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案

時間: 曉晴2 三年級

小學數學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數學運算能力、初級邏輯思維,數學概念的教學一直處在一個較為重要的位置。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案

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分數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進一步體會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判斷簡單游戲規則是否公平,能設計簡單的公平游戲規則。

3、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具有隨機性,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可能性的含義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個圖形,四個袋子里分別裝有4個球:1號袋有4個黑球;2號袋有4個白球;3號袋有3個黑球和1個白球;4號袋有1個1個黑球和3個白球

2、提問:從上面的某個口袋中任意摸一個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這些都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數來表示圖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進行交流。

二、完成練習與實踐的1-3題。

1、完成第1題,要讓學生連線后,說說連線時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在學生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再說說思考的方法。

3、第3題,要抓住怎樣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這句話的?再讓學生按要求進行判斷。

三、復習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判斷游戲是否公平,為什么?

2、啟發學生思考,要使游戲規則公平,你認為口袋里可以怎樣放球,為什么?

3、小結:不管怎樣放球,只要使參加游戲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這樣的游戲規則就是公平的。

四、指導完成練習與實踐的4-5題。

1、讓學生交流對題目的理解。

2、讓學生各自判斷第(1)題中的三種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過程。

3、交流時可讓學生排一排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4、完成第5題。著重要讓學生說說每個分數的思考過程,注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五、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對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課后再收集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從中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六、補充練習

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并能繪制示意圖。

2、在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辨別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在辨認方向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三、教學難點

區分圖上方向與實際方向。

四、教學具準備

“東、南、西、北”四個字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天安門廣場主題圖及示意圖。

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嗎?誰愿意來當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筑物?

(學生描述天安門廣場周圍的景物。)

聽完他們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我們要組織一次“天安門廣場一日游”的活動,約定在廣場的右側集合,你知道具體的集合地點在哪里嗎?

(學生有的說是天安門城樓,有的說是人民大會堂,有的說是正陽門,還有的說是國家博物館……)

2、明確學習內容。

為什么大家理解的“右側”位置各不同?怎樣才能不出現這種誤會?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位置與方向》。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

(二)初步感知東南西北

1、尋找生活中的東、南、西、北。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位置,我們通常會用到“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詞。怎樣找到這四個方向呢?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生:太陽東升西落?!?/p>

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但又有所區別。坐在教室中,我們能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嗎?為什么?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指一般地圖上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利用一些生活常識來辨認方向。就像第二位同學說 的,太陽東升西落,我們可以通過太陽來辨認方向。下面老師教大家一首《方向歌》

【電腦演示】方向歌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東南西北分清方向,分清方向!

再來看看書上小明和小精靈是怎么找方向的?動畫:“東南西北”

2、明確教室中的四個方向。

有誰注意觀察了,每天早上太陽是在教室的什么方向升起來的?你知道這是什么方向嗎?利用剛剛學過的方向歌,你能 找到其他的四個方向嗎?

面向東,背對著是西,伸開雙臂左手指北,右手指南

(教師隨著學生說出方向,貼上東、西、北、南四個字。)

3、游戲鞏固四個方向的位置關系。

(1)教師統一口令,學生指方向。

提問:從剛才同學們指的方向來看,你們都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東對著西,南對著北

小結:同學們觀察的非常好,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

板書:東←→西 南←→北

(2)下面請2名同學到講臺前演示給大家看一下(教師統一口令)

2名學生先相對站立指同一方向;再有一名同學變化方向指同一方向

提問:從剛才2名同學所指的方向來看,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不管面對的方向怎么變,他們所指的方向相同.

小結:同學們總結的很好,無論人的位置和面對的方向如何變動,他們所指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說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永遠不變。

(3)你能根據我們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說出你和周圍同學所在位置的關系嗎?

生1:我在__同學的南邊,在__同學的北邊,

在__同學的西邊,在__同學的東邊。

生2:__同學在我的南邊,__同在我的北邊,

__同學在我的東邊,__同學在我的西邊。

生3:我的南邊是__同學,我的北邊是__同學,

我的東邊是__同,我的西邊是__同學。

提問:為什么在描述所在的位置時,針對同一名同學有不同的說法呢?

小結:因為在你們的描述中,你們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說法。參照物就是指以誰為依據,來進行對比的物體。

(三)認識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1、在我們的校園里,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有什么建筑?

2、把這四個建筑物“擺”在桌面上,使別人能看出這四個建筑分別在校園的什么方向,可以怎么擺?

展示不同擺法,并介紹為什么這樣擺。

3、說明:雖然擺的都有道理,但在匯報的過程中,有沒有你們感到比較麻煩的地方?怎樣就能解決這個麻煩?你有什么好主意?誰知道地圖上是怎么規定的?(視頻:一般地圖上的方向)

4、重新繪制校園示意圖

(四)鞏固練習

1、看一看這位同學的家是怎樣布置的?(視頻:一名同學布置家庭的視頻)說說你的房間是怎樣布置的。

2、繪制自己的房間示意圖。

3、完成書上練習。(視頻:中國五座名山視頻并配音)

圖上是我國的五座名山,合稱“五岳”。它們分別是中岳嵩山、東岳泰山、()岳衡山、()岳華山、()岳恒山。

(五)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接著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36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邳州市| 梁河县| 华池县| 保康县| 山东省| 龙门县| 武清区| 达孜县| 手游| 平罗县| 罗甸县| 宜兰市| 永吉县| 龙山县| 渝中区| 贵南县| 礼泉县| 甘肃省| 万盛区| 晋宁县| 桑植县| 柳江县| 黄平县| 资兴市| 白山市| 邢台市| 旬邑县| 治县。| 鄂托克前旗| 莱西市| 南投县| 鄢陵县| 博野县| 天峨县| 海城市| 平舆县| 隆安县| 泽库县| 陈巴尔虎旗| 东莞市|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