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四年級 >

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 新華 四年級

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因此四年級數學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所有的四年級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課前準備一份四年級數學教案,它在教學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 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 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 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 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

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

P8/1—4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一)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

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課后小結:

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案篇2

一、 教材分析和目標確定

教材在“簡單的數據整理”之后編排了“平均數”這一課,可以看出平均數與統計知識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說,平均數是統計知識中的一個信息數,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測、探究等活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這對學生應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學習復雜的統計知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估算能力、統計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為未來公民必備的常識。”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知識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感知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 培養學生參與、體驗、應探究意識,提高學生構建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3、 滲透“移多補少”“估算”等數學思想動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數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應用。

二、 教法、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拫據這一基本理念和本課知識學生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因此我采用嘗試教學法為主。激勵、演示、遷移為輔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分析、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這節課中,老師準備了實物投影片、大小一樣的4個水杯等教具;學生4人一組準備大小一樣的4個水杯等學具。

三、 教學流程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設疑激趣→實驗探究→應用拓展→回顧小結

下面我從這四個環節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采用淡話導入,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學過哪些帶有“數”(板書:數)這個字的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說發現數學真和“數”這個字聯系緊密,于是設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數”這個字有聯系的數學知識,它是什么呢?老師想,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發現這個秘密。你們有信心嗎?本環節學生談的過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經驗的過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做知識上、方法上、情感上的準備。

第二環節:實驗探究(分二步進行)

第一步、動手實踐,感知均等。

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把桌上4個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勻,鼓勵學生用最少的次數,最快的速度完成。

學生充分活動后,小組匯報實驗過程時,請完成最快的一組到前面邊演示邊談談怎樣快又準的分均,從而滲透移多補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步:估計預測,探究解疑。

讓學生估計一下現在水面的高度,并把這個數記下來。那準確的高度是多少呢?讓學生探究解決。預計學生會用尺子量,或先求總高度,再求每杯水的平均高度。學生得出結論后,選擇有差異的兩個小組匯報并板書,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在肯定學生的方法后,讓學生看板書說想的過程。教師再讓學生說4厘米怎樣得來的?通過這樣的強化,學生明確4厘米就是把4杯水的總高度平均分成4份,就求出每杯水的平均高度,我們可以叫它什么數呢?(板書:平均)讓學生再談談對平均數的理解?由此揭示課題,突破重點。

本環節讓學生在實踐、猜測、探究中親歷親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的能力。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個人學習的難度,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學生討論時,老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使課堂教學在著眼發展,凸顯主體中進行。

第三環節:應用擴展(分四個層次進行)

1.列舉實例: 生活中什么地方你遇到過平均數?學生談完,教師出示一組平均數的資料。此題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平均數與生

活的聯系。老師出示的資料,既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對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起到緩解的作用。也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

1、未來100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將達180歲。

2、一年里,有1032萬頃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森林正已平均每分鐘20公頃的速度減少著。

3、一天平均笑15次。

4、 唐山市通過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學生的身高明顯上升。7~12歲男生平均身高增長2.1厘米,女生增長1.7厘米;13~15歲男生平均身高增長1.9厘米,女生增長0.8厘米。

2.嘗試練習:出示例3,讓學生嘗試計算,然后對照課本我檢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和自己的身高對比,以及猜測全縣四年級學生的身高為一組,推廣對全省以至于全國四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

3.明辨真偽:深化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關注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通過課前了解自己家每月平均電費的支出,對學生進行節約能源教育。再結合第1題,唐山開展大課間活動,對學生進行多參加體育鍛煉的教育。

4.參與實踐:教師選8名學生做拔河游戲,4名高大強壯,4名矮小瘦弱為一組,問學生這樣把他們平均分成兩組行不行,學生參與其中,談理由,使學生對平均數體現出的公平和不公平性都有一定認識。培養了學生動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團結起來力量大的教育。

本環節的設計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4種題型,達到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于一體的目的。使課堂教學彰顯人文關懷和應用性特點。

第四環節:回顧小結

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平均數,通過和它打了這么長時間交道,你想對平均數說些什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整個教學設計既尊重教材,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活、寓教于拓、寓教于理,使學生在學習中,不但有知識的雨露滋潤心田,更有智慧的陽光普照心靈。

四、 教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思路清晰、開放,我努力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帶者濃厚的興趣,學得積極主動,變知識的接受過程為科學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到科學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得到培養,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學過程中,教師棵前的預設有效地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的大門,如導入新課部分,我問學生從一年到現在我們學過哪些帶“數”這個字的數學知識,學生可能想得比較復雜,我適時地舉起卡片(3/5)是什么數?(9)是幾位數?學生的思維閘門一下被打開,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并且還說出小數、帶分數?等沒學過的知識?

教師富有激勵性和生動的語言活化了學生的思維,如應用拓展地1題,教師出示的材料有一題是“人一天平均笑十五次”,教師說,老師希望看到你們的第十六次、十七次的笑,笑一笑,看誰笑得開心自信,那第十八次笑是什么笑?學生各抒己見,臉上洋溢著笑意、童趣,教師做后總結:老師真希望每天看到同學自信開行勝利的笑。接下來還有幾道題挑戰同學們,看你們能否露出勝利的笑。

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兒童的天性好玩、好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游戲中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構建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都有益,我在本節課教學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在游戲中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學生學的興趣盎然,教師也在學生收獲的同時,不斷地修正著自己的從教的策略。

本節課的教學處處體現著人性的關懷,我充分注意到好中差的價值取向,努力讓每名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和機會,力爭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舞臺,讓學生有學有所獲的富足,又有不斷進取的動力;

本節課雖然有許多可以自慰的地方,但還存在著學生動中思的不到位,學生回答問題邏輯性不強的弱點。在小組合作時,我沒有完全照顧到個體差異,這也讓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教學如何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名學生,這是我在教學中要不斷完善的課題。

①(140+185+170+125)÷4

②(140+185+170+125)÷365

③(140+185+170+125)÷12

3、 某機械配件廠,兩個枝術革新小組進行技術競賽,下面是他們10分鐘生產的零件總數:

第一小組:57+68+73=198(個)

第二小組:49+36+75+42=202(個)

由此推斷:第二小組獲勝。

1、 幾天,老師統計了一下我們班三月份同學們零用錢的花銷情況,其中5名學生零用錢平均花銷16元,請你猜猜他們各花多少錢?

姓 名 李明新 韓天婷 劉 威 張 強 周艷琪

花銷金額(元) 13      19 18 16 14

小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除法法則、估算及驗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過程,鞏固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和認真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商的位置。

教學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教具 圖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個70

3)( )÷( )=20……19,除數最小是( )

4)322÷40的商寫在( )位上。

5)475與195的差里有( )個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個雞蛋,每30個裝一箱,這些雞蛋需要( )個箱子。

3、說說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練習內容

1、計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計算并驗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適當的數字,再計算。

商是一位數 商是兩位數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解決問題;

1)一個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買幾個排球?

2)一部電話機94元,一部掃描機846元,掃描機的單價是電話機的幾倍?

3)探究題

小英做一道除法題時,把除數48看成84,結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確的商是多少?

4)競賽題

三、總結

通過這幾節課的學習,你學會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了嗎?說說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四、作業

91頁5----8

31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城县| 屏东县| 宜丰县| 大埔县| 武定县| 靖宇县| 楚雄市| 陵川县| 武冈市| 壤塘县| 白河县| 灵璧县| 平乐县| 色达县| 韶山市| 绵竹市| 江安县| 尉犁县| 定日县| 油尖旺区| 石屏县| 罗江县| 什邡市| 隆昌县| 宿州市| 甘孜| 竹溪县| 海林市| 昂仁县| 英山县| 张家川| 耒阳市| 康乐县| 依兰县| 石门县| 施甸县| 千阳县| 锡林郭勒盟| 齐河县| 沾益县| 乌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