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這里給大家分享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方便大家寫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時參考。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標: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2、通過魯迅先生的事實,教育學生要時時早,事事早。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魯迅的課文。

2、板書課題:13早,生齊讀課題。

3、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著上述問題自讀課文。

要求:標出節次,劃出生字詞以及認為難讀的地方。

2、自學生字新詞。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4、快速閱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指導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按照游覽三味書屋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

3、班級交流。

四、指導朗讀

1、提出難讀之處。

2、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練讀。

3、指名讀。

五、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字型以及間架結構。

2、提出難寫的字。

3、師指導書寫。

4、生臨寫。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根據文中介紹,了解三味書屋的陳設,并能口述。

2、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目標:

一、導入

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訪問三味書屋。

二、精讀指導

1、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回答:課文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2、第一部分

(1)指名讀,質疑:從這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齊讀本節。

3、第二部分

(1)過渡:三味書屋到底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2)自讀24節,想一想:每節都告訴了我們什么?

第2節

①自由朗讀,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進門就聞到了一股清香,當時,作者心里是怎樣想的?

過渡:是呀,這是哪兒散發的香氣,不是桂花,又不是蘭花,看來只能是書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們觀賞了三味書屋后,答案自見分曉。

第3節

①指名讀,其余同學劃出描寫方位的詞語。

②自由讀16句,根據插圖找到正確的方位。集體辨位,教師指導看圖,

提問:作者是按從哪到哪的順序寫的.?

③自由練習介紹三味書屋的擺設。

④自由朗讀第3節后半部分,思考: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三部分

過渡:臘梅是怎樣的一種花?讓我們走進后園去看看?

1、讀課文,邊聽邊劃出描寫梅花樣子的詞語句子。

(1)指導朗讀。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麗之外,梅花還能帶給大家什么?齊讀第5節的最后兩句,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自讀6、7節。

(1)指名述說早的由來。

(2)分組討論: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呢?這一個小小的早字對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沒想到,這么一個字對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讓我們把所有的決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話中吧!齊讀最后一節。

三、總結

自由瀏覽全文,找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四、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

2、摘抄你喜歡的句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理解梅花和魯迅之間的關系。

2、繼續練習口述三味書屋的陳設。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自由朗讀課文,理清層次以及作者得寫作順序。

2、指名回答。

二、體會文章寫的作用

1、瀏覽課文內容,劃出文中描寫梅花的句子。

2、小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

(2)小組內說說:文中為什么要寫梅花?

3、班級交流。

(1)指名讀有關梅花的句子。

(2)梅花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美麗、早、香、冰清玉潔、暖)?相機指導朗讀:個別讀,結合圖片整體讀;

(3)交流文人墨客寫下的許多關于梅花的詩篇(堅強、冰清玉潔、不畏嚴寒);

(4)你想對梅花說寫什么嗎?

4、自由讀所劃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1)人們說魯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學生用筆寫話;

(2)、學生小組交流

三、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

1、自由讀第3節前半部分,找出描寫的事物與相應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據投影練習介紹。

現在咱們來到了三味書屋,就缺少一名介紹員,誰愿意擔當此重任?在介紹之前先練習一下,注意自己的語氣。

4、指名到臺前作介紹。

5、學生評價。

四、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梅花的文章或詩詞,摘抄在讀寫筆記上。

板書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象“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

3、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從具體生活情景表現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感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同學們,一個普普通通的園子,對你我而言,或許印象模糊,或者壓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對于著名作家蕭紅來說,這個園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讓她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園子帶給她快樂,帶給她自由,帶給她美好的回憶,帶給她無限的遐想,這就是——《祖父的園子》,今天,我們就走進園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初讀情況,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并點撥。

(1)根據檢查情況,教師指導難點、易錯點。

字音:瞎xiā鏟chǎn拴shuān瓢piáo逛guàng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教師指導。

易錯字:拔、瞎、承、瓢。

(3)主要內容:本文寫了作者回憶童年跟隨外祖父在園子里“勞動”和玩耍時的無拘無束的生活場景。

3、文中的園子具有怎樣的特點?

(豐富多彩、生機勃勃、自由自在……)

4、文中寫了園中發生的哪些趣事?

(栽花、拔草、種小白菜、鏟地、追蜻蜓、澆水等)從發生的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5、思考:作者為什么會寫這個兒時的園子呢?

三、小結

課后,請大家繼續讀課文,下節課老師將帶著大家繼續去感受那個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園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過渡: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更近一步走近蕭紅的童年生活的園子,走進她和祖父的園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難以忘懷的園中景、園中事以及園中情。

2、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記得哪兩個段落集中描寫園子嗎?(生舉手回答)這是個怎樣的園子呢?(生:豐富多彩、生機勃勃、自由自在)

二、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文中“我”的心情。(學生自主學習)

2、匯報交流:

(1)對園子總的印象。(第1~3自然段)

①出示第1~2自然段,從這兩個自然段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園子里昆蟲種類繁多;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而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個段落,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2)“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①默讀第4~15自然段,畫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細細地讀讀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出示句子:“哪里會溜得準,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②討論:“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是“我”童年的樂園。)

③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3)感受園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第16~19自然段)

①朗讀第16~19自然段,思考:從這幾段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②課堂交流。引導學生關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復地朗讀中體會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出示句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

(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17自然段,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④“我”在園子里輕松舒適地入睡引導學生關注兩個“不用”說明“我”困了就睡,無拘無束。

3、有感情地朗讀16~19自然段,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三、布置作業

1、從課文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或幾個自然段多讀幾遍。

2、課后讀一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

[教學板書]

2祖父的園子

祖父的園子:自由自在

祖父:寬容、慈愛

童年的樂土

精神的家園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輕快、優美的文筆詳盡地展現了祖父園子的勃勃生機。整節課以學生自讀為主,并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通過朗讀文中孩童般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生通過自讀,大部分能理解課文內容,加上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學生朗讀時都富有情感,整體教學效果較好。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練習默讀課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內容。

3、聯系上下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詞語的感情變化。

4、聯系生活實際,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礎,學習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

5、我能利用課文新奇大膽的想象,激發我對生活的熱情,敢于想象,樂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1、練習默讀課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內容。

2、聯系上下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詞語的感情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礎,學習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知道“鏡”、“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潛”讀音是二聲;正確書寫“潛艇、毛毯、窗戶、砌成、狗熊、煎餅”等詞。

2、練習默讀課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內容。

方法指導:

1、“鏡”、“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潛”讀音是二聲;書寫“艇”要注意“建之”旁托起右上部分。

2、體會用詞的準確,有助于我們遣詞造句。

3、完成表格,有利于我們理清文章思路。

4、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的快樂和可愛。

5、讓自己走進作者的想象,創設情境聯系實際,結合自身的感受來談。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我能讀課文,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讀通課文。我會掃除讀音障礙了。

(1)瞧,本課的生字我會看拼音寫漢字了

mén chuāng yǎn jìng tuō xià qián tǐng

()()()()

máo tǎn jiān bǐng cán jiǎn qì chéng gǒu xiòng

()()()()()

(2)火眼金睛,辨字組詞

餅( ) 潛( ) 砌( ) 艇( )

拼( ) 替( ) 徹( ) 挺( )

(3)我會寫下列詞的近義詞

喜歡——( ) 收拾——( ) 幻想——( )

希望——( ) 涼快——( ) 假裝——( )

(4)我會劃去括號里不合適的詞

有時候,我希望我的房間變成一(個 間)魔術屋,一(輛 艘)潛水艇、一(座 所)學校或一(家 個)商店,它要能長出四(個 顆)輪子,一(部 對)翅膀,那就更好了。

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圍繞重點問題研讀課文:

“為什么他會希望自己的房間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呢?說明現實中他希望什么?”

1.帶著這個問題,讀讀你最感興趣的他的一個想象,從字里行間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強調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激發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并讀好該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希望嗎?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間也真的變成了這樣,你想象你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D.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讀這一段話,讀出你的向往。

3.小結學習方法:把自己當成作者,想象真的變化了會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詞語的感情變化。

2、聯系生活實際,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礎,學習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

3、我能利用課文新奇大膽的想象,激發我對生活的熱情,敢于想象,樂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維品質。

方法指導:

1、以讀代講,讀中來品析作者的感情。

2、學習本課結構上前后呼應的寫法。

3、此題能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主旨,請認真感悟親人對作者給予的綿綿不盡的關愛,以及作者對親人的感情。

4、抓重點語句感悟作者情感變化,要學會邊讀邊體會。

5、學以致用,學會想象,想象既要豐富,又要合理。

教學過程:

一、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繼續圍繞重點問題研讀:

1、針對第二部分其他內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節)讀好相應段。

2、以讀代講,我通過讀書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3、小結第二部分的內容和感受,全班同學自由讀第二部分,我讀自己喜愛的小節。

二、學習課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

1.他的房間到底是什么樣子?我們能通過讀書告訴大家?

2.讀了這一段有什么,我對一些句子和詞語有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為什么他要“噓——小聲點”地告訴我們那些別人不知道的寶貝呢?“其實”一詞表達了什么感情呢?

3.作者的想象那么美好,為什么最后他還是說“自己最最喜歡的還是現在的房間”?

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

本組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

三、品析語言,感悟作者情感變化與本文語言特色:

1、 我會讀這些句子:

我希望我的房間有輪子。

我更希望我的房間長了翅膀。

我特別希望我的房間是一件間魔術小屋。

我最最喜歡的還是我現在的房間。

2、 我知道“希望”、“更希望”、“特別希望”、“最最喜歡”這些詞表現的情感變化。

3、 我會有感情的讀上面的四個句子。

4、 我覺得這些句子讀起來感覺特別親切熟悉:

教師點撥:本文語言方面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的的修飾,多是采用兒童口語,如“噓——小聲點”、“哇,那該多好!”我還能找幾句__________。讀來親切,容易上口。

三、拓展延伸:我也會像作者一樣

原來我們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們能通過文字把它們呈現出來,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為他想到的我們也都想道,我們也能這樣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我希望我的房間是這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4

教學內容:

欣賞《桔樹尚且性剛強》。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本地區主要戲種的歷史發展、主要特點和代表性劇目,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發學生對中國戲劇藝術的關注,弘揚民族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

(1)播放三段唱段,請學生猜一猜是哪個劇種?

京劇《紅燈記》選段、黃梅戲《女駙馬》選段、越劇《紅樓夢》選段。

(2)哪一個戲種是流行于我們地區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越劇的知識?

2.新授部分

(1)介紹越劇發展歷史及行當: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賞《桔樹尚且性剛強》,邊欣賞邊完成課后問題。

(3)欣賞《紅樓夢》選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4)總結越劇的音樂風格特點:清悠婉麗。

3.演員介紹:尹桂芳

4.拓展性作業模擬演唱,積極體驗、大膽表現。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報花名》。

教學目標:

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了解評劇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的劇目。欣賞《報花名》進一步感受評劇演唱特點,通過欣賞、模唱感受評劇藝術的深厚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1.教師課前要了解各小組的學習情況:戲劇種類、相關知識資料的準備情況。

2.導入:播放歌曲《看大戲》并交流評劇的有關內容:發展歷史、藝術特點、音樂特點、代表劇目、優秀演員。

3.欣賞《報花名》:簡單了解《花為媒》的劇情,感受音樂風格,介紹演唱者。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花木蘭》。

教學目標:

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河北梆子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劇目;欣賞《花木蘭》,進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樂特點。對比欣賞豫劇《花木蘭》,學習了解豫劇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劇目。

教學過程:

1.教師課前要了解各小組的學習情況:戲種以及相關知識等有關資料的準備情況。

2.導入:播放歌曲《看大戲》

3.了解豫劇的有關知識:發展歷史、藝術特點、音樂特點、代表劇目、優秀演員。

4.欣賞《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簡單了解《花木蘭》的劇情,感受音樂風格。

5.欣賞河北梆子《花木蘭》并了解河北梆子這種藝術形式。

6.背誦古詩《木蘭辭》

7.拓展性欣賞:民族管弦樂交響詩《花木蘭》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唱歌《看大戲》。

教學目標:

學習歌曲《看大戲》,設計歌曲的念白節奏,正確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豫劇《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劇的唱腔風格。

2.學習歌曲《看大戲》

(1)初聽:體會樂曲的情緒,感受樂曲的風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過門、變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確演唱。

(3)學生自主設計念白的節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賞教師提供的音響材料

4.總結本單元的學習情況。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5

一、教學內容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課文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二、教學設計:

學生比較喜歡三國的故事和人物,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講學結合,一學為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生詞,讀通讀懂課文。

2、了解古代軍事知識:都督、軍令狀、水寨、弓弩等。

3、深刻領會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學難點:

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我們十一冊學習過《赤壁之戰》,對于三國的&39;歇后語和成語大家積累了哪些?

同學踴躍發言教師小結,對于課外積累多的學生鼓掌表揚。

關于三國的歇后語: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東吳招親----陪了夫人又折兵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關于三國的成語:

望梅止渴三顧茅廬味如雞肋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釋卷老馬識途木牛流馬

2、學生分組自學

(1)自學生字生詞,不懂的。教師巡視。

(2)根據寫事的繼續問的特點分清課文的順序

立下軍令狀-----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認識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領會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三方面:一是諳熟人,二是具有豐富的天文知識,三是通曉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討論。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草船借箭?結果怎樣?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陰險狡猾;諸葛亮: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魯素: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

不喜歡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

喜歡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諸葛亮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的安排

a、諸葛亮算到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回來時順水順風;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手箭。c、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魯素忠厚老實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魯素見證了諸葛亮取箭的經過,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4、圖文結合,看出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博才多學,知己知彼,善于運籌帷幄。是歷史山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

5、把本課的內容演一演,同學評價。

6、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6

學生視角:

草船是什么樣的船?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個故事發生在原因、經過、結果怎樣?生動的情節吸引著學生學生邊讀邊思,激發著學生學習熱情。

難點:抓住課文內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師思考:

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學《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記敘了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諸葛亮與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知過人。文章內容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鮮活,人物關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學中應把握好文章贊揚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中心,結合學生對文章已有的認知基礎,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

重點:從草船借箭中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他的神機妙算。

設計特色:

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讀中感悟。

信息資料:

1、師生共同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內容資料。

2、查閱搜集介紹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關資料。

3、船模型及相關的.演示材料。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之所能神機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認識諸葛亮識大體、顧大局的寬廣胸懷。

2、幫助學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程序:

一、提示課題,點出借字。

據課題:你認為文章應該寫些什么內容?哪個字是題目的中心詞?全文突出哪能個字?

二、理出脈絡,圍繞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經過怎樣?

C借箭的結果如何?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然后組織討論。并據以上問題給文章劃分段落。

三、掌握重點,突出借字。

借箭的經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現了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為什么強調不能讓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時候才去開船借箭?為什么等到這個時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樣停的?為什么?

D、借箭時,諸葛亮表現怎樣?說明什么?

E、你認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知天---預測準三天內必有大霧,回來時順風順水。

知地----大霧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魯肅忠厚(保密備船)曹操多疑,不睹虛實,不敢輕意出擊。

表現了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華卓越。并通過周瑜與諸葛亮的語言、行動的對比,表現出諸葛亮顧全大局,豁達大度的風范,反襯出周瑜氣量狹窄,妒能忌賢,不顧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難,加害諸葛亮的卑鄙行徑。

四、復述鞏固,抓住借字。

五、演讀欣賞,體會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贊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是貫穿在文中的主要線索。

程序:

一、復習導入。

組織學生進行補題練習,

練習分清前因后果,訓練有條理地表達。

()草船()借箭。

二、抓住中心詞,突出重難點。

1、引導通讀全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諸葛亮神機妙算)結合中心詞進行質疑,師生共同梳理。

(1)課文哪些內容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諸葛亮為什么能做到神機妙算?

2、引導學生分組研讀課文,針對思考題進行討論。教師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建議,從知天、知地、知人三個方面,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強調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理解體會。

(抓住中心詞,讀書質疑,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交流匯報,互相補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引導復述課文。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互相補充、評價,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師生共同利用準備的教具,邊讀邊演示借箭過程,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復述課文。

(培養合作交流意識,評價意識,動手實踐能力。)

4、小結: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填空。諸葛亮是一個()的人。

三、感情朗讀,整體回顧。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整體回顧全文內容,理解故事深層次的前因后果。(周瑜妒忌設局陷害;孔明大敗失敗周郎。)

四、再回課題,學后質疑、解疑。課題中的借換成取騙受偷行不行,為什么?

五、拓展表演,綜合實踐。

利用手中搜集的關于三國人物的資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資料:

1、《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長篇小說,一百二十回,羅貫中著。羅貫中,元末明初人,名本,號湖海散人,杭州人。《三國演義》的內容是描寫東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間的歷史事件,重點描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斗爭及興衰過程。它以三國歷史為骨架,其基本輪廓和基本線索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與歷史記載相去不遠,但具體內容和血肉部分則出于虛構創作。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群眾中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2、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生于山東瑯琊的一個官僚世家。

3、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總督東吳兵馬。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東吳名將,周瑜死后,他總督東吳兵馬。

5、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獻帝時為丞相。

6、原著中對大霧的描寫: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甚則穹昊無光,朝陽失色;反白晝為昏黃,變丹青為水黑。

7、原著本章小結:

濃濃霧露滿長江,天地難分水渺茫,二十舟船能擺列,萬余弩弓盡施張,

飛蝗透草搖天影,孔明今日伏周郎。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7

教學目標:

品味文中描寫原野景色的句子,體會春天到來時人們的欣喜之情。

教學準備:

錄音機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你喜歡春天嗎?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春天的蹤跡,共同領略著名女作家蕭紅筆下的春天的原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朗讀的情況。

3.默讀課文,讀后匯報: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還有哪些問題。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2.交流學習結果,讀準下列生字并組詞:

脹、欣、籽、鴉、棉、糞、覓、巷、咩、坎

說一說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詞語不理解,請找出來,可以查閱字典、詞典或其他工具書,也可以仔

細讀讀相關語句琢磨琢磨,還可以和同學、老師討論交流。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朗讀課文,校正讀音。

四、作業:帶著自己的理解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春,預示著生機,預示著活力。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三月的原野,來感受北國的春天。(板書課題)

二、理解感悟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國的春天到來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點,讀完后有什么樣的感受,說一說。

三、交流閱讀體驗

(1)從小草的描寫感受到春來了[課件出示語句]“三月的原野已經綠了……媽媽驚喜地說:‘那一定是向陽的地方!’”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到了什么。抓住“透出”“轉折”“欣幸”等詞語感受小草表現出的頑強的生命力。從孩子和母親對話里讀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尤其是孩子的那份驚喜,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從對小草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嚴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我們仿佛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春天給土地、植物、動物、人類都帶來了希望。文中哪些景物也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感受?

(2)“搶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理解“天氣一天暖似一天……”這句話,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師生交流。從河冰發了、苦悶而又奔放的流,烏鴉覓食,飛舞的楊花等,我們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從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機,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

作者對初春田野上的景物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才把景物寫得如此生動、具體。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呢?

你看,有動態的:羊羔的叫聲,河冰在流,烏鴉、楊花在飛;有靜態的:小草、蒲公英;有顏色:綠色的小草,白色的搶根菜籽兒,變黃的榆樹;還有石子打船的聲音。

真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

(3)指導鑒賞、背誦課文。

四、激發觀察興趣,尋找身邊的春天

1.師: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春天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你睜開發現的眼睛,帶著一顆細膩的心去觀察,去體會,那么在校園,在公園,在山林,在路邊,甚至在自家的`周圍……你都會發現春天的蹤跡:一陣春風、一場春雨、一棵小草、一個嫩芽、一朵小花、一個風箏、一只蝴蝶、一條小蟲,等等。從這些,你都會感受到陽氣升了,春天來了,以及春天里人們所特有的勃勃生氣。

2.作業:尋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全班交流,練習口語表達

1.師:讀了《三月的原野》這篇文章,不禁會使人贊嘆:好一派生機呀!在尋找了春天之后,或許你從心底里萌發出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感慨,或許你這才真正理解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或許你還想了很遠很遠……來,展開你的想象,發出你的感慨,說出你對春天的認識吧。

2.學生說自己尋找到的春天,教師相機指導,學生之間也可以提出疑問或建議。

二、嘗試拓展閱讀,積累語言

推薦拓展閱讀:朱自清的散文《春》。課后搜集、閱讀與春天有關的文章、詩歌、諺語等,并進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記在本子上,也可以寫一篇觀察日記。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8

《我的心愛之物》

教學內容:這次作文的要求是寫自己最心愛的一種東西。要講清楚它的特點,抓住這個物品的外形特點、來歷以及你覺得‘心愛”’的理由寫清楚。由這一東西產生的聯想,能夠讓別人讀了你的文章體會你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學生都有自己的心愛的東西,也都有自己的喜愛之情。也會由此而產生聯想。但要把它表達出來卻有困難。不容易把它寫清楚。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仔細觀察,展開想象,寫出感情。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本組學習了聯想的的寫作知識,再這次作文中要得到應用。

2、鞏固本單元的的寫作知識。

過程和方法

1、課前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愛的東西仔細觀察寫好初稿。

2、教師根據學生的初稿,找出范文,利用事物投影,引導學生分析評講文章。

3、學生分組修改。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態度。

2、善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指導學生仔細觀察。

2、難點:引導學生展開聯想。

教具準備

1、作文描寫的事物。

2、例文兩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同學們,愿不愿意將自己心愛的.東西與他人一塊欣賞?那就把你寫的文章拿出來吧。

二、導入新課,明確要求。

1、同學們的手稿我都看了。我覺得同學們寫得都不錯。象劉靜、侯美燕、姜少丹、王路、周玉珊等同學尤其突出。但是我也發現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命題不好,有的同學是這樣命題的:寫自己新愛的一種東西你認為好不好?

(2)字、詞、句存在的問題,每個同學的作文中都存在,需要認真修改。

(3)沒有達到這次作文的要求。

2、同學們記得這次作文的要求嗎?

師出示要求:

(1)寫自己心愛的東西

(2)寫清特點

(3)寫出聯想

①師出示學生帶來的玩具課件:玩具米老鼠(讓學生觀察)。同學們喜歡它什么?請學生回答。

生答:耳朵特別大,象兩把大扇子,它笑咪咪的,心里一定有高興的事等等

師導,有個同學根據這個玩具寫了一篇作文。

②出示課件:《我心愛的米老鼠》

要求學生輕聲閱讀作文,結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思考一下,這篇作文達到了這次作文的要求沒有?

小組討論。

師請學生回答,并結合要求具體談一談小作者是怎樣達到要求的。

生:寫清了米老鼠的特點,寫出了喜愛之情,聯想好等等

師小結:這篇作文為什么寫得好?請學生回答。因為這篇作文符合這次作文寫作的要求。所以這是一篇成功的習作。

③師出示課件:《小鬧鐘》病文

要求默讀作文,結合本次作文的要求,進行討論,說說這篇作文達到了這次要求沒有?請學生回答。

生答:沒有聯想,沒寫清特點等等

同學們能不能把這篇作文修改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發給學生作文材料。

分組修改。把修改的《小鬧鐘》的作文放在實物投影上講給同學們聽。

3、師小結:根據剛才的評改,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改好自己的作文?朗讀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生進行修改。

師巡回指導。

生交流修改情況。

4、請同學們談這次作文的體會。

師結:作文是修改出來的,只有反復修改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三、作業:繼續修改,謄清。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9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把上學期同學們有關理想的文章引入課堂,引發對夢想的談話。

二、學習《我的寫作夢》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今天我們要學習兒童詩。剛才同學們讀的我們班級墻報上的《理想》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抒發童年夢想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二)自學兒童詩,讀通、讀順、把體會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記號。

回憶學習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義的批注。

(三)同學們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師巡回,參與討論。

2、重點關心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與他們一起思考。

3、對學習優秀的同學,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討論小組,也可以代表個人。

(五)老師檢測生字詞學習情況。

注意區別形近字,重點解釋“鉛字”的意思。

(六)認真朗讀課文。

三、小結課文,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全班一起朗讀課文。

二、繼續學習。

(一)指名上臺,其他同學在下面,聽寫和解釋。

(二)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作者所表達的愿望。

2.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么?

3.指名說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

4.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為什么?

5.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1)“我”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飛的翅膀?

(2)“我”為什么決的郵筒像一只大大的儲蓄罐,存進去的又是夢想?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如,平日里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云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6.生展示讀,并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7.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三)回歸全詩,感受意境

1.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夢想?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鑒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三、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

1、選擇真實樸素的寫作材料。

2、展開想象,用心理活動表達對夢想的追求。

3、充滿童趣,充滿生活氣息。

四、你也寫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1、我的寫作夢

作品——放飛()

郵筒——秘密大吃一驚

一天天等待

儲蓄罐——一個夢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4.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質疑問難,有針對性地再讀課文。

3.抓關鍵詞句,精讀課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讀。

4.回顧全文,總結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文,學會感恩,學會孝順父母,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難點:

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有過遲到的經歷嗎?說說你遲到的原因及你當時的心情。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遲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遲到了,這些事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瀏覽,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主題性問題:

①父親對我的態度為什么截然不同,這兩種態度說明了什么?

②父親為什么對我這么嚴厲?

③父親到底是怎樣愛我的?

三、精讀,理解感悟。

學習第1自然段。

1.帶著問題①,自讀自學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書:很疼、很嚴)

2.語言訓練:將這句話改換語序讀一讀,說說你讀后的不同體會和感受。

①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②我的父親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但是他很疼我。

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呢?

2.指名回答。

學習第3-10自然段。

1.自由讀第3-10自然段,說說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很嚴?(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去理解)(板書:很嚴很嚴)

2.父親為什么這么嚴厲地打我?讀文,找出作者的表現說明我該打的原因。(結合課后習題3理解,體會我的心理活動)

3.我挨打最后的結果當然是上學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學,有情有可原之處嗎?

4.有,為什么父親還是打了,最后又為我送來了夾襖和錢呢?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的心情如何?此時,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過渡:我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此,而是韓老師的教育讓我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深沉的愛。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細細品味。

四、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39;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3.總結全文,熏陶情感。

教學重點:

1.繼續學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到我挨打后,還是去上了學。然而,在韓老師要我們靜默時,我聽著,聽著卻鼻子不禁抽搭起來,想要哭。我為什么會這樣?當時,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說一說。

2.學生靜思后,指名回答。(體會我在韓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到父親打自己,是關心自己良好品質的形成,對自己的嚴厲是一種真正的愛。)

二、繼續學習。

學習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3-15自然段,說說父親又是怎樣疼我的?(引導學生抓父親的動作體會)

2.聯系前文,說說你對父親愛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親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是他對我深沉的愛。

學習第16自然段。

1.是啊!無論是我的父親很疼我,還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都是他對我深沉的愛。(板書:深沉的愛)

2.能享受這么深沉的愛,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決定怎么做呢?(指名說)

3.帶著你剛才的想法和感受讀最后一自然段。

4.指導感情朗讀。(輕松、愉悅、充滿感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觀,都源于——(父親深沉的愛),帶著這種體會再讀第一自然段。

2.在頭腦里回顧一下,作者是怎樣寫讓她感動的生活經歷的?(選取典型事例,有詳有略敘述,前后對比來突出重點;注重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會像作者一樣有讓自己感動的生活經歷,學著作者那樣說一說、寫一寫,與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1

一、初讀感知,梳理內容

1、古時候有許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你搜集了哪些故事,咱們來交流交流?(赤壁之戰、淝水之戰)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以弱勝強的故事《田忌賽馬》,板書課題。大家注意“忌”字的寫法,上下結構,上邊是自己的“己”。

2、課題中關鍵字在“賽”,圍繞“賽”字你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3、課文主要講了(田忌與齊威王賽,賽了兩次,第一次齊威,田忌輸了,第二次齊威王輸了,田忌贏了。)

4、同學們真會學習,一下子解決了這么多問題,弄懂了文章的大致內容,咱們來看看第一次比賽,他們怎么比的?誰來說說?

我請兩位學生上臺用準備好的教具馬匹進行演示比賽過程。

5、田忌輸了,三場下來,田忌都敗了,此時他的心情怎樣?他會怎樣想呢?

6、一個“垂頭喪氣”不僅讓你們看到了田忌的神情,還描摩到他的內心。他把失敗的原因都推到馬兒頭上去,咱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田忌覺得很掃興,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馬場。)

7、齊威王獲得勝利,此時在做什么事情?

齊威王正在得意揚揚的夸耀自己的馬。

生活中你有得意揚揚的時候嗎?

二、鎖定重點,深入探究

1、就在齊威王得意洋洋之時,田忌卻與他進行第二次賽馬,結果反敗為勝,從這不同的結果中,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想問點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引導解決孫臏用什么方法反敗為勝。

2、師:這個問題問得好,咱們就來探討一下孫臏到底用的什么辦法?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生默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

預設:

我知道,同樣的馬,孫臏只調換出場序,用田忌下等馬對齊威王上等馬,輸一場,用上等馬齊威王中等馬了,用中等馬對齊威王下等馬,2比1勝了。

師:你真會讀書,這其實是文中描述的第二次賽馬的經過,咱們一起來看看。

請兩位同學上臺演示第二次賽馬的過程。

師:第一場比賽齊威王勝了,他一定沾沾自喜,自認為勝券在握。

3、第二場呢?(輸了)齊威王(有點心慌)。

大家做做心慌的樣子。他緊張啥?(有點不相信自己怎么輸了。)師:第三場?(又輸了)。此時齊威王:目瞪口呆。

他輸得糊里糊涂。此時齊威王是云里霧里,看不分明。咱們來看看第二場比賽,齊威王的馬出場順序。

(生:仍然是先出上等馬,接著中等馬,最后下等馬。)

而孫臏就調換一下出場順序就使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正像文中所說

(生齊讀: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4、師孫臏為什么就能想出這個好辦法呢?在第二次比賽之前,田忌與孫臏有一段精彩的對話,我請個同學讀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感受。

(生讀3-9自然段。)

5、剛才咱們弄明白了他想了什么辦法,現在可進一步思考,孫臏他憑什么能想出這個辦法來?

三、延伸追問,補白想像

1、孫臏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就斷定自己一定能取勝?胸有成竹你們知道什么意思嗎?(形容做事非常有把握。)

2、他為什么那么胸有成竹?剛才齊威王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輸了,他多么希望有雙慧眼,把這糊涂看得清清白白,真真切切,誰借給他一雙?(生:孫臏。)

3、孫臏用他的慧眼看到了什么?オ使自己這樣有把握勝利?(從剛才的情形看,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4、田忌失敗了,只是認為自己的馬差;齊威王勝了,只是認為自己的馬強,但孫臏卻認為快不了多少。什么叫快不了多少?

(就是彼此之間馬都差不多。)

5、也就是田忌的中等馬雖然比不過齊威王的中等馬,但是勝過齊威王的下等馬。(生:我從第二次比賽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們來讀讀第二次賽馬的過程。

6、同等級較量,田忌只能敗給齊威王,如果調換順序就能出奇制勝,還是那句話,齊讀(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哇……)。

師:他這樣一說,田忌瞪了他一眼,生讀: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師:如果再賽,田忌認為自己還是一個字——輸。只有在什么情況下,オ能讓他贏?生:換馬。

7、此時孫臏已是(生:胸有成竹)。

可見,就在這之前,孫臏已經想好了對策,因為他那雙慧眼已經看出了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再讀: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哇……

8、田忌看得出來嗎?齊威王看得出來嗎?而孫臏卻看得出來,此時,你覺得孫臏怎樣?

預設:孫臏非常自信。

我覺得孫臏非常細心,連那小小差距都看得出來。

9、師:孫臏真是善于觀察。賽馬場上是風馳電掣,這就一會兒功夫,他竟然把這細微差別,誰的馬快,快多少;誰的馬慢,慢多少,看得如此(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0、小練筆

課文結束時,只寫了齊威王的表情,沒有寫田忌,田忌會是啥樣神情?此時田忌最想干什么?田忌會對孫臏說什么?請大家拿起筆,簡單地寫一寫。

交流。

預設:

你們可知道,當時田忌問了孫臏這樣一句話,想知道嗎?

田忌說:孫臏老兄,你怎么就知道當時齊威王不會調換順序,如果他調換順序,咱們不就慘了!

孫臏說:因為齊威王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馬,他得意忘形了,不會調換序的。生: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他一心想,如果再比,取勝的還是他,他打心里是不會換馬的。

11、總結:哦,原來這一切,都被孫臏料定了,是呀!會觀察善分析,再用高超的計謀,打破常規,才能出奇制勝。

四、拓展延伸。

這個故事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史記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課下同學們不妨去讀一讀,讀史使人明智。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

3、學習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在品讀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和祖父的愛,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祖父的懷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

蕭紅的《呼蘭河傳》,是對故鄉的一本回憶錄。也就在寫完后的一年,這個女子就從世間消失了,只有31歲。但她把她對鄉土農家的愛戀,把她對生活的嚴肅思考,傳達給了她的讀者,世世代代的讀者。在《呼蘭河傳》里,她用了許多的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點描寫了家里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后花園。為什么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么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二、賞讀園中景物自由。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園子的段落。(第2節、第13節)

2、引讀第二節,說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

(色彩艷麗

很大

昆蟲的天地

充滿生機

相機補充原文:園子時明晃晃的,紅的綠的,什么都有。)

3、自由讀第13節。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

(1)鮮活的園子。從哪看出來?指導讀

(2)自由的園子?這節中還有哪些詞語看出自由?(隨意、沒有人管)

課文寫了哪些植物的自由?指讀。假如你是倭瓜、黃瓜、玉米,你如何表述自由?

(3)想像說茄子、比瓜、晴蜓如何自由的。

三、感悟童年的自由。

1、默讀其它內容,說說作者在園子里生活如何?

2、交流

(1)快樂。指導朗讀。(澆水)

(2)自由。找句子說感受。教師相機概括: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鬧就鬧,想睡就睡、想不聽就不聽。

(3)結合睡這一部分,想像如果你的家人見你這樣睡如何說如何做。

(4)感受淘氣、任性。

四、感悟祖父的形像。

1、自由讀,說說祖父給你的形像?

2、交流:慈愛、放任、寬容3、重點出示:從哪個字看出祖父的愛?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地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3、想像一下,祖父還會在什么時候笑?

4、出示原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5、出示:小蕭紅一生悲苦,8歲喪母,父親因她是女孩歧視她,繼母更不喜歡她,她是在可憐的陰影中長大的。父親對蕭紅很冷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罵到使人發抖的程度。蕭紅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回憶:“父親打了我的時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從黃昏到深夜……祖父時時把多紋的手放在我肩上,……對我說“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小蕭紅只有從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樂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愛。這個普通的園子還普通嗎?

6、出示: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

文章開頭這句話表達什么情感?

7、出示: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已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

五、品味語言。

1、出示13節,說說運用了哪些寫法。

2、老師讀這一段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文中一連用了十個“就”,讀起來是不是覺得啰嗦?(蕭紅的文字很樸素,但讀起來覺得很靈動,很清新,字里行間撲騰著兩個字——自由。)

3、出示: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了。黃瓜還沒有吃完,又看見一個大蜻蜓從旁邊飛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用了幾個“又”,有什么好處?

4、出示下列句子,感受樸實、反復的特點。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下種,我就……

祖父鏟地,我就……

祖父澆水,我就……

六、總結。

童年的一切,是蕭紅忘卻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質樸的文字去表現它,珍藏它,寫成了《呼蘭河傳》。著名作家矛盾稱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的好書,希望同學們課下找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

任性、快樂、任性、自由(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鬧就鬧,想睡就睡……)(愛)和祖

慈愛、寬容、放任父的園

充滿生機、

自由、隨意、沒有人管理

(要怎樣就怎樣)子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3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介紹作者

1、出示課題:

祖父的園子

2、介紹作者:

蕭紅,現代著名作家,原名張乃瑩,黑龍江呼蘭人。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用筆名蕭紅,1940年發表了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思考:

祖父的園子給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只要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詞句,言之有理的,都應該鼓勵。學生可能的會有這樣的印象:

⑴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好玩的地方。

⑵祖父的園子里充滿了快樂。

⑶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

⑷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反復地朗讀。

三、走進園子,品味童年

1、默讀課文,園子里的哪些情景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2、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

⑴園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①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寫的情景。

②用一個詞概括園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給你留下的印象。

(充滿生機、熱鬧、美麗……)

③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⑵我和祖父在園子里邊干活邊玩。

①默讀課文4~15自然段,畫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細細地讀讀,想象“我”。

A、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

B、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

C、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

D、祖父澆水,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

②討論:

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③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⑶園子里的花、鳥、蟲子、倭瓜等。

①朗讀課文第17自然段,你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什么?從哪些句子里讀出來的?

②課堂交流,引導學生關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復地朗讀中體會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

E、愿意接一個瓜,就接一個瓜。

F、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3、默讀課文,思考:

“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呢?可以從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現“我”心情快樂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四、積累語言,留住記憶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讀寫、理解“妒忌”等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體會,學習作者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難點:深入體會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談話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最喜歡的名著,交流其中印象深刻的內容,進而引出課題《草船借箭》。

四、初讀

生字詞:“妒”的書寫、辨析

內容:課文主要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順利的&39;借得十萬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嘆服。

五、析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從哪里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一)知天文(大霧彌漫)

1、諸葛亮為什么選擇這樣的天氣實施計劃?(霧大,“江上的人面對面都看不清”,曹操更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射箭)

2、能不能猜猜諸葛亮讓船“一字擺開”的用意呢?(“一字擺開”便于統一行動,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增大)

3、為什么還要讓軍士們擂鼓吶喊呢?(虛張聲勢,制造進攻的假象;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

4、讀到這,你想對諸葛亮說些什么?

(二)識人心(草船受箭)

1、曹操上當了嗎?(霧很大,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射箭便是)

2、從這里能感受到曹操是個什么樣的人?(生性多疑、小心謹慎)

3、如果你是諸葛亮,還能想到其他辦法嗎?

4、有感情朗讀。

六、品讀

想象一下,草船借箭事件之后,曹操、魯肅、周瑜會有怎樣的表現?

七、小結作業

作業:周瑜嘴上說自己比不上諸葛亮,但他對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嗎?請大家課后去看一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下節課一起來分享你的體會。

八、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5

【教學目標】

1、結合預習,能認讀“倭瓜、螞蚱”等生字詞,讀通課文。

2、走進文本,感受祖父的園子里的自由、快樂、愛,體會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段落,感悟“反復”等表達方法。

3、走出文本,聯系生活,學會反思自身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走進文本,感受祖父的園子里的自由、快樂、愛,體會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段落,感悟“反復”等表達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qq農場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辨音

2、標注自然段序號,了解特殊段落。

幻燈片出示相應段落

3、整體感知

師:通過預習,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用一個詞語概括的說說。

指名學生把詞語寫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課前布置預習,是教師們的常規做法。授課教師有選擇、有重點地從“讀音”及“對課文的整體把握”等方面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考查,既更好地把握了教學的起點,又有機地融入了新知識的教學。]

二、探究文本,感悟特點

師:那么,你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請你默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一些句子,然后把這些詞語寫到句子的旁邊,做批注。

生自主畫句子。

根據學生反饋情況,相機教學:

(一)感受園子的美麗

(二)感受作者的自由和快樂

(三)感受祖父的愛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較多的讓學生進行自主地讀書實踐活動,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生生、師生的互動將學習引向深入。本環節問題設置簡明扼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靜心讀書、用心默想,學習與實踐閱讀方法,教師則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充分體現了略讀課文教學的特點。]

三、照應課前,拓展反思

1、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課前聊到了qq農場,你覺得這兩座園子相比,你更喜歡哪座園子?為什么?

2、總結全課

[設計意圖:“嚴格意義上的閱讀應該是個人的一種文化生活,是讀那些有文化內涵的文字,是進入到這些文字所承載的文化傳統中進行思考的行為。”本環節通過與課前談話內容的照應,使整堂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對當下生活狀況做一種朦朧的思考。]

四、布置作業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6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改寫。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議軍事急于造箭來為難和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萬支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全文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教學時,可緊扣題眼“借”字,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中心思想。本文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得生動逼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顧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狹窄,妒賢忌能;魯肅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幔”等生字。

教學重點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有條件的,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

教師準備: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意境、感悟精彩

1.創設意境,渲染氣氛。課前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調動積累。你們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嘗試交流,整體感知。

(1)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生交流。

(3)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切入中心,領悟“神妙”

1.劃出課文的中心句。請同學認真閱讀全文,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讀感悟,周瑜臨終感嘆:“既生瑜,何生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學生自主學習。邊讀邊畫邊體會。

4.交流、對話:

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品讀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角色換位,對比體會:這場大霧,諸葛亮、魯肅都看到了。他們各自心情會怎樣?心理會怎么想的?

角色扮讀。

(2)聯系課文上下文來體會。課文中這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事先算準了這場大霧。

如,第二自然段的“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5.小組自學交流“諸葛亮懂地利”的情節。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默讀課文,圈畫相關的句子或重點詞語。

(2)交流體會。

(課文中的相關句子:第六自然段的“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第八自然段的“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詞尤其能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識破秘密;理由二:距離曹軍水寨遠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積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課外延伸

1.閱讀《三國演義》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點品讀“諸葛亮識人心”的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著,品讀經典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老師知道了同學們特別佩服諸葛亮的&39;神機妙算。有的同學說,諸葛亮通曉天文,有的說他懂得地利,還有的說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知人心”。的確,課文精彩描述“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探究的重點。如果老師讓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最能展現自己才華的學習方式來欣賞、探究課文描述“諸葛亮知人心的內容,你會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來探究?

2.學生片刻沉思后匯報,老師梳理、概括出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1)讀:有感情地朗讀。

(2)說:選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聲有色地說一說。

(3)演:邀請幾個同學或者老師,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4)評:評說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心。

(5)寫:根據看過的電視劇,展開想象,擴充、編寫“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場景。

3.學生討論確定各自的學習方式,可以個體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4.師生互動交流,及時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例

(1)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如果選擇的是“有感情朗讀”這種學習方式,請按照自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以求達到聲情并茂、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效果。

(2)說:采用“說一說”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你準備怎樣說?

(交流要點:①主要的情節和內容要講清楚。②可以對故事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創造,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對話,要加上一些生動的提示語和有趣的細節等。③語言要自然、流暢。不同人物的語言,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④說話時態度大方,要注意“聽眾”的反應,能用目光和手勢與他們進行交流。)

(3)演:如果選擇“演一演”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帝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該怎樣演呢?

(交流要點:①要編好“劇本”。把課文內容改為“劇本”,有些語言要適當改變。②選擇好“演員”,分配好“角色”。③各自熟悉“臺詞”。④準備好簡單的“道具”。⑤注意:一可以演具體片斷: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對話交鋒”;第七自然段的“飲酒取樂”;二可以串演整篇課文內容。)

5.請同學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學習伙伴,欣賞名著,品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

6.小組交流,全班匯報,自由欣賞、品讀: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知人心進行匯報,教師參與、互動。

以第七自然段為例──“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針對這個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學習策略的同學,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設:

師:“《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演演看,諸葛亮他這時怎么‘笑’?”

(可能是: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從鼻孔里輕輕哼了一聲:“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曹操輕蔑的嘲笑。)

(可以是:諸葛亮面對南岸,仰天大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戰勝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諸葛亮看著眼前的船只,聽著擂鼓、吶喊聲,微微一笑,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朗讀把“笑”的不同內涵讀出來。

二、營造“對話”,塑造人格

1.同學們能不能用恰當的成語或四字詞語來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上臺板書)

2.用關聯詞說話訓練。

提供幾組關聯詞:

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雖然……但是一……就

談話:老師提供幾組關聯詞,同學們盡量多地選用這幾組關聯詞,結合剛才你們概括出來的表示人物性格特點的詞語,把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紹完整。

3.匯編詩歌,體味經典。

師:把故事編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尋常,

要論成敗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應對。

妙算天文霧漫天,

通曉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計成,

箭如雨下滿載歸。

神機妙算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揚。

喜歡的同學讀一讀,也可以背誦下來。

三、鏈接名著,拓展文本

請同學們自由暢談讀《三國演義》的原著后的體會,如“空城計”;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云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

四、作業超市

1.接龍復述故事。

2.把文本演成課本劇。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7

設計意圖:

1、積極探索《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通過各種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活潑、全面地發展。

3、力求個性化的、情感化的閱讀,在讀中感悟形象、激發感情。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培養學生的朗讀、表達能力。

3、任選文中某一人物,讀中感受到該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學生對中國歷史人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閱讀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2、難點:用自己的話簡介人物。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常規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賽馬圖片。(仔細看圖片,想一想:這是什么比賽?)

(今天,我們要學一個古代賽馬的故事。)

2、出示課題:田忌賽馬

二、新課學習。

1、看題質疑。(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重要問題:田忌跟誰賽馬?是怎樣比賽的?結果怎樣?

2、初讀課文,解決問題。

①解疑

課件逐步出示:

②給課文分段。

③生字、新詞學習。

3、深讀課文。

過渡:出示“人物志”卡片。(只有對人物相當熟悉,才能制做出一張好的人物卡片。)

①自讀課文。

要求:注意人物的言行和神態,讓人物在你的腦海中活起來。

②選你認為最能使人物活起來的一段話,四人小組,分角色對話練習。

③匯報讀。學生評議(活了沒有?)

“我仿佛看到……”

三、總結談話,激發興趣。

(另外兩位人物,我們可以在課后給他們制做一張更好看的“人物志”卡片。我們古代的偉大人物還有很多很多,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去找一找他們的事跡,給他們也做一張“人物志”卡片。)

四、布置作業。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8

一、激情導入,揭示目標

1、激情導入:一個小小的游戲,一次精彩的比賽,往往都會給人深深的啟迪。今天,就讓我們回到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去看看齊國貴族非常喜愛的一項運動――賽馬,看看齊國大將田忌是怎樣賽馬的,看看從這次比賽中,我們又能受到怎樣的啟迪?

2、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么賽的?結果怎樣?……)

4、播放情景朗讀(電腦課件出示課文),思考:

①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②田忌和齊威王賽了幾次馬?結果怎樣?

5、揭示學習目標(出示,指名讀):

a)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

b)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啟發。

c)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

1、學生聽講,吸引興趣

2、學生讀題,認識“忌”字。

3、思考課題

4、了解課文內容,思考相關問題。

5、了解學習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事半功倍”。本環節讓學生了解課文大致內容,知道學習本課的學習方法。

二、合作探究,學習“兩次賽馬”課文

(一)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

1、問: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

2、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

(二)自學“兩次賽馬”部分

這兩部分內容,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務?

1、出示學習要求:

①各人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并填表(電腦出示)。

第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對齊威王的,接著用對齊威王的,最后用對齊威王的。由于,所以田忌。

讀課文填空

第一次比賽

第二次比賽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齊王的馬

田忌的馬

比賽結果(田忌)

原因

③每個合作學習小組中,選一人說,另選兩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臺上來講一講第一次是怎么賽的。

指名讀。

②一生上臺講說第一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第一次賽馬課件。

③指名讀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臺講說第二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第二次賽馬課件。

⑤填表

表揚:說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后說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角色扮演

1、為了增強現場感,我想邀請幾位同學扮演文中的幾位人物,模擬一下當時情景。咱們得先做點準備,請同學們再認真讀一讀這部分課文,注意人物的神情、語言、動作,重點詞語作上記號。

2、好了,現在我就是馬夫,誰來扮演齊威王、田忌、孫臏(課件出示“人物”),我任由你們指揮和差遣。你們可以自由發揮,表現出人物特點就行,不一定非得用文中語言。

3、他們演得怎么樣?(學生簡單評價):

4、比賽前和每場比賽后齊威王是什么表情和神態?你怎么理解?

(四)揭示孫臏思維過程

1、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原來是孫臏的主意!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只”、“一下”,說明什么?(方法簡單)

2、這么簡單的辦法,為什么作為齊國大將的田忌沒想到,旁觀的孫臏卻能想到呢?小組討論思考:

田忌:失敗面前失去信心(從哪里看出)。

孫臏:充滿信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足智多謀

“充滿信心”?你從哪里看出來?(“胸有成竹”)

為什么孫臏這么有信心?(他發現:“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

3、我們來測一下馬的速度,出示課件:測速,得出結果:田忌的____雖然比齊威王的____慢一點,但比齊威王的____快一點。

孫臏當時也許是這樣想的:__(展示孫臏的思維過程)

4、孫臏為什么不在第一次比賽前就提出這個辦法,讓田忌一舉獲勝?(若有難度,同桌討論)

討論后小結:如果不知道雙方馬的實力,就無法提出調換順序的方法。孫臏經過仔細觀察、科學分析,抓住了“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這個關鍵條件,才想出取勝的辦法。

1、學生回答問題,了解比賽情況:(兩次,每次三場)

2、學生快速瀏覽交流:第一次(1—2自然段),第二次(13—17自然段)

3、學生明確自學要求,為下一步的自主學習明確方法和步驟。

4、學生按要求自學。

5、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6、師生角色扮演,細分每場比賽

7、學生思考相關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后交流

8、學生觀看電腦演示“測速”,并在屏幕上填寫相關內容

9、小組合作討論,升華情感

本環節一開始就讓學生抓住重點段落進行分析課文,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學習,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表格的填寫、角色的扮演,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通過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明白仔細觀察、科學分析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推理質疑,深化認識

1、啟發質疑: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2、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我們來做個實驗。請每組拿出自己做的“紙馬”,每個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3、學生推算。教師巡視,找出一兩張推算結果多的紙。并在展示臺上展示學生推算結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4、思考:(電腦出示)

①想一想,田忌有別的方法戰勝齊威王嗎?

②齊威王第2次賽馬輸給了田忌,想一想,齊威王第2次比賽中途還有沒有取勝的方法?

5、電腦演示自定比賽

小結: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孫臏真是__________。用一個詞形容一下。(神機妙算、計算精密……)

1、學生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2、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推算

3、學生觀看展示結果

4、學生思考回答相關問題

5、由學生上臺操作并口述比賽經過

通過電腦演示自定比賽順序,這是本課教學的亮點,也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精彩體現,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同時對孫臏這個人物有更深的印象。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總結全文

2、學了這篇文章,我們認識了三個歷史人物(電腦出示人物頭像)。現在請你來評價一下這三個歷史人物,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從這個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

4、課外作業:

找自己感興趣的、有關動腦筋的故事讀一讀,準備參加班級故事會。(包括孫臏的故事)

1、學生根據板書內容復述全文內容

2、分析評價三位歷史人物

3、談感受

4、課外拓展,查找資料

從整體上加深對本文的理解和總結,學會分析人物形。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19

【教學目標】

1、了解畫圖程序編輯菜單下“復制、粘貼、旋轉、翻轉”等圖標功能。

2、運用畫圖程序編輯菜單下“復制、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創作設計美麗的花邊。

3、通過簡單的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運用“復制、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進行花邊圖案的設計與制作。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復制、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創作設計美麗的花邊。

【教學準備】

教師:檢查電腦硬件設備,排除電腦故障,課件。

學生:教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入電腦室,并穩定好學生情緒準備上課。

二、欣賞導入

1、欣賞花邊電腦美術優秀作品

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

(相同的紋樣進行有規律的重復排列,有秩序的美感。

2、生活中哪里經常用到這些圖案。

三、觀察感悟

1、自學教材,了解繪制方法步驟圖:

方法一:

(1)用各種工具畫出自己需要的花樣。

(2)用“復制”和“粘貼”工具復制花樣,第二個花樣用“翻轉”工具水平翻轉。

(3)按自己需要的樣式一正一反排列成一條花邊。

思考:單獨紋樣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

一個單獨紋樣如何變成一條漂亮的花邊圖案,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來的?

方法二:

(1)用各種工具畫出自己需要的花樣。

(2)用“復制”和“粘貼”工具復制花樣。

(3)按自己需要的樣式順序排列成一條花邊。

2、教師演示“復制、粘貼、翻轉”操作要點。

3、欣賞學生作品

說說他們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

4、欣賞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想想看,這些圖案能用什么工具快速表現出來?

四、探究體驗

作業:運用電腦中的復制和翻轉功能畫出漂亮的花邊。

設計步驟:

(1)畫一個單獨紋樣。

(2)復制、粘貼單獨紋樣。

(3)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組合。

五、作品展評

我設計的花邊運用了( )方法。

漂亮的花邊裝飾在( )地方。

六、拓展小結

利用所學知識設計桌布、手帕、窗簾圖案。

七、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步驟關閉電腦,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篇20

教學內容:《祖父的園子》

課型:新授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8個生字及正確書寫“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教法:引導法

學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給你留下哪些難忘的印象呢?(學生回答)告別童年冬陽下的駱駝隊,今天讓我們走進第7課《祖父的園子》。(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詞。讀后想一想:這篇課文中的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2、自由讀,交流:

(園子里有很多可愛小動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種小白菜,鏟地;澆菜;“我”在園子吃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綠螞蚱;園子里的小動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園子里睡覺……)園子是豐富多彩的,我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

3、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體會到?

4、交流:(快樂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三、精讀課文品味賞析

1、是啊!“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對這些事情,作者進行了“詳略”處理,其中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件事情?(鏟地)

2、找出相關段落,自由讀,看看從哪些動作和語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5-12自然段)

(1)動作:伏在、亂鉤(哪個句子說明我是亂鉤呢?)、拋給。

(2)語言:

A、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把最后一句話改成直接敘述,再師生分角色朗讀;

你從“我”和祖父的對話中體會到了什么?(無拘無束、調皮、愜意、漫不經心、調皮、懶散;祖父的親切、慈祥、寬容、哭笑不得)

B、再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讀著讀著,我們會發現祖父有一個典型的動作——笑,透過“笑”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祖父的話”(你對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認識?)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關系呢?(正是祖父的愛放飛了我自由的天性)

C、祖父始終“笑”著面對“我”,那“我”又是怎么說的呢?作者并沒有寫出來,這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請你們自由的讀一讀,你覺得“我”會怎么說呢?(練習指名)

(調皮地、大聲地、不耐煩地、嬉皮笑臉地、沒大沒小地、一本正經、天真地、滿不在乎地……)指名讀“我”的話,加上這些詞語,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動更立體了!

D、同桌合作:練習、展示。(多么和諧的畫面!多么溫馨的情景!)

4、我們抓住重點詞,通過朗讀體會出作者的自由自在,你還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來呢?指名學生讀相關句子,簡要說明。

A、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

B、我并不細看,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

C、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鉤一陣。

D、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

開火車讀讀這幾個典型的句子。

四、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1、過渡:慈愛的祖父,對“我”的瞎鬧是這樣的寬容,他對“我”傾入了無限的愛心與耐心,放飛了“我”的自由,于是“我”眼中一切都是自由的,特別是課文的第17自然段,字里行間都流淌著自由的氣息。

2、自由讀,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朗讀:(我體會到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哪個句子讓你的這種感受特別深刻?

4、讀著讀著,你發現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嗎?

三個“就像……似的”——擬人排比——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啊!(男生朗讀)七個“愿意”—無比自由—作者筆下的一切都是有靈性的,自由快樂的!(女生朗讀)

5、只要我們的心靈是自由快樂的,那么我們眼中的一切都是無拘無束的!你們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指名學生說,如:我今天考了好分數,特別高興,覺得校園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媽媽帶我公園里放風箏,我很高興,覺得公園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我一個人在家,特別自由,覺得家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6、請學生也像作者一樣用上“就像……似的”、“愿意”等詞語和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寫寫自己心中的那份自由。

7、交流。

五、回歸全文領悟寫法

1、小結: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份自由,重新回到祖父的園子。因為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也正因為滿眼的“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的心“情”就更加自由自在了。這就叫做“情景交融”。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方法。

2、齊讀課題:我是自由的,園子是自由的,而慈愛的祖父正是這種自由的源泉,所以作者深情地稱這個園子為“祖父的園子”。

六、課堂檢測

1、語音世界。(看拼音、寫詞語)

húdiécǎomàoxiānàoch?ndìjiǔcài

()()()()()

dàosuìpāokāisuíyìqíshíyīnliáng

()()()()()

2、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七、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

花園的美景自由

祖父的園子快樂

有趣的活動幸福

9949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指山市| 阿荣旗| 东至县| 理塘县| 嘉兴市| 连山| 云和县| 丽江市| 新建县| 兴宁市| 高陵县| 定兴县| 通州区| 彰武县| 五常市| 江西省| 乌拉特前旗| 渭南市| 南岸区| 封开县| 福州市| 黑山县| 河北区| 类乌齐县| 白朗县| 阳江市| 阳曲县| 县级市| 上饶县| 洛川县| 汝州市| 康乐县| 漳浦县| 泸西县| 友谊县| 周宁县| 惠东县| 彭州市| 探索| 酉阳|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