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幼兒教案 > 小班教案 >

小班常規教育教案

時間: 琇漣 小班教案

幼兒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內容之一。幼兒常規教育是對幼兒正確執行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具體制度和行為準則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常規教育教案,希望你喜歡。

小班常規教育教案

小班常規教育教案精選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體驗小手的作用。

2、能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初步仿編。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幼兒用小手做事的相片、小手娃娃,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教師出示自己的一只手(上面畫有眼睛、嘴巴),以小手娃娃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手娃娃,我的手能做許多事情,你們的小手會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的小手會做工這么多的事情,真能干。

二、出示掛圖,理解兒歌內容。

1、這里也有一個小朋友,他的`小手也很能干,我們來看看他的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畫,說說小手做的事情,并用兒歌里的語言來概括每一幅圖的意思。

三、欣賞兒歌。

1、我們來給這幾幅圖起個名字吧。

2、老師有感情地朗誦一遍兒歌。

四、學習兒歌。

1、請小朋友跟著老師邊拍手邊念兒歌。

2、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演。

五、創編兒歌。

1、出示相片,看看小朋友的小手還會干什么。

2、我們把小朋友小手做的事情編到兒歌里。

六、保護小手。

我們的小手這么重要,我們要怎樣保護它呢?(不做危險的事情,不玩尖利的東西等)

活動反思:

孩子們通過學念兒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領,了解了原來自己的小手這么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從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嘗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小班常規教育教案精選篇2

活動目標:

1、要讓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要讓幼兒之間學會互相幫助。

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辨別能力,知道玩具應該放在什么地方。

5、要讓幼兒知道玩了玩具以后,應該把它們收拾好,并放回原來的地方。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的玩具,裝玩具的框若干,各種“玩具”頭飾、“玩具框”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老師以游戲的形式進入主題。

二、基本環節:

1、老師先選出幾名幼兒扮演“玩具框”,并戴上相應的頭飾。

2、又選出幾名幼兒扮演不同的“玩具”,并戴上不同的玩具頭飾。

3、讓扮演“玩具”的幼兒蹲在地上,團成團,并讓其扮演“玩具框”的幼兒手拉著手圍著這些“玩具”。

4、老師一聲口令:“玩具”出來玩了,這個時候扮演“玩具框”的幼兒就把手放開,讓圈里面的“玩具”出來玩耍。

5、玩了一會以后,老師就又發出指令,“玩具”快回到“玩具框”里去。這個時候有一些“玩具”回去了,可有一些“玩具”不知該怎么辦就在哪里“哭”了起來。這個時候老師就要有意識的提問:“他們為什么哭呀?”有些幼兒回答:“他們找不著自己的家了。”這個時候呢老師就來到活動場地中間,把剛才“哭”的幼兒牽回“玩具框”里去,這個時候扮演“哭的玩具”的這個幼兒就笑了。老師又提問:“他為什么又笑了呢?”幼兒回答:“因為他找著自己的家了。”最后老師總結:我們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時候,要讓玩具回到自己的“家里”去。要讓玩具回家。

三、結束環節:

老師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玩具,讓幼兒進行玩耍,最后由老師做出指令,讓幼兒收拾玩耍的玩具,并放回原有的玩具框內。

四、延伸環節:

要讓幼兒學會不管從哪里拿的東西,都要放回原處,不亂拿別人的東西。

小班常規教育教案精選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園正確識認“花”。

2、讓幼兒初步學習組詞。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字卡:花、紅、綠、圓、春天、媽媽各一張;學具字卡;花若干;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春天”“媽媽”引入:

1、讓幼兒念出“春天媽媽”;師:小朋友,當“春天”和“媽媽”排在一起變成好朋友時,我們怎么念呀?

2、將“春天”對折,引導幼兒念出“春媽媽”。

(1)將“春天”對折,請幼兒說分別是哪個字寶寶。

(2)將“春”和“媽媽”排在一起,請幼兒念一念。

二、出示圖,引出字卡“花”

師:瞧,春媽媽來了,她還帶來了誰呀?

幼:花。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一認“花”字是什么樣子的,好不好?

三、識認字卡“花”:

1、教念,個別念。

2、傳字卡游戲:老師拍鈴鼓,幼兒傳字卡,老師的鈴鼓聲停止時,幼兒停止傳遞,此時字卡在誰手上,就請誰告訴大家這個字是誰。

四、組詞:(以給字卡“花”找朋友的形式)

1、先將字卡“紅、綠、圓”送給小朋友,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拿著字卡“花”邊唱歌曲《找朋友》邊找,最后請小朋友將兩個字卡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新詞,并請幼兒讀出新詞。

“找呀找呀找,花字寶寶找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呀,花的朋友在這里”

2、引導幼兒用其它的朋友組成新詞。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什么樣的花呢?

(2)師:小朋友你們見過什么花呢?

小班常規教育教案精選篇4

活動目標:

1.在熟唱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以輕巧地、有爆發力地聲音唱出夏天雷雨時的情景。

2.啟發幼兒通過樂器和身體動作有節奏地表達出歌曲中雷雨時的各種聲音。

3.通過歌曲來發展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錄有閃電、雷、雨聲的音帶。

2.歌曲音帶。

3.鼓、沙球、木魚等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1.播放錄有雷、閃電、雨聲的音帶,讓幼兒說說都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在我們學過的哪首歌里有的?)

2.幼兒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合唱、領唱)要求以輕巧地、有爆發力的聲音唱出夏天雷雨時的感覺。

二.敲擊樂器來模擬歌曲中的各種聲音

1.出示各種不同的樂器,讓個別幼兒來選擇樂器,并敲擊樂器模擬閃電聲、雷聲和雨聲。

2.讓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并分成三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合作演示夏天雷雨中的閃電、雷、雨的聲音。

3.播放音帶,讓幼兒跟著音樂敲擊樂器。

三.用其他的方法來模擬閃電、雷、雨的聲音

1.啟發幼兒用肢體或其他的方法來發出類似閃電、雷、雨的聲音。(如:用跺腳來模擬雷聲,用拍腿拍肩來模擬雨聲等)

2.播放音帶讓幼兒用肢體發聲的方法來模擬歌曲中的各種聲音。

小班常規教育教案精選篇5

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嘗試用小勺自己吃飯。

2.體驗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小勺若干、動物頭像若干。

2.幼兒每人一個飯碗。

活動過程:

過程一:故事導入

1.教師給幼兒講故事《能干的樂樂》。

2.教師提問:故事中講了什么內容?

幼兒討論后回答。(要求幼兒知道故事講的是一個能干的孩子)

過程二:比一比

1.教師要幼兒說說會自己吃飯嗎?自己吃飯的時候有什么小動作嗎?

幼兒自由回答。(一般幼兒都回答能自己吃飯)

2.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個勺子、一個碗,要求表演自己是怎么吃飯的。

幼兒各自“吃飯”,“吃飯”表演的時候,教師提醒幼兒要會自己拿勺子吃飯,吃飯時,不說話,不東張西望。

3.教師要幼兒分組表演自己吃飯,看誰做得,誰就是班上的“樂樂”。

4.活動完成后,評選出班上的“樂樂”,可以評選多個。

過程三:喂寶寶吃飯

1.教師提問:動物寶寶會自己吃飯嗎?引導寶寶學學做做自己吃飯的動作。

2.操作活動:喂動物寶寶吃飯

①.有好多動物寶寶還不會自己吃飯,可是它們的肚子好餓哦,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喂動物寶寶吃飯)

②.請個別幼兒嘗試學學喂食的動作。

③.教師鼓勵幼兒用小勺喂動物寶寶吃飯。

過程四:經驗總結

1.教師要幼兒小組交流自己吃飯的經驗。

2.教師小結本活動,表揚鼓勵幼兒。

小班常規教育教案精選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小草綠了,花兒開了,春天來了。

2.愿意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感受。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幼兒園戶外(選擇到有開花的樹邊上)。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草的變化。

1.看看草地上小草有什么變化?(發芽,變綠了)

2.讓幼兒輕輕滴摸摸小草,在草地上躺一躺是什么感受?

3.教師引導幼兒把小草扒開,看看小草下面有什么秘密?

4.聞聞小草是什么味道的?

教師小結:春天來了,小草發芽了,會長出嫩嫩地芽,小草的根在地下面。

二、觀察春天的花朵。

1.帶領幼兒找找看看幼兒園里什么花開了?

2.這個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顏色的?

3、每一朵花是一樣的嗎?它們有什么變化?

4.教師小結:春天來了,很多花都開了,有的開花了,有的還是花骨朵,春天的花是五顏六色的。

985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静乐县| 西青区| 荥阳市| 汝南县| 平潭县| 会东县| 嘉定区| 从化市| 侯马市| 江山市| 公安县| 芮城县| 垦利县| 余江县| 芦山县| 黔西县| 永和县| 连南| 广河县| 房产| 尼勒克县| 特克斯县| 榆社县| 临江市| 拜城县| 定安县| 凯里市| 章丘市| 南涧| 武隆县| 蚌埠市| 东光县| 同心县| 招远市| 揭西县| 兴城市| 舞钢市| 同仁县| 通化县|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