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七年級下冊歷史期中試卷及答案
作為學生,想要成績提升得快,平時就一定要進行寫練習,寫試卷,那么七年級下冊歷史期中試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七年級下冊歷史期中試卷及答案,僅供參考。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試卷
1、有人說:“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夜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下列對“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滅掉陳,使南北重歸統一 B、隋煬帝的勵精圖治
C、隋煬帝時我國科舉制度正式形成 D、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被現代史學家郭沫若稱贊為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3、至今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 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威望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開放 D、唐朝制度先進,疆域廣大
4、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一現象,與下列哪項制度的推行有關
A、禪讓制 B、郡縣制 C、分封制 D、科舉制
5、唐朝的繁榮與開放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外交流的程度有關,以下最能表明中國人學習外國的開放意識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游 B、大運河開鑿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
6、現在,我們的年輕人喜歡西方人的節日和習慣,在唐朝時唐文化影響深遠,至今在周邊國家還能看到唐文化影響痕跡的有
①日本的京都街道 ②過端午節 ③過重陽節 ④過圣誕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假如你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唐朝,你不可能經歷的事情是
A、到趙州橋上散步 B、閱讀《金剛經》
C、用紙寫字 D、乘坐裝有指南針的海船從事海外貿易
8、在表現內容上,提倡更多地反映現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在表現形式上,直如白話,通俗易懂。這是對唐朝哪位詩人作品的評價
A、李商隱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9、2 008年春節晚會上舞蹈《飛天》中的.演員們輕盈的舞姿和精美絕倫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過目難忘。七年級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觀看此節目時,發出了以下議論,其中存在錯誤的是
A、媽媽:她們把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輪美奐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內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時期開鑿的
D、叔叔:我到陜西西部旅游時參觀過敦煌莫高窟
10、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了,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淵之盟訂立之前
A、北宋與遼的爭戰 B、北宋與金的爭戰
C、南宋與遼的爭戰 D、南宋與金的爭戰
11、《射雕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全真七子之一丘處機為兩個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楊康,并各贈一劍。丘處機此舉是讓孩子們勿忘國恥,“國恥”是指
A、金滅北宋 B、遼滅北宋 C、遼滅金 D、蒙古滅南宋
12、如果對有關岳飛的遺跡作實地考察的話,去下列哪一個城市會最有收獲
A、西安 B、成都 C、杭州 D、北京
13、梁山好漢宋江與兄弟逛街,這條街上有說書、雜技、雜劇、影戲等。他們走到了當時被稱為什么的地方
A、專門制造房瓦的瓦廠 B、食客盈門的酒樓
C、固定的娛樂場所瓦肆 D、好漢比武的擂臺
14、在現代社會 中,刷卡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紙幣仍然在流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中國的
A、北宋東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臨安 D、南宋廣州
15、假如你正在觀賞一部關于描述元朝的電視劇,劇中你可能發現的錯誤是
A、成吉思汗率兵攻滅西夏和金 B、元軍攻南宋,文天祥組織軍隊抵抗
C、建立行省制度,對全國進行有效統治 D、馬可波羅在中 國旅行
16、我國重要的省級行政區劃分來源于哪朝的行省制度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7、隋唐時期,下列哪一機構負責政令的執行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行中書省
18、我國歷來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下列古建筑遺址最能體現我國各民族友好相處的是( )
A.乾陵無字碑 B日本招提寺鑒真像 C.杭州岳王墓 D.拉薩布達拉宮
19、在我國封建王朝中,有一個王朝在農業上大力推廣占城稻、在手工業發展上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根據你的理解,你判斷這個王朝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0、元朝時,我國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
A.回紇 B.回族C .藏族 D.蒙古族
二、組合列舉題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依據敘述寫出相應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21、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北宋的事件是 。
22、統一蒙古各部的“一代天驕” 。
23、堅持抗元斗爭,寫下《正氣歌》的將領 。
24、使宋遼雙方各守邊界,保持了100多年和平的和議 。
25、中國的四大發明是由 傳到西方的。
三、辨析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26、隋唐時期我國已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
改正:
27、南宋抗元將領岳飛戰功赫赫,并在郾城大戰中取得了勝利。【 】
改正:
28、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已從黃河流域轉移到淮河流域。【 】
改正:
29、唐太宗統治時期,唐朝進入全盛期,史稱“開元盛世”。【 】
改正:
30、元朝,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行政區劃,歸屬中書省管轄。【 】
改正:
四、材料解析題:共3題,共40分。
31、(11分)唐、宋都是我國歷史上對外交往頻繁的朝代,其對外交往的特點也不斷變化,從漢代的以陸路為主到唐朝的海陸并舉,再到宋代以海路為主。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
材料二 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對外貿易海港有……政府在這里設有專門機構進行管理。
(1)材料二中數字所表示的國家是與唐朝交流比較頻繁的國家,其中派遣唐使居各國之首的是哪個國家(只寫序號)?(2分)
(2)請用與①國家相關的史實說明中外的友好交往。(2分)這些史實反映了唐朝對外交往有什么特點?(2分)
(3)材料二中的“專門機構”是什么?(2分)寫出當時的一個聞名世界的大海港。(1分)
(4)材料一、二反映的對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處?(2分)
32、(11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詩人陸游在一篇文章中說:“朝廷在故都時,實仰東南財富”。
材料二:南宋諺語:“蘇湖熟,天下足。”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前朝的哪里?是 今天的何處?(2分)
(2)材料二中的“蘇湖”是指何處?(2分)當時主要盛產什么糧食作物?(1分)
(3)國家財政收入依靠“東南財富”,說明了什么?(2分)
(4)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2分)針對我國現在南北經濟發展不平很的狀況你有什么建議?(2分)
33、(18分)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的創造、創新和發明。
探究一 制度篇
(1)隋朝雖然是一個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這一時期創立的一項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是什么?(2分)
(2)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開創了一項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政治制度,這項制度是什么?(2分)
探究二 人物篇
(3)隋朝時期,在橋梁工程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李春,他的突出成就是什么?(2分)
(4)隋唐時期,繪 畫創作達到新的高峰,“畫圣”是誰?(2分)
探究三 技術篇
(5)唐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輝煌的時期,唐朝農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的灌溉工具是什么?(2分)
(6)北宋 時期,我國海外貿易空前發達,在造船技術上有兩項重要技術分別是什么?(2分)
(7)至宋元時期,我國四大發明已經完成,我國四大發明具體指什么?(4分)
(8)一個人的創新精神應包含哪些內容?(2分)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試卷答案
一、單項選擇20題,每題2分,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選項 B C B D A A D D D A A C C B A D C D B B
二、組合列舉題共5題,每題 2分,共10分。
21.陳橋兵變 22.成吉思汗 23.文天祥 24.澶淵之盟 25、阿拉伯人
三、辨析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26. √ 27、× “抗元”改為“抗金” 28、× “淮河流域”改為“長江流域” 29、× “唐太宗”改為“唐玄宗”
30、ד中書省”改為“宣政院”
四、材料解析題:共3題,共40分。
31、(11分)(1)③ (2分) (2)玄奘西 行(2分)特點:雙向交流 對外開放(2分)(3)市舶司(2分)泉州、廣州、明州(任寫一個1分)
(4)加強了同海外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或者:對外開放與交流,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和強盛)(2分)
32、(11分)(1)北宋都城東京。河南開封(2分)(2)蘇州,湖州(2分)水稻(1分)(3)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2分)
(4)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勞動力增多;遷入人口帶來先進工具、技術、優良品種等;南方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政治環境相對安定等。(答出2點即可,2分)縮小南北差距,加大對北方的資金投入,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18分)科舉制度(2分)(2)行省制度(2分)(3)趙州橋(2分) (4)吳道子(2分)(5)筒車 (2分)(6)隔艙防水和指南針(2分)
(7)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4分)
(8)具有創新思想、開拓意識、樂于探究、善于思考、敢于推陳出新,
不盲從,學會繼承和發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
通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識圖以及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讀圖、識圖的能力欠缺,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著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學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里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五步四環節”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教學目標:
教完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了解。使學生知道世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四、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五章,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本章主要內容是了解亞洲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學習并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并掌握日本、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本章主要是學習并掌握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亞等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并掌握美國和巴西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第十章極地地區,本章主要是學習并掌握極地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等。
五、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繪圖,從客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后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培養學生關注自然,關心社會,關心時事的自覺性。收看《新聞聯播》,
《世界之窗》等節目,并讓時事走進課堂,以增進學生對世界了解。
5、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初中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從幫助落腳,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計劃
臨近期末,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復習,進一步提高初一歷史教學成績,順利地迎接期末考試,現制定期末復習計劃。
一、教情學情分析
本學期要考全冊書的內容,復習時間緊,從1月4號至期末考試約復習8課時。從近期考試2個班的總體成績來看,在教學中要重點抓好班上的中游學生,但各個層次的學生都不能忽視。從每個班平時課堂對個別學生提問及檢測情況看,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二、復習重點及難點:
1、第一單元: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黃帝、禪讓制。
2、第二單元:夏商周的更替、世襲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牛耕和鐵農具的使用、都江堰、商鞅變法、屈原、扁鵲、孔子。
3、第三單元:秦始皇、陳勝吳廣起義、漢武帝的大一統、張騫、絲綢之路、蔡倫。
4、第四單元:三國鼎立、淝水之戰、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顧愷之。
三、具體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讓學生安下心來認真復習,查找不足之處。
2、特別要加大對邊緣生及后進生的輔導和檢查,以確保他們能鞏固好基礎知識。對學習自覺性差,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嚴格要求,及時督促他們完成任務并隨時抽查、提問。
3、及時反饋檢測情況,查找教學漏洞,及時彌補不足之處。
4、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讓各層次學生都各有所獲,各有提高。
四、期末目標:
通過期末復習,使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能達到優秀,基礎較差學生爭取多一些達到及格,盡最大能力使歷史學科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不管結果如何,自己盡最大努力,爭取讓同學們取得最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