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語文教案 > 四年級 >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時間: 冰純2 四年級

  《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和“日積月累”四個板塊。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有關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的寫作方法,根據文章描寫想象畫面,更能根據聲音描寫想象聲音,學會在習作中運用,更好地表達。

  2.學習詞語的運用,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學會運用表示時間詞語描述一個事物的變化。

  3.體會成語的特點,學會成語的運用。

  4.學會寫字。在橫格中寫字,中心要在中線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樣的距離。

  5.熟讀并背誦古詩《鹿柴》,培養學生閱讀和積累古詩的興趣。從古詩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體會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學重點】

  1.學會課文的寫作方法,根據文章描寫想象畫面,更能根據聲音描寫想象聲音,學會在習作中運用,更好地表達。

  2.學習詞語的運用,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學會運用表示時間詞語描述一個事物的變化。

  3.體會成語的特點,學會成語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學會寫字。在橫格中寫字,中心要在中線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樣的距離。

  2.熟讀并背誦古詩《鹿柴》,培養學生閱讀和積累古詩的興趣。從古詩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體會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同學們,你們一定游覽過許多好玩的地方,在電視、書本上也觀賞過許多風景優美的山山水水,你們游覽或見過的自然景觀應該怎樣向大家介紹呢?

  小組討論后發言。

  生:課文《觀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段話運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遠及近時的樣子和聲音穿插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

  生:課文《走月亮》在作者的描述下,我不僅能想象畫面,我似乎聽到了潺潺的溪流聲、秋蟲的鳴叫聲……

  生:有些文章,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似乎能“聞”美食的味道了。

  二、詞句段運用。

  板塊一:讀下面的詞語,你想到了什么畫面?和同學交流。

  人聲鼎沸 鑼鼓喧天 震耳欲聾 響徹云霄

  低聲細語 竊竊私語 鴉雀無聲 悄無聲息

  1.讀一讀。

  2.理解詞語。

  人聲鼎沸: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鑼鼓喧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震耳欲聾:欲:快要,就要。形容聲音很大。

  響徹云霄:徹:貫通;云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像可以穿過云層,直達高空。

  低聲細語:形容小聲說話。

  竊竊私語:竊竊:形容聲音細小;私:私下;語:說話。背地里小聲說話。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叫聲都沒有。泛指什么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人們默不作聲。

  悄無聲息: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3.想一想:這些詞語你想到了什么畫面?

  生:人聲鼎沸可以想到觀潮時的熱鬧場景。

  生:鴉雀無聲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學們認真學習時的情景。

  生:切切私語我能想到幾個女孩子在一起說悄悄話。

  板塊二:選一個事物,用上一兩個加點的詞語描述它,再寫下來。

  風 煙花 霎時 頓時 忽然

  雷雨 小狗 過了一會 一會兒工夫

  師:理解加點字的意思,對比不同。

  生:第一組中的詞語表示時間短。第二組中詞語的意思表示時間比第一組長一些。

  4.讀一讀,用上加點的詞語造句,說一說你的日常生活。

  剛才還晴朗的天空,突然烏云滾滾,大雨如注。

  我家的小貓一會兒功夫就把一盤魚吃完了。

  (1)讀一讀。讀一讀這兩個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的用法。

  (2)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三、書寫提示。

  1.看提示:旁邊的小朋友提示我們寫這幾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橫格的中線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標點符號和字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3)認真對待每次寫字,養成提筆就練字的習慣。

  2.練習書寫。

  四、日積月累。

  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1.朗讀這首詩。

  2.簡介作者(板書設計:說說詩句的意思)。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靜的山林里,只聽見有人在說話,但看不見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陽光透射過密密的叢林,照在青苔上。

  3.展開想象,感悟詩情。

  請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講的是詩人感受到的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4.學生讀讀背背

  5.測試學生背誦情況。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2

  學習目標

  1、 通過多渠道搜尋,了解并介紹美麗的自然景觀這一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美,熱愛美,從而學會捕捉美!

  2、 舉辦自然景觀展示會,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

  3、 尋找身邊的美麗的自然景觀,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4、 背誦4組句子,并課外搜集積累,了解漢語遣詞造句的微妙。

  課前準備

  1、 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觀的圖片、音像資料及文字材料。

  2、 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 我們的祖國山水秀麗,美麗的自然風光無處不在。遠在天邊的天山草原,圣潔的雪山、湛藍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綠無垠的草原是那樣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邊的皇城沙灘,海浪、陽光、礁石也同樣讓人留戀往返……美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有一雙尋找美,善于觀察的眼睛。這幾天大家一直在搜尋美麗的自然景觀,這節課就把你發現的尋找到的美展示給大家。

  2、 指名一生上臺交流。

  聽眾反饋:聽了__的介紹,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麗了嗎?從哪兒感受到的?

  教師總結:介紹一處美麗的自然景觀,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驟把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讓大家隨著你的視線去觀察,還要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讓大家在你的語言中感受景觀之美。

  3、 自由準備,稍作調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聽眾要做到認真傾聽,做個小記者,可以向同學介紹提問、建議也可以補充。

  b、 介紹者做到準備充分,隨時答記者問。

  5、四個小組交流,每組評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經過了搜尋,聽取了同學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

  7、聯系“寬帶網”。用你搜集的圖片、文字資料(或自己撰寫的資料),整理成圖文并茂的“美景介紹書”。課后分組舉辦“祖國一日游”風景名勝展示會。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同時學習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1、學了這一組課文,又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美就在身邊,今天來寫一寫我們尋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記憶,哪一處自然景觀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風景區,如黃山、杭州西湖、雁蕩山、天河風景區。

  b、也可以是身邊的微型景觀,如海邊沙灘、公園(校園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邊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準備怎樣去寫呢?回憶我們學過的課文,以及上節課同學們的介紹,對你有何幫助?

  a、可以用方位、時間等順序來構成文章,讓人讀來視野清新。

  b、把筆墨多花在所寫的自然景觀的特色上。

  c、聯系“我的發現”。我們一起去聽聽小林小東的發現。你有何發現?(受到的啟發是把畫面呈現于腦海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寫出來)

  4、要寫一手好文章,離不開平時的詞匯語句的積累。出示“日積月累”。

  a、看看下列這些詞句對你有何幫助?自由讀,指名讀。

  b、你發現了什么?(每一組中的兩個句子的寫法是一樣的,四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在哪兒運用比較合適?

  d、你在哪兒也看到過這樣特別的句子?試著說幾句。

  e、課外去找一找這樣有意思的句子,課下交流。

  5、學生作文,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的難題。

  6、學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讀自己的大作,默讀皆可)。

  7、課外寫作文。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3

  教學建議:

  1.運用“讀中悟”的方法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勾勒文本描繪的畫面。

  2.引導學生發現詞語的特點,進一步體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和發現的樂趣,積累詞語。

  3.運用“讀中賞”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如何讀文章的方法。

  2.積累8個描寫場景的成語和5個表示時間的詞語。

  3.養成提筆就練字的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

  運用創設情境、討論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讀文章時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發現語文知識的規律,并且聯系生活創造性地學語文、用語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寫字的好習慣;積累詞語;背誦古詩《鹿柴》。

  難點:學習如何讀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詩《鹿柴》,引導學生知道古詩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王維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導入:作者用文字表達思想感情,而我們讀者要了解這種感情就必須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畫面,學了本組課文,你在閱讀方法上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收獲?先一起來看看幾名學生的發現吧。

  2.生自由讀“交流平臺”中的人物對話。

  3.指名分角色讀人物對話并說一說他們在對話中談的內容。

  4.聯系課文,舉例說一說自己讀書時想象到的畫面。

  5.交流課外書中自己發現的一些句子,進行簡單的欣賞。

  6.小結:讀文章時不僅要想象畫面,還要“聽”聲音,“聞”味道。

  二、詞句段運用

  (一)讀下面的詞語,你想到了什么畫面?和同學交流。

  1.讀正確:

  (1)自由讀一讀這些成語,把字音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

  2.解詞意:

  (1)你知道哪些詞語的意思?說給同學們聽一聽。

  (2)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來向同學請教,也可以借助成語詞典加以理解。

  (3)選用其中的幾個成語說一說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二)選一個事物,用上一兩個加點的詞語描述它,再寫下來。

  1.自讀帶點的詞語,要求讀正確。

  2.你發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3.小組交流:任選一兩個詞語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內容寫下來再大聲地讀出來。

  三、書寫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話讓學生回想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讀——同桌讀——齊讀。

  3.讀旁批的三個句子,讓學生明白如何把這段話寫好。

  4.在寫字本上書寫。

  5.評比。

  四、日積月累

  1.導入。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積累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素有“詩佛”之稱的大詩人王維寫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將古詩讀通順,并嘗試著讀出節奏。

  3.針對學生不理解的,老師可作適當補充性講解。

  (1)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詩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見人影,卻能聽到人講話的聲音。

  (2)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意:落日的余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映在青苔上。

  總結:詩人以一種特有的感覺,描繪了靜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這是一種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是詩人細致觀察,潛心體會的結果。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5.引導學生課外找一些王維的詩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 詞句段運用


  書寫提示 日積月累

218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山市| 南开区| 思茅市| 涞水县| 诏安县| 望都县| 海口市| 隆德县| 五原县| 禄丰县| 彩票| 仙居县| 南澳县| 西吉县| 台北县| 吉木乃县| 孝昌县| 无棣县| 泰顺县| 苏州市| 汪清县| 循化| 勃利县| 东乌珠穆沁旗| 德安县| 张家口市| 富川| 桂东县| 多伦县| 神农架林区| 百色市| 大连市| 鹤峰县| 中西区| 晋江市| 米脂县| 扎兰屯市| 株洲市| 波密县| 嘉峪关市|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