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級教案 > 歷史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教案

時間: 新華 歷史教案

學習歷史科目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作為一名初三歷史老師,你不妨寫一篇初三歷史教案和我們分享。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教案1

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新經濟政策;蘇聯的成立;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兩個五年計劃的成就;蘇聯農業集體化;1936年蘇聯憲法,斯大林模式的確立。

2.思想教育:①通過介紹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學生認識:它是蘇俄當時具體國情的需要,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②通過介紹蘇聯在短時期內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被歷史證明了的。

3.能力培養:①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新經濟政策的內容來思考新經濟政策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②討論總結蘇聯(蘇俄)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采取的重大舉措,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新經濟政策:②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難點: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學方法 以講述為主,輔以談話法和課堂討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我們在第1課學習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和鞏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取得勝利后,蘇俄面臨的最主要的任務是什么呢?(學生回答略)要發展經濟,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怎樣發展經濟,以什么方式建設社會主義呢?則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戰爭結束了,政權鞏固了,這就為布爾什維克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創造了條件。俄共(布)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采取的第一個重大舉措是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為什么要實施這一政策?這一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實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

一、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板書)

1.實施的原因(板書)

四年的世界大戰和三年的國內戰爭對俄國經濟造成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不僅如此,還有更重要的,(解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隨著形勢的發展,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不適應新的情況,農民開始不滿,階級敵人利用農民的不滿,在一些地區組織叛亂。為此,黨需要制訂新的經濟政策。再有,為建設社會主義,黨制訂了俄羅斯全國電氣化的遠景計劃,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現代化的大生產。而要使這一切成為現實,就要恢復發展經濟,特別是要首先恢復和發展農業。

1921年3月,根據列寧的提議,布爾什維黨通過了用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的決議,蘇俄開始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過渡。

2.主要內容(板書)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學生回答略)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如果說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布爾什維克黨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在經濟上采取的第一個重大舉措,那么蘇聯的成立則是黨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個重大舉措。

二、蘇聯的成立(板書)

蘇聯的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為什么要成立蘇聯呢?這是恢復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的需要;是加強國防,抵抗外來侵略的需要;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際主義政權性質所決定的。蘇聯成立的時間是1922年。參加的基礎是平等、自愿。當時加盟的共和國有四個,俄羅斯,外高加索,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后來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個。(引導學生看課本P8《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示意圖》)

1924年列寧逝世了,這對蘇聯,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列寧對蘇俄(蘇聯),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做的貢獻永垂史冊。列寧逝世以后,以斯大林為首的聯共(布)領導人民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進行斗爭。

三、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板書)

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全國實行五年計劃經濟建設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實現的。

1.蘇聯的"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板書)

由于蘇聯人民的艱苦奮斗,在兩個五年計劃的建設期間,蘇聯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幾年的時間走完了資本主義國家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走完的道路。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蘇聯人民的自信心和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地位,而且也為以后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蘇聯的重工業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的情況。但與此同時,其農業在生產技術生產方式則是比較落后的,貧富分化也不斷發生。如何發展農業。如何使廣大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農業適應國家工業化的發展,聯共(布)確定了農業集體化的方針。

2.農業集體化(板書)

到1937年,蘇聯基本上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從而使社會主義成份在蘇聯的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絕對優勢。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936年蘇聯通過了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1936年憲法的頒布,成為社會主義在蘇聯建成的標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標志: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讓學生看書,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點內容。(看書P10)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教案2

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巴黎和會的召開;凡爾賽和約和凡爾賽體系;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的召開及主要內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思想教育:通過本課講述使學生認識:①巴黎和會是戰勝國集團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它和華盛頓會議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帝國主義列強暫時妥協的結果,不能維護世界和平。②國際聯盟是帝國主義維護戰后世界統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養:通過講解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爭奪霸權的表現,培養學生依據經濟和軍事實力來分析帝國主義外交政策動向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凡爾賽和約》。②《九國公約》。

難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矛盾。

教學方法 講述法,輔以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與學生共同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結果,說明戰勝國集團企圖根據變化了的各國實力對比關系重新分割世界,他們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起對世界統治的新秩序。

(講授新課)

一、戰后的“新秩序”(板書)

1919年1月,戰勝國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和會。27個國家參加會議,實際最后決定權操縱在和會的“三巨頭”手中。(請學生看教材《巴黎和會“三巨頭”》圖和小字內容,了解各大國爭霸圖謀和矛盾,然后補充講解)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美國有位歷史學家說:“凡爾賽和約的制定者……是在恨、貪、懼的氣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門懷恨敵人,貪婪殖民地和賠款,恐懼布爾什維主義。”

(請學生閱讀教材凡爾賽和約內容,概括成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5個方面,教師講解與組織學生討論穿插進行)領土問題,請同學們對比教材戰前與戰后歐洲地圖中德國疆域變動情況,德國喪失了近 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這樣殘酷的規定對德意志民族心理上會造成什么影響?軍事方面,請同學們聯系德國十一月革命這個背景,考慮“只準保留陸軍10萬人”這項規定的雙重目的--既防止德國軍事力量威脅協約國,又為德國保留鎮壓國內革命力量的相當兵力。殖民地方面,“委任統治”權規定的實質是什么?(使戰勝國重新瓜分殖民地披上"合法"外衣。)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但是,我們怎樣看待和約關于山東問題的規定?(帝國主義大國漠視弱小國家正當的民族權益)凡爾賽和約是戰勝國強加給德國的十分苛刻的和約。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復仇主義的種子,并為后來希特勒所利用。和會一結束,德國復仇主義者便喊出“凡爾賽和約”口號。

繼凡爾賽和約后,協約國又先后同戰敗的奧、保、匈、土簽訂和約。這些和約和凡爾賽和約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治新秩序。維護這個"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國際聯盟。

二、國際聯盟(板書)

創設國際聯盟的主張是美國總統威爾遜首先提出來的。它曲折地反映了飽經戰禍的世界各國人民渴望根除戰爭,保障和平的愿望。盟約中有維護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辭句,但這不過是戰勝大國爭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別是關于瓜分戰敗國殖民地的“委任統治”規定,暴露了這一機構的帝國主義性質。威爾遜原本指望利用國際聯盟來實現美國對世界的領導,但創設國聯的主張一經列為巴黎和會的重要議題,國聯就成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國最終沒有加入國際聯盟。

三、華盛頓會議(板書)

為了協調帝國主義列強間的爭霸關系,在美國倡議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包括中國在內的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

會議的主要內容:《四國條約》、《五國海軍協定》和《九國公約》(板書)

早在1902年英日締結同盟條約,相約互相維護其在遠東地區的利益,這成為戰后美國在這一地區擴張的極大障礙。在美國的壓力下,英、法、日、美締結《四國條約》,取代了英日同盟。

爭奪海軍優勢的斗爭近乎于瘋狂,最終達成的妥協規定了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請學生看《五國海軍協定規定的限額》表,討論分析這種規定對英、美、日的不同影響。教師歸納講解)英國喪失了傳統海上優勢;美國取得與英國平等的海軍軍備權;日本海上強國地位得到歐美列強承認。

日本利用歐美國家忙于“一戰”廝殺的有利時機,侵華勢力急劇膨脹,獨霸中國態勢日趨明朗。這直接損害了美國侵略中國的“門戶開放”原則,引起美英等國的忌恨和不安。中國問題成為華盛頓會議的另一個重頭戲。在美英的壓力下,經中日雙方交涉,日本被迫同意放棄一部分侵略中國的權益。(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相應內容。提問:中國收回山東等部分主權,能否僅僅看作是美英壓力的結果?引導學生分析并明確:這首先要歸功于中國人民堅持不懈地開展的反帝救國斗爭。)

1922年2月,與會九國代表簽署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公約表面上宣稱尊重中國的獨立和領土、主權完整,實際上對中國代表提出的收回關稅自主權、取消領事裁判權、放棄各國在華勢力范圍等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公約的核心是列強確認并同意把“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作為它們共同侵略中國的基本原則。華盛頓會議是在承認美國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占相對優勢的基礎上,削弱了英國在遠東的勢力,遏制了日本的擴張勢頭,使中國又回復到受列強共同主宰的局面。它與巴黎和會共同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完成了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爪分世界的安排。

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闭埻瑢W們分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內部存在哪些重大矛盾,說明這一體系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的原因。(歸納學生分析并講解)首先,這個體系是建立在戰勝國掠奪戰敗國,帝國主義列強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礎上,隨著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矛盾的激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必然動搖這一體系的基礎。其次,各戰勝國的擴張野心并未得到、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滿足,特別是日本和意大利認為自己所獲甚少,美國沒有批準凡爾賽和約和拒絕加入國際聯盟,已經使這個體系出現了解體的裂痕。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教案3

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爆發和勝利;人民委員會的建立;蘇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土地法令》;蘇維埃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斗爭。

2.思想教育:①通過講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是十月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②通過蘇維埃政權建立和鞏固的史實,使學生認識:革命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是廣大人民艱苦斗爭,流血犧牲才得以實現的。

3.能力培養:①總結1918年蘇維埃政權所面臨的困難,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②總結蘇維埃政權建立及鞏固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十月革命的準備,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難點:二月革命后出現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以講述法為主,輔以課堂討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一次大戰的后果是什么?

(講授新課)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現在的歷史為世界現代史。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課 俄國十月革命。了解這一人類歷重大事件的基本情況。(板書課題)

一、 新時代的曙光(板書)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戰過程中,俄國二月革命后。俄國人民為什么要進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結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國出現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達到了嗎?為什么?

二月革命雖然了沙皇專制制度,但俄國人民迫切要求獲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沒有實現。沒實現的原因剛才同學已經回答了,這就是掌權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放棄瓜分戰利品的機會,因此不顧人民的要求,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并企圖借助戰爭來消滅革命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如何領導人民繼續斗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全黨、全體勞動人民都熱切盼望著偉大領袖列寧的歸來。

2.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板書)

1917年4月16日,長期流亡國外的列寧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萬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眾爭先恐后地奔赴車站,歡迎自己愛戴的領袖。請大家看插圖《列寧回到彼得格勒》。從這張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我們把同學們說的概括為三點。第一,列寧的回國,受到了群眾發自內心的歡迎;第二,人民群眾手中掌握著武裝;第三,列寧號召人民要把革命進行到底。布爾什維克黨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而在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中,列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學生回答略)列寧所起的作用還表現在親自領導了彼得格勒的武裝起義。

3.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板書)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彼得格勒的武裝起義從11月6日晚發動到11月7日晚取勝,僅用了一天的時間,這短時間取勝的原因在哪里呢?(學生回答從略)我們把大家所說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特別是列寧的親自領導;第二,由于人民群眾掌握著武裝;第三,由于革命戰士的英勇奮戰。

在首都武裝起義的影響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繼爆發了武裝起義。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國各地,到1918年2月,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了。

4. 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板書)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這是代表勞苦大眾利益的政府,這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政府。政府成立后的第一個對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經過同德奧談判議和,蘇俄退出了戰爭,人民贏得了和平。對內則通過了《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人民獲得了土地。俄國人民夢寐以求的事情,蘇維埃政府做到了,這是多么的使人歡欣鼓舞啊。

5.國內戰爭和蘇維埃政權的鞏固(板書)

對蘇俄這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切帝國主義國家是極端仇視、害怕的。他們千方百計欲置其于死地,而國內被的反動階級也不甘心失敗,他們妄圖在國際反動勢力的支持下,卷土重來。蘇維埃政權,恢復他們所失去的一切。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面臨著極其嚴重的困難。我們請同學們分析概括一下,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哪些具體困難呢?(學生回答略)這些困難威脅到了新生的政權,黨領導人民進行了鞏固政權的艱苦斗爭。經過三年的艱苦斗爭,蘇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終于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基本勝利。蘇維埃政權鞏固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巍然屹立。

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第一個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所以其意義重大。

78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盐池县| 济源市| 东辽县| 保亭| 开平市| 张家口市| 新泰市| 台南县| 江山市| 娄底市| 和静县| 孟村| 车险| 南京市| 浦北县| 曲松县| 泸水县| 红原县| 武穴市| 湘乡市| 泉州市| 宁河县| 绥阳县| 方城县| 微博| 中江县| 县级市| 开江县| 夏津县| 四平市| 同仁县| 来凤县| 永寿县| 曲沃县| 弥勒县| 和政县| 泗阳县| 邵东县|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