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

時間: 夢熒 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僅供參考。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1)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

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一個紙制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制作圓柱的材料。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并理解長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條。)正方體呢?

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二、 新授

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1、 初步印象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么不同?

(圓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

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

3、 交流和匯報

(1)關于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

(2)關于曲面得出:它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2)

教學內容:

統計天地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學生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教學過程:

一、提問:

問:我們在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時,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們能舉例說說嗎?

我們還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活動方案,對此,你有什么體會?

二、完成第25題

讀題,理解題意。

可演示主持人兩次抽獎的過程,使學生明白:

第(1)題 用4種不同顏色的彩紙表示4種不同顏色的座位票,演示從中抽出一種顏色的'座位票,啟發學生思考每個同學獲得開心獎的可能性。

第(2)題 用10張紅色彩紙表示10張紅色座位票,按1~10編號后,演示從中抽出一個編號的座位票,啟發學生思考拿紅色票的同學獲得幸運獎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題

出示題目,讀題

問:要使落下后紅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1/3,必須有幾個面涂上紅色?有幾種涂的方法?

要使落下后數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 ,必須有幾個面寫上2字?有幾種寫法?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及整理過程。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初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重、難點:

數據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準備:

統計圖若干張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從幼兒園到現在,你們參加過哪些比賽呢?

師:小朋友們個個多才多藝,老師真為你們有這樣的幸福生活而高興。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學校將舉行一次大型的文體活動,我們班也準備組織一項活動比賽,大家高興嗎?應該組織哪一項活動比賽好呢?誰幫老師出出主意?

生自由發言

師:剛才,同學們都積極地給老師提出了建議,都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你們都是提問能手。但是我們只能舉行一項活動,你們說老師應該怎么辦呢?

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不少啊!這一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統計。(板書課題:組織比賽)

二、調查統計,解決問題

1、調查準備 明確要求

師:我們先以小組單位進行調查,請小組長把1號信封里面的統計圖拿出來,大家仔細看一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這是一張最喜歡的活動統計圖,有5個直條,下面寫著跳繩、踢球、其他,還有兩個括號。

師:是啊!有跳繩、踢球,還有兩個項目沒有告訴我們,你們說應該填什么活動項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4)

教學內容:

第87頁例1、例2,88頁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二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說:“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同學們,你們對情境中的內容一定相當熟悉吧?你能給大家講講“哈爾濱零下6至3度”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為什么阿姨說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么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國際數學界都是采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溫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教科書第87頁的左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教科書第87頁的右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最后教師將數字改動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鞏固練習:教科書第88頁試一試。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如有學生提出更好)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么?

最后,讓學生看書勾劃,并思考兩個“……”還代表那些數?(讓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運用新知,課堂作業

1.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讀讀,并舉例說說是什么意思?全班訂正后,同桌間自選5個互相說說。

2.課堂活動第2題。同桌先討論,然后反饋。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負數。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第1、4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2、3題。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

正數: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負數:-2、-30、-10、-15、-155…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5)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難點: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電腦課件呈現下表

種類攝入量/克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50

奶類和豆類450

魚、禽、肉、蛋等類600

蔬菜和水果類900

谷類1800

2、電腦課件呈現統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什么樣的'統計圖是扇形統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計圖,讀一湊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教師引導說出發現

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據,發現,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三、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談話:這張表是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請你運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表中的數據。說一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提問: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人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嗎?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扇形統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占總攝人量的百分之幾)

四、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五、全課小結: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77頁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1、根據圓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掌握圓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全面的運用知識的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審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圓的周長或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具學具準備:

一根長繩、面積單位。

教學設計:

⊙激趣導入

同學們,圖形世界是美麗的、奇妙的,世界因為有了五彩的圖案而更加美麗。誰來說一說你知道哪些美麗的.圖案?它們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出示教材69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然后提問:

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外方內圓和外圓內方的物體嗎?外方內圓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圓外切正方形,外圓內方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圓內接正方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怎樣求這兩種圖形的面積。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有關數的整除概念,弄清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

2.提高判斷能力,能靈活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概念之間相輔相承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數的整除概念。數的整除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們復習數的整除這一單元的部分知識。(板書:數的整除復習概念)通過這節課復習,我們要準確掌握概念,并理解概念,弄清概念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從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復習過程

1.復習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請大家看投影片上的三道算式:

①106=1.6 ②382=19

③156=2.5

(1)第①和②、③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②和③相比較又有什么不同?(板書:整除)并追問:什么叫整除?

(3)觀察整除式382=19,誰能被誰整除?為什么?

(4)在38能被2整除的前提下,38是2的什么? 2又是38的什么?(板書;倍數、約數)

(5)什么叫倍數?什么叫約數?

(6)倍數、約數能單獨存在嗎?它依存于哪個概念?

(7)從382=19這個式子中,可以看出38是2的倍數,還能看出38是誰的倍數?那么38可以叫做2和19的什么?(板書:公倍數)

(8)2和19只有38這一個公倍數嗎?有多少個?為什么?

(9)既然2和19的公倍數是無限多個,那么有最大的公倍數嗎?有最小的嗎?是多少?

(板書:最小公倍數)

(10)什么叫公倍數?什么叫最小公倍數?

(11)依據382=19這個等式,誰能用整除、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來說明等式中3個數之間的關系?

2.復習約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

(1)我們已經知道38是2的倍數,2是38的約數,除2以外,38還有哪些約數?(板書;1,2,19,38)

(2)2的約數有哪些?19的約數有哪些?

(3)觀察38,2,19這三個數的約數,你能指出它們的公約數嗎?(板書:公約數)

(4)幾個數的公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為什么?

(5)38和2的公約數中最大的一個叫38和2的什么?(板書:最大公約數)

(6)38和2的最大公約數是幾?38和19的最大公約數是幾?

(7)什么叫公約數?什么叫最大公約數?

(8)2和19有公約數嗎?是幾?有最大公約數嗎?是幾?

(9)2和19的最大公約數是1,2和19是什么關系?

(10)什么叫互質數?(板書:互質數)

(11)請你舉出有互質關系的兩個數。

3.復習質數、合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

(1)觀察38,2,19的約數的個數,并以此為標準,給這三個數分類,可以分幾類?

(2)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合數?(板書:質數、合數)

(3)如果把382=19改寫成38=219,2和19叫38的什么?為什么?(板書:質因數)

(4)說2和19是質因數對嗎?為什么?

(5)質因數能單獨存在嗎?它必須依存于什么概念?還有什么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6)把38這個合數寫成2和19,這兩個質因數相乘的形式叫什么?(板書:分解質因數)

4.復習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

(1)在計算中,我們常常需要判斷一個數能不能被另一個數整除,我們可以根據數的一些特征來判斷。我們都學過哪些數的整除特征?(板書: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

(2)38,2,19中哪個數能被2整除。為什么?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

(3)能被2整除的數叫什么數?不能被2整除的數呢?(板書:奇數、偶數)

(4)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的依據是什么?

(5)能被5,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6)改38中的一個數字,使它能被3整除,怎樣改?

(7)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你能分別舉幾個數嗎?

(三)復習概念間的關系

(1)在剛才復習的這些概念中,有哪些概念不能單獨存在,請你列舉出來。(板書:倍數、約數、質因數)

(2)倍數、約數、質因數分別依存于什么概念?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是依存關系。(板書:依存關系)

(3)哪些概念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

(4)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叫什么關系?(板書:包含關系)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382=19這個等式中三個數之間的關系,不僅整理出了數的整除有關概念的網絡圖,還通過分析了解了概念間的關系。

(四)練習

(1)填空。

①在自然數中,既是質數又是偶數的最小的一個數是( );既是質數又是奇數的最小的一個數是( );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的最小的一個數是( );既是偶數又是合數的最小的一個數是( );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的一個數是( )。

②所有自然數的最大公約數是( )。

③能被3和5同時整除的最小三位數是( );最大三位數是( )。

④小于10的所有質數的和是( )。

⑤一個四位數,千位上的數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百位上的數既是偶數又是質數,十位上的數是自然數,但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個位上的數是最小合數,這個四位數是( )。

(2)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

①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互質。 ( )

②最小的質數是自然數中全部偶數的最大公約數。 ( )

③任意兩個自然數的積,一定是合數。 ( )

(3)思考題。

有14,30,33,35,39,75,143,169八個數。

①把這八個數分別分解質因數;

②把這八個數分成兩組,每組四個數,且使它們的乘積相等。應該怎樣分?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分三個層次教學。

1.通過一題多問,從具體到抽象,把本單元的主要概念聯系起來,形成網絡。即:

復習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復習約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

復習質數、合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

復習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從而有目的、有計劃的將這部分知識進行了系統整理,使學生對這塊知識一目了然。

2.進一步分析概念之間的各種聯系,明確概念間的不同關系。從而提高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約數和倍數與整除的依存關系等。

3.應用概念綜合練習。

練習充分,有層次,注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鞏固知識和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8)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去梳理,使知識系統化。學生在主動參與解決實際數學問題中,掌握運用數學知識。

2、 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能用圓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認識圓。

1、同學們畫面中的這個圖形叫什么?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圓的有關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圓的知識。你還記得這個單元我們都學了哪些內容嗎?

2、在圓的認識里,你們知道了哪些知識?請拿出自己做的圓形紙片,在里面標出圓心、半徑、直徑,并用字母表示。

3、直徑和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強調:同一圓或等圓)你還知道圓的那些知識?前面我們還學習了哪些對稱圖形?在這些對稱圖形中哪種圖形的對稱軸最少,哪種圖形的對稱軸最多?

4、看來大家對圓的認識都掌握得很不錯,圓周長和面積是指哪一部分?摸摸看。

二、回憶所學的方法。

1、你是怎樣求圓的周長?(量 公式)是指什么?你還了解圓周率的那些歷史?

2、你是怎樣知道圓面積的?(數方格 剪拼)

3、圓面積的推導實際用到了什么思想?(轉化思想)

4、把圓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出示課件)

5、求圓面積有幾種方法?

6、你能不能算出你手中圓形紙片的周長和面積。指名說算法。

7、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公式 單位)

三、指導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半徑是 2厘米 的圓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

(2)兩個半圓一定能拼成一個圓。 ( )

(3)半圓形紙片的周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 )

(4)把半徑 3厘米 的圓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多。( )

(5)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

2、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車輪為什么設計成圓的?

(2)運動場上為什么運動員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出示課件:

(3)小羊能吃到草的面積有多大?

林業部門需要測量一棵古樹樹干橫截面的面積,樹干橫截面是什么形狀?可是又不知道它的半徑或直徑,總不能把這棵千年古樹砍倒后量一量,你能不能幫他們想一個辦法?

(4)一根長 4米 的繩子圍了一圈后還剩 0.86米 ,請你算算樹干橫截面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5)用籬笆靠墻圍一個直徑是 4米 的半圓形的養雞場,求籬笆的長和占地的面積。

四、師生總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有怎樣的收獲?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9)

一、班級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22 人,女生28人。從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看,大部分的學生學都是留守兒童,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極需培養,空間觀念不夠強。上課時不肯積極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有待加強。針對這些情況,在復習中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均分、及格率和優秀率。

二、復習內容及要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進一步理解體積(容積)及其常用計量單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答有關這方面的簡單實際問題。

2、分數乘法 :復習分數乘法和意義和計算方法,記熟單位“1”的判斷方法,鞏固訓練簡便計算;復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能快速確定一個數的倒數。

3、分數除法 :復習鞏固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強化訓練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復習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比的基本性質,進一步鞏固化簡比和求比值,讓每個學生都能運用比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百分數 :復習百分數的意義、讀法、寫法,能正確進行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復習鞏固求率、折扣、納稅、利息的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進行簡單的計算。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復習目標

通過總復習,系統、全面地復習和整理本學期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概念、計算方法以及有關的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概念、空間概念、統計概念,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運算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乘、除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式題,能應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能應用分數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能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簡單實際問題,能用分數乘法和加、減法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不超過兩步)。

2、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應用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求比值、化簡比,能正確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3、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進行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4、認識圓,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會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5、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能綜合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反思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6、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在本學期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復習重點

分數、百分數的計算(包括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及應用題。圓的概念和周長、面積的計算。

五、復習難點

從學生平時的作業和單元檢測情況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分數、百分數稍復雜的除法應用題,其次是分數和百分數、圓的概念。

六、復習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覺地進行整理和復習,提高復習能力。

2、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要適時講解點撥,保證復習效果。

3、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教育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查漏補缺,集中答疑,提高復習效果。

4、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

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不只是機械重復的練習,而是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和策略。讓學生記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題目中的數、符號;想好計算的順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筆算,哪里可以簡便計算;最后動筆算。

5、加強與實際的聯系

適應新課標的精神加強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講練結合精心設計練習,把有營養的知識方法做成有味道的數學問題和練習吸引學生去探究

7、分層指導: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對于中差生和優生在復習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復習題分層,指導分層,充分體現問題練習的層次性,讓不同的學生在復習中都自己新的收獲。

七、具體安排:

1、12——1、16 復習一、二單元并進行檢測。

1、19——1、23 復習三、四單元并進行檢測。

1、26——1、30 復習五、六、單元并進行檢測。

2、2——2、6 綜合性練習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10)

教學內容:

自主學習天地P57-58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2、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進一步學習制作復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學重點:從統計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這些信息分析問題。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信息繪制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全班交流

1、練功房。

基礎練習,了解統計圖的種類。分辨什么數據用什么統計圖描述更清楚更直觀。

2、智慧樹

(1)這是什么統計圖?

(2)分析圖中的數據,回答問題。

(3)第3題,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實踐大本營

提高練習。

讓學生選擇一題來繪制統計圖

(1)繪制統計圖需要哪些數據?

(2)繪制統計圖你需要注意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二、變式練習題

課件出示練習題。

學生看題,先集體分析題目,一起探討數學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

2、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3、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4、你還有什么疑問?

教學小結:

通過這次練習,你有什么收獲?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結復式統計圖的理解與掌握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讓學生自主選擇。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11)

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的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第一、二學段學習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體具體位置的知識,也學習了簡單的路線等知識。這些知識為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在空間的具體位置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是第一、二學段學習內容的發展,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生活周圍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教材從學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著手,通過說一說張亮的座位,引出第幾組與第幾個的話題。接著,再從第幾組第幾個引出抽象的數對表示方法。這一從學生的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符合學生的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認知規律。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對”在確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具體的情境,理解數對對確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據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重點:

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活動引入,認識數對

1、明確列、行排列規則

(1)學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

第x列,第x排

學生可能出現

A、找不到座位。

B、兩人找到了同一個座位。

(2)請同學說說找座位的方法,明確排與列的數法。

我們把豎排叫做列,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引導生按列報數;橫排叫做行,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引導生按行報數。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長坐在第幾列第幾行?(同時板書)

2、體會學習數對的必要,認識數對

(1)用學生自己喜歡的簡便的方法表示班長的位置,可以是數字,也可以是符號。(學生板演表示的多種形式)

這么多的方法都對不對呢?你有什么意見?

(2)在數學上就有一種“統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簡便的表示位置。

班長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來表示。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幾列第幾行?用數對怎樣表示?小組交流。

小結:根據兩個數組成的數對,能很快確定教室里每個人的位置。

生活中有沒有運用數對解決的問題呢?

3、生活中應用數對

(1)根據位置寫數對

①出示哈爾濱旅游景點的分布圖。

你能表示出各個景點在圖中的位置嗎?

②獨立書寫,全班交流。

(2)根據數對找位置

①出示殘缺的'太陽島景點分布圖。

你能幫忙把地圖補充完整嗎?

②學生操作后交流。

得出:表示同一行中景點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點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一個數能準確說出一個地點的位置嗎?數對中的兩個數能幫助我們很快在平面圖上找到某個具體的地點。

二、活動二:學生小結

學習了確定位置,你有什么收獲?

三、活動三:課外引申——數對在國際象棋中的運用。

1、課件出現國際象棋棋盤和棋子

(1)介紹:國際象棋的棋盤是一個正方形,等分為六十四方格。這些方格有深淺兩種顏色,交替排列。國際象棋的八條直線分別用a、b、c、d、e、f、g、h表示,八條橫線分別用1、2、3、4、5、6、7、8表示。每個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國際象棋的棋子有黑白兩色,各有一個王、一個后、兩個車、兩個象、兩個馬和八個兵。

(2)如果白王所處的位置用國際象棋專用的方法記錄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記錄棋的位置的嗎?

(3)課件出現三枚棋子在棋盤上的不同位置,問: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記錄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從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嗎?

四、活動四:游戲——擺子連線

比賽規則:每3人一個小組,第一個學生先擲兩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將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說明:棋子用一點來表示)。

第二個學生接著同樣的操作,按所擲的點數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擲。

另外的一個學生負責記錄。

每放對一個棋子加1分、如果你將兩個棋子連在一起就獎2分,3個棋子連在一起就獎3分,依此類推,將你們倆的得分記錄在一張紙上、誰先得8分,誰就贏了。(學生操作,教師下去巡視)

五、活動五:全課總結

剛才,我們是怎樣探究總結出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12)

一、復習內容

分數除法的復習與應用。(教材第46頁整理和復習,第47頁練習十)

二、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很好地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難點:正確列出數量關系,掌握四類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理

1.復習倒數。

(1)師:倒數的意義是什么?(學生搶答,教師板書意義)

(2)師: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征?(學生搶答)

(3)師:如何求一個數的倒數?

引導學生分整數、小數、分數回答。

2.復習分數除法及其計算法則。

(1)師:分數除法有哪些類型?

引導學生回答:分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分數。(板書類型)

(2)師:寫一道除法算式,讓同桌算一算。分數除法與分數乘法的計算有什么聯系?

引導學生回答:分數除法要轉化為分數乘法計算。

(3)師:整數除法和分數除法的意義相同嗎?算一算,說一說。(課件出示題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整數除法和分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都是乘法的'逆運算。

師生共同總結:無論是整數除以分數,還是分數或小數除以分數,都可以轉化為乘法計算,也就是說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板書計算法則)

(4)點名學生說一說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復習分數除法應用題。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幾類應用題?它們的特點和解題思路是什么?

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后匯報。(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四種應用題類型)

二、知識應用

1.教材第46頁整理和復習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訂正。同桌之間說一說混合運算的順序。

2.教材第46頁整理和復習第2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師:3個問題分別屬于哪一類應用題?(點名學生回答)

(3)讓學生先寫出數量關系,再計算。(教師巡視,指導答疑)

3.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第1題:教師讀題,學生判斷正誤,點名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

第2題:點名3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訂正。

第3、4題:先讓學生讀題說一說屬于哪一類應用題,再獨立計算。(教師訂正)

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5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4)點名學生說一說解題思路,教師訂正并總結。

三、鞏固反饋

(課件出示題目)

1.判斷。

(1)一個數除以真分數,商一定大于被除數。( )

(2)甲數比乙數多1/4,乙數比甲數少1/4。( )

2.糧店運來面粉140袋,是運來大米的袋數的7/9,大米運來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電線桿長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長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這根電線桿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貓商城舉行促銷活動,一款移動硬盤降價19后售價400元。這款移動硬盤原價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條路,甲單獨修需16天,乙單獨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還要幾天?

1-9/24÷1/16+1/24=6(天)

四、課堂小結

本單元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這節復習課我分成了三大模塊。第一模塊為建立知識網絡,第二模塊為檢測效果,第三模塊為質疑總結。

第一模塊先讓學生回憶章節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義,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據這些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構建知識結構圖。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整合能力,他們能快速讀懂提綱、表格等形式的知識框架結構。

第二模塊需要改進之處是,我應該針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學習問題進行總結和提示,把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并告知學生,并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塊只有幾個學生進行質疑,說明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有待加強,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環節。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的例6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二第9~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具體的情景使學生經歷探索分數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解答分數連除或分數乘除混合運算的試題。

3、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學習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資源: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方程解答簡單的分數除法應用題,這節課我們學習分數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揭示課題)

二、教學例6

1.出示例6中的三個條件,引導理解題目意思。

(1)讀題理解題目意思。

(2)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知道哪些信息?這些信息之間有什么關系?通過信息的組合,我們又可以獲得什么新的'信息?

2.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

討論練習十二第10~11題中的數量關系。

(1)畫出各題中的關鍵句。

(2)說說每題中關鍵句中的分數是什么意思,并說出數量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第12題。

各自練習后,將計算的結果填在書上。

三、交流:你是分別根據什么計算出各個洲的面積的?

四、作業:練習十二第9、10、11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數對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用具:

動物園示意圖的方格紙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先用數對表示班級某一位同學的`位置,再說說數對的第1個數字表示什么?第2個數字表示什么?

2、揭題,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方格紙上什么線表示列,什么線表示行。

(2)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認識方格紙的列與行。豎線是列,橫線是行。

2、自主學習,小組內展示。

獨立學習課本3頁例2,并完成問題1和問題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范本(精選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能力,以及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找準單位1,找出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分析數量關系并列方程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確定單位1

1、鉛筆的支數是鋼筆的 倍、

2、楊樹的棵數是柳樹的 、

3、白兔只數的 是黑兔、

4、紅花朵數的 相當于黃花、

(二)小營村全村有耕地75公頃,其中棉田占 、小營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頃?

1、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2、分析題意并列式解答、

二、講授新課

(一)將復習題改成例1

例1、小營村有棉田45公頃,占全村耕地面積的 ,全村的耕地面積是多少公頃?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抓住哪句話來分析?

3、引導學生用線段圖來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4、比較復習題與例1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5、教師提問:

(1)棉田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的 ,誰是單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積的 是多少,應該怎樣列式?(全村耕地面積 )、

(3)全村耕地面積的` 就是誰的面積?(就是棉田的面積)

解:設全村耕地面積是 公頃、

答:全村耕地面積是75公頃、

6、教師提問:應怎樣進行檢驗?你還能用別的方法來解答嗎?

把 代入原方程,左邊 ,右邊是45,左邊=右邊,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根據棉田面積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積是未知的,根據分數除法意義,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應該用除法計算、)

902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乌兰县| 大化| 金山区| 甘孜| 富平县| 巫山县| 双城市| 株洲县| 屏东市| 威宁| 河间市| 靖江市| 新密市| 重庆市| 曲水县| 延安市| 水城县| 邵阳市| 分宜县| 海宁市| 锡林郭勒盟| 如东县| 涞水县| 海晏县| 茶陵县| 山西省| 兴业县| 湾仔区| 新乡市| 青铜峡市| 岗巴县| 仙居县| 西贡区| 敖汉旗| 远安县| 富宁县| 澄城县| 东辽县| 灌南县|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