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級教案 > 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

時間: 沐欽 歷史教案

歷史包括利用敘事來考察和分析一系列過去的事件,并客觀地確定引起這些事件的因果關系的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精選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識目標:了解遠古傳說 時代中華文明 起源的基本概況,包括黃帝其人及他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方式合作學習, 歸納共同點,尋找歷史線索,提高抽象歸納能力,逐步學會從歷史表象看實質。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共同參與小組討論,回答問題,并進一步探索新的問題。

(2)通過互相討論、共同尋找答案的方式,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3)歸納線索,為今后的歷史學習打下基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炎黃子孫”的源頭和由來,加深民族認同和自豪感。

(2)通過比較思考傳說與史實的區別,提高分辨是非、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二、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內容

(1)教學重點:一是黃帝被稱為人文初祖的原因;二是禪讓制,要注意引導學生禪讓制與世襲制的不同;三是夏朝建立的標志性結果以及評價。

(2)教學難點:氏族、部落、部 落聯盟、流域 、人文初祖、王朝、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等歷史名詞在本課出現很多。作為剛接觸歷史的初一學生來說,正確理解非常困難。

2、教學方式

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相結合。學生在教師講述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自主學習加深認識,教師及時指導,提綱挈領并適時歸納升華。

三、教學過程

1、引入

自學導入框,為什么祭拜黃帝陵那么受重視?我們華夏民族、炎黃子孫的根又在哪里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就能找到答案。

2、炎黃戰蚩尤

在四五千年前,我國的黃河 流域和長江流 域就活動著許多部落。傳說中有兩位著名的部落首領,那就是黃帝和炎帝。在東方有強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還有苗蠻部落。(出示部落分布圖)相傳蚩尤部落勇猛異常,還曾經與黃帝部落發生了一場大戰。這場大戰在哪里發生?

炎帝和黃 帝部落打敗了 蚩尤部落,并且結成部落聯盟。而在炎帝和黃帝之后,又相繼出現了堯、舜、禹三個杰出的部落聯盟領袖。在長期的發展中,華夏民族形成了。因此,炎帝和黃帝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的祖先,我們也自豪的自稱為“炎黃子孫”。

黃帝更是被稱為“人文初祖”,這又是為什么呢?

看完了黃帝的貢獻,請大家回答剛才的問題,為什么后人稱黃帝為“人文初祖”呢?

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 的人文初祖, 是因為傳說他發明了許多跟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如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同時他生活的時代還出現了文字、音樂、養蠶等,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所以在中國人看來,“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締造者和中華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著整個民族的智慧和創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3、堯舜禹的“禪讓”

相傳最后黃帝乘 龍歸天,而在 他之后,我國的黃河流域又相繼出現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聯盟領袖,他們就是堯、舜、禹。他們是通過什么方法稱為部落聯盟領袖的?

禪讓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被推選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盟領袖呢?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精選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

2.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課堂上進行話劇表演等形式在體會夏、商、西周青銅文明的輝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過教學,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史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難點:青銅文明的概念、表現、奴隸的悲慘生活與青銅文明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問題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設計】

多媒體展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銅器

教師提問:(1)北京人、山頂洞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是什么?(2) 河姆渡人、半坡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3) 夏商西周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呢?

學生活動預期: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銅器。

多媒體展示:青銅時代定義

老師過渡: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時代被稱為石器時代,以青銅器為主要工具的時代被稱為青銅時代,請同學一起朗讀青銅時代的定義。在這一時代我國古代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我們一起走進本課去感知那段燦爛的青銅文明。

【推進新課】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青銅器的發展階段和著名的青銅器的代表。

問題情境:多媒體展示商周時期青銅器的材料和圖片(見PPT),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和圖片概括這一時期青銅器的特點。

學生活動預期:略。

教師過渡:除了青銅制造業以外,商朝的手工業還有哪些發展?

學生活動預期:陶瓷業和玉器制造業

多媒體展示夏商西周時期的瓷器和玉器圖片,請同學們欣賞這一時期瓷器和玉器的作品。

教師總結:夏、商、西周的陶瓷業也很發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這一時期,玉器制造業也很興盛,玉器雕刻工藝達到很高水平。

多媒體展示年畫作品:“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教師設問:你知道嗎,“五谷” “六畜”指什么?何時都已出現?

學生活動預期:略。

教師過渡:是的,它們都屬于農業和畜牧業,下面我來了解夏商西周的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自主學習:指導學生根據教材及所學知識歸納農業、畜牧業以及商業的發展情況。

師生一起解讀青銅文明。(提醒學生:青銅文明不僅是有關青銅器的文明,也包括了我國的夏、商、西周奴隸社會時期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

教師過渡:與“燦爛的青銅文明”相比,奴隸們卻過著悲慘的生活。

奴隸的悲慘命運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比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器鑄造業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手工業、農業、畜牧業發展的狀況;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生活。

2.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夏、商、西周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征及概念,培養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3.通過了解奴隸的悲慘生活,認識到夏、商、西周奴隸制文明的高度發達是建立在對奴隸的殘酷剝削的基礎上,從而培養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揭示奴隸制文明本質及全面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的能力。

二、教材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

1.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2.難點:青銅文明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前課復習;夏朝的建立、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2.PPT 世紀寶鼎、民族團結寶鼎 導入

二、教授新課

1.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學生 完成自主學習填空題

探究一 青銅制造業的特點是什么?

老師PPT資料。班助學生歸納

特點一:規模大

特點二:品種多

特點三:工藝精美

特點四:分布范圍廣

過渡:夏、商、西周時期社會發展進步突出表現在青銅器制作工藝上。青銅文明還表現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方面。

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學生根據表格自主學習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精選篇4

[教學背景]

文明一詞有著深刻的內涵,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有所差別,廣義的現代文明學生們都能夠理解,本課涉及到的古代青銅文明學生很難理解,尤其是青銅怎么和文明聯系在了一起。

[教學課題]

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歷史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比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器鑄造業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手工業、農業、畜牧業發展的狀況;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生活。

2.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夏、商、西周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征及概念,培養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3.通過了解奴隸的悲慘生活,認識到夏、商、西周奴隸制文明的高度發達是建立在對奴隸的殘酷剝削的基礎上,從而培養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揭示奴隸制文明本質及全面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網絡搜索圖片:通過多媒體展示眾多的青銅器,使學生對青銅器有切身的體驗與感知;并在這一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青銅器制作的特點,加深學生對夏、商、西周青銅器“工藝高超”的理解。

2.小組探究:通過小組活動,引導學生在與他人合作交流學習中探究知識,獲得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夏、商、西周時期青銅文明的輝煌燦爛及其源遠流長。

2.體會我國歷史文化的悠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材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

1.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通過學生網絡搜索展示介紹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

引導學生歸納出當時青銅鑄造業是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規模大,工藝精美,分布廣泛的特點;

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西周可燒炭火青銅器

商朝銅爵、銅鏡

通過觀察這些圖片,引導學生歸納出當時青銅器具有應用普遍、品種繁多的特點。并通過介紹夏至西周青銅鑄造業發展過程,引導學生歸納出青銅文明具有一脈相承,延續性的顯著特征。

2.難點:青銅文明的概念、表現;奴隸的悲慘生活與青銅文明的關系。

教學對策:通過介紹夏、商、西周陶瓷業、玉器制造業等手工業的發展狀況以及農業和畜牧業、商業的進步表現,引導學生得出青銅文明不僅僅表現在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青銅器鑄造業的興盛上,還表現在社會各個生產部門的發展進步上。這為后來介紹青銅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鋪陳。

[教學方法]

網絡環境學生自學為主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及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青銅文明”,請同學們發表見解。

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請同學們用百度搜索這兩個概念。

文明、青銅文明

“文明”一詞反映的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程度,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在夏、商、西周時期。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在青銅器制造工藝上。那么什么是青銅文明呢,我們學完這課后大家就會理解,下面我們先看一些青銅器。

司母戊鼎圖片

師導學提問:圖片是什么?它有多高呢?多長呢?多重呢?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當時 鑄造這樣一個大鼎需要多少人同時操作呀?可見商朝的青銅鑄造業,有多么大的規模了!

教師引導:講了在夏、商、西周時期社會發展進步突出表現在青銅器制作工藝上。想一想青銅文明還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還表現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方面。

分組導學

根據課文內容,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每四人一小組。第一大組閱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這一目的內容;第二大組閱讀“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一目內容。請同學們邊看書邊思考屏幕上給出的問題。

第一大組問題: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業?

2.青銅器制造業發展演變的過程?

3.青銅器制作有何特點?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精選篇5

1. 教學目標

1.比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器鑄造業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手工業、農業、畜牧業發展的狀況;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生活。

2.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夏、商、西周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征及概念,培養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3.通過了解奴隸的悲慘生活,認識到夏、商、西周奴隸制文明的高度發達是建立在對奴隸的殘酷剝削的基礎上,從而培養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揭示奴隸制文明本質及全面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的能力。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教學難點:青銅文明的概念、表現;奴隸的悲慘生活與青銅文明的關系

3. 教學用具

多媒體工具

4. 標簽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文明”一詞反映的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程度,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在夏、商、西周時期。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在青銅器制造工藝上。

學習目標:

1、?掌握青銅文明包括哪幾個王朝。

2、?掌握這一時期高超的青銅工藝和典型作品

3、?知道夏、商、周時期的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商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4、?懂得我國奴隸社會高度發達的奴隸制文明,是建立在對奴隸的殘酷剝削的基礎上的。

自學指導:

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業?

2、青銅器制造業發展演變的過程?

3、青銅器制作有何特點?

4、夏、商、西周農業發展的表現?

5、畜牧業發展的表現?

新課學習:

教師提問:青銅器制造業的特點?(多媒體展示:青銅器的制作流程)特點之一:生產規模大

(多媒體展示)四羊方尊圖片特點之二:工藝精美

(多媒體展示,青銅器)特點之三:品種繁多,應用普遍

(多媒體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特點之四:分布廣泛

教師提問: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處?

學生回答: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

教師引導:這說明我國青銅制造業不僅僅分布在商周統治中心地區。在西南等邊遠地區青銅制造業照樣盛行。這說明當時青銅制造業還有何特點?分布怎樣?

教師過渡:夏、商、西周的手工業,除了青銅鑄造業之外,當時的陶瓷業和玉器制造業也很興盛發達。(教師簡單提一下陶和瓷的區別,稍作講解陶瓷業和玉器制造業)

教師引導:那么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表現如何呢?請第二組同學概括一下。

農業發展表現:?

判斷題:青銅文明就是青銅器工藝高超。

教師引導:上節課我布置同學們搜集了有關奴隸社會及奴隸悲慘生活的資料。現在我請一些同學來演繹奴隸的悲慘生活。

分角色表演:

場景一

學生角色表演:

旁白(由教師完成):奴隸一天的勞動開始了。

奴隸主:(不停吆喝)快起來!快起來!(打開奴隸枷鎖)把地里的肥給我施了,才能吃飯。(隨著“啪”一聲鞭響,奴隸主一鞭子打在走在后面的奴隸身上)叫你快點,你不聽!(呵斥)

奴隸:(嘴里嚷道)太累了。(伸腰想休息一會兒)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掌握春秋和戰國的歷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國爭霸和戰國七雄兼并戰爭的情況及其作用。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大國間軍事力量的較量,實際上是政治、經濟和軍事綜合實力的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國強兵。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觀察分析爭霸戰爭這種歷史現象,比較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確立霸主地位的過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分析爭霸戰爭對中國的深遠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興人是興國的關鍵,做人做事要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養他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意識。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烽火戲諸侯》的相關視頻,提出問題:思考:

問題一:諸侯與天子之間這樣說明了什么?烽火戲諸侯之后政局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教師總結:此后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諸侯紛爭的局面,不久西周滅亡,東周建立。

問題二:你知道東周是如何建立的嗎?分那兩個階段呢?他們的名稱是怎么得來的?

教師: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在這一時期,社會各個方面都出現急劇的變化,被稱為大變革時代,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巨變之一------春秋戰國的紛爭。

課件展示課題:

第6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講授新課:

第一篇 春秋五霸-------問鼎中原,誰主沉浮

合作探究探究歷史背景(學生結合多媒體的材料閱讀教材):

思考:問題一,春秋時期為什么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

問題二,為什么諸侯不在聽從周天子的命令?

問題三,諸侯進行戰爭的目的何在?

問題四,當時有哪些霸主?

教師:多媒體展示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春秋爭霸出現的原因。

材料一:過去“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地位,平王東遷后,“政令征戰自諸侯出”霸主實際上取得政治上的最高地位。

材料二:“平王立,東遷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 周室衰微。”

學生:分組討論,找出答案。

過渡:那誰是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呢?

多媒體出示圖片和材料:

材料:齊襄公死后,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小白和哥哥公子糾爭奪國君之位,管仲是糾的大臣,為阻止小白即位,曾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公子糾過了六天才回國,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繼位,成為齊桓公。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那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任用管仲為相。

教師:通過教材和以上材料的分析了解,思考一下問題:

(1)你認為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條件有哪些?

(2)他稱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方式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答案。

教師:自然條件有優越;根本原因是管仲改革;方式是會盟。

教師過渡:齊桓公以后,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次聯合盟國在中原地區的對決,先后持續百余年,是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

多媒體:展示有關晉楚爭霸的故事-----退避三舍。同時提出設問:

1、這兩國爭霸的情況怎樣?哪位同學能說說看?

2、奠定晉文公成為霸主的戰役是什么?(即晉文公稱霸的手段)

3、晉文公取得戰爭的勝利,有哪些原因呢(即稱霸的條件)?

4、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歷史啟迪?

教師:晉楚爭霸,持續了百余年。后來,楚莊王打敗了晉國成為新的霸主,同時也是春秋爭霸的第三位霸主。

七年級歷史教科書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晉楚爭霸與城濮大戰,了解南方的吳越爭霸,掌握戰國的形成過程、名稱、方位及長平之戰的影響。

(1)能力要求: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注意教學中涉及的理論、觀點的講解說明。如:改革是諸侯國所以強大的根本原因,要強化各諸侯國改革的內容、作用;諸侯爭霸的作用,要強化辯證地看問題,既要認識事件的消極影響,又要認識事件的積極意義,使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分析能力。

(2)指導學生閱讀《春秋爭霸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畫出春秋爭霸七國和戰國七雄的方位示意圖,形成春秋爭霸七國和戰國七雄的時空觀。在教師的提示下,盡可能由學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前后相繼,戰國七雄同時并存的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4.重點:齊、晉稱霸。

5.難點: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的不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等表述中,就隱含著歷史走向統一趨勢的意思,要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教學策略]

1.教法選擇:直觀法、比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歸納法、討論法等。

2.學法選擇:觀察法、對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歸納法、討論法等。

3.課堂組織形式:分組討論。

4.教具媒體組合應用:多媒體展示。

5.課程資料開發利用:教材插圖和史料、網上下載的部分資料等。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板書設計]

一、春秋爭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2.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

4.在公元前7世紀中期,葵丘會盟,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5.城濮大戰:公元前7世紀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勝,楚敗。

二、戰國七雄:

1.戰國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2.韓、趙、魏三分晉國,后來田氏建立齊國。

3.列舉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結合圖位置:最北是燕國;最南是楚國;最東是齊國;最西是秦國)

4.這個時期的戰役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

5.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我們生在山東,長在淄博,齊魯大地,物產豐盈,人杰地靈。誰能說說看,為什么稱山東稱為齊魯大地?齊國古都出現在哪一歷史時期?引出課題。

提問:東周從何時開始,它分為哪兩個歷史時期?為什么取名春秋戰國?(明確春秋戰國是兩個歷史時期)

一、春秋爭霸

(一)第一霸主齊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東遷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

267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桓台县| 黄石市| 延寿县| 葫芦岛市| 北安市| 保康县| 呼和浩特市| 建瓯市| 洮南市| 罗山县| 碌曲县| 泊头市| 铁岭市| 利辛县| 临沧市| 华宁县| 石渠县| 聂荣县| 习水县| 托克逊县| 西乌| 大荔县| 九寨沟县| 嘉禾县| 象山县| 深州市| 仁怀市| 武城县| 穆棱市| 侯马市| 西充县| 上虞市| 六枝特区| 安福县| 峨眉山市| 黄骅市| 永丰县| 阳信县| 合川市|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