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

時間: 龔鍇 五年級

教育工作者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需精心打造教案,以便更好地發揮教學方法的作用,激發學生潛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僅供參考。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1)

復習內容:

三位數加法和減法的估算和計算。

復習目標:

1、提高學生估算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復習過程:

一、口算:

30+80= 500+80= 690—600= 130—50=

740—40= 30+900= 500+300= 110—60=

二、出示:

電話 手表 自行車 電風扇 水壺

206元 298元 604元 195元 96元

1、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很多,教師選取其中的一個問題如:電話和手表一共多少元?

師:你能很快地知道它們大約是幾百元嗎?你是怎么估計的?

師:現在我們要想知道它的精確結果,怎么辦?

請同學們在本子上進行計算。請兩個同學上來板演。

師:請觀察計算結果和你的估算怎么樣?差不多嗎?

如果要想更準確的知道計算的結果對不對,可以怎么樣?(驗算)

請大家一起來驗算。

師:加法可以怎樣驗算?

師:從黑板上的問題中你選擇一個先估算再精確計算最后驗算。

師:對于加法的估算和計算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2、師:你還能提出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選擇一個問題先估算大約等于幾百,再精確計算,最后驗算。

師:對于減法的估算和計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三、在結果小于500的算式后面畫√。

299+185 136+398 67+414

961—498 728—206 635—199

四、一個劇院有680座,一年級198人,二年級205人,三年級250人。先估計一下,劇場的座位夠不夠坐?再算一算,如果夠坐,空多少個座位?如果不夠坐,差多少個座位?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2)

活動1:知識回顧

1、請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知識結構圖

2、教師展示知識結構圖

活動2:知識落實

1、基礎訓練

復習各個知識點及平時解題應注意的地方,進行鞏固各知識點的基礎題訓練。

2、能力提高

把本章內容和以前的知識點聯系起來,解決問題。

3應用拓展(合作探究)

春天到了,七年級二班組織同學們到公園春游,張明王麗李華三位同學和其他同學走散了,同學們已經到了中心廣場,而他們仍在牡丹園賞花,他們對著景區示意圖在電話中向老師說明了他們的.位置。

活動3:知識檢測

游戲環節(快樂之旅)

7個金蛋你可以任選一個,如果出現“恭喜你”的字樣,你將直接過關;否則將有考驗你的數學問題,當然你可以自己作答,也可以求助你周圍的老師或同學.

活動4:小結提升

通過本節復習課,你對本章知識是否有了更深的認識呢?談談你的體會。

活動5:布置作業

1、必做題:P96—3、4、7

2、選做題:P97—9、10

3、探究題

利用本章的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思考交流

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學生先讀題獨立思考,再通過合作探究,分析問題,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利用已學的知識分析問題,闡述解題的思路,進而完善問題的答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3)

教學目的:

通過復習進一步明確乘法的意義,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求積。

教學準備:

口訣卡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復習一下有關乘法的知識。

板書課題:復習乘法的意義、乘法口訣,表內乘法。

二、復習乘法的意義。

1、看圖先填空,再寫加法和乘法口訣。

○○○ ○○○ ○○○ ○○○ ○○○

一共是( )個( )相加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

□□□ □□□ □□□ □□□

◎有( )個,□有( )個( )個。

□的個數是◎的( )倍。

3、完成期末復習11。

沉重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老師小結:

4+4+4只表示3個4相加,寫成乘法算式可以寫成34或43,求5的`2倍也就是求25相加是多少,寫成乘法算式52。

三、復習乘法口訣。

1、請學生齊背1~6的乘法口訣。

2、出示口算卡片,齊說得數并說說用了哪一句口訣?

3、完成期末復習12。

組織學生兩人一組根據口訣對口令的游戲,然后根據口訣說出兩道乘法算式。

4、完成期末復習13。

(1)學生獨立完成把得數寫在孔雀羽毛的外端圈里,集體校對。

(2)然后指導學生拐彎讀乘法口訣。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再如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

(3)2和一個數相乘,得到的積的個位有什么特點?5各一個數相乘呢?

(4)和一個數乘,得到的積的個們有0、2、4、6、8。5和一個數乘得到的積的個位是5或0。

5、完成期末復習14。

16題口算要求學生在2分鐘內完成,督促學生寫好后要檢查,養成良好的習慣,集體校對。

6、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一說在1~6的乘法口訣中哪兩句乘法口訣的得數是一樣的?

(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四、復習總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

五、作業布置。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4)

教學內容:

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等。(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練習二十五的第8、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正確地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并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權單位。

2、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知識梳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們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言,說一說學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結合學生發言,進行引導、歸納。

板書:面積與面積單位、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要點復習

1、面積與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或你所知道的面積是什么樣的?)

學生結合具體事物(如:書面、桌面等)說明什么是面壩,然后教師出示面積概念。

幻燈出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物體表面"學生可以理解,對于”封閉圖形"教師可畫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如:哪些圖形可以表示面積。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教師取一個長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邊長。問:要求這一周的長度,是計算面積嗎?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簡單換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積單位進率:l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面積計算。

出示圖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校對。

完成后,讓學生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然后提出問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先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堂活動

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

請學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結果填在表中,然后再進行測量和筆算。最后將測量并計算的結果與估算進行比較,看看誤差多少。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第8、9題。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5)

教學內容: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回顧整理——總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整理,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意義,能找出一組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會根據可能性的大小設計方案。

2.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通過交流整理與復習的不同思路,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逐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意義,能找出一組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

教學道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顧舊知

1.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要按級部舉行竹竿舞比賽,你能為六年級五個班設計一個決定各班出場順序的方案嗎?學生可能說:

(1)抓鬮。

(2)包袱剪子錘。

(3)設計一個圓盤。

……

只要學生設計出的方案合理,教師都要加以肯定。

2.(多媒體出示)六年級五個班的人數情況統計如下:(單位:人)

48、50、48、49、48

談話:你能指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眾數、中位數各是多少嗎?如果讓你組織這次比賽,你認為每班各出多少人參加比賽比較合理?為什么?

全班交流,小結。通過此題,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平均數、眾數、中位數各表示意義的不同。

二、整理歸納,知識建構

1.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能靈活的運用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來解決身邊的問題。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本冊統計單元你都學習到了哪些知識?

每個同學仔細回憶,也可以翻翻課本,然后與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都有哪些新的不同?

學生獨立完成。

2.師:為了整理得更加全面,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對本冊學過的統計知識進行整理、比較。

小組合作整理。

師談話: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討論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組長用實物投影展示匯報,其他同學補充說明。

師: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小組合作完成。

全班交流。

師小結:通過與大家的合作交流,我們在回顧整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和區別,可以看出同學們對這些知識理解的非常透徹,掌握的非常扎實。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第一關:開啟智慧大門,必須首先破譯開啟大門的密碼,共有三個不同的密碼。

(1)下面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即是開啟智慧大門其中的一個密碼,你知道是多少嗎?

1280 1660 1880 20__ 2890 3298

(2)下面這組數據的眾數即是開啟智慧大門的另一個密碼,你知道是多少嗎?

22 24 25 22 23 22 26 22

(3)上面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即是開啟智慧大門的第三個密碼,你知道是多少嗎?

對于出錯的'學生將給予一次“復活”機會,對“學困生”降低一下難度,爭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過關。

第二關:誰先開啟智慧大門

請你設計一個合理的方案確定先用哪一個密碼開啟智慧大門。看誰設計的更合理?

學生獨立完成,小結評價。

第三關:小博士擂臺

智慧謎面:在一個布袋里放入若干張形狀與大小完全相同的紅、黃、藍三種圓形卡片,使得從布袋里摸出一張藍色卡片的可能性為1/9,應該怎樣放?請把你的想法寫出來。(看誰的方法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答案。

四、總結反饋,暢談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對老師,對同學想說些什么?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6)

第8單元 總復習

第2課時 位置復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P114第4題及練習二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熟練地用數對表示位置。

過程與方法:經歷用數對表示位置的過程,掌握將數對應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用數對確定位置。

難 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方法】:組織練習,質疑引導。練習體驗,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1.談話:為了更有利于同學們的學習,老師想調整一下同學們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圖: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麗和小紅的位置用數對分別可以表示為( , ),( , ),( , )。

⑵老師想把小剛排在(5,3)這個位置上,請你在圖中標出來。

⑶從小明的位置向左數2列,再向后數1行就是小強的位置,小強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區平面圖,請看圖回答問題。

五愛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車站以東200m,再往北700m處。

⑴像上面那樣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剛家在火車站以東600m,再往北400m處小紅家在火車站以東900m,再往北200m處。在圖中標出這兩名同學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剛的活動路線是(6,4)→(2,7)→(4,3)→(5,7)→(7,6)→(9,4)→(11,1)→(11,8)→(6,4)。與一說,他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顧整理

1.行和列的意義: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2.數對可以表示物體的位置,也可以確定物體的`位置。

3.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號把代表列和行的數字或字母括起來,再用逗號隔開。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兩個數對,前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兩個數對,后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體向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數。物體向上、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或減去平移的格數。

三、鞏固拓展

1.運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題目。 (答案:數對略)

(1)中點A的位置可用數對(1,1)表示,那么平行四邊形其他各頂點的位置分別怎樣表示?

(2)寫出平行四邊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圖形,寫出平移后的各頂點的位置。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小結:一個圖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頂點的位置的列數沒變,行數發生變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頂點的位置的行數沒變,列數發生變化。

2.教材第114頁第4題。教師:我們都下過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規則。請觀察題中的情境圖,你能用數對來準確地表示出圖上的棋子的具體位置嗎?

學生觀察圖片,獨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四、課后小結

位置可以由數對來確定,要注意數對的規范寫法,逗號前面表示列,逗號后面表示行。

五、作業: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五第1題。

【板書設計】

位置復習課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體向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數。

物體向上、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或減去平移的格數。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7)

一、課程標準要求:

①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一次函數的意義,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一次函數表達式。

②會畫一次函數的圖象,根據一次函數的圖象和解析表達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質(h0或b0時,圖象的變化情況)。

③理解正比例函數。

④能根據一次函數的圖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近似解。

⑤能用一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

二、識方法回顧:

1.已知直線y=2x+m不經過第二象限,那么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 _.

2.一次函數y=kx+b 的圖象經過P(1,0)和Q(0,1)兩點,則k= ,b= .

3.正比例函數的圖象與直線y= - 3(2)x+4平行,則該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為 ____ .

4.函數y= - 2(3)x的圖象是一條過原點(0,0)及點(2, )的直線,這條直線經過第 _____象限,y隨的增大而 .

5.已知一次函數y= - 2(1)x+2當x= 時,y=0;當x 時y 當x 時y0.

6.把直線y= - 2(3)x -2向 平移 個單位,得到直線y= - 2(3)(x+4)

7.一次函數y=kx+b過點(-2,5),且它的圖象與y軸的交點和直線y=-2(1)x+3與y軸的交點關于x軸對稱,那么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是 .

8. 直線y=kx+b經過點(0,3),且與兩坐標軸構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6,則其解析式為 .

三、典型例題講解:

例1 已知一次函數y=-2x-6。

(1)當x=-4時,則y= ,

當y=-2時,則x=

(2)畫出函數圖象;

(3)不等式-2x-60解集是_____,

不等式-2x-60解集是_____;

(4)函數圖像與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為

(5)若直線y=3x+4和直線y=-2x-6交于點A,則點A的坐標______;

(6)如果y 的取值范圍-42,則x的取值范圍__________;

(7)如果x的取值范圍-33,則y的最大值是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

例2 在邊長為的正方形ABCD的.邊BC上,有一點P從B點運動到C點,設PB=x,四邊形APCD的面積為y,寫出y與自變量x的函數關系式,并且在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它的圖象.

例3 已知一次函數y=x+m和y=-x+n的圖象交于點A(-2,0)且與y軸的交點分別為B、C兩點,求△ABC的面積.

例4 某單位要印刷產品說明書,甲印刷廠提出:每份說明書收1元印刷費,另收1500元制版費;乙印刷廠提出:每份說明書收2.5元印刷費,不收制版費。

(1)分別寫出兩個印刷廠的收費y甲、y乙(元)與印刷數量x(份)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2)在同一坐標系中作出它們的圖像;

(3)根據圖像回答問題:

①印刷800份說明書時,選擇哪家印刷廠比較合算?

②該單位準備拿出3000元用于印刷說明書,找哪家印刷廠印制的說明書多一些?

四、探究實踐:

【問題1】已知:一次函數的圖象經過點(2,1)和點(-1,-3).

(1)求此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2)求此一次函數與x軸、y軸的交點坐標以及該函數圖象與兩坐標軸所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

(3)若一條直線與此一次函數圖象相交于(-2,a)點,且與y軸交點的縱坐標是5,求這條直線的解析式;

(4)求這兩條直線與x軸所圍成的三角形面積.

【問題2】有一賣報人,從報社批進某種證券報是每份1.5元,賣出的價格是每份2元,賣不掉的報紙以每份1元的價格退回報社,在30天的時間里有20天每天可賣出150份,其余10天只能賣出100份,但這30天每天從報社批進的份數必須相同.設賣報人每天從報社批出x份報紙,月利潤為y元.

(1)寫出y與x的函數關系式;

(2)畫出此函數的圖象;

(3)此賣報人應該每天從報社批進多少份報紙時才能使月利潤最高?最高利潤是多少?

五、鞏固練習:

1.直線y=kx+b經過一、二、四象限,則直線y=-bx+k不經過第____象限.

2.已知等腰三角形周長為20,寫出底邊長y關于腰長x的函數解析式(x為自變量),并寫出自變量取值范圍,畫出函數圖象.

3.已知A(8,0)及在第一象限的動點P(x,y),且x+y=10,設△OPA的面積為S.(1)求S關于x的函數解析式;(2)求x的取值范圍;(3)求S=12時P點坐標;(4)畫出函數S的圖象.

4.某果品公司欲請汽車運輸公司或火車貨運站將60噸水果從A地運到B地。已知汽車和火車從A地到B地的運輸路程均為s千米。這兩家運輸單位在運輸過程中,除都要收取運輸途中每噸每小時5元的冷藏費外,要收取的其它費用及有關運輸資料由下表給出:

運輸工具

行駛速度(千米/小時)

運費單價(元/噸千米)

裝卸總費用(元)

汽車

50

2

3000

火車

80

1.7

4620

說明:1元/噸千米表示每噸每千米1元

(1) 請分別寫出這兩家運輸單位運送這批水果所要收取的總費用y1(元)和y2(元)(用含s的式子表示);

(2) 為減少費用,你認為果品公司應選擇哪家運輸單位運送這批水果更為合算?

六、小結 本節我們主要是學習了哪些內容?

七、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復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鞏固復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復習筆算打好基礎。

2、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后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并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信息數據。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個膠卷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__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于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復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9)

教學內容

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4頁。。

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圖中所展示的數學信息,在解決相關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梳理本單元所學知識。

2、通過鞏固、梳理本單元知識所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化,深化基礎知識,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今天動物園里有一場比賽,想請同學們當小裁判,愿意去嗎?(出示情境圖)看,比賽已經開始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學生說)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1)1、2、3號海豚誰跳的最高?給他們排排名次。

(2)兔子和猴子的尾巴誰的短?短了多少?

(3)企鵝和鯨魚比賽游泳,誰游得快?

……

教師有選擇的把有關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二、合作交流,梳理知識

1、回憶知識。

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用第六單元中學習的小數的知識來解決。回想一下,在這一單元中,你都學了哪些知識?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會所學的知識,可對照課本來梳理回顧。

2、梳理知識。

小組合作交流,梳理知識點(給足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交流、)

3、全班交流,構建知識絡。

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板書:小數的意義、比較大小、小數的加減法。

三、獨立探索鞏固知識

1、談話:同學們學會了這么多的本領,你能充分利用好你的本領當一名合格的小裁判嗎?解決黑板上的問題。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

3、學生進行交流,評選合格的小裁判。(在學生進行交流時,都要說明自己的想法,是怎樣想的?利用到了哪些有關小數的.知識?)

四、拓展延伸解決問題

(一)填一填。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

:()()()

讀作:()()()

2、用小數表示。

(二)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

第一小組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

談話:看,表中呈現了第一小組同學的身高情況。

(1)最高的同學是誰?最矮的同學是誰呢?(學生比較口答,要說出比較的方法)(2)最高的同學與最矮的同學差了多少米?

(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算式,引導學生說計算方法)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在小組里互相交流、解答一下。

(學生提問題、解答問題)

(三)找一找

談話: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問題可以利用小數的知識來解決?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講)

五、

談話: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表現得怎么樣?你認為自己哪一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歡的顏色涂一涂“豐收園”籃子中的蘋果,然后在小組內評一評,其他同學的表現。

談一談這節課你的收獲,還想說點兒什么?

課堂練習設計: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10)

第四課時:多邊形的面積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P113第2題及練習二十五第7、2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多邊形的含義,理解和掌握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靈活應用公式解決一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整理,感受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完善知識結構,進一步理解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空間觀念,滲透等積變換的數學思想,并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整理完善知識結構,靈活運用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溝通多邊形面積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方法:歸納整理,演示講解;復習回顧。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構建網絡,新知匯總

二、整理復習

1.復習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說說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他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板書: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100 100 10000 100

2.及時練習

520平方米=(??)公頃?????300平方千米=( )公頃

4.2公頃=( )平方米 0.12平方米=( )平方分米

三、鞏固深化

我們對本單元的知識和方法進行了整理與復習,接下來我們要做一些練習進一步鞏固,使同學們把這部分知識掌握得更好。

(一)按要求解答。(只列式,不計算)

1、平行四邊形底是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積?

2、三角形面積是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

3、梯形的面積是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

師小結:如果給出圖形的面積,讓我們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變化公式以外,還可以用方程解答,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下面我們來看幾道判斷題。

(二)判斷題:

1.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2.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形狀是相同的。( )

3.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4.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

5.把一個長方形的木條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周長和面積都不變。( )

看來 ,同學們的分析和表達能力都很強,現在,我們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解決問題

1.教材第113頁第2題。

出示第2題,引導學生看題。學生獨立解答,并在小組中互相檢查。

教師指名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師:通過計算這些圖形面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計算圖形面積時,底和高要對應)

2.1.課件出示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7題。

(1)學生獨立解題。

(2)匯報評價。

3.課件出示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8題。

(1)學生獨立解題。

(2)匯報評價。

4.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9題。

(1)組織學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紙片按題目要求剪一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積是多少。

5.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第10題。

(1)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計算這個圖形的面積呢?

(2)組織學生匯報,并展示求面積的方法,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將方格中的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的'基本圖形,分別求出基本圖形的面積,再求和得出所求圖形的面積。

教師強調分割的方法有多種,引導學生選擇容易獲取求面積時所需數據的方法進行分割。

②將方格中的圖形添補成某個簡單的基本圖形,求出基本圖形的面積,再分別減去各添補的圖形面積,得出所求圖形面積。

③已知小方格的邊長為1cm,則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cm2,通過數方格來確定圖形的面積。

(3)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多邊形的面積計算關鍵在于熟練地運用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對于復雜的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在于巧妙地將組合圖形分割或添補成若干個基本圖形,進而通過基本圖形面積的和或差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對于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可以將它分割或添補成已學的簡單圖形,或是用方格紙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估算。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多邊形的面積總復習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0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整理與復習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三位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對有余數除法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整理和復習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識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過程中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復習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小于除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我們接著復習有關數的運算。(板書課題:數的運算)讓同學想一想,在本冊中學習了哪些數的運算。

學生經過回憶答出:

(1)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口算。

(2)加、減法的估算。

(3)三位數加、減法的筆算。

(4)有余數的'除法。

二、整理與復習數的運算

1.復習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書136頁第8題。學生搶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復習估算

出示教科書131頁第2題。375+287526-339

教師:如果我們想知道它們的結果大約是多少,有辦法嗎?(估算)指名兩人說出估算的結果,集體訂正時,說估算過程。

指出:估算時,要把每個數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數進行口算,這是估算的方法。

3.復習加、減法的筆算

教師:如果我們還想知道精確的結果,又該怎么辦?(筆算)

找兩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教師:看著黑板上的豎式,小朋友想一想,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當學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時應留出充足的時間,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經過討論,小組統一認識,然后進行全班交流,估計會有以下說法:

(1)首先要書寫認真,相同數位對齊。

(2)計算時應從個位加起或減起。

(3)計算三位數加法時,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下一位相加時不要忘了加上進位的“1”。

(4)計算三位數減法時,哪一位上不夠減,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當“10”,和這一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經過討論交流,全班統一認識。

4.鞏固練習

教師:小朋友們已經知道了在計算三位數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現在請大家計算下面的題目,完成教科書136頁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復習有余數的除法

教師:小朋友們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計算了,下面有兩道填空題,會填嗎?

出示教科書132頁第5題。

學生紛紛舉手,指名回答。

教師:有不同意見嗎?你能根據這兩句話列出算式嗎?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寫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時,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并讓學生說出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我們應注意什么?為什么?

強調: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小于除數。可結合兩道填空題加深理解。

三、綜合練習

1.教科書103頁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教科書105頁第16、17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略)

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2、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含義,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教學難點:

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逛過超市嗎?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擺放的?

為什么要這樣擺放呢?

分類擺放后顧客去買東西更方便。你們想不想學習怎樣分類呢?

那么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分類。

二、授新課

1、活動一:整理房間

(1)有個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園玩,可是他的媽媽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間整理好。

(2)課件出示:同學們看了亮亮的房間,你們想對亮亮說什么?

你們愿意幫幫他嗎?那么你們認為該怎樣整理房間呢?(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組匯報

你能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整理嗎?(強調同一類的要放在一起)

課件演示整理過程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學習用品?

(3)整理后的房間會給人什么樣的感覺?你們在家整理過房間嗎?請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好。

2、活動二:到動物園

(1)導入。大家幫亮亮整理了房間,亮亮非常感謝大家,現在他和媽媽一起來動物園。

出示課件

問: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你能給這些小動物分類嗎?

這些小動物可以分為兩類,會飛的。分為一類,另一類是不會飛的。

請大家給會飛的動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學涂得又快又好,教師就把他的作業展示給大家看。

展示學生作品

問:他涂的對嗎?你有沒有不同意見?你知道會飛的小動物還有哪些?

3、活動三:到農貿市場

(1)導入:參觀完動物園,亮亮哏媽媽來到農貿市場,課件出示,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媽媽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指名匯報。

問:誰能用一句話說說水果有哪些?你平時還喜歡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還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營養,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動四:百貨商店

(1)導入:最近亮亮的媽媽開了一家商店,讓我們去看看她進了哪些貨?

課件出示

(2)這些貨物就這樣擺放好嗎?

你們能幫阿姨整理一下嗎?怎么整理?指名匯報

(3)如果把這些貨按玩具、文具、服裝鞋帽三類來分,該怎么分?(同桌討論)

指名匯報,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5、活動五:把同學分類

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真好,現在讓我們來輕松一下吧!音樂伴奏,學生表演:有的看書、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學注意觀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引導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把同學進行分類。

三、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們開心嗎?請你說說今天你學會了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類的?(如我校的垃圾分類、書店的書等)

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都要分類,請大家回家后說給家長聽,并請家長記下來,明天交給老師。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7-18頁的練習二第4、5、7、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比較、分析、類推的能力。

3.會將整萬的數改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4.會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以內數萬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5.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1.重點:學會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能把整萬的數改寫用“萬”作單位的數。

2.難點:學會比較位數相同億以內數的大小。能正確地省略萬后面的尾數寫出它的近似數。

3.關鍵:以比較萬以內數為基礎,把個級比較方法推廣到萬級,能正確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把生活中的某些鏡頭帶到學生面前,由果到因,讓學生體會“近似值”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師:我們已經學了怎樣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誰來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指名1、2個學生回答)

師讓學生自己完整的總結:首先要看數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數位就要從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較出來,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為止。如果數位不相同,就看哪一個數的數位多那個數就大。

2.復習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100000=110萬 1210000=121萬 720000=72萬

師:要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就要把萬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個“萬”字。

3.做一做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核對。

二、復習求近似數的方法

1.讓學生表演地球與太陽(課本例6)。

2.師:“大約130萬個”是一個什么數?

生:是一個大概數,近似數。

師:求一個近似數要用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

3.12756≈10000=1萬 1389000≈1390000=139萬

≈13000=13千 =1389千

① 師:我們要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應該怎么做?

生:首先找出萬位,再看千位上的數是否滿5,不滿5就四舍,滿5就五入,然后在把萬后面的數改寫成零或加一個萬字。

② 請同學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數又該怎么辦呢?

做練習15頁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請小組派代表來匯報。

生總結:省略哪一個數位上的數要先找出那個數位,然后看到右邊下一位是否滿5決定四舍五入,但必須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數位上的計數單位。

三、鞏固練習

1.第4題 由師生對答哪些是近似數,哪些是準確數。

2.第5題 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開火車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說明過程。

3.第7題 由老師提示,講解題意,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互對。投影校對,并讓學生提出質疑。

4.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拿學生的課本投影校對,并請學生說明理由。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的體會,并答解疑難問題。

五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教案(篇14)

一、課題 §復習(1)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本章的知識結構,并通過本章的知識結構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識;

2.對線段、射線、直線、角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3.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4.理解本章的數學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題目類型.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理解本章的知識結構,掌握本章的全部定理和公理;

難點是理解本章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教學手段

引導——活動——討論

五、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

六、教學過程

(一)、本章的知識結構

(二)、本章中的概念

1.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

2.線段的中點定義.

3.角的兩個定義.

4.直角、平角、周角、銳角、鈍角的概念

5.互余與互補的角.

(三)、本章中的公理和定理

1.直線的公理;線段的公理.

2.補角和余角的性質定理.

(四)、本章中的.主要習題類型

1.對直線、射線、線段的概念的理解.

例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延長射線op b.延長直線cd

c.延長線段cd d.反向延長直線cd

解:c.因為射線和直線是可以向一方或兩方無限延伸的,所以任何延長射線或直線的說法都是錯誤的.而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向兩方延長.

例2 如圖1-57中的線段共有多少條?

解:15條,它們是:線段ab,ad,af,ac,ae,ag,bd,bf,df,ce,cg,eg,bc,de,fg.

2.線段的和、差、倍、分.

例3 已知線段ab,延長ab到c,使ac=2bc,反向延長ab

解:b.如圖1-58,因為ad是bc的二分之一,bc又是ac的二分之一,所以ad是ac的四分之一.

例4 如圖1-59,b為線段ac上的一點,ab=4cm,bc=3cm,m,n分別為ab,bc的中點,求mn的長.

解:因為ab=4,m是ab的中點,所以mb=2,又因為n是bc的中點,所以bn=1.5.則mn=2+1.5=3.5

3.角的概念性質及角平分線.

例5 如圖1-60,已知aoc是一條直線,od是∠aob的平分線,oe是∠boc的平分線,求∠eod的度數.

所以∠boe+∠bod=(∠aob+∠boc)÷2=90°.則∠eod=90°.

例6 如圖1-61,已知∠aob=∠cod=90°,又∠aod=150°,那么∠aoc與∠cob的度數的比是多少?

解:因為∠aob=90°,又∠aod=150°,所以∠bod=60°.

又 ∠cod=90°,所以∠cob=30°.

則 ∠aoc=60°,(同角的余角相等)∠aoc與∠cob的度數的比是2∶1.

99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溪县| 揭西县| 满洲里市| 北辰区| 吉木乃县| 宾川县| 昭平县| 建平县| 疏附县| 龙江县| 闻喜县| 南城县| 凌云县| 清远市| 神木县| 遵义市| 金沙县| 宜州市| 海伦市| 莱西市| 吉林省| 泽州县| 工布江达县| 金平| 蓝田县| 河源市| 栾城县| 深圳市| 虎林市| 桂平市| 甘南县| 宣汉县| 高阳县| 蓬溪县| 庄浪县| 吉木萨尔县| 凤台县| 称多县| 牙克石市| 苍南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