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樂教案 >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

時間: 龔鍇 音樂教案

對于一名致力于教育事業的教育者來說,編寫教案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它是教學質量提升的基石,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僅供參考。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1

游戲目標:

1、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幼兒表演的欲望。

2、幼兒扮演歌曲中不同的角色,學會四散表演的方法。

3、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4、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游戲準備:

蝴蝶、小兔子頭飾

教師形象有趣的表演

游戲過程:

歌表演:春天

1-2小節:小碎步,雙手自三位向身體兩側落下。

3-4小節:小碎步往左右移動兩手做小花狀經上舉落下,半蹲。

5-6小節:小碎步,雙手在身前上下撩動。

7-8小節:左右移動重心,手臂上舉左右擺動。

1-2小節:做蝴蝶飛,一拍一次。

3-4小節:做蜜蜂飛。

5-8小節:做小兔跳。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松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樂意聽音樂并隨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2、引導幼兒隨音樂表現并模仿解放軍的動作。

3、引導幼兒感受進行曲的力度和均勻的節奏。

(二)活動準備:

1、在電視上看過解放軍的操練。

2、解放軍的圖片、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1、復習律動《我是解放軍》。

2、音樂欣賞《這是小兵》。

①出示解放軍的圖片,聽音樂,歡迎解放軍的到來。

②請幼兒欣賞音樂《這是小兵》,教師引導幼兒隨樂曲有節奏地拍手,熟悉旋律。提問:聽了這音樂曲,你們想干什么?

③引導幼兒隨音樂表現小兵的動作。

引導幼兒討論:解放軍叔叔是怎么走路的?(如:很有精神地踏步走)解放軍叔叔是怎樣打敵人?(如:開槍、打炮)等,并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④幼兒隨音樂練習。

3、聽音樂表演《我是小兵》。

教學反思:

1、導入環節

本課的導入,我考慮到小班幼兒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了豐富的內容,強調幼兒的參與,重在激發和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播放樂曲《這是小兵》讓幼兒來模仿解放軍叔叔,讓其充分表現自我,通過身心愉悅的活動,引出音樂課內容《這是小兵》,為本課的音樂欣賞和表演做好鋪墊,這一環節的效果還不錯。

2、教學環節反思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音樂藝術時間重要的過程。我認為在音樂欣賞課堂中必須設計“聽”的環節,分層次,有目的的讓幼兒聽,讓幼兒充分地感受音樂的美,能有效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對音樂的“彌散性”讓孩子們學會歌曲,因此,我讓他們聽“歌詞內容”、聽“情緒”邊聽邊創編動作,但是有些失敗,因為他們雖然很多都聽過《這是小兵》,但歌詞記得并不熟,而畢竟小班的孩子能力還是有限的,缺少老師的引導他們也很難再有更深一步的進度,因此,我覺得在我的思維目標中給他們的定位過高了一點,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多考慮一下孩子們的實際水平和掌握程度,應先讓孩子們在非常熟悉歌曲后再進行下一步要求。在教中學,在學中教,我想,只有不斷地反思、總結、修改,才會不斷地進步。

新《綱要》中強調:幼兒藝術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強調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表現。

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深感到教師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所有的孩子都體驗成功的樂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嚴格遵循《綱要》的教學理念,將音樂活動滲透于一日生活,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感受學習音樂。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3

活動背景: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杏樹、桃樹、梨樹都競相開放,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還帶著淡淡的甜味和清香呢!野花遍地都是,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花叢中蜜蜂正在忙著采蜜,蝴蝶們翩翩起舞。小燕子也被這迷人的春色深深吸引,從南方飛了回來,它們自由自在地飛著、唱著,是那么地歡快,那么地動聽!

《小燕子》這首歌曲是一首傳統經典的歌曲,旋律十分優美動聽,歌詞也比較簡單易懂,很多幼兒都聽過也會演唱。歌曲雖以燕子切入,實則要表達的是春的美,抒發的是對春天的熱愛。如何透過這優美的旋律,簡單的歌詞,來幫助幼兒理解個卻的深層含義——春天的美麗和多姿?對此,我們進行了實踐研究,我帶領幼兒跟隨著可愛的小燕子一起去尋找、發現和感受美麗的春天。

一研后的研討:

1、在欣賞幻燈時,要加強引導幼兒講述景物的色彩、形態,運用一些優美的詞語或句子。教師可以加以小結,讓幼兒充分的感受到春天里各種景色的多彩和美。

2、幼兒的動作創編過程要配以音樂,尤其是在請個別幼兒介紹動作師,教師可哼唱旋律,使幼兒的動作表演與旋律特點相匹配,能夠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表現動作,突出輕盈、優美的特點。

3、教師的引導要注意語境的營造,用語氣、語調來帶動幼兒,加深他們對美的感受,體驗發現美景后燕子愉悅的心情。

二研后的研討:

1、在欣賞幻燈時播放純音樂,不要有歌詞,將幼兒的注意力轉向對春天美的感受,為理解歌曲的意境做準備。

2、引導幼兒至始至終以燕子的身份參與活動,投入到尋找春天美景的情境中。

3、幼兒在交流自己的表演動作時,教師要哼唱歌曲,創設情境,突出優美的特點,來體現歌曲的旋律特點。對于幼兒的動作,教師要給予及時地提升,增加動作的美感,豐富動作的表演性,并在情感上引導,進而深化喜歡春天的情感。

4、在欣賞和講解每張春天畫面時,要有側重點,從不同側面體現春天的美。(如色彩、春風輕拂下柳條樹枝的舞動)結合小班幼兒語言表達尚欠缺的特點,可適當配以動作,來體驗、感受。

附:《小燕子》三研案例

活動反思:

1、我們都知道,活動目標的制定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并在活動中分解和細化。我覺得此次活動的目標制定的還是比較恰當合理的,活動中我也能注意到把目標滲透在各個環節中,從幼兒的情感、認知和行為上給予相應的引導。

2、活動中創設的春天情境很能吸引幼兒,從幻燈的欣賞和現場實物的布置,再加上優美的歌曲旋律,讓幼兒深深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絢爛多姿。活動中我還引導幼兒以“小燕子”這一身份去尋找、感受和表現春天的美,始終投入在這一情境中。在這種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方式下,幼兒學得很輕松、愉悅,就像在玩一樣。

3、在幼兒用動作表現春天中美麗的事物和小燕子飛翔等動作時,我沒有及時地加以引導和提煉,而導致了幼兒兩次表演都停留在同一水平上,沒有提升。可以再進一步地引導,用語言提示或是自身的動作演示,讓幼兒的動作有所提升,也更具美感、更為豐富。

4、在后面的表演環節,幼兒的動作比較隨意,沒能聽著音樂表演。在這里老師可以提醒幼兒聽著音樂的節奏來做動作,而不是丟棄音樂,這樣也更能讓幼兒注意到動作的優美性。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的旋律,能聽辨出輕快、沉重的音樂變化。

2、在教師的帶領下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出小鳥飛、小鳥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動作。

3、活動時,能尋找適當的空間。

活動準備:

小鳥飛、小鳥吃食,大象走路、大象喝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欣賞音樂《小鳥和大象》。提問:

1、這兩段音樂聽上去有什么不同?

2、哪里是輕快的、活潑的?

3、哪里是緩慢的、沉重的?

二、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提問:

1、用什么動作表示歡快的音樂呢?

2、用什么動作表示沉重的音樂?

三、音樂與圖片匹配。

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2、根據音樂匹配圖片內容,并提問。

四、聽音樂分段練習做動作。

A段做小鳥飛和小鳥吃食的動作。

B段做大象走和大象喝水的動作。

五、在教師的指導下聽音樂,完整的開展韻律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并用語言提示幼兒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動作。

六、小結。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傳統的圖片觀察和音樂欣賞讓幼兒區分這兩段音樂,幼兒在音樂中盡情游戲。從活動過程看,本節課特別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很高,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表演時能大膽的展現自我,體驗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充分體現了活動的游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在編動作這一環節,幼兒受我的影響,幼兒的動作較單一,而我又沒有及時的加以引導,導致這一環節完成情況欠佳,作為教師今后應在課堂的引導方面多下功夫。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A段與B段旋律不同的情緒,初步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2、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3、體驗小狗嬉戲的快樂。

重點:感受A段與B段旋律不同的情緒,初步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難點: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幼兒人手一條自制的"尾巴";《小狗圓舞曲》的音樂、小狗的叫聲;相關的PPT

經驗準備:

和家長一起了解小狗的生活習性和小狗喜愛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A段。

1、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一遍,感受快速、活潑的音樂情緒。

2、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二遍,初步感知旋律與音樂形象。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開心嗎?""音樂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呀!"(快快的)

3、幼兒聆聽A段旋律第三遍,初步感知音樂形象

提問:"其實,這段音樂里還藏著一只小動物,會是誰呢?你們來聽聽。"

4、請幼兒用動作表現,請其他幼兒模仿跟學。

二、音樂欣賞B段。

1、播放B段音樂,感知音樂變化。

提問:"小狗玩累了,這個時候它會干什么呢?"(播放B段音樂)

〇幼兒用動作表現。

提問:"你怎么知道的?你從哪里聽出來的。"(音樂里)

"那這個音樂是變快了還是變慢了?"

2、隨樂集體表演。

三、再次欣賞——A段。

再次欣賞A段音樂,體驗音樂得再次速度變化。

四、欣賞《小狗圓舞曲》,并提供自制"尾巴"讓幼兒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1、邊完整欣賞音樂,邊游戲。

2、介紹音樂名稱及作者。

五、結束部分

完整播放《小狗圓舞曲》,在結束部分引導幼兒隨著配班教師離開活動現場。

延伸活動:

提供自制樂器、傳統樂器讓幼兒嘗試隨著節奏演奏,細細品味樂曲的旋律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反思: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里遨游,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從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1、如在欣賞課《小狗圓舞曲》中,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奏的變化區為樂曲分段,并辨別哪兩個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聽時,分析比較兩個主題在旋律進行及節奏上的特點,聯想這兩個主題各描寫了小狗怎樣的形態,并隨著音樂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態,動作;接著分小組討論,可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樂曲。

3、于是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創編故事,有的創編小品,有的用繪畫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樂隊員后出示一條旋律,學生仔細觀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進行及變奏規律,進行創編樂曲。

4、然后分別視唱改編前后的樂曲,再次體驗旋律,節奏等因索與樂曲情緒的關系。這樣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復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后,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系。

5、最后通過再次合作,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前敏捷;自修心增強;研討氣氛形成。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和分辨樂句的基礎上,能聽音樂做游戲。

2、初步學習創編蝴蝶飛舞的動作以及蝴蝶停飛時的造型。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蝴蝶活動教具、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春天來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小動物都出來做游戲了。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很美的音樂,我們來聽一聽,是什么小動物在做游戲?”

二、完整欣賞

1、幼兒欣賞第一遍,教師提問:“你們聽出是什么小動物在做游戲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在圖譜的引導下第二次欣賞音樂

(1)“這首曲子講的就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戲的故事。”

春天來了,花兒伸伸懶腰,展開了美麗的花瓣!紅花、蘭花開了,黃花、紫花開了,美麗的蝴蝶飛來了,一會兒停在紅花上采蜜,一會兒飛到黃花上聞一聞,一會兒停在藍花上比美,一會兒又和紫花說著悄悄話。花兒與蝴蝶把春天打扮的分外美麗。

(2)“請你再來聽一聽音樂里的故事,用你的小耳朵找一找哪里是花開的音樂,哪里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戲的音樂?”(最前面是小花開花,后面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戲)

(3)“你是怎么聽出來的?”(前面的音樂停了一下,蝴蝶才開始和小花做游戲的)

3、幼兒欣賞第三遍,教師再次演示音樂圖譜,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樂句。

(1)提問:“蝴蝶在花園里一會兒飛,一會兒停,它在花上停了幾次?”

(2)“蝴蝶是一開始就馬上找到花的嗎?它是怎么找的?”

三、引導幼兒創編動作,并聽音樂律動

(1)“請你學一學小蝴蝶飛舞的動作。”

(2)“蝴蝶找到小花停在上面的姿勢是什么樣的?它停在花上又會對小花說些什么呢?”

(3)幼兒聽音樂律動。

幼兒邊聽音樂邊表演蝴蝶找花的情景,教師及時肯定幼兒優美的動作和造型。

四、活動結束

“你們真棒,讓我們到外面的草地上和小花做做游戲吧!”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音樂《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能夠安靜地傾聽、欣賞音樂,并能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內容。3、了解《化蝶》的基本結構,學習分辨樂句。

活動準備:

1、音樂《化蝶》、花園圖片。

2、幼兒有去過花園玩的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引導語:你們去過花園嗎,花園里有什么?

教師出示花園圖片,進一步深刻幼兒印象。

引導語:這個花園漂亮嗎?在這個花園里,你還看到了什么?

2.、完整欣賞樂曲:引子+A段,充分感受樂曲優美旋律。

引導語:昨天,在這個美麗的花園里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們來聽一聽,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播放樂曲:引子+A段,請幼兒安靜地聽樂曲。

引導語:你們覺得花園里發生了什么?

引導語:再聽一次,看看你們猜得對不對。

幼兒再次欣賞引子+A段,同時,與助教老師分別扮演花朵和蝴蝶,示范動作。

引導語:在這段樂曲里面,老師和助教老師分別扮演了什么?

教師分解蝴蝶動作,幼兒跟隨教師學習動作。

教師播放樂曲:引子+A段,帶領全體幼兒。

請一位幼兒與教師示范表演,教師小結提升。

3、跟著音樂表現動作。

①播放樂曲:引子+A段,全體幼兒跟著樂曲表現蝴蝶的動作,助教老師扮演花朵,主教老師觀察、指導。

②再次播放音樂引子+A段,幼兒表現動作,同時,教師提高要求:表現出蝴蝶優美的姿態。

③分角色扮演:播放樂曲引子+A段+A段,第一個A段男孩子扮演花朵,女孩子扮演蝴蝶,第二個A段雙方角色互換。

活動結束

附:動作設計:

甲扮演蝴蝶,乙扮演花朵

引子:甲模仿蝴蝶靜止造型,手臂稍稍展開,手指并攏,乙做“花朵笑臉”造型,跟隨音樂左右搖擺→原地轉兩圈→繼續保持“花朵笑臉”造型。

A段:乙保持“花朵笑臉”造型,甲扮蝴蝶張開翅膀狀(與乙距離3米左右)大幅度地扇翅膀→小幅度地扇翅膀→甲走到乙身旁,抱一抱乙→甲繞乙轉一圈→甲乙手牽手轉圈。

(兩個A段樂曲,“蝴蝶”和“花朵”動作都相同)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活潑、舒緩、詼諧的特點。

2.通過游戲的方式,表現和理解音樂的結構和情緒。

3.能愉快而主動地參與感受、體驗活動。

活動準備:

1.老狼手偶一個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

1.教師講故事引出課題

2.幼兒傾聽,熟悉故事角色

二、了解游戲規則,欣賞音樂小朋友,你們敢不敢跟著老狼到森林里走一走?

1.請配班老師先跟著老狼到黑森林里走一走。

教師套上老狼手偶扮老狼,配班老師在老狼回頭的時候做捂嘴動作。

2.提問:__老師是如何走過黑森林的?

教師強調老狼回頭時,只要不動,不發出聲音,就不會被老狼發現。

3.幼兒聽音樂,跟著老師試一次。

三、幼兒隨音樂游戲,熟悉音樂

1.聽音樂,幼兒跟隨老狼穿過黑森林。老狼回頭時,幼兒做捂嘴動作。

2.再次聽音樂,幼兒扮老虎嚇老狼。老狼回頭時,幼兒學老虎叫聲。

師:小朋友們都很害怕老狼,那你們知道老狼怕誰嗎?

四、聽音樂玩《捉迷藏》游戲。

師:和老狼一起來玩個捉迷藏游戲。

聽音樂,和老狼打招呼:“哈羅”

今天玩得真開心,我們一起去游樂場玩吧。(離場)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9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音樂選自海頓的第94交響曲片段,音樂有較明顯的強度與力度變化。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故事、動作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結構與強度、力度的變化,并引導孩子用身體動作的幅度力度的變化來表現樂曲力度結構的變化。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神秘感,突出表現“強”力度帶給人的驚愕、震撼的感覺。2.學習一下一下地跟音樂做簡單的身體動作,用身體動作的幅度、力度來表現音樂力度的變化。

3.能用輕松、愉快的動作來表現享受音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小貓、小老鼠的掛牌。

2.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于幼兒進行表演。

活動重點:表現驚愕的感覺以及學習一下一下根音樂做簡單的動作。

活動難點:

用身體的幅度、力度來表現音樂力度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律動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小老鼠們,瞧,小花貓在睡覺,我們趁著小花貓在睡覺,媽媽帶你們去玩會吧!

二、傾聽樂曲,學習用身體動作的幅度、力度來表現音樂力度的變化。

1.教師:“小老鼠們,我們輕輕的回到家休息一下吧。你們做得真棒,小花貓都沒被我們吵醒呢!”剛才我們聽得好聽的音樂叫“驚愕交響曲”。我們再來安靜地聽一聽吧。

2.教師:“音樂聽完了,小老鼠們,媽媽告訴你,其實這首曲子還藏著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呢,是《貓和老鼠》的故事,我們一起聽一聽。

3.教師:“故事講完了,剛才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呀?誰來說說看?你們來學學看?

4.教師:“哦,小老鼠走路有重重的,輕輕的。那你聽到的音樂是不是也有重重的和輕輕的啊?我們再來聽聽看。(播放音樂段落)

教師:“哦,原來音樂重的時候小老鼠走路腳步也是重重的,身體直直的,音樂輕的時候走路輕輕的,身體彎彎的。你們做得真棒。那讓我們跟這音樂來一步一步走一走。(播放音樂段落)

三、傾聽樂曲,感受“強”力度帶給人的驚愕、震撼的感覺。

1.教師:“小老鼠們,我們輕輕走回家休息一下。讓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這個音樂。聽聽看,除了剛才重和輕的音樂,還有什么特別的音樂。”

2.教師:“剛才我這是怎么了?”

3.教師:“那你嚇一跳的時候會做些什么動作呢?”

4.教師:“讓我們聽著音樂來玩一玩。

四、聽音樂做游戲。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音樂來做個游戲,叫貓和老鼠。

五、活動結束。

教師:“小老鼠真能干,沒有吵醒小貓,吃了這么多好吃的,我們還是悄悄地走回我們的家吧!聽音樂走出活動室。”

附:故事《貓和老鼠》

一只小老鼠肚子餓得咕咕叫,他想到廚房里偷吃東西。一只大懶貓正在睡覺,小老鼠就輕輕地往廚房走去。突然大懶貓伸了個懶腰,小老鼠嚇了一大跳!哎,大懶貓又睡著了,小老鼠這才走進廚房又吃又喝,吃飽喝足后還跳起了舞呢。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愉快地參加玩音樂游戲。

2.培養幼兒迅速反應能力及規則意識。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抓小魚》意思。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小魚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我帶小朋友們去海里玩,看看海里五顏六色的魚,綠綠的水草和美麗的珊瑚,你們看多漂亮

二、幼兒扮演小魚

師:小朋友們看過小魚是怎么游泳的嗎?請小朋友學小魚游泳的樣子(任選2-3個小朋友),小朋友學小魚游泳時放音樂。

三、詢問哪位小朋友過去觀察過小魚如何吃東西,并請小朋友模仿。模仿時表揚模仿能力強的,并糾正模仿效果不好的小朋友的動作。

四、利用故事(講故事同時播放音樂)介紹游戲的玩法,引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五、學習歌曲《捉小魚》

六、配合手勢整體學習歌曲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在教具的準備上還是比較充分的,我利用了現實生活中捕魚的漁網,再在漁網的四周用蘭花布圍了一圈,使民間氣息更加的濃厚。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的興趣一直很濃厚,游戲的后半部分孩子們基本能夠掌握游戲規則來進行游戲。但是由于在活動中我沒有過分強調小魚游的動作,因此在后來到達游戲____的時候孩子們沒有模仿小魚游,都在那里興奮的跑來跑去。池塘外面的圈圈也沒有發揮出最大的效果,很多孩子進去了之后又馬上出來了,沒有停留到規定的時間。整個活動的游戲都是幼兒聽音樂進行游戲的,因此“捕魚人”在捉小魚的時候被限制住了,如果是幼兒自己清唱的話“捕魚人”在捉魚的時候可能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11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平時在玩娃娃家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抱娃娃,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是十分渴望被成人關愛、喜歡被親近的。《愛我,你就抱抱我!》這首歌曲充滿童趣和愛,歌曲的旋律歡快,歌詞又是小班幼兒能理解的,所以我選擇了這首歌曲做本次音樂欣賞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輕快、跳躍的旋律,嘗試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歌曲中陪我、親我、夸我、抱我的動作。

2.樂于參與音樂欣賞活動,體驗被親人疼愛和關心的幸福感受。

活動準備

1.《愛我,你就抱抱我》PPT課件;

2.人手一個玩具娃娃,放玩具的椅袋(自帶玩具預先放進椅袋里)。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PPT中歌曲的前奏(序),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初步激發幼兒體驗“愛”的情感。

教師出示PPT中第一張寶寶照片,導入語:“小朋友,這是誰?!”

幼兒回答:“小寶寶。”

教師:“聽一聽,這個小寶寶說了什么?”

問題重現:“小寶寶說了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哦,原來這個小寶寶想得到爸爸媽媽很多很多的愛!

評析:這樣的導入是情感的初步體驗,同時也是了解整首歌曲的前奏部分所講述的內容。

二、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溫馨、甜蜜的意境。

教師:“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

1.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心里感覺怎么樣?

2.幼兒回答:感覺很開心、很快樂……(引導幼兒說“很幸福”。)

3.教師總結:

這首歌聽起來是慢慢的,還是快快的?

快快的,聽了以后很開心,很高興。

4.教師設置情境:現在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想一想,爸爸媽媽是怎樣陪陪我、親親我、夸夸我、抱抱我的?(播放A段,引出下一重點環節——說的部分。)

三、分段欣賞音樂,進一步感受歌曲輕快、跳躍的旋律。

過程描述:

完整欣賞音樂時,我觀察孩子們的面部表情,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當問題“聽了這首歌曲你心里感覺怎么樣”提出后,孩子們能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很開心”。隨后繼續提出問題:“這首歌聽起來是慢慢的,還是快快的?”或許是小班幼兒年齡小的緣故,記憶力還比較有限,孩子們一下子沒有說出來。我就試著哼唱歌曲的主要旋律,并加以動作提示。由于是老師近距離的清唱,孩子們傾聽得比較認真,能準確地說出“快快的”。

(一)欣賞說的部分:

1.“小朋友,你聽到歌曲里是怎么說的呢?”

2.幼兒大膽地回答。(教師根據回答出示相應動作圖片并同步清唱歌曲;如幼兒回答不出,教師可直接播放圖片及音樂,引導幼兒說出。)

3.教師:你們的耳朵真靈,都聽出了寶寶喜歡爸爸媽媽陪陪、親親、夸夸、抱抱。你喜不喜歡被爸爸媽媽陪陪、親親、夸夸、抱抱的感覺?

4.幼兒回答:喜歡!

5.教師:“那么今天,我來做你們的媽媽,你們做我可愛的寶寶好不好?寶寶要怎么對我說?”

6.幼兒大膽回答“愛我你就__我”。

(1)第一個回答出的孩子請上前。教師:“這個寶寶說‘愛我你就__我’,那么我就×X你。”(伴奏。)教師一定要做出溫馨的動作,讓孩子有充分的情感體驗。(伴奏。)

(2)“其他寶寶也來說說,‘愛我你就__我’。女寶寶先來吧。”(女幼兒圍著老師說,老師就做__動作。)“男寶寶也來說說。”(男幼兒圍著老師說,老師就做__動作。伴奏。)

小結:媽媽X著你們好幸福啊!

7.教師提問:“寶寶還可以對我說什么?”(可以用開火車形式逐一進行,伴奏。)

過程描述:

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很踴躍。問題的提出都能得到孩子們的積極回應,孩子們樂于上前與老師有親密的肢體接觸。因為,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已經進入到角色身份中去了:老師是媽媽,他們是寶寶,這也是孩子們一貫渴望的情感體驗。師幼互動良好。

(二)欣賞唱的部分:

1.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做你們的媽媽陪陪你、親親你、夸夸你、抱抱你,你覺得幸福嗎?”

2.教師:“現在你們來做爸爸媽媽,你們也有自己的寶寶,請你把寶寶輕輕地抱起來,讓他睡在你的臂彎里。(教師邊提要求邊示范)多舒服呀!來,讓我們和小寶寶一起聽一聽歌曲里唱了什么?”

3.幼兒傾聽唱的部分,感受唱段鮮明的節奏旋律。

4.教師:“你們想當爸爸媽媽嗎?”

5.教師:“男孩子,你可是小寶寶的爸爸哦;女孩子,你可是小寶寶的媽媽哦。你們一定要好愛好愛自己的寶寶,保護好你的寶寶!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和寶寶跳舞吧!”

6.逐一類推,及時捕捉幼兒中各種陪、親、夸、抱的動作(和娃娃互動一遍)。

7.教師:“和寶寶跳舞開心嗎?想不想再和寶寶完整地跳一遍?”

過程描述:

這個環節,孩子們有了新的情感體驗,角色的轉換讓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為了幫助幼兒能完成從被人關愛到關愛別人的情感轉變,我在請幼兒抱娃娃前進行了一些操作方面的指導,如怎樣正確地抱娃娃,讓孩子們在抱的過程中不再茫然,而是帶著一份責任與愛,真正體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四、完整欣賞歌曲,引導幼兒完整傾聽并樂于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

1.教師:這首歌曲的名字叫《愛我,你就抱抱我!》,讓我們一起放松一下,和寶寶再來欣賞一遍這首幸福的歌曲吧!

2.小結:孩子們,有愛就有幸福,讓我們把愛和幸福去帶給更多的人吧!(教師帶幼兒離開活動場地,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音樂欣賞活動對于教師來講要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基本功底要扎實。對小班幼兒來說,選材是至關重要的——旋律和內容一定是幼兒熟悉和易于接受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并深愛著爸爸媽媽。此歌曲的旋律歡快,歌詞又是小班幼兒能理解的,不用老師去解釋,只要給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愛的溫馨氛圍,幼兒很快就會進入狀態。因此我選擇了這首充滿童趣和愛的歌曲。由于歌曲比較長,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做了適當的剪切,把原作品重復說唱設計成簡單說唱的形式,并把歌曲中的說唱部分作為讓孩子欣賞的重點。

在活動中,我采用PPT等多媒體手段,并結合情境表演,讓孩子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驗、感受歌曲中傳遞的被親人疼愛和關心的幸福感受,從而培養幼兒健康、積極的情感和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在各個環節的處理上層層遞進,用先聽,再師幼互動,到最后與娃娃互動,讓幼兒的情感體驗在角色的轉換中一步步提升,由此,將活動推向高潮。

不足的地方是,活動中讓孩子表達的機會不是很多,可以在下次組織活動的時候將提問設計得更細化一些,讓孩子參與的面更廣。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12

活動目標:

1、學會用均勻的聲音演唱歌曲,和同伴保持音量上的一致。

2、唱準歌曲中的跳音部分,表現歌曲中的踴躍和連貫。

活動準備:

1、木偶人或其他人偶玩具

2、語言《小池》掛圖60—54、cd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木偶人,引導幼兒做“回聲”游戲,為演唱歌曲做準備。

1、教師:這個人喜歡旅游。這一天他來到一座山上,感覺很精神,就大叫了一下。結果山上響起了回聲。他覺得很好玩,就和大山玩起了回聲的游戲。現在,我想請你們來做回聲,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2、師生進行回聲的游戲。

教師:喂!你好!

幼兒:喂!你好!

教師:親愛的大山,你好!

幼兒:親愛的大山,你好!

教師:我喜歡旅游。

幼兒:我喜歡旅游

3、教師:回聲的游戲好玩嗎?這個人在山上玩了一會,又繼續往前走。然后他又來到了一個地方,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就像一幅畫一樣!

二、引導幼兒欣賞語言《小池》60-45掛圖,感受畫面的優美意境,學習歌曲。

1、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并感受畫面的優美意境。

教師:仔細看看,這個人看到了什么優美的風景?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播放歌曲或教師范唱歌曲一遍,引導幼兒欣賞。

教師:看到這么優美的風景,這個人很高興,他就唱了一首描寫這首風景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池》你們聽!

3、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內容,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帶領幼兒學習歌詞內容

教師:誰能說說歌曲里唱了什么?

4、引導幼兒跟著歌曲的旋律朗誦歌詞。

5、教師帶領喲而逐漸把歌詞和旋律匹配起來進行演唱,鼓勵幼兒用均勻的聲音演唱。在演唱的時候要能聽到同伴的聲音,并和大家的聲音保持一致。

三、鼓勵幼兒感受歌曲中前后兩部分不同的演唱方法,引導幼兒唱準跳音。

1、教師:你覺得演唱這首歌曲要注意什么?

2、教師小結:這首歌曲前面兩句在演唱時,要注意有很多的跳音,后面兩句則比較連貫。

四、師生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案篇13

一、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的'旋律,嘗試用身體的動作來表演歌曲的內容。

2、初步創編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3、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課前引導幼兒認識各種茶壺、茶杯,知道茶壺、茶杯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教學準備:與歌曲有關的茶壺圖片四幅,歌曲伴奏。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變變變”進入寶寶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變變變”的游戲好不好?

想玩的寶寶站起來,找一個空地方站好。你們的小手在哪里?揮一揮。噢,我看到了,真漂亮。現在我們藏起來。游戲就要開始羅,聽!

(變成小兔,跳一跳)(變成鴨子,走一走)(變成袋鼠,跳一跳)(變成飛機,聽音樂飛進場地)

(二)觀察圖片,熟悉歌曲

1、教師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我們開飛機開累了,來!寶寶們,找一個空地方坐好,休息一會兒。

累不累啊?(幼兒回答)累我都想喝水了。寶寶們,快看,這是誰呀?(茶壺)

2、觀察圖片,理解歌詞

(1)小茶壺長得什么樣呀?(引導幼兒說出“它的肚子是圓圓的,身體矮矮的”)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我是茶壺圓又圓,我是茶壺圓又圓

(2)我們再來看看,這是茶壺的什么呀?(壺柄,壺柄是用來提茶壺的)茶柄長在什么地方?你們來學學?那這個呢?(壺嘴,水就是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這是壺嘴這是柄

(3)觸摸第三幅圖片,問問幼兒:“壺里的水怎樣拉?”(水燒開拉,都冒煙啦,水都在壺里翻滾啦)

(4)那這個壺嘴怎樣啦?(沖茶啦)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水開了!泡茶了。

(三)創編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1、你們想不想都來喝喝茶,好,請小朋友趕快準備。

2、我們的茶壺是什么樣子的啊?(又肥又矮)來!我們來做一做。

那壺柄長在哪呢?壺嘴長在這兒。(動作示意)再來一次。

提問:“誰想喝水?”(咕嚕咕嚕)

3、提問:寶寶們,剛才我們的壺柄都長在這兒,動腦筋想想,壺柄還可以長在哪兒?(幼兒創編)那壺嘴呢?(幼兒創編)那我們再來一次,這一次看看誰跟我的不一樣。

4、剛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壺柄和壺嘴長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錯!我再來看看,來,寶寶們準備!(教師不示范)

5、寶寶們,把你們的茶杯擺好啦!我來給你們倒茶。“咕嚕咕嚕”

6、哦!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師都倒不過來了,這樣吧,我們再來沖一次茶,和你旁邊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嗎?來!大家趕快準備好。(把你們的茶也倒給我喝喝)

(四)請客人老師喝茶寶寶們,剛才我們都喝了茶,你們看看周圍有這么多的客人老師,我們也去給他們倒茶喝,好嗎?

(五)結束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來!寶寶們,我們也去給他們倒茶去!

979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康乐县| 皋兰县| 黑山县| 长海县| 易门县| 历史| 沁阳市| 澄城县| 黑山县| 绩溪县| 化州市| 哈密市| 河间市| 互助| 黎城县| 秦皇岛市| 临江市| 徐水县| 旅游| 尼玛县| 张家界市| 临邑县| 灵丘县| 红原县| 义乌市| 广平县| 松潘县| 滦平县| 安远县| 中阳县| 齐河县| 施秉县| 晋中市| 涟源市| 万源市| 镇坪县| 波密县| 黔东| 哈尔滨市|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