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級政治教案設計
初中開設政治教學的目的是開展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舉止做出很大的貢獻。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教科版九年級政治教案設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科版九年級政治教案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同學感受社會生活的變遷,體會我國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給國家面貌帶來的新變化。引導同學對自己所處的新時代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社會生活變化的體驗,培養同學熱愛生活的態度。強化同學對國家發展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使同學將個人生活的發展與國家的進步聯系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不斷培養觀察、發現和表達的能力,提高同學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引導同學全面認識問題、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同學可以感受到的社會生活的變遷,引導我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就是要力圖按照“從近及遠”“由家到國的邏輯,引導同學形成多所處時代的準確把握。
二、教學重難點:
1、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2、我國的經濟發展充滿活力。
三、教學時間:
2課時(機動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站 我們生活的變遷
教學目標:
1、懂得并掌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生活變遷的表現。
2、通過對社會生活變化的體驗,培養同學熱愛生活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城市高樓鱗次櫛比,鄉村田園風景如畫,高速路上車流如織,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來好,社會越來越繁榮,國家越來越昌盛。我們時時處處棟能感受到節節升騰的.時代氣息。 我們開始學習第一站 我們生活的變遷
二、新課學習
思想驛站:想一想
(1)我們的學習用品和父輩相比有哪些變化?
(2)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1、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正在不斷提高。
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加,我們切實地感到: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殷實富足。
從市場的繁榮,到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都顯示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的住房越來越寬敞舒適,我們的出行越來越方便快捷,我們的穿著打扮,也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漂亮。
討論“四大件”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2、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人們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花費大幅度增加,文化產品越來越多樣化,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如:人們受教育的水平得到較大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得到普及,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不斷發展。㎝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了很大提高。“花錢買知識”成為新的時尚。文化市場豐富活躍。
3、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豐富,人們開始注重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興趣愛好,提升自身素質,使自己得到全面發展。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社會氛圍更加和諧。
討論:舉例說明。
三、小結:
四、作業:我們身邊的變化有哪些?
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教科版九年級政治教案設計2
一、教學內容:
初中九年級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三單元“融入社會,肩負使命”第六課“參與政治生活”中第二框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記住憲法對國家性質、根本制度的規定以及我國憲法的構成。
2、理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過程與方法:
用對比的方法認識憲法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學會從不同方面全面看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憲法至上的觀念,能初步認識到依法治國的核心就是依憲治國,自覺維護憲法的尊嚴。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難點:憲法與我們生活的關系,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
問題導入法、對比法、列舉法、活動探究法。
五、教時:1課時
六、課前準備
教師:
了解學生面臨的問題,如在我國,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憲法與我們生活有什么關系。許多學生認為憲法高高向上,離我們很遠等等。
儲備相關的憲法知識與典型材料,以利于結合課文相關內容的教學穿插使用。
學生:
熟悉本節教學內容,從關于憲法的作用、憲法的法律地位等方面收集材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做好法律家族聚會的模擬表演。
七、教學過程:
①復習回顧,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②模擬法律家族聚會,提出問題——討論憲法的作用。
③齊聲朗讀,明確憲法規定的最根本內容。
④列舉說明憲法內容與時俱進,更加豐富。
⑤問題討論,了解憲法的構成。
⑥案例分析,澄清認識,明確我們青少年該怎么做。
⑦看圖例,了解憲法所具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⑧填表掌握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關系
憲法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
憲法是我們的根本活動準則
⑨預習“相關鏈接”,認識憲法制定、修改的程序更為嚴格。
八、課堂小結:
本框題主要采用對比的方法,通過憲法與普通法律在內容上、法律效力上、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的比較,使我們全面了解了憲法。
九、作業設置: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節課教學重點,請同學們填寫小黑板相關的內容,以加深對“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的理解
板書設計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依憲治國立法基礎和依據
治國安邦憲法的作用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
總章程憲法內容的法律地位根本活動準則
憲法的構成制定和修改程序更為嚴格
教科版九年級政治教案設計3
活動目標:
1.了解紙的歷史以及紙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形成環境保護意識,養成節約用紙的習慣。
3.發展查閱參考書籍、上網搜索信息的能力,觀察、記錄的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一)學情分析
新一代的學生是在“四二一”式的家庭結構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生活一直是處于一種順境的狀態,很多學生不僅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而且還養成了浪費的壞習慣,沒有勤儉節約的生活意識。資源的大量流失已經嚴重威脅人類的生活,未來的世界將是資源的世界,怎樣提高這種緊迫的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讓我們的學生們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一種節約的環保意識。學生們對于紙并不陌生,可是對于紙的由來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認識卻是模糊的。人生活中使用大量的紙造成了大片森林的砍伐。學生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紙,怎樣用更合理,怎樣能避免浪費,很多人都沒有思考過,所以教學中教師力求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大量的事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紙的重要和存在的一些浪費象,想辦法去糾正自己原來存在的一些問題,共同來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所以我在教學中就抓住了這樣一個有效的契機,開展了紙和環保主題活動。
(二)物質資料準備
1.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搜索的本領和利用圖書館資源查詢的方法。教師查找有關紙的資料的網站并告訴學生。教師在課前了解學生查到的有關資料和信息,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體驗。
2.教師針對本次活動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和教具。
3.活動中需要的表格。
4.用紙做成的“愿望樹”。
5.學生自己制作的粘貼相關資料的公告欄。
活動過程:
(一)啟動階段:簡單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及古代記事材料
1.我們的朋友:象形字。
(1)出示簡單的象形字。
這是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認識的漢字,它們叫象形字。你們知道它們是寫在什么地方的嗎?
(2)幻燈出示刻有象形字的龜甲、獸骨。播放書寫甲骨文的小動畫,同時配以教師的講解。
商代的人用刀子等尖銳的東西,將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所以我們把這類字叫做甲骨文。
(3)這種記錄文字的方式有沒有缺點呢?
生1:把字刻到龜甲上非常費事。
生2:如果想寫字而身邊沒有野獸的骨頭,該怎么辦呢?
生3:龜甲、獸骨也不是到處都有的。
(4)因為這種記錄方法有諸多不便,古代人也進行了許許多多不同方式的嘗試,例如將字刻在金屬上。但這個過程也是很麻煩的。后來,人們發現,可以把文字寫在竹子上。
教科版九年級政治教案設計4
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認識我國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現狀,從而自覺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能力目標】了解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樹立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
知識積累
一、請你選擇(下列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請選出后填在題后括號里)
1、我國“十五”計劃綱要指出“要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節約保護資源,實現持續利用”,“加強生態建設,保護和治理環境”,這說明我國 ( )
a、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b、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堅持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
d、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2、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這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告。這一事實告訴我們 ( )
a、經濟發展,必須以犧牲自然資源和損害環境為代價
b、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系
c、人類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負責
d、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請你概括:(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一個道理)
1、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經常回看到公共場所的長流水、長明燈,農村澆地時大水漫灌等現象。
3.我國由于森林被破壞,全國流失面積達36萬平方公里,長江、黃河每年帶走泥沙量就26億噸,相當沖走600萬良田的表層沃土。
探究園地
一、實踐探究
材料一 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和國家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所提出的目標和任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材料二 某鎮地處山東省南部,原以土地肥沃、林網密布、河道縱橫、生態環境優良、礦產資源豐富而著稱。在過去的十幾年內,該鎮曾一度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對資源實行了掠奪式開發,雖然換得了經濟的一時發展,但卻造成當地耕地面積迅速減少、樹木大面積砍伐、礦產資源幾近枯竭、河道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也使當地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1)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發展就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假如你的班級要舉行一次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相和諧”為主題的討論會,你將代表你所在的學習小組在討論會上發言,現在請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為這次討論會寫出主題發言要點。
(2)請根據自己發言的內容要求,結合該鎮實際,為該鎮出謀劃策,提出合理建議,以幫助該鎮走出經濟發展的困境.
二、六月五日,是世界環境日,某校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保護意識,決定開展“環境保護周”活動,假如你是該校的學生:
①、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一個主題:
②、請你為“環境保護周”設計兩條宣傳標語:
③、請你為“環境保護周”設計三個活動項目:
④、請你為活動設計三個調查問題:
⑤、通過本次活動你有何感受?
1、 請你寫一份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良好型社會的倡議書:
三、知識拓展
新世紀我國計劃生育面臨的挑戰
新世紀的未來的十幾年里,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面臨著“一穩四高”的挑戰。
一穩:我國人口增長率已經連續幾年處于更替水平,今后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繼續穩定這種低生育水平。
四高:
人口數量高峰。我國的育齡婦女總數將繼續增加,預計全國年均凈增人口將達1000萬以上。
勞動力人口高峰。受生育高峰周期的影響,勞動年齡人口大增,并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高水平,就業壓力將居高不下。
老齡人口高峰。我國將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也會遇到其他國家從未遇到過的特殊困難。
人口流動高峰。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規模將逐步進入高峰,對傳統經濟社會管理體制及相關政策產生很大的沖擊。
與此同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口結構和人口素質問題將更加突出。
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20多年來,伴隨經濟建設的發展,不斷走向成熟。在生產力還不發達、傳統生育觀念對群眾影響較深的情況下,我們用較短的時間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使生育水平連續兒年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我國的人口再生類型已經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轉變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基本實現了人口轉變的歷史性飛躍。
第三節 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選擇天地:1、acd 2、bcd
二、輕松概括: 1.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
2 . 建設節約型社會、勢在必行
3. 我們要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探究園地
一、實踐探究 (1)a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
b 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發展相互作用
c 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d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
(2)a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b 堅持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
c 發展節約資源型企業 d依法保護資源環境
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