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四年級 >

四年級語文《長城》教案

時間: 新華 四年級

四年級語文老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在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你一定寫過四年級語文教案,不妨和我們分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四年級語文《長城》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四年級語文《長城》教案1

教學內容:學習《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3、認識課后三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借寫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本課教學1課時。

教學流程;

本課閱讀要以感情朗讀和欣賞為主。

一、學習《使至塞上》

1、生自讀古詩,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讀,注意糾正讀音。

3、師介紹作者及背景。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五言律詩。公元736年,吐蕃發兵進攻唐屬小國小勃律(在克什爾北)。公元737年,唐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問將士,察訪軍情。這首詩作于王維赴邊塞的途中。全詩共8句,這里只節選了4句。

4、生再讀古詩。

5、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同桌互說詩意,在小組內互說詩意。

6、學生再反復讀古詩,在讀中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感情。

二、總結學習方法:先讀通讀順古詩,再結合注釋理解詩意,最后再反復讀古詩,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詩的方法,學習《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學習古詩要抓住重點詩句加以引導,體會借景抒情的寫法。

五、指導背誦三首古詩。

六、認識“至、曠、瑟”三個字。

可以先在詩文中認識,然后單獨拿出來,讀音組詞。

七、遷移練習:

在三首詩中任選一首講一講詩中描寫的情景。

八、拓展練習:

找一些描寫日月的古詩來讀一讀。

四年級語文《長城》教案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1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

3、理解和掌握本課有關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4、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及體會教教師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小黑板、字詞卡片、搜集贊美教師的名言。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1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

一、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教育,在教師節之際,您想對培養、教育過自己的老師說些什么?板書課題:1、老師,您好!

2、是啊,老師向孩子們傳授知識,她的諄諄教誨喚起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的憧憬;孩子們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長,他們對老師充滿了感激之情。師生情,這是人世間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飽含深情的詩歌。

二、初讀全詩

1、教師范讀:先聽老師把這首詩讀一遍,同學們仔細聽,想想應該怎樣讀。

2、學生自讀:同學們親自去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3、指名分節朗讀全詩,學生點評,展開賽讀,適時正音:

4、認讀生詞,認準字形:讀準字詞是讀好課文的基礎

(1)哪位同學自告奮勇來讀一下今天的新詞?(出示小黑板)指名讀,正音,齊讀

(2)老師要強調字形了,會最先強調哪個呢,聰明的猜猜看?好的,讓我們用放大鏡把它放大一下:教師范寫,學生書空說筆順

5、齊讀全詩:字詞讀準了,詩肯定會讀得更好了,讓老師來聽一下!老師在傾聽你們每一個人的聲音!

6、再讀全詩,想想這首詩共有幾句,寫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

三、細讀第一小節(1-5句)

1、指名讀:下面老師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誰來表現?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這一小節主要講了什么?

2、出示:啊,教師的事業多么崇高!

追問:“崇高”是什么意思?(尚,崇敬)

3、過渡:你是從那里體會出教師事業的崇高呢?找一找

4、交流:

(1)出示: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

a.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每個有成就的人都離不開學校教育和教師的培養,所有人的成長都包含了教師的辛勞)

b.比較句子:讀一讀,體會哪種說法更好?

古今中外,哪個…不…古今中外,每個…都…(前一語氣強烈,強調教師的重要作用)

(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項創造不蘊涵著教師的辛勞!

說說意思。(創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創造的人是由老師培養的)

5、指導朗讀這三句

6、過渡: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社會的進步同樣離不開老師,于是詩人送老師這樣一句話。

7、出示:在昨天與今天之間鋪設大道,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架起金橋

(1)指名讀句子,其余思考:昨天,今天,現實,理想分別指什么?

(2)指導理解句意

8、學了這幾句詩,同學們有什么話要對老師說嗎?詩人又是怎么說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出示:每當看到時代在飛速地前進,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濤:老師,您好!)

(1)齊讀,體會對老師的無限感激

(2)哪個詞語最能突出學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老師,您好”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來的?

(3)再讀:讓老師再感受一下你們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朗讀第一節

四、作業:抄寫生字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本課有關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2、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

1.自由讀課文第一節,思考:第一節哪一句集中贊美了教師的事業?(啊,教師的事業多么崇高!)

2.默讀課文,思考從哪幾句話可以看出教師事業的崇高?按順序從前往后找。

3.討論歸納。(1).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橋)指導理解:

A.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結合課文插圖想想,老師是鋪路.架橋的嗎?

B.小結: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是靠老師通過傳播知識,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實現的,教師的事業連接了過去和未來,所以老師起著鋪路.架橋的作用。

C.指導朗讀這兩句。

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項創造不蘊含著教師的辛苦!

指導理解:

A.這里:“哪個人”是指哪些人?(所有人.每個人)

“哪一項”是指多少項?(所有的.每一項)把這兩句話換成肯定的說法,怎么說?這樣一改更能突出教師的辛勞

B.舉例說明(名人名家都是在教師的培養下成才的。如--------)

C.指導朗讀這兩句。

4.引讀:教師的事業這么崇高,對社會的貢獻這么大,我們對教師有什么樣的感情呢?(充滿了對老師的感激、尊敬、熱愛)

齊讀第一節最后一句。(每當看到-------老師您好!)

A.指導理解:這句中哪個詞語最能體現對老師的感情強烈?

(“涌起——這種感情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強烈)

B.指導朗讀這一句。

C.指導朗讀第一句。

四.學習課文第二節,自由讀.指名讀,要有感情的讀,找出一些優美的句子。

1.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思考這一節又是哪句話贊美了教師的事業?

(啊!教師的事業多么美好!)

2.默讀課文,思考:這一節哪幾句話具體寫出教師事業是美好的?按順序從前到后找。

3.討論歸納。

(1)第一句(用真理-------心靈閃耀)

指導理解:

A.釋詞:春暉(春天是溫暖的陽光)朝霞(早晨太陽出升的云霞)

B.師講解:教師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靈。所以說教師的事業多么美好!

(2)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灑向茁壯的新苗。

指導理解:

A.這兩句把教師的事業比喻成什么?(春蠶編織絲線;甘露灑向新苗)

B.“筆尖飛舞”指的是什么?(教師粉筆書寫,鋼筆備課批改作業)“笑語盈盈”是什么意思?(老師講課的話語,對我們諄諄教導,語重心長,苦口婆心)

C.指導朗讀。

4.引讀:教師的事業是美好的,更是辛勞的,我們除了要贊美老師還應該對老師有什么感情?

齊讀這節的最后一句(每當看到---------教師,您好!)釋詞:“衷心”(發自內心地)

5.指導感情朗讀第二節。

四.聽錄音,欣賞;邊準備齊背課文

自由練讀指名背齊背

五、作業設計:

1、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浸透(jīnjìn)塑造(sùsuò)

衷心(zhōngzōng)編織(bīnbiān)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蘊含()崇高()閃耀()

祝愿()塑造()波濤()

3、寫出下列詞語意思相反的詞。

蘊含()崇高()閃耀()

祝愿()塑造()波濤()

4、小練筆:《老師,我想對您說》

讀題明要求。出示要求:可以用各種形式,敘說自己想說的話。

導情入境: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在我們和老師之間同樣也發生了許多感人的事,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回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親愛的老師說說來自心底的話語。

板書設計:

哪一個不浸透每當…就…崇高

1、老師,您好!哪一個不蘊含每當…就…涌起

教師的事業美好

工作辛苦感激之情

四年級語文《長城》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和掌握本課重點句子。

3、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學生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老師。

2、重點詞語的理解。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老師的資料,學生課前走訪教師。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發感情

1、放錄音《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學生欣賞。

2、為了贊美老師,人們常常把老師比作什么?(學生回答)

3、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們對老師的崇敬。就拿我來說吧,每次我遇見曾經培育我的老師,總會恭恭敬敬地說一聲:老師,您好!(板書)

4、你們呢,是否也能這么親切地向老師問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老師,您好!》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2、再讀課文,結合“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一課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可在自己認為好的詞、句、段上打記號,不懂的詞語、句子可打上小問號。

師巡視學生讀書情況。

3、檢查:

(1)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進行群體診斷與矯治。及時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作業設計:

(一)組詞

鋪()浸()頂()霞()辛()

哺()侵()項()假()幸()

(二)填上合適的詞語

鋪設()架起()

塑造()編織()

三、選擇正確的讀音

衷心(zōngzhōng)塑造(sùshù)

笑語盈盈(yínyíng)浸透(jìnjìng)

第二課時

一、聽寫。

崇高智慧波濤創造浸透涌出塑造朝霞茁壯衷心祝愿

二、精讀課文,感悟內容

1、分句訓練。

(1)自由讀,體會一下,你最喜歡哪一句話,說說為什么。

(2)其他學生補充說明這句話的精彩之處。

(3)指名朗讀這句話,生點評。

(4)生競賽讀這句話,達到朗誦水平。

2、如上,對相關句子進行訓練。

3、重點部分,拓展訓練。

(1)生質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讀這些句子,師生共同解決。

3、重點部分,拓展訓練。

(1)生質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讀這些句子,師生共同解決。

(3)再讀句子,抒發感情。

(4)重點句子:讓春暉和朝霞在心靈閃耀;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撒向茁壯的新苗。帶學生理解“春暉”、“朝霞”、“春蠶”、“理想的絲線”、“甘露”、“茁壯的新苗”的象征義。

(5)相機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項創造不蘊含著教師的辛勞!

①指名讀;

②理解“浸透”、“蘊含”的表層意思。

③換一種句式,讀一讀,比一比,體會有什么不同?

④根據你搜集的資料,來證明這句話。

⑤飽含感情地再讀一讀。

4、齊讀。

三、補充資料,增強積累

1、調動學生積累,說說贊美教師的詩句。

2、師出示有關贊美教師的詩文,小故事,學生閱讀。

四、指導小練筆

1、你們一定也有好多話想對教師說,你是不是也仿照課文寫一首詩,長短不限,我們來個新的節目--詩歌聯誦。

2、各自起筆。

3、主動朗讀,師生點評,以鼓勵為主,提出改進性意見。

4、修改后進行詩歌聯誦。

五、作業:

1、感悟積累。

本文是一首(),贊美了教師事業的()和(),抒發了孩子們對老師的()、()之情。

2、找出文中的兩個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3、找出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其中“春蠶”指(),“理想的絲線”指(),“甘露”指(),“茁壯的新苗”指(),表現了()。

4、背誦課文

四年級語文《長城》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沉靜、悠然、垂釣、絕妙、機智、光芒”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流利背誦文中的古詩。

3、對照1、2自然段,結合古詩,想象“秋__獨釣圖”的情景,領悟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意境美。

4、詩文結合,抓重點詞體會紀曉嵐的機智。

教學重點:詩文結合想象“秋__獨釣圖”的情景,領悟蘊藏著的詩情畫意。

教學難點:體會紀曉嵐的機智。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課時:2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1、在清朝有個博學多才、于書無所不通的學士,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通過《紀曉嵐吟詩》這個有趣的故事,走近紀曉嵐。

2、看老師寫課題,(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提示):紀的右邊是自己的己,不能出頭,曉字的右上角不要加點。誰來讀課題。讀得不錯,大家一起讀!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紀曉嵐吟了一首什么詩?紀曉嵐為什么要吟詩?紀曉嵐在怎樣的情況下吟詩?)根據學生的質疑,在課題旁邊打上問號。

二、初讀課文。

1、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繼續往下學習。在這篇課文里,有這樣一些詞語,有信心讀準嗎?自己先試著讀一讀。課件出示:沉靜、__畔、垂釣、機智、漁翁、光芒。

誰來讀給大家聽?強調翁的韻母是eng而不是ong(你的這個后鼻韻母eng讀得真好!)、pan畔。

全班同學一起讀!

在課文中,還有一些四字詞語,誰想讀?課件出示:目不轉睛、活蹦亂跳、生動傳神、一篙一櫓。

知道篙和櫓是什么樣子的嗎?讓我們來看一看。篙和櫓都是撐船用的器物,篙還將船固定住呢,在古代,它們非常常見。

男女生比賽來讀讀吧?看誰讀得更好些。男生讀一個,女生讀一個。男生先來。

2、接下來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讀完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紀曉嵐在__邊陪乾隆皇帝散步時,乾隆皇帝突然要他當場作一首七言絕句,且詩中必須用上十個“一”字為難他。紀曉嵐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時間內吟唱出一首絕妙的“秋__獨釣”古詩。) 只點一個說!夸獎紀曉嵐,夸的是什么?引導下一環節。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乾隆皇帝連聲說好,夸贊:好一幅“秋__獨釣圖”!

1、先來看看這首詩是怎樣描繪這幅“秋__獨釣圖”的? (課件出示古詩),指學生讀詩。①音讀得準②讀流暢了③師范讀,讀出節奏、味道④再點讀,讀出了詩情畫意。⑤全班一起讀,讀出悠然的美感。

紀曉嵐看著__上的漁舟悠然吟詩,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一至二自然段,(課件出示)邊讀邊用橫線劃出這部分寫了哪些景物?

2、誰來說說?(課件出示)

你從這些景物中感受到什么呢?(是秋天的景物,而且都很美)

3、原來是一幅美麗沉靜的秋__圖啊!(板書:秋__)!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

4、乾隆皇帝和紀曉嵐看到的除了這美麗、沉靜的秋__之外,還有什么?(有位漁翁,他在垂釣)你來讀句子!

5、果然是“漁翁獨釣”啊!(板書:獨釣)

6、一開始,老漁翁平靜而專注地等待著,不久,一條活蹦亂跳的金色大鯉魚終于上鉤了,你又讀出了什么?(讀出了他的高興)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7、在美麗沉靜的秋__之上,還有位老漁翁在垂釣,這樣的美景有多么濃的詩情畫意啊!我們再來讀一讀!指名分別讀!

8、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畫面吧!

(課件出示音樂)落日金輝;蘆花秋風;__畔一葉扁舟,一個老漁翁,靜靜地等待著,好!魚兒上鉤了,剎那間,水響魚躍,笑聲朗朗,被秋風飛播得很遠……

9、同學們此時你能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嗎?(說語句描寫秋__垂釣的美妙,景美如畫,景美如詩)難怪乾隆皇帝說他看到的這個情景很有詩意呢!

紀曉嵐很快用28個字,把這眼前的美景濃縮成一首絕句——課件出示。這首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呢?我們將它與1、2自然段對比著來找一找吧!引導學生找,要有過程!女生讀語句,男生讀詩句。

大家讀得真美,難怪乾隆皇帝說好一幅“秋__獨釣圖”!

六、領悟機智

學生快速默讀第三—五自然段:乾隆皇帝為什么要連聲說這詩寫得好呢?

預設幾個原因:——

1、預設1:好在用了10個“一”字

2、預設2:一丈很長,一寸很短,對比很巧妙,以及簡單寫出漁翁垂釣

3、預設3:詩的靜態動態對比 神態傳神

4、預設4:占字用得好,更為重要的是:寫出了乾隆心中的美景與得意

5、乾隆皇帝“故意”也難不?。菏畟€一,28字絕句——來回幾步,悠然吟唱

(預設1:好在用了10個“一”字)怎么好?我們來看看這十個一字都寫了哪些景物?

(出示:一篙一櫓一漁舟。用你自己的一句話說出來,三個物件,教師小結:點出了釣魚的地點)

(出示:一丈長竿一寸鉤。一丈有多長?從哪里到哪里?表面上寫釣魚的情態,實際上隱匿了釣魚的老翁。)

(出示:一拍一呼復一笑。釣到魚高興時的神情,一系列的動作。教師小結:老漁翁是多么快樂、陶醉、自得啊!))

(出示:一人獨占一__秋。老漁翁的喜悅之情給這__面帶來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紀曉嵐反復使用了十個一字,這十個一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巧妙的嵌入,恰到好處。還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這是多么奇妙啊!誰想讀?

還有誰說說好在哪里?

(預設2:一丈很長,一寸很短,對比很巧妙)

魚竿的長和釣鉤的短都寫在這七個字中了。

你還體會到什么?

(預設3:詩的前兩行寫的是靜態的物,詩的第三行寫漁翁釣到魚十分得意的神情盡現在三個動作中。)

這物與人,這靜與動,又形成了對比,何等巧妙啊!誰更想讀?

你還想到了什么?

(預設4:占字用得好,一個“占”字把老人獨自在__邊釣魚的情態,描寫得生動傳神。)一個占字將老漁翁與秋__景色緊密聯系在一起,老漁翁給秋__帶來了一份生機,帶來了一份獨有的美麗。如此絕妙啊!誰越發想讀?

多么美妙的秋__獨釣圖啊,多么絕妙的一首好詩啊!男生讀,(妙詩)女生再讀!全班同學一起讀!

5、乾隆皇帝文學造詣很高,他可是這世上詩作最多的人,一生作詩四萬多首,原本想要故意為難紀曉嵐的乾隆皇帝得到了滿意的答案,他不禁點頭笑道——誰想讀?(好!好!好一幅“秋__獨釣圖”!好一個機智的紀曉嵐啊!)

你在這句話中發現了什么?(乾隆皇帝一連用了四個好字)

我們先來看看前兩個“好”字。為什么要兩用兩次?(學生回答,教師收攏:原來乾隆皇帝反復叫好,這是表達了他的由衷稱贊啊!還有什么好?讀出——

(秋__獨釣圖也好)怎么好?(學生自由回答,說一次就讀一次!營造反復回環的氛圍)

是啊,景美,詩絕,怎能不讓人叫好?誰想讀?

還有什么好?(預設:紀曉嵐的機智也讓人叫好)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機智?

第一層次(面對乾隆皇帝的故意為難,紀曉嵐望著__上的漁舟,只來來回回地走了幾步,在很短的時間內,悠然地吟唱起來)你看,紀曉嵐的那份悠閑自得、成竹在胸真是顯出他的機智過人啊!誰想讀?還有誰想讀?

第二層次(他寫的這首絕句28個字巧妙地嵌入10個一字,而且把老漁翁釣魚時的情態寫得生動傳神,所以他機智)誰想讀?還有誰想讀?

第三層次(若學生答不出來,教師提示:大家請看這句詩——一人獨占一__秋,你讀出的是何人獨占了這一__秋色?同學們,乾隆皇帝在位63年,這63年,政治安定,國事繁榮,從他的祖父康熙到他統治的年間,史稱“康乾盛世”。此時此刻,他看著這秋__的沉靜,這漁翁的喜悅,他的心中一定涌起了一位帝王的滿足與自豪。他會怎么想呢?(指名談體會,學生能說出來!)獨占一__秋的不僅是漁翁,更是這位乾隆皇帝!紀曉嵐多么的機智啊!他說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怪不得乾隆皇帝會這樣贊賞紀曉嵐,誰想讀?

這何止一__秋啊!更是大清美好的河山!還有誰想讀?

紀曉嵐借漁翁的高興寫出了乾隆皇帝的得意之情,他是多么機智啊!誰再來讀?

精煉的語言傳達了他豐富的感受,把這幾句話連起來讀!

乾隆皇帝為神州有這樣機智的人才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他不禁點頭笑道——大家一起讀!

6、紀曉嵐天資穎悟,才華過人,他悠然吟唱出的一首七絕,就這樣勾勒出了秋__獨釣的美景,就這樣一語道破了乾隆皇帝的心事,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份自豪與佩服之情再來吟唱這首詩吧!——生讀(板書:輕吟)

7、把這首絕妙的好詩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中吧!增加點難度,只留下一字,誰會背?

再增加點難度,看著板書,咱們一起背背!學到這里,我想咱們的問題也都有了答案!擦去問號。

七、拓展

關于紀曉嵐的軼聞趣事還有很多。老師這就有一個。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和紀曉嵐閑談,皇帝說:愛卿,現在正讀什么書?”紀曉嵐答道:“臣正讀《全唐詩》?!薄啊度圃姟纺阕钍煜つ囊皇?,能背誦吧?”紀曉嵐背的正是咱們前不久學的唐朝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來,我們一起背誦一遍。(生背)

乾隆皇帝聽后說:你能把這首七言絕句變成六言詩嗎?稍加思索,紀曉嵐答道:清明節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乾隆皇帝又問了:“你能把它改成五言詩嗎?一會兒,紀曉嵐答道:清明時節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乾隆皇帝又接著問:”能否改成四言詩、三言詩、詞、劇本呢?機智的紀曉嵐都一一作了回答,請同學們課下去琢磨琢磨,咱們下節課再來交流!

八、板書設計

紀曉嵐吟詩

秋  妙

__  詩

獨  輕

釣  吟

建議:

如下只作為以上預設過程中,老師的扣抓點 或者評價語言引用之;

同學們,此時此刻,他的心中恐怕早就有詩了,但他是怎樣說的?

(預設回答:他要紀曉嵐當場作詩)教師故作驚訝:這么短的時間就要吟出一首詩來!真難!還有什么?

(預設回答:還要在28個字中用10個一字)教師繼續渲染氣氛:古人作詩可是忌諱重復用字的,乾隆皇帝要紀曉嵐把個“一”字重復使用十次,這該怎么寫啊?太難了!

讀到這里,你會怎么想?(作這首詩真是太難了!乾隆皇帝故意為難紀曉嵐,他想考考紀曉嵐呀。)

四年級語文《長城》教案5

【學習目標】

1、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靜謐、精神大振、枉費心機、浩如煙海、飛渡重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重要意義。

3、學習讀文后能將自己的感受說給大家聽。

【教學重、難點】

在讀文中感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重要意義。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設疑

板書課題,讀題。

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去閱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自學反饋。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3、指名分節朗讀。

4、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么情況下發現了什么?

5、找出課文的相關段落,再次朗讀。

三、觀察、讀文,相互印證

1、分組觀察世界地圖或地球儀,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陸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看看是否像魏格納說的那樣。再看看其他陸地與海岸線是否相似。

2、熟讀第五自然段“嶄新的奇想”。說說這個奇想與我們剛才觀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讀證據,探究過程

過渡:魏格納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是否正確,他做了大量艱苦的考證工作,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資料。

研讀第七自然段,對魏格納的推理過程進行梳理。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納:

中龍是一種爬行動物,它既見于巴西,又見于非洲。爬行動物是不可能飛渡重洋的,由此證明:當時中龍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

四、熟讀課文,交流感受

1、學生再次默讀全文。

2、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你從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說一說。

五、布置作業

1、《黃岡》第8課

2、同步閱讀

【板書設計】

8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無意發現 產生奇想

尋找證據 引起震動

【教后反思】

學生在交流讀書感受時,我參與其中,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這一問題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在學生情感升華、意猶未盡之時,可以鼓勵學生繼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2022北京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一年級語文拔蘿卜教案

小學教案模板

四年級上冊語文期中復習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復習課教案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案

坐井觀天教案一等獎

高中教案模板

2022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022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37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步| 应城市| 盈江县| 龙州县| 淮滨县| 无棣县| 平遥县| 武鸣县| 凤山市| 富顺县| 武乡县| 莆田市| 上思县| 日喀则市| 长兴县| 简阳市| 岗巴县| 昭觉县| 道孚县| 泸定县| 色达县| 龙州县| 新野县| 福建省| 渝北区| 海丰县| 长泰县| 汾西县| 南木林县| 宜昌市| 涞源县| 宝兴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洞头县| 凯里市| 隆尧县| 都昌县| 贺州市| 汉中市| 黔西|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