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四年級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 龔鍇 四年級

優秀的教育者通常會投入教案創作,以便更有效地規劃教學。在教案的撰寫過程中,哪些格式要素是必須關注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

教學內容:

p、1例題,想想做做第1~4題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這是在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基礎上安排的。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數乘法的筆算能力,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乘法計算伐好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放大,培養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自己出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并筆算。算完后互相檢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主要說清楚分別要用第2個乘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

二、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

讓學生看圖后,讀讀題目的意思,說說怎么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44×15

指出: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二、探索算法

1、學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換算法,說說自己怎么算的?有問題么?

2、找幾個學生的做法板演,分別說說各題錯在哪里?正確的該怎么算?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數是兩位的,要分兩次乘。

(2)分別用第一個乘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個乘數分別去乘]另外再指出:個位乘得的積末尾和個位對齊,十位乘得的.積和十位對齊。

總結:

(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

(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

(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題

1、做“想想做做”第2題(做在書上)

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中很容易出錯,除了上面說的錯,還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別要注意三位數中間有0時,不能漏乘;還要注意不能忘記每次計算時的進位。

2、完成第1題

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豎式進行筆算,算完后指名說說得數。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列豎式計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豎式計算類似的題目時,通過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能使筆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讀題,指名說題意。

提問:要求算出每種水果各賣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總價,總價是怎樣計算的?(板書:數量×單價=總價)

學生列式計算,寫在作業本上。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4-5頁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創設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綠色環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經驗,嘗試著獨立列豎式計算,并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掌握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簡便筆算方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的簡便算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初步感知積的變化規律,初步體會簡便算法的依據。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的依據。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數。

問:這些口算題有什么特點?(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數兩個乘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添上幾個0)

板書其中一題:200×43

這題的得數是多少?怎么算的?

現在請你用豎式來計算,行么?

(板書豎式,強調0先不要對齊)

看板書:200×43=8600,問:誰能根據這個算式很快地編得數也是8600的乘法題?

(2×4300,20×430)

為什么這三個算式的得數都一樣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兩個乘數末尾合起來都是有2個0,所以都要添上2個0)

2、哪些同學昨天已經預習了數學課本?知道今天要學什么嗎?

(要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學習例題

1、出示圖,提問:從圖上知道哪幾個信息?要求“每天大約能釋放出氧氣多少克”哪個條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850×15=

2、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850×15=?用豎式怎樣算,請同學們在自備本上試一試。

指名板演,(可能出現的情況)

(1)按照原來的方法筆算

(2)0先不對齊,但在前面乘的時候,0也參與了

(3)交換了兩個乘數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時候,沒有把積的末尾和十位對齊

……

講評這幾種做法。

第一種方法:是正確的。

(重點講)第二種方法:為什么開始列豎式的時候0沒有對齊某個數位?(先不考慮,可以使計算更簡便)

既然是先不考慮,所以在這兩次乘的時候,0也不要考慮。(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這個0要補上。 ……

比較第一、二種豎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我們可以像這樣寫,比較簡便。

3、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講評。

三、鞏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得數。

2、第3題。

學生獨立分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組算的時候有什么特點?

四、布置作業

第2、4題。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3

教學內容:

課本第66頁至67頁教學內容及第6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并建立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概念。

3、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4、通過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轉一轉等活動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難點:

認識周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的角有哪些?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認識過的角:直角、銳角和鈍角。師:你們以前是怎樣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的?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一些特殊角,深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數,學生量完后,請幾個同學匯報得數,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一個直角是由90°。

2、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

課件演示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的過程。課件演示后,讓學生也按課件演示的過程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并看一看,議一議。教師指出:把這兩個直角拼起來可以組成一個新的角。(課件閃現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師:這個角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教師指出:像這樣,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是平角。(課件閃現下圖)

(2)認識平角和直角的關系。

師:一個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嗎?你是是怎么得到的?指名口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平角=2直角,1個平角是180°

3、建立銳角、鈍角的概念。

(1)測量。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課本第66頁下半部分的三個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指名匯報時,先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角分別是什么類型的角,再讓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2)議一議。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圖中左右兩邊的角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歸納。

小于90°的角是銳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鈍角、教師說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鈍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鈍角)

(4)練習。

(課件出示)把下面各度數所表示的角進行分類。

93° 45 ° 87 ° 99 ° 145 ° 170 ° 181 ° 90 °

4、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認識周角。

課件演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組成角的過程。教師指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讓學生觀察后,指名說一說周角有什么特征?

(2)認識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引導學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課件依次出示3道題)

四、全課小結

讓讓學生談自己學習的收獲。

五、作業

練習十三第1、2、3題。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4

第一課時1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幾百乘幾十、幾百幾十乘幾十(不進位)和幾十幾乘幾百(不進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數乘接近整十的數的估算,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并能運用這些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復習過程:

一、口算練習: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96÷48500×20__÷15

學生獨立完成,一人報得數,錯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們主要復習乘法的計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數。(揭題)

二、復習乘除法的筆算:

1、筆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學生計算第一組,板演,集體訂正,然后說說每一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學生計算第二組,板演,集體訂正,說說這組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簡便方法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計算第三組,板演,集體訂正,說說這組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簡便方法的依據是什么?最后一題正確的余數是多少?為什么?

2、計算下面各題,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豎式計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題目要求,能口算的在書上口算,核對時說說口算方法。把學生認為不能口算的寫在黑板上(不要求學生作出同樣選擇,大都認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邊核對邊回憶筆算方法,檢查板演者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

3、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小學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澆花、澆樹和打掃衛生。

(1)一場大雨后,全校21個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裝滿了水。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計算)

(2)大掃除中,平均每個教室用水102升,37個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計算)

(3)剩下的雨水用來澆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還能澆多少平方米草坪?

學生理解題意,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乘法估算的意義和方法。

先讓學生完成第1、2小題,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確。

然后完成第3小題,分析數量關系。怎樣求“還能澆多少平方米草坪?”“剩下的雨水”是指哪兩個數的差?

第二課時2

復習目標:

鞏固練習,提高計算正確率

復習過程:

一、口算

23×30=25×400=4×700=70×16=36×40=

12×40=40×50=14×70=500×8=128×80=

240×3=80×20=15×60=50×80=420÷70=

二、用豎式計算。

48×206= 126×57= 34×68= 209×35=

三、解決問題。

1、實驗學校四年級共有214位同學,一起到公園去游玩,公園的門票每人12元,用2500元買門票夠嗎?

2、一輛客車三小時行315千米,如果用這樣的速度,從上海到北京大約要行12小時,上海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

3、新學期開始了,學校需要訂購84套新桌椅。商場里有三種桌椅:第一種每套105元,第二種每套136元,第三種每套152元。學校想付出10000元,買哪種比較合適?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等常見數量關系,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并能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遷移到多位數的乘法運算中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教學重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難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練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自學指導

1、出示情境圖:

月星小區,多層樓每幢住48戶,小高層樓每幢住128戶,高層樓每幢住236戶。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層樓共可住( )戶

16幢多層樓共可住( )戶

16幢小高層樓共可住( )戶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三道算式。

(1)請學生列出算式,并比較三個算式的相同之處(都要用每幢樓住的.戶數乘幢數,算出一共能住的戶數)

(2)學生用豎式計算236×5和48×16。

(3)講評:誰來說一下這個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第2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誰來說一下它的計算過程?48乘1,所得的8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2、揭示課題

月星小區有16幢樓,平均每幢住128戶。月星小區一共住了多少戶?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

128×16和剛才的兩道題相比,有什么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例1學生嘗試。做在練習本上。

啟發128×16的得數是多少呢,你能嘗試用豎式計算出得數嗎?自己在下面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小組里的同學一起研究。

(1)指名板演,展示學生做的,讓板演學生說一下這個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提問:你們和他做的一樣嗎?

(2)你是怎樣一步一步地來算這道題的? 128乘16的積應該從哪位寫起?我們把這兩部分怎樣?得數的末尾應該和哪一位對齊?(指算式)這個128實際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樓的住戶數?算出的20__其實是幾幢樓的住戶數?(根據學生回答完成黑板豎式板書)

(3)我們一起來答一下。

(4)剛才是這么算的請舉手?

(5)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老師還沒有教,你們是怎么會做的?(引導學生說清計算方法)教師再給你們兩道題,會做嗎?

三、反饋展示,質疑釋疑

以豎式呈現的四道題: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四人寫在教者準備的紙上。并注意巡視,以發現學生解題中的問題,并有意進行收集。

(2)集體評析。先引導學生看過程,同意嗎?這個結果比較大,怎么讀?再出示一份錯誤作業,他錯在哪兒了?提醒學生計算時要小心。

(3)總結計算法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我們都是分幾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結果的末位怎樣?接著說下去。

四、精講提升,拓展延伸

1、做練習五第1題

讓學生在書中直接寫出得數,指名核對得數,了解全對人數。

2、做練習五第2題

先判斷每道題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再說說錯在哪里,怎樣改正。提問:計算三位數乘兩兩位數要注意什么?

五、達標檢測,反饋鞏固

做練習五第4題

學生獨立填表,并組織反饋,說明數量關系式,怎樣列豎式。

指出: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試題,在列豎式計算時,交互兩個乘數的位置后再乘比較簡便。

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36 48 128

× 5 ×16 ×16

比較前兩個式子和第三個的聯系

區別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等式兩邊都乘上一個數(或都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重點:

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難點:

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等式兩邊都乘上一個數(或都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教學活動:

活動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

今天我們要在天平上做游戲,通過游戲你們將發現一些規律?,F在我在天平的左側放5克砝碼,右側也放5克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中間,說明什么?

(兩邊的質量相等。5=5)

2、現在我在天平的左側再放2克砝碼,右側也加2克砝碼,你們發現了什么?

怎樣用算式表示。(5+2=5+2)

3、分別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相同質量的砝碼,你們發現了什么?怎樣用算式表示。

生動手實驗,列算式

4、左側的'砝碼重X克,右側放10克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中間,說明什么?你知道左側的砝碼重多少克?

5、你能寫出一個等式嗎?

(X=10)

6、如果左側再加上一個5克的砝碼,右側也加上一個5克的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中間,說明什么?你能寫出一個等式嗎?

7、通過上面的游戲你發現了什么?(小組交流)

8、你們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減去相同質量,天平會怎樣。先看書,再動手驗證你的想法。

9、通過剛才兩組游戲,如果我們把天平作為一個等式的話,你發現什么數學規律?小組交流。

(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活動二:解釋運用:解方程

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數X

(1)什么是未知數?

(2)根據剛才我們的游戲,你會求X?

方程兩邊都減去8

X+8-8=10-8

X=2

(3)怎樣檢驗?

2、試一試:求未知數X

理解題意,解方程

活動三:建立模型。

1、看書: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

2、等式兩邊都乘上一個數(或都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能成立嗎?你怎樣驗證?

3、解釋運用:解方程

(1)餅400克,你能提什么數學問題?

(2)怎樣列方程?

4X=400

(3)怎樣解方程?

4、試一試:解方程。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7

一、教育目標:

1、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師生氛圍。

2、通過師生交流和討論,明確數學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明確怎樣做一個會學習的人。

3、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展。

4、明確數學學習的各項要求。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明確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方法

1、首先在黑板上寫上了“數學”兩個字,介紹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師的姓幾劃嗎?” “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數出來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數數,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離不開數數的。

2、 “請你猜猜沈老師大概幾歲?” “你為什么猜我35歲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觀察(板書:觀察),在數學學習中,觀察是一種常用的并且是相當重要的方法。我們要學會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3、“你為什么猜我28歲的?”學生一臉自信說:“老師比我媽媽要年輕,所以猜28歲?!边@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比較(板書:比較),在數學學習中比較也是數學學習常用的方法。

4、“你為什么猜我30歲的?”學生解釋著:“我知道沈老師的兒子讀幼兒園,所以猜30歲?!闭垎枺哼@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類推,從沈申老師兒子的年齡推測出老師的年齡,也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并告訴學生我的實際年齡,并表揚了那些猜得比較準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夠學好數學的。

5、總結:看來數學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學好數學。

(二)講故事,讓學生知道態度決定自己的未來

講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雇主,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過一種更加悠閑的生活。他雖然還留戀那份優厚的報酬,但他該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問他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忙。木匠答應了??墒悄窘车男乃家呀洸辉诟苫钌?,他不僅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木匠完工了。雇主來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誠懇地對他說:房子送給你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感到十分震驚,太丟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蓋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個木匠。你每天釘一枚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墻,但往往沒有竭盡全力。終于,你吃驚的發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來……

但你無法回頭。

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聽后,讓學生說說想法,明白什么?老師為什么講這樣一個故事?

我想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展。希望小故事比說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溫數學課堂聽說讀寫的要求。

(1)、聽的要求

1、聽講時身體坐正,雙手抱胸,雙腳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隨便交談、打鬧、下位,不做小動作,不伸懶腰,不做與上課內容無關的動作。(訓練坐姿)

2、珍惜課堂每一分鐘,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質疑,不但學懂學會,還要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做到會學。我們是中年級的高段學生,應有選擇地做好聽課筆記,寫在書本上,以提高學習效率。

3、聽同學發言或提問時,做到不觀望、不插嘴、不嘲笑。當聽到見解、觀點一致時,自然地表示認可或贊許;當聽到不同意見時,待同學發言結束后,再提出建議或進行補充,“我補充……的意見”,不允許插話、搶嘴,隨意地打斷同學發言。

(2)、說的要求

1、課堂上回答提問與提出問題規范地舉起右手示意,不能站著舉手或是邊舉手邊喊,經教師允許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樣回答,應禮貌地如實告訴老師:“對不起,我不懂(我沒想好)?!卑l言完畢,經老師同意后輕輕坐下。

2、答題或提問態度嚴肅認真,立姿自然得體,講普通話,吐字清晰,聲音響亮。

答題形式講究規范,用上“我認為……”、“我發現……”、“我補充……的意見”等說話形式,做到說話完整,條理清楚,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三、讀的要求

讀題,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寫的要求

1、在課堂上做作業時應該聽清要求,明確格式,不擅自離開座位或竊竊私語,保持教室的安靜。

2、作業格式規范、行款整齊,獨立、按時完成。

3、作業若有差錯,需要更改之處,不可亂涂亂改,只須在錯誤部分劃兩條斜線或直線,刪去即可,再在規定區域訂正。

4、作業姿勢要端正,左手按住作業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自覺保護視力。

5、作業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亂扔、亂寫、亂畫與撕毀,保持作業本的衛生與整潔。

五、合作學習的要求

1、圍繞主題人人參與小組討論,主動有序地發表個人意見,認真聽取他人發言,待同學講完后再補充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2、在班里發表小組意見時,用上“我們認為、我們覺得”等說話形式,尊重合作學習的勞動成果。

3、評優獎勵

①課堂作業評比

②家庭作業評比

③課前預習評比

④口算比賽評比

⑤筆算比賽評比

六、課本、本子、鉛筆的使用與保管

1、課本要包上書皮,并在課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寫上名字。

2、本子:準備一個數學練習本和一個課堂作業本。

3、鉛筆:每天至少帶兩根削好的,用完之后要放在筆盒里。

4、每節上課之前,要把下節要上課所需要的學習用品準備好。

教師小結:

老師相信:在新的學期里,同學們都能快樂的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8

復習目標:

1、讓學生回憶、掌握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性質、改寫、化簡、小數移動)。

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個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使知識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吸收。

復習難點:小數相關的一些靈活題。

復習重點:數位順序表。

復習過程:

1、復習數位順序表(書P53)

請一學生說一說小數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注意數位、和記數單位的區別,幫助學生記憶。

小組比一比:

小數點( )是整數部分,( )是小數部分。

在小數中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都是( )

(1)小數點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左邊第二位是( ),它的計數單位是( )。

(2)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是( )

(3)小數一定比1小嗎( )舉例

(4)比1小的小數,它的整數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數有( )個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數有( )個,二位小數有( )個

(7)由5個0.1,6個0.01和8個0.001組成的數是( )

(8)0.4里有( )個十分之一,有( )個百分之一

注:在小組比賽中復習小數相關易錯知識

2、小數性質

(一)復習概念

(二)小數化簡1.2300000,將1.23改寫成5位小數

注:強調小數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數大小不變。但是如果是在小數點的后面添上或者去點零,小數大小有可能改變。

再強調3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3位,幾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幾位

練習:

(1)0.6里面有( )個0.01 (2)0.61里面有( )個0.01

(3)3.61里面有( )個0.01 (4)0.061里面有( )個0.001

7÷100改寫成小數( ); 23÷1000改寫成小數( )

34÷10000改寫成小數( ); 3÷1000改寫成小數( )

0.25寫成分數( ); 0.312寫成分數( )

把小數90.90100化簡后是( )

將小數40.070化簡后是( )。

3、復習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注:在移動過程中要畫出路線圖,這樣不容易出錯。小數點前面要添零,小數點后面不必添零

練習:63.6 ×10 ×100 ÷1000

63.6縮小為原數的1÷10縮小位原數的1÷1000

把300縮小為原數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縮小10倍b擴大10倍c縮小100倍

(3)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兩位,再向左移動三位,得到的數比原數( )

練習:2.37米=( )厘米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噸6.5噸=( )千克

1噸25千克=( )噸52米4厘米=( )米

教師提問:

這些題是從低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高級單位的名數,還是從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

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

4、鞏固練習:完成書上練習。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的過程,并能運用這個規律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

PPT。

課時安排: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單位轉換:填一填

0.5米=( )分米 3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4×6= 7×0.06= 0.8×9=

[設計意圖]在接下來的新知探究環節,我要讓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計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過單位轉化將小數轉化為整數來計算;小數乘整數是學生第一課時學的內容,復習這一知識,為研究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廣場圖)同學們看,這是一張會寧縣城的街心廣場圖,從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了?

(板書) 廣場 花壇 瓷磚

長: 30米 3米 0.3米

寬: 20米 2米 0.2米

2、他們的面積你會算嗎?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誰來說說你算到的結果是多少?(完成板書)

要算廣場和花壇的面積,很簡單,算得都不錯。瓷磚的面積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樣算的?

4、這樣,同學們在小組內先交流一下,聽聽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計算0.3×0.2的方法?你聽明白了嗎?

6、學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據這樣的方法,我們發現0.2×0.3=0.06,真了不起!

7、從老師摘錄的數據中,你有沒有發現這組數據比較特殊,他們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呢?

8、引導學生觀察廣場和花壇的`數據:30變成3,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20變成2,也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結果600變成6,就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聯系這個規律,你能說說還可以怎樣得出瓷磚的面積嗎?

9、施工人員覺得用長0.3米寬0.2米的瓷磚太小了,想改成長0.5米寬0.3米的瓷磚,這樣每塊瓷磚的面積又是多少呢?(學生獨立計算)

10、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板書算式、結果)

11、回過頭再來看看我們課開始時口算的幾道小數乘法題,

觀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師發現一個問題,都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結果是一位小數,有的結果卻是兩位小數呢?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來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中小數位數有關,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與除法關系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

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情境圖:把4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

2、提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新課

1、教學例6

把剛才呈現的題目改為: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

提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塊嗎?你是怎樣想的?

結合學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滿1塊,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

提出要求:那么,可以用怎樣的分數表示3÷4的`商呢?請大家拿出3張同樣的圓形紙片,把它們看作3塊餅,按照題目分一分,看結果是多少?

學生操作,了解學生是怎樣分和怎樣想的。

組織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小結: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4/3塊。完成板書。

把題目改為:把3塊餅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塊?學生口述算式

提問:3除以5,商是多少?怎樣用分數表示?小組交流。

2、總結歸納

談話:請大家觀察上面兩個等式,你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

板書課題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提問: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用b表示除數,這個關系式可以怎樣寫?

板書a÷b=a/b

討論:b可以是0嗎?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學生嘗試填空。

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口答:把7分米改寫成用米做單位的數,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數怎樣表示?23分改寫成用時作單位的數,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數怎樣表示?

指出:兩個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可以用分數表示。

4、做練一練的第1題學生填寫后,引導比較:上下兩行題目有什么不同?

5、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填寫,要求說說填寫時是怎樣想的。

三、練習

1、練習八第1題

2、第2題

3、第3題學生看圖填寫后,可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第4題

學生填寫后,提問:這道題中的兩個問題有什么不同?

5、第5題

讓學生聯系分數的意義填空,再引導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列算式,并寫出得數。

四、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學習,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1

教學目標:

1、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能比較數的大小。

2、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師:讓大家通過網絡收集一些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有的數據后面有“萬”,有的“億”,為什么要這樣表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2、出示中國地圖。

3、提問:我國的陸地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師: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請說一說。

出示四個數據

(1)黑龍江省土地面積約450000平方千米。

(2)江蘇省土地面積約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面積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約1220000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結合實際背景,體會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1、師:大家在讀寫這些數的時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較分析一下課前我們收集的資料上的數據的特點,如果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么進行改寫。

三、探究改寫方法。

1、師:你知道這些數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嗎?

它們是以“一”為單位,一般以“一”為單位是不寫計數單位的,怎么把這些單位是“一”的數進行改寫呢?

2、分小組討論,探究改寫方法。

3、觀察這些數據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師:為什么同樣的數據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較大小。

1、讓學生思考一下,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是怎么比較的,并在小組內交流。

2、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并集體交流。

五、試一試。

1、讀出下面各數,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讓學生說說排列的方法。

2、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3、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六、練一練。

1、開發大西部。

練習本題時,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數據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2、海洋資源。

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3、把下圖中的點按數的大小從小到大連接起來。

對于不同的數據比較,學生可以先統一寫法,再比較;也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板書設計: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2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2、3、5倍數的特征,熟練應用2、3、5倍數的特征進行判斷。

2、會運用2、3、5倍數的特征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感受知識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以及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會正確判斷2、3、5的倍數。

2、會運用2、3、5倍數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整理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花嗎?你都喜歡些什么花?學生回答。

師:小明的媽媽也非常喜歡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馬蹄蓮10元/枝,她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郁金香,付給售貨員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媽媽馬上就知道找回的錢不對。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斷的嗎?(多媒體出示教材練習三第12頁第7題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由于媽媽買的是馬蹄蓮和郁金香,馬蹄蓮10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10的倍數,也就是整十數,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5的倍數,個位上是0或5,兩者合起來的總價一定是幾十元或幾十五元,因此,服務員找的錢數不對。

小結:5的倍數的和還是5的倍數。

那么:2的倍數的和(還是2的倍數),3的倍數的`和(還是3的倍數)。

師:同學們靈活地利用了5的倍數的特征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了不起,這節課我們就來針對這些內容進行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2、5、3的倍數特征的練習

【歸納提高】

1、2、5的倍數,都只要判斷哪個數位上的數就可以了?3的倍數怎樣判斷呢?引領學生回顧,梳理2、3、5的倍數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數一定有一個什么因數(1除外),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偶數?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數有( ),偶數有( ),是3的倍數有( ),是5的倍數有( ),同時是2、5、3的倍數有( )。

(2)的三位偶數是( ),最小的二位奇數是( )。

(3)同時是2、3、5的倍數的三位數是( ),最小三位數是( )。

【課堂作業】

學生獨立做教材第12~13頁練習三第8~12題。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對2、3、5倍數的特征進行了練習,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實際上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用心思考,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相信大家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課后作業】

1、閱讀了解教材第13頁練習三后面“生活中的數學”和“你知道嗎?”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3

教學設想:

1、新知識的探究應建立在學生以有的認知水平上。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以有的經驗之上。本節課學習三角形的分類,在低年級的的時候,學生已經對分類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設計本節課的時候,在課前談話的過程中,復習了分類的方法,滲透分類的思想。導入時也沒有做過多的“活”,一上課就問學生“同學們這是什么?它有哪幾部分組成?”學生回答問題很踴躍,大多數同學都能說出:“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復習中,滲透三角形分類的標準。緊接著,直接揭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倡導學生們采取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在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分類時,給學生們提供了一次既動手又合作交流的機會?!敖酉聛砦覀儼凑談偛庞懻摰膩矸址诸?,用你喜歡的方法把它記下來?!边@一次動手實踐與交流,為下邊探索出新知識作了鋪墊,又照顧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全部學生都在動手之后獲得了成功的愉悅,同時又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這種互幫、互教、互學的形式,促使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學會珍惜友情,學會人與人交往的能力,體現合作交流的真正價值。

3、倡練習設計的基礎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增強挑戰性,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為此,我在學生能夠按三角形角的特點將三角形進行分類后,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安排了“猜一猜”的練習,當學生前兩次能一次就猜對,而后兩次卻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我讓學生發現其中的原因,他們馬上深刻認識到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特點。在鞏固練習階段,我設計了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屬于哪一類,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并且還設計了填空練習,通過練習,照顧班級中后20%的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4、重視對課堂生成的預設,順利開展教學活動。

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我充分考慮到課堂中可能生成的信息,并設計好相應的方案。如在探究按邊分類時,我就考慮到學生有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按邊分分2類的:三條邊都不相等,有兩條邊相等。按邊分分3類的:三條邊都相等、有兩條邊相等、三條邊都不相等。只出現按角分的:3個角都相等的、有兩個角相等的和3個角都不相等的。根據預設的這幾種情況,我設計了相應的教學方案,對課堂教學多點預見性。

97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旬阳县| 本溪市| 九江县| 江西省| 九台市| 博爱县| 延安市| 泰和县| 鄂州市| 资源县| 彭阳县| 黄大仙区| 宁国市| 枝江市| 甘洛县| 江安县| 道孚县| 新乡县| 鹤峰县| 闽侯县| 尚义县| 翁牛特旗| 健康| 那曲县| 武城县| 田阳县| 沈阳市| 镇原县| 永定县| 南开区| 泸定县| 富川| 德庆县| 多伦县| 岳西县| 福贡县| 明星| 鹤岗市| 横峰县|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