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
編寫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優秀的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1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平時就比較喜歡模仿動物,今天我進行此活動的目的就在于引發幼兒能用動作來表現動物的明顯特征,通過兒歌語言來豐富幼兒口語表達,讓他們能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來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動物的動作特征。整個活動根據小班寶寶的年齡特點,創設一定的.游戲情景,提供與主題相互的操作材料,把《動物人類的好朋友》這一主題置于一定的游戲背景中,產生一定的游戲情節,讓孩子在游戲中自主地學習,發現動物的秘密。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小動物的叫聲和生活習性。
2、技能目標: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走、爬、跳等來表現出不同的動物的特征。
3、情感目標:能大膽展示自己的動作,體驗學做動物模仿操的樂趣。
【活動準備】
白板、動物圖片(小鴨、螃蟹、青蛙、大象等)、音樂課件,幼兒半圓團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走、跑、跳、爬等動作,大膽模仿小動物走路。
難點:根據音樂變換動物走。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師:今天老師有幾位小客人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掌聲歡迎!
二、逐一認識小客人
1、認識小鴨并模仿小鴨走路。
教師點擊,畫面出現小鴨,教師:“誰來了?”“它生活在哪里呢?”
師:“小鴨嘴巴什么樣子?小鴨屁股啥樣的?”“它走起路來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一起來看動畫吧!”
音樂課件播放:“小鴨子,屁股翹翹,左右搖”。鼓勵幼兒大膽用肢體動作一起來走一走,搖一搖。
2、認識螃蟹并模仿走路。
師:“瞧,又有一位小客人來了,你認識它嗎?它什么樣子?你害怕嗎?為什么?”
鼓勵幼兒說出螃蟹的一對大鉗,并能用手指表現出來。
師:“你知道螃蟹是怎么走路的嗎?”“一起來看一看,學一學吧!”
音樂課件播放:“大螃蟹,鉗子咔嚓,橫著走。”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走一走,爬一爬。
3、認識小青蛙。(小青蛙估計幼兒平常注意的不夠,需要換教法。)
師:“聽聽,誰的聲音?”教師播放叫聲,幼兒猜出小動物。
“它的本領可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們看到的小青蛙是怎樣捉害蟲的?”
播放音樂課件:“小青蛙,腿兒彎彎,用力跳。”鼓勵幼兒大膽跳一跳。
4、認識大象。
看看小象灑水的圖片,一起學學,引導幼兒在方向,速度和身體高低上進行變化。鼓勵幼兒用手臂大膽甩一甩。
三、游戲:聽音樂做動物走
規則:播放音樂課件,聽到某種小動物的特征,就跟著音樂變換著做動物走。不可以走出場外。
玩法:教師播放音樂,幼兒聽到關于某動物的歌謠時,快速的模仿動物走、爬、跳等,動作可以自創。
四、游戲結束:
整理游戲場地,回家教爸爸媽媽玩動物游戲。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2
設計思路:本次活動設計由來是幼兒經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將自己的手碰傷,然后難受的或害怕的告訴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師從幼兒生活中尋找教育內容,鼓勵孩子愛護自己的小手,保護自己的小手。
活動目標:
1.知道愛護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
2.知道手劃破后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活動準備:
手受傷的布娃娃玩具
過程:
1.出示布娃娃玩具,通過故事導入:"今天布娃娃在玩的時候可不小心了,弄傷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討論:(1)這個布娃娃的手怎么啦?幼:哎呀!流血了。幼: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會出血呢?幼:被東西劃破了。幼:摔破的`。幼:摔倒蹭爛的。
(3)什么東西會把手劃破?為什么?幼:玻璃片,針葉可以刺破。幼:鐵釘也能刺破。幼:鐵絲;剪刀……師:為什么呢?幼:因為很利。幼:因為太尖了。
小結:因為這些東西很尖,很鋒利,容易把手劃破。
(4)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手有沒有被劃破過,手劃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幼:平時不玩剪刀。幼;刀也不能玩,還有玻璃(片)。……幼:危險的都不能玩。
小結: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把手劃破,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的手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
3.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布娃娃(或自己)受了傷的手。
小結: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復健康,為我們服務。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3
一、目的要求:
1、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能按圖形特征分類。
2、培養幼兒耐心作業的習慣。
3、培養幼兒關心他人,樂意助人的品質。
二、活動準備:
教具:圖形娃娃,三只口袋,兒童樂園一幅,教室內布置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學具:圖形娃娃每人一套。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師:我們小四班來了好多客人,你們知道是誰呢?(出示圖形媽媽)問:“這是什么?”(圖形媽媽),圖形媽媽怎么啦?(哭)我們一起來問:“圖形媽媽你為什么要哭?”
2、原來它們的寶寶不見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然后把寶寶們送回媽媽身邊去。
(二)請幼兒把圖形娃娃送回家。
1、師:這些娃娃都在兒童樂園玩呢,我們找到它們后,對他們說一句話:__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2、教師示范,然后請個別幼兒上前把找到的娃娃送到對應的媽媽身邊去。
3、幼兒找娃娃并送回家。
師:我們先幫圓形媽媽找娃娃,找到后對它說:__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現在幫誰找娃娃?怎么說呢?
還有誰沒有回家,送它回家時說什么?
4、師:這些寶寶都回家了,圖形媽媽應該很開心!可是怎么還在哭呢?
原來圖形媽媽還有好多寶寶沒回家,原來它們還有許多寶寶躲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呢。快把它們送到新房子里去吧,邊送邊說一句話。__娃娃,我送你回家。
(三)幼兒再次操作,把自己桌子上的圖形娃娃送到新房子里。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游戲:到圖形娃娃家做客。
1、現在圖形媽媽怎么樣了?(笑了)圖形媽媽說我們小四班的小朋友真能干,為感謝大家,要請我們去它們家做客,看是哪個媽媽出來我們就去它們家去。
2、幼兒看出示的圖形,到相應的圖形娃娃家做客。
3、師:我們到圖形媽媽家玩得開心嗎?好,現在我們回家吧!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圖譜的提示下完整的演唱歌曲。
2、能夠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創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圖譜,伴奏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角色,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客人,看看他們是誰?”幼兒:“鱷魚和恐龍!”
教師拿著鱷魚和恐龍:“大二班小朋友你們好,猜猜我們來到大二班干什么的?”幼兒猜測……
教師:“我們是來跳舞的!”出示“來跳舞”字條,教師和幼兒依字讀“來跳舞!”
二、新授歌曲《來跳舞》
1、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前半段。
(1)(伴奏)教師唱:“恐龍來跳扭扭舞。”教師:“恐龍跳的什么舞?”幼兒答:“扭扭舞。”
教師:“猜猜恐龍會怎樣跳扭扭舞?”幼兒創編各種動作。
教師:“我們來看恐龍怎么跳的?”
(伴奏)教師邊唱邊指圖片。
教師:“怎么跳的?”幼兒答
教師:“用歌曲里的話來回答我?”(伴奏)
(2)教師:“聽聽鱷魚跳的什么舞?”(伴奏)教師演唱“鱷魚來跳踢噠舞”。
教師:“什么舞?”幼兒:“踢噠舞。”
教師:“猜猜鱷魚會怎樣踢噠舞?”幼兒創編。
教師:“我們來看看恐龍是怎樣跳踢噠舞的?”(伴奏)教師邊唱邊指圖片。
教師:“怎么跳的?”幼兒答
教師:“用歌曲里的話來唱著回答我?”(伴奏)
2、教師運用圖譜引導幼兒學習唱歌曲的后半段。
出示圖譜,教師:“圖譜上都畫了些什么?”幼兒:“手和很多嘴巴!”
教師:“這些嘴巴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教師:“我們學學圖上的嘴巴,看看能發出什么聲音?”幼兒嘗試。
教師:“馬上老師要唱四句聲音,請小朋友按著老師唱的順序來給歌詞和圖片配配對?”
(伴奏)教師演唱:“嘩嘩,哈哈哈。噢噢,呵呵呵。”教師:“我剛才唱了些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請小朋友來根據老師唱的順序來給圖片排隊。”
教師引導幼兒用圖片為擬聲詞配對。
教師:“我們來唱一遍來看看他排的對不對?”
(伴奏)我們看著圖譜來一遍。
3、(伴奏)教師完整的演唱歌曲。(邊唱邊出示圖譜。)
教師:“老師把這些關于恐龍和鱷魚跳舞的圖片,編成了一首歌。請聽歌曲《來跳舞》”
4、幼兒完整學習歌曲。
(1)(伴奏)教師大聲范唱,幼兒輕聲跟唱。
(2)(伴奏)幼兒嘗試看圖譜演唱。
5、幼兒唱歌教師示范動作。
“現在劉老師做鱷魚和恐龍,請小朋友唱歌,老師來給你們伴舞。請小朋友認真看老師每句做的動作。”
(伴奏)老師跳舞幼兒唱歌。
(伴奏)“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恐龍和鱷魚,一起來跳舞吧?”
(伴奏)“試試自己根據歌詞創編不同的動作,我們邊唱邊跳舞吧?”
三、和鱷魚、恐龍道別。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5
設計意圖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對《規程》的認識和理解有了一個質的轉變,真正樹立起“一日生活即課程”的教育觀,將一日活動作為幼兒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幼兒進餐、午睡等生活環境,設計游戲化的教育活動,科學地為幼兒的成長創造有利的&39;條件,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健康的生活中愉快、主動地發展。
活動目標
1.認識青菜及一些常見主、副食的名稱,在品嘗中分辨酸、甜、苦、咸、淡。
2.學習正確的進餐方法,不挑食,飯菜搭配著進餐。
3.能主動進餐,保持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餐前將桌子圍成四組,營造家的氛圍,桌面上分別放上小貓、小狗、小雞、小兔的立體形象。選擇一盤優美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提問:今天小動物要請大家去做客,你們看,是誰請客呀?請幼兒說出動物名稱,并做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到自己喜歡的動物家中做客
3.認識飯菜
教師提問:哪位客人愿意說一說小動物請大家吃什么?聞一聞有什么味?嘗一嘗有什么味?幼兒回答后,教師小結。
4.幼兒進餐,教師以小動物的口吻進行指導
(1)提醒小客人吃飯時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小勺。
(2)不挑食,一口飯一口菜搭配著吃,不當漏嘴巴。
5.結束活動
(1)引導幼兒幫小動物把碗和小勺收拾好,放到指定的地方。
(2)跟小動物道別,到戶外散步。
評析
將進餐的要求巧妙地融入游戲當中,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到小動物家做客,進餐的欲望得到激發,并能積極主動、愉快地進餐。在以后進餐活動時,教師通過不斷變換動物,又始終保持了幼兒的新鮮感,幫助幼兒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喜愛春色;
2.初步學習按古詩節律吟誦。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中景象的圖片一幅,多媒體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復習古詩《清明》,請全體幼兒一起朗誦1-2遍。
(二)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1.小朋友有沒有記得《清明》這首詩中所描寫的是什么季節啊?(春天)
2.對了,春天到了,那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出去游玩的時候,發現春天帶來的變化呢?(幼兒自由回答)
(三)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副畫,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有沒有在畫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來的呢?它怎么會落下來的啊?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師小結:這是因為,在春天的一個晚上,下了一場雨,到了早晨的時候,樹上的很多花瓣就飄落了下來。當時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他就寫下了這樣兩句詩: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請幼兒一起跟教師跟讀兩遍。
6、小班語言礁古詩清明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活動準備: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3.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并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7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根據美術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而來的,而且正好是秋天所以我選擇這個活動。
本次活動中我初步嘗試用拓印的方法,來培養、鍛煉幼兒的繪畫能力。并且用不同的形式開展繪畫活動,提高幼兒的興趣。
本次活動中,通過創設"摘蘋果"的情境,激發幼兒畫蘋果的興趣,了解蘋果的基本特征。讓幼兒嘗試掌握紙團印畫的技能,從而通過紙團印畫的過程來感受美、創造美,體驗其中的無窮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蘋果的基本特征,初步嘗試運用紙球進行拓印蘋果的外形。
2.通過拓印感知色彩,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果園圖片、音樂、畫有蘋果樹簡筆的紙張,顏料、紙球。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一)創設情境,觀察蘋果外形特點
"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摘蘋果,好嗎?我們一起出發吧!"
1.觀察蘋果
"果園呀到了,這里有許多的紅蘋果呢。"
提問:小朋友,你知道蘋果寶寶是什么樣的?
小結:對了,蘋果寶寶是紅紅的、圓圓的、聞上去香香的,蘋果上面還有個柄。
(二)歌表演:摘蘋果。
"果園里的蘋果真多呀,寶寶們我們一起在到果園里摘蘋果吧!(師幼共同表演)
"我們摘完了蘋果,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
二、示范講解、感知畫法。
(一)講解方法
剛剛我們去果園里摘了蘋果,看,蘋果全給我們摘光了!(隨即教師貼上一棵蘋果樹)
蘋果樹很難過,要怎么辦呢?(鼓勵幼兒想辦法)
小結:對,我們可以幫蘋果樹畫上蘋果寶寶!
1.教師進行示范。
先畫蘋果寶寶圓圓的身體,瞧!我用什么來畫畫呀?(出示紙球)紙球是圓圓的和蘋果寶寶很像,所以我們可以用紙球來畫畫。"小紙球,手中拿,蘸顏料,放在紙上按一按,扭一扭,一二三,拿下來,蘋果蘋果畫好了"(教師示范)
2.提問:又紅又圓的蘋果畫好了,看看蘋果是長在哪里的啊?(柄)
老師已經把蘋果上的柄畫好了,小朋友畫蘋果的時候要找到黑色的柄,再用紙球在柄上面印畫哦!那老師要請個別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顏色來印畫蘋果寶寶了。誰愿意來試一試?
3.個別幼兒嘗試。
(三)提出要求
(1)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大大小小的紙球,等會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紙球。
(2)剛剛我們說了蘋果是長在柄上的,所以在印畫蘋果時要注意了一定要找到黑色的柄印畫蘋果,不然蘋果可是要掉下來的哦!
(3)印的時候要用點力氣,手不能動來動去的,印好后左手是摁著紙,另一只手把紙球拿出來,這樣一個蘋果就畫好了。
三、選擇色彩、嘗試作畫。
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評價、體驗成功。
小朋友的蘋果畫的真漂亮,蘋果樹也很開心極了!讓我們一起到蘋果樹下來跳個舞吧!(師幼共同舞蹈)
活動反思:
在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時不該太限制孩子,兒童的繪畫發展是始于涂鴉期,不該讓孩子只是去臨摹,去模仿教師的范畫,而應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給孩子想象和創造的機會,能讓孩子可以施展個性,促使孩子個性化成長。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過年時手提彩燈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2、鼓勵幼兒在音樂中盡情游戲,并試著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回憶――過年家家掛燈籠。燈籠很美麗,那么你想不想把燈籠請到教室來,我們一起和它做游戲。
二、共同游戲
1.聽聽音樂里歡樂的氣氛,感受過年時的快樂。
2.說說自己拿到的小燈籠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長得什么樣子。
3.提著燈籠隨著音樂在教室里四散地走動。
4.用音樂節奏把走步動作和晃動彩燈等等動作分開來,讓幼兒有發揮想象的空間。例如:跑跳、轉圈、蹲、起等
5.一段音樂結束時,找一個好朋友交換燈籠玩一玩
三、情感激發
我們一起和小燈籠跳個歡樂舞吧。(幼兒盡情的在音樂中與燈籠共同游戲)再次感受過年時歡樂的氣氛。
操作建議:
由于小朋友是第一次拿著燈籠活動,出于好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燈籠上。教師可以先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先讓幼兒把玩燈籠,然后再進行舞蹈和做動作。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9
一、教學目標:
了解與春分有關的習俗,感受春分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春分的材料,傳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獨特情趣。
教學手段
1、教師準備:了解各地有關春分習俗。有關春分習俗的圖片,各種與春分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
2、幼兒準備: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春分有關的諺語、習俗。
教學設計:
一、前置學習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氣候變化的相關常識,以及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
驚蟄簡介:(課件、春分的圖片)
二、教師介紹春分的由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4個。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
春分節氣習俗:吃春菜
嶺南風俗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春分節氣習俗: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節氣習俗: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春分詩句
《春分》
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
三、總結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春分
作業回家給家人介紹春分的習俗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10
活動目標:1、經過觀看課件,清楚的理解繞口令的資料
2、學說繞口令,能正確發出兒歌中每個字的讀音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數數歌”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談話:請你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是誰?它喜歡在哪里玩?
二、觀看幻燈,學習繞口令
1、“今日有幾只動物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咱們一齊找一找他們藏在哪?”
2、點擊幻燈片2,請幼兒說說這是哪?(山)
2、“看看是誰藏在了山上?”(同時點擊鼠標,出現“虎”),在幼兒的回答中反復并糾正“虎”的發音
3、帶領幼兒學說短句“山上一只虎”
4、同樣方法分別播放幻燈3、4、5、6,幫忙幼兒更快的理解、記憶繞口令的資料,在幼兒的跟讀中糾正字的發音
5、“小動物都被我們找到了,咱們再來回憶一下是從那找到的”,播放幻燈7,并介紹繞口令的名稱“數數歌”
6、和小動物一齊復述繞口令
三、鞏固復習
游戲:1、看誰說得快(全體)
2、做動作說繞口令(全體)
3、繞口令接龍(分組)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11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按點卡匹配相應數量食物的圖片。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1-5點卡、毛毛蟲貼畫、紗巾各若干條。
2、大圖書一本,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毛毛蟲們快到草地上來玩吧!
2.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模仿毛毛蟲快樂地在草地上爬行。
二、尋找食物,感知5以內的數量。
1、教師:寶寶們肚子有點餓了吧?我們去找些東西吃。
(1)師生在草地上邊爬邊尋找食物,教師依次向場地撒小圖片。
(一個蘋果,兩只梨,三根香蕉,四顆葡萄,五片樹葉。)
(2)根據幼兒在場地上聚集的情況,可不斷變換著方向向空處撒小圖片,
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2.提問:你找到了什么?數數有幾個?
教師:趕快把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
幼兒“啊嗚啊嗚”,將圖片放進胸前的兜兜里。
三、欣賞故事,拓展對數量的認知。
1.教師:寶寶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
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蟲,它也出來找東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呢?
2.師生共同閱讀大圖書
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數數、猜猜中,鞏固對數量的認知。
四、點卡找朋友,匹配相應數量的食物。
1.出示點卡,點子數代表第×天
提問:毛毛蟲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動。
幼兒每人取一張點卡,將兜兜中的小圖片,按數量匹配到卡片中相應點子下面的空格里。
五、活動評價。
操作正確的小朋友在其額角上貼上毛毛蟲貼畫以示獎勵,在同伴和教師幫助下完成的幼兒
同樣在其額角上貼上毛毛蟲貼畫以示鼓勵。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12
設計意圖
隨著社會對英語教育的重視,英語學習的低齡化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許多家長都在考慮讓自己的孩子在成長早期接觸英語,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選擇“英語特色幼兒園”似乎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根據幼兒的特點,采用生動有趣、活潑多樣的方法實施教學,以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和積極參與英語活動的興趣。
小班英語《This is a》教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 幼兒學會“This is a …”的用法,看到相關物體時,能用此舉行表達出來。
2、 幼兒能夠融入到英語游戲之中,并能配合教師積極參與到英語活動之中。
3、 幼兒能夠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小貓,小狗,老鼠剪貼畫2、 小房子,香蕉,梨子的圖片。
3、 給個圖片貼好雙面膠。
活動過程:
A、Warm up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I’m…Take our little hands and follow me to do the action: (速度由慢到快)We go:Clap and clap and clap…,clap, clap, clap…Roll and roll and roll…Shake and shake and shake…B、 Practice:
1、 教師發出“喵喵“的聲音,讓幼兒猜出是什么動物,再請出黏貼在小房子上的貓咪圖片,先學習“Cat”,再學習“This is a cat”.教師問:“What is this?”,幼兒回答“This is a cat.”
2、 用同樣的方式請出“小狗”“老鼠”來學習“what is this?”“This is a dog/mouse”。
3、 出示所有圖片 ,教師問“what is this?” 幼兒回答“This is a cat/dog/mouse.”(聲音由低到高。)再相互交換,幼兒問教師答,可以請兩名幼兒上臺進行問答。
4、 教師告訴幼兒今天天氣很好,小動物們都想出去玩一玩,將貼在小房子圖片上的小動物請出來豎著貼在黑板上,并且說“Cat/dog/mouse, go , go, go.”
5、 引出故事,小動物們都餓了,請幼兒摸一摸自己的肚子,模仿小動物們餓的模樣,并皺著眉頭說“What shall I do?”找出水果“香蕉”“梨子”,并學習單詞“banana,pear”
6、 天黑了,小動物們吃飽了,要回家了,可是小動物們找不到家了,記得直哭,請小朋友們幫一幫他們找到他們的家,找到以后說“This is a cat/dog/mouse”。
7、 請幼兒起立,跟老師一起做運動“Up and down, side to side, twist, twist, twist.”
8、 上課結束,跟幼兒說“Good bye”。
活動反思
幼兒園的英語活動設計應力求做到游戲多,要求少、重復多、內容少;孩子們學習語言的過程,先后有兩種不同的趨勢。起初是擴展的趨勢,就是能夠學會越來越多的語音,3-6歲的幼兒正處于這種階段,在此以后,學習語言的趨勢逐漸趨向收縮。專家指出:3-6歲內的兒童,相當容易學會世界各民族語言的發音。可以說幼兒在學習外來語上有比較好的先天條件,孩子們很容易接受新的單詞。但是幼兒也有其特定的年齡特點,注意力時間短、喜歡重復、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等,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就更應該利用這些特點來設計活動。
在幼兒園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應用值得商榷。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作為教師應大膽探索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根據幼兒的特點,采用生動有趣、活潑多樣的方法實施教學,以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和積極參與英語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1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體驗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
2、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你們每一天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嗎?
2、幼兒討論后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二、逐一出示掛圖。
1、教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寶寶一天里都要做什么事情。
2、教師逐一出示掛圖,讓幼兒根據圖片說一說寶寶的一天,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
早上起床后寶寶在干什么?
來到幼兒園見到老師寶寶怎么樣?
和同伴玩具怎么樣?
上課了他表現怎么樣?
他是怎么洗手的&39;?洗完手干什么?吃飯時是怎么樣做的?
睡午覺時表現怎么樣?
回家了寶寶是怎么做的?
三、教育幼兒做一個好寶寶。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要像圖上的寶寶學習嗎?
幼兒園活動教案小班篇14
活動目標:
1.能用鼻子聞出氣味,發展嗅覺能力。
2.學習用鼻子聞氣味的方法,會用簡短的語言表達感受。
活動準備:
1.密封但有氣孔的果奶瓶若干,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風油精、醋、醬油、麻油等。
2.吹塑紙做成的"家"、小噴壺。
活動過程:
1.進入彌漫著香氣的教室,引出課題。
(1)提問:你聞到了什么氣味?你是怎樣聞出來的?
(2)提問:你的小鼻子在哪里?請指一指。
(3)幼兒說說自己鼻子的形狀和用處。
2.聞氣味瓶,感知鼻子的用處。
(1)提問:這是氣味瓶,怎么才能聞出里面的氣味呢?
(2)幼兒聞氣味。老師引導幼兒嘗試用鼻子聞,注意不讓瓶子貼緊鼻子,也可對著瓶子用手輕輕扇動氣味進入鼻子。
(3)提問:桌上有什么?這些氣味瓶里裝的事什么?怎么才能知道?
(4)幼兒聞氣味,并同老師、同伴交流聞到的氣味。
3、玩游戲:氣味瓶找"家"
(1)認識氣味瓶的"家"。
(2)請幼兒問出氣味后,將氣味瓶送回"家"中。
(3)師幼一起驗證:氣味瓶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我們的鼻子用處很大,能聞到很多氣味,我們要好好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