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數學教案 >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 龔鍇 數學教案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注重創新和互動,使教案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工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難點:括號前面是負號時,去括號時忘記變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號法則是什么?“移項”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y—5=2y+1問: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斷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1

5x2—3x+1=0 2x+y=1—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強調去括號時把括號外的因數分別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若括號前面是“—”號,注意去掉括號,要改變括號內的每一項的符號。

補充:解方程3x—[3(x+1)—(1+4)]=1

說明: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并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9頁,練習,1、2、3。

四、小結

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號時,不要漏乘括號中的項,并且不要搞錯符號。

五、作業

1、教科書第12頁習題6。

2、第1題。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有理數的概念,會對有理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分類能力;

2、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義;

3、體驗分類是數學上的常用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重點

正確理解有理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探索新知

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在的數包括了負數,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問題1:觀察黑板上的9個數,并給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分類的情況.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為“正數”和“負數”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例如,

對于數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數5是正數中整個的數,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而5. 1不是整個的數,稱為“正分數…(由于小數可化為分數,以后把小數和分數都稱為分數)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后歸納出我們已經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它們分別是“正整數,零,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

按照書本的說法,得出“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看書了解有理數名稱的由來.

“統稱”是指“合起來總的名稱”的意思.

試一試:

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的分類表嗎?你能說出以上有理數的分類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和分數來劃分的) 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于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于理解。

有理數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練一練

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并說出是什么類型的數,與同伴進行交流.

2,教科書第10頁練習.

此練習中出現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說明.

把一些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所有有理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有理數集.類似地,所有整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整數集,所有負數組成的數集叫做負數集……;

數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為集合中的數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思考:

問題1: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的集合嗎?

創新探究

問題2:有理數可分為正數和負數兩大類,對嗎?為什么?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指導,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后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于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于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說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小結與作業

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都是有理數(圓周率除外),有理數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多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一元一次方程作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2.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3.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

重點、難點

1.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2.難點:弄清題意,找出“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一本筆記本1.2元。小紅有6元錢,那么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紅能買到工本筆記本,那么根據題意,得1.2x=6

因為1.2×5=6,所以小紅能買到5本筆記本。

二、新授:

問題1:某校初中一年級328名師生乘車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以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 (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再作講評)

算術法:(328-64)÷44=264÷44=6(輛)

列方程:設需要租用x輛客車,可得。

解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結果。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試試看?

問題2:在課外活動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大多是13歲,就問同學:“我今年45歲,幾年以后你們的年齡是我年齡的三分之一?”

通過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認識簡單的空間幾何棱柱、圓柱、圓錐、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能力:通過比較,學會觀察物體間的特征,體會幾何體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根據幾何體的特征,對其進行簡單分類。

3、情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一些基本的幾何體,并能描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描述幾何體的特征,對幾何體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了那些平面圖形和幾何圖形,在生活你還見到那些幾何體?

2、學生設疑

讓學生自己先思考再提問

3、教師整理并出示自探題目

①生活常見的幾何體有那些?

②這些幾何體有什么特征

③圓柱體與棱柱體有什么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④圓柱體與圓錐體有什么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⑤棱柱的分類

⑥幾何體的分類

4、學生自探(并有簡明的自學方法指導)

舉例說說生活中的物體那些類似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體?

說說它們的.區別

二、解疑合探

1、針對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體特征的認識不徹底進行再探

2、對這些類似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體的分類

3、活動原則: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價,教師引領點撥提升總結。

三、質疑再探:

說說你還有什么疑惑或問題(由學生或老師來解答所提出的問題)

四、運用拓展:

1、引導學生自編習題。

請結合本節所學的知識舉例說明生活簡單基本的幾何體,并說說其特征

2、教師出示運用拓展題。

(要根據教材內容盡可能要試題類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課堂小結

4、作業布置

五、教后反思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的:

(一)知識點目標:

1.了解正數和負數是怎樣產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數和負數。

3.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符號化方法。

2.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師生合作,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知道什么是正數和負數,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負數,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與教師講解相結合。

教具準備:

地圖冊(中國地形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活動:由兩組各派兩名同學進行如下活動:一名按老師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記,看哪一組記得最快、?

內容:老師說出指令:

向前兩步,向后兩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兩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兩步。

如果學生不能引入符號表示,教師可和一個小組合作,用符號表示出+2、-2、+1、-3、+2、-1、+4、-2等。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這樣的符號的地方很多,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帶有特殊符號、表示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正數和負數。

講授新課:

1.自然數的產生、分數的產生。

2.章頭圖。問題見教材。讓學生思考-3~3℃、凈勝球數與排名順序、±0.5、-9的意義。

3、正數、負數的定義:我們把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在這些數的前面帶有“一”時叫做負數。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十”(正號)表示正數。

舉例說明:3、2、0.5、等是正數(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負數。

4、數0既不是正,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0℃是一個確定的溫度,海拔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義已不僅表示“沒有”。

5、讓學生舉例說明正、負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展示圖片(又見教材P5圖1.1-2-3)讓學生觀察地形圖上的標注和記錄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X銀行的存折,說出你知道的信息。

鞏固提高:練習:課本P5練習

課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課后作業:課本P7習題1.1的第1、2、4、5題。

活動與探究:在一次數學測驗中,X班的平均分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記為正數。

(1)美美得95分,應記為多少?

(2)多多被記作一12分,他實際得分是多少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理解有理數的概念,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方法,能夠按要求對給定的有理數進行分類。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分類討論觀點和分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保持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方法

教學難點:

給定的數字將被填入它所屬的集合中

教學方法:

問題導向法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形勢歸納

小學我們學了整數和分數,上節課我們學了正數和負數。誰能快速提出以下問題?

1、有以下數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將以上數字填入以下兩組:正整數集{}和負整數集{}。你填完了嗎?

(2)將以上數字填入以下兩個集合:整數集合{}和分數集合{}。你填完了嗎?

稱整數和分數為有理數。(指點題,板書)

二、自學指導

學生自學課本,根據課本尋找自學的機會

提綱中問題的答案;老師先做必要的板書準備,再到學生中巡視指導,并了解掌握學生自學情況,為展示歸納作準備。

三、展示歸納

1、找有問題的學生逐題展示自學提綱中的問題答案,學生說,老師板書;

2、發動學生進行評價、補充、完善,教師根據每個題目的展示情況進行必要的講解和強調;

3、全部展示完畢后,老師對本段知識做系統梳理,關鍵點予以強調。

四、變式練習

逐題出示,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請有問題的學生匯報結果,老師板書,并發動其他學生評價、補充并完善,最后老師根據需要進行重點強調。

五、總結與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必做題:課本14頁:1、9題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7

一、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大量物體,認識基本的幾何體。

經過比較不同的物體學會觀察物體間的不同特征,體會幾何體間的聯系與區別。

二、教學過程:

1、引入:

(1)幻燈投影P2的彩圖,利用現實生活的背景讓學生說出熟悉的幾何體(如球體、長方體、正方體等)

(2)展出圓柱、圓錐、正方體、棱柱、球的模型,讓學生分別說出這幾種幾何體的名稱。

2、過程: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圓柱、圓錐的共同點與異同點,然后學生回答。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棱柱、圓錐的共同點與異同點,老師巡場指導。

(3)學生回答問題。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答案,并對每一種答案再交由學生共同討論它的`正確性。

(4)幻燈演示,棱柱的兩種類型:直棱柱與斜棱柱,一般棱柱僅指直棱柱。

(5)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對以上幾何體進行分類:

(1)按底面

(2)按側面

學生上臺動手將這幾種幾何體進行分類,老師讓學生試著說明歸類的理由是什么?無論學生說什么老師都應用鼓勵的目光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

3、議一議:

投影P3的圖片讓學生感知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書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讓學生分組討論:

(1)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長方體、正方體類似?

(學生在回答桌面時老師應指出桌面是指整個層面)

(2)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圓柱、圓錐類似?掛籃球的網袋是否類似于圓錐?為什么?

(3)請找出上圖中與筆筒形狀類似的物體?

(4)請找出上圖中與地球形狀類似的物體?

4、想一想: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類似于棱柱、圓柱、圓錐與球。

5、小結:

與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通過感知不同的物體體驗現實生活中原來有如此多的幾何體,幾何體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也學會簡單地區別不同的物體。

6、作業: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正數與負數是實際生活的需要

2.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3.會用正負數表示互為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重點:

會判斷正數、負數,運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意義.

教學難點:

負數的引入。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讓同學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況.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舉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如溫度是零上7℃和零下5℃,買進90張課桌與賣出80張課桌,汽車向東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

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你能用小學算術中的數來表示出每一對量嗎?你能再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嗎?該如何表示它們呢?

為了用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把具有其中一種意義的量,如零上溫度、前進、收入、上升、高出等規定為正的,而把具有與它意義相反的量,如零下溫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規定為負的,正的.量用算術里學過的數表示,負的量用學過的數前面加上“-”(讀作負)號來表示(零除外).

活動每組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學說出有關相反意義的兩個量,由其他同學用正負數表示.

討論什么樣的數是負數?什么樣的數是正數?0是正數還是負數?自己列舉正數、負數.

總結正數是大于0的數,負數是在正數前面加“-”號的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1】舉出幾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并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有“上升”與“下降”,“前”與“后”、“高于”與“低于”、“得到”與“失去”、“收入”與“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檢測中,一只乒乓球超過標準質量0.02g,記作+0.02g,那么-0.03g表示什么?

【例3】某項科學研究以45分鐘為1個時間單位,并記為每天上午10時為0,10時以前記為負,10時以后記為正.例如,9:15記為-1,10:45記為1等等.依此類推,上午7:45應記為()

A.3B.-3C.-2.5D.-7.45

【點撥】讀懂題意是解決本題的關鍵.7:45與10:00相差135分鐘。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為了表示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引進了負數.正數就是我們過去學過(除零外)的數,在正數前加上“-”號就是負數,不能說“有正號的數是正數,有負號的數是負數”.另外,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1.下表是小張同學一周中簡記儲蓄罐中錢的進出情況表(存入記為“+”):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

(元)+16+5.0-1.2-2.1-0.9+10-2.6

(1)本周小張一共用掉了多少錢?存進了多少錢?

(2)儲蓄罐中的錢與原來相比是多了還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負數的方法記賬,你還可以怎樣記賬?比較各種記賬的優劣。

2.數學游戲:4個同學站或蹲成一排,從左到右每個人編上號:1,2,3,4.用“+”表示“站”,“-”(負號)表示“蹲”.

(1)由一個同學大聲喊:+1,-2,-3,+4,則第1第4個同學站,第2、第3個同學蹲,并保持這個姿勢,然后再大聲喊:-1,-2,+3,+4,如果第2、第4個同學中有改變姿勢的,則表示輸了,作小小的“懲罰”;

(2)增加游戲難度,把4個同學順序調整一下,但每個人記作自己原來的編號,再重復(1)中的游戲.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填空題:

(1)如果節約用水30噸記為+30噸,那么浪費20噸記為噸.

(2)如果4年后記作+4年,那么8年前記作年.

(3)如果運出貨物7噸記作-7噸,那么+100噸表示.

(4)一年內,小亮體重增加了3kg,記作+3kg;小陽體重減少了2kg,則小陽增加了.

2.中午12時,水位低于標準水位0.5米,記作-0.5米,下午1時,水位上漲了1米,下午5時,水位又上漲了0.5米.

(1)用正數或負數記錄下午1時和下午5時的水位;

(2)下午5時的水位比中午12時水位高多少?

提升能力

3.糧食每袋標準重量是50公斤,現測得甲、乙、丙三袋糧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數表示,請用正數和負數記錄甲、乙、丙三袋糧食的超重數和不足數.

(六)課時小結

1.與以前相比,0的意義又多了哪些內容?

2.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用正數表示其中具有一種意義的量,另一種量用負數表示)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有理數的意義

②能把給出的有理數按要求分類

③了解0在有理數分類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分類討論的觀點和能正確地進行分類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聯系與發展、對立與統一的思考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把所給的各數填入它所在的數集的圖里

難點: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討論交流現在,同學們都已經知道除了我們小學里所學的數之外,還有另一種形式的數,即負數.大家討論一下,到目前為止,你已經認識了哪些類型的數.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學生列舉:3,5.7,-7,-9,-10,0,-3,-7.4,5.2…

議一議你能說說這些數的特點嗎?

學生回答,并相互補充:有小學學過的整數、0、分數,也有負整數、負分數。

說明:我們把所有的這些數統稱為有理數.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0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期我擔任的數學教學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學生,通過小學的升學成績來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好,不及格的同學較少;在學習習慣上,部分學生的不良習慣要得到糾正,良好的習慣要得到鞏固,如獨立思考,認真進行總結,及時改正作業,超前學習等,都應得到強化。在近日的學習中,后面的學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剛開學還沒有完全適應過來,或初中知識比小學的難度大一些。總之,我會和孩子們共同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教材基本結構分析

本學期初一數學教學工作共分為6章。

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數及其運算

第三章代數式

第四章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數據。

三、教材的重點、難點

1、利用圖形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認識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認識角并解決實際問題。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為“已知”和化復雜問題為簡單問題的化歸思想。

4、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總之在每一章中都要與學生一起認真的來研究學習。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做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相應的數學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挖掘數學特長生,發展這部分學生的特長,使其冒尖。

4、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

5、在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全面發展。

6、在教學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會實踐相結合。

7、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索發現中學習,在合作交往中學習。

8、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進步。

9、重在發現和肯定學生身上所蘊涵的潛能,所表現出來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的一點小進步。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1

教學目標:

1、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

知識重點:

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說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由此請學生思考:生

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僅供參考.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__,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占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了幾個數?分別是什么?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學生活動:

思考,交流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么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思考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后,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先回顧小學里學過的數的類型,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后,舉一些實際生活有相反意義的量,說明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密性,但對于學生來說,更多

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為了既復習小學里學過的數,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

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實例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求學生理解。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后師生交流。

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正數和負數的`表示。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這些問題是這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并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范,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并開拓思維。

問題4:請同學們舉出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例子。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課堂練習教科書第5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

1、 0由于實際問題中存在著相反意義的量,所以要引人負數,這樣數的范圍就擴大了;

2、正數就是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或在其前面加“+”),負數就是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

本課作業教科書第7頁習題1.1 第1,2,4,5(第3題作為下節課的思考題。

作業可設必做題和選 做題,體現要求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本課是有理數的第一節課時.引人負數是數的范圍的一次重要擴充,學生頭腦中關于數的結構要做重大調整(其實是一次知識的順應過程),而負數相對于以前的數,對學生來說顯得更抽象,因此,這個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為了接受這個新的數,就必須對原有的數的結構進行整理,引人幣的舉例就是這個目的。

負數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原有的數不夠用了(不能正確簡潔地表示數量),書本的例子或圖片中出現的負數就是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這一點.使學生接受生活生產實際中確實存在著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多舉幾個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舉的例子又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當學生接受了這個事實后,引入負數(為了區分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這個教學設計突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書本中的圖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產中常見的事實,學生容易接受,所以應該讓學生自己看書、學習,并且鼓勵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就可以了。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整理與復習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已學圖形各面積公式,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平面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感受數學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熱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已學圖形各面積公式,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平面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難點:引導學生整理多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建構知識網絡。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邊形紙模

五、教學步驟與過程

(一)導入復習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整理和復習有關這些多邊形的面積的知識。

板書課題:多邊形面積計算復習課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復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⑴請大家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經過平移、旋轉等方法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⑵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每個公式的推導過程。

六、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七、說一說,你學會了什么?從整理圖中能看出各種圖形之間的關系嗎?

七,作業布置:練習十九

板書設計

S=ah÷2

S=abS=ah

S=(a+b)h÷2

956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汨罗市| 琼海市| 南投县| 攀枝花市| 山阳县| 南昌县| 宕昌县| 海伦市| 那坡县| 哈巴河县| 龙南县| 双牌县| 榆中县| 乌兰浩特市| 内江市| 论坛| 泰和县| 沂源县| 东安县| 原阳县| 萍乡市| 苏尼特右旗| 大足县| 德保县| 淮安市| 绥中县| 临泽县| 沅陵县| 邢台市| 班玛县| 招远市| 灵寿县| 共和县| 崇仁县| 左权县| 泰和县| 万宁市| 石柱| 张家港市|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