段:(1—3)鄉下人在屋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第二段:(4—7)夏天陣雨來了時,晚上,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第三段:(8—9)天窗是神奇的,想象豐富的孩子會因此產生種種聯想。

四、布置作業:

1、抄寫字詞。

2、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第二課時

一、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茅盾的名篇《天窗》。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哪些內容?

(學生讀課文后簡單交流自己已經讀懂的內容。)

二,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1、默讀課文,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2、交流匯報。

估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1)為什么說天窗是神奇的呢?

(2)“天窗”、“有”、“無”、“虛”、“實”、為什么要加引號?

(3)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

(4)為什么說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確切?

(5)為什么說“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這些問題中有兩個問題是最關鍵的,弄懂了這兩個問題,其它問題就容易理解了。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梳理問題。

(1)為什么說“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2)為什么說天窗是神奇的呢?

三、深入研讀,理解課文。

1、想一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重點學習課文的哪部分內容?(第二、三部分)

下面我們就來認真讀課文第二、三部分。

2、默讀課文二、三部分,思考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交流匯報,深入理解。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1)請兩個同學分別朗讀第二段中的兩個事例。

(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比較句子: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讀一讀,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老師引讀第4、6節)

2、為什么說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呢?透過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分別用“——”和“~~”在文中找出。

(1)(交流匯報:明確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內容。)

(2)教師引讀:我們把孩子的所看所想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老師的引讀。

3、根據這些內容,我們再來思考同學們剛才提出的問題:

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他們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確切?

小組討論,交流。

4、出示: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來宇宙的秘密;它會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現在這句話理解了嗎?說說自己的理解,齊讀。

那是不是有了天窗,我們人人都能看到種種事情呢?

5、有了想象,我們才能看到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確切的.世界。實際上,我們周圍有許多機會,文章最后一節中加引號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機會,我們要抓主機會,積極動腦,展開想象。

五、體會文章中的想象。

1、怎樣才能想象得好呢?我們來看看文章中的孩子們是如何想象的?

我們先來看課文是怎樣描寫他看到的事物的?

“雨腳”是怎樣形容的?(卜落卜落跳)

“卜落卜落”寫出了什么?(聲音)

他怎么會寫得那么具體?(觀察仔細)

還從哪些方可以看出作者觀察得很仔細?

(帶子似的、一瞥、掠過)

現在我們知道了要想象得好,首先要仔細觀察。

2、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他又是怎樣展開想象的呢?

孩子通過天窗看到了雨腳和閃電,又怎樣會想到雷和風呢?(因為兩者有聯系。)他不僅想到了雷和風,還想到了什么?

個別讀,齊讀。

他怎么會從“一顆星”、“一朵云”想到“無數星”、“無數云”?(從數量上展開想象。)

還有什么?(從“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態的云,從形狀上展開想象。)

齊讀。

為什么從“掠過的一條黑影”想象到“蝙蝠”,“夜鶯”,“貓頭鷹”?

(從黑色的顏色、大小、形狀想象,而且這三種動物都是夜晚出來活動的。)

男女生比賽讀書。.

3、通過學習,我們發現文章根據看到的事物想象相關的事物,根據看到事物的大小、顏色、形狀等展開想象,這就告訴我們想象要從各個角度開展,這樣多角度的想象才會豐富。

4、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樣展開想象?老師也為大家打開一扇天窗,讓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5.學生讀下面一段話,練習說話、寫話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

教師引導學生用“也許……也許……也許……”練習說話,寫話。

六、總結課文。

剛才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會想的人一定是個有創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夠抓住身邊一切想象的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七、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拓展閱讀:《童年,再這里留下腳印》、《月光餅》

八、板書設計。

來歷

天窗唯一的慰籍(陣雨來臨、被逼上床)

神奇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母子倆被洪水圍困時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的過程,體驗親情的偉大,謳歌生命的可貴。

2、聯系上下文理解“他儼然是個撐門戶的男子漢”這句話的含義,教育學生要有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出課題。

1、觀看1998年中國特大洪水片斷,音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同學們,誰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板書:洪水滔滔無情

2、簡單的影像已無法完整地再現當時感人的場面,你們是否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愛能創造奇跡”,讓我們在命運交響曲中走進課文,去感受人間母子的真情。

3、出示課題,齊讀《媽媽,我們要活下去》,抽生:你來讀一下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上課之前,同學們進行了預習,都熟讀課文,你能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嗎?

2、滔滔洪水是那么無情,隨時吞噬著母子倆,此時此刻他們倆與無情的.洪水進行了搏斗,你能說說哪幾個小節是寫媽媽救洛迪,哪幾個小節又寫了洛迪勇敢地保護媽媽?(3-5 6-9)

板書: 媽媽救洛迪 洛迪救媽媽

三、學習課文,品味詞句:

(一)媽媽救洛迪

1、洪水無情人有情,面對洶涌洪水,媽媽是那樣沉著,她是如何保護洛迪的呢?

找出有關句子,想一想,有感情地讀一讀

2、學生自學交流,教師板書:

(1)手攙著手

(2)緊抱著洛迪

(3)死也不松手

(二)洛迪救媽媽

1、這就是親情的偉大,面對滔滔洪水,洛迪想到了媽媽的生命,他保護著媽媽,他又是怎么做的?默讀課文6~9小節,把句子劃出來。

2、生交流,課件演示有關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a)他好不容易游到媽媽身邊,用手托起媽媽的頭,喘著氣說:“媽媽,堅持住!我們要活下去!”

(b)洛迪的一只手拉著掛在媽媽脖子上的提包帶子,雙腳不停地蹬水,空著的一只手不顧一切地劃水。

(c)他一次次鼓起勁頭,堅持游下去……他保護著媽媽,在冰涼湍急的洪水中堅持了整整三個小時。

(d)他要守在媽媽身邊,和媽媽一起活下去!

3、洛迪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做出這些勇敢的舉動?

(a)不大會游泳,可……(b)手腳發軟,游不動,可……(c)沒有力氣站起來,媽媽讓他往前走,可……

師引讀 :生命是多么的可貴,沒有親情又何談生命,來,拿起書來

老師讀說明部分,你們讀洛迪怎么做的部分,

音樂起:《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舒緩

4、通過交流,我們再次體會到洛迪為了救媽媽,忘記了自己的安危,他為什么有如此堅定的信念呢?因為他十分地愛媽媽,更因為他想到了爸爸的話——(引讀第1、2節) 這里的“儼然”是什么意思?

四、感悟中心,拓展提升:

在洪水圍困下,母子倆都是奮不顧身地保護對方,這就是親情的偉大。而洛迪一個10歲的男孩,在危難時刻表現得像真正的男子漢,充分體現出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

板書:人間母子真情

1、小結:同學們,洪水滔滔無情,人間母子真情,面對種種困難、面對死亡的威脅,洛迪和媽媽用寶貴的生命迎接生與死的挑戰,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師生讀4-7節)

音樂起:《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高亢

2、耳邊輕輕想起的是生命的贊歌,眼前出現的是生命的綠色,讓我們真情誦讀散文詩《生命》,作為我們這堂課的結束吧!

音樂起:《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說,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厘米3

師: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么?

據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匯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棱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數據信息進行解釋,然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說說是怎么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厘米=( )分米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分米3

1升=1000毫升1m3=1000 dm3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P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實踐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展示問題:

①常用的長度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積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順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師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體、提出問題。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3、出示例題:“體積單位的改寫”

4、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小結。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題

2、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2題。

3、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全課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教材P54-55:有趣的測量。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解決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同伴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鞏固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6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小盒,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一節我們對第四單元的內容進行練習。

二、復習

1、師:什么是物體的表面積?

抽生回答。

2、師: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一定要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和。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1)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這個長方體(正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2)求做長方體排氣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長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3、師: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物體的容積?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1)求長方體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這個長方體的什么?

(2)挖出的這些土能墊多長、多寬、多高的領操臺,是求這個領操臺的'什么?

4、如果求火車的一節車廂能裝多少噸煤,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5、動手實踐

(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6個同樣的小盒子,設計一個包裝盒。

設計的包裝盒要美觀、大方、實用。

盡可能地節省材料。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用多少紙板。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的容積是多少。

(2)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求圖形的體積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

2、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3、練習四第4題,填上適當的體積單位。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的單位,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

4、練習四第5題:通過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果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結合實物指一指、說一說。

5、練習四第7題:使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占的空間就是這兩個圖形的體積。

6、練習四第8題:注意要把4厘米化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設計:

練習四第2、6、9、10題、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練習四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第8題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根據學生練習情況調整板書內容)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7)

設計說明

小數除法的內容分為兩部分: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在計算方法上有內在的聯系,因此,把整數除法與相應的小數除法對比復習,使學生在比較兩者計算方法的聯系和區別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復習解決問題時,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根據數量關系,綜合運用小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問題回顧,知識再現

1.交代復習內容,引導學生瀏覽教材的相關內容,梳理學過的知識。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小數除法。(師板書課題:小數除法)

引導學生回顧下列內容:

(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4)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2.引導學生先瀏覽教材,梳理知識,再逐一回答以上的問題。

⊙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117÷36=   1.69÷26=

(2)師找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師強調以上兩道題的做法。

(4)課件出示:56.28÷0.67=

(5)學生獨立計算。找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

在練習中回顧小數除法的知識,在總結的過程中,既梳理了小數除法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綜合練習,深化應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數,循環節是(  ),保留三位小數是(  )。

2.在○里填上“>”“<”或“=”。

4.59÷4○4.59

9.5÷0.92○9.5

0÷18.2○0×18.2

71.4+0.999○71.4+1

1.54÷(1+0.01)○1.54

(4.05+4.5)÷2○4.05

3.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1)75.6÷13.5-(3.6+1.78)

(2)2.3+3.91÷(22-19.7)

(3)18-(1.4+1.25×2.4)

(4)[15.2+(8.4-4.5×0.8)]÷1.6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難點:

了解三種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準備:

各種統計圖、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前一課認識了扇形統計圖,誰能說出它特點?

指名回答。那么這一節課就學習在什么情況下要用什么樣的.統計圖。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我國從第23屆奧運會開始獲得金牌,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獎牌情況統計表。

2、讓學生說一說從統計表中獲得信息。

3、用投影儀出示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4、分別提出教材中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們交流。

5、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能明顯的看出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數的變化情況,條形統計圖能更明顯的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扇形統計圖能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三、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三種統計圖的各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補充、評議。教師評價。

四、練一練。

在小組內交流分別用哪種統計圖合適?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實踐活動。

交流課前收集到的各種統計圖,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板書設計:

奧運會(統計圖的選擇)

折線統計圖:明顯地看出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數的變化情況。

條形統計圖:更明顯地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扇形統計圖: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9)

簡易方程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后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復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復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復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復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系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復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復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復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征是什么?解題時關鍵是找什么?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復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六、布置作業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給班里或學校圖書角的圖書編上書號這一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讓學生體會用字母也可以進行編碼,進一步探索編碼的方法,經歷用字母和數字一起進行編碼的過程。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初步學會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用字母和數字一起進行編碼的簡單方法

教學具準備:課前到圖書館進行實地調查,在圖書館借閱圖書,怎樣方便快捷地查找圖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課前到圖書館去調查了嗎?圖書館那么多圖書,怎樣方便快捷地查找圖書?(用字母和數字給圖書編碼),對了!圖書編號、車子牌號都是用字母和數字一起進行編碼的,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

二、新知學習:

1、生交流課前各自調查的收獲。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對圖書的檢索號進行簡單的介紹:

圖書的檢索號一般包括分內號和書次號,分內號是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標準對圖書進行分類,用字母來表示圖書的種類,中文圖書共分為22大類,分別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數字表示進一步細分。一般來說,數的位數標志類名的級別,多一位數碼表示細分一層。書次號則表示同一類圖書的`序號,這里也可以考慮作者、出版日期等。

3、 提出問題:我們教室圖書角里也有很多書,為了方便我們查書,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給圖書編號,整理出圖書角的圖書目錄)

4、分組為圖書角的圖書編排號碼,并整理出目錄。

①、討論并確定好圖書的書號要包含的信息:圖書的類別、作者、捐書人等。

②、討論每個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數字進行編排。比如用字母表示類別,用A表示童話故事書,還可以用序號代表捐書人的信息。

③、設計好方案后,全班同學對每個小組匯報的方案進行評價。

④、挑選出大家最滿意的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再分工完成圖書角的目錄登記表。

三、鞏固練習:

1、書P118第2題是讓學生體會汽車車牌號中的編碼,除了數字還有漢字和字母的應用,用各省的簡稱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書P118第3題向學生介紹圖書的“身份證”——國際標準書號。

3、獨立完成書P119第4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在用字母和數字一起進行編碼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到過編碼?舉例說一說。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在觀察、討論、操作的活動中,經歷判斷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上按要求將圖形平移的過程。

2、能判斷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按要求平移。

3、在探索平移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能在方格紙上按要求將圖形平移。

2、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現象。

課前修改:

教學過程:

一、平移現象

1、讓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這些事物重有哪些平移。

2、提出兔博士的問題,學生交流生活中的平移現象。

二、判斷平移

1、(1)題學生先觀察數紅的兩組圖,說一說有什么,發現了什么,然后判斷哪些圖形通過平移可以互相重合,重點說一說圖形是怎樣平移的。

2、(2)題安排兩個環節。

1)先讓學生弄清題的要求,然后在書中獨立完成。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圖形,重點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

三、平移圖形

1、讓學生在書中岸(1)題的要求畫出圖形,重點交流畫的方法。

2、鼓勵學生自主完成(2)題,集體交流。

練一練

1、給學生充分的作圖時間,師巡視輔導后進。

2、有余力學生獨立完成

教后反思: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自主識記生字,讀準“盡量、惡心、陷阱、馴化、徑直、處罰”等詞語的音;聯系上下文理解“小心翼翼、驚慌失措、迷惑不解”等詞語的意思。

2、能簡要地說出課文內容;認識課文中小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3、感受人和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樂趣,同時認識野生動物的危險性。

重點難點:

1、能簡要地說出課文內容;認識課文中小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2、感受人和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樂趣,同時認識野生動物的危險性。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23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齊讀注釋

2、簡介蒂皮

出示:法國小女孩蒂皮,1990年出生于非洲納米比亞。父母是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她從小跟隨父母生活在非洲。在叢林長大,與野象相親,同鴕鳥共舞,變色龍、牛蛙、豹子、獅子、狒狒……一個個給她帶來奇趣、歡樂、驚險和幻想,甚至皮肉之苦,但最終都成為她的朋友。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語,把課文讀正確。

(2)思考:課文介紹了幾位“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3)回憶上學期所學的《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中的寫作方法,說說小標題的作用。

2、檢查預習情況

(1)字詞學習

出示:

博茨(cí)瓦納難舍難分毫不費力驚慌失措

小心翼翼迷惑不解奪路而逃無能為力

①“難舍難分”“舍”的讀音shě

②理解字意“毫不費力”、“驚慌失措”(抓住關鍵字,理解字意)

(2)板書:大象阿布狒狒星迪豹子杰比

(3)師:這篇課文每一部分都有一個小標題,想一想,小標題有什么特點?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小標題比較短小,一般是詞語、詞組或短句;小標題要能提示這部分文章的要點;小標題要鮮明醒目。)

小結:這篇文章的小標題還能幫助我們了解作者的'情感。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個小標題

1、出示小標題: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①指名讀小標題

②說說對大象阿布你有了哪些了解?

板書:照顧我

2、讀讀課文,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阿布十分照顧我?用直線劃出。

①交流句子

“阿布體重5噸,但它從來不會踩著我。”

“一次,天氣很熱,我脫掉了尿布和鞋子——我常常這樣做——用腳尖走路,盡量不要讓路上的泥團把腳丫弄痛。阿布跟在后面,像一個乖孩子!”

②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③一個是(蹣跚學步的嬰兒)

一個是(龐然大物5噸)

板書:體型龐大

③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畫面,說說你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

出示圖片

3、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每節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

3、懂得要珍愛生命,善待動物。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每節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

教學難點:

1、了解每節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

2、懂得要珍愛生命,善待動物。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板書課題,齊讀。對課題質疑

媒體出示:誰請求小鳥原諒?為什么要請求小鳥原諒?

讓我們讀讀這首詩歌,到詩中去尋找答案。

二、整體感知

1、自己讀讀這首詩,尋找剛才問題的答案。

2、指名讀詩歌,齊讀詩歌,交流問題。

3、詩歌一共有四個小節,再讀讀詩歌,想一想每一節寫了什么?

(媒體出示:“我”打死了美麗的小鳥、大家都感到傷心難過、所有的生命都向“我”x、“我”請求小鳥的原諒。)

三、研讀課文

1、下面我們一小節一小節學習課文。

2、出示第一節。

(1)指導朗讀。

(2)思考:從哪里看出小鳥美麗?句子中為什么加上“才”?

(3)那么美麗的小鳥,現在卻“靜靜地躺在我的手上”,死了無法復生,是多么的無奈。

3、出示第二節。

(1)引語:小鳥是森林的歌手,是鳥媽媽的閨女,是小樹的伴侶……

(2)省略號省略了什么,你能說幾個嗎?

(3)出示:想一想小鳥活著的時候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樂趣。

森林里唱歌,

山村里飛翔,

大樹上棲息,

……

指導朗讀今天,小鳥被我打死,一切都顯得沉痛。

4、出示第三節。

(1)“x”是什么意思?“花兒收起微笑,樹舉起長臂”仿佛在說什么?

(2)這一小節寫出了“我”怎樣的心情?

(3)指導朗讀。

5、出示第4節。

我現在意識到了什么?

“我”請求小鳥原諒,已經有了實際行動——“把彈弓扔進深深的谷底”,決心再不打鳥!而且希望作為補償,要為小鳥墳頭的.小樹天天澆水。

四、課后小結

1、感情朗讀詩歌,你認為小鳥會原諒他嗎?你從詩歌中感受到了什么?

2、總結,這首詩從一個孩子——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的角度列數了傷害小鳥所造成的危害,抒發了珍愛生命,善待動物,保護環境的強烈感情,具有振聾發聵的感人力量。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14)

課型:新授

教學內容:教材P5~6例3、例4及練習二第1、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筆算,并且會運用該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小組討論中探究、發現、感悟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在理解小數乘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問:從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發現?

2.列豎式計算。26×7 1.36×12 30.8×25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那么小數乘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自主探究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出示教材第5頁例3的主題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校有一個長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現在學校要給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師:給宣傳欄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該怎樣計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么怎樣求宣傳欄的面積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師:這個式子中,兩個因數都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呢?

生1可以用豎式計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們可作整數來計算(下左)。

師: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樣的方法計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師: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嗎?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加以總結。

小結:所有小數右邊的數一律對齊,其他小數位從右往左依次對齊。

師:看一看算式的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呢?

生: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有2位小數。

2.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組織學生嘗試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2)學生獨立計算后,指名板演并匯報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然后集體訂正。

(3)教學例4。 0.56×0.04

師: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通過列豎式計算,我們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這個算式中,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那么如何點小數點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師:觀察黑板上各題,小組討論。(出示討論提綱。)

討論提綱:①小數乘小數,我們首先怎樣想?

(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去掉,轉化為整數乘法。)

②怎樣得到正確的積?(因數擴大到它的`幾倍,積就縮小到它的幾分之一。)

③積的小數位數和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以豎式中的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為例,說明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

3.根據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出計算小數乘小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進一步得出“1看、2算、3數、4點”。

三、鞏固練習

1.不計算,說一說下列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問:怎樣判斷積有幾位小數?

2.用豎式計算。(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么?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總結。

師: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O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四、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發言,說說自己的收獲,并回答問題,教師予以點評。)

作業:教材第8~10頁練習二第1、9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數、4點

五年級上冊復習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元、漢、桌、爺、毛、筆、您、事、示、休、息、啦”13個字;會寫“毛、筆、元、示、寫、字、太”7個字。學習新偏旁“竹字頭”、“禿寶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感悟漢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漢字文化的熏陶,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難點: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感悟漢字的表意功能。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古人造漢字的有關資料。

2.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激情導入

1.猜字

出示掛圖。(甲骨文的“馬”字)

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字?(這是“馬”)這就是我們祖先最早創造的文字。

2.出示教材P1中的圖。

請你們看一幅圖畫,發現什么了?

(1)我發現圖上有兩個人在走,旁邊的字像兩個“人”字。

出示 “從”疊在兩個人身上。

(2)我看見一個小孩靠在樹旁休息,旁邊的字像一個人靠在樹旁。我覺得那個字像“休息”的“休”。

3.板書課題(有趣的漢字)

4.讀課題,說說“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讀文識字

漢字怎么有趣?你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1.自由讀課文、識字。

要求:(1)遇到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記住這個字。

(2)找找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看看課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1)出示本課帶生字的詞語。

①小老師教讀

②學生輪讀

(2)出示本課的認讀生字。

①學生輪讀

②游戲鞏固生字

第 二 課 時

一、讀文,初步了解漢字有趣的造字規律。

1.這課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告訴老師。(四)

2.請四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些漢字怎么有趣?

3.小組交流,說說漢字怎么有趣。

4.集體匯報,交流學習情況,理解課文內容。

(1)引導學生讀、議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規律。

①從第一自然段中學生讀出古人寫字象畫畫。

②從第二自然段中學生讀出古人是用圖畫出事物的'。

③簡筆畫演示“山、羊”這兩個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師貼用圖畫出事物

⑤指導朗讀一、二自然段,使學生感悟到這種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啟發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漢字和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拓展。

你們知道古人“用圖畫出事物”的還有哪些字?

(2)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了解會意字的造字規律。

①通過讀、議學生知道有些意思畫不出來的時候,古人就把兩個字合在一起,造出一個新字。

②演示 “鳴、休”的造字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會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師貼把兩個字合在一起

④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使學生感悟到這種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啟發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漢字和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拓展。

你們還知道哪些字也是這樣造出來的?

(3)小結談話,齊讀第四自然段。

(4)總結談話,分角色朗讀全文。

①通過元元和爺爺的對話,我們知道了兩種有趣的造字方法。一種是——,另一種是——。(教師板書)

②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進一步感悟漢字的有趣。

二、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毛”字。

(1)圖片出示“毛”,讓學生仔細觀察“毛”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說,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豎彎鉤從豎中線的左邊起筆。

(3)學生練習書寫“毛”。

2.指導書寫“筆”。

(1)出示實物毛筆。問:筆頭、筆桿都是什么做的?然后圖片出示“毛”“竹”。

(2)讓學生說“筆”字怎么寫?圖片出示“筆”。上邊竹字頭,下邊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筆的“筆”。

(3)學習新偏旁“竹字頭”。

(4)圖片出示“毛”和“筆”,讓學生觀察“毛”和“筆”這兩個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學生練習書寫“筆”字。

3.指導書寫“元、太、字、寫、示”。

(1)學生自己觀察字形。

(2)師生共同討論怎樣把這幾個字寫好看。

①“元”和“示”進行比較。

“元”字第二橫稍微向右上斜一點,“豎彎鉤”從橫中線和豎中線交叉處稍向上一點起筆。

②“寫”與“字”進行比較。

a“寫”的偏旁是“禿寶蓋”,提醒學生注意“禿寶蓋”與“寶蓋頭”的區別。 b“寫”的第四筆是“豎折折鉤”,注意這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學生練習書寫。

902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陆丰市| 滕州市| 临夏市| 蒲江县| 濮阳县| 连江县| 巴里| 益阳市| 嘉善县| 长阳| 凌海市| 泸溪县| 本溪| 恭城| 庐江县| 南雄市| 裕民县| 吐鲁番市| 长泰县| 通山县| 赤壁市| 汝南县| 上栗县| 石城县| 滁州市| 政和县| 克山县| 巴青县| 衡东县| 绥滨县| 绥德县| 巴彦县| 尼勒克县| 文昌市| 佛学| 监利县| 曲靖市| 大庆市| 沈丘县| 云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