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小學的活動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這里提供優秀的小學的活動教案,方便大家寫小學的活動教案參考。

小學的活動教案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秧歌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感受秧歌熱鬧、喜悅的舞蹈特性。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舞蹈錄象、錄音資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綢帶等

3、十字步圖譜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東北秧歌,引出課題

1、師提問:有誰能告訴我這個舞蹈的名稱?錄象中看到了什么?(師小結:秧歌舞最早流行在東北,東北地區的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就會用扭秧歌的形式來慶祝,后來我們江南的人們把秧歌改變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們用手絹花,叔叔們呢則用綢帶。)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細看,試著學一學。(試試手,腳的動作)

二、學習秧歌十字步

1、師: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圖示,為幼兒講解圖示的看法,并讓幼兒試著看圖自己先走一走,老師指導理解圖譜意思)

2、老師示范秧歌步動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腳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腳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腳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腳向后交叉方向走。注意,準備的時候,雙腳站在小腳印上,走步時,可以根據圖譜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腳步和顏色的對應。

3、幼兒學習秧歌十字

師:小朋友們別著急,我們隨著秧歌十字步圖示,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很快就能學會了!

幼兒人手一塊十字步圖譜,幼兒練習老師觀察輔導.鼓勵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練習秧歌十字步,老師個別輔導。

4、小朋友們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道具,手巾花、綢帶。男小朋友拿綢帶,女小朋友拿手絹花,今天老師還請來了幾位奶奶,她們也是扭秧歌的高手,現在我們請奶奶跟我們一起跳起來。雙手自由舞動聽音樂練習。

四、小朋友們跳得真好,讓我們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好嗎?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2

第三課時

一、教學重點:

句型:whatareyoudoing?i’m….的書寫。

二、教學難點:

“thisis….”作為電話用語的意義理解;“doyouwanttogotothechildren’scenter?”的理解和朗讀。

“oo,ou,tr,tw”組合的發音規律。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材配套磁帶。

教師準備語音部分的課件。

教師準備一面紅旗。

教師準備一幅畫,畫的內容為:圖片的背景為活動中心的大門和房屋輪廓圖,并寫有children’scenter的字樣。中心內容為孩子們在兒童活動中心活動的情景,其中有的孩子在唱歌,有的孩子在跳舞,有的在打電子游戲,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畫畫,有的在彈鋼琴。

四、教學過程:

1、warmup(熱身)

活動一:口語練習

教學參考時間:1—2分鐘

教師鼓勵學生將所學內容編成對話,進行表演。參考內容如下:

----hi,a.whatareyoudoinghere?

----i’mreadingabook.

----whatareyoureading?

----astorybook.

----doyoulikeit?

----yes.it’sveryinteresting.

----b,andwhatareyoudoing?

----i’mwalking.

(注:a,b代表人名。另外,學生還可以自己準備一幅圖,來形容。)

活動二:說說唱唱

教學參考時間:1—2分鐘

教師播放本單元mainscenelet’schant部分的錄音,師生共同說唱。

教師播放本單元clet’ssing部分的歌曲錄音,師生共同演唱。

2、review(復習)

活動三:單詞接力

教學參考時間:1—2分鐘

做單詞接力游戲:教師說單詞reading,之后,隨意找學生,每個學生每次說一個字母。第一個學生說r,第二個學生說e,第三個學生說a,依次完成單詞的拼寫。用此方法復習一、二課時的動詞和動詞短語。

活動四:知識回顧

教學參考時間:3—4分鐘

詞語復習:教師出示單詞卡片,學生認讀動詞短語。

教師讓學生打開書第47頁,學生齊讀let’stalk部分的語句。

兩人一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教師找學生扮演對話中的人物,注意提示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此活動可請5—6組同學表演。

3、presentation(呈現新知)

活動五:師生交流

教學參考時間:7—8分鐘

教師根據學生朗讀]let’stalk部分的內容提問:whatischenjiedoing?學生回答:drawingpictures.教師引導學生說:sheisdrawingpictures.教師接著詢問:whatisamydoing?學生回答:sheisreadingabook.教師用此問答,引導學生表述他人在做什么的語句。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一幅畫,并詢問:whatisshe/hedoing?學生看圖回答:he/she’ssinging/dancing/playingping-pong/drawingpictures/playingthepiano. 

畫的內容為:圖片的背景為活動中心的大門和房屋輪廓圖,并寫有children’scenter的字樣。中心內容為孩子們在兒童活動中心活動的情景,其中有的孩子在唱歌,有的孩子在跳舞,有的在打電子游戲,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畫畫,有的在彈鋼琴。

4—5人一組,讓學生分小組,用“whatisshe/hedoing? he/she’s….”表述圖上的內容。

鼓勵學生向老師、向伙伴提問。提問內容可以是“詢問某人在干什么”,更可以提問其它學過的句型,如:“whoisthegirl/boy?howmanypeoplearethereinthepicture?whatisthis/that?whatarethese/those?wherearethey?…”

教師指著圖片的背景部分問:doyouknowwhereitis?wherearethechildren?自然引出“children’scenter”,教師帶讀“children’scenter”。

教師接著詢問學生:doyouwanttogotothechildren’scenter?本句較長,教師分段帶讀,突破難點:

thechildren’scenter

gotothechildren’scenter

wanttogotothechildren’scenter

doyouwanttogotothechildren’scenter?

活動六:讀讀寫寫

教學參考時間:4—5分鐘

教師說:now,zhangpengcallsjohn.(教師此時做打電話的動作)whataretheytalkingabout?listen.

教師播放readandwrite的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

聽過之后,教師問:whatisjohndoing?whatiszhangpengdoing?學生回答:john’sdoingthedishes.zhangpengistalking.

再次播放,學生跟讀。

教師向學生出示本部分的掛圖,對thisiszhangpeng的用法作必要解釋。告訴學生打電話時若想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不能說:iam….而應該說:thisis/it’s….教師對其它重難點句子的閱讀也要做必要解釋,如:iamtalkingtoyou.doyouwanttogotothechildren’scenter?

鼓勵學生看書上的圖案,試讀對話。

完成教材中第48頁answerthequestions的活動。

五、板書設計

unit4whatareyoudoing?(iii)

whatareyoudoing?iam….            

thisiszhangpeng.

whatishe/shedoing?he/sheis….  

whatareyoudoing?(藍色句子都寫在四線格上)

i’mdoingthedishes.

i’mreadingabook.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3

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的有機結合,本著這樣的認識,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學生能聽、說、讀短語及單詞:family,parents,aunt,uncle,babybrother能運用howmany......進行口語交際。

能力目標

能用英語交流在假日中的活動,部分同學能用英語流利介紹節日的有關情況。

情感目標

通過活動、游戲使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敢于、樂于開口,積極參與交流。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詞組,能運用詞組進行交流,初步鍛煉學生運用詞組描述節日的能力;

教學難點:

讓學生認識時態的變化,及意識到詞組的不同運用能造就語言的豐富性。

教學方法:

1.教法設計根據英語這門課本身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興趣,我通過設計具體形象的情景,以舊帶新,不斷滾動知識點,以此來分散教學難點,讓學生直觀地感知與理解。同時創設數個任務活動,從單詞到短語到句子到對話到片斷,使學生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中進行有意義的練習與實踐,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培養他們學習致用的能力。

2.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觀察、猜測的方法逐漸感悟新語言項目的功能,讓學生在多層次的練習中體會到學習英語時“運用”的必要性,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嘗試。

3.教學手段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教學輔助手段,置抽象的句型于一個個生動的情景、游戲之中,不僅使學習過程自然輕松,更能較好地啟智開思。

教學過程:

1.熱身(Warmup)

一中外不同家庭全家福為背景,播放中文歌曲《讓愛住我家》開頭曲,讓學生靜靜閉上眼睛感受家的氛圍。

再此過程中有老師進行話語引導“同學們,家是溫馨的港灣,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歌曲中唱到,我愛我的家弟弟爸爸媽媽,那么同學們知道這幾個詞語用英語怎樣表達嗎?”

2.單詞學習(wordlearning)

第一步,先由大屏幕學習本科單詞,有老師詳細解釋;

第二步,反復領讀與自我練習;

第三,拼寫階段,四線格練習;

第四,memorygame的游戲。

[設計意圖]該部分有兩處亮點,一是,依然重視四線格的書寫,為我的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英語基礎。

3.單詞游戲(memorygame)

[設計意圖]既增添課堂氣氛又爭取讓我的學生限度的當堂掌握新學的單詞。記不過不要緊,目的不是必須當堂掌握,而是限度的提升課堂效率,并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

最后誰答對了還會有獎勵,即道具“卡片魚”,這樣道具也不會被浪費。

4.課文學習(textlearning)

以問題導入“我們知道Ammy的家庭有六位成員,可Ammy卻說有七位,這是為什么呢?”接下來利用視頻學習課文并找出答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學課文找答案,增強目的性。本環節有兩處特色,第一是,所選視頻是實景實人視頻而不是動畫,增強真實感,限度的再現英語環境。第二是,由老師進一步解釋Ammy為什么把狗也看作是家庭成員,以此培養跨文化意識。

5.語法學習(grammerlearning)

此環節學習方式:小組競賽。以座位分成四個參賽小組,按每個同學的課堂表現為本組加星,課末評出WINNER。本節課所教授的句子是“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

[設計意圖]學習方式的宣布讓學生對本節課充滿了興趣,激起了他們的斗志和為本組爭星的表現欲。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反復練習語法知識,學以致用。

6.知識拓展(Extratips)

由老師補充搜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如,本課中其實爸爸媽媽在英語國家還有其他的口語化叫法mammydady等。

[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開眼界。二是,為我下一步的作業布置鋪路子。

7.課后作業(Homeworktoday)

(1)“說出你的愛”:回家后用英語稱呼你的家人,如“Mom,Iloveyou!"

(2)“我學我用”:準備下節課帶自己的全家福一張,向你的同學介紹你的家庭成員。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將課內的學習延伸到生活。

8.結束(theending)

最后以Ilovemyfamily歌舞表演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第一,號召同學們standupandmoveyourbody!讓同學們站起來一起唱一起跳。因為這首歌曲是精心挑選的,并且會配以動作教學。第二,從另一個側面向孩子們昭示,只要課堂上認真聽課,四十五分鐘過后必定會有輕松的一刻。第三,使本節課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讓每個人被這首歌所感染,心中充滿濃濃的愛意,體會到英語的魅力,使思想境界得到升華。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4

學習階段:

水平二

學習目標:

和同伴一起完成練習

重點難點:

同伴之間的協作能力以及本身的技術水準對練習的影響。

學習內容:

接力跑實心球

學習步驟:

一、有趣的小游戲

教師活動:

1.教師提出小游戲《石頭、剪子、布》練習的方法

2、講解游戲的方法

3、組織游戲

學生活動:

1.知道游戲的方法,掌握游戲的方法

2、和同伴進行游戲

組織:

二、合作接力跑

教師活動:

1.提出跑的練習要求

2、組織學生布置場地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柔韌和專項的練習

4、組織接力的練習

5、組織比賽

學生活動:

1.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場地的布置

2、和同伴認真的作好準備活動

3、積極的進行練習

4、努力的比賽,為自己的小組而努力

組織:

三、掌握技能

教師活動:

1.教師提出實心球的練習要求

2、提示上次課存在的問題。

3、組織進行練習

4、組織過關的練習

學生活動:

1.對比上次課自己的動作

2、進行練習

3、積極的證明自己的實力

組織:

四、放松身心

健美操:(自編)

組織:成四列橫隊,散開---走

1、課后小結

2、安排回收器材

場地器材:

課后小結:

1.通過平時同學們最簡單最長見的游戲進入本課的開始部分。充分調動大家的興趣。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5

[適用年級]

小學五年級

[活動準備]

1、有關火山爆發的場景錄像片段。

2、心理小品錄像《“火山爆發”》。

3、課前做好不記名調查:“你在學校里碰上的最讓你氣憤的事情是什么?”學生的答案寫在紙上裝入袋中備用。

4、多媒體課件。

[活動設計]

環節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心靈零距離

1、導入:同學們,大家可能都看過或者聽過有關火山的報道。那么,在你的想象中火山爆發是什么樣的呢?(學生發言)

今天,就讓我們和火山來一次“親密接觸”!

2、師:火山爆發可真厲害啊!那么,你是否知道,在我們人類千變萬化的情緒中有哪一個是和火山爆發最像的呢?

(學生發言)

直接導入課題,讓學生體會火山爆發的厲害之處,再由它和憤怒情緒的相似性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的活動。

(二)心理小劇場

1、過渡:同學們說得真好,憤怒情緒就和火山爆發一樣厲害。確實,不止自然界有火山爆發的現象,我們的生活里也有。瞧,有那么一家人,本來快快樂樂的他們,卻突然被“火山”給襲擊啦!

2、播放小品劇《“火山爆發”》。

3、“觀后感”大家談:看了這個小品,你對憤怒情緒這座“火山”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嗎?(或“你認為憤怒情緒這座“火山”有什么危害嗎?)(學生發言)

4、總結:憤怒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旦爆發出來,它滾燙的巖漿不僅會把周圍的人燙傷,而且會把自己也弄得體無完膚。

小品劇從生活中選材,風趣幽默,易于理解,可使學生將火山和憤怒情緒加以比較,體會到憤怒情緒給人帶來的巨大影響,并能激發學生參與后續活動的興趣。

(三)心靈碰碰車

1、過渡:同學們,可不止這一家人有憤怒的情緒哦,老師在課前做了個小調查,發現我們班有不少同學最近也碰上了讓他們氣憤的事,讓我們搭上心靈碰碰車去選兩個來看看。(這一環節可讓學生從袋中隨意抽取兩張紙條)

2、教師宣讀紙條:

情境一:……這時,__1會……

情境二:……這時,__2會……

3、分組討論:如果你是__1或__2,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你會怎么做?

具體做法:將全體學生分為六組,每組自由選擇一個情節,先做組內討論,然后派出代表將本組的討論結果表演出來。(特別注意對表演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情境引導)

4、各組互評,每個小組對別的小組表演作出評論,若不贊同,也可提出更合適的應對方式。教師及時對過激行為進行引導。

這一環節的設置,是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根據身邊熟悉的情景做角色扮演,將自己心里最真實的想法表露出來。而討論又使學生之間有了一個分享心得的互動空間。在教師這一方面來看,可通過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來了解他們產生憤怒情緒的內心感受和行為表現,及時給予一定的反饋。

(四)妙招大看臺

1、過渡:剛才同學們為了不讓__1和__2這兩座小火山爆發,給他們支了一些控制憤怒情緒的妙招。那么你還有什么控制憤怒情緒的好方法?都亮出來吧!

2、學生發言,并給自己的方法命名。教師將方法和創始人的名字記錄在黑板上。(注意對學生的回應)

3、出示溫馨提示牌,引導學生好的方法是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又對自己有效的方法。

4、師:同學們,這么多方法,哪些是你以前沒用過?現在呢,想試試嗎?

5、學生發言。

本環節是重點。角色扮演是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到人在憤怒的時候,他的行為反應會失去理智,會給他人帶來極大的傷害,所以要控制憤怒情緒,自然地過渡到本環節來。本環節由學生自己去尋找控制憤怒情緒的好方法一般是他們自己覺得最為適用的,體現心理活動的人本性和自助性。再者,引導學生選用他人的方法,可以對認知產生沖擊。

(五)心語小屋

1、過渡: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很多控制憤怒情緒的方法。那最好的方法在哪里呢?就在我們的心語小屋里。

2、課件出示《釘子的故事》。

3、給故事一個結尾:我們這個故事還少了一個結尾。請同學們在組內討論一下,然后把你們認為父親會和兒子說的話寫在心語卡片上。

(學生填寫,教師巡視,注意提醒學生一個組只有一個統一答案。)

4、將學生寫好的心語卡片都貼在黑板上,并選取幾個來讀。

5、師:同學們寫的真棒!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父親到底對兒子說了些什么呢?

出示故事結尾:孩子啊,雖然你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但你看這面墻上的洞,它們卻被留下了,是那么的深!這就像你發脾氣一樣,事情也許被淡忘了,但傷害一旦造成,再想彌補就比較難了。

5、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把這顆受傷的心也帶來了。你摸著它,心里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分享嗎?

出示扎滿釘子的KT板,把釘子拔掉后,讓學生摸著釘子洞談感受。

讓學生從扎滿洞眼的KT板上得到心靈的觸動,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憤怒情緒所帶來的危害性,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去使用控制憤怒情緒方法。

(六)活動總結

小結:講得真好!老師心里也有許多的感觸想與大家分享。與其事后為自己的作為后悔,忙著去彌補別人,不如現在就學著去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我們要將活火山變成死火山,平時就要使自己有樂觀的心態,不要為一點小事而生大氣,動不動就發火。對嗎?

最后讓學生總結,再一次明確憤怒情緒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使學生明白合理宣泄憤怒情緒和控制憤怒情緒的重要性。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6

一、課前準備。

查閱資料,了解有關隕石的知識。

二、質疑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幾張隕石的圖片,大家觀察一下,它與普通的石頭有什么不同?

2、今天就來學習新課。板書課題:天外來客——隕石

3、看到這些石頭,你想知道些什么?(讓我們帶著問題到課文中看看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大家認真聽,課文中的生字,句子有沒有讀準確。

3、認讀新的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片)這些生字朋友誰已經認識他們了?

4、(課件出示所有生字)說一說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有沒有好辦法能幫助記憶?

5、在初讀課文后,你對隕石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6、你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弄明白?

四、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帶著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合作讀書,結合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討論交流,解決不明白的問題。

2、各小組匯報學習收獲。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和想法,一會兒可以加以補充。(隕石在宇宙中是一些星體,沿著自己的軌道不停的航行,當它和大氣接觸時,由于分裂變成了小碎快來到了地球上。)(它們在天上其實自己也不會發光,是太陽的光照在它們身上,我們才感覺它一閃一閃的。)

3、(出示)“它是一塊沉睡的物體,還沒有被生命喚醒。”

(1)理解“沉睡,喚醒”

(2)課文為什么這樣說,你從中體會出什么?(它們來地球可以讓我們研究宇宙中星體的結構。)

4、大家想一想,從隕石身上我們還可以研究出些什么?它還能告訴我們一些什么事情?

5、齊讀課文最后兩小節。

(1)你覺得它會在回憶什么?

(2)理解“信使”的意思。

(3)一塊石頭又怎么能當信使呢?

(4)你們想知道隕石過去的哪些行蹤?我們來問問隕石吧!

(5)問了這么多,又怎么能得到答案呢?(只有去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五、作業設置。

課后繼續查找資料,準備下節課講隕石的故事。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7

一、活動目的:

1、使學生懂得講文明、講禮貌是小學生必須遵守的日常行為規范。

2、培養學生講文明、講禮貌的好品質。

3、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好孩子。

二、活動準備:

搜集關于文明禮貌的知識和名言。

三、活動過程:

導入:春風吹,陽光照,語言美,行為美,尊師長,敬父母,友同學,愛朋友。讓我們從小講文明,講禮貌,五年級(1)班《懂禮貌,講文明》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請各小隊長講講文明禮貌的方面的內容。

1、舉止言談講文明

2、人人文明講衛生

3、不讓陋習漫天行

4、禮儀學校文明情

5、爭做文明小主人

四、欣賞小品

《禮貌待客》

五、小記者采訪

1、小顧客:假如我是小顧客

(買東西,按先后;說話時,先說請,尊重售貨員,不給別人添麻煩。)

2、小乘客:假如我是小乘客

(上汽車,不擁擠;在車上,不搶座;車到站,他先下,和和氣氣不爭吵。)

3、小觀眾:假如我是小觀眾

(看電影,講文明,守秩序,講衛生,不吐痰,保持安靜不起哄。)

4、小游客:假如我是小游客

(上公園,看美景,愛花木、護文物、見外賓、不圍觀,文明游客我做到。)

六、《文明禮貌用語新解》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作為新中國的小主人,更應該把這中華傳統美德發揚光大。現在請欣賞《文明禮貌用語新解》

文明禮貌很重要,講文明,講禮貌,禮貌用語要記牢。“謝謝,再見,對不起”,還有“請”字和“您好”。

七、教師總結

從我做起,懂禮貌,講文明,樹新風,堅決向不文明言行告別。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言語文明,健康上網,講究衛生,愛護公物,衣著得體,舉止大方。我們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我們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讓我們用自己的責任感和愛心,一起來創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做合格的學生,做優秀公民。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8

《鳥的天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運用好詞好句,學會寫簡短的解說詞。

2、能力目標: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感悟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閱讀想象畫面,欣賞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媒體的運用ppt課件

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1、師:相傳在四百年前廣東新會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有塊泥潭小島,一天一只仙鶴看中了這兒環境優美便銜來一根榕樹枝,說也奇怪這棵榕樹很快的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像浮動的綠洲。一個美麗的清晨,這只仙鶴帶來了成千上萬只仙鶴,每于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嘎嘎呼喚,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為壯觀。那一片和鳴諧調的天籟之聲,“人間那得幾回聞”,成了南國的一道奇觀——鳥的天堂。板書課題《鳥的天堂》。

2、釋題: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小鳥的樂園)。你認為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成為“天堂”(環境優美,物產豐富)帶著這種美的感受讀一讀課題:《鳥的天堂》

3、質疑:“鳥的天堂”指什么?為什么叫“鳥的天堂”?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把課文讀通讀順,注意發音,難寫的字要留意;整體感知課文,初知大意,同時著重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么時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次序時間作者見到了什么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讀“美麗奇特的大榕樹”

在學生整體感知后,進行自主閱讀,要求:找出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各抒己見。

1、師板書(畫一棵榕樹)一株榕樹便天堂,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觀看視頻資料)

2、你看到了一顆怎樣的樹?(大、綠、茂盛、生機勃勃……)要求學生把他想到的寫在黑板榕樹上。

3、作者看了榕樹后有什么感慨?(板書:“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認真讀讀課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點: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茂盛的榕樹,看不見主干在什么地方。

師:四百多年前,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形成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相當于150個多媒體教室那么大)(哇!)

師:稱贊它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我有機會看請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樹木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進泥土里。

教師結合課件介紹畫面

師:稱贊它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師:怎樣理解“臥”?

師:稱贊它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齊讀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點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四:總結。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9

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九板塊《寄給青蛙的信》第二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等幾方面來簡單的說一下本課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寄給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話故事,以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青蛙等信,松鼠寫信、蝸牛送信的情節,告訴人們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升入二年級,在朗讀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感,但對體會人物心情還需教師的點撥,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形式和不同層次要求的誦讀,運用創設情境,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教學手段去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有所體會、感悟,獲得情感熏陶。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書寫“說、話、收、到”四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體驗朗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從而體會到被別人幫助是幸福的,而幫助別人也是快樂的。

四、教學重。難點

1、正確、規范書寫生字。

2、體會到被別人幫助是幸福的,而幫助別人也是快樂的

五、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

由于本課是一篇童話,淺顯易懂,教學中,創造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帶學生走入童話的世界。

2、讀文感悟法

尊重學生個性化行為設計有目的有層次的朗讀,鼓勵有創意的談感受。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濃的文章,所以,我把的落腳點放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上,采取以讀帶學為主,情境渲染為輔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知、讀中思、讀中悟、讀中學。

為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確定如下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謎語引入激發興趣

2、復習舊知

3、指生讀詞語,全班齊讀。

(二)講授新課

1、教師貼青蛙,松鼠和蝸牛大叔的圖片,同時梳理課文的大致內容,學生自由讀文。

2、精讀課文品悟情感

(1)小青蛙和小松鼠這一對鄰居是怎樣相處的呢?讀一讀小松鼠的話。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

(2)作為鄰居的小松鼠,聽了小青蛙傷心的話,能做些什么呢?請三名同學讀一讀3、4、5自然段。

小松鼠都做什么了?我們來看看松鼠是如何請求蝸牛大叔幫忙的?

師小結:生活當中我們也要做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

(3)小松鼠把信交給蝸牛大叔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了小青蛙的家。一推門,小青蛙正躲在房間里——哭呢。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此時心里在想什么?(創設情境,體會青蛙心情)

引讀課文:(出示第三次對話)師:小松鼠看到小青蛙這么傷心,心里多么難受啊!于是他拉著小青蛙的手,安慰他說:——(生齊:別難過,今天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來信!)

師:可小青蛙還是難過地說:——(生齊:不,不會的!)

(4)(出示蝸牛在路上爬行的圖)小松鼠們,快點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小青蛙吧!

(5)剛才小青蛙還哭得那么傷心,可接到信后呢?故事中用了一個什么詞說小青蛙?(高興極了)帶著這份快樂再來讀一讀這封信吧!

如果你是小松鼠,還會說些什么呢?出示課件:“親愛的青蛙,我要告訴你,我是你的好朋友,我天天想念你,”

(6)出示省略號:現在我們都來做小松鼠,想想他在信中還要對小青蛙說什么呢?指生補充完整。

(7)分角色朗讀全文。

(8)做課后練習。

(9)指導寫字

(三)作業

你能為小青蛙設計一封回信嗎?

(四)總結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寄給青蛙的信

青蛙(圖片)小松鼠(圖片)蝸牛(圖片)

等信、念信寫信送信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重點:

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難點:

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么呢?”(耳朵)為什么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觀察

1.教師將一個對面涂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學生觀察并提問:

你觀察到的正方體是什么樣的?

在你的位置上觀察,你看到了哪幾個面?

2.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自由走動,觀察。匯報交流。

3.解釋應用

教師出示兩個正方體的立體圖,一個有虛線,另一個沒有。

提問:誰能用剛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正方體為什么這樣畫?

學生解釋說明。

(二)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出示例1)

1.教師提問:我們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去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圖形,把它們分別劃出來。

學生離開座位自由觀察。

2.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以組為單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總結學生的發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三、拓展應用

1.做教科書例2

2.智力游戲:兩個同學為一組做游戲,一個同學畫,另一個同學猜,負責猜的.同學要想辦法通過你提問的問題確定這個物體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體拿出來驗證一下,看是否猜對了。

學生玩游戲,教師指導。

四、總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布置

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1.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面。

2.從一個面看到物體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擺放方式。

3.知道從兩個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以確定小立方體的個數范圍。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構建、理解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會筆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小數的加、減、乘以及小數除以整數的除法,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小數的計算。

(出示場景圖)在動物樂園里有兩只蝸牛歡歡、樂樂正在樹林里游戲呢,我們一起去瞧瞧!(呈現:歡歡每小時爬行3米,一共爬行6.12米;樂樂每小時爬行4.2米,一共爬行7.98米。)

提問:要知道誰爬行的時間少一些?要先求什么?怎樣列式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6.12÷3,7.98÷4.2。

再問:你能估計一下,他們各自的時間大約是多少嗎?

談話:它們爬行的時間到底是多少呢,還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先請大家算出歡歡爬行的時間。

學生練習后,提問:怎樣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談話:那么,怎樣求出樂樂的爬行時間呢?

引導:7.98÷4.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計算7.98÷4.2的思路。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我們遇到的新問題,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呢?先請同學們想一想,然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里活動,教師巡視。

學生中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1)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分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

(2)分別把7.98米和4.2米轉化成用“厘米”作單位的數量,再進行計算。

交流第一種思路時,提問:把“米”作單位的數轉化成把“分米”作單位的數,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這樣就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了怎樣的除法?(相機板書:7.98÷4.2→79.8÷42)

交流第二種思路時,提問:把“米”作單位的數轉化成“厘米”作單位的數,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0。這樣就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了怎樣的除法?(板書:7.98÷4.2→798÷420)

討論:上面的兩種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書:除數是小數——除數是整數)

追問:這兩種轉化都是可以的,這樣轉化的依據是什么?

小結:在數學學習中當面對一個新問題時,我們往往把新問題轉化成會解答的舊問題,從而解決新問題。由此看來,轉化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

2.探索豎式計算的過程。

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把要研究的新問題轉化成了自己熟悉的舊問題。那么,怎樣用豎式算出結果呢?

提問:如果把7.98÷4.2轉化成除數小數的除法,就要把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幾位?為什么這時的被除數是79.8?(板書)

再問:如果把7.98÷4.2轉化成整數除法,就要把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幾位?為什么這時的除數是420?(板書)

要求: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一個豎式,算出結果,并和同學交流。

指兩名學生板演,評講并反饋選擇每種解法的人數。

提問:轉化成798÷420也是可以算的,為什么選擇這種轉化方法的人很少呢?

小結: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再來把7.98÷4.2豎式的轉化、計算過程在眼前展示一遍。你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說明:用豎式計算環節,雖然出現了不同的方法,但結果相同。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進行算法優化,讓學生體會把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除法算式比較方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再次體會計算策略,而且經歷了由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算法的切實把握。

三、練習鞏固,深化拓展

1.專項練習。

出示:把下列除法式子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并想一想商的小數點的位置。

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道題可以轉化成怎樣的除法算式,商的小數點在哪里。

2.先估再算。

下面各題,請同學們先估一估、再計算,看誰能把每一道題都算對。

出示:

5.76÷1.8=7.05÷0.94=0.672÷4.2=

學生練習后,組織反饋。

說明:估算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上面的環節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在判斷、改錯、計算的同時,將估算、驗算等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反思能力,獲得良好的數感,又有利于學生逐步養成把估算、計算、檢驗相結合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計算水平與能力。

4.總結計算方法。

提問:“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怎樣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5.拓展練習。

(1)比一比,看誰算的既快又正確。

0.12÷0.250.12÷2.50.012÷0.25

提問:你能很快算出上面各題的得數嗎?自己先試一試,再把你的算法和同學交流。

學生中可以出現兩種算法:

①先用豎式算出第一題的商,再直接寫出第二、三題的商;

②把第一題的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使除數等于1,并直接用0.12×4算出得數,再直接寫后面兩題的得數。

著重引導學生理解第二種算法的思考過程,并鼓勵學生在計算一些比較特殊的除法算式時,可以根據算式的特點,用比較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小結:計算有時要根據具體問題、題目之間的關系,靈活地進行計算。

說明:在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之后,安排拓展性練習,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確定計算方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和靈活計算的學習品質,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使計算課充滿思維的張力和不斷探索的活力。

四、全課小結,回顧反思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怎樣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為什么要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和2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3.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各地區各民族春節習俗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能說說你們家鄉過春節的一兩件事嗎?

2.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去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2.請學生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3.交流匯報,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元旦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細讀課文,了解習俗

1.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

2.默讀課文,小組合作填寫下表,主要事例寫得詳細一點。

時間主要事例

臘八臘八粥,臘八蒜

臘月十九買雜拌兒,買爆竹,買玩意兒

二十三祭灶

除夕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祭祖,守歲

元旦男人出門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廟會

元宵懸燈結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況,老師相機在表格中板書關鍵詞。有不同意見的相互討論。

4.觀察上表,你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嗎?

四、朗讀體會,感受民俗

1.通過閱讀填表,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元宵節)

2.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中你更喜歡哪一天,請找出相應的段落,試著把熱鬧喜慶的氣氛讀出來。

五、小結,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知道了課文的寫作順序,朗讀了自己喜愛的段落。課文中還有很多生字新詞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聯系上下文記住它們的音形義。下節課我們進行聽寫比賽。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臘月熬粥餃子臘八蒜高醋年糕逛廟會

1.對照課文檢查改錯,評出本次的聽寫冠軍。

2.講解易錯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豎不能和下面的一撇連成一筆;“醋”字的左邊不能寫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主要有哪幾個時間段?

指名回答,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

2.準備過年。

①在這五個時間段中,哪個時間段是準備過年的情景?(臘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請找出課文中描寫人們準備過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人們準備過年的場面?(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亂、緊張”)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兒在忙些什么?他們這時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④你最喜歡哪一種活動?請找出來讀一讀。

⑤指名朗讀,讀出你的感受。

⑥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春節前的這段時間你都會干些什么。

3.過年時。

①交流: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點是什么?(熱鬧)

②都是一樣熱鬧嗎?默讀思考:除夕、元旦、元宵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找出文中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元旦:悠閑、快樂;元宵:紅火、美麗。

④品讀“除夕”一段,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⑤品讀“元旦”一段,進一步體會元旦的悠閑、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寫人們“逛廟會”的地方,來體會悠閑與快樂。

⑥重點品味“元宵節”的氣氛。

畫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么?

重點句子品讀:“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三、總結課文,領悟寫法

1.總結課文:從臘八到正月十九,一個多月的時間,課文卻只記敘了五個時間段的主要活動,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再讀寫“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么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③如果讓你寫春節,你打算怎么寫?回憶你過春節的情景,寫一寫。

四、作業

朗讀課文,讀出過年的喜慶氣氛。

板書:

北京的春節

除夕:喜慶、團圓

元旦:悠閑、快樂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3

2022小學生勤儉節約主題班會教案

開展勤儉節約主題班會,能讓學生們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編為您推薦勤儉節約主題班會,歡迎閱讀。

勤儉節約主題班會教案(一)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節儉和浪費的現象,感悟日常生活中節儉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節儉習慣,增強學生的節儉意識。

2、幫助學生能夠從日常的小事中厲行節約,懂得勤儉節約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3、教育學生樹立“以節儉為榮,以浪費為恥”的理念。

【活動準備】

1、學生:收集生活中節儉和浪費的行為。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活動一:節儉行為面面觀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點擊課件:大家好!我是優優!)優優將帶領大家走進節儉樂園。讓我們去看看吧!

2、觀看圖片:(點擊課件:四幅畫面——補衣服、用過的紙打草稿、騎自行車上班、隨手關燈)

3、學生交流:仔細看圖片,在節儉樂園里,有哪些節儉行為?〔板書:節儉〕

(節約了用電、用紙、汽油)

4、師:節儉是美德!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勤儉節約的人呢!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

5、小組交流:(師:先請大家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6、集體交流:

(師:你先說……你說……你來……)

過渡:這些勤儉節約的行為是一種方式,一個習慣,更是一份責任!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一些浪費的現象,請看屏幕……

活動二:小小節儉大用場

1、觀看視頻:(點擊課件:桌上的米飯、不關緊水龍頭、沒用完的作業本、沒喝完的牛奶、晴天不關燈……)

2、學生交流:師:你看到了什么?

3、學生交流: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浪費?(教師引導他應該怎樣做。)

4、算一算,節約真重要!

師:面對這些令人痛心的浪費行為,你或許視而不見,或許不足為怪……事實是這樣嗎?下面,優優請大家算一筆賬:

①每人節約一張紙,全國13億人節約多少?

②如果一本作業本需要20張紙,節約的紙可做多少本?

③我們班的人數為多少?(隨班級人數)如果把做成的作業本,發給大家,每人多少本?

④如果每人節約一張紙,全國要少砍伐36萬棵大樹!

師:此時,你想說什么?

(要節約、不浪費、小節儉,大用場……)〔板書:小節儉,大用場〕

5、師:每人節約一張紙,已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節儉是多么重要!真是“小節儉,大用場”!如果我們每人節約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又會怎樣?讓優優告訴大家吧!

6、觀看圖片:(點擊課件,配錄音)

①每人一天節約一滴水,全國一年就節約2萬噸水,可供一個家庭使用200年。

②每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一年就節約2萬多噸米,可供5口之家使用18年。

③每人一天節約一度電,全國一年就節約13億度電,近7000萬元。可以蓋5所規模比較大的小學。

7、師:看了這些驚人的數據,你想說對那些浪費的人說些什么?

過渡:數據是觸目驚心的,它時刻提醒我們在生活中到處需要節儉,真是“小節儉,大用場”!節儉能創造財富,能創造美好的生活!那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勤儉節約呢?

活動三:我與節儉交朋友

1、聽錄音:請聽故事《優優當家》……

2、師:從《優優當家》的故事中你知道了……

(要精打細算,要學會節儉……)〔板書:精打細算〕

3、學生表演:《節儉會議》(注意旁白設計、化妝、介紹等)

師:節儉是財富,是美德!為此,優優專門召開了家庭節儉會議!請看……

4、全班交流:看了《節儉會議》,你得到了什么啟發?(或:除了優優家提到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廢物可以利用?)〔板書:廢物利用〕

(教師可隨機出示實物:如打印過的A4紙、喝過的飲料瓶)

5、現場體驗:下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動手試一試,將手中的廢紙變成有用的小盒子!(教師示范,學生學)

6、優優:(點擊課件:移動畫面并配音)

4、聽唱歌曲《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

提問:聽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板書:國家強盛的需要

5、請同學們講自己收集的名人、偉人勤勞節儉的故事。

提問:他們是怎樣做的,他們是怎樣想的?

(首先使學生明白勤勞節儉的具體表現,以及他們的思想境界,從而體會高尚的思想品質。)

6、夸一夸班上勤勞節儉的人和事。

(表揚做得好的同學,給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

請這些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小結:對個人來說,勤勞節儉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做人的美德,是有理想、有志氣的表現,也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所以,我們要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

板書:做人的美德成長的需要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

7、提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怎樣做到勤勞節儉?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提高勞動的自覺性,找機會鍛煉自己。節儉做到:做到不攀比,花錢得當,不買不必要的東西,學會儲蓄。愛惜物品,修舊利廢。)

8、教師總結:節約,是我們對幸福的盤算,是一份責任,一種遠見,更是我們的傳家寶!讓我們共同唱響節儉之歌,在家里做一個節儉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節儉的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節儉的小公民!

勤儉節約主題班會教案(二)

一、引入班會主題:

班主任:在學校開展“建設節約型校園”的號召下,為了樹立節約能源思想意識,共同建設節約型校園,我班這次展開了“我節約,我快樂”主題班會。

二、勤儉節約是美德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節約日。勤儉節約是什么?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節約。勤儉節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節約,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世界勤儉節約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節約的一種呼喚。

是的,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最應當擁有的就是節約意識。雷鋒有句:“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這是雷鋒的,雷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短暫的一生中,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勤儉節約,努力工作,不怕艱難困苦,嚴格要求自己,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種勤儉節約的精神影響了幾代人。

一個明智和懂得勤儉節約的人,會為未來打算,他在自己處于好運氣的時候,

腦的人,根本不會為將來著想,不會考慮到明日艱難的需要,他會瘋狂地把全

勤儉節約行為,不僅給人們帶來富裕安寧的生活,還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它培養人們自我克制的習慣;它使精明謹慎成為人的顯著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縱;它使人擁有安逸閑適的平和心態。

知道嗎?我們提倡勤儉節約,但絕非是讓人們養成吝嗇鬼、守財奴的不

三、措施

1、洗臉洗腳的時間養成使用臉盆的習慣。

2、一水多用。用洗臉水洗腳水來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用水時盡量使用小水流。

4、隨手關緊水龍頭。

節約用電:

1、隨手關閉教室和宿舍內的燈,做到人走燈滅。

2、在家時每天減少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

3、家電在不使用的情況下,不要長時間待機。

4、在白天的時候,盡量使用日光,避免開燈。

從自己身邊做起,注意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天長日久,日積月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其他節約辦法

四、同學們發言;

聽了同學自我總結出來的節約用水、用電的小常識后,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又有什么節約小妙招可以與同學一起分享呢?同時,同學們也可以例舉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反面教材,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發言。

師:感謝同學們的積極發言!其實,勤儉節約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任何超人類的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某些常識和抵制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了。勤儉節約只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意識而已。它不需要強烈的決心,它只需要一點點有自我克制。

五總結

通過了這次班會,我想同學們的心中一定都有了新的打算,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進一步提高對建設節約型社會重要性意義的認識,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將是我們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合:“我節約,我快樂”主題班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和同學!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4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進行美術活動的重要條件,如何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這些引導是這一節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我把它定位為美術課教學中的綜合。探索領域,目的是想結合兒童以往的(學前)繪畫經驗,進行延伸由此引發全體孩子對學習美術的欲望。

教學目標:

1、熟悉和了解美術的表現形式,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新的思維加深對美術的新認識。

2、觀察和發現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培養愛護學習用具的良好行為習慣。引發對各種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3、開闊視野,拓寬想象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教學重點:觀察各種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發對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教學準備:課件、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實物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導入新課:

回顧學前繪畫經驗引語:今天我們要在課堂上找朋友,這個朋友是誰,我先不告訴您們,上完課你們就知道了。請大家想一想下列的問題,小組討論,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時要完整。

1、你在畫畫的時候用過那些工具,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樣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嗎?

2、你見過那些繪畫工具,請你介紹一下,你在那里見到的?你認為它們能用來干什么?

3、你最想擁有的美術用品有那些?為什么?

蠟筆小知識

1、是年幼兒童最常用的`繪畫工具

2、同彩色鉛筆相比,蠟筆的色彩比較鮮艷、筆芯也稍軟,使用時不會因手在紙上摩擦而弄臟畫面。

3、蠟筆即可以用來畫線條,也可用于大面積的涂色。

油畫棒小知識1小朋友最喜歡使用的工具,色彩鮮艷、濃烈2油畫棒比蠟筆要軟得多,而且因為是油性的,顏色之間容易混合,色彩的變化,層次都比較豐富。

彩色鉛筆小知識:

1、最簡單的色彩畫工具,如同鉛筆一樣,比較適合年齡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來涂顏色,但涂色的時候不能用力過大,因為它的筆芯是硬性的,會在紙上留下痕跡。

3、比較適合于畫輕柔、淡雅的畫面。

師小結:在繪畫過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個好助手能幫助你實現你的繪畫愿望。

三、引導觀察思考發現新的工具和材料課件展示:

1、欣賞中國畫、書法作品。

2、欣賞油畫作品。

3、欣賞水粉、水彩畫作品。

4、欣賞版畫作品。

5、欣賞兒童畫作品。

師:欣賞了這些畫,大家能猜出這些畫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來完成的嗎?生自由議論。

6、課件再次展示(結合作品進行展示),目的是讓學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發學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術課的課前準備能有所重視。大家現在可以猜出我們要找的朋友是誰了嗎?

7、怎樣愛護這些工具和材料。

課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識,進一步強調愛護工具、保護學習用品、正確使用學具的良好品質。

四、評價,師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回答問題。

1、你能認識的美術工具和材料有()種?

2、通過學習你又認識了那些繪畫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愛護和正確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嗎?

五、課后觀察和思考

1、收集和嘗試一種你沒有用過的美術工具和材料。

2、到美術用品店去觀察文房四寶是什么?又發現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5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春天來了,淘氣的春風娃娃對著云兒使勁兒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潤下,大地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鳥嘰嘰喳喳地爭論起來。下面請幾位同學,配樂朗讀課文,讓我們從文中找出答案。(讀后進行鼓勵性評價)誰來說說它們爭論的原因?(它們為春雨的色彩而爭論)教師板書課題:春雨的色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這課書。

二、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點:

⑴請同學們看屏幕,說說春雨的特點是什么?(小而密)

⑵請你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體會春雨的特點,練習朗讀。請同學讀,讀后評價。

⑶聽老師讀,“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選擇正確的讀法。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2、抓住“爭論”一詞,結合下文來學習體會其含義:

⑴咦,小鳥們在干什么?請你在書中找到小鳥們的對話,自己讀一讀。

⑵你喜歡哪只小鳥?把它的話讀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讀,教師板書:

小白鴿無色的

小燕子綠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紅色的

小黃鶯黃色的

⑶請你在小組內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讀一讀。

⑷請小組內的同學們分角色戴上頭飾,匯報朗讀。

⑸小鳥們對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認為自己說的對,所以爭論得很激烈,你們覺得剛才那組同學讀得怎樣?

⑹請你感悟當時小鳥們的心情,讀出小鳥們爭論時說話的語氣,可以加上動作輔助朗讀。

⑺再請一組同學戴上頭飾加上動作,匯報朗讀。

⑻請同學說一說“爭論”是什么意思?教師隨機點撥。

⑼聽了它們的爭論,不知你們覺得誰說的有道理。

⑽誰來說一說你的看法?請同學到屏幕前點擊電腦,講明理由。

(如,學生認為小白鴿說的對,可根據生活經驗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黃鶯為什么會認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學生如果答不上來,可以在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隨機點撥。

3、小雨不停地下,小鳥們的爭論引來了其它的鳥兒也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屏幕上出現學生常見的鳥類,如:孔雀、啄木鳥、仙鶴、大雁等。

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種鳥類說說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讓學生感悟平時所見到的春天色彩的美麗。

4、春雨不停地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春雨是怎樣說的:

⑴放錄音,聽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⑵請你打開書,自己讀一讀,思考:春雨為什么下得更歡了。

⑶體會“沙沙沙”的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讀“沙沙沙”時,語氣要逐漸加強有力。

⑷理解句子“我本身是無色的`,可是我能給春天送來美麗的色彩”的意思。

(教師點撥:植物的生長與春雨有關,在春雨的滋潤下,植物吐綠,花兒盛開,大地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麗的`。)

三、選擇性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園去尋找春的色彩。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6

班會主題:

放飛心愿、擁抱快樂

活動背景:

為了迎接“六一”兒童節的到來,豐富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活躍孩子們的身心,讓孩子們自主充分的活動,讓孩子真正成為兒童節的主人,盡情享受六一兒童節的快樂,感受到小學生活的快樂。同時,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孩子們細心、膽大、從容、鎮靜等品質。

活動目的:

1、情感目標:

讓全班每一個孩子在節日中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充分體驗節日的歡樂。

2、認知目標:

培養孩子良好的綜合素質和集體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班級環境

2.準備活動獎品和禮品。

3.每小組準備小節目,進行才藝大比拼,評出最佳小組,最佳個人等獎項。

4.做好課件,4個小球,4個繩子

活動過程:

活動一:表彰優秀

主持人1:彈去五月的風塵,迎來六月的時光

主持人2:聽,悠揚的鑼鼓聲,蕩起一片歡樂的海洋

主持人1:六月,是童年的搖籃;

主持人2:六月,是童年的夢鄉

主持人1:六月,有童年的沃土;

主持人2:六月,有童年的太陽

主持人1:四(5)班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主題班會

主持人合:現在開始,首先,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中隊輔導員宣布藝術月獲獎名單。

活動二:我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

主持人2: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天起,心里就埋藏下了一個愿望

主持人1:聽,嘹亮的隊歌,唱出了我們崇高的理想

(請欣賞歌表演《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游戲:戴紅領巾比賽(一組選派一個代表,看誰戴得最快最好)

活動三:才藝大比拼

主持人1:讓我們用心靈的琴弦

主持人2:用童年的祝愿

主持人1:用稚嫩的小手

主持人2:用五彩的畫筆

主持人合:去歌唱美好的未來,去描繪燦爛的明天。

活動:才藝大比拼(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才藝展示,全體學生舉手打分)

活動四:感恩――回報――練就好體魄

主持人1:是綠洲的甘泉和沃土,滋養了纖細的幼苗

主持人2:是老師無私情懷,孕育了無數未來的希望

主持人1:感謝生命,讓我們有跳動的靈魂;

主持人2:感謝陽光,讓我們有溫暖的擁抱;

主持人合:感謝生活,讓我們有喜怒哀樂;

主持人1:讓我們一起說一聲:(合)謝謝

趣味游戲,輪番上陣:

(1)同心協力:

游戲說明:2個同學共同運氣球,且不能將氣球擠爆,看哪一組用時最短,即為獲勝。

(2)搶凳子:

游戲說明:請5個小朋友參加搶凳子比賽,在主持人喊停的時候,最遲坐到凳子上的退出比賽,剩最后一個為冠軍。

(3)籃球接詩

游戲說明:拿到籃球的小朋友要背誦接下來的詩句,哪一組背的多就是哪一組為勝利者。

(4)六一祝福,情意綿綿

說明:每人說一句與六一節有關的祝福語,增進友誼,共享節日的氣氛和快樂。

活動五:雛鷹展翅飛

主持人1:夜的朦朧,止不住顆顆激昂的心

主持人2:風的輕柔,道不盡人間深深的愛和情

主持人1:同學們,伙伴們

主持人2:讓我們唱起生日歌

主持人1:慶祝我們共同的節日--(合)六一國際兒童節

音樂聲起(生日歌)

主持人1:看,雛鷹正在展翅飛翔

主持人2:聽,中國少年跨世紀的進行曲正在奏響

主持人1:我們是明天的雄鷹

主持人2:我們是祖國的未來

主持人合:讓我們,去迎接新世紀的曙光!齊唱歌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活動六:主持人致結束語

支持人1:在六月里讓我們手拉手,肩并肩,向著快樂健康飛翔;

主持人2:在六月里讓我們心與心筑成的愛心之屋,永遠充滿著溫馨;

主持人1:擁抱六月吧,隊員們,去實現心中最崇高的理想;

支持人2:放飛六月吧,伙伴們,去實踐人生最輝煌的瞬間。

主持人合:六一活動到此結束。

活動思考:這次主題班會培養孩子良好的綜合素質,讓全班每一個孩子在節日中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充分體驗節日的歡樂。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梯形紙片、多媒體課件、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新的面積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積的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實際操作,自主探究。

電腦演示地24頁的情境圖,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把體型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

1獨立操作,自主探索。

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學具自己進行剪拼,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繼續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前面學過的圖形,進而求出梯形的面積。

3交流匯報,發現規律。

(1)引導觀察,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系?請學生用語言描述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2)聯系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析理解: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經觀察分析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并用字母公式來表示。

三看書質疑,交流感想

閱讀第24頁內容,回顧自己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并與同伴談談自己的想法。

完成課前提出的問題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頁習題

五全課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你在學習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8

【教學理念】

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研讀課文、探究疑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賞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2、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3、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二、試讀質疑

1、初讀課文。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2、再讀課文。指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質疑。

三、研讀交流

1、探究疑難,深入研讀:

⑴“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①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說說句子的意思,同時借助課件,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②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③通過反復誦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⑵“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①自由朗讀,交流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②學習生字,指導識記書寫。

③運用成語分別概括兩人不同的學習態度,了解白話文與文言文的聯系,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④指導朗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美。

⑶“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①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句子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19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掌握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和退位的算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

【能力教學點】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進位、退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進位、退位的豎式算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笑笑到郵局寄書給她的好朋友小明。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再與同桌說一說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可以提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下面,咱們先來解決“一共花了多少錢?”的問題。

(1)引導學生估算。

師:大家現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約要付多少郵費呢?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2)嘗試解決問題

師:自己在練習本上試著做一做,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把過程寫下來。

(3)交流算法。

A、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所以是14元4角.

B、1.6元=16角,12.8元=128角,16+128=144角,

C、用豎式:

1.6+12.8

14.4

【設計意圖】先自己思考,經歷了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再交流,體現算法的多樣,活躍學生思維。

(4)討論。

提問:用1.6+12.8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和整數加法一樣,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總結小數進位加法的豎式算法,讓學生能掌握算法。

2、嘗試練習

(1)2包的郵費相差多少元?

(學生思考后在作業本上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2)小紅付給阿姨15元,應找回多少元?

①學生思考后在作業本上試做。

②匯報交流算法。

(3)師:在計算小數減法時要注意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和整數減法一樣,哪一位不夠減,要向前一位借一。

【設計意圖】自主探索小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小結豎式算法,讓學生掌握豎式算法。

3、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小數加減法和上一節課學的有什么不同?

師揭示課題,板書:小數的加減法(進位或退位)

三、鞏固練習。

1、書本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獨立完成其計算,選幾題說說計算的方法。

2、森林醫生。

說出錯誤的原因,然后將其訂正在旁邊。

3、書本第3、4、5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列出算式并計算。

(3)全班交流,并說說解題的過程。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而且具有層次性。不僅鞏固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應用新知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寄書——小數的加減法(進位或退位)

(1)1.6+12.8=14.4(元)(2)12.8-1.6=11.2(元)(3)15-14.4=0.6(元)

小學的活動教案篇20

課題: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1、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刻度尺。

2、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對幾厘米的長度有感性的認識。

3、學生學會用厘米作單位估測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的能力,通過活動提高學生估測和測量的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采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認識厘米。由于厘米這個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因此,課中安排的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厘米的風豐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長。

一、學前導學

1、前置作業:

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長度,測量時有許多不方便,也不準確。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到統一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尺子,來測量。

二、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一、認識直尺

1、小組交流: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匯報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之間是1厘米長?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或我們身上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厘米。

(3)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厘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厘米。(取整數)

三、自我檢測

課本第6頁練習一1——3題。

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下量。

四、變式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拿出不同長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圖填空

五、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反思:

9699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饶河县| 濮阳市| 衡水市| 奉新县| 潞西市| 三河市| 和平县| 信宜市| 三台县| 临桂县| 丹巴县| 扎囊县| 奉节县| 武隆县| 青州市| 金坛市| 西丰县| 阜城县| 且末县| 西昌市| 台州市| 尼木县| 长葛市| 屏边| 连城县| 台北市| 亳州市| 江孜县| 潞城市| 扶沟县| 剑河县| 治多县| 徐汇区| 辉县市| 红安县| 益阳市| 扶沟县| 茶陵县| 山东省|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