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幼兒教案 > 中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

時間: 啟權 中班教案

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能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征,進行簡單的想象和表述

3、知道香蕉對身體有益,要多吃水果

4、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香蕉實物,掛圖

2、幼兒知識

經驗準備:對香蕉的外形、味道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香蕉,激發興趣(導入活動中以實物香蕉引起幼兒的興趣采用的是直觀導入法)

二、感知兒歌的內容

1、觀察香蕉的外形特征,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述

(1)師面帶微笑,輕輕地把香蕉呈現。(彎腰狀)啟發:這樣看,像什么?

(2)師面帶神奇色,輕輕把香蕉呈現。(躺狀)這樣看,又像什么?

(3)師面帶驚訝色,輕輕地把香蕉呈現。(垂狀)啟發:這樣子看,又像什么?

2、回憶經驗,說說感受提問:香蕉的味道怎么樣?吃到嘴里什么感覺?

三、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邊出示掛圖邊示范朗誦,讓幼兒初步理解兒歌的比喻手法,提問;兒歌里說了什么?(理解作品的語言美)注意引導幼兒發準"香蕉""船""海""魚"等音。

2、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深入理解兒歌內容)啟發:當你讀到"真奇怪"時要用什么表情?語調是什么樣?當你讀到"真痛快"時要用什么表情?語調是什么樣?(用不同的語調、不同的表情來理解體驗兒歌的情感)

3、小結:香蕉不僅好吃,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有益處活動延伸;幼兒以"香蕉"為主題自由繪畫《小香蕉》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是中班語言領域內容兒歌《小香蕉》,香蕉是幼兒再熟悉不過的水果了,我的引入是先出示實物香蕉,引導幼兒觀察香蕉的基本特征。當我問到"香蕉像什么?"大部分幼兒都能夠脫口而出說"像月亮和小魚",還像小船,但由于幼兒剛入園不久,所以大部分幼兒還不會用完整句:"彎彎的香蕉像__"來表達。這一點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獲得!接下來當幼兒已經知道香蕉的特征之后,我就用好看的動作和語言朗誦出兒歌,而且幼兒的注重力都在老師表演上面,一雙雙眼睛很興奮的看著,幼兒還會跟著學習,這就是我要達到的目的。在接下去的學習兒歌內容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都有開口念兒歌,而且我運用了比賽念,這個比賽很有意義,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本次活動我收獲最深的是教師的教態非常重要,夸張的動作,豐富的表情,神秘的語言都可以調動起中班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運用更多的教學方法,這樣才可以和幼兒一起快樂的學習!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是愉悅的、主動的。他們仔細地觀察著,積極地交流著,"快樂教育"的原則在這一節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幼兒語言發展方面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應該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如將幼兒說的話編成一首優美的兒歌,這樣才會幫助幼兒更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在句首重音處合拍地做拔蘿卜的動作。

2、想象和模仿歌曲中各個角色的行走動作。

3、能積極參與歌唱表演活動,體驗歌唱表演的快樂。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內容,掌握歌曲中的角色,能進行歌曲表演。

難點:通過想象能模仿歌曲中各個角色的行走動作。

活動準備:

1、《拔蘿卜》故事課件、伴奏音樂。

2、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貓、小老鼠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播放課件,請幼兒欣賞故事

欣賞完故事,提出問題:

1、誰第一個來拔蘿卜?他拔不動的時候請誰來幫忙的?

2、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最后一個來拔蘿卜?

(二)學習演唱歌曲

1、學唱歌曲。首先帶領幼兒有節奏地學說歌詞,邊說邊拍手打節奏。接下來重點教唱第一段:教師邊范唱邊做拔蘿卜的動作,讓幼兒感知在重音處做拔的動作。再重復教唱幾遍,然后引導幼兒根據畫面中角色順序學唱后面幾段。

2、分角色演唱。

將幼兒分成五個組,分角色演唱,跟著音樂做拔蘿卜的動作。

(三)想象并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動作

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拔蘿卜》含PPT課件

(四)分角色表演

請幼兒自由組合,5人一組,互相商量分配角色,教師為表演者戴上頭飾,進行表演。

(在這個環節中,照顧到了每一位幼兒,讓他們都能參與到表演的'活動中,體驗歌唱表演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充分激發了每一位幼兒的表演欲望,為每一位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

(五)活動結束

提問:“他們用力把大蘿卜拔出來了會去干什么呢?如果你有一個這么大的蘿卜會怎樣?”

讓幼兒發揮想象說一說蘿卜的用處,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六)活動延伸

1、將頭飾投放到表演區,供幼兒區域活動時進行表演。

2、開展活動“蘿卜變變變”,通過繪畫、手工等形式把大蘿卜變成自己想變的東西。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好娃娃》,理解歌詞內容,學會較準確地唱歌。

2、培養音樂節奏感及表現力,能用簡單的動作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3、通過歌詞旋律,激發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用簡單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1、提問:

(1)小朋友幫爺爺、奶奶做了什么?

(2)他為什么要幫大人做事?

(3)爸爸媽媽是怎么夸獎他的?

2、教師將幼兒的回答整理,加工成歌詞,朗誦給幼兒聽。

二、教唱歌曲《好娃娃》。

三、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自主創編動作,表揚能邊唱歌曲邊做動作的幼兒。

2、在幼兒表演時,教師注意觀察,請表演出色的幼兒上前利用道具做表演。

3、教師提取幼兒的精彩動作創編成一套完整的動作。

四、組織幼兒進行合作表演。

師:“學會了歌曲,那你們愿意和你們的好朋友一起來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嗎?”

教學反思:

在問小朋友們他們是否是好娃娃的時候,他們都認真的回答自己是個好娃娃,并會做一些好娃娃才會做的事,詢問他們能為爺爺奶奶做什么的時候,他們回答的都很好,也有小朋友回答出了歌曲里的歌詞,我們便順水推舟的念起了歌詞,在熟悉歌詞之后,幼兒能夠輕輕的'跟著我哼唱出歌詞和旋律的內容,在之后的演唱里也能做到唱的很好。后來在下午的復習中,小朋友們也唱的很棒,不僅記住了歌詞,還唱對了旋律。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4)

設計思路:

節奏樂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內容之一,并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傳統的節奏樂教學法是一個聲部一個聲部地教和學,然后再合起來演奏,而本次活動則采取故事與節奏樂相結合,意在通過簡單有趣的故事,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自由探索樂器,并應用簡單符合故事角色特點的節奏,為故事伴奏,從而使孩子學的輕松,老師也教的輕松。

一、活動內容:

節奏活動《一千零一個噴嚏》

二、活動目的:

1、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學習快、慢兩種速度敲擊樂器。

2、教幼兒看指揮調節自己敲擊的速度。

3、引導幼兒學習與集體保持速度一致地演奏,養成愛護樂器的習慣。

三、活動準備:

木魚、小鼓、沙球

四、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自由討論“打噴嚏”引題。

(1)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打過噴嚏呢?你們為什么打噴嚏?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是《一千零一個噴嚏》

2、教師講述故事,探討故事角色特點。

(1)教師講述第一遍故事。

提問:故事的'題目?故事里有誰?發生了什么事?它是怎樣解決的?

(2)教師與幼兒共同探討并模仿故事中角色的特點。

小兔:剛開始走路是一蹦一跳(中速);發現大灰狼迅速奔跑(快速)搓辣椒粉(快速);小兔學大灰狼打噴嚏(從重到輕);小兔回家(中速)。

大灰狼:剛開始跟蹤小兔時悄悄地走(中速);追趕時的腳步聲(快速);大灰狼打噴嚏(從重到輕)。

3、幼兒分角色用“腳步聲”為故事配上節奏。

4、幼兒嘗試各種樂器。

(1)組織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樂器,呆會兒,小朋友可以上來敲一敲、拍一拍、聽一聽各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像誰的腳步聲。

(2)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進行啟發引導。

師:剛才你玩了什么樂器,你覺得他發出來的聲音像故事里的誰在干什么?

5、幼兒持樂器為故事配節奏。

(1)幼兒集體邊聽故事邊看指揮配節奏。(師指揮,并進行實際情況指導)。

師提出要求:

①要注意看老師的指揮;

②不要讓樂器隨便發出聲音。

(2)根據幼兒配樂的效果,進行第二次配樂。

(3)幼兒交換樂器后進行第三遍配節奏

(4)師小結并請幼兒一起收拾整理樂器。

6、游戲《小兔和狼》結束。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媽媽對寶寶的愛護,萌發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2、欣賞音樂,根據音樂旋律的不同表演鳥飛、喂食、與大風搏斗等動作。

3、感受3/4拍和帶休止符旋律的節奏特點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重點:

在欣賞樂曲的基礎上,根據音樂風格的不同來表演鳥飛、喂食、與大風搏斗等動作

活動難點:

學習聽辨帶休止符音樂的特點,并能隨節拍做吃食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自然學會演唱歌曲《小鳥和媽媽》。

2、《喂小鳥》音樂磁帶。

3、小鳥頭飾20只。

活動過程:

一、演唱歌曲

引出活動教師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鳥寶寶,演唱歌曲《小鳥和媽媽》。

二、感受音樂

練習動作

1、欣賞樂曲《鳥飛》,感受3/4拍音樂節奏的特點,引導幼兒按節拍做鳥飛的動作。

①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②帶領幼兒練習隨音樂做鳥飛的動作。

2、聽辨樂曲《喂食》,感受帶休止符旋律的特點,學習喂小鳥動作。

①請幼兒說一說《喂食》這段音樂和《鳥飛》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②練習隨節拍點頭的動作,一拍喂食,一拍吃食。

③教師和幼兒隨音樂合拍的表演喂食、吃食的動作。

3、幼兒聽辨音樂《大風》,創編與大風搏斗動作。

①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緊張、激烈的旋律。

②啟發幼兒創編表現小鳥與大風搏斗的動作。

③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動作。

三、游戲表演表現樂曲

1、教師和幼兒分配角色,講清游戲規則。

2、教師和幼兒隨四段音樂完整地表演游戲《喂小鳥》,提醒幼兒被風吹散后要有序的回家。

3、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體會鳥媽媽對小鳥的.愛護和小鳥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活動反思:

在游戲活動時,孩子們非常的興奮,能夠聽從老師的指揮跟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特別是在鳥媽媽喂鳥寶寶吃東西的環節中,所有的鳥寶寶都能很安靜的等待媽媽去喂食,但由于幼兒的人數多許多幼兒在戴頭飾這一環節上需要教師幫助,從孩子們的反應看來,他們對活動興趣濃厚,很快融進了游戲,在與大風搏斗這一環節中,不少幼兒還能想出龍卷風,臺風來時的不同動作,但是,活動中我發現有少數幼兒只是沉浸在游戲的過程中,并不太愿意跟著音樂合拍地做動作,需要我不斷提醒。整個活動下來,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很多,對如何組織幼兒進行韻律活動,需要考慮的也很多很多……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6)

活動目標:

1.區分音的強弱。

2.學會唱《大鼓與小鼓》這首歌。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重點:

辨別區分聲音的強弱。

活動難點:

會正確表現聲音的強弱。

活動準備:

大鼓、小鼓。

活動過程:

1.用身體動作表現強與弱。如:拍手和點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認識強弱記號。

教師準備兩幅圖片,上面畫有f和p,告訴小朋友f表示強,p表示弱,并用動作表示出來。

3.學習歌曲《大鼓與小鼓》

(1)小朋友敲擊大鼓、小鼓,進一步感知音量的變化。

(2)欣賞并學唱《大鼓與小鼓》,小朋友用聲音的大小來表示大鼓、小鼓的強弱變化。

4.用節奏樂器演奏,注意聲音的強弱并表現出來。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室里放置強弱記號f、p。

2.表演唱《大鼓與小鼓》。

評量:

能用動作、音量表現聲音的強弱。

分析:

此次活動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感知強弱,通過學唱歌曲辨別強弱,使小朋友在游戲中學會了區分聲音的強弱,從而發展了小朋友的音樂感知能力。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百科:大鼓,拼音dàgǔ。梵名dundubhi,樂器名。打擊樂器的一種,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圓筒上張皮,以供打擊的樂器。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表情歌》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幼兒能夠表現自我的一個音樂教材。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每個人又有不同的外在表現方式,有的高興了就拍手,就大笑,就跳起來,而幼兒處在一個模仿力很強,對刺激很敏感的時期,讓他們在學習歌曲時模仿各種表情和動作,幼兒是很有興趣的。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兒童教育實踐中,這一點顯得尤其重要。

2.目標定位

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希望幼兒帶著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

3.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是:在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新的歌詞。

4.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二、說教法

1.游戲法: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歡,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展,有所收獲。

2.圖譜教學法: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3.提問法: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

三、說學法

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法等學法。

四、說活動過程

教師做夸張的表情讓幼兒猜猜老師的心情

3、仿編歌曲。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8)

一、說教材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挖掘和發展人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負有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萌發幼兒初步感覺美,表現美的重要使命。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并且富于想象,他們喜歡唱歌,而且對音樂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賞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他們能用夸張但適宜的語氣、語調、動作、表情等去表現角色,能有興趣地聽賞樂曲,能感知不同的節奏;并學會用點頭、拍手、跺腳等動作來表示,能用語言和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與音樂相應的節奏。

《拔蘿卜》是一首旋律上口易唱,行動活潑,富有動感,反復吟唱,非常適合幼兒的口味。這首歌的音樂材料十分節省,全曲只有六小節,旋律、節奏完全重復。雖然全部用重復的手法展開但是又不感到單調、乏味。歌曲容易上口,唱幾遍就能背了。

二、說目標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理解歌曲內容,掌握歌曲中的角色,能進行歌曲表演。

三、說準備

四、說教法和學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1、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

2、情境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用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到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此外,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還采用了表演法、游戲教學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

五、說過程

播放課件,結合課件畫面講述故事《拔蘿卜》。我會將歌詞根據節奏說出來編入到故事中。

(1)蘿卜拔出來了嗎?

(2)誰來幫忙拔蘿卜了?

(3)誰第一個來拔蘿卜?他拔不動的時候請誰來幫忙的?

(4)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個來拔蘿卜?

(5)誰最后一個來幫忙拔蘿卜?

1、出示課件中老伯伯在拔蘿卜的畫面。

師:老伯伯可開心啦,他還哼著歌兒呢!

師:老公公是怎么拔蘿卜的?

讓幼兒初步學一學拔蘿卜的動作,教師邊唱下面的幾段歌詞邊帶領幼兒拔蘿卜。

在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通過聽唱、跟唱、分唱三大方式,幼兒基本會唱本歌曲,并能正確知道角色的出場順序。幼兒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幼兒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幼兒歡迎。

(三)想象并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動作

1、分段練習表演

師:老公是什么樣子的?他說話的聲音是怎么樣的?

幼兒自由模仿、學習老公公走路的樣子及說話的語調,這時可請個別表演能力強的幼兒演示一下。

帶領幼兒扮演老公公進行表演歌曲。

本環節是活動的難點,在此我并沒有直接將角色特征灌輸給幼兒,而是讓他們自由模仿,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因為這些形象都是幼兒熟悉的,易于模仿的。

(四)分角色表演

1、集體中分角色表演

2、自由結對分角色表演

請幼兒自由組合,5人一組,互相商量分配角色,進行表演,表演要求同上。在這個環節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我表現力和自主性。先進行集體中分角色表演,讓幼兒明確表演要求,再進行自由結對表演,照顧到了每一位幼兒,讓他們都能參與到歌表演的活動中,解決了只有個別幼兒參與表演的狀況。兩種不同的表演類型,大大提高幼兒的興趣,充分激發了每一位幼兒的表演欲望,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

(五)結束

師: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他們一起用力把大蘿卜拔出來了。

(六)活動延伸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方法:以游戲法為主,結合操作法和講解演示法。

活動重點、難點:

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

活動準備:

三種幾何圖形若干、幾何圖形拼組成的圖畫、魔術箱、小鴨、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手指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魔術王國去,那里啊,會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好了,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看哪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保ń處熥鍪痉叮骸澳髷n,放開;捏攏,放開;小手背起來?!?/p>

(二)、中間部分: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1、游戲:摸一摸“魔術箱”。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到了,魔術王國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們看,就是這只魔術箱?(出示魔術箱)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嗎?好了,我們來看看這只魔術箱會給小朋友們變出什么有趣的東西?!?/p>

(1)、教師念兒歌:“魔術箱子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么?”摸出一本長方形的書,問:“這是什么?(書)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為什么說書是正方形的?”

問: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啟發幼兒說出)

(2)、再念兒歌:“魔術箱子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碑斢變好胶?,要求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游戲反復進行。

(3)、教師總結:魔術箱里的東西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邊說邊指相應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

(5)、教師總結: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條

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好。

2、游戲:小動物找家。

師:“魔法棒的本領可真大,它還會邊出小動物呢!變!變!變!(變出三種小動物)小朋友們,你們看都是誰???”幼:

師:“咦!這三個小動物好像在哭,我們來問問他們怎么了?!?/p>

“小狗、小鴨子、小蜜蜂,你們怎么啦?”

(教師模擬小動物的聲音)“我們找不到家,見不到媽媽了!”

“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動物找家吧!你們愿不愿意啊?”幼:師:“你們看,這些都是小動物的房子,現在我們來幫小動物找找家?!保ò讶N幾何圖形的卡片發給幼兒)

師:“小動物說它們的房子都是有形狀的,小鴨子說,它們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們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正方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做得真好,都幫小鴨子找到家了。小狗說,它們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們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師:“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說,它們的房子是圓形的,小朋友們看看圓形的房子在哪里?”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也幫小蜜蜂找到家了”。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幫小動物們找到家了,小狗、小鴨子、小蜜蜂可高興了,唱著歌快快樂樂地回家去了?!保ò讶N小動物分別送到相應的房子里)

(三)、結束部分:讓幼兒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魔術王國認識了好多的圖形寶寶,小朋友們說說它們是誰?。俊保ㄒ来纬鍪救N幾何圖形的卡片,讓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魔術王國里還有好多好多奇妙的東西,下次老師再帶你們去,好不好?我們也唱著歌回家吧!”

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小動物的房子分類放到區域角中。

2、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圖形。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10)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情感。

2、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

3、感受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

難點:理解兒歌,表現兒歌

活動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貼絨或磁性教具及相應的頭飾2、錄音機;磁性黑板一塊3、 幻燈片、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們好!

幼:老師好!

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談話導入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么說,怎么做?3.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 么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先朗誦兒歌。提問: 兒歌中誰和誰是好朋友?:

1、兒歌中兩只小狗見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鴨見了面是怎么做的 ?

3、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 師: 你覺得他們是好朋友嗎?你聽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互相幫忙 、?從哪里看出來他們是好朋友呢? 你 的?

三、學習兒歌 (給幼兒播放歌曲,聽一聽) 師:“這首兒歌好不好聽呀?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好嗎?”那先跟著我讀一遍吧。好,都學會了吧 。我們現在來加上一些簡單的動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請幼兒進行集體郎誦

個別朗誦、男女分組朗誦 ,最后老師彈琴,你們按節奏來演唱好嗎?真好聽,小朋友們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別請幼兒分別戴上小狗、小鴨、娃娃頭飾個好朋友表演兒歌。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11)

【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理解歌詞的內容和情趣,嘗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掌握游戲的規則和玩法,愿意大膽地說出“我會,我不是懶惰蟲”的完整句式。

3、萌發“不做懶惰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重點】

感知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理解歌詞的內容和情趣,能較自然地唱弱起拍。

【難點】

感受歌曲的幽默、詼諧與有趣,愿意大膽地說出“我會,我不是懶惰蟲”的完整句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提前做過幼兒家庭調查問卷,預先了解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現狀,組織過相應的談話活動,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態度。

2、物質準備:PPT教學課件;《懶惰蟲》MP3音樂。幼兒座位圍成一個大圓圈。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初步感知歌詞內容。

1、幼兒自主欣賞歌曲,初略感知歌曲旋律和歌詞內容。

2、幼兒相互交流與分享各自欣賞到的零碎經驗。

二、辨認圖譜,直觀理解歌詞內容。

1、幼兒自主觀察音樂圖譜,猜測、想象圖譜符號標記的含義。

2、師幼共同閱讀音樂圖譜,交流、分享各自讀懂的符號標記。

三、隨樂跟唱,掌握歌曲重點難點。

1、教師清唱示范,幼兒嘗試跟唱,聚焦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

2、摘句練習演唱,注意糾正幼兒的口齒發音,鼓勵幼兒在練唱的時候添加表情或動作,進行有表情演唱歌曲。

四、設置規則,感悟歌唱游戲情趣。

1、教師介紹“懶惰蟲”游戲規則。

2、幼兒根據游戲規則玩2—3遍歌唱游戲,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游戲情況提出針對性的糾錯建議或改善要求,鼓勵膽怯的幼兒能夠大大方方地練習說“我會,我不是懶惰蟲”的完整句子,逐步提升小班幼兒玩游戲的興趣和能力。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嘗試結合生活經驗對歌詞進行簡單的創編,在創編中感受歌唱的快樂。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給幼兒講述一些懶惰與勤快的故事。

2、物質準備:音樂《懶惰蟲》,播放器。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教師講述:森林里,有這么一種蟲子,爸爸叫它看書它說眼睛痛,媽媽叫它吃飯它說肚子痛,奶奶叫它出去鍛煉,它說腳痛。"屈,老師。教,案,網"它整天這里痛,那里痛,一身都是痛。你們說說看,我們應該叫它什么蟲呢?

2、教師范唱,幼兒感受并理解歌詞。

(1)教師范唱歌曲,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教師:大家來聽聽看歌曲里是怎么說它的?

(2)提問:歌曲里的懶惰蟲哪里痛?

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一一唱出。

3、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大聲唱,幼兒輕聲跟唱。

(2)教師伴奏音樂,幼兒獨立跟隨音樂演唱。

4、引導幼兒創編歌曲。

(1)教師:懶惰蟲聽到你們這么說都不好意思了,它決定改掉懶惰的壞毛病,變成勤勞蟲。我們來夸夸它。

(2)引導幼兒創編勤勞蟲做的事情,并用自然的聲音唱出來。

5、總結談話。

我們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就不會變成懶惰蟲啦!那我們一起出去鍛煉吧。

活動反思:

1、幼兒在自主讀圖環節,基本能夠看懂歌曲圖譜,了解懶惰蟲的哪些身體部位“疼痛”,即便是演唱“弱拍起唱”的`歌曲,仍舊能夠跟上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從而順利地完成歌曲演唱任務。

2、幼兒在歌唱表演部分,能夠根據“圖示”提示進行演唱歌曲,具備初步的表演唱技能(如:創編出捂住眼睛、捂住肚子)的體態動作,萌發出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涉及“自主讀圖、學習歌曲、歌唱表演、歌唱游戲”等諸多內容,甚至包括由本次教學活動延伸的“德育教育”,幼兒在“學習容量”上面偏大,導致教學時間略長(21分鐘)。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13)

活動目標:

1. 學習四分休止符:通過直觀的卡片與指揮引導幼兒掌握四分休止符。

2. 英語游戲:Where is the bug? Over there.

活動準備:

歌曲《懶惰蟲》,節奏卡片。

活動過程:

1. 學習四分休止符。

(1)排“噠噠 空” ,“噠噠 空”空格的地方不出聲,請幼兒自行發現是否拍過這種類型的節奏。

(2)教師指揮幼兒看卡片拍節奏。

(3)將空這個音放到節奏型中,解釋休止符的意義。

(4)綜合節奏的練習。

2. 英語游戲。

(1)拿出毛毛蟲的玩偶,讓每位幼兒觸摸,分享說明對毛毛蟲的感覺,比如:可愛、很丑……

(2)教師帶入英文“Where is the bug?” “Over there.”的英文對話。

(3)聽歌曲“毛毛蟲”,玩節奏傳遞游戲,歌曲停止時毛毛蟲在誰的手中,拿毛毛蟲的幼兒就要說出英文對話。

3. 課本音符涂色練習,幼兒聽教師指令進行涂色。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14)

小公雞和懶惰蟲

活動目標:

1、學習在不同高度的物體上進行單腳站立。

2、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耐力。

3、能積極愉快的參與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輕音樂,場地布置一條有不同材料組成的小路、泡沫版(替代懶惰蟲家問前的臺階)、高低不一的椅子(替代樹樁)、高蹺 (替代石塊)、懶惰蟲的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模仿動作,活動身體。

(1)小公雞們,天亮了,我們該去叫人們起床拉!喔……

(2)瞧,今天天氣可真好,讓我們一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吧!小公雞做游戲(頸部、上肢運動)→小公雞喝水(腰部運動)→整理羽毛(體側運動)→捉地上、莊稼上的蟲子(跳躍運動)→休息(放松運動)。

2、學習單腳站立。

(1) 自由探索,分散聯系。

我們小公雞的本領可真大,不僅會叫人早早起,而且還有單腳站立的本領呢!哪知小公雞會單腳戰立?

(2)展示交流,集體練習。

真不錯,那現在我來做裁判,請幾只小公雞來比賽看誰單腳站立的時間最長? (大家一起數數)

增加難度,按大公雞的示范動作練習:兩手叉腰,上身挺直,抬頭挺胸,抬起的腿彎曲成90度,膝關節靠攏。

3、游戲:小公雞和懶惰蟲。

(1)小公雞們本領學得可真好,真是一群勤勞的小公雞,可樹林里住著的一條懶惰蟲,它每天早上要睡懶覺,這不它現在還在那里睡懶覺,我們勤勞的小公雞有什么辦法讓懶惰蟲不再懶惰呢?

(2)請小公雞經過一條小路到達懶惰蟲的家門前的臺階上,站在臺階上進行單腳站立。(教師講述游戲路線,由小朋友扮演懶惰蟲)

(3)請小公雞搬樹樁放在臺階上試試喚醒懶惰蟲。

(4)請小公雞站在懶惰蟲家門前的石塊上試試喚醒懶惰蟲。懶惰蟲可真懶惰,無論我們小公雞怎么叫它,它都不肯醒來,那我們現在站在它家門前的石塊上,大聲地把它喚醒,看行不行。

4、游戲結束。

哇,懶惰蟲終于被我們小公雞給叫醒了,真開心呀,那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

大班體育活動:勇敢者的道路

活動要求:

1、樂意嘗試用示意圖或路線圖的方法,搭建勇敢者的道路,培養幼兒創造性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示意圖、路線圖、各類材料(彩虹橋、箭頭標記、木版、梯子、輪胎、沙包、凳子、平衡木、彩帶、橡皮筋、鐵圈、大小不一的墊子等)。

利用幼兒園現有場地與山坡。 活動過程與指導:

1、聽音樂熱身運動:迪斯科音樂

2、讀信、建路:

以讀信的方式導入活動,引發幼兒活動興趣,選擇材料創建“勇敢者的道路”。

3、練習(平衡走、鉆、爬、跳、攀爬、跑)

引導幼兒以檢查者的身份嘗試每條路:是否穩當、是否符合圖的要求。(提供幾何圖形標記,幫助幼兒記憶,便于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以同伴、教練的身份參與并指導游戲。

4、游戲“幸運紅綢帶”。

體育活動:小小飛行員(大班)

幼兒園中班音樂公開課教案(精選篇15)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中幽默,詼諧的語句,并愉快的投入活動。

2、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形象的進行表演。

3、在游戲與討論中了解要做個勤快人。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磁帶--《懶惰蟲》

情境表演--懶惰蟲

活動過程:

1、欣賞情境表演,引出懶惰蟲的形象。

2、引出兒歌的前半部幀

(1)教師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前半部分。

(2)提問:“你是不是懶惰蟲?”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我不是懶惰蟲?!?/p>

(3)提問:“懶惰蟲的手腳、全身是不是真的痛?”

(4)教師與幼兒一起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前半部分。

3、引出兒歌的后半部分。

(1)討論:“你們不是懶惰蟲,那是什么人?為什么?”。

(2)教師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后半部分。

(3)提問:“你們會做什么勞動?”,討論后教師與幼兒邊表演邊有節奏地朗讀兒歌的后半部分。

(4)啟發幼兒用愉快的情緒表演兒歌后半部分并加入自己勞動的句子。如:“我會拖地板、我會拖地板,我經常拖地板。”

4、幫助懶惰蟲改正缺點,大家一起完整地朗讀兒歌《懶惰蟲和勤快人》。

附兒歌:

懶惰蟲和勤快人

你是懶惰蟲,你是懶惰蟲,你全身都在痛。

你的手也痛,你的腳也痛,你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是勁。

我的手有勁,我的腳有勁,我天天在勞動。

我會……,我會……,我經?!?/p>

教學反思:

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一首歌,第一段描述了勤快人在廚房辛勤勞動的情景,第二段描述了懶惰人在廚房睡覺的情景,這兩段對比強烈而鮮明的歌詞充分表達了以勤為榮,以惰為恥的感情。本課通過有表情、有對比地演唱《勤快人和懶惰人》,使學生在聽賞,演唱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不同速度,體會不同的音樂情緒。通過參與歌表演律動等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感受勞動歌曲的特點,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展,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創造,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設計本課時以故事《兄弟倆當家》導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欣賞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再次呈現出兩種人不同的生活場景,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在歌曲教學中,我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如速度上的對比以及情緒上的變化等,讓他們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提高了音樂鑒賞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對音樂形象進行創作。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樂課堂教學應更多地建立在參與和感受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動”起來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本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將教學情景生活化,讓每個孩子們體驗、參與到廚房生活中來,教室里頓時興趣高漲。孩子們在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中,體會到了勞動的喜悅,而且有了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情感體驗。在這里,教育不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而是兒童現實生活的過程。在實踐的過程中,孩子們小組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設計,發揮了他們的音樂潛能,建立了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孩子們的眼睛里可以體會到勞動的熱情和快樂。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一切,令我感到非常欣慰。通過本課學習,使小朋友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小朋友明辨是非,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明白勞動帶給人快樂,勞動創造財富,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如何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今后教學的重點。對于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能力,唯有如此,音樂課才能更有意義。

小百科:懶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ǎn duò,意思是偷懶;不喜歡費體力或腦力;不勤快。

839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安县| 怀集县| 手游| 莆田市| 洛浦县| 那坡县| 昌都县| 克东县| 林芝县| 兴海县| 湟源县| 洛川县| 东乡族自治县| 商河县| 靖江市| 饶河县| 军事| 合作市| 通城县| 常州市| 尼勒克县| 剑河县| 伊春市| 宜兰市| 南康市| 法库县| 施秉县| 勃利县| 昭觉县| 平泉县| 吉水县| 普定县| 同心县| 克山县| 兰西县| 寻乌县| 临海市| 同江市| 闵行区| 缙云县|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