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大學《農村社會學》期末試題
有很多學生,在考試前,還沒有上考場就緊張的不行,到考場后,以前復習得很好的知識一下子都忘了,很多題也好像不會做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放大學《農村社會學》期末試題,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開放大學《農村社會學》期末試題【篇1】
1、鄉村社會成員的主體是()。
A.鄉村居民
B.農民
C.小商人
D.鄉鎮企業工人
2、農業社會的特點有().
A.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B.農民是其主要職業
C.家庭是生活單元
D.質樸的文化
E.復雜的社會關系
3、一位村干部與鄉鎮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關系,叫()。
A.復式角色
B.角色叢
C.實際角色
D.自致角色
4、鄉村家庭的發展趨勢是().
A.家庭規模大型化
B.家庭規模小型化
C.家庭關系趨于權威化
D.家庭素質趨于現實化
E.家庭趨于現代化
5、村民委員會的特征().
A.群眾性
B.自治性
C.基層性
D.地域性
E.廣泛性
6、人們通過直接的社會聯系和心理溝通所結成的、人際關系比較親密的社會共同體是()。
A.初級社會群體
B.社會群體
C.次級社會群體
D.社會組織
7、常用的社會分層的標準有().
A.收入
B.職業
C.受教育程度
D.家庭背景
E.居住位置
8、貧困的類型有().
A.輕度貧困
B.中度度貧困
C.高度貧困
D.絕對貧困
E.相對貧困
9、由父母與一對已婚子女及孫子女等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聯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10、【配伍題】
21.鄉村建設運動;()
22.社會組織;()
23.社會流動:()
24.人口問題:()
25.社會保障;()
A是指人口的數量或質量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從而影響了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B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由政府和社會對因社會﹑經濟等原因使其基本生活受到損害的社會成員進行補償,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進行及增進其福利的制度。
C是指執行一定的社會職能,完成特定的社會目標,有計劃地聯合起來的次級社會群體。
D是指人們在社會關系空間中從一個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動。
E是指20世紀20—30年代由知識分子倡導并參加的、以建設和復興中國鄉村和解決鄉村問題為主旨的社會改良運動。
11、關于社會組織內部分層、權力分等、分科設層、各司其職的組織結構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A.家長制
B.泰羅制
C.法約爾的管理理論
D.科層制
12、農村﹑農民、農業三者的關系。
13、鄉村基層政權組織的主體是()。
A.鄉鎮黨委會
B.鄉鎮人民政府
C.村黨支部
D.村民委員會
14、鄉村城鎮化的必然性。
15、人類社會最原始的關系是().
A.血緣關系
B.地緣關系
C.業緣關系
D.趣緣關系
16、簡述依附理論。
17、當前我國鄉村城鎮化的道路選擇是().
A.嚴格控制大城市,重點發展中等城市,有選擇發展小城市
B.適度發展大中城市,合理發展小城市
C.大力發展各類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為龍頭,以小城鎮為主體
18、聯系鄉村實際談一談鄉村越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及解決途徑。
19、根據一定的標準把人們劃分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級層次的過程及現象稱為().
A.社會分化
B.杜會分層
C.社會流動
D.杜會變遷
20、調查人員從一個社會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區情況的人們為評判員,讓他們按事先規定的高低層次對社區成員進行分類的方式是()。
A.主觀法
B.聲譽法
C.客觀法
D.評判法
21、由于社會關系或環境失調,致使社會主體或部分成員的正常生活或社會進步發生障礙,從而引起人們的關注,并需要運用杜會力量加以解決的問題是指()。
A.經濟問題
B.政治問題
C.民族問題
D.社會問題
22、到2000年底我國絕對貧困人口仍有()。
A.3000萬
B. 3500萬
C. 4000萬
D. 4500萬
23、鄉村社會學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
A.日本
B.中國
C.美國
D.德國
24、社會保障的實質是().
A.經濟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會保障
25、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各國可能有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條件和社會制度,但現代化的道路相同,這種觀點屬于()。
A.依附理論
B.趨同理論
C.均衡理論
D.后工業社會論
開放大學《農村社會學》期末試題【篇2】
1、一個人從出生到他成為一個基本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是( ).
A.基本社會化
B.繼續社會化
C.終身社會化
D.再社會化
2、鄉村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包括().
A.鄉村居民的社會生活
B.鄉村社會關系
C.鄉村社會結構
D.鄉村社會變遷
E.鄉村社會發展史
3、由父母與一對已婚子女及孫子女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聯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4、鄉村的社會結構主要包括().
A.經濟結構
B.階級結構
C.政治結構
D.社會關系結構
E.制度結構
5、社會組織的構成耍素包括().
A.一定數量的成員
B.特定的活動目標
C.相對規范的組織章程
D.職責.權力的分層體系
E.一定的物資設備
6、認為工人來廠做工的僅僅是為了掙錢,因此通過物質刺徼激勵工人勤奮工作,提高效率的理論是( ).
A.家長制
B.泰羅制
C.法約爾的管理理論
D.科層制
7、社區的構成要素().
A.共同生活的人群
B.一定的區域
C.一定的生產和生活設施
D.一定的管理機構
E.社區文化
8、鄉村基層政權自治的主體是()
A.鄉鎮黨委會
B.鄉鎮人民政府
C.村黨支部
D.村民委員會
9、社區的發展變化是社會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
A.高素質的人口
B.優越的地理條件
C.生產力
D.經濟基礎
10、人口素質包括().
A.身體素質
B.文化素質
C.精神素質
D.氣質素質
E.運動素質
11、鄉村城鎮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顯著的特征是()。
A.機械化生產
B.居住環境變化
C.鄉村人口變為城鎮人口
D.生活方式變化
12、根據一定的標準把人們劃分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級層次的過程及現象稱為().
A.社會分化
B.社會分流
C.社會流動
D.杜會變遷
13、調查人員將整個社會體系分為若干層次,請人們根據某項標準,自己對自己進行歸類,指出自己在社會分層體系中所處的位置的方法是()
A.主觀法
B.聲譽法
C.客觀法
D.評判法
14、【配伍題】
21.鄉村社會學;()22.基本社會化;()23,村民委員會:()24.鄉村城鎮化;()25,貧困問題;()
A是指鄉村社區逐漸發展為城鎮社區的一種多方面的綜合的社會經濟運動,是鄉村人口變為城鎮人口,鄉村固有特點消失和城鎮特點的增長并逐漸發股為城鎮社區的過程。
B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C是指研究以農業或相關產業為主要經濟活動,居住在鄉村地區的人們組成的鄉村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學分支學科。
D是指生活水平達不到一定社會所能接受最低標準的狀況,最低標準被稱為"“貧困線”。
E是指一個人從出生到他成為--個基本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從人的生理、心理發展進程來看是從要兒到青年的成長過程,是從-一個生物體(完全的生物人)變為社會生物體(社會人)的過程。
15、鄉村社會學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
A.日本
B.中國
C.美國
D.德國
16、鄉村社會問題具有明顯的()
A.地域性
B.階級性
C.民族性
D.經濟性
17、初級社會群體的特征。
18、20世紀20~30年代由知識分子倡導并參加的、以建設和復興中國鄉村和解決鄉村問題為主旨的社會改良運動是()
A.鄉村建設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新生活運動
D.五四運動
19、鄉村社會流動的原因。
20、鄉村勞動力人口中文盲.半文百人數高達().
A.1/2
B.1/3
C.1/4
D.1/5
21、鄉村社會越軌行為的解決途徑。
22、從我國行政管理伴制來看,被認為是鄉村的標準范圍是().
A.自然村
B.行政村
C.鄉鎮以下
D.縣以下
23、社會控制的準則是().
A.社會文化
B.社會道德
C.社會規范
D.習俗
24、聯系鄉村實際談一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騷中,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及內容。
25、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乃至對于不同行為的社會控制具有各自的特點,這是社會控制的(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統一性
開放大學《農村社會學》期末試題【篇3】
1、以善惡評價為中心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指().
A.道德
B.習俗
C.社會輿論
D.宗教
2、鄉村社會流動的原因。
3、簡述依附理論。
4、目前在大多數鄉村,盡管人們有多種方式獲得維持自己生存的物質產品,但最主要的謀生手段仍然是()。
A.農業
B.副業
C.鄉鎮企業
D.進城務工
5、被稱為第一生產力的是()。
A.勞動手段
B.勞動對象
C.勞動工具
D.科學技術
6、一位村干部與鄉鎮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起來的角色關系,叫( ).
A.復式角色
B.角色叢
C.實際角色
D.自致角色
7、建立在下級對上級的個人效忠,服從和信賴基礎上的管理方式是().
A.泰羅制管理理論
B.科層制管理理論
C.法約爾的管理理論
D.家長制管理理論
8、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自身需求能力的發展,這是()。
A.傳統發展戰略
B.基本需求戰略
C.可持續發展戰略
D.跨越式發展戰略
9、以土地人股、統一-經營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是()。
A.互助組
B.初級社
C.高級社
D.人民公社
10、社會與社區相比.二者().
A.社區外延大于社會
B.社區外延小于杜會
C.二者相同
D.不可比較
11、中國共產黨鄉村研究的主要社會學成果().
A.進一步明確了中國鄉村社會性質
B.發展了鄉村社會學研究的理論體系
C.分析了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
D.創建了鄉村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E.豐富了杜會調查方法
12、當前我國鄉村城鎮化的道路選擇是()。
A.嚴格控制大城市,重點發展中等城市,有選擇發展小城市
B.適度發展大中城市,合理發展小城市
C.大力發展各類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為龍頭,以小城鎮為主體
13、根據一定的標準把人們劃分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級層次的過程及現象稱為().
A.社會分化
B.社會分層
C.社會分工
D.社會階級
14、文化的特征包括().
A.人類共同生活的產物
B.全體成員共同享有
C.后天學得而非先天的
D.是社會遺產
E.具有多樣性
15、社會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A.人們的主觀需要
B.階級產生的需要
C.社會發展的需要
D.勞動分工的需要
16、村民委員會的特征().
A.群眾性
B.自治性
C.基層性
D.地域性
E.廣泛性
17、我國鄉村教育問題的現狀表現為().
A.文盲.半文盲比例高
B.適齡兒童失學率高
C.師資數盤不足、素質不高
D.教育經費短缺,教學條件差
E.教育結構不合理.職業教育不夠發達
18、系統地提出人口的增長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長速度的《新人口論》的作者是().
A.費幸通
B.馬寅初
C.雷潔瓊
D.袁方
19、制度的構成要素包括().
A.概念
B.規則
C.文化
D.組織
E.設備
20、在實際研究鄉村并在理論方面作出總結,對我國鄉村社會學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是().
A.楊開道
B.李景漢
C.吳文藻
D.費孝通
21、社會控制的最主要實施者是().
A.國家政權組織
B.次級社會群體
C.初級社會群體
D.宗教組織
22、【配伍題】
21.鄉村建設運動;()
22、鄉村社會:()
23.家長制:()
24.社會問題:()
25.社會控制:()
A是指社會關系或環境失調,致使社會全體或部分成員的正常生活或社會進步發生障礙,從而引起人們關注,并需要采取社會力量加以解決的問題。
B是指社會組織體系運用社會規范以及與之相應的手段和方式,對社會成員的社會行為進行調節和約束的過程。
C是指人們以農業活動為主,并以此為基礎從事其他社會活動的生活共同體。
D是指20世紀20-30年代由知識分子倡導并參加的.以建設和復興中國鄉村和解次鄉村問題為主旨的社會改良運動。
E是指建立在下級對上級的個人效忠,服從和信賴的基礎上的管理方式。
23、被認為是中國鄉村社會學誕生標志的著作是()。
A.《中國鄉村生活--—―個社會學的研究》
B.《華南鄉村生活》
C.《鄉村社會學》
D.《北平郊外之鄉村家庭》
24、社區的構成要素。
25、聯系實際說明鄉村社會家庭的功能。
開放大學《農村社會學》期末試題【篇4】
1、社會學的學科特點有()。
A.邏輯性
B.整體性
C.綜合性
D.應用性
E.前瞻性
2、初級社會群體的特征是()。
A.規模小
B.非正式控制
C.面對面交往
D.成員具有多種角色
E.滿足需求為首位
3、在我國最早的鄉村社會學研究的標志是()。
A.《中國鄉村生活——一個社會學的研究》
B.《華南鄉村生活》
C.《農村社會學》
D.《北平郊外之鄉村家庭》
4、社區的構成要素有()。
A.共同生活的人群
B.一定的地域
C.一定的生產和生活設施
D.一定的管理機構
E.社區文化
5、鄉村建設運動最有名的是山東鄉村建設運動和華北平民教育運動,其領導者為()。
A.楊開道李景漢
B.李景漢吳文藻
C.吳文藻費孝通
D.梁漱溟晏陽初
6、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成因是().
A.環境意識差
B.執法不嚴
C.認識錯誤
D.急功近利
E.人口壓力過大
7、在傳統鄉村,農業活動主要是指()。
A.農田種植
B.農田養殖
C.鄉村畜牧
D.鄉村特種種植
8、我國鄉村社會化的迫切任務()。
A.發展經濟
B.加快城鎮化建設
C.加快民主政治建設
D.嚴肅整治社會治安
E.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9、一個人同時擔當了幾種角色,而這些角色對個人的期待發生了矛盾,難以協調,這種現象稱之為()。
A.角色扮演
B.角色中斷
C.角色失敗
D.角色沖突
10、人類群體生活主要是社會交往的結果,更具有()。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動性
D.社會性
11、目前在我國鄉村,干擾鄉村基層政權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家庭
B.鄰里
C.家族
D.民間會社
12、鄉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始于()。
A.山東
B.安徽
C.河南
D.四川
13、【配伍題】
1.鄉村建設運動;()
2.初級社會群體:()
3.社區;()
4.人口問題;()
5、社會現代化:()
1、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們接觸結成多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群體,從事多種社會活動所構成的社會區域生活共同體。
2.是指20世紀20--30年代由知識分子倡導并參加的、以建設和復興中國鄉村和解決鄉村問題為主旨的社會改良運動。著名代表人物是晏陽初和梁漱溟。
3.是指人們利用近、現代科學技術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過程。
4、是指那些人們通過直接的社會聯系和心理溝通所結成的、人際關系比較親密的社會共同體。它包括家庭、鄰里,朋友群體等。
5.是指人口的數量或質量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從而影響了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14、建立在下級對上級的個人效忠﹑服從和信賴基礎上的管理方式是()。
A.家長制
B.泰羅制
C.法約爾的管理理論
D.科層制
15、個人社會化的必要性。
16、人類社會最原始的關系是()。
A.血緣關系
B.地緣關系
C.趣緣關系
D.業緣關系
17、在許多發達國家,出現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鎮或鄉村遷移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
A.過度城市化
B.郊區化
C.逆城市化
D.城鄉融合化
18、社會組織的構成要素。
19、規定我國義務教育的法律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20、社會控制的功能。
21、在現代社會中,社會控制的主導力量是()。
A.國家政權
B.國家法律
C.國家各項制度
D.社團組織
22、聯系鄉村實際談一談我國鄉村社會流動的原因、功能。
23、以善惡評價為中心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指()。
A.習俗
B.道德
C.輿論
D.宗教
24、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自身需求能力的發展,這是()。
A.傳統發展戰略
B.基本需求發展戰略
C.可持續發展戰略
D.跨越式發展戰略
25、1992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勝利召開,召開的地點是()。
A.美國
B.英國
C.巴西
D.中國
開放大學《農村社會學》期末試題【篇5】
1、一個人從出生到他或為一個基本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是().
A.基本社會化
B.繼續社會化
C.終身社會化
D.再社會化
2、鄉村的社會結構主要包括().
A.經濟結構
B.階級結構
C.政治結構
D.社會關系結構
E.制度結構
3、由父母與一對已婚子女及孫子女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聯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4、社會組織的構成要素包括() .
A.一定數量的成員
B.特定的活動目標
C.相對規范的組織章程
D.職責.權力的分層體系
E.一定的物資設備
5、【配伍題】
1.鄉村社會學:()
2.基本社會化:()
3.村民委員會:()
4.社會流動:()
5.貧困問題:()
1.是指人們在社會關系空間中從一個地位向另一個地位的移動。
2.是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3.是指研究以農業或相關產業為主要經濟活動,居住在鄉村地區的人們組成的鄉村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學分支學科。
4.是指生活水平達不到一定社會所能接受最低標準的狀況,最低標準被稱為“貧困線”。
5.是指一個人從出生到他成為一個基本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從人的生理、心理發展進程來看是從幼兒到青年的成長過程,是從一個生物體(完全的生物人)變為社會生物體(社會人)的過程。
6、常用的社會分層標準有().
A.收入
B.職業
C.受教育程度
D.家庭背景
E.居住位置
7、初級社會群體的特征。
8、認為工人來工廠做工的僅僅是為了掙錢,因此通過物質刺激激勵工人勤奮工作,提高效率的理論是()。
A.家長制
B.泰羅制
C.法約爾的管理理論
D.科層制
9、人口素質包括()。
A.身體素質
B.文化袁質
C.精神素質
D.氣質素質
E.運動素質
10、集鎮的作用。
11、鄉村基層政權自治的主體是()。
A.鄉鎮黨委會
B.鄉鎮人民收府
C.村黨支部
D.村民委員會
12、鄉村社會越軌行為的解決途徑。
13、社區的發展變化是社會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
A.高素質的人口
B.優越的地理條件
C.生產力
D.經濟基礎
14、聯系鄉村實際談―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及內容。
15、鄉村城鎮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顯著的特征是().
A.機械化生產
B.居住環境變化
C.鄉村人口變為城鎮人口
D.生活方式變化
16、根據一定的標準把人們劃分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級層次的過程及現象稱為( ).
A.社會分化
B.社會分層
C.社會流動
D.社會變遷
17、鄉村社會學產生于19世紀末20 世紀初的().
A.日本
B.中國
C.美國
D.德國
18、調查人員將整個社會體系分為若干層次,請人們根據某項標準,自己對自己進行歸類,指出自己在社會分層體系中所處的位置的方法是()。
A.主觀法
B.聲譽法
C.客觀法
D.評判法
19、鄉村社會問題具有明顯的()
A.地域性
B.階級性
C.民族性
D.經濟性
20、20世紀 20~30 年代由知識分子倡導并參加的,以建設和復興中國鄉村和解決鄉村問題為主旨的社會改良運動是()。
A.鄉村建設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新生活運動
D.五四運動
21、鄉襯勞動力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數高達().
A.1/2
B.1/3
C.1/4
D.1/5
22、社會控制的準則是()。
A.社會文化
B.杜會道德
C.社會規范
D.習俗
23、從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來看,被認為是鄉村的標準范圍是()。
A.自然村
B.行政村
C.鄉鎮以下
D.縣以下
24、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乃至對于不同行為的社會控制具有各自的特點,這是社會控制的()。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統一性
25、鄉村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包括().
A.鄉村居民的社會生活
B.鄉村社會關系
C.鄉村社會結構
D.鄉村社會變遷
E.鄉村社會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