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供大家參考。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1
教學目的要求:
1 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難點}
教具準備:
鵬博士軟件、中國地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默讀本組“導讀”,了解本組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想怎樣?[請同學們自由發言]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
1、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攝點分別在哪里?
2、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么?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四、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出示鵬博士軟件的圖片]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畫出描寫長城的句子,說說用什么方法寫的?
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結合圖,體會遠看長城的樣子。
教師小結:描寫長城的樣子使用比喻、數字說明、太空拍攝的照片來描述的。
2、默讀課文第二段,說說長城的近景及長城的建造特點。[板書:略]
思考:從哪里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城墻頂上:很寬,可以五六匹馬并行
城臺: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傳遞信息
3 指名讀課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從哪里看出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呢?
4 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五、朗讀全文,學生質疑問難
課后小記:
板書設計 :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墻------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臺-------互相呼應
長城聯想: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長城的結構特點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長城的?
3、學習了課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鞏固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萬里長城像( ),在崇山峻嶺之間( ),她高大( ),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 )。長城是由( )建造的,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 )和( )。
2、給生字注音組詞
3、抄寫課后生詞
4、比較句子,把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萬里長城。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背誦課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的建立;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現代化海軍的多兵種;人民空軍的誕生;飛機的國產化;空軍的現代化;導彈部隊的組建;導彈部隊的裝備;導彈的戰斗力。
二.能力目標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資料、收集課外資料、觀看影像資料等,說明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過程的歷史,培養學生獲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分析國防現代化即鋼鐵長城的形成原因,認識科技強軍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比較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歷史的比較,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國威,體會國防力量的日益增強;認識到國防鋼鐵長城的形成,反映了國家與民族的日益強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認識到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從而使學生建立起為中國的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現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和發展
教學難點: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閱讀72頁“導入框”圖文,討論回答:導彈與炮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聯系:都要經過發射操作。區別:導彈與炮彈相比,科技含量高許多,威力也大了許多。)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從“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隊的建立,再到導彈部隊的形成,這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的鋼鐵長城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我們可以從這個過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歷史知識和軍事知識呢?請大家閱讀課文。(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講授新課:
一、人民海軍和空軍建立教師:人民海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學生:華東軍區海軍→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教師強調:1949年4月,集團土崩瓦解時,有一部分海軍宣布起義,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投誠。于是第一支人民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了。
教師:20世紀50—70年代,人民海軍有哪些發展?
學生:我國自行研制成功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等,陸續裝備到海軍部隊,還多次遠洋航行,圓滿完成了科學考察和出訪外國的任務。
教師:20世紀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學生:不斷補充新型艦艇,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舊中國制度落后,國力很弱,海防松弛,無力抵抗外國的侵略,曾先后敗于法國和日本等。新中國制度先進,能夠有效地集中國力投入國防建設,建成了強大的現代化海軍。
教師小結、過渡: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但在海軍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空軍和導彈部隊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教師:新中國的空軍怎樣建立和發展起來?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
A.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能夠裝備自制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等。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提升了現代化裝備水平。教師可讓學生附在后面的資料:空軍飛機的發展。
二.導彈部隊的發展教師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 “導彈射程示意圖”和《導彈小知識》,結合課本中“自由閱讀卡·百萬大裁軍”,了解“科技強軍”的涵義:在新時代里,軍隊強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教師:什么時候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學生:1957年。教師: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學生:核反擊。教師讓學生閱讀后面的資料:導彈部隊的發展。教師組織學生提前了解課本90—91頁有關我國研制原子彈和導彈,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的情況,指出: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青年學生應該向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學習,樹立起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 空軍飛機的發展我國空軍最早裝備的國產飛機,是南昌飛機制造廠1951年8月仿制的蘇聯雅克-18型活塞式教練機,后命名為初教-5。這種飛機的研制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走向制造的轉折點。毛主席為此發賀電指出:“這在建立我國飛機制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1956年7月19日,我國生產的第一架殲擊機由沈陽飛機廠仿制成功,后命名為殲-5,使我國成為當時世界是少數幾個掌握噴氣式飛機制造技術的國家之一。1964年1月,我國又成功地仿制出米格-19型超音速殲擊飛機,命名為殲-6。19676年月,我國又仿制成功米格-21型飛機,后命名為殲-7。強擊機是在殲擊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空軍成立初期使用的是蘇制伊爾-1型活塞式強擊機。1958年3月,空軍劉亞樓司令員在航空工業局召開的企業領導干部會議上提出,空軍迫切需要一種比較先進的強擊機。同年6月,沈陽飛機廠提出初步方案。8月,航空工業局決定由南昌飛機廠研制。這種新型噴氣式強擊機,后命名為強-5型。我國在國土防空中采取積極防御的方針,在重點發展殲擊機的前提下,也發展了輕型和中型轟炸機。1958年10月,周恩來總理決定提前試制圖-16型噴氣式轟炸機。1959年9月,我國用前蘇聯提供的組裝件裝配的圖-16轟炸機裝備到空軍航空兵部隊,后改稱為轟-6型。1964年,哈爾濱飛機廠對伊爾-28型飛機改進設計,定型設計,定型生產后命名為轟-5型轟炸機,并裝備到空軍航空兵部隊。導彈部隊的發展我國建設戰略核反擊力量的努力,早在五十年代末就開始了,1957年12月來自全軍各部及科研單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戰士組建地導彈訓練大隊。1960年3月在1959年6月組建的某一戰略導彈戰斗營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學校正式成立,這是中國“導彈第一營”,也是亞洲各國中最早的一支戰略導彈隊。1967年7月1日,經批準,一支掌握現代化尖端武器的特種部隊在中國軍隊的序列中正式成立,它的名字由周恩來總理親定:第二炮兵,后來它被世人稱作中國戰略導彈部隊。
課后小結
學完這節課,你有什么感想?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3
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陡峭”,“凝結”等詞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能力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情感目標:
1、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讀文討論,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長城錄像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0__年,我國航空飛天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中國首次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從而我們認識了一位英雄,他是誰?那你們知道楊利偉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嗎?對,是長城!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長城,去領略長城的風采!
二:整體感知,心生贊嘆
播放錄像,誰來說說長城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
過渡:文中又是怎么評價長城的呢?請同學們大聲的朗讀課文,畫出那句話。課件出示: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指導朗讀(齊讀,指名讀,再讀這句話的時候應該重讀哪個詞?)
提問:那么長城有什么過人之處說她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自由的朗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或者段落,并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或感受。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分析第一段。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理解“蜿蜒盤旋”:彎彎曲曲的延伸 。
觀察第一幅插圖
(2)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有六千多千米。這句話用了什么手法具體的寫出了長城的長? 列數字(課件出示長城路線圖)
過渡:我們剛才遠遠的看到了長城,給我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特別的長,那你們想不想把長城看得仔細一點,清楚一點呢?
2、分析第二段。
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畫,你都可以看到長城的什么?課文的哪一段描述了這幅圖的內容?(第二段)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快速的'朗讀第二段,結合插圖,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長城的?各有什么特點或者作用呢?結合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長城的結構,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根據課文的描述畫出長城的示意圖。
遠看長城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長,近看長城又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感覺呢?(高大堅固)
這么長、這么高大堅固的長城你能用一個詞語修飾嗎?(氣勢雄偉)板書:氣勢雄偉。這樣氣勢雄偉的長城怎能不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呢?
四、總結
長城的長,長城的高大堅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感受到長城的確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此外,長城被稱為世界建筑史上偉大的奇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你們想知道嗎?下節課我們再一起走進長城,去更深入的了解長城。
五、板書
長城
長:六千多千米
氣勢雄偉
高大堅固:平 寬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