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數學教案 >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

時間: 奕玲 數學教案

在七年級的數學學習中,老師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操作,正確理解一些數學語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使學生學會并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掌握“比例分配”問題的特征,能熟練地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比轉化成分數。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4∶5。

①甲數是乙數的幾分之幾?

②乙數是甲數的幾分之幾?

③甲數是甲、乙總數的幾分之幾?

④乙數是甲、乙總數的幾分之幾?

3.出示投影圖:

師:看到此圖你能想到什么?

學生說,老師寫在膠片上:

①女生與男生的比是3∶2。

②男生與女生的比是2∶3。

4.某生產隊運來60噸化肥,平均分給5個小隊。每個小隊分到多少噸?

60÷5=12(噸)

這種解答的方法,在算術上叫什么方法?

剛才我們解題的方法叫平均分配的方法,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而且這種方法你們早已比較熟悉,也經常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有些事情,用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

如:你們單元住著18家,每月交的水電費能平均分配嗎?

又如:國家搞綠化建設,能把綠化任務平均分配給各單位嗎?

比如生產隊的土地,也要根據國家計劃,合理安排種植,不能想種什么就種什么,所有這些,都需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樣的分配方法叫“按比例分配”。(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題。

例1第四生產隊計劃把400公頃地按照3∶2的比例播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多少公頃?

學生讀題,分析題中的`條件與問題,教師把條件與問題簡寫出來:

然后再讓學生帶著三個問題去思考。

(1)兩種作物一共幾份?怎樣求?

(3)400公頃是總數,要求的兩種作物各種多少公頃?怎樣計算?

分析:

①用一個長方形表示全部土地。(畫圖)

②根據糧、經之比是3∶2,你知道什么意思?(糧3份,經2份。)

師邊說邊把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標糧,其中2份標經。

觀察:①從圖上看,把全部土地平均分成幾份?你怎么算出來的?

(板書)總份數:3+2=5

3∶2,實質都表示倍數關系?,F在這道題能夠解決了。

糧食作物多少公頃?怎么算?

經濟作物多少公頃?怎么算?

驗算:

①求總數240+160=400

②求比240∶160=3∶2

答:糧食作物240公頃,經濟作物160公頃。

(附圖)

這道題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首先

多少。

師歸納:問題通過分析得到解決,又經過驗算證明方法正確,從這道題可以悟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規律為: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兩個數的比,把兩個數的比轉化成各占幾分之幾,然后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答。

2.試一試。

抓住主要矛盾練習,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把45棵樹苗分給兩個中隊,使兩個中隊分得的樹苗的比是4∶5,每個中隊各得幾棵樹苗?

總份數是幾?怎么算?一中隊占幾分之幾?二中隊占幾分之幾?

①總份數4+5=9

驗算:①總棵樹20+25=45(棵)

②比20∶25=4∶5

答:一中隊得20棵,二中隊得25棵。

(三)鞏固反饋

1.某工廠有職工1800人,男女職工人數比是5∶4,求男女職工各多少人?

2.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們的比是7∶3。要用280噸沙子灰,則灰和沙子各需多少噸?

3.圖書館買來160本兒童故事書,按1∶2∶3分給低、中、高年級同學閱讀。低、中、高年級各分到多少本?

以上三題只列出主要算式即可。

4.學校把560棵的植樹任務,按照五年級三個班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個班級各植樹多少棵?

分析條件、問題以后讓學生討論:

①三個班植樹的總棵樹是幾?

②題目要求按什么比?人數比是幾比幾?

③三個數的和及三個數的比知道后,根據“按比例分配”的規律,怎樣計算這道題?

試著讓學生在本上做,老師巡視,然后把方法集中到黑板上。(找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學生板演。)

5.有一塊試驗田,周長200米,長與寬的比是3∶2。這塊試驗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這道題給了長與寬的比是3∶2,指的是一個長與一個寬的比,而周長包括2個長和2個寬,因此先求出一個長寬的和,即200÷2,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

6.看圖編一道按比例分配題解答。

7.水是由氫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中含氫、氧各多少千克?(看誰用的方法多。)

方法1

8+1=9

方法2

5.4÷9=0.6(千克)

0.6×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3

方法4

5.4÷(8+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5

解:設氫為x千克。

5.4-x=8x

5.4=9x

x=0.6

5.4-x

=5.4-0.6

=4.8

方法6

解:設氧為x千克。

x=(5.4-x)×8

x=43.2-8x

9x=43.2

x=4.8

5.4-x

=5.4-4.8

=0.6

以上方法4,5,6要寫全過程。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能準確解答應用題。

2.加深學生對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內在聯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異同點,會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能正確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下面各題中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1.花手絹的塊數是白手絹的

2.白手絹塊數的正好是花手絹的塊數。

3.花手絹的塊數相當于白手絹的

4.白手絹塊數的倍相當于花手絹的塊數

(二)教師提問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的幾分之幾用什么方法?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什么方法?

(三)談話導入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每一類應用題的特點,鞏固解題方法,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下面一組練習。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3

1.課件演示:分數除法應用題

2.比較。

(1)我們把這三道題放在一起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相同點:三個數量是相同的;需要找準單位“1”來分析。

(2)它們有什么區別呢?

不同點: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題方法不同。

3.小結:分數應用題主要有以上三類: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4.解答分數應用題的方法是什么?

抓住分率句;找準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鞏固練習

(一)應用題

1.一個排球36元,一個籃球40元,一個排球的價錢是一個籃球價錢的幾分之幾?

(1)學生獨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據這道題的數量關系,改編出一道分數乘法應用題和一道分數除法應用題。

2.學校有故事書36本,是科技書的,科技書有多少本?

3.學校有故事書36本,科技書是故事書的,科技書有多少本?

(二)補充條件并列式解答。

一條路長15千米,修了全長的, ?

(三)選擇正確答案

1.修一條長240千米的公路,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條長240千米的公路,已經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長的幾分之幾?

240× 240÷ 150÷240 240÷150

(四)思考題

有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個位上的數的.十位上的數加上2,就和個位上的數相等。這個兩位數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三類題的對比練習。解決這三類題的關鍵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

(一)解答下面各題

1.六一班有學生45人,其中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數占全班的幾分之幾?

2.六一班有學生45人,女生占.女生有多少人?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占全班的.全班共有學生多少人?

(二)校園里栽了楊樹144棵,栽的松樹的棵數是楊樹的,校園里栽了松樹多少棵?

(三)學校買了藍墨水30瓶,紅墨水24瓶。藍墨水是紅墨水的幾倍?

六、板書設計

分數乘除法對比練習

1.池塘里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4÷12=

2.池塘里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鵝?

12× =4(只)

3.池塘里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鴨?

4÷ =12(只)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篇3】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2.在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嘗試比較

創設少年演講比賽的情境,比較兩個同學的得分誰的高一些。

1.小組討論:9.87和9.90哪個數大,并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

2.匯報:通過全班的討論明確,從數位來考慮,兩個數的整數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二、多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張華比李明表現好,但不能得10分”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明確張華的分數在9.90和10之間。

讓學生自己確定一個分數,然后將三個人的分數按順序排列。

全班交流、歸納出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三、練一練

第1題:先讓學生在直線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從直線圖上很容易看出結果,體會到直線右邊的數一定比左邊的數大。

第4題:這個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制的理解。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幾分鐘,再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數學游戲:

這個游戲有利于增進學生對小數相對大小的具體感受。不要求學生用小數減法計算出準確結果。

五、作業

練一練 第9頁 2、3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篇4】

本課時的教學要對學過的小數的知識進行全面地復習,并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體會這些小數的意義,以元、角、分為背景,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同時提高學生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能力。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以下幾點:

1.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

對學過的小數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結合教材習題,對學過的小數的意義、大小的比較、簡單的計算進行集中、系統地復習,加深學生的記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中的習題以及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對所學的小數的相關知識有深刻而具體的認識,進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回顧本學期學習的知識。

師:本學期即將結束了,請同學們回顧本學期你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預設

生:年、月、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除以)一位數的口算;觀察物體和周長;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加減法。

師:這節課我們先來復習小數的相關知識。

2.結合教材習題,復習小數的意義。

(1)課件出示情境圖,請同學們結合下面情境,說一說每個小數表示的意思。

同桌間互相交流后匯報。

預設

生1:第一幅圖的2.50元表示一本日記本的價錢是2元5角。

生2:第二幅圖的3.00元表示一個卷筆刀的價錢是3元。

生3:第三幅圖的2.80元表示一把剪刀的價錢是2元8角。

生4:第四幅圖的3.05米表示這條彩帶的長度是3米5厘米。

生5:最后一幅圖的5.55米表示這棵松樹的高度是5米5分米5厘米。

(2)把上面的前三種文具的價錢從小到大排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獨立排列,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后匯報。

預設

生:因為日記本和剪刀的價錢都沒到3元,所以卷筆刀的價錢最高,又因為2.50元是2元5角,2.80元是2元8角,所以2.50元<2.80元。于是這三種文具的價錢從小到大排列為2.50元<2.80元<3.00元。

(3)我會讀,我會寫。

課件出示習題:

讀出小數:5.30  15.0  70.0

寫出小數:三點四零 七點八零 十二點五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

(4)我會算。

課件出示習題:

師:請同學們獨立計算,并說一說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結果并說出小數點要對齊的原因。(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且在計算時和整數加減法一樣要從末位開始算起)

設計意圖:對小數部分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有序的回顧,并結合有針對性的練習,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系統地掌握。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游戲”感受輕重

(一)游戲

教師介紹游戲:游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后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么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并同時遞給學生并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們的兩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匯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愿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么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么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并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里,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么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么不發表意見了,有什么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么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么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么有沒有辦法呢?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借助觀察、比較、概括等方法,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并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和結合率的運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復習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5x4=20

因數因數積

二、教學實施

1、領會主題圖

(1)、觀察圖意

(2)、說說你從圖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據圖中帶給我們的信息,可解決那些問題?

2、出示例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數量關系

(2)、列式計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導觀察,比較兩種解決的結果,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4x25=25x4)

(4)、這個等式說明了什么?(把4和25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5)、舉例

(6)、歸納總結: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叫乘法交換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

AxB=BxA

說一說A、B可以是那些數?(A、B可以是任何兩個不同的數)

(8)、找一找,主題圖中哪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交換律來解決。

師:加法中有結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會有結合律呢?乘法的結合律會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個小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1)、讀題,分析數量關系。

(2)、請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書解題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組討論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板書:(25x5)x2=25x(5x2)

(5)、觀察下面三組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歸納總結:

三個數相乘,先乘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叫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AxB)xC=Ax(BxC)

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數。

3、比較、概括、歸納

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現了什么?

交換律是兩數相加(乘)的規律,既交換兩個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相加(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計算,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4、鞏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學校教學樓共有4層,每層有5間教室,每個教室安6盞燈。一共需要多少盞燈?

5、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數學課本教案七年級下冊【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連減時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寒假期間,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圖。(多媒體演示)

師:現在正是踏青的好季節,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發前,他要查閱資料。請同學們看,你從圖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這本書共234頁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

問:還剩多少頁沒看。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會解決嗎?那就試試吧。

2、小組交流匯報。

師:你們是怎么想的?

第一種解法:234—66—34(從總頁數中減去昨天看的,再減去今天看的。)

第二種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中減掉。)

第三種解法:234—34—66(先從總頁數中減去今天看的,再減去昨天看的。)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就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任選一個計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種方法計算的?

4、小精靈(動畫人物)總結。

通過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掉;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板書課題:簡便運算)

5、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學生思考回答)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誰的方法簡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蘋果,已賣了476千克,壞了2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好蘋果沒賣?

3、提出可以用連減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小精靈總結全課

同學們在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了連減計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巧妙的運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發現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293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佳木斯市| 新龙县| 大丰市| 新巴尔虎左旗| 布拖县| 瓮安县| 乐安县| 襄垣县| 南宁市| 富平县| 丰顺县| 石柱| 阳信县| 贡觉县| 玉门市| 通化县| 乐清市| 新密市| 永定县| 贡觉县| 措美县| 石屏县| 康定县| 柳州市| 永定县| 清水河县| 白山市| 嘉峪关市| 怀化市| 吉林市| 唐海县| 丹江口市| 同江市| 蒙山县| 抚宁县| 黔江区| 中宁县| 左云县| 民权县| 宜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