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寫高中主題活動教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高中主題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

第三單元

本單元有三篇文章,雜文一篇、隨筆兩篇。《拿來主義》是一篇雜文,是一種文藝性的社會評論文章,有著豐富的文學性和形象性。其余兩篇是隨筆,與散文的特點相似,但更注重于說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主要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性質和發展變化。《短文三篇》節選了蒙田、帕斯卡爾、福爾格姆等作家對人、社會等方面的理解。

本單元是雜文、隨筆單元,從應用的角度說,都是議論文。所以,學習本單元,可以培養學生的議論能力。議論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時常常用得到的。從審美的角度說,這些課文都具有文學性、形象性,都具有哲理美、語言美,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探究的角度說,這些課文闡述的社會、人生問題都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值得學生與課文作者對話、溝通,去分析、評判這些問題。

這里精心編排了四篇課文,其中一篇是雜文,三篇是隨筆。雜文是魯迅的《拿來主義》。這是一篇傳統課文,闡述對文化遺產的批判繼承問題。雖然這篇雜文寫于上世紀30年代,但今天讀來依然覺得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充滿著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因為70年來,被這篇戰斗檄文指責為“孱頭”,怒罵為“昏蛋”,鄙夷為“廢物”的人仍不斷冒出來。這篇課文精巧的構思,精彩的比喻,嚴密的論證,辛辣的諷刺,也值得學生好好學習。

隨筆《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一文,其實是說明文。按照現在的文體分類法,可以歸入學術文化隨筆。它的主旨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語言也在不斷發展,文字、傳聲技術和計算機提高了語言的傳播功能,國家共同語和國際共同語擴大了語言的流通范圍,人類的語言生活還在更快地前進,中國的語言文字必須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這篇文章的寫法很有特點。條理清楚,語言是精煉的口語。這篇文章不僅供看,而且供聽,類似廣播稿,人們一聽就懂,它是“文體口語化”的范例。

隨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倫理學方面的文章。過去教科書選用的議論文,大都是政論、思想評論和時事評論,關于母愛、父愛之類的議論文章,似乎從來沒有進過課本。選用這篇文章就算開了一個先例。實際上,這個問題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每個學生都是在父母的愛的陽光下成長的。學生從小學起已經讀了不少關于父母之愛的文學作品和一般記敘文,現在讀這篇議論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論高度,重新認識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作者是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他的西方思維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

《短文三篇》中《熱愛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隨筆。它是一段哲人語錄,樸素而又深刻。它告訴讀者,生活是相對于生命而言的,熱愛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同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是熱烈豐盈的生命形式的終極狀態,人們如果能夠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賦予的所有快樂,就不會留意死亡的降臨。針對現在中學生中浪費生命、漠視生命、戕害生命的現象,學習這篇《熱愛生命》,應該是有現實意義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只是幾個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這幾個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義深刻而豐富,足以引發學生的深思。它告訴人們,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因為能思想,人區別于頑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能囊括吞沒人的宇宙。道德的原則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學習這篇課文,應該使學生認識到,要維護人的尊嚴,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條》看似淺顯或絕對,實際上并非如此。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過,他之所以能獲獎,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記并實踐了在幼兒園就學過的那些信條。這篇課文的高明之處,在于作者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而且講得機智、幽默,充滿溫情,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并高高興興去實踐。希望在學生身上,也能達到這個效果。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2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1、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國家性質又叫國體,它是由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性質決定。我國的國家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點?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不僅表現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而且還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真實性。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物質的保障,人民能夠自己管理國家;而且還表現在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3、民主與專政的關系?(1)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于人民內部,專政適用于敵對分了和敵對勢力。(2)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4、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

(1)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已經寫入憲法。(2)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3)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

5、我們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為基礎和準則的,是我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

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基礎和標志(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3)監督權(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和檢舉權)

我國公民的政治性義務是:(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2)遵守憲法和法律(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6、我國公民在參與政治生活時,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2)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3)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7.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統一的,不可分割的。(1)權利與義務在法律關系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2)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4)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力的實現。公民要樹立權利意識,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權利,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8、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為何能結合?怎樣結合?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要求: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公民在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當兩者出現矛盾時,公民的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

9、民主選舉的方式有:直接選舉(優點:它能直接反映選民意愿,有助選民與當選者的聯系。缺點:在選民人數眾多時,選舉的成本比較高。)、間接選舉(優點:選舉的成本比較低。局限性:影響了選民意愿的表達)、

等額選舉(優點: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選民的自由選擇,影響選民的積極性。)、差額選舉(優點: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被選舉人之間也形成了相應的競爭。局限性:如果競爭不加以規范,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等情況。)。

10、公民應如何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1)選民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種“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識不強、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3)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高低的體現。公民行使選舉權應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思考、判斷的基礎上,審慎投票。

11.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民意是正確決策重要的信息資源。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專家咨詢制度(重要性: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社會聽證制度(聽證于民是為了決策利民)。

12、公民為什么要參與民主決策?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參與決策過程,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節。

意義:(1)有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2)有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3)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13.發展基層民主的意義?

(1)發展基層民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2)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途徑。(3)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4)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

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等形式,是村民規范自己和議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事情自己辦,自己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

通過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等形式加強村務監督。

14、我國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方式有: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

此外,還有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15、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公民如何行使監督權?意義:(1)有利于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2)有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如何:(1)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敢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2)必須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16、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的區別?(1)是否遵循法律、規則、程序參與(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3)是否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關系。

17、公民應如何參與政治生活?(1)公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循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做到有序參與政治生活(2)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3)增強公民參與感、責任感,提高公民意識、主人翁意識,提高政治參與能力和素養。

18、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有哪些?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保衛國家、保護公民安全和合法權益與財產、保障民主、協調矛盾、打擊犯罪)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③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宣傳科學理論,提高素質;發展科教、文、衛、體事業)④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設施建設、民生、人口、環保)。政府承擔重要職能、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一切。

19、我國政府的作用?(1)管理人們的公共生活(2)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公共服務。政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建立了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等法律途徑。并開設了熱線電話、設立部門、推行電子政務等其他途徑。公民要處理好與政府的關系必須做到:了解政府的性質和職能,相信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尋求政府的幫助,監督政府的行為。

20、我國政府的性質、宗旨和原則?性質: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為人民服務;原則:對人民負責

21、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基本要求?①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②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③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22.什么是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

23.政府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從根本上講,政府堅持依法行政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根本要求。

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具體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當④高效便民⑤誠實守信⑥權責統一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須做到:(1)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2)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3)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25、政府如何才能做到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建設,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決策反映民民意、集中民智。

26、為什么要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必要性+意義)

必要性:權力是把雙刃劍。政府權力運用得好,可造福人民;權力被濫用,就會滋生腐敗。為了防止權利的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意義:(1)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政府只有接受監督,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才能防止濫用權力,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于民,從而建立起一個具有權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7、怎樣監督政府的權力?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我國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外部監督:權力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人民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司法機關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閱讀教材,客觀描述隋唐統一的過程,了解隋朝時期的成就建樹。

2、通過展示史料并進行小組討論隋朝大運河的歷史意義,提高分析歸納能力,養成“論從史出”的意識。

3、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的統一有利于政治經濟的發展,從而加深對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隋朝滅亡的原因。

【難點】

隋朝大運河開通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唐朝詩人的《汴河懷古》,并提出問題:此詩中的“河”指的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此河指的是隋朝時期開通的大運河。

教師追問: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此運河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建成的?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隋統一的過程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那是誰結束了這一局面,又有什么意義呢?

(二)隋朝的各項建設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正文第二段,提問: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成就?

學生分析總結:隋朝時期在長安、洛陽設糧倉;隋煬帝時期修建洛陽城和大運河。

教師總結:隋朝初期建設頗多,其中大運河最為。

教師展示《隋唐大運河示意圖》并讓學生思考:隋朝大運河自北向南都流經哪些地方,溝通了哪些水系?

學生回答: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分成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

教師展示史料,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提問:修建這條大運河有什么好處呢?

小組代表回答:隋朝開通大運河能夠加強南北方的政治經濟聯系,鞏固國家統一。

教師總結:運河的開通能夠溝通南北方經濟交流,大運河沿岸的城市也有所發展,從而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同時也為我們也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教師在多媒體展示史料并設問:結合課前展示《汴河懷古》中所說“盡道隋亡為此河”,想一想隋朝的滅亡和大運河的開通有關么?

學生回答:有一定關系,修建大運河時勞民傷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并激增不滿,最后發生起義。

教師補充總結:除此之外,隋煬帝還頻頻發動戰爭,種種行為導致社會生產下降,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最后導致大規模起義。

(三)唐朝統一

教師播放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片段提問:隋煬帝最后的下場是什么,又是誰取而代之統一全國的?

學生總結:618年隋煬帝被部下殺死,隋朝貴族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后來唐軍消滅起義軍和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教師追問:唐朝統一全國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穩定政局,為唐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做好鋪墊。

教師總結:唐統一后給后面幾次唐朝盛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足以使得唐朝在古代成為盛極一時的繁榮強國。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結合板書,帶領學生系統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

2、作業:課下收集隋朝相關資料,下節課談談是如何看待隋煬帝的。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4

高一化學離子反應達標測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SO2能溶于水,水溶液能導電,所以SO2是電解質

B.NaCl溶液能導電是因為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Na+和Cl-

C.H2SO4在電流作用下在水中電離出H+和SO2-4

D.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由于發生中和反應,溶液的導電能力降低

【解析】SO2通入水中生成H2SO3后溶液導電,H2SO3是電解質,SO2不是電解質。NaCl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動的Na+和Cl-,這些離子的定向移動可以導電;H2SO4在水溶液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電離出H+和SO2-4,它的電離不需要通電;醋酸是弱酸,不完全電離,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小,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生成醋酸鈉,鈉鹽是可溶鹽,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增大,溶液的導電性增強。

【答案】B

2.離子方程式CO2-3+2H+===CO2↑+H2O表示()

A.碳酸鹽與鹽酸之間的反應

B.一切碳酸鹽與一切酸之間的反應

C.可溶性碳酸鹽與強酸之間的反應

D.可溶性碳酸鹽與一切酸之間的反應

【解析】可溶性碳酸鹽可拆成CO2-3形式。

【答案】C

3.下列離子方程式中,不能用離子反應方程式Ba2++SO2-4===BaSO4↓來表示的是()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解析】A、B、D選項中Ba(NO3)2、H2SO4、HNO3、BaCl2、Na2SO4、NaCl、HCl都是易溶、易電離的物質,應拆成離子形式,最后相應未參加離子反應的離子符號刪去;C項BaCO3、BaSO4為難溶物,寫化學式,其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BaCO3+2H++SO2-4===BaSO4↓+CO2↑+H2O。

【答案】C

4.下列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確的是()

A.鋁與鹽酸反應:Al+6H+===Al3++3H2↑

B.足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

CO2+2OH-===CO2-3+H2O

C.澄清石灰水與鹽酸反應:Ca(OH)2+2H+===2H2O+Ca2+

D.碳酸鈉與氯化鈣混合:CO2-3+Ca2+===CaCO3↓

【解析】A項中離子所帶電荷不相等;B項中產物應為HCO-3;C項中澄清的石灰水應寫離子形式。

【答案】D

5.下列電離方程式錯誤的是()

A.NaHCO3===Na++H++CO2-3

B.NaHSO4===Na++H++SO2-4

C.MgCl2===Mg2++Cl-2

D.Ba(OH)2===Ba2++2OH-

【解析】A中HCO-3為弱酸根離子,在溶液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發生電離,不能拆成H+與CO2-3,應寫為NaHCO3===Na++HCO-3。而NaHSO4中的HSO-4在水溶液中能完全電離成H+與SO2-4,故B正確,A錯誤。C中MgCl2應寫為MgCl2===Mg2++2Cl-,C錯誤,D正確。

【答案】ACXkb1.com

6.下列各組離子,在無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H+、Cl-、SO2-4B.Na+、H+、SO2-3、Cl-

C.Na+、Cu2+、SO2-4、OH-D.H+、K+、HCO-3、Cl-

【解析】B項H+與SO2-3生成H2SO3,而H2SO3不穩定易分解為SO2和H2O,故不能大量共存。C項Cu2+在水溶液中呈藍色,不符合“無色”的要求,且它能與OH-生成Cu(OH)2沉淀,故也不能大量共存。D項H+能和HCO-3生成H2CO3,而H2CO3易分解成CO2與H2O也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A

7.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鋅片插入硝酸銀溶液中:Zn+Ag+===Zn2++Ag

B.碳酸氫鈣溶液加到醋酸中: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C.少量金屬鈉加到冷水中:Na+2H2O===Na++OH-+H2↑

D.氫氧化銅加到鹽酸中:Cu(OH)2+2H+===Cu2++2H2O

【解析】A項電荷不守恒;B項Ca(HCO3)2易溶于水,應拆成離子形成;C項原子個數不守恒,應為2Na+2H2O===2Na++2OH-+H2↑。

【答案】D

8.在如右圖所示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裝置中,若向某一電解質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種溶液時,則燈光由亮變暗至熄滅后逐漸變亮的是()

A.鹽酸中逐滴加入食鹽溶液

B.醋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C.飽和石灰水中不斷通入CO2

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

【解析】燈光的明暗變化與溶液的導電性強弱有關。燈泡由亮變暗至熄滅說明溶液中的離子濃度逐漸下降;又逐漸變亮,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又逐漸增大。在鹽酸中加入食鹽溶液,離子濃度基本沒有變化。醋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生成的醋酸鈉是強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增大,燈光變亮;當氫氧化鈉加到一定量時,離子濃度基本不變,燈光的明暗程度也基本不變化。C正確。醋酸中加入氨水,由于生成醋酸銨,所以燈泡先變亮;再加氨水,燈泡又逐漸變暗。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9.向澄清的石灰水不斷通入二氧化碳直至過量時,溶液先變渾濁,后變澄清,有關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飽和Na2CO3溶液中不斷通入二氧化碳,將有晶體析出,該晶體是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析出晶體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答案】Ca2++CO2+2OH-===CaCO3↓+H2O,CaCO3+H2O+CO2===Ca2++2HCO-3NaHCO3Na2CO3+CO2+H2O===2NaHCO3↓反應生成的NaHCO3的質量比Na2CO3的質量大溶劑水的量減少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10.(濟南市高三質檢)用一種試劑除去下列各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并寫出離子方程式。

(1)BaCl2(HCl)試劑_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HCl)試劑_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O2(CO2)試劑_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O2-4(CO2-3)試劑________,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被提純物與雜質的組成與性質特點。

【答案】(1)BaCO3BaCO3+2H+===Ba2++H2O+CO2↑

(2)飽和NaHCO3溶液HCO-3+H+===H2O+CO2↑

(3)NaOH溶液2OH-+CO2===CO2-3+H2O

(4)稀硫酸CO2-3+2H+===H2O+CO2↑

11.完成離子反應,然后改寫成化學反應方程式。

________+Ag+===________+A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________===Fe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________===CO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類題目主要考查由離子方程式逆推化學方程式。首先結合電荷守恒、物料守恒關系,結合反應物,生成物特點補充離子方程式,再改寫成化學方程式。如(1)中應選擇比Ag活潑金屬Cu、Zn等,但Na不可取,因為其活潑性太強。

【答案】Cu+2Ag+===Cu2++2Ag

Cu+2AgNO3===Cu(NO3)2+2Ag

Fe2O3+6H+===2Fe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CaCO3+2H+===CO2↑+Ca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若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2.(能力提高)某無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Fe3+中的幾種,請填寫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實驗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離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過量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說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有關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2)中的濾液,加入過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現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有關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陰離子是下列的()

A.Cl-B.NO-3

C.CO2-3D.OH-xkb1.com

【解析】無色透明溶液中,肯定不存在帶顏色的離子:Cu2+(藍色)、Fe3+(黃色);與鹽酸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應該是Ag+的性質,在Ag+全部被沉淀完全后,再加稀氨水(一元弱堿),又出現白色沉淀,說明有Mg2+,白色沉淀為Mg(OH)2。

【答案】(1)Cu2+、Fe3+(2)Ag+Ag++Cl-===AgCl↓

(3)Mg2+Mg2++2NH3?H2O===Mg(OH)2↓+2NH+4

(4)B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來認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對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和較多的名詞概念以及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特點。

3、使學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動過程和物質循環過程,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意義。

(二)能力訓練點

1、學會識圖,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2、通過電視錄像和多媒體軟件的觀察以及實地考查生態系統,結合課本上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4、以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與人類生存的關系為題撰寫小論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生態系統功能的學習,使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熱愛家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及特點。

(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及特點。

(3)碳循環過程圖解。

(4)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2、難點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

(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

3、疑點

在生態系統中為什么只能是物質循環,能量能否循環。

4、解決辦法

(1)將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知識重點、難點編制成圖文、音形并茂的多媒體課件,使它們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將難理解的內容轉化為易接收的知識。

(2)培養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思維能力,討論交流將知識化難為易。

三、課時安排

2課時:能量流動1課時,物質循環1課時。

四、教學方法

多媒體組合教學模式,采用自學、討論與講述法。

五、教具準備

1、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多媒體軟件及電教設備。

2、電視錄像帶、放像機。

六、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全部內容。

2、質疑討論、學生相互啟迪,教師點撥指導。

3、交流總結,相互取長補短,獲取新的知識體系。

4、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學生相互提問解答,歸納小結,課后練習,寫小論文。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使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起點,能量流動的數量及其作用。

2、以一條食物鏈為例闡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3、使學生理解什么是能量金字塔?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目的是什么?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引言:作為生物與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生態系統不僅具有一定的結構,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一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二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首先學習討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講述: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最重要聯系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成一個整體,所以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渠道。

學生活動:觀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電視錄像片和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身臨其境,看完錄像后,師生共同討論。

(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什么地方開始的?能不能從動物開始為什么?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開始的。這里指的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因為只有綠色植物才能把太陽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所以,流經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是從綠色植物開始的。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起點能不能從動物開始?不能,因為我們通過動植物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學習,知道綠色植物的細胞結構有特殊的葉綠體能固定太陽光能,而動物細胞結構沒有葉綠體是無法固定太陽光能的,所以只能利用現有的有機物。

(2)能量流動的數量及作用:

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它們制造的有機物中。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就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后,就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動力。

(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全過程。

分組討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的涵義:

能量流動的起點: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的能量都是來自太陽,是從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定在它們所制造的有機物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就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所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光能開始的。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數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光能,就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能在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中進行流動。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途徑:通過食物鏈闡述其能量流動的過程,結合播放能量流動的多媒體課件,加深學生的印象。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的課件看完后,推薦一個學生歸納其中心內容,其他學生補充,老師點撥指導。

第一、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生產者自身的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即呼吸作用消耗掉了;另一部分能量隨著植物遺體和殘枝敗葉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釋放出來;還有一部分能量被植食性動物攝入體內。

第二、植物被草食動物吃了以后,一部分以糞便等排泄物被動物排出體外,其余大部分被動物所同化。這樣能量由植物流入動物即能量從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第四營養級,各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掉;另一部分用于各營養級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消費者的尸體、糞便等與生產者的遺體,殘枝敗葉一樣,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并通過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將其能量釋放到環境中去最終消失。

(4)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

講述:

美國生態學家林德曼,明確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從理論上講,一個人靠吃魚增長身體1kg,就得吃掉10kg魚,10kg的魚則要吃掉100kg的浮游動物,100kg的浮游動物要吃掉1000kg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說,1000kg的浮游植物才能養活10kg的魚,進而才能使人增長1kg體重。

根據林德曼能量傳遞的“十分之一定律”,編制成多媒體課件,圖、文、音、形并茂,形象逼真,學生一目了然。

觀看后,學生歸納小結如下:

第一、能量流動不是循環的而是單向的:從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食物鏈各個營養級的順序是不可逆的,而各個營養級的能量總是以呼吸散失熱能。即必須源源不斷地輸入,又不斷地散失。

第二、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傳遞率為10%~20%,一條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會超過五個營養級,因營養級上升一級,可利用的能量相應要減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個營養級時,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維持其生存的程度了。由于生態系統能量流量逐級遞減,其傳遞率為10%~20%,即構成了能量金字塔。所以,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流經生態系統過程中逐級遞減,單向不循環,最終在環境中消失。

(5)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目的

問:能不能改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規律?

不能,人們雖然不能改變能量流動的客觀規律,但可設法調整能量流動方向,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儲存在木材中;在草原牧場上,則最好使能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體內,獲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產品。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6

【微課內容分析】

本節微課是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第3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選官制”的內容。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樹,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對此的理解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這是確定科舉選官制為本節微課講授內容的主要依據。

【學情分析】

首先,學生對一些重要歷史概念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和表面,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使認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其次,學生的一些學習能力還不完全具備,在對歷史問題的分析、判斷、評價等方面尚有欠缺。這些都是學生目前學習中的難點,需要通過老師的引導逐一解決,使能力獲得提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世卿世祿制,察舉與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歷史概念。

學生通過對中國選官制的演變歷程的學習,鍛煉梳理知識的能力。通過對科舉制創立的特點和積極意義的分析,培養分析問題和評價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微視頻課學習,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加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學習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發展和演變,是根據時代的需要而制定和不斷調整的。

古代的制度為我們今天也提供了歷史借鑒。

【教學重點】科舉制創立與完善

【教學難點】科舉制的作用與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微課導入: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標志之一——科舉選官制的創立。科舉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結束,歷經1300多年。這節微課我們就從背景、創立、演變、特點和影響五個方面來學習科舉選官制。

設計意圖:以解讀課題導入,既點了睛又交代了任務,同時還希望能起到激趣、凝神的作用。

二、微課講授:關于科舉選官制的五方面的講授,依次是背景、創立、演變、特點和影響。其中,背景和影響兩部分有所側重,創立、演變和特點這三方面稍略。

設計意圖: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為出發點,五方面內容的設置呈現一定的邏輯關系;注重設問的技巧與作用,抽絲剝繭,深入淺出,希望能對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所幫助。

三、微課結語:“一言概之,科舉選官制的創立統一了價值,延續了文化;促進了教育,培養了人才;穩定了政治,推動了發展!同學們,今天的微課——關于科舉選官制我們就學到這里,再見!”

設計意圖:既結束了本課,又呼應了導入,既學到了知識,又略有回味。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7

為進一步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學生個人關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的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石中心小學計劃開展為期一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活動宗旨

通過組織設計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性強、針對性強的活動為載體,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營造一種關注心理健康、重視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普及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和諧心靈的理念,為學生搭建起鍛煉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臺,全方位的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活動主題

沐浴心育陽光健康快樂成長

三、活動時間

貫穿20__學年第二學期

四、活動內容

活動一:心理健康活動啟動儀式(3月份)

1、宣布心理健康活動啟動

2、學校領導講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目的、意義和基本要求

3、學生代表發言

活動二:“懂得感恩勇敢表達”(4月份)

結合“三八節”“母親節”為教育契機,圍繞“感恩”主題,為了讓學生懂得感恩,并勇于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面向全體學生收集繪畫、制作賀卡、手抄報等優秀作品。

一到三年級可以是以“給媽媽畫一張畫(做一張賀卡)”的方式進行;四到六年級則可以做感恩主題的手抄報。

要求先在本班內展示評比,每班再上送5份學校參評。(評比時間:第十周前)

活動三:心理主題黑板報比賽(5月份)

各班還有樓梯的黑板報以“沐浴心育陽光健康快樂成長”為主題出一期黑板報。

一二年段以學生的學習為內容,比如: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怎樣讓孩子們快樂學習;

三四年段以如何調節情緒,快樂每一天,或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為內容;

五六年段以溝通、互動、和諧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內容。

學校統一組織評比。

活動四:播放心理教育主題電影(六一節當天)

電影藝術的獨特魅力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并對學生心理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歡度六一節的時間,播放心理電影,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

推薦電影目錄如下:

1)缺乏學習動力:《決戰冰河》、《洛奇》、《阿拉伯的勞倫斯》

2)缺乏信心:《穆里爾的婚禮》、《心雨花露》

3)自卑失落:《阿甘正傳》、《少林足球》、《肖申克的救贖》

4)交流障礙:《對她說》、《墮落的天使》、《雨人》

5)失敗或絕望:《遠大前程》、《功夫熊貓》、《小鞋子》

6)厭倦生活:《天生愛情狂》、《凡夫俗女》、《心理游戲》

7)自私、人際關系淡漠:《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余輝時》、《愛,回家》、《走路上學》

8)緊張:《虎口脫險》、《小孩不笨》

活動五:主題征文比賽。(6月份)

面向三到六年級學生開展心理征文比賽。

征文要求:文章符合本次心理教育活動主題“陽光成長快樂生活”,涉及的故事、體驗、感悟、思考必須是真實的,內容積極、健康、向上。

文體形式:文體不限,要求新穎活潑,恰當地表現文章內容。

文字組織:主題明確、表達流暢、敘述生動、文筆清新。

評比:每班上交兩份進行全校評比,第十八周前完成。

活動六:心理知識廣播站(整個學期內每月一次)

校園廣播站推出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欄目(如“心靈之聲”),于午間等固定時間播放關于心理方面的小知識、小測試、歌曲等。

獎勵方案:

學生:獎狀和獎品班級:獎狀并全校表彰。

五、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認真落實

全校務必高度重視該活動的開展,對各班級的活動參與度及參與質量要及時給予總結評價。

(二)緊扣主題,調整拓展

為提高活動的實效性,力避搞形式,走過場。學校可在緊扣主題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客觀實際,對方案設計的“活動內容”適當予以調整和拓展。

(三)常抓不懈,注重內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校要在常規推進的基礎上,特別注重活動的總結與反思,努力提升活動的內涵。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使學生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

2、使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學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導學生分析生物新陳代謝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響酶活性因素的過程中,初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及設計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讓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過討論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關系;體會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進而體會研究生命科學價值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酶的發現

教材簡單介紹酶的發現歷史,從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設計的巧妙實驗到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少數的酶是RNA,使學生對酶的研究歷史中的一些重大發現有了一個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過安排了有關的學生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酶的三個特性,這樣的編排方式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酶的高效性特點,是通過比較《實驗五、肝臟內的過氧化氫酶比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專一性的特點,是通過比較《實驗六、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本節教材主要講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條件,通過《實驗七、探索影響淀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切入。

本節內容的最后,安排了課外讀“造福人類的酶工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本節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在改變人類生活質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議

1、使學生在理解細胞水平上的新陳代謝概念及其本質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

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這是在細胞水平上對新陳代謝的描述。其實學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觸新陳代謝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課和高中生物課緒論中,學習已接觸到諸如同化作用、異化作用及其關系等與新陳代謝有關的知識,但那是在生物個體水平對新陳代謝下的定義。本章的新陳代謝內容是對以往知識的深化和展開,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從細胞和分子水平引導學生分析出生物體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與分解是如何進行的,及其二者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為使學生理解"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這句話,教師可結合前一章細胞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分析活細胞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如發生在線粒體內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學過程;發生在葉綠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為有機物的化學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上的氨基酸縮合成多肽鏈的化學過程等,使學生對"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這句話有一個感性認識。

2、使學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在本節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完成酶具有專一性的實驗并實施有效的討論是本節的難點。

生命體隨時隨刻發生著數量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同時又是一個穩定的,開放的系統。細胞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不可能在高溫、高壓、強酸、強堿等條件下進行,而必須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環境下能快速、有序地進行的,這就要盡可能地降低化學反應能閾,這是新陳代謝為什么離不開生物催化劑,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發現可結合一起在讓學生討論,這樣可讓學生充分體會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對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酶的特性這部分內容,可先組織學生依次完成實驗,然后再由學生來討論和總結。

在引導學生分析酶的特性時,引導學生與蛋白質的多樣性聯系起來,可使學生易于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專一注必定意味著酶的多樣性,而且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的多樣性和酶的專一性催化關系密切。

3、使學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需要適宜條件是本節的重點,如何組織學生完成影響酶活性因素的選做實驗并分析、討論實驗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在組織學生操作、分析、討論《實驗七、探索影響淀粉酶活性的條件(選做)》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兩個坐標曲線圖,讓學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第一節 新陳代謝與酶

【教學重點】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的概念、酶的特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的概念、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手段】板圖、多媒體課件、實驗

【教學過程】

1、引入新陳代謝的概念及本質

(1)學生在初中生物學課本、高中緒論課的學習或通過各種媒體的介紹,對新陳代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首先,教師應了解學生對新陳代謝是如何理解的。為此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以自身為例,剖析生命是如何維持的,以此引入本節的學習,如:

①人體的腦細胞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營養?腦細胞中產生的代謝廢物又是通過什么途徑排出體外的?

②進入腦細胞的營養物質是如何被利用的?

③學生如何理解同化作用、異化作用,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它們之間有何關系?

④想一想,人體的身體有哪些系統參與了新陳代謝過程,各是如何參與的等等?

(2)學生一般只能從生物個體、器官或系統水平上,說明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把討論引向微觀水平,即細胞和分子水平的代謝過程。如可以設問:

①你吃下的肉類蛋白質,通過什么途徑轉化成為你自身的蛋白質?

②你吃下的淀粉類食物,通過什么途徑為你提供能量?等等

通過分析、討論,使學生理解: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維持,需要不斷地合成與分解,不斷地處于自我更新的狀態,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完全依賴于細胞內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在細胞水平理解新陳代謝的本質,即“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2、酶的概念、特性及其生理功能

在學生理解新陳代謝的本質后,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分析出無機化學反應過程中所需的條件一般是很激烈的,再讓學生分析出生物體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溫和的,可以提問,如:

(1)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溫和的,那么細胞內數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如何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環境、pH接近中性的條件下,迅速高效的進行呢?

(2)在化學反應中有沒有提高化學反應的方法呢?

這樣可順利地引出活細胞產生的生物催化劑,即酶。

3、酶的發現史

這部分的教學,教師可讓學生自己閱讀,也可發給學生相應的補充資料,尤其是某種酶的研究過程方面的資料,目的是讓學生對酶的研究過程、方法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生物學的實驗研究對生物學發現的重要作用。

學生閱讀后,可提問:酶都是蛋白質嗎?并做一定的說明。

酶是活細胞所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酶是細胞中促進化學反應速度的催化劑。現已發現的酶約有3000種以上。它們分別存在于各種細胞中,催化細胞生長代謝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化學反應,使生物化學反應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等溫和的條件下就可順利進行。

很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然而生物學家的實驗證明:RNA也可以是高活性的酶。早在1982年,T.Ceeh發現原生動物四膜蟲的26S rRNA前體在沒有蛋白質的情況下進行內含子的自我拼接,最終形成L19RNA。當時因為只是了解它有這種自我催化的活性,沒有把它與酶等同看待。

1983年Atman和Pace分別報導了在RNA前體加工過程起催化作用的酶是由20%蛋白質和80%RNA組成的。如果除去蛋白質部分,并提高鎂離子的濃度,則留下的RNA具有與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這是說明RNA具有酶活性的第一例證。

“酶不都是蛋白質”,這一科學事實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實驗在科學發展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科學是發展的,探索是無止境的,而真理是相對的,現在的科學事實可能在今后會被修正,甚至。

另外,酶、激素、維生素之間的區別值得一提,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容易把這些物質和它們的作用搞混。可就高中生物學水平做一簡單比較:

激素

維生素

從化學本質上看

蛋白質

蛋白質(如生長素、胰島素等)、固醇類脂類物質(如性激素)

多種多樣,一般為小分子有機物。 如維生素D是固醇類物質;維生素A是脂類物質(萜類);維生素C是抗壞血酸(葡萄糖的衍生物)等等。

從生理功能看

可提高生物體生物化學反應的速度,是一種生物催化劑。

激素又稱“化學信使”,是特定細胞合成的,能使生物體發生一定反應的有機分子。它的作用力很強,很低的濃度就能引起很強的反應,但在細胞中不能積累,很快就會被破壞。

維生素常常與酶結合,是較復雜酶的組成成分之一。天然食物中含量極少,但這些極微小的量對人體的生長和健康是必需的,人體一般不能合成它們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可把酶的發現史與酶的特性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這樣可使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酶的特性順理成章。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9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選編《再別康橋》,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母校——劍橋大學的一曲戀歌,表達了作者在即將離別母校時的殷殷的摯愛和深深的依戀之情。教學中可通過簡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橋的生活,交待《再別康橋》的創作背景及創作意圖;再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分析結構,感受詩歌的“建筑美”,細細品味,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此外,《再別康橋》表達離別情感的方式比較獨特,可通過與其他著名的離別詩的比較,感悟《再別康橋》獨特韻味。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對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大多是寬泛的,甚至有些是從影視作品(如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學生在接觸《再別康橋》的時候,極容易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離別情感,而無法揣摩到徐志摩在與康橋離別時的復雜情懷。

學生的興趣點可能會放在首尾兩節,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學中應好好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并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作品。

詩歌的語言是含蓄的,所傳達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學生很難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內涵,再加上對作者的了解不夠深入,從而產生閱讀障礙。

這首詩歌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學生會很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體味出詩歌更為豐富的韻味。

學生剛升入高中,對詩歌鑒賞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層面,應適當地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去理解詩歌,多元化去鑒賞詩歌。

三、設計思想

依據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讀文本。

詩歌的欣賞應該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不應僅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經驗化的解讀,在鑒賞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力求讓學生從更深刻更新穎的層面去閱讀文本。

“以讀帶講”一直是詩歌教學奉行的教學準則,而《再別康橋》本身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學生對這首詩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學生不一定真的能夠理解其中的豐富內涵,“以講帶讀”或許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感悟這首詩的真意。不為教一首詩而教一首詩,應力爭通過對一首詩的解讀,讓學生走近詩人,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乃至內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慮,在教學中最好輔以多媒體,以提供更為全面更為廣泛的相關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作品,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明確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們對于詩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欣賞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情感教育目標:領悟徐志摩與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發情感的恰當方式。

3、能力培養目標: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以及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發揮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詩歌的意境;通過解讀意象去把握詩歌的主旨;欣賞詩歌創作的藝術特色。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的?《再別康橋》美在何處?

2、《再別康橋》的意象選擇非常獨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獨特之處?這些獨特的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3、徐志摩為何對康橋情有獨鐘,僅僅是學生對母校的情懷嗎?有沒有其他原因?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0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稅收的含義、稅收的基本特征、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的含義及意義。通過教學要使學生理解稅收三個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會算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2、能力目標

通過對各種具體稅種的掌握,能辨別具體濟濟活動中需納哪些稅,增加對社會經濟生活的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稅收及其基本特征、稅收的作用的理解,認識到依法納稅的必要性;通過對具體稅種特別是個人所得稅的了解認識到個人在社會分配中的地位,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教學重難點

稅收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征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后習題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偷漏現象很嚴重,如何實現征管工作任務艱巨。針對這一現象你有什么對策?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概述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2.理解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對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利用哺乳動物紅細胞制備細胞膜的實驗,提高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增加概述和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對細胞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細胞膜對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難點】

細胞膜對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1.老師展示地球與宇宙、中國與外國、生物與外界環境、細胞與外界環境、細胞的結構圖,提問:

(1)地球與宇宙的邊界是什么?

(2)中國與外國的邊界呢?

(3)生物與外界環境的邊界呢?

(4)細胞與外環境的邊界呢?

(過渡語)細胞作為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它的邊界就是細胞膜,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系統的邊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環節二、新課教學

研究細胞膜的化學組成,首先要把細胞膜與細胞的其他組分分開,怎么樣獲得細胞膜呢

(一)細胞膜的成分

1.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1)學生思考要制備細胞膜,應該選擇什么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呢?PPT呈現植物葉肉細胞、神經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的圖片?請學生選擇并說明原因,之后PPT呈現人體正常的紅細胞,人的圓漲的的紅細胞和人的漲破的紅細胞圖片

(2)確定了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那又該選擇什么方法制備細胞膜呢?PPT呈現3種方法:①用針扎破,讓細胞的內容物流出?

②用鑷子把細胞膜剝下來?

③細胞內的物質是由一定濃度的,如果把細胞放在清水里,水會進入細胞,把細胞漲破,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這樣既可得到細胞膜。

(3)確定了實驗材料和試驗方法,該如何做實驗呢,學生看教材“實驗”這一模塊,思考總結實驗步驟,并在大屏幕呈現人正常紅細胞和光鏡圖片和人部分紅細胞已漲破的光鏡照片。

思考如果上述實驗在試管中進行,細胞破裂后,還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獲得較純的細胞膜?

2.細胞膜的組成

(1)PPT呈現材料:①19世紀末,歐文頓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實驗,發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②人的消化液中含有很多能夠水解蛋白質的物質,用這種物質處理細胞膜,會使細胞膜分解。學生閱讀這兩段材料得出結論: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環節三:總結與收獲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堂課重要知識:制備細胞的材料、方法;細胞膜的成分

作業:細胞膜具有怎樣的作用?學生課下預習并查找資料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2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上節內容的延伸,是引起一個地區人口的變化又一原因。人口的空間變化,在當今社會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學生對該部分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節知識內容教學難度不大。

教材主要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掌握什么是人口遷移?通過活動的形式,幫助學生掌握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及其意義。本節課的難點在于“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的辨別,教師在講授該部分內容時,應該強調兩者所具備條件上的差異以及多列舉身邊的例子加于區別理解。總之,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對人口遷移的有關知識有一個更深、更好的理解;同時,也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學情分析】

該節內容對于學生來講比較容易理解。學生可以聯系身邊的例子和現象,幫助其對人口遷移現象的判別及其產生原因的掌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主要類型及其意義。

(2)重點掌握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標

通過該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利用資料或圖表,結合自己所學理論分析當今世界某個區域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及其產生的影響。

3.情感目標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發展觀,全面認識人口的發展理論,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重點】

1.能辨別人口遷移及人口流動現象;

2.理解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難點】

正確理解人口遷移與環境的關系,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討論法、提問式、探究式、啟發式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設計立意導入:(圖片引入)通過展示一些同學熟悉的梅州客家飲食和景觀圖片,設置問題:①這是哪里的飲食習慣及景區?②知道客家人的來歷嗎?

一、人口的遷移

學生活動:請學生閱讀課文P8該部分的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人口遷移?人口遷移滿足什么條件?周圍有哪些現象屬于人口遷移?

【教師歸納】

1.概念:人口遷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變化。

滿足條件:①居住地的改變;②改變居住地持續的時間(通常1年以上);③必須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舉例:①讀書或分配工作離開家鄉的大學生、到中國來工作的外國人等;②展示圖片

設置疑問:以上兩張圖片中,第二張圖片為什么不屬于人口遷移?

【區別】人口流動:人口短期離開原居住地后又有往返的現象。

學生活動:首先讓學生自學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了解人口遷移的分類,國際人口遷移的兩個階段、遷移特點、遷出(入)地、遷移原因及其意義國內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的階段、遷移原因、遷移方式、遷移方向、遷移規模、遷移目的等,然后請學生填表。

【學生歸納】

2.分類:a.按地理范圍分:國際和國內人口遷移

?教師補充:b.按遷移方向分:城市和農村互遷。

3.國際人口遷移

階段

特點

遷出地區

遷入地區

原因

意義

19世紀以前

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

舊大陸

美洲、大洋洲等

歐洲的殖民主義擴張、新大陸的開發

在客觀上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也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布

二戰以后

從發展中國家遷往發達國家;定居移民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多。

亞、非、拉等

西歐、北美、西亞、北非等

遷入地區經濟發展快

調整了勞動了空間分布不均的狀況

注:在學生回答遷入和遷出地時,教師事先可展示兩張圖片請學生看圖思考總結,同時也可鞏固學生有關大洲的知識。

圖一

圖二

4.國內人口遷移

要求學生根據課本所描述的該部分有關知識,結合圖1.8和P11案例3,采用提問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并完成下表和解決相關問題。(具體見課件)

階段

遷移原因

遷移方式

遷移方向

古代

農業經濟的脆弱、戰爭、自然災害

大批遷移

遷往自然條件較好地區

成立到20世紀80代中期

計劃經濟的影響、國家政策

有計劃、有組織的遷移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Get students to learn som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2. Get students to read the play.

3. Let students learn the expressions of ordering food.

能力目標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enable them to learn how to use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to read different reading materials.

2.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ct out the play.

3. Have students learn how to use the expressions to order food.

情感目標

1.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and acting this play.

2.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二、教學重點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2. Let students read and act the play.

3. Have students learn to use the expressions to order food.

三、教學難點

1.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o us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2. Get students to act the play.

3. Have students make a dialogue at the restaurant.

教學過程

→Step 1 Revision

1. Check the homework exercises.

2. Ask two students to retell the content of Act I, Scene 3.in their own words.

→Step 2 Warming up

We have learned that Henry got a letter from the two old brothers ,so please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next.

→Step 3 Reading

1. Read the play fast to understand the gist and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The owner looked down upon Henry when he noticed Henry’s appearance.

2)Henry asked for more of the same food because he is an American who like to eat a lot.

3)When Henry saw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he was happy and proud of it.

4)The owner didn’t believe that the bank note was real and he asked Henry to get out of the restaurant.

2. Read the play carefully and do the following:

1)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small groups.

(1)Whose behavior changes the most during this scene? Give examples.

(2)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owner of the restaurant?

(3)Why do you think the owner of the restaurant gave Henry a free meal?

2)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Henry.

Before Henry shows his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Owner Hostess Waiter

That one’s reserved.

Well, we will have to take a chance.

. . . if you pay the bill. . . My goodness! He eats like a wolf.

It’ll cost a tiny bit.

Again, everything?

What’s there to wait for?

After Henry shows his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Owner Hostess Waiter

I’m so sorry, sir, so sorry.

Oh, please, don’t worry, sir. Doesn’t matter at all.

Just having you sit here is a great honor! . . . bow. . . Screams

And you put him in the back of the restaurant!

bow

. . . bow. . .

3. Retell the story:

With the envelope in hand, Henry decided to enter a restaurant for a meal. He ordered some ham and eggs and a nice big steak together with a tall glass of beer. The waiter told him the meal would cost him a tiny bit. After eating his first order, Henry asked for more of the same.

When Henry opened the letter, he found it was a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He was surprised but the owner and the waiter were shocked. The owner was not sure if it was genuine or fake. They couldn’t believe Henry who was in rags could be so rich. At last, the note was proved to be real.

After knowing that the bill is genuine, the owner thanked Henry again and again for his coming to his little eating place and even asked Henry to forget the bill . The owner, hostess and waiter all bowed together as Henry left.

→Step 4 Language points

1.order n. 要(叫)的菜 eg. May I take your order?

n. 順序,次序 eg. The books are arranged in order of size.

n. 命令 eg. Soldiers must obey orders

v. 命令 eg. The officer ordered his soldiers to march

v. 預定,預購 eg. I have ordered a steak.

2.take a chance 碰運氣

Eg. As for whether he will win the game or not ,we must take a chance .

Maybe true love is a decision, a decision to take a chance with somebody.

也許真愛只是一個決定,一個與某個人一起冒險的決定。

3. genuine adj 1)真正的,真實的,名副其實的;非人造的,非偽造的

Eg. Her wedding ring is made of genuine diamond.

她的結婚戒指是真正的鉆石做得。

2) 真誠的,真心的,誠實的

My genuine friend is not such right?

我真正的朋友不是這樣的對嗎?

3. Well, I did hear that the Bank of England had issued two notes in this amount. . . Anyway, I don’t think it can be a fake.

我確實聽說英格蘭銀行發行了兩張這樣面值的鈔票……不管怎樣, 我覺得這不可能是假鈔。

助動詞do或其他形式does, did在肯定句中用于謂語動詞前, 表示強調。例如:

I did tell him what I thought of.

我的確告訴過他我的想法。

can表示推測, 與主句中的not結合在一起, 表示“不可能”。例如:

It can’t be Jim. I know him too well.

不可能是吉姆, 我太了解他了。

5. But he’s in rags! 但是他穿得破破爛爛的。

介詞in后面接表示顏色或衣物等的名詞時, 意思是“穿著; 戴著”。例如:

The girl in green is a good friend of mine.

穿綠衣服的女孩是我的一個好朋友。

in rags衣衫襤褸

The old man in rags used to be very rich.

衣著襤褸的那位老人過去很富有。

6. As for the bill, sir, please forget it.

至于賬單嘛, 先生, 請把他忘了吧。

as for: with regard to至于; 關于

As for you, you ought to be ashamed of yourself.

至于你, 你應該感到慚愧。

As for the hotel, it was very uncomfortable and miles from the sea.

至于旅館呢, 非常不舒服, 而且離海邊有好幾里地

→Step 5 Acting

1.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ole play the text. Remind them to remember that Henry has an American accent while the owner, the hostess and the waiters all have British accents. Let them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rrect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2. Have as many groups as possible to act out the play in front of the class.

→Step 6 Speaking

1. Ask students to read Act Ⅰ, Scene 4 again and underline all the expressions used to order food. Read them aloud.

2. Show the following form on the screen. Let students read the expressions aloud, and make sure they understand their Chinese meanings.

WAITER/WAITRESS

Can I help you?

I’ll take your order in a minute.

Are you ready to order, sir/madam?

What would you like. . . ?

Enjoy your meal!

Here’s your bill.

Here you are. CUSTOMER

I’d like. . .

I’ll have. . .

Do you have. . . ?

What do you suggest?

I’ll have that.

The bill, please.

Can I have the check, please?

2. Suppose the situation: Now imagine you are having a good meal in a restaurant.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who acts as a waiter/waitress.

3. Give several minutes for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their dialogues in pairs.

4. Ask as many pairs as possible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Step 7 Extension

Many people are crazy about buying lottery tickets (彩票).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What kind of role do you think money plays in our daily life?

● Is money everything?

Suggested Answers: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Money can buy a house, but not a home.

Money can buy a bed, but not sleep.

Money can buy a clock, but not time.

Money can buy a book, but not knowledge.

Money can buy you a position, but not respect.

Money can buy you medicine, but not health.

Money can buy a friend, but not love.

Money can buy you blood, but not life.

→Step 8 Homework

1.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by heart.

2. Act out the play.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同時運用語言的能力,重點掌握在餐館中可能遇到的口語交際語言。這堂課的效果不錯,學生積極參與,但是,由于學生的語言儲備不夠,所以在口語訓練環節不是很流暢。很多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盡量幫助學生開口說,幫助他們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4

茫茫宇宙,無邊無際,無始無終。宇宙是個什么“模樣”呢?有人做了這樣的比喻:太空像海洋大海,天體像相距很遠的小島,天體系統如同群島。我們的地球所處的環境怎么樣呢?

[講授新課]

二、宇宙中的地球(板書)

1、地球和她的兄弟姐妹(板書)

教師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讓學生通過讀圖,首先找到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并提醒學生注意小行星帶的位置,然后教師可根據以下資料把九大行星給學生做一個簡單介紹。

(1)寵愛的小個子——水星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的小個子,除了冥王星外,算它最小了。我國古人稱它辰星,國際名“墨丘民”,是羅馬神話中商神的名字。

水星是一個固體行星,自轉一周(一天)58、6天,公轉一周(一年)約88天,體積、質量均為地球的1/20。

水星也是一個不發光的天體,依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用望遠鏡看水星,像一個小月亮。

水星是名不符實的,在水星表面和上空一滴水也沒有。

(2)美麗的女神、地球的姐妹——金星

金星因有白皙的光輝,我國古代稱它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的國際名為“維納斯”。在我國古典名著《西游記》里描寫有一位白胡子老頭,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當弼馬瘟,他就是太白金星。金星是九大行星中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每天都可看到,它黃昏后出現在西方天空,稱為長庚星;黎明前出現在東方天空,稱為啟明星。西方國家把金星比喻成太陽神阿波羅的先驅和使者,又說它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俄共向金星發射了近20個探測器。飛向金星的第一個探測器是美國1962年8月27日發射的“水手—2號”。根據觀測資料,科學家們認為,金星表面溫度很高(可達380℃),那里沒有河流、湖泊和海洋,也沒有磁場,至今沒有發現有生命的痕跡。

金星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惟一逆向自轉的行星,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的。金星上“一天”是243天,“一年”是225天。

(3)戰神瑪爾斯——火星

火星,似火一般,發出火紅的光芒,在地球上看是一顆紅色星球。火星在午夜可看到,我國古人稱它為熒惑,國際名叫瑪爾斯。

科學家認為,火星是最像地球的一顆星。它被大氣包圍著固體表面,有四季交替的氣候變化,但證實大氣很稀薄,無氧氣,也無液態水。

近些年對火星的探測較多,有人說火星上有運河,有人說有生命,但至今無定論。

(4)“巨人”朱庇特——木星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體積和質量均的一顆星。朱庇特是古羅馬主神的名字,現為國際名。我國古人叫它歲星,民間傳說中的太歲也是指木星。在九大行星中,木星自轉最快,它9時50分自轉一周,但公轉慢,需11.8年。

人類訪問木星的第一位使者是“先驅者——10號”,是1972年3月2日由美國發射的。據探測表明:木星上空有大氣,周圍有光環,是一個流體星球。

(5)戴草帽的星——土星

土星是太陽系中一顆美麗的行星,淡黃的球體,淺藍的極區。用望遠鏡看土星,它周圍有一圈明亮的光環,像是戴了一頂漂亮的草帽,所以有人送它一個雅號:戴草帽的星。在西方,羅馬神話中稱它為農神,國際名叫薩圖恩。中國古代叫它填星或鎮星。

在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質量都名列第二,僅次于木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745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它公轉一周需29.5年,相當于地球上2萬天,但自轉很快,僅需10小時14分。

(6)躺著走路的星——天王星

天王星的國際名叫“烏刺諾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天神。天王星是在1781年由威廉·赫歇爾發現的。他出生在德國,起初是一個音樂家,17歲去了英國,當宮庭歌會的雙簧管吹奏者,天文是他的業余愛好。1774年,他親手制成了一架望遠鏡,用來觀測星空。天王星是他偶然發現的。

天王星在九大行星中排第三,其他星是側著身子轉的,而天王星的自轉軸和軌道面只有8度的夾角,好像躺著運動。它公轉慢,自轉快。

(7)筆尖上的行星——海王星

天王星發現后,一些天文學家發現它運動有點“古怪”,于是有人就提出其外側可能還有一顆星。1843年,英國劍橋大學23歲的青年學生亞當斯,運用萬有引力定律,于1845年算出這顆新星的位置,于10月21日送到了格林尼治天文臺。當時天文臺并沒理睬這位“小人物”。

在亞當斯的同時,法國青年勒威列也獨立計算出這顆星,1846年9月18日,他把結果寄給了德國柏林天文臺的臺長伽勒。當伽勒接到信的當晚,即9月23日,果然在天空中找到了這顆星。

古羅馬神話中有一位統治水晶宮的海王,名叫“尼普頓”,現為國際名。天文學家根據這個神話,把這顆新星叫海王星。

(8)冥王普魯托

冥王星是在1930年1月下旬由英國洛威爾天文臺的22歲青年天文工作者湯博發現的,是九大行星中發現最晚的一顆星。

因冥王星距太陽非常遙遠,相當于日地距離的40倍,所接受太陽的光、熱僅相當于地球的一千五百分之一,因此,那里到處是黑暗和寒冷。天文學家給這顆行星命名時,想起了希臘神話中的冥府之神——冥王普魯托(現為國際名),所以就叫它冥王星。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一個行星,體積為地球的1%,質量為地球的1/400,比月亮還輕。它繞太陽一周需248年。

引導學生分析表1.1,依據其質量、體積和距日距離把九大行星分為三類:類地行星,即類似于地球的行星;巨行星,質量、體積都很大的行星;遠日行星,即距離太陽較遠的三顆行星。從表中提供的五項資料數據來看,地球與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板書)

(承轉、過渡)但是,我們已經知道,地球生命存在,特別是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顆適宜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宇航事業的不斷發展,科學界人士也相信宇宙間還會有能夠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為止,還沒有找到它們。為什么地球上會出現生物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分析課文,可以分組討論,來尋找答案。

3、地球的特殊性——具有生命的星球(板書)

(學生分析、討論后教師通過提問來了解情況,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并板書)

[課堂小結]

宇宙是運動著的物質組成的,地球在宇宙中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較穩定和安全的,地球自身又具備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溫度、大氣、水等有利條件,也就使地球上出現了生命物質。

[課后作業]

1、根據課本P4表1.1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答案:略

2、根據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條件,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惟一一顆有生命物質的天體的原因。

答案:略

板書設計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和她的兄弟姐妹

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3、地球的特殊性——具有生命的星球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5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①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②體驗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

能力目標: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情感價值觀目標:體驗發現生長素過程中蘊涵的科學精神。

學習重點: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

學習難點:科學實驗嚴謹性的分析。

導學過程:

一、向光性的概念:植物的向光性,即在_________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 方向生長的現象。

二、生 長素的發現過程

(一)達爾文實驗:

進行實驗:(取材:金絲雀虉草的胚芽鞘 。)

閱讀教材:?1圖3—1中的4個胚芽鞘是否生長?如何生長?

?2胚芽鞘向光性與什么有關?達爾文是如何設計實驗的?(畫簡圖表示)

?3胚芽鞘向光生長與什么部位有關?達爾文是如何設計實驗的?(畫簡圖表示)

?4胚芽鞘感受單側光刺激的具體是什么部位?達爾文是如何設計實驗的?(畫簡圖表示)

(得出結論:)

胚芽鞘彎曲生長的部位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

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產生某種______,并傳遞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時,會造成伸長區_______ 面比______面生長快,因而出現向光性彎曲。

(二)19年詹森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通過 傳遞給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瓊脂片換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長情況應是________(猜一猜)。

(三)19年 拜爾的實驗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來彎曲的方向有什么關系?

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頂尖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 __________造成的。

(四)1928年 溫特的實驗

首先根據課本分析實驗過程:

(1)a組:

①處理:把 _____________ 瓊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

②現象:胚芽鞘會________生長。

(2)b組:

①處理:把 ______________ 瓊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

②現象:胚芽鞘__________。

(3)實驗結論:

胚芽鞘尖端能產生 _________,會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這種化學物質被命名為_________ 。

●1946年科學家分離并鑒定出生長素的化學本質為__________(iaa)。

●向光性產生的原因:

三、植物激素的含義:

由植物體產生,能從__________運送到_________,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____________。植物激素除了生長素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訓練:

1、胚芽鞘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彎曲生長的部位分別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2 將甲、乙兩株幼苗分別種在單側光照射的暗盒中。甲幼苗頂端罩上不透光的錫箔小帽,結果幼苗直立生長,乙幼苗不戴錫箔小帽,結果彎向光源生長,此實驗主要說明( )

a.植物生長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與植物生長無關

c.尖端是感光部位 d.尖端能產生某種能促進生長的物質

3.下圖中能說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實驗組合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4 .下列是關于植物生長素發現過程的一些說法,錯誤的是(  )

a.達爾文設計簡單而富有創造性的實驗來證實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

b.如果詹森用玻璃片代替瓊脂片,胚芽鞘產生的刺激也能傳遞給下部

c.溫特用實驗證實了植物的向光性確實和某種化學物質的分布不均勻有關

d.首次分離的生長素不是從植物體內,而是在人的尿液中

5.為了驗證胚芽鞘尖端確實能產生促進生長的某種物質,用胚芽鞘和瓊脂塊等材料進行實驗時,對照實驗的設計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別置于單側光照射和黑暗條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c.未放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和放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d.胚芽鞘尖端和放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分別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側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6

依據如下:

(1)從認知領域上講,它在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與策略性知識的分類中,屬于學生最高需求層次的掌握策略與方法的策略性知識。

(2)從學科知識上講,推導屬于學科邏輯中的“瓶頸”,突破這一“瓶頸”則后面的問題迎刃而解。

(3)從心理學上講,學生對這項學習內容的“熟悉度”不高,原有知識薄弱,不易理解。

突破難點方法:

(1)明確難點、分解難點,采用層層推導延伸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切入,淺化知識內容。比如可以先求麥粒的總數,通過設問使學生得到麥粒的總數為,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上式的特點,發現上式中,每一項乘以2后都得它的后一項,即有,發現兩式右邊有62項相同,啟發同學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等式左右同時乘以2,相減得和。從而得知求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關鍵也應是等式左右各項乘以公比q,兩式相減去掉相同項,得求和公式,也掌握了這種常用的數列求和方法——錯位相減法,說明這種方法的用途。

(2)值得一提的是公式的證明還有兩種方法:

后兩種方法可以啟發引導學生自行完成。這樣學生從各種途徑,用多種方法推導公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及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依據如下:

(1)新大綱中有較高層次的要求。

(2)教學地位重要,是教學中全部學習任務中必須優先完成的任務。

(3)這項知識內容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很多問題都要轉化為等比數列的求和上來。

突出重點方法:

(1)明確重點。利用高一學生求知積極性和初步具有的數學思維能力,運用比較法來突出公式的內容(彩色粉筆板書):,強調公式的應用范圍:中可知三求二。

(2)運用糾錯法對公式中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即公式的條件,以精練的語言給予強調,并指出q=1時,。再有就是有些數列求和的項數易錯,例如的項數是n+1而不是n。

(3)創設條件、充分保證。設置低、中、高三個層次的例題,即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變形應用和實際應用來突出這一重點。對應用題師生要共同分析討論,從問題中抽象出等比數列,然后用公式求和。

2.實際應用題.

這樣設置主要依據:

(1)練習題與大綱中規定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有相對應的匹配關系。

(2)遵循鞏固性原則和傳授——反饋——再傳授的教學系統的思想確立這樣的習題。

(3)應用題比較切合對智力技能進行檢測,有利于數學能力的提高。同時,它可以使學生在后半程學習中保持興趣的持續性和學習的主動性,。

根據高一學生心理特點、教材內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和啟發性教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我采用規則學習和問題解決策略,即“案例—公式—應用”,簡稱“例—規”法。

案例為淺層次要求,使學生有概括印象。

公式為中層次要求,由淺入深,重難點集中推導講解,便于突破。

應用為綜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鞏固所學,反饋驗證本節教學目標的落實。

其中,案例是基礎,是學生感知教材;公式為關鍵,是學生理解教材;練習為應用,是學生鞏固知識,舉一反三。

在這三步教學中,以啟發性強的小設問層層推導,輔之以學生的分組小討論并充分運用直觀完整的板書、棋盤教具和計算機課件等教輔用具、手段,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教學服務于學生的思路,而且學生通過“案例—公式—應用”,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觀到抽象,加深了學生理解鞏固與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落實好教學任務。

在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對學生進行思維技能培養已成了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研究性學習已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等比數列就是一個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好題材。在我們學校可以按照Intel未來教育計劃培訓的模式,學完本節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研究分期付款的課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多方查找資料,并通過完成多媒體演示文稿和網頁制作來共同解決這一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梳理基礎知識,掌握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文言現象。

2、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識記文中的文言現象。

2、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參考

語文教學參考書鼎尖教案

授課方法

點撥法,鞏固法

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

專用教室

教學過程設計

二次備課

二、教學過程:

閱讀下文,完成7~11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7.下列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越國以鄙遠越國:國名B.若不闕秦闕:虧損,削弱

C.唯君圖之圖:考慮,謀劃D.不知知:同“智”

8.對燭之武勸說秦伯退兵,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①晉國貪得無厭,時時圖謀擴張領土。

②晉國經常背信棄義,不足依賴,秦不應與之共事。

③晉楚兩國有相互勾結以排擠秦國之勢。

④秦晉滅鄭,有利于晉,不利于秦。

⑤鄭國朝秦暮楚必將亡國,只有跟隨秦國,鄭國才有出路。

⑥秦鄭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晉。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⑥

9.燭之武的話中表現外交辭令中婉曲表達方式的是()

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三、課堂小結

10.燭之武勸說秦伯退師的理由,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秦軍欲越過晉國并看不起遠方的鄭國,這實際上是很困難的事。

B.相鄰的晉國實力雄厚了,實際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鄭國對秦也是會有好處的`。

C.秦對晉侯有過恩賜,但晉侯回國后就違背承諾,并迅速筑墻防守。

D.如讓晉占領了鄭,那么他們還要擴張勢力,勢必危及秦的安全,這種損秦肥晉的做法,實不足取

11、見導學案

【翻譯略】

【解析】

7.A解析:越過晉國。

8.C

9.B解析:其中的“敢”是個謙詞,“執事”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稱。

10.A解析:文中沒有“看不起”的意思。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8

新編高中教材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所從事的一項跨世紀的重要工程。本文對新編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幾項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新知識同傳統知識的關系

地理傳統知識,大部分是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知識,也是他們中學畢業后學習和工作中探索知識新領域、研究新問題的基矗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應從高中教育的基礎性出發,尤其在課時偏少的情況下,注意精選教學內容,分清主次、突出重點,闡明主干知識,即仍以系統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為主。隨著地理科學的發展,一些過時的、繁瑣的傳統知識將被淘汰,人們對一些概念、原理的認識,也會不斷深化和更新,因而有必要更新知識體系,體現時代性。

毫無疑問,教材內容若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更新,不反映先進的思想和當代產生的新成果,將無法實現“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目標。但是,有幾個問題必須注意澄清:一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有較大差異,新提出和流傳的觀念及名詞,并不一定體現了現代化;二是應從我國國情實際出發,對國外教材加以比較、研究和借鑒;三是教材內容的更新應該是漸進的,變更過大會使師資和設備無所適從,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是傳統的知識內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觀規律的知識,就永遠能適應新的形勢;五是新內容、新知識的大量涌現,可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總量和負擔,應當堅持精選內容。高中地理新教材內容的更新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地理學的發展動態和研究成果及應用前景等,教材應有所反映,但并非意味著新知識的過度增加,而應當體現于思想觀念、科學態度和方法的改進上,不斷充實新的科學內容,修正陳舊、老化的知識體系,使學生通過這種變化,認識和理解地理學是一門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科學。

2.從面向世界、面向21世紀的大方向來看,新教材不僅要滲透現代地理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應力求反映世界地理的最新面貌和現代社會的最新問題,并引用新理論、新思想、新觀念、新信息解釋現象、分析問題,以深化和擴充學生的知識結構,開闊他們的視野和思路。

3.在闡明基礎知識、重視基礎概念和原理的同時,應將有代表性的地理研究手段和技術等以閱讀材料的形式予以簡介,例如:地理信息系統、地理遙感技術、地理衛片航片等。

一方面表現了現代地理學領域內科學與技術密切相關,相互支持,

另一方面可以彌補以往地理教材只重視概念和原理而忽視科學技術與手段的介紹,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地理科學的發展,有助于形成新的科技意識。

二、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要在繼承和發揚以往教材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加強地理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社會生產、本國、本地區實際和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聯系,爭取有所發展和突破。

首先,增強地理科學知識在現代生活、現代生產中的應用介紹,打破純地理科學的局限,突出學以致用、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相互滲透、相互結合以及對社會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和直接效益。對于這些內容的介紹宜選取報刊雜志、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原文,可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于當代社會人們普遍關注的,與科學技術相關的重大社會問題,諸如資源、糧食、人口、能源問題、環境污染與環保問題等,既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內容,也可利用這些現實問題教育學生認識地理科學所具有的非其他學科所能替代的獨特價值。

其次,增強地理科學知識與本國、本地區實際的有機結合。對于某些地理概念、原理等理性知識,宜以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加以闡述,尤其要注意結合富有代表性的具體事例和具有時代氣息的典型事例,以增進學生對理性知識的理解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某些地理事實材料及實際應用內容,則要說明其中的地理原理及規律,指明理論與實際的相互聯系及結合,強調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來分析具體問題、解決現實問題。例如通過參與當地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自覺應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不僅要注重探求、開拓,也要重視學以致用。

再次,增強對學生科學志趣和科學素質的培養,使他們樹立熱愛祖國的堅定信念和建設祖國的宏偉志向。例如:可通過介紹地理科學對于人類社會文明、社會文化進步、國家經濟發展和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激勵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進一步學好地理科學知識;同時,應通過介紹古今中外地理學家不畏艱難、執著奮斗所作出的重大發現和貢獻,教育學生樹立勇攀科學高峰、報效祖國的祟高理想。此外,可通過滲透現代科學思想和觀念,比如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加強國際間合作觀念、全球觀念、參與意識以及效益觀念等,有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第四,增強地理科學成果與其他科技知識、文化知識的聯系。一要體現地理科學與其他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相互聯系和交叉滲透,又要反映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教育改革中強調的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促使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聯系實際的內涵,認識地理學的重要作用,對他們現在的學習,將來走向社會也大有益處。

三、注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適應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倍受矚目,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能克服思維定勢的思維活動,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新穎性等特點,好奇心強、善于聯想、富于想象,敢于質疑,勇于開拓是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創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包括發現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是創造能力結構的基本要素。新編高中地理教材可在以下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

1.可以通過巧設懸念,巧妙質疑和角度新穎、思考性強的設疑,配以圖像、圖表、演示、演算、演練等,啟發誘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從而化難為易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知識。

2.繼承以往教材的準確精煉、概括性強等優點,以表解、圖解和綱要說明等形式來敘述一些事實、材料等陳述性內容,力求突出地理知識的重點、難點,啟迪學生探索聯系,活躍學生思維,促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而學有所獲。

3.通過介紹一些思維獨特、別具一格或者尚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展開討論和辯論,作出自己的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富于創新的精神。

4.新編教材還可以專設一些“小欄目”、“小天地”等,讓學生扮演知情者、參與者的角色,對地方社會經濟問題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作出自己的判斷、決策或預測,并可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專題內容展開探討和研究,從而為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辟廣闊的新天地。

5.可以通過設計題型不同(如讀圖析圖、計算量算、實際演示、觀測觀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判斷推理、遷移應用等)、層次不同(如對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進行求同求異思維,形象、抽象思維,直覺、分析思維等練習)、穿插形式不同(如練習題可靈活放在每章節教材前、中、后等)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練習題目,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誘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四、重視編排構思,適合教學

高中地理新教材應體現改革思想,有幾點認識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編寫要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需要,面向大多數學校,適應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教師;二是教材編寫有一定的伸縮性、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學校的需要;三是教材編寫應認真汲取有關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及時吸收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編寫中的成功經驗,注意總結教學實踐中所摸索、創造出的行之有效的編寫形式和教學方法,以方便廣大教師教學;四是教材編寫應倡導啟發式,對知識內容,學生特點、儀器設備、教具手段等要素綜合考慮,為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學得主動而積極,既掌握知識,又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五是教材編寫應滲透整體觀念、聯系觀念、綜合觀念等,避免編寫形式簡單化,教學方法僵化,謀求編排體例、教學方法的最優組合,例如:可綜合學科課程(偏重知識系統性和結構)和活動課程(偏重實踐活動和操作)各自的優勢;綜合直線式、循環式、專題式、特征式、問題式、綱要式等編排形式各自的特色,充分發揮教材應有的作用、以獲得教學的整體效益。基于上述認識,可在編排體例和表述形式等方面有所改進。

總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編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繼承發揚、博采眾長,有所突破,編出特色,更好地為實現跨世紀人才的培養服務。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19

First aid

教學目標

Teaching aims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了解有關急救的常識,在生活中如何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然后實施緊急救護等總結,歸納情態動詞的用法,如:should/shouldn’t; must/mustn’t ;ought to等表示義務和責任的用法。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Words

knee, still, bite (bit, bitten/bit), lay (laid, laid), mouth-to-mouth, bum, cut, electric, container pool, breathe, within, handkerchief, wound, safety, wire, guard, sideway, firm, firmly wherever, stomach, injure, injured, injury, poison, quantity, nearby

2.Phrases

first aid, ought to, medical care, by mistake, pay attention to, in a short while, deal with, take it easy, running water, out of one’s reach, throw up, hold up

3. Useful expressions

We must carry her to the side of the road.

You mustn’t move someone if they are badly hurt.

Parents should know some first aid.

You shouldn’t get up if you are badly hurt.

I ought to go home.

I have to cook supper for my grandmother.

4. Grammar

Revise Modal Verbs : must, should

Study Modal Verb: ought to

教學建議

課文建議

教師安排中國學習聯盟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含義,通過閱讀,教師對學生可小組討論,提問,口語練習,復述急救方法等,教師給學生展示幾組圖片,幫助學生學會一般的急救措施和家庭安全常識。

寫作建議

教師布置學生寫作的題目及要求,教師給學生幾分鐘時間進行討論,教師給學生一些關鍵的詞語,如:breathe, First Aid Centre, handkerchief, mouth-to mouth so on.之后,教師給學生十分鐘左右時間開始寫,最后教師請幾位同學朗讀,教師給予講評。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圍繞First aid, Safety in the home,展開話題。對話課中描述兩個學生在街上看到一個女孩從自行車上摔下來的經過,同時對話中使用了情態動詞的用法,課文中附有圖片和口語練習,幫助學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及有關的常識。

重點難點:

1. What should you do if a person has drunk poison by mistake? 假如有人誤喝了毒藥,你怎么辦?

by mistake是固定詞組,意為“錯誤地”,“無心地(做錯了事)”。例如:

She put salt in her cup of coffee by mistake.她錯將鹽放入咖啡里了。

2. do with,deal with

二者都可以用來表示“處理”的意思

但是用于特殊疑問句的時候do with與what連用;deal with則與how連用。例如:

你會怎樣處理一個從自行車上摔倒而嚴重受傷的?

另外,do with還可表達別的意思。例如:

What did you do with my umbrella? (=Where did you put my umbrella?)

你把我的傘放到哪里去了?

What are we to do with this naughty boy? (=How are we to deal with this naughty boy?) 我們該怎樣處置這個頑皮的男孩?

3. knock at, knock down & knock into的區別

knock at 指“敲打門窗”

I heard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我聽見有人敲門。

Tom tried knocking at the window.湯姆試著敲了敲窗戶。

knock down 指“……撞倒”

He nearly knocked me down at the corner.在拐角處,他幾乎把我撞倒。

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car. 他被汽車撞倒了。

knock into 指“碰倒,撞上某人”,也可指“偶然碰見”。

The child knocked into the teacher.那孩子撞到了老師身上。

He knocked into the chair in the dark.黑暗中他撞在了椅子上。

He didn't expect to knock into some of his friends here.他沒有想到在這兒遇見一些朋友。

4. ask, demand, inquire, question & require

1)ask是一個常用詞,表示“問”的意思。

Did you ask the price of that ten-speed bicycle?你打聽過那輛十速自行車的價錢了嗎?

2)demand含有強硬、斷然的意味。

I demand that you leave this place at once.我要求你立即離開此地。

3)inquire 多用于較正式的語體,通常只表示打聽消息,尋求答案。

He inquired of the girl the way to the railway station.他問那女孩到火車站怎么走。

4)question 常表示一連串問題,有時則有盤問,審問之意。

①The questioning of the prisoner went on for hours.對那個囚犯的審訊延續了好幾個小時。

5)require有按照權利來“要求”或“命令”之意。

Since he was involved in the case, the court required his appearance.由于他與此案有關,法庭令他出庭。

5.breathe & breath

1)breathe 是動詞,是“呼吸”的意思。

He was breathing hard/heavily after racing for the train.他跑著趕上了火車,吃力地喘著氣。

It is good to breathe fresh country air instead of city smoke.呼吸鄉間新聞空氣而不吸入城市煙塵是有益的。

▲注意以下幾個習語的意思:

1)I can't concentrate with you breathing down my neck.你這樣緊緊叮著我,使我精神無法集中。

2)Promise me you won't breathe a word of this to anyone.答應我別將此事泄漏給任何人。

3)The new manager has breathed fresh life into the company.新經理給公司帶來了朝氣。

2)breath是名詞,也作“呼吸”解。

1)You can see people's breath on a cold day.冷天能看到人們呼出的空氣。

2)His breath smelt of garlic.他呼出氣中有蒜味。

▲注意以下習語的意思:

①Her smile is a breath of fresh air in this gloomy office.她的微笑給沉悶的辦公室帶來生氣。

②Religion is the breath of life for her.宗教對她來說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③It took us a few minutes to get our breath back after the race.賽跑后我們用了好幾分鐘才恢復了正常呼吸。

④The audience held their breath as the acrobat walked along the tightrope.雜技演員走鋼絲時,觀眾們都屏住了呼吸。

⑤His heart condition makes him short(out) of breath.他心臟狀況不佳使他呼吸急。

⑥He lost his breath in running.由于奔跑他幾乎喘不上氣。

語法:情態動詞(Modal Verbs)

1) must

A.表示必須要干的事。如:

We must obey the rules.我們必須遵守規則。

You mustn’t talk like that.你可不能那樣說話。

must也可以表達過去情況,主要用于間接引語中。

She said that we must wait a little while.她說我們必須要等一會兒。

B.表示一種推測(只用于肯定句中,語氣比may要肯定得多)。

must have則表示對過去情況的推測。例如:

This must be Tom’s room. 這準是Tom的房間。

Jack must have gone there, hasn’t he? / didn’t he?杰克準是去過那兒了,對不對?

C.比較:have to也表示“必須”,但have to更強調客觀需要,must著重說明主觀看法。如:

We had to be there at 10 o’clock.我們得在10點到那兒。(客觀需要)

We must be back before 10 o’clock.我們必須10點前回來。(主觀認為)

有時也可互換:

We must / have to leave now.我們得走了。

must和have to的否定式即mustn’t和don’t have to意思完全不同。Mustn’t表示“不作某事”,有禁止的含義;don’t have to表示“不必要(作某事)”,含有“客觀上無此必要”的意思。例如:

You mustn’t move someone if the person is badly hurt.如果這人受了重傷,你一定不要動他.

The person isn’t hurt at all. You don’t have to give him first aid.這個人根本就沒有受傷,你不必給他進行急救。

高中主題活動教案篇2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詩歌;

2、了解徐志摩的經歷和詩歌創作背景;

3、以本詩教學為契機,激發學生學習新詩的興趣,走進徐志摩;

4、品讀詩歌意象,理解情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設想】

1、以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載體的綜合呈現,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重在誦讀和感悟,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意象,結合徐志摩的經歷和時代背景,理解詩情。

3、品讀鑒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英國劍橋大學的照片,配以輕音樂,了解康橋。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重點信息: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寫作背景:《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寫于他第二次歐游歸來之時,實是回憶之作。“康橋”,今通譯劍橋,是英國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在倫敦北面八十公里左右,靠近康河(劍河),以劍橋大學馳名于世。1920年9月徐志摩因景仰羅素,放棄了他在美國即將獲得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前往英國,想成為羅素的弟子,但羅素因在歐戰時力倡和平而被康橋的三一學院解聘,離開康橋。徐志摩只好當一名沒有學籍的選修生,在康橋度過了一年(1921——1922),攻讀經濟學學位。本詩作于1928年秋再次訪問母校后的歸途中。

三、誦讀體悟,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

2、學生分角色朗讀,情感重現;

3、討論:這首詩的基本內容是什么?詩人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請結合詩歌意象具體分析。

明確:

這首詩寫的是離別康橋時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

全詩共七節:

第一節:以“作別”開頭,營造了一種別離氛圍,無限依戀。

第二、三、四節:“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一潭”等意象,分別寫出康橋的美麗、慈愛和浪漫,并逐步推進,將“我”對康橋的依戀、難忘等復雜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

第五、六節:詩人對康橋的情感在“尋夢”中達到高潮!詩人多想“放歌”,但此時此境,離愁別緒,只能是“悄悄”與“沉默”。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與開頭呼應,節奏一致卻又富有變化,回環往復。看似瀟灑的離去,卻有著逝者如斯的無奈。云彩雖然帶不走,但康橋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那是一種情結、一種永久的懷念。

點撥:徐志摩在《吸煙與文化》中寫道,“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么。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的學習經歷對于徐志摩來說,是意義非凡的,讓他的思想和意識發生了改變,所以作者對康橋這一具體的環境,有一種依戀,一種情結。

四、再讀詩歌,感悟提升。

討論:這首詩是一篇華美的樂章,請仔細閱讀、思考、分析、歸納,你覺得它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點撥:詩歌的美體現在很多方面,這種美感是豐富而多樣的,語言、意境、意象、韻律等等,請大家結合具體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明確:新月詩派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就是“三美”——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一)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二)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筑美。(三)繪畫美即是辭藻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五、拓展延伸,走進志摩。

課后活動:請同學們課后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一下徐志摩的生活經歷,再讀一讀徐志摩其他的詩歌和散文,判斷一下徐志摩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的詩文有什么特點?

【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意象: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

情感:悄悄輕輕沉默——無限依戀之情

958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吉安县| 临江市| 托克托县| 元氏县| 玛曲县| 东乌珠穆沁旗| 额济纳旗| 东兴市| 黄浦区| 西青区| 荥阳市| 绍兴县| 广元市| 元谋县| 凤凰县| 成都市| 自治县| 巴青县| 平舆县| 大余县| 孟村| 丰原市| 岳阳县| 昌邑市| 买车| 上思县| 天镇县| 宽城| 余江县| 雅安市| 桦南县| 江津市| 衡水市| 遂川县| 封开县| 晋江市| 平昌县| 甘谷县| 连南|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