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

時間: 龔鍇 三年級

作為一名勤勤懇懇的教育者,編寫教案是必然之舉,教案是確保教學活動順暢且高效的基礎。那么,怎樣的教案才能算作是優秀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僅供參考。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1】

教學內容:

17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1、經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現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估算比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三、筆算比賽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三、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課后編5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課本23-24頁的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直觀判斷軸對稱圖形,能用對折的方法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欣賞數學之美。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

教學準備:

課件、一些軸對稱圖形圖片、紙和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發好奇心。

花園里有只可愛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見了小蜻蜓,對小蜻蜓說:我們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說,在大自然里還有很多物體和我們是一家呢。

二、欣賞圖片,建立表象。

1、這不,你瞧。蝴蝶找來了什么?

課件出示:蝴蝶、楓樹葉、七星瓢蟲、蜻蜓、臉譜、交通標志、數字8、飛機、天平、一些字母等。這些圖形漂亮嗎?學生欣賞各種對稱圖形。

2、引導觀察圖形,交流匯報

剛才同學看到的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么這些圖形中你發現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你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

生1:我發現他們都很美。

生2:左右一樣。上下?

生3:我發現它們是對稱的。

師:你是怎么理解對稱的?

生3:對稱就是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

3、教學板書對稱

(1)課題導入

師:是啊,剛才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現象。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劉元平三下《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劉元平三下《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2)結合剪紙作品,抽象概念

師:誰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剪出一個葫蘆嗎?

學生自己操作創作。(先把紙對折后再剪)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材P8頁例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根據線路圖說出走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簡單的線路。

教學難點:

用語言描述行走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到動物園玩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再次到動物園游玩,那么,我們現在就出發,好嗎?

2、揭示課題:認識路線。

二、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引入:師出示1路車路線圖。

師:有了這張路線圖,你們一定能很快知道各個站點在動物園的哪個方向,誰來說一說?

師:小朋友觀察真仔細,你能在小組內說一說1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從火車站出發向 行駛 先引導學生在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師:誰還能說一說你想從哪個站點出發到哪個站點的路線?

2、出示動物園的導游圖。

3、師:我們乘坐1路車來到動物園,這里的動物可真不少,誰來說一說有哪些動物?

4、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它在動物園的什么位置?請你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猴子在熊貓的什么方向?獅子在大門的什么方向?學生指名回答。接下來由學生提問,學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聰明,我這兒還有一個要求:我想從大門出發去看完所有的動物,再從大門出來,我應該先去哪兒,再去哪,請幫我安排一條路線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線圖。b)指名介紹路線圖。c)集體評價。

三、達標訓練

1、我來當導游:通過下面的路線圖說說從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進的?途中經過哪些地方?

2、從動物園向( )走到電影院,然后,又向( )走到少年宮。

3、從火車站向( )走到站前街,又向( )走到商店。

4、從游泳館向( )走到圖書館。又向( )走到醫院。

四、作業布置

教材P10 5-7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2、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課題:淘氣他們學習今天要組織同學們去游樂園玩耍,這節課,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游園吧(板書課題:我們一起去游園)。

活動一:租車

1.出示情境圖:

師: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1:數學信息是:有48人去游園,需要租車,小車每輛最多乘12人,租金是120元,大車每輛最多乘18人,租金是160元。

生2:問題是:可以怎樣租車?需要多少錢?

師: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讀兩遍,獨立思考,再與同伴說一說:可以怎么樣租車?需要多少錢?

生:獨立思考,與同伴交流可以怎樣租車?需要多少錢?

學生匯報思考的過程:可以租3兩大車,坐54人,有6個空位,租金是3×160=480(元);

2.師:到底有幾種租車方案?我們來整理一下吧。

出示列表:把你想到的租車方案,依次序填在表格里。

生:獨立完成表格,把各種租車方案都填在表格里,交流展示。

展示完學生的列表后,師選出學生(有條理思考的)代表方案展示:

3.怎樣租車最省錢?

1)觀察上面幾個方案,如何做最到省錢?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最省錢的是方案4:租1輛小車和2輛大車440元。

師:為何方案1和4都是坐48人,相同的人數,為何租金不同?

2)淘氣說:如果我們是40人,怎樣租車最省錢?你們能幫幫淘氣嗎?學

生用列表的方法試著解決問題,匯報:租2輛小車,1輛大車省錢。

小結:租車最省錢的策略是:車上的座位盡可能坐滿,如果坐不滿,空座位必須盡可能少,盡可能用大車。

師:解決了租車的問題,同學們開心的乘車去游樂園里玩耍了。

在游園的時候,同學們又遇到了數學問題,請我們幫忙解決呢。

活動二:

購買紀念品

1.師出示情境圖: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觀察,匯報:小包裝里有3個玩偶,每盒5元,大包裝里有4個玩偶,每盒6元。買30個玩偶,可以怎么樣買?

師:大小包裝各需要幾盒?獨立思考問題“可以怎樣買?”請你寫出3種購買方案,哪種最省錢?

問:怎樣寫出你的方案呢?(生:用列表)

2.學生在題單上完成表格2,交流展示:

比較:哪種方案省錢?討論:省錢的方案有什么規律?(盡量購買大包裝盒的省錢,因為大包裝盒里每個玩偶的單價少)

生:觀察表格,思考,交流,匯報。

師:利用列表還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生:自由回答活動

三.鞏固應用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列表的方法解決了租車和購買紀念品時遇到的數學問題。現在你能用學到的知識,幫助笑笑和淘氣解決他們在游園時遇到的問題嗎?

1.笑笑的問題是:買50個玩偶,怎樣買最省錢?

2.淘氣的問題是:如果大車可8人,小車可坐5人,我們28人乘車,怎樣安排車輛空座最少?

學生獨立思考,用列表的方法,解決這兩個問題。師巡視,個別指導。

學生展示,匯報。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從游園的活動中,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學生回顧,思考,自由發言。

教學反思: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第三課時

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淀數學意識;人人參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說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并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現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么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里?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么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8】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

(1)直接說出答案。 (回答語句要說完整)

(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

(1)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

(1)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

(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

(1)要注意進位問題;

(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

(2)除數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位對齊);

(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

(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9】

設計說明

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比較兩個一位小數和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兩個方面:

1.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時,結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回顧萬以內數的意義,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更好地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并掌握比較兩個一位小數大小的方法。

2.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對分數的直觀感受。

通過畫一畫、填一填等活動,給學生創設親身體驗的空間,使學生獲得對分數的'感性認識,同時進行兩個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相關訓練,激發學生學習分數的興趣和自信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說一說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數。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閱讀教材84頁第一個問題,然后請大家動手寫出幾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整數、小數和分數,并在小組內說一說各自所寫的數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示的意義。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2)個體匯報。

(3)集體總結。

數可以作為數量的數(基數);計數的數(序數);度量的數(量數);計算的數。

2.復習數位順序表。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數位順序表嗎?請大家把教材84頁的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

(1)學生獨立完成。

(2)個體匯報。

(3)出示教材84頁計數器,讓學生獨立寫出各數。

(4)指名匯報每個數中的“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師:如果在每個數中的“5”所在的數位上添上7顆珠子,那么在計數器上應該怎么表示這些數呢?先畫一畫,再寫一寫。

(小組內交流后個體匯報,然后集體總結)

(5)課件出示教材85頁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3.復習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1)舉例說一說怎樣比較數的大小。(引導學生從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和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2)學生先與同桌交流,然后個體匯報。

(3)集體總結。

(4)課件出示教材85頁3、4題,組織學生個體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

4.復習分數的意義和簡單計算。

(1)請分別畫圖表示和,并畫一畫、說一說如何計算+和-。

(2)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師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同時引導學生把相應的知識內容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10】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9~92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描述,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并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能從統計圖表中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體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4、讓學生受到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制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污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說一說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制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數據。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數據匯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數據,該怎么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教師:要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學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填寫相關內容。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檢查統計是否準確。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觀察表,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師:如果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教師: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與剛才的兩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張統計表?為什么?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 識 東、南、西、北 方 向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循序漸進地理解“周長”通過實踐操作,概括推導出周長的公式聯系生活,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重點難點:“周長”的認識及其計算公式的推導。

課前準備:小黑板、投影片、鐵絲圍成的圖形(不規則四邊形、長方形)

教 學 過 程:

一、說話導入,認識“周長”

看下面兩句話,能說說它所表達的意思嗎?

a 、為了鍛煉身體,同學們每天早上繞操場跑一圈

b 、花壇的四周是用籬笆圍起來的。

①學生說自己的看法。(同學們在操場上跑一圈,籬笆把花壇圍起來了)

②“一圈”什么意思?怎樣才叫“圍起來”?

③上課前,老師叫大家干嘛了?(沿操場跑一圈)現在誰能把跑的路線畫出來?

(一學生上來畫,其余的畫在草稿上)

④是這樣嗎?(是的)那么在你的生活中看到過這樣“一周”的情況嗎?(生舉例)

⑤從你們的回答中可以聽出,你們已經懂得了一周的意思。在數學中我們把著一周叫“周長”(板書:周長)

二、舉例論證,熟悉“周長”

A、 出示一些圖形,問:這些圖形有周長嗎?如果有,請你指畫出來好嗎?

B、 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有周長?(不是)請你畫一個。(學生上來畫畫驗證)

C、 為什么這些圖形沒有周長呢?(學生解釋)

D、 是的,這個沒有封閉,找不到周長,現在誰能說說究竟什么是周長?

E、 小結周長的概念

三、實踐操作,推導公式

1、 拿出準備好的圖形,請學生想辦法知道它的周長。(小組實踐操作、匯報)

2、 出示不規則的鐵絲四邊形,請學生想辦法知道它的周長。(學生思考后操作。拉直了量,量四條邊再加起來。)

3、 出示用鐵絲圍成的`長方形,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小組討論)

反饋:只要量出長和寬。說為什么。

4、 同學們,通過對上面三個圖形周長的測量,你有什么想法?

5、 現在我們已經量出這個長方形的長是7分米,寬是5分米。怎么樣算出它的周長。

反饋:7+7+5+5=24 7__2+5__2=24(7+5)__2=24

6、 比較,你會選擇哪種方法?為什么?

7、 好,那么我們就把第三種方法作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通用公式吧!誰能用文字表達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長方形周長=(長+寬)__2

四、聯系生活,運用新知

有個木工師傅要做一個鏡框,做之前他量好了長12分米,寬8分米,想叫你們幫忙計算一下周長,行嗎?(學生計算,反饋)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1005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阳市| 临海市| 米泉市| 新乐市| 盖州市| 宁晋县| 洛扎县| 仁怀市| 云和县| 湄潭县| 尼勒克县| 兴海县| 周宁县| 三台县| 尼木县| 武冈市| 宾川县| 灵寿县| 张家港市| 上饶市| 柘荣县| 扶余县| 藁城市| 象山县| 松桃| 宣威市| 驻马店市| 新民市| 多伦县| 东辽县| 阿克苏市| 开平市| 德清县| 丰宁| 东方市| 德州市| 曲松县| 高碑店市| 周口市| 油尖旺区|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