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時間: 夢熒 三年級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結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并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能力教學點: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學點:體驗年、月、日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自覺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聽我們上課,你們高興嗎?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高興!讓我們記住這難忘的日子(教師板書講課當天的日期)

師:我特意給你們帶來了一組精彩的圖片。你們想看嗎?

師:誰愿意把你熟悉的圖片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出示賽跑的圖片)

生:賽跑

師:你跑100米大約用多長時間?

師:誰還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出示學生籃球比賽的照片)

生:這是一場籃球比賽。

師:你知道一場籃球比賽大約是多長時間嗎?

生:40分鐘 師:誰還想來?(出示春節聯歡晚會圖片)

生: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的圖片。

師:你知道春節晚會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多長時間?

生:春節晚會晚上8:00開始、12:30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3個半小時。

師:你知道國慶節是在什么時候嗎?

生:十月一日

師:你從上小學到現在經過了幾年?

生:三年。

師:這些圖片都跟什么有關系?(時間)

師:我們學過那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師:其實年、月、日是比時、分、秒更大一點的時間單位,它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年、月、日。

二、觀察年歷,探究新知

1、認識年歷。

師:關于年、月、日的知識,同學們可能已經知道了一些,誰愿意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一講?

生:(自由發言)

師:是這樣子的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年的年歷卡片,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這些年歷卡片,看你們還能發現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一年有12個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學大月、小月。

師:習慣上,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書:大月)。

師: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個什么名字? 師: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們應該給它起個什么名字?

師:同學們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師: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你們能自己想想辦法嗎?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老師告訴你們幾個巧妙的記憶方法。 教師用課件出示左拳圖,介紹用左拳記憶的方法。

師:為了更容易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你們還可以記住下面的歌訣。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日加。 (教師說明:這里的“臘”是指十二月。)

師:我們還可以這樣來記: 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3、教學平年、閏年。

教師指出: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數很奇怪,有的時候是28天,有的時候是29天,這是怎么回事呢?

師:我不用看年歷,你要你說出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誰來考考我?

生:自由說 師:我為什么不用查看年歷就能準確地判斷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這里面有什么規律嗎?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將閏年的年份涂成紅色。

師:閏年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看能發現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并發現規律,并能總結規律。即: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師: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這些閏年的年份與4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請你推斷一下,下一個閏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閏年? 通過計算引導學生發現“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要判斷某一年是不是閏年,就可以用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數。 當學生按一般方法判斷2100年為閏年時,教師說2100年是平年。這是怎么會是呢?

練一練:

1、判斷下列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1997后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2)北京承辦2008年第29屆奧運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國 周年紀念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判斷正誤。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 )

(3)小華說:“我爸爸4月31日才從北京開會回來。”( )

(4)小明說:“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閏年。( )

2、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視頻)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如果你還想更進一步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可以到網上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

2、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了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出示主題圖)

師: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布置“迎接元旦”專刊。他們要用美麗鮮艷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幅圖畫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盒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么辦呢?

小精靈問了: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

二、探討交流

請同學們說一說:

(1)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讓小組內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出小棒(或其他學具)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算法的,就把幾種算法都寫出來。

完以后,在小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算法。這時教師巡回了解各組的情況,尤其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全班匯報。由各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小組的各種算法,教師將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類評價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種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

四、介紹豎式

從剛才議論的結果來看,用數的分解組成方法來算比較簡便。那么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并成一個豎式呢?下面就請大家打開課本第74頁看看小英是怎樣列出乘法豎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再出示簡便豎式,并說明為什么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如有發現錯誤,指導訂正。

五、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后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為什么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算法。

六、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在筆算時你認為要注意什么?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

2)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節所需要的使用的時間。多媒體課件,火柴棒,小獎品。

教學過程:

課前先向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生活例子。講一個小故事,動物中的數學“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通過小故事起到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火柴游戲,層層導入:同學們還想知道知道數學更多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來一起玩一個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游戲好嗎?

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擺法。

1、下圖是用24根火柴桿排成1大1小兩個正方形,只能移動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變成3個正方形,你會嗎?

2、六角星變菱形用18根火柴擺1個六角星(見圖)。請你移動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變成6個面積相等的菱形。你知道應該怎么移動嗎?

3、用12根火柴桿,組成4個連靠在一起的單位正方形。游戲要求:

(1)試試看,移動3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2)恢復原狀,再試試看,移動4根火柴桿,把它變成3個不相連靠的正方形。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答對進行適當的獎勵),并進行分析,然后逐漸深入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此環節分為四個小部分: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計,對表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4、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具體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謎底是:王

2.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減號“-”、再來一個“一”字,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謎底是:三

3.+-×(打一成語)

解析:把支分解開即為“+、-、×”)謎底是:支離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5、成績是多少?(打二個數學名詞)

解析:學習成績是用得分的數目計算的。問“多少”,可以換一個說法,改問“幾何?”在中國古代數學書里,問一種物品有多少個,總是問“物有幾何?”直到現在,有些地區的方言里,買東西問價錢,還是說“幾何?”所以,問“成績多少”,等于是問“分數,幾何?”謎底是兩個數學名詞:分數、幾何.

二、探究拓展題:

現在小明一家過一座橋,過橋時候是黑夜,所以必須有燈。現在小明過橋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明的爺爺要12秒。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人,而過橋的速度依過橋最慢者而定,而且燈在點燃后30秒就會熄滅。問小明一家如何過橋?

答案:

第一步:小明與弟弟過橋,小明回來,耗時4秒;

第二步:小明與爸爸過河,弟弟回來,耗時9秒;

第三步:媽媽與爺爺過河,小明回來,耗時13秒;

最后:小明與弟弟過河,耗時4秒,總共耗時30秒,多么驚險!

三、自主創作題:

根據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自主創作一幅與數學有關的圖畫。(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具學具準備:

情景圖,人民幣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自己買過東西?買過什么?花了多少錢?(讓學生自由發言)

星期六,淘氣也去超市買文具,卻看不懂標價牌上的價格,想請大家幫幫忙,好嗎?(板書課題)(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1)說一說。

認真觀察情境圖,你知道每種文具的`單價是幾元幾角幾分嗎? 同桌互相說一說,初步感受每個標價牌上小數所表示的意義。

(2)填一填。

讓學生動筆填寫每種文具的價格,然后集體交流。

2、認識小數的特征。

(1)師介紹小數。

像標價牌上用來表示文具單價的這樣的數叫小數。

觀察一下,小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數點)

小數都有小數點,小數的讀法也和以前的數不同。比如: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 (師邊介紹,邊板書)

(2)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單價,再指名讀。

(3)師生共同小結小數的讀法。

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點右邊的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只要學生能正確地讀出小數就可以,不要求學生背誦。)

3、試一試。

認真看圖,圖中一共是多少錢?既可以用幾元幾角幾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認真想一想,填一填。

(1)獨立完成,師巡視,及時了解情況。

(2)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應用。

1、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討論“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2、統計所有教科書的價格,并填一填,與同伴說一說。 3、思考討論:

售貨員阿姨把一件商品的價格寫錯了,原來是3.50元,她寫成了0.35元,會出現什么結果?

四、評價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評價一下,你自己和同學。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7

教學時間:總第1課時

第一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口算練習。學生計算,匯報交流。二、交流共享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第1頁例1(2)探究算法。

提問: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個?把算法說給同桌聽一聽。全班交流。(3)試一試。師小結:整十數乘整十數,只要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兩個0即可。

2.教學例2。

(1)出示教材第2頁例2。指名讀出例題表格中的數據。

師小結: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頭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約重3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頁“想想做做”第5題。

集體交流,指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分別把兩個乘數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來計算。

三、反饋完善

完成教材第2頁“想想做做”第1題。

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時間:總第2課時

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口算。7×8+3=6×6+4=5×9+7=2.用豎式計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一說筆算過程。二、交流共享1.教學例3。

(1)出示教材第3頁例3主題圖。提出問題: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

提問:誰能估算一下大約需要多少個?你是怎樣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教師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組織小組交流。(4)歸納總結。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交流匯報,教師展示一些典型的錯例,組織討論,糾正錯誤。提問:通過計算你認為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各自觀察題目,找到錯誤原因,在小組內交流。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教學時間:總第3課時

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2.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經歷稍復雜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頁例4。

提問:每箱迷你南瓜24個,53箱一共有多少個?該怎樣列式?追問:誰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2.探究算法。

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發現:和之前不同的是,計算時每一個乘數乘兩位數所得的積都要進位。

引導思考:我們在前面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要進位時,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回憶“乘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法。

3.歸納小結。

4.檢驗算式。學生用豎式計算得出53×24=1272。完成后,讓學生先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再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并驗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集體交流。2.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3題、第4題。讓學生作出合理的假設,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教學時間:總第4課時

課題:練習一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進行筆算,會用調換乘數的位置的方法來驗算乘法。2.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教學過程:一、知識再現

1.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1題第2題。

出示題目,全班分為四組,每組計算兩題,學生獨立完成。評講:計算的正確率和驗算的方法.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3題。

讓學生先閱讀表格,明確題意,再獨立填寫表格。

評講:怎樣填出“一共的枝數”,請歸納出本題的數量關系。2.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4題、第5題、第6題、第7題。讓學生先讀題,說說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三、綜合練習

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8題、第9題、第10題。讓學生獨立解決,集體交流,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四、反思總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誰能說說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要注意什么?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8

一、創設情景、構造例題:

1、播放一段鼓號隊檢閱的錄象。(其中有隊列變換的片段)

2、師: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舉行了鼓號隊的比賽,現在各個學校都在抓緊訓練,這是我們學校訓練的場景。(出示圖片)。

(1) 看了這個隊形你有什么感覺?(很整齊);

(2) 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隊列你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 怎樣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 這是他們出場時的隊形,如果要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你能否給他們提些建議?(進行隊形的變換)。

3、出示:

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場時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學生補充問題:可以排幾行?)

二、合作探究:

1、 探究“退場時”的隊形變換。

(1)啟發猜測:

①不管隊列怎樣變換,什么是不變的?(總人數)

②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原來每行12人,現在每行16人,那行數與原來相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2)獨立嘗試,小組內交流方法。

(3)交流匯報: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幾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規律。

我們發現,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每行的人數從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數從4行到3行,是減少了。你猜對了嗎?

2、 探究“比賽中”的隊形變換。

(1)在比賽過程中,他們還可以變換成怎樣的隊形,你能否幫忙設計一下?

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 , ?

(2)學生自主編題,同桌討論?

(3)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幾人?

<<<12>>>

(4)猜測: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排的行數從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數與原來相比應該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5)計算驗證。

(6)匯報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幾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較小結:

剛才,我們解決了鼓號隊比賽中的兩個數學問題。(板書:解決問題)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總數。)為什么要先求出總數呢?(求出總數后我們可以用總人數÷每行的人數=行數。用總人數÷行數=每行的人數。)

三、鞏固應用:

其實象這樣用先求出總數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1、 請你解決。

(1)學校組織同學們參加夏令營,如果租每輛乘48人的大客車,剛好需要3輛。后來聯系旅游公司,他們只能提供每輛乘36人的中客車,現在應該租幾輛車? (學生解答、評講。)

(2)學校給每輛車上的36人配了3箱“農夫山泉”飲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幾瓶?

① 學生嘗試解答。(學生發現缺少條件,需要補充“每箱礦泉水多少瓶”)

② 怎樣才能知道“每箱礦泉水多少瓶”呢?(打開看一看;看外包裝)

③ 解答評講。

2、 請你參謀。

小明一家準備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車 每小時行80千米————15小時到達

坐火車 每小時行100千米————?小時到達

坐飛機 每小時行?千米 ————2小時到達

(1)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2)學生選擇相關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種交通工具,說說你的理由?

3、 請你當家。

雙休日,小芳家來客人了,小芳幫媽媽去買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場信息。

__市場水果價目表

品名 單價(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圓 8

蘆柑 2

媽媽給我的錢剛好買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樣買,正好把錢用完?

(1) 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2)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只買一種:(略)

買兩種:(略)

買三種:(略)

(4)小結:不管怎樣買,都應該先求出一共帶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總數,再求出其他的問題。)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2、體驗比較小數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準確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2、小數大小比較的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課件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逛商店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逛商店。我們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時別忘了記一記你所看到的食品的價格。(課件播放視頻)

師:你記住了哪些食品的價格?

(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來回答,以此來復習小數的讀法。)

2、接下來我們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這兒有三個文具店。這三個文具店分別叫“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 “豆豆文具店”,我們挨個進去瞧瞧。(課件3出示三幅圖)

(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對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價錢進行介紹。)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1)師:新學期到了,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買一個鉛筆盒,請同學們幫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買便宜些呢?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2)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讓學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問: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個小組的同學想出的辦法最多。

(4)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師完成板書:4.9元<5.1元)

2、小結: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關于比較小數大小的辦法,真了不起。

3、我們的好友笑笑也還準備到這三家店里買些學習用品,你猜猜她可能會買什么?應該到哪家去買?

(1)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并提出問題。

(可能會買尺子,彩筆,書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買書包便宜?”

(個別學生匯報,全班交流。師板書:8.2元<8.5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買橡皮便宜?”

板書: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先進行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進行三個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4、小結:

先觀察這幾組小數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兩個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先比較整數部分(元),整數部分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元)相同,再比較小數部分(角),以此類推。

三、新知應用

1、(第4頁的第1題)淘氣和笑笑買完文具,他們倆清點了自己的錢包,發現都還剩有很多錢。這是淘氣剩下的,這是笑笑剩下的。(課件出示圖片)

說一說他們各自剩有幾元錢?誰剩的'錢多?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

2、(第4頁的第2題)智慧老人看見同學們表現這么棒,也想來考考大家。

(1)學生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小數大小的比較,并把結果填在課本上。

(2)班內反饋時請學生分別說出答案和自己判斷的過程,讓其他學生進行判斷,并補充不同的判斷方法。重點處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不同的想法進行比較,總結出兩個數是相等的。

3、(練一練第2題)淘氣和笑笑買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個新開的百貨商店。(課件出示第2題圖)

(1)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然后讀出各種商品的價格,并用幾元幾角幾分進行口頭表達。

(2)解決“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3)如果要買牙刷,到哪個商店買便宜?如果買牙膏呢?

四、總結提升: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又增添了許多智慧。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多到幾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我們要選擇價格較低的商品。這就叫“貨比三家知好壞,價問三處知貴賤。”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口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口算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學的'口算乘法練習。

二、新授。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教師提出問題:賣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3、教師板書學生的方法,并問:12×3怎樣計算?

4、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5、出示第二個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6、教師組織學生討論:

怎樣計算:15×3

與12×3有什么不同

7、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三、練習。

完成P3第1~4題

1、2題可獨立完成。

2、4題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適當的輔導。

四、評價

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

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中的數學信息。

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計算方法。教師板書:10×3=302×3=6所以12×3=36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嘗試解答。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可以用筆算的計算順序來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須掌握扎實,多復述。

做完后小組交流

學生自評、互評。

板書設計: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課時:練習一

教學內容:練習一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鞏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在能夠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1、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練習。

2、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3、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二、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1~6題。

1、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2、組織學生看圖,思考,列式,計算,寫答語。

第2問有學生自己提問題并解答,教室可組織小組進行交流

3、先出示題目,問學生應該先做什么,再比較,哪些題還有其他方法?

4、本題數字信息較多,問題由簡單到復雜,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后再個別輔導。

5、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齡學生計算是沒有問題的,媽媽的年齡,可給與一定的提示。

三、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并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觀察圖片從中獲取數學信息,然后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學生提出問題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組內交流。

比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結果,也可觀察因數的變化。

學生先觀察圖片,獲取信息,再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解答。可以請求教師幫助。

學生弄清楚運算順序后再解答,最后訂正。

先獨立思考,在完成題目。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1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并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新課講授】

1.(課件出示)同學們,元旦快要到了,小紅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縣里面舉辦的跳棋比賽。可是,小紅遇到了麻煩事,為穿哪套衣服而煩惱,她左選右選,還是拿不定主意,同學們你能幫幫小紅嗎?

2.(屏幕顯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兩條裙子、一條褲子)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小紅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會建議小紅穿哪套衣服呢?(學生自由說,請學生說)

3.你們提到了這么多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話,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學生思考)

此時,不少同學心里已經有了想法,我們不妨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都有怎樣的搭配方法?

同時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4.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匯報。(找學生來回答他們的搭配過程)

(1)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種不同的穿法,有2個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2)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分別與兩件上衣搭配,有2種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個2種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種不同穿法。

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數量和下衣的數量與有多少種搭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思考回答)2×3=6(種)。(板書)

6.同學們真棒,剛才老師還給你們留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得出來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把學具卡片拿出來,現在我們有一張圖,在一幅圖中怎樣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連線)想一想連線時應注意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回答完再課件演示)

7.同學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進了數學廣角,剛才你們為小紅搭配衣服,就是運用了我們數學廣角的知識——搭配(板書課題)。

通過有順序的`搭配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可要做個有心人,說不定你還能在生活中發現并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呢?

剛才同學們為小紅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歡,老師代表小紅謝謝你們,選好了衣服,小紅該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幫她一次嗎?(生答)(課件出示)

同學們請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飲料和點心?(生答)

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擇一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來。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教師強調,按一定的順序搭配)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幫助,為小紅解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園里看看吧!(課件出示)

請看屏幕,公園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鳥園,數學樂園)

再仔細看看從猴山到百鳥園可以怎樣走?從百鳥園到數學樂園呢?我要從猴山先到百鳥園再到數學樂園呢?一共有幾種走法?

(1)先自己標一標。

(2)交流匯報。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表現的太優秀了,請把你們的另一個學具拿出來,拉一拉,看看還能組成哪些兩位數?記下來,也可以把數字換掉拉一拉。

【課堂作業】

教材第10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4、6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2×3=6(種)

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反思: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如何培養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2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經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聽算20題。

2.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得出驗算方法。

出示:18X6=108

46X7+3=325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根據學生得結論教帥板書:商X除數二被乘數

商X除數+余數二被乘數

二、新授

1.驗證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書問:是這樣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出示例4。

教帥巡視指導。

你們驗證的結果怎樣?

2.驗證帶余數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教帥要鼓勵學生創新,除數商的一種還可以:

100 — 2 = 98

984-7=14

3.小結。通過上面題目的聯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或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反之帶余數。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3

活動目標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大數與小數)

寫數猜數: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的和與差。填入統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全班猜數,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后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和小數。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境新授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是蘋果,小數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

啟發: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用7-2算出桔子個數。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差=小數的2倍,再除以2=小數

小數+差=大數的2倍,再除以2=大數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臺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

回到猜數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與小數: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學分數。理解平均分數的意義。

A、數學:(96+8)÷2=104÷2=52(分)

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

數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學: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數學:192-92=100(分)

C、數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轉化成小數,(和-差)÷2=小數;或者將小數轉化成大數,(和+差)÷2=大數;巧用平均數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秒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5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并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里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么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于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匯報交流。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6

教學目標:

1、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興趣,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

教師準備:

練習十九第3題和第8題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口算題目,并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引導學生采用較簡捷的方法計算。

2、引導學生完成算一算。

巡視、輔導。

幫助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及時評價,表揚計算有進步的學生。

【設計意圖】: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算法。

二、學中做

1、組織活動1買東西。

出示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

(1)觀察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匯報看見的東西和價錢。

(2)列式計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來到商店,你會想買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組討論,選出一個記錄員,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5)組織學生進行匯報。

2、組織活動2籃球比賽。

出示練習十九第8題的主題圖。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自己獨立提出問題,然后同桌交流,最后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買東西的活動,復習鞏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法。

三、做中學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1)說說意圖。

(2)獨立計算。

(3)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題。

(1)用講故事的形式說說圖意。

(2)解決書上的問題。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能解決嗎?

3、引導學生完成應用題。

引導讀題、理解題意。

列出算式,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所學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要求學生完成數學日記的填寫。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025年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篇17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7、8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流討論活動中理解和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運用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用一位數除的口算方法。

難點:提高一位數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例2。

(2)學生獨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也可以讓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

(3)反饋學生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三種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過擺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師結合擺小棒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2、教學例3。

(1)課件出示例3。

(2)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也可以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過擺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來就是22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2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在教材上獨立完成,再指名匯報,指名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然后引導學生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的異同,看能夠發現什么。

2、完成練習三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計算,進一步鞏固口算方法,熟練口算技巧。

3、完成練習三第4題。

4、完成練習三第7、8題。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握了以下兩點:

算法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無論是用哪一種方法計算,對學生后面的學習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學時特意對學生說明,計算時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又通過傾聽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評價。本節課我從計算的方法、計算的速度、學習態度以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恰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862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芜湖市| 塘沽区| 即墨市| 古田县| 公主岭市| 玉林市| 诏安县| 榕江县| 肇东市| 海丰县| 延安市| 祁连县| 密山市| 杭锦后旗| 天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凌源市| 新绛县| 临城县| 庆城县| 左贡县| 常宁市| 寿阳县| 峨眉山市| 修文县| 浑源县| 咸阳市| 湖口县| 旬阳县| 巨野县| 都兰县| 睢宁县| 富源县| 深州市| 台州市| 梁平县| 志丹县| 科技| 汤原县| 黄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