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四年級 >

《頤和園》語文教案四年級五篇

時間: 巧綿2 四年級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頤和園》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頤和園》語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頤和園》語文教案四年級五篇

《頤和園》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十一個生字,把握文中的新詞語。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3、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讓學生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搜集《頤和園》的風光圖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課前準備

讓學生展示查閱的資料和圖片。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感受風景美。

1,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文中寫的頤和園的哪幾處景色?

教師點名,讓學生回答,并作小結:

作者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景色,三寫昆明湖景色。

2,作者所寫的頤和園的幾處景物,可以用首段和尾段中的哪個詞來概括它們的特點?

學生找,學生回答,教師作結。

3,讓學再次拿出頤和園的圖片,看看有沒有頤和園的其他景物,讓學生用詞語把它們的美形容出來。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作點評。

三、細讀課文,探索文路,體會結構美。

1,提問:請劃出文中作者在頤和園行蹤變化的文字。

留出時間,讓學生讀,劃。點名讓學生來回答。教師出示課件,顯示小結: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經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又來到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

2,給學講解移步換景的寫法。

四、研讀課文,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

1,作者所寫的三處景物,寫得很美。讓學生劃出顯示景物美好的詞語。

提名讓學生來回答。

2,教師示范朗讀課文寫長朗的段落,然后讓學生來讀。

學生朗讀時,教師作指導。重點提示學生讀出民族的自豪感來。

五、處理課堂作業(yè)

做已印發(fā)的講義。

六、作業(yè)

讓學生星期六或星期天去游覽學校附近的圣泉寺,要求至少要寫出圣泉寺的三種景物。

《頤和園》語文教案2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麗。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習隨著觀察位置的變化有順序地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頤和園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

A、學生欣賞頤和園的圖片

B、說一說看完圖片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jù)是什么?

2.討論分段,并指導概括段意。

明確: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1自然段)總寫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5自然段)分別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景。

(第6自然段)寫出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正確地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清脈絡,把握順序

1、欣賞頤和園課件填空:頤和園是一個( )的公園。

2、今天作者會帶我們去游覽公園的哪些景點呢?默讀課文(2—5)小節(jié),用-------- 畫出表示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并把線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可用文字的方式表示,也可畫圖表示)

3、生上臺交流游覽線路圖。并用簡筆畫表示。

(1)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2)畫圖略

4、通過線路圖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嗎?

5、小結: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覽的先后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地點轉換順序或游覽順序。

二、講練結合,細品韻味

1、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地方的景物描寫具體的呢?在聽讀課文、欣賞畫面的基礎上,你對哪個景點最感興趣?自己再去細細品味。

(自由分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用“ ”畫出景物,抓住景物特點)

2、“我是小導游”(各組交流匯報。)

Ⅰ學習第二自然段:長廊

(1)小導游講解長廊。(邊講邊演示圖片)

(2)其他學生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3)長廊的長和美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生:通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分成273間。)學習作者用數(shù)字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這種方法的用處。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描寫長廊的長嗎?(生:長廊真長啊,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萬壽山腳下。……)

(5)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兩旁看……的句式說一說)

(6)漫步長廊,欣賞著五彩的廊畫,聞著微風送來的淡淡花香,你會說:

長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Ⅱ學習3、4自然段:佛香閣和排云殿

(1)游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佛香閣和排云殿。

(2)聽完講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閣和排云殿的特點嗎 (雄偉高大,金壁輝煌)

(3)這些特點是從那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聳立、金壁輝煌、一排排)

(4)指導朗讀,讀出氣勢。

Ⅲ學習5自然段:昆明湖

(1)導游講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鑲嵌在頤和園的一塊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表現(xiàn)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3)品讀句子,理解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練習: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綠呀, 。

(4) 換詞法體會“滑”字。(通過滑——劃的互換,體會昆明湖的靜,游船,畫舫的慢,間接表現(xiàn)昆明湖的美)

(5) 背一背這句話。

Ⅳ學習5自然段:十七孔橋

(1)導游講解十七孔橋。

(2)發(fā)散思維:十七孔橋上的獅子有哪些形態(tài)呢?(出示練習題: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著小獅子,它們有的( )、有的( )、有的(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這17孔橋真( )!

3、誰能把頤和園完整的介紹給大家呢?

4、師小結: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三、讀寫結合,臨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叫敘述順序。

2、分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聯(lián)系剛才我們學過

的內容,想想這篇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名答,歸納小結板書)

3、學習《頤和園》這篇文章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作者按地點變換的順序敘述、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4、模仿《頤和園》的描寫手法進行小練筆: 《美麗的校園》

附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十七孔橋

《頤和園》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介紹頤和園,自讀課文,初步了解順序。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看幾幅圖片(課件播放頤和園圖片)。你們知道這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頤和園》(請學生上臺寫課題,講解頤的寫法)。

二、 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3、請學生上臺聽寫,劃出錯的多的字,讓生注意。

4、讓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并講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用詞語造句)

三、初讀課文,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 請去過的同學介紹頤和園。

2、 初讀課文

(1)聽了他的介紹我真想去頤和園看看,同學們想去嗎?好咱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播放錄音朗讀)。注意哪里停頓哪里重讀,哪里語調輕柔,用筆在書上標出來。

(2)怎么樣,說說游覽了頤和園后有什么感受。

(3)師:想走進頤和園細細欣賞一番嗎?通過圖片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需要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通過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還要美的智慧,你們行嗎?相信同學們一定行。那好,咱們就來一次集體旅游。(請一個學生做導游朗讀課文,提醒學習錄音朗讀,讀出頤和園的美)

3、 指導朗讀,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讀完一二段,提出剛剛學習了神清氣爽,知道了神清氣爽的感覺,讓學生再讀這句,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我想問問同學們,導游剛才是帶我們游覽了什么地方?

(3)好,繼續(xù)我們的行程,剛才那位導游介紹得很好,陪我們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換一個導游,誰想來試試?好,游客們我們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隊。

(4)讀完第三自然段后,問學生剛剛導游又帶我們游覽了哪里?

(5)用換導游的方法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6)讀至"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停下

師:我感覺導游這里介紹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鏡的昆明湖。來,我們都像小導游那樣把這句話讀一讀,看誰能超過這位小導游。

(7)讀完第四自然段,哎呀,我一路只顧欣賞風景,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你能告訴我嗎?這兒可是站得高看得遠,你們都看到什么?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9)問生游覽的順序。

四、作業(yè)

1、 抄寫生字詞

2、 分四大組查找頤和園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游覽了頤和園,這節(jié)課我們來細細地游覽。

二、了解頤和園,感受頤和園的美

(1)把學生分成頤和園總介紹、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四個組,各個小組的學生根據(jù)自己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推薦三名同學作為導游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演示講解。同時各小組之間通過互相提問、相互解答等形式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學生相互問答間引導學生體會頤和園的美

a. 長廊的特點?看看作者是如何觀察的?(體會觀察、表達方法)從整體上看,從里看,從里向外,向兩旁。

作者又是怎樣寫長廊的?

出示句子,比較:A:原句

B: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體會作者運用數(shù)字說明的好處。)

b. 登上萬壽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這樣美,作者又是怎么來寫的呢?(體會作者有順序、抓特點:建筑物的特點)

c. 昆明湖的特點?(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

d. 出示下面兩句話: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

(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我們都知道,鏡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塊碧玉。跟玻璃一樣,玉的表面也很光滑,這里應該用"滑"字。而且"滑"字還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xiàn)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看誰讀得好。

2、 全班深情朗讀一遍。

作業(yè):寫一次游覽活動

婚姻愛情 (原)

春天隨想

《頤和園》語文教案4

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造園藝術的典范。長于鑒賞的乾隆皇帝有詩云:“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頤和園》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旅游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以游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學情分析:

1、四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抓重點詞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單元的“自然景觀”的教學中,學會了邊讀邊展開想象的方法,能夠把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3、具備了對資料進行搜集的能力,但對搜集到的資料整理能力還有待培養(yǎng)

4、在寫游記類的文章,能夠按照游覽的順序進行描寫,但是在具體觀察某一具體景物的方法上層次性還不夠,對于這一方法的指導還應加強。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yōu)美。

2.技能目標

①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②借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fā)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

⑴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中景物的特點。

⑵學習本課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課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思路:

《頤和園》一課,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分別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優(yōu)美景色。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認識到游覽景物要有一定的順序,并注意觀察點的轉移;同時還要注意作者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所以在教學《頤和園》一課,我按照了“理清順序”“抓住特點”“展開想象”這一思路進行了本課設計。

教師重點指導“長廊”的學習,指導學生充分地讀書,抓住重點詞句從語言文字中體會長廊的“長” 和“美”,并引導學生總結作者描寫長廊的方法(先看整體——看廊內——看廊外)。在這一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自學“萬壽山”內容,說說作者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觀察景物的方法。這一由扶到放的引導,使學生既學到了方法,又培養(yǎng)了能力。

在學習“昆明湖”這部分時,我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采用了“小導游”的教學方法,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課外查閱的資料,介紹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橋”“堤岸”“湖中的小島”各部分的景點。 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

頤和園中每部分景物的特點不同,所采用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但一切都本著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原則,達到教給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標而進行教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頤和園的導游示意圖,頤和園中景物圖片,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頤和園的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理順序。

1、揭題,讀課題。

2、自由讀文,思考:作者游覽頤和園,看景物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呢?(游覽)

3、你能看著示意圖,把作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說一說嗎?

4、教師小結:在文章中,作者介紹游覽順序時,很注意用詞和語句的連接,讓我們讀一讀。出示幻燈: (生齊讀。)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 登山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

5、老師板書: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過渡:讓我們跟著作者去細細游賞這美麗的頤和園吧。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時,我設置了“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因為在預設時學生可能說不出順序,所以我出示了頤和園的景點示意圖,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在示意圖的直觀視覺下,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這樣文章的順序學生便了然于胸了。再出示文章表達游覽順序的五個語句,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并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及語言的表述。)

二、學習“長廊”特點

1、首先,我們來到長廊,這條長廊有什么特點呢?

請你讀讀第2自然段,體會語言文字,用筆畫出能夠體現(xiàn)長廊特點的詞語或句子。

2、交流:出示幻燈

能通過你的朗讀告訴大家長廊的特點嗎?

指名讀,師范讀,齊讀

綠漆的柱子 ,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長”:①你抓住了數(shù)字,讀出了長廊的長。師板書:七百

“七百多米”大概有多長?(熟悉距離舉例,如操場),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長廊,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因此1992年,被認定為“界吉尼斯世記錄”。這么長有什么感覺?(一眼望不到頭)

②(齊讀),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它到底有多長,好嗎?

③小節(jié):通過你們的朗讀,長廊仿佛真的來到了我們的眼前 ,看來列數(shù)字的方法很有用。

體會廊內的“藝術美” (師隨機總結)

① “人物、花草、風景”——畫的內容

“五彩的畫”——顏色多,漂亮

“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作者通過比較(師板書:...沒有...相同..)

說明畫的不僅多,而且內容豐富,其實,不止橫蹇上有,枋梁上,亭子內部都是,這樣大大小小,加起來達到了14000多幅呢。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看到什么美景就讓畫師畫下來,都花在這上了。你說長廊美不美呢?

②你現(xiàn)在又會怎么讀呢?指名學生讀,齊讀。。

過渡: 廊內的繪畫藝術美通過你的朗讀傳達給我們了。 還有哪兒也很美呢?

體會廊外的“風景美”:

① 生自讀句子體會鮮花不敗, 微風送爽的怡人風景。

②你喜歡花香嗎?讓我們吸一口氣,讀一讀這句描寫廊外的風景的語句吧。

3、想不想去看看長廊呢?播放畫面

師:這些都是我國的古典名著啊,民族英雄,神話傳說,花草魚蟲......

還想再看嗎?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老師怎么能放得完呢?

⑤說話:走進這樣的長廊,就像 。(指名說)

師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屏示:

“走進這樣的長廊,就像...”

師:這里有神話故事,有民間傳說,還有歷史故事,“走進這樣的長廊,就像...”

這就是世界上最長的畫廊,這幅畫里有風景,有人物,行走在這樣的長廊里,就像...

這樣的長廊里,我們觸摸到的是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啊。

⑥帶著這樣的情感,我們再來讀長廊。(配上琵琶樂)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比較長廊與學校操場的長度,通過比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以朗讀為主要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以讀句子、說詞語、談感受來學習體會頤和園的長廊之美。盡管長廊的景色很美,課件中準備的圖片也很豐富,但是對于語文學習,要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對語言感悟是第一重要的。所以,在學生的感悟達到一定的情感認同后,我才出現(xiàn)圖片和學生一同欣賞。在語言文字的想象的美和實際圖片的美相交融的時候,長廊的魅力便會深深地吸引學生的心,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此時,對學生進行“走進這樣的長廊,就像......”的練說,既是情感的抒發(fā),又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使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融為一體。)

過渡:看得出,你們都被這廊外的的美景吸引住了,廊內的藝術美,廊外的風景美,相映成趣,這就使我國的園林藝術,因此,長廊成為了頤和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作者是怎樣看長廊的呢?

5、 屏示:師引讀

整體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看廊內——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小節(jié):原來作者就是這樣看長廊的,生讀

先整體看,再看廊內,最后看廊外

游頤和園要有順序,介紹具體的景物原來也是非常講究順序的。作者就是這樣三看長廊,連句成段,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寫出了長廊的美。

(設計意圖:體會語言文字之美,感悟描寫方法之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這部分教學中,引導學生突破難點,體會作者觀察的方法,為下個環(huán)節(jié)的自學做好準備。)

過渡: 游完美麗的長廊,我們就來到了萬壽山, 作者又是怎么看他們的呢?又有什么特點呢?

三、學習“萬壽山”

1、出示自學提示:

①自由讀3-4節(jié),

②想一想,作者又是怎么看它們的呢?畫出表示游覽順序變化的詞句。

③這些景物特點的詞句, 再細細地品讀。

2交流:

A作者來到萬壽山是怎么看景的?(抬頭一看 向下望 正前面 向東遠眺)

B教師引讀:作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C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點呢?(學生交流,師隨機點撥、小結。)

“高”___

①“聳立”一詞很準確,難怪人們無論站在哪個位置,只要抬頭一看,就會說:那就是——佛香閣

②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高

③“閃閃發(fā)光”“金碧輝煌”這兩個詞連在一起,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壯麗 光彩奪目)“排云”二字出自古詩句“神仙排云上,但見金銀臺”,神仙都要駕著五彩的云來了,看到了怎樣的房子啊。這就是皇家建筑的宏偉,讓我們捧起書,挺直腰,讀出這皇家建筑的宏偉氣勢。

④(男生讀)

壯美:①作者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看到萬壽山上怎樣的景象呢?

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 )樹叢 ( )琉璃瓦屋頂 ( )宮墻 一排排( )的宮殿

這樣的顏色配上這樣的古建筑,既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美,)又讓人覺得萬壽山景色的壯麗。

②昆明湖的美:

“昆明湖”——靜 綠。屏示: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作者這是什么句子?(板書:像)把昆明湖比作?這樣一寫,你覺得把昆明湖寫得怎樣了?體會“滑”: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就像在冰上滑動,像在鏡子上滑過,更說明水面的“靜”就像鏡子一樣啊。如果用“劃”呢?

讀句子,發(fā)現(xiàn)問題,辨別“滑”和“劃”

③(女生讀)要求讀出昆明湖的靜美。

(設計意圖: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在這部分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體會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的特點。通過引讀這一讀書方法讓學生感悟作者不同地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通過比較“劃”和“滑”的不同效果,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過渡:在這兒,作者先看佛香閣,再看排云殿,又變換位置和觀察的角度寫出了萬壽山的美,也是很有順序的。在頤和園,占地面積的還不是萬壽山呢?是...

四、學習“昆明湖”

1、(播放畫面) 師述:煙波浩渺的昆明湖占整個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我們可以登上萬壽山向下看,也可以來到昆明湖畔漫步,來到湖心的小島上,走上十七孔橋。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角度,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覺,那你最想到哪兒?請你找到相應的語句去細細發(fā)現(xiàn)它的美吧!學生自由讀

2、交流:

師:喜歡昆明湖嗎?就連乾隆皇帝都說“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誰愿意當個小導游帶著我們去游玩呢?

指名介紹,

我想帶大家到(),因為這里( )。

謝謝你帶著我們去看(十七孔橋...),聽了你的介紹,我也想去那里看一看。

①“十七孔橋”——獅子多,作者又在做比較,“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十七孔橋的石欄桿的128根望柱上,都雕刻著姿態(tài)各異的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鬧,有的你追我趕,有的凝神觀景,個個惟妙惟肖。

②小島:綠

③堤岸——垂柳美

3、師小結:

①我最想帶大家泛舟昆明湖,因為昆明湖靜得...綠得...兩岸的垂柳,岸邊的長廊,萬壽山上的佛香閣,排云殿倒映水中,那真是“舟行碧波上,如在畫中游”啊!

②跟著小導游們欣賞了昆明湖的美景,深切地感受到乾隆皇帝說的(齊讀)“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設計意圖: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讓學生當小導游,來介紹昆明湖的美,這樣便把學生帶入“情境場”,實現(xiàn)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學生對頤和園的贊美,對昆明湖的喜愛,對中國世界遺產的景觀的自豪感便在他們的導游介紹中盡現(xiàn)。設計中也實現(xiàn)了多重對話的目的。)

五、總結

①在頤和園中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還有哪些美景呢?(智慧海、知春亭、大戲臺、玉帶橋、石舫……)

正像作者所說的那樣:(學生齊讀,師板書:美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它的美麗的說也說不盡 ” 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作者在開頭和結尾贊美了頤和園的美麗,中間按照游覽的順序,移步換景分別寫出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②頤和園這座昔日的黃家園林已經被記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了人人可以去游賞的大公園,它的美麗說不盡,說不盡的又豈止是頤和園呢,在我們陜西,可以去游覽《兵馬俑》..放眼我們的祖國, 還可以去“故宮”“張家界”“樂山大佛”...中國已經有40個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居世界第三。多么讓人驕傲的中國啊,課外,就讓我們搜集我國“世界遺產”的資料,漫步其中,細細游賞吧。

(設計意圖:課文只是一個引子,把他引進來,讓他走進去,品嘗探索的樂趣。通過此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繼續(xù)了解中國“世界遺產的愿望”,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

六、作業(yè)

搜集有關我國“世界遺產”的資料,可以是圖片、詩詞、也可以是故事、傳說,從中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

《頤和園》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及新詞,積累詞語。

2.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地位,感受頤和園的宏偉美麗。

教學準備:

1.CAI課件、展板。

2.搜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并強調“頤”的筆順。

二.交流資料,了解頤和園概況。

通過查閱資料,你對頤和園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說。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提出不懂的問題。

2.前后桌四人一組互相交流不懂的問題。

3.通過交流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

如果有,板書問題。

四.自由結組,合作交流:

1.瀏覽課文,用“○”畫出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學生板書: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長廊十七孔橋銅牛

課件出示頤和園的地圖,閃爍這六個景物,使學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結組:

通過讀課文、查閱資料,你對哪個景物最感興趣,根據(jù)興趣重新結組。

要求“快、靜”。然后快速選出你最信任的組長。

3.合作交流:

由組長組織活動。在組內交流查閱的資料,結合課文及資料,準備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你們喜歡的景物。

4.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1)請各組進行匯報,同時,課件出示頤和園景物的相應圖片,并配以古箏音樂。

(2)小組匯報的同時,其它組認真聽,聽后談談感受,也可向這組進行提問。

(3)教師進行適時評價、點撥。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七自然段,用“——”畫出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物?

學生板書: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課件閃爍這四個景物在地圖中的位置。

2.課件顯示這四個景物的圖片,教師加以聲情并茂的介紹。

3.欣賞后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六.課外延伸,補充資料(師生共同交流)。

1.通過查資料,你還知道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2.老師也查到了一些資料,你們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頤和園的一些景物圖片,并加以簡單介紹。)

3.學生把收集的資料貼到展板上。

4.小結:頤和園的景物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幾天也看不完看不厭。

板書:……

七.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感受。激發(fā)熱愛首都之情,產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寫作方法:

1.二至六自然段與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紹頤和園的景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書:詳、略。

2.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與《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業(yè):

1.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語抄在好詞好句本上。

2.課下觀看展板,交流體會。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聊城市| 天水市| 滨州市| 宁津县| 通化市| 巴青县| 牡丹江市| 永年县| 桂阳县| 呈贡县| 杭锦旗| 平和县| 黄梅县| 会宁县| 渭源县| 元氏县| 吉林市| 岢岚县| 阿城市| 安达市| 阜南县| 鸡东县| 吕梁市| 定州市| 沙湾县| 福泉市| 尉氏县| 苏尼特左旗| 莱芜市| 南通市| 寻甸| 和静县| 上高县| 阿拉尔市| 丰县| 广东省| 晴隆县| 盘山县| 上高县|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