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數學教案 >

初一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 新華 數學教案

七年級數學老師要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七年級數學老師離不開七年級數學教案,七年級數學教案支持著七年級數學老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初一數學上冊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初一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儲蓄中的數量關系、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經歷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重點、難點

1.重點:探索這些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由此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難點: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儲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義,關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數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數+本金

2.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

利潤=售價-成本 ; =商品利潤率

二、新授

問題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為2.43%的二年期定期儲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稅,所得利息正好為小明買了一只價值48.6元的計算器,問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稅=48.6

可設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為

2.43%×X×2,利息稅為2.43%X×2×20%

根據等量關系,得 2.43%x·2-2.43%x×2×20%=48.6

問,扣除利息的20%,那么實際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實際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 x=1250

例1.一家商店將某種服裝按成本價提高40%后標價,又以8折 (即按標價的80%)優惠賣出,結果每件仍獲利15元,那么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這15元的利潤是怎么來的?

標價的80%(即售價)-成本=15

若設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裝的標價為:(1+40%)x

每件服裝的實際售價為:(1+40%)x·80%

每件服裝的利潤為:(1+40%)x·80%-x

由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 x=125

答:每件服裝的成本是125元。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5頁,練習1、2。

四、小結

當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弄清題意,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后分析數學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檢驗解的合理性。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首先尋找“等量關系”。

五、作業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4、5題。

初一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的

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的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有關行程問題。

2.難點:間接設未知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 / 時間

二、新授

例1.小張和父親預定搭乘家門口的公共汽車趕往火車站,去家鄉看望爺爺,在行駛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計繼續乘公共汽車將會在火車開車后半小時到達火車站,隨即下車改乘出租車,車速提高了一倍,結果趕在火車開車前15分鐘到達火車站,已知公共汽車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時,問小張家到火車站有多遠?

畫“線段圖”分析, 若直接設元,設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x千米。

1.坐公共汽車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車用了多少時間,乘出租車用了多少時間?

3.如果都乘公共汽車到火車站要多少時間?

4,等量關系是什么?

如果設乘公共汽車行了x千米,則出租車行駛了2x千米。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設公共汽車從小張家到火車站要x小時。

設未知數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復雜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設未知數時要有所選擇。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7頁練習1、2。

四、小結

有關行程問題的應用題常見的一個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以及由此導出的其他關系。如何選擇設未知數使方程較為簡單呢?關鍵是找出較簡捷地反映題目全部含義的等量關系,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怎樣設未知數。

四、作業

教科書習題6.3.2,第1至5題。

初一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的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問題的本質規律;通過對“工程問題”的分析進一步培養學生用代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時間的關系。

難點: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2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I小時完成全

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1小時,完成

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新授

閱讀教科書第18頁中的問題6。

分析:1.這是一個關于工程問題的實際問題,在這個問題中,已經知道了什么? 已知:制作一塊廣告牌,師傅單獨完成需4天,徒弟單獨做要6天。

2.怎樣用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本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等量關系是:師傅做的工作量+徒弟做的工作量=1)

[先要求出師傅與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

兩人的工效已知,因此要先求他們各自所做的天數,因此,設師傅做了x天,則徒弟做(x+1)天,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 解方程得 x=2

師傅完成的工作量為= ,徒弟完成的工作量為=

所以他們兩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

三、鞏固練習

一件工作,甲獨做需30小時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時完成,現

由甲獨做10小時;

請你提出問題,并加以解答。

例如 (1)剩下的乙獨做要幾小時完成?

(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3)乙又獨做5小時,然后甲、乙合做,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四、小結

1.本節課主要分析了工作問題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

間的關系,即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2.解題時要全面審題,尋找全部工作,單獨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個等量關系列方程。

五、作業

教科書習題6.3.3第1、2題。

初一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的:

掌握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

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數形結合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圖形平移前后的坐標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利用圖形平移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什么叫平移?

把一個圖形整體沿某一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種移動叫做平移。

2、平移有什么性質?

(1)把一個圖形整體沿某一直線方向移動,會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圖形中的每一點,都是原圖形中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兩個點是對應點,連接各組對應點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3)問:一個點平移后的坐標會發生變化嗎?

二、新授

1、平面直角坐標系內有一點a(-2,-3)

1將點a(-2,-3)向右平移5個單位后,得到點 a1的坐標是什么?

2將點a(-2,-3)向上平移4個單位后,得到點 a2的坐標是什么?

2、歸納: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x-a,y));

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 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x,y-b)) 。

簡稱:橫移縱不變,縱移橫不變。

3、問:線段ab兩個端點的坐標分別是a(-5,3),b(-3,0).將線段ab兩個端點的橫坐標都加上6,縱坐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1 、 b1 , 連接a1 、b1 ,所得線段與原線段的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4、例題: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是a(4,3)b(3,1)c(1,2)

(1)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橫坐標都減去6,縱坐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1、b1、c1,依次連接各點,所得三角形a1 b1 c1與三角形a b 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2)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縱坐標都減去5,橫坐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2 、b2 、c2 ,依次連接各點,所得三角形a2b2c2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5、歸納: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

如果把一個圖形各個點的橫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 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

如果把它各個點的縱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 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個單位長度.

6、思考:如果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橫坐標都減去6,同時縱坐標都減去5,這時圖形在哪兒?把它畫出來!(有幾種平移方法)

7、p53t1:圖中三架飛機p、q、r保持編隊飛行,分別寫出它們的坐標。30秒后,飛機p飛到p`位置,飛機q、r飛到了什么位置?分別寫出這三架飛機新位置的坐標。

8、課內練習:

1p53練習;

2口答:p53習題t2、3、4、6。

9、小結: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x-a,y));

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 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x,y-b)) 。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

如果把一個圖形各個點的橫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 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

如果把它各個點的縱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 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個單位長度.

10、作業:p55t7、8

初一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代數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2. 通過學習一切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繼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課的重點是依據運算法則和運算律準確迅速地進行,難點是省略加號與括號的代數和的計算.

由于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所以加減混合運算實際上就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了解運算符號和性質符號之間的關系,把任何一個含有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這是因為有理數加、減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1.通過習題,復習、鞏固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法則與技能,講課前教師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常犯的錯誤,以便在這節課分析習題時,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正.

2.關于“去括號法則”,只要學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減法的算式,都可把運算符號理解為數的性質符號,看成省略加號的和式。這時,稱這個和式為代數和。再例如

-3-4表示-3、-4兩數的代數和,

-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

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

12-5+7 應變成 12+7-5,而不能變成12-7+5。

七年級數學教育方案相關文章:

242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大渡口区| 临武县| 温州市| 新竹县| 阿克陶县| 德令哈市| 兰溪市| 治县。| 崇文区| 长宁区| 平原县| 永顺县| 南丹县| 壤塘县| 宁强县| 吉隆县| 兴仁县| 深圳市| 开封市| 平阴县| 东乌珠穆沁旗| 保山市| 金乡县| 梁平县| 将乐县| 天峻县| 瑞昌市| 买车| 龙门县| 林西县| 普格县| 镇沅| 宜都市| 呼图壁县| 会昌县| 常宁市| 太白县| 安康市| 台南市|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