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要耐心,耐心做人,耐心做事,更要耐心生活。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
一、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種有趣的小動物。它的身體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頭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齒非常鋒利,門牙特別長。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來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鷹的爪子那么銳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渾身長滿了像鋼針一樣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強敵時,它就把身體蜷(quán juǎn)成一團,成為一個可怕的刺球,連兇猛的野豬也拿它沒有辦法。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護 保衛)自己,而且還可以用它來搬東西呢!夏天,正當人們進入夢鄉的時候,它悄悄地從洞中爬出來,趁著月光,竄到瓜地里,用它那鋒利的牙齒把瓜柄咬斷,然后在地上打個滾,把硬刺扎進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 )著瓜溜走了。
1、選擇( )里正確的讀音或字詞。用“√”表示。
2、文章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劃出來。
3、根據短文填空。
刺猬的頭( ),眼睛和耳朵( ),牙齒( ),門牙( )。 它們四肢( ),跑起來很快。爪子( )、( )。渾身長滿了( )。
4、下列句子中哪個是打比方的,在()里打“√”。
(1)刺猬渾身長滿了像鋼針一樣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鷹的爪子那么銳利。( )
5、仔細讀讀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很多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都有著獨特的作用,你能試著找一種動物寫寫嗎?
二、魯班造傘
很久以前,還沒有傘。著名的工匠魯班和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許多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雨來了,或是被太陽曬得難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氣兒。
可是魯班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么辦呢?人總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用什么辦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的呢?
一天,天氣熱極了,魯班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塘邊玩,每個孩子的頭上都頂著一張荷葉。魯班問他們:“你們為什么頂著荷葉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拿過一張荷葉,仔細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上面有許多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又涼快。
魯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 他高興地喊起來 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 又很輕巧
后來,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動的:用的時候,就把它撐開;用不著時,就把它收攏。這就是最早的傘。
⒈給文中缺少標點的句子加上標點。
⒉用“△”畫出魯班造傘時的動作的詞語。
⒊用“---”畫出文中的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⒋找出表示魯班造出“羊皮傘”時心情的詞語:__________。你還能再寫出與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詞語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填一填,再按照這個順序講故事。
很久以前,魯班為大家建了許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但是,魯班想繼續改進,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一天,他看見_________________,
受到了啟發。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細條,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魯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閱讀理解方式方法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么,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詞組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象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后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贊譽蘇步青為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里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盡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準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準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答題技巧
一、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 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是速讀,重點是理解文章的體裁。答題時切忌還沒完整的閱讀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學生閱讀原文時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后讀題目,然后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一種是采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后讀短文,最后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 時間。“倒 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
② 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
③ 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要找到閱讀理解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后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直接提取從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試題要求用文中原話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話作答,如果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原話作答的,我們就可以“從文章中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就是挖掘出文中隱含的信息和深層含義然后作答。
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并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
有利于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于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于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志,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于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于沖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