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
中考地理復習教案都有哪些?地球表層是地球上最復雜的界面,是物質三態相互作用、有機無機相互轉化的地方,也是地球內外力相互作用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圖的“語言”),熟悉常用的圖例。
2.學會在地圖上辨認方向,判讀經緯度,量算距離。
3.初步學會閱讀地圖,從地圖中獲取需要的信息。
4.能夠根據需要正確地選擇地圖,養成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
學習重點:地圖三要素的運用。
學習難點:地圖上方向的辨認。
新知探究:
1.地圖是運用各種 ,將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 。
、 和 是地圖的語言。
2.比例尺是表示 比 縮小的程度。比例尺= 。
比例尺包括 、 和 三種表示方式。
3.圖例是對地圖上各種 和 的說明。
4.閱讀地圖,要學會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①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按照 判讀方向,指向標一般指向 ;
②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 確定方向,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
③除此之外,通常是面向地圖“ 、 ”。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再確定出 、 、 和 的方向。
5. 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
例如,去公園游覽,尋找景點,要借助 圖。
外出旅行,確定行程,應該參考 圖。
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發生地點,應該查閱 圖。
6. 地圖種類很多,一般分為 和 兩大類。
自然地圖包括 、 、 、 等。
社會經濟地圖包括 、 、 、 等。
綜合提升:
觀察課本P22頁圖1.31和圖1.32思考:同樣圖幅的兩幅地圖,一幅是北京市地圖,一幅是中國地圖,比例尺較大的是哪幅?表示內容較詳細的是哪幅?表示范圍較大的是哪幅?
分子相同,分母大或小 表示范圍的大或小 表示內容的詳或略 比例尺較大 比例尺較小
2.識記課本 P17 頁圖 1.23 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并在下邊寫出來。
3.識記課本 P18頁圖 1.25 一些常用圖例,并在下邊寫出四個常用圖例
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篇2)
一、課標
(一)課程內容標準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緯度,量算距離。
(二)課標具體目標
運用地圖,學會閱讀地圖,在地圖上獲取正確的地理信息。通過普通地圖、經緯網地圖等辨別方向,會判讀經緯度且利用比例尺量算地圖上的距離。培養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二、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
在地圖上會使用比例尺,辨別方向、會判讀經緯度和量算距離。
教學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學會在地圖上閱讀比例尺、方向和識別圖例
2、教學難點:
在極點上辨別方向
學情:
預測本班級學生可能達到的程度
1、在地圖上學會閱讀比例尺、方向和圖例:90%以上的學生能夠掌握。
2、在地圖上學會判讀經緯度,換算比例尺且量算距離:70%以上的學生能夠掌握
3、在經緯網、指向標地圖識別方向:60%以上的學生能夠掌握
(二)普遍性問題:大部分學生對在極點辨別方向(尤其是南極地區)感到難度較大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會判讀經緯度,閱讀比例尺、方向和圖例。知道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式。
2、會在有經緯網和指向標的地圖上辨認方向并能正確識別常用的圖例。
3、運用經緯網地圖、帶有指向標的地圖,學會在地圖上量算距離、辨認方向、識別圖例等基本的學習地理的技能和技巧。
4、通過自主學習,小組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教學過程
【構建動場】
教師展示地球儀圖片和一張世界地圖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后,談異同。(教師提示:從作用、優點和缺點等方面入手)
學生回答后,教師簡單介紹,地球儀和地圖都是地圖,都是學習地理,獲取地表信息的重要工具。但地球儀攜帶不方便,而地圖是平面地圖不僅好攜帶且能表示多種類型。
【新授過程】
活動1:學會閱讀地圖語言
目的:對應教學目標1
程序和策略:
學生先通過閱讀臺灣地圖,自主學習閱讀地圖的三要素,能說出閱讀地圖的三要素。
【自主學習】
閱讀臺灣衛星影像圖和臺灣島地圖,哪個地圖能讓你覺得更了解臺灣?
在臺灣島地圖上,找出地圖的語言(地圖的三要素)。
【展示】學生展示兩個問題
【小結】
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三種語言
目標評價:
能通過地圖認出地圖的三要素。
活動2:學會閱讀地圖語言——比例尺、方向
目的:對應教學目標1、2、3
程序和策略:
通過自主學習閱讀課本,先確定概念再根據地圖說出如何閱讀比例尺、方向和圖例。小組合作完成對比例尺計算、在地圖上用指向標辨別方向。重點探討南極地區經緯度的判讀以及方向的認知。
【自主學習1】
比例尺是如何計算的?寫出公式
比例尺有幾種表示方式?分別寫出表示方式。
兩地直線距離是10千米,量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求比例尺
量的兩地的圖上距離為5厘米,而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3千米,求兩地的實際距離。
【自主學習2】
一般情況下是如何在地圖上辨別方向?上___下____,左____右____
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根據______線,經線指示____,緯線指示____
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指向標指向的方向是____,相反的方向是____,面向指向標左___右____
【交流探究1】
學會在實地地圖上看方向。讀圖分析甲乙丙三圖,根據問題進行探究。
寫出甲、乙丙三圖根據什么來判讀方向?分別說出你的理由是什么?
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篇3)
教學設計 個性化審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周期,及產生的地理現象,知道五帶界線、范圍及光照情況。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地球運動儀演示,說明地球自轉公轉特點,及產生的地理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地球是不斷運動著的,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與地球運動有關,從而樹立唯物論和無神論觀點。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定義、方向、周期和地理意義。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五帶的劃分及特征。
教學難點
1.由于地球的自轉所產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四季的形成。
教具
地球儀若干、手電筒若干、地圖冊、自制地球自轉儀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
課時安排
2~3課時。
建議第1課時講地球的自轉及地理意義、公轉的方向和周期;
第2課時講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第3課時復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講五帶的劃分。
教學設計
第1課時
(新課導入)
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自然現象。那么大家知道這些現象的形成原因嗎?學習本節內容后,同學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板書)
活動1 請一名同學讀教材P9閱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
問:這段材料說明了什么?請談談你的感想?(同學回答)
教師:請同學們記住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哥白尼,學習他勇敢的科學精神
活動2 (布置自學內容)請同學自讀教材關于地球自轉內容,完成下列內容(教師在學生閱讀時板書以下內容)
(說明:自轉相關概念簡單,學生可以自行歸納,橫線不板書)
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篇4)
基本信息 課題 人教版七年級第一章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作者及工作單位 江西省德興市實驗學校:應站吉 教材分析 1.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球儀,本節課的地球的運動則體現了事物是運動的哲學原理,更是第三章中的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的基本地理原理之一;
2.本節的知識點有二個:地球的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地球的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學情分析 1.學生讀圖能力、綜合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強,空間想象力也不夠豐富。
2.通過觀察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總結出地球運動的性質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符合學生由到抽象的認知規律。
3.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人地關系學生很難分析全面。 教學目標 1、掌握地球運動兩種形式的概念及特點;
2、理解地球自運動分別產生的地理現象;
3、初形成對地球運動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定義、方向、周期和地理意義;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五帶的劃分及特征
難點:由于地球的自轉所產生的地方時差和晝夜更替;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的差異;四季的形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引言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地球和地球儀》,知道地球的形狀,那么地球的運動狀態如何?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導入 顯示夸父逐日的圖片
引導學生讀出北半球中的季節差異及太陽的東升落 1、講神話故事
2、認識夸父逐日中體現出來的地球運動現象 神話故事提高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的探知欲 自學 出示地球運動兩種形式的表格 閱讀課本第11——14頁,完成地球的兩種運動形式對比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地球的自轉 出示地球的自轉及晨昏線圖,引導分析地球自轉的性質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提醒:晨昏線不一定經過南北兩極 觀察地球自轉,歸納出自轉的定義及其性質;
觀察晨昏線,小組探討出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 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意識 理論歸納 歸納由上兩個環節中觀察得出的理論 做筆記 提升理論素質 能力拓展一 出示南、北兩極的俯視圖 辨別南、北兩極的地球自轉情況
歸納:南順北逆 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過度:地球除了繞地軸自轉外,還會與其它七個行星一起繞著太陽公轉 地球的公轉 出示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及二分二至直射點圖,引導分析地球公轉的性質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日心說”的意義 觀察地球公轉得出公轉的性質;
觀察二分二至圖,完成太陽直射點位置表格 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意識 理論歸納 歸納由上兩個環節中觀察得出的理論 做筆記 提升理論素質 能力拓展二 引導學生分析太陽直射的移動規律及各時間段北半球的晝夜分布情況 觀察四季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小組合作得出各時間段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 觀察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 南北回歸線 展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引導南北回歸線的地理意義 觀察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總結南北回歸線的意義 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五帶的劃分 引導學生分析熱量的分布 觀察得出地球的五個溫度帶 觀察能力的培養 小結 利用表格,完成對本課的小結;引導學生分析夸父逐日故事中的地理現象發生的地理原理 準確地完成表格內容;
分析神話故事中的地理現象:季節變化和太陽的東升西落 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課堂鞏固 公轉方向及二分二至的標注;二分二至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晝夜長短在實際生活中的判定 標注公轉方向
標注二分二至
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篇5)
地理是初一學生剛接觸的新學科,在教學中是通過大量的幻燈圖片,從學生接觸到的地理知識或地理現象入手,使學生直觀的感知地理,引導學生認識地理,親近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并初步知道學習的方法,就是我這節課的主要目的。
本節課分三大模塊來進行:
一、“什么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我國東漢王允對天文、地理有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記述”。
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播放我們居住的地球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圖片,對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的科學。它包括自然地理:如地貌、地質、天文、水文、氣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如人口、人種、宗教、城市、經濟等合作探究:談談我們身邊的地理
二、“為什么要學地理”?
(一)解開地理之“謎”
運用圖片展示學生熟悉的地理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地理問題?
(二)地理與日常生活
教學中從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
合作探究:我國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為什么?
(三)地理與生產建設
主要從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等入手,重點列舉了歐洲發達的國家“荷蘭的風車”,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對荷蘭農牧業的影響。
想一想:建設服裝廠、乳品加工廠該如何選址?
(四)地理與風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圖片,從服飾、體育活動等入手觀看不同地區的風俗活動。在授課時,我以“阿拉伯服飾”為重點,分析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學生對千姿百態的風土人情非常感興趣,老師引導學生學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鄉隨俗”。
三、“怎樣學習地理”
地理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提出必要的學習要求:
1、課前:準備好《地理課本》、《地理填充圖冊》、《地理圖冊》。
2、課堂上:
(1)會聽,根據預習情況有針對性的聽講,聽重點、難點。
(2)會看,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途徑,養成“一手書一手圖”的習慣
(3)會記:對重點知識做好標記,同時也要做好筆記。
3、課下:及時復習所學知識,認真完成作業。
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篇6)
【課題】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天氣
【課型】新授課
【課標要求】
●區分“天氣”概念,并能正確運用。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初步認識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天氣現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學會根據提供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天氣與氣候的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類活動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保護大氣的重要性分析,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逐步養成關心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教學模式】
目標導學
【教學方法】
講授法、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
收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天氣與氣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氣與生活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包括天氣與生活、看圖識天氣、讓天空更藍三部分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特點,如何描述天氣、常用的天氣符號,簡單分析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后面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的氣候類型、影響天氣的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據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初一學生位于認知發展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具備一定依賴于具體事物或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感受著天氣的變化及天氣對其生活的影響,亦在小學階段通過其他學科了解到一些天氣諺語。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講授法、活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考慮到地理對初一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
程中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聯系實際生產、生活,設計多處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了一個教學課件。多媒體直觀性和交互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地理問題,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依據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體驗獲得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書設計】
簡單天氣符號、衛星云圖
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與區別
2023中考地理復習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轉和公轉。
2.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教學重難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定義、方向、周期和地理意義。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五帶的劃分及特征。
教學難點:
1.由于地球的自轉所產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四季的形成。
教學過程
【導入】地球的自轉
[展示]課件:地球的自轉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并思考:地球是繞什么在不停地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怎樣?(地軸。自西向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并講述自轉的周期)
[教師]這有一個地球儀,哪位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請2-3名學生上講臺演示)
[提問]日出日落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日月星辰為什么不西升東落?(由于地轉的自轉;因為自轉是自西向東)
活動2【講授】晝夜更替
[演示]教師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演示晝夜的產生,并講解產生的原因;然后再轉動地球儀,演示晝夜更替,并講解產生的原因。
[提問]地球自轉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個晝夜交替,其經歷的時間是多少?(大約是24小時)
活動3【活動】小組探究
[活動]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每組一個地球儀,一個手電筒,完成:
①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注意晝夜是怎樣交替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
②在圖上找到中國北京、美國紐約、日本東京,并在地球儀上作好記號。
[討論]
①當北京是白天時,紐約、東京哪個是黑夜,哪個是白天?(紐約是黑夜,東京是白天)
②北京和東京哪個地方先見到太陽?這說明哪個地方時間早?(東京。東京時間早)
③東邊的地方和西邊的地方哪個時間早?(東邊)
④教材圖1.18:在同一時刻,姨媽和暢暢互致問候時,為什么會有時間上的差異?如果暢暢中午12點打電話給姨媽是否合適?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轉導致東邊比西邊的時間早。不合適,因為這時紐約正是半夜)(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略作講解)
[教師]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
4.2第二學時
4.2.1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地球的公轉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并思考:
地球繞什么在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么?(太陽。自西向東)(學生回答,教師略作歸納,并講述公轉的周期)
[教師]請同學們再觀察思考: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是傾斜的還是豎直的?地軸指向是否發生了變化?(傾斜的。沒有)
活動2【導入】地球的公轉課件:地球的公轉<二>
(教師用鼠標控制,當地球公轉到二分二至日點時,單擊鼠標,使地球“停”下來,再單擊使該區域放大,指導學生觀察太陽直射的緯線,然后完成下表。)
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緯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到
[教師]地球繞太陽不停地公轉,太陽的直射點就在地球表面不斷地移動,這對地球表面的冷熱狀況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提問](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識入手,激發學生的欲望)
①一天當中,早晨、中午、晚上我們感覺什么時候最熱?這與太陽光的照射有什么關系?(中午。陽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熱量就越多。)
②一年當中,我們這里最熱是什么時候?最冷是什么時候?這與陽光的照射又有什么關系?(7月,因為此時陽光照射地面角度大。1月,因為此時陽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學生回答后,教師加以歸納,然后指導學生讀教材圖1.19,“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表)
北半球的季節 月份 北半球得到的光熱的多少
春
夏
秋
冬
[提問]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有何不同?(相反)
[討論](分小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識)
①我們這里一年當中白晝時間一樣長嗎?什么時候長,什么時候短?為什么?(不一樣。夏季較長,冬季較短。由于地球的公轉)
②如果地球不是傾斜而是豎直的,地球表面有無四季變化?(沒有)
[教師]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陽光照射的情況也不同,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個帶。
活動3【活動】地球上的五帶
(讀教材圖1.20“地球上的五帶”,請各小組完成)
①在圖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帶,并找出它們之間的分界線。
②中國主要屬于什么帶?還有小部分屬于什么帶?湖南屬于什么帶?(北溫帶。熱帶。北溫帶)
③完成下表:
五帶 范圍 有無陽光直射 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少 四季變化的情況
熱帶
北溫帶
南溫帶
北寒帶
南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