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數(shù)學教案 >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7篇

時間: 躍瀚 數(shù)學教案

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要如何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7篇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預習

閱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quán)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quán)勸他,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quán)的勸告,開始學習,后來果然大有長進。

教師或請學生進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注釋補充。

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diào)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jīng)典,當專享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diào)。)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quán)如何以現(xiàn)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并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提問: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并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xiàn)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zhuǎn)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jīng)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xiàn)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課時

一、試背誦全文。

二、復述課文(學生講講文章的內(nèi)容和背景)

三、情節(jié)表演(分男女兩組,每組三給人,分扮演三個角色)

四、教師小結(jié)(目標4)

本文通過孫權(quán)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五、布置作業(yè)

A.課后練習一、二、三。

B、背誦全文。

C、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

六、說課精要:解決本課重難點要注意講練結(jié)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

(附譯文)

當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quán)說:"我哪里要你攻讀經(jīng)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了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jīng)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xiàn)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么發(fā)現(xiàn)情況這么近呢?"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jié)成朋友才告別。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統(tǒng)編教材七年下第三單元第10課《老王》選自《楊絳散文集》,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記敘了作者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段,展現(xiàn)了特殊背景下,老王與作者一家珍貴的友情,凸顯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純樸、善良、仁義的品行,表達了作者對人性之美的謳歌,對不幸者的悲憫關懷,對自身的反省,以及對命運的感慨。

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重點的定位能力和文章內(nèi)涵意蘊的理解能力,《老王》的語言質(zhì)樸平實,明白如話卻又細微處見深意,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咬文嚼字,從近乎白描的語言中體會作者的深情。

第三單元的寫作內(nèi)容是“抓住細節(jié)”。《老王》一文多處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如送雞蛋和香油時的細節(jié)描寫,真實令人難忘,這些都可成為了學生寫作指導的范例。

二、學情分析

本文沒有晦澀的詞語,沒有異彩紛呈的修辭句式,直白的敘事,簡單的抒情,這是七年級學生初讀的感受。“為什么臨死了要去送香油和雞蛋”成為了孩子們最難以理解的問題。對于物質(zhì)的匱乏、生活的艱辛、人情的冷漠是生活在幸福時代的孩子們很難理解的,老王善良的可貴、作者愧怍的原因是學生體察不到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讀細節(jié),借助背景資料,在看似淺顯的語言文字下探尋人物行為的合理性,感悟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輝,提升對文學語言的感受力,增強對作品意蘊的思考和領悟能力,啟發(fā)學生更加積極的看待身邊的普通人,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文本細讀,體會作者一家與老王之間的珍貴情誼,理解老王身上閃耀的人性之美。

2.結(jié)合時代背景,解讀老王臨終前贈送香油和雞蛋的豐富內(nèi)涵。

四、教學重點

通過文本細讀,體會作者一家與老王之間的珍貴情誼,理解老王身上閃耀的人性之美。

五、教學難點

結(jié)合時代背景,解讀老王臨終前贈送香油和雞蛋的豐富內(nèi)涵。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新課

《三字經(jīng)》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見,善良是為人之本。與人為善,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我們就要以善良體察善良,去關注一個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活動一:初步課文,認識老王

1.用4分鐘時間默讀課文,請你用一個詞語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說說這樣概括的理由。

【答案預設】學生根據(jù)文中的“老王只有一輛賴以活命的三輪車”“他住在一個破破落落的小院,幾間塌敗的小屋”,概括為“貧苦”;“一只眼睛瞎了,另外一只也有病”概括為“殘疾”;“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概括為“孤單”;被人恥笑為老光棍,生病去世無人過問,概括為“卑賤”等。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提取概括主要信息。

活動二:細讀課文,再識老王

1.文章有這樣一句話“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什么是活命,與生活有什么不同?

投影顯示資料: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國倡導的“公私合營”,要求把各個行業(yè)的人都組織起來,反對私營,反對單干。后來因為要徹底地反對所謂“階級壓迫”,不準“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三輪就被取締了。那是中國的一段荒唐的歷史。

要求:快速瀏覽課文第2段,請你將文章中的這段文字轉(zhuǎn)換成“老王”的傾訴,講給坐在車上的楊絳聽。

提示:注意人稱的轉(zhuǎn)換,注意人物的語氣。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轉(zhuǎn)換人稱,深入人物角色,體會老王的生命的狀態(tài)。

2.請你反復誦讀下面兩個句子,比較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原文: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么親人。

改文:有個死了的哥哥,有兩個‘沒出息’的侄兒,此外就沒什么親人。

【教師點撥】因為有了“,”,我們在朗讀時就需要在“,”處來一個停頓,有了停頓,就有了思維的空間,就有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在短短的十四字中,楊絳讓我們的情感跌宕起伏,為老王喜悅、為老王哀傷。此外,將“死了”與“沒出息”放在最后,更加突出了強調(diào)了老王孤苦無依的悲涼處境。

【設計意圖】通過誦讀、比較,體會老王的孤苦無依的處境,感受在簡單平實的語言下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還有多處這樣表現(xiàn)老王生存狀態(tài)的語句,請你找一找,說一說,議一議。

【答案預設】學生會找到如下句子: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瞎掉了一只眼……

后來我在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

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

他只有一只眼

他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

開始幾個月他還能扶病到我家來,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了。

他只說:我不吃。

【教師提示】一個“只”字將老王走投無路、孤苦無依的生活境遇揭示出來。

【設計意圖】咬文嚼字,細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感受老王的不幸。

活動三:合作探究,領悟老王

1.第5段中,“車費減半”“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這種顯而易見的“虧本買賣”難道僅僅因為老王最“老實”?

2.作者在寫自己與老王的交往中,將老王臨終前送雞蛋和香油的場面寫得十分詳細,老王在行將就木臨終之前為什么還要艱難的來給“我”送雞蛋和香油呢?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要緊密結(jié)合文本來分析。

教師提示背景資料:計劃經(jīng)濟時代,由于物資匱乏,視頻、衣服等需要按照政府發(fā)放的各種證票限量供應。

【教師點撥】在那個荒唐的__年代,學術權(quán)威被認作“反動學術權(quán)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腳下,但是任何邪風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他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臨死也要去謝謝好心人。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他本著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樸的好人。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研讀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

教學重點:

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nóng)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主要圍繞著賞析人物形象展開,通過研讀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根據(jù)人物描寫的方法展開討論,讓學生養(yǎng)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教師幫助歸納、總結(jié)。教學中主要抓住關鍵詞、句的分析,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討論、探究,在文中找到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歸結(jié)父親的性格特征。學生具體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進而學會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方法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熟悉了《臺階》這篇課文的情節(jié),知道了作者通過一個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xiàn)了父親現(xiàn)實的生活畫卷,今天我們就精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作者是如何塑造父親這一形象的。

二、學習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重點關注人物描寫時能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詞)

(一)、教師分析人物描寫

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外貌和心理進行細致的刻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寫:對容貌、姿態(tài)、服飾的描寫稱之為外貌描寫或肖像描寫。

2.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3.語言描寫: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4.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nèi)在性格特征的一種描寫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關鍵,由表及里,綜合評價。

(二)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最能表現(xiàn)父親性格的神態(tài)、動作、及語言的細節(jié)描寫,并概括父親的性格特征。

1.教師示范

如:“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這一段運用了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寫出了父親在眾人仰慕時的不自在,表現(xiàn)他謙卑的性格特征。

2.讓學生在文中尋找,用圈點批注法分析語段。

以“運用了_________的方法,寫出了父親的_________(內(nèi)容),表現(xiàn)出父親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為句式回答。

3.學生細讀、思考、討論、交流。

三、學習通過情節(jié)的安排補充人物性格

1.課文哪些情節(jié)最能表現(xiàn)父親的形象?

2.教師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標,并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3.學生細讀、思考、討論、交流

建成新屋后的喜悅、局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四、教師歸納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交流,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勤勞、頑強、淳樸、善良、謙卑、倔強的人

五、嘗試寫作

這節(jié)課我們領會了細節(jié)描寫的神韻,文章正是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細節(jié)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文章少了細節(jié),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讓我們也來嘗試一段描寫。

大家看,小說有這樣一段情節(jié):“我只好讓在一邊,看父親把水挑進廚房里去。廚房里又傳出一聲扁擔沉重的叫聲,我和母親都驚了驚,但我們都盡力保持平靜。”作者寫到這里,沒有將我和母親展開描寫,留下了一段空白。

請大家發(fā)揮想象,給小說補充一段情節(jié),對母親看到父親閃腰時的心理、動作或神態(tài)進行深入、細致的描寫。50字左右。

(學生寫,教師巡視)

六、小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

寫篇周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篇4)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方法】: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教學時數(shù)】: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quán)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可他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quán)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quán)又來勸他了,結(jié)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quán)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的。

三、課文學習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jié)。

1、全文幾個人物?幾次對話?

2.孫權(quán)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呂蒙接受了孫權(quán)的建議嗎?

4.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xiàn)的。)

5.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結(jié)友。)

6.概括情節(jié):勸學~就學一議論~結(jié)友。

7.思考:課文在情節(jié)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jié)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jīng)過,通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cè)面寫呂蒙學業(yè)的長進。③情節(jié)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quán)的話。

表現(xiàn)出孫權(quán)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tài)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diào)。

3.呂蒙在孫權(quán)的再三勸說下,開始讀書學習,并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xiàn)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生: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幻燈演示)

六、拓展延伸

師: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說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嗎?

七、課堂小結(jié)

八、背誦課文。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與《傷仲永》比較)

【教學重點】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nèi)教授相結(jié)合)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的道理。

【教學設想】

1、學生在課下借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zhì)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方仲永》導入

二、解題

孫權(quán),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國君。本文寫的是孫權(quán)勸說呂蒙(三國時吳國的名將)要瀏覽群書,廣泛學習的事。

三、簡介孫權(quán)、魯肅、呂蒙

四、簡介《資治通鑒》及司馬遷

五、誦讀課文

用兩分鐘的時間初讀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

六、疏通文意

七、握以下重點詞

八、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現(xiàn)的倒裝現(xiàn)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現(xiàn)象

九、文言翻譯五字法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xiàn)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guī)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如果再簡潔一些,還可以用這樣幾個字概括:

留:年號、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

替:用現(xiàn)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

移:調(diào)整倒裝句的語序,如賓語前置、介賓短語后置、定語后置等;

補: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語或謂語;

刪:刪去不譯的詞,如發(fā)語詞等。

十、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品析課文

1、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⑴孫權(quán)勸學

⑵呂蒙就學

⑶魯肅贊學

2、《孫權(quán)勸學》是一個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quán)“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⑴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⑵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⑶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⑷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xiàn)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呂蒙就學

⑴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⑵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⑶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4、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⑴本文是怎樣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

⑵孫權(quán)如何以現(xiàn)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⑶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⑷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jié)友”?

5、朗讀全文,思考:

⑴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話表現(xiàn)孫權(quán)對呂蒙的什么態(tài)度?

親近、關心,有長者之風。

⑵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側(cè)面描寫)

⑶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猜一猜呂蒙說這話時,是什么語氣和心情?

調(diào)侃語氣

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⑷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⑸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xiàn)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⑹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xiàn)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zhuǎn)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

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總經(jīng)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⑺下列加紅色的詞表示什么語氣?

①邪!

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③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總結(jié)全文

本文通過孫權(quán)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四、掌握下列加點的詞語

A、但當涉獵

B、見往事

C、乃

D、吳下阿蒙

E、刮目相待

五、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C、蒙乃始就學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六、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七、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quán)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么啟示?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大意,并背誦全文。

2、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

3、品味人物對話并說出通過對話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作用。

4、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品味對話并說出其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1、導入:

同學們喜歡看《三國演義》嗎?知道孫權(quán)、呂蒙、魯肅是怎樣的人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資治通鑒》里的一則關于品蒙讀書的故事。(板書課題)

2、學生自讀題解,畫出其中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的'文字。

3、翻譯課文:

⑴ 齊讀課文。

⑵ 對照注解,自行翻譯課文。

⑶ 根據(jù)你對下列詞語所處的上下文內(nèi)容大意(語境)的理解,揣摩其含義(板書)。

初 謂 豈 邪 掌 但 耳 熟若 就 遂

①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討論翻譯課文

4、分角色朗讀:

① 先同桌練習

② 再請三位同學朗讀

③ 討論

孫權(quán):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親心、期望,語重心長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魯肅:情不自禁的贊嘆,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

呂蒙:頗為自得的神態(tài),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tài)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5、小結(jié):

孫權(quán)的話是認真相勸,魯、呂的話則有調(diào)侃的意味,他們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quán)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jié)果,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6、質(zhì)疑問難

7、鞏固拓展:

① 試背課文(比賽)

② 呂蒙讀書迅速長進對你有什么啟示?

全班討論

8、作業(yè)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篇7)

一、 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孫權(quán)勸學》是人教社2009年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自讀課,選自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講的是三國時期東吳呂蒙在孫權(quán)勸說下認真讀書,才略長進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對話描寫生動,既可承擔、落實本單元寫人的教學重點任務,又是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的好文本,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

本設計以朗讀(不同形式)為主線,以練習(不同形式)為副線,意在通過引導,學生能夠疏通文意,積累一些基礎的文言詞句,體會傳神的語言,感知生動的人物形象,習得文言文基本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教師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學情學法分析

教學此課前,學生初中階段已學過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書與課文注釋疏通淺顯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課的主題與學習有關,易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聯(lián)系實際選準切入點,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在讀中質(zhì)疑文題,圈點勾畫,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通過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tài)、心理,進而感知文本思想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感悟與理解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及“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兩個成語。

2.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對話,評說人物特點。

3.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并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及兩個成語,把握文意;

2.難點:品味人物對話并據(jù)此評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與準備

1.方法:自讀法、質(zhì)疑文題法、討論法等。

2.準備:課件,學生搜集的相關學習資料等。

七、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懸念,導入新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代,英雄輩出的時代,關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終敗在東吳的一位將軍之手,可想而知這位將軍定有非凡之處,他也是咱們安徽人,他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他有關的一篇文章。(板書文題:孫權(quán)勸學)

(二)范讀課文,正音斷 句

1.師范讀,生聽讀,注意正音斷句。

2.生試讀,生評議,師隨機糾正。

3.指名讀無標點課文,要讀音準確,斷句正確。(投影無標點課文)

(三)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1.交流學習資料,明確課文背景。(投影作者作品及文中人物,呼應#教案# 導語)

2.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譯課文,圈點勾畫疑問之處,小組討論解決或師生全班共同解決。(投影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及示例)

(四)演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發(fā)問文題。孫權(quán)勸學的對象是誰?為什么要勸學?怎么勸學的?結(jié)果如何?

小組合作討論,明確答案,理清課文思路。(板書:孫權(quán)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分角色演讀課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對話中的語氣、神態(tài)、心理,完成課后練習二,評說人物形象特點。(板書:對話 善勸 肯學 敬才)

(五)賽讀課文,探究質(zhì)疑

1.師生賽讀,嘗試背誦。

2.從文中找出能夠表現(xiàn)呂蒙就學前后鮮明對比的兩個成語,并以此說一段話。(板書: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對比)

3.與《傷仲永》比較閱讀,找出異同點。

小組合作探究,明確答案。(板書 同:與學習有關;異:《傷仲永》----少年不學,泯然眾人 先敘后議 《孫權(quán)勸學》----成年肯學,刮目相待 對話描寫)

4.本文主要人物是誰?用哪一個成語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題?

小組合作探究,明確答案,完成課后練習一。(板書:開卷有益)

(六)齊讀課文,梳理總結(jié)

1.以練習題的形式梳理與鞏固本課的知識點。(投影練習題)

2.請學生對照板書,回顧本課教學內(nèi)容,齊讀課文。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選做)

1.課下搜集與學習有關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補寫一段“就學”時的情況。

3. 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4. 學完本課,你肯定有所感悟,聯(lián)系生活,寫一篇讀后感。

292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镇江市| 呈贡县| 西乡县| 潼关县| 邵阳县| 黄浦区| 凤翔县| 南安市| 宾川县| 嵊州市| 华阴市| 昌平区| 法库县| 黄山市| 荣昌县| 青川县| 邵阳县| 内江市| 会同县| 雷波县| 正安县| 县级市| 三江| 镇坪县| 红原县| 宜丰县| 抚顺市| 宕昌县| 保山市| 浠水县| 焉耆| 盐池县| 吉首市| 定州市| 南江县| 襄垣县| 蚌埠市| 南岸区| 大厂|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