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數學教案 >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 新華 數學教案

七年級數學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多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想法,并以學生為中心。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數學教學,作為七年級數學老師的你知道如何寫七年級數學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創設情景,幫助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讓學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并能運用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難點

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應用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本節課件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回顧與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邊關系、練習應用、課堂小結、探究拓展思考、布置作業.

第一環節 回顧與思考

1、如何表示線段、射線和直線?

2、如何表示一個角?

第二環節 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讓學生收集生活中有關三角形的圖片,課上讓學生舉例,并觀察圖片.

活動目的: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感受到我們生活在幾何圖形的世界之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三環節 三角形概念的講解

(1)你能從中找出四個不同的三角形嗎?

(2)與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通過上題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邊角的表示方法.并出兩道習題加以練習,從練習中歸納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項.

第四環節 探索三角形三邊關系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的:

(一)知識點目標:

1.了解正數和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深刻理解正數和負數是反映客觀世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理。

3.進一步理解0的特殊意義。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熟練地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師生合作,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能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負數、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分小組派代表,注意數學語言規范。

1.認真想一想,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下列問題嗎?

某零件的直徑在圖紙上注明是 ,單位是毫米,這樣標注表示零件直徑的標準尺寸是 毫米,加工要求直徑可以是 毫米,最小可以是 毫米。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

A、帶有“一”的數是負數; B、0℃表示沒有溫度;

C、0既可以看作是正數,也可以看作是負數。

D、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認識正、負數及它們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特別是數0。

講授新課:

例1. 仔細找一找,找了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甲隊勝5場;零下6度;向南走50米;運進糧食40噸;乙隊負4場;零上10度;向北走20米;支出1000元;收入3500元。

例2 (1)一個月內,小明的體重增加2千克,小華體重減少1千克,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2)2001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法國減少2.4%,

英國減少3.5%,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01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例3. 下列各數中,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哪些是正整數,哪些是負整數?哪些是正分數(小數),哪些是負分數(小數)?

例4. 小紅從阿地出發向東走了3千米,記作+3千米,接著她又向西走3千米,那么小紅距阿地多少千米?

復習鞏固:練習:課本P6 練習

課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課后作業:課本P7習題1.1 的第3、6、7、8題。

活動與探究:海邊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潛水艇在海平面下30米處,現以海邊堤岸為基準,將其記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潛水艇的高度各應如何表示?

課后反思:————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準確地進行加法運算。

3、在教學中適當滲透分類討論思想。

重點: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重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學過程:

二、講授新課

1、同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問題:一個物體作左右方向的運動,我們規定向左為負,向右為正。向右運動5m記作5m,向左運動5m記作-5m。如果物體先向右運動5m,再向右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回答: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右運動了8m。寫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師:如果物體先向左運動5m,再向左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回答: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左運動了8m。寫成算式就是(-5)+(-3)=-8(m)

師生共同歸納法則:同號兩數相加,取與加數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師:如果物體先向右運動5m,再向左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哪個方向運動了多少米?

學生回答:兩次運動后物體從起點向右運動了2m。寫成算式就是5+(-3)=2(m)

師生借此結論引導學生歸納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零。

教師:如果物體先向右運動5m,再向左運動5m,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回答:經過兩次運動后,物體又回到了原點。也就是物體運動了0m。

師生共同歸納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零

教師:你能用加法法則來解釋這個法則嗎?

學生回答:可用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來解釋。

一般地,還有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三、鞏固知識

課本P18 例1,例2、課本P118 練習1、2題

四、總結

運算的關鍵:先分類,再按法則運算;

運算的步驟:先確定符號,再計算絕對值。

注意:要借用數軸來進一步驗證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異號兩數相加,首先要確定符號,再把絕對值相加。

五、布置作業

課本P24習題1.3第1、7題。

313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祁连县| 凤阳县| 山东省| 邢台县| 太白县| 克东县| 斗六市| 团风县| 商水县| 苏州市| 遵义市| 潞西市| 侯马市| 鞍山市| 夏邑县| 惠东县| 东明县| 横峰县| 睢宁县| 大名县| 怀柔区| 长白| 蓬溪县| 水城县| 蓬莱市| 平湖市| 革吉县| 河南省| 屏东县| 徐闻县| 杭锦旗| 保康县| 竹北市| 平邑县| 仁怀市| 独山县| 开化县| 汨罗市| 札达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