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樂教案 >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

時間: 夢熒 音樂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小學音樂教學教案,僅供參考。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1)

教學目標:

1、認真聆聽《回聲》,知道音樂中表現回聲的方法,感受音樂與大自然的關系,激發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下去探索、發現大自然的奧秘。

2、 認識力度記號f,p,知道它們的含義,并能在實踐中正確運用。

3、通過學唱《友誼的回聲》,鼓勵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追求友誼并建立美好的友誼。

教學重點:

力度記號在音樂中的實踐運用。

教學難點:

音樂中表現回聲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課題

1、談話: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現象,老師和一位同學來合作一下,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么現象?

2、你知道回聲嗎?(激發興趣,讓學生說一說)師小結:回聲是發生在山谷中的一種自然現象,回聲和我們發出的聲音(我們把它稱為原聲)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二、欣賞《回聲》

1、引入:音樂家發現了這一奇妙的自然現象,有音樂家就想到用音樂來表現回聲。當然,這個作品中的回聲并不是對著山谷唱歌,而是兩個合唱隊模擬出來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你知道這兩個合唱隊是怎樣配合著表現回聲的嗎?

2、認識力度記號:像我們剛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樂中有專門的音樂記號,叫力度記號,剛才我們在演唱中用了兩種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強弱)歌曲里表現原聲的用了哪種記號?表現回聲的呢?

3、再次聆聽回聲(出示歌譜)感受樂曲中強弱的對比

三、發聲練習 男女聲分組唱,隨老師的琴聲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聲音表現一下回聲。處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強的力度來演唱,表現敘述的語氣。

四、學唱歌曲引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唱一首《友誼的回聲》,先聽一聽歌曲,想一想,為什么叫友誼的'回聲?指名學生回答,師小結:面對山谷,我們發出怎么樣的喊聲,山谷就會傳給你怎么樣的聲音,這其實就像我們人與人之間,你對別人付出了怎么樣的真心,別人就會對你有怎么樣的友誼,這就是友誼的回聲。

1、欣賞歌曲,隨音樂輕輕唱一唱歌曲。

2、個別指導

A 、出示:我喊一聲,喊一聲,噢,噢,噢。問:這個記號是什么?(PP----很弱)師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B、出示:回聲回聲…可愛的回聲。師獨自唱一唱,請學生為老師伴奏(拍手拍腿)述:這里有一個休止符,表示后半拍起唱,請同學們在為老師伴奏的時候注意一下,這里的休止符是怎么把握的(師再唱,生伴奏)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師彈琴,生邊拍手邊唱,逐步脫離拍手拍腿)

3、隨老師彈琴,生輕輕演唱歌曲第一段 “向著大森林”尾音指導。

4、學唱第二段,師彈琴,生輕輕唱一唱,個別地方糾正。

5、隨琴輕輕唱一唱歌曲。

6、歌曲處理友誼的回聲是人間最美的回聲,我們要用怎么樣的聲音來表現這樣美妙的聲音呢?

7、 讓我們帶者對友誼的情感來演唱這首歌曲(拍打節奏,輕聲來演唱)

8、糾正歌曲中錯誤的地方,跟琴演唱,提示帶者什么樣的情緒演唱。

9、用強弱來打拍的形式,再次用情演唱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感受了回聲,你現在知道音樂中是怎么表現回聲的嗎?對,運用了兩個力度記號,那就是強、弱。除了這兩個力度記號,音樂中還有一些記號也是表示力度的,也有表現力度的變化過程的,我們在以后的時間里再接著學習。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2)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謠》,感受歌曲的美。

2、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3、通過簡單的律動,體味朝鮮族舞蹈的內在韻律,即以內在的呼吸帶動外在的動作,并以此進一步感受朝鮮音樂的'特征。

教學重點:

1、學唱歌曲時,注意學生較容易唱錯的幾小節。

2、為歌曲伴奏,注意鼓的節奏。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做律動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老師做幾個動作,請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師做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鮮舞動作,讓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視頻,教師介紹“朝鮮舞”,學生試著跳一跳。

3、你覺得剛才這首歌曲怎樣?學生談感受——是三拍子還是二拍子——學生試拍。

4、揭題:《桔梗謠》聽錄音,學生打三拍子。

出示圖片,教師介紹,桔梗是朝鮮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5、學唱歌曲。

(1)學唱歌譜。

出示卡片1前4小節,教師范唱。學生隨教師的教棒點譜學唱,邊唱邊拍節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節,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邊,唱好前八小節——3、4、5、6四張卡片由學生組長抽簽,各組一張卡片在組長帶領下自學——教師巡回指導。(重點:輔導抽到卡片5的一組)

要求:聲音輕,不影響其他三組的學唱,把卡片集中按序號排列在黑板上,教師指揮,各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起唱——用豎笛吹一吹。

(2)學唱歌詞。

放錄音,學生輕唱——提醒同學們應注意的樂句——重點練唱:第二句的符點、第四句的連線、符點、第五句襯詞、最后一句的連線。

(3)談談:你覺得應怎樣唱?(用歡快的情緒唱一唱,表現人們喜慶豐收)

三、創造表現

學生起唱——分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體表演展示。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了解朝鮮族音樂及朝鮮族的舞蹈,希望小朋友們在課下能夠多了解朝鮮族文化。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3)

教學內容:

會唱歌曲《猜謎謠》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地演唱《猜謎謠》

2、能勇敢的擔任領唱,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

3、關注生活中“有美感的聲音”,從而增強孩子對自然界多種音響的好奇和興趣。

教學難點:

歌曲《猜謎謠》中襯詞的演唱。

教學重點:

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

師:今天老師想給大家來猜一個謎語:

兩個角,抱著頭。

上樹頂,爬村頭。

扁扁嘴,細長的脖。

坐著高,站著低。

在這個謎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種動物。

(生根據謎面猜謎底,對說出不常見的動物答案的人給予肯定與表揚。)

師:同學們到底猜得對不對呢?聽聽歌曲是怎樣回答的。

二、講授新課

1、(出示圖片,聽錄音范唱、揭示謎底)

師:哦,原來每句謎面都有幾種答案呢。

2、再次傾聽歌曲,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問答式的'對唱)

3、把歌詞以兒歌的形式來朗讀

(1)按歌曲的節奏起讀歌詞(請學生根據小動物的習性特征來做一做動作)

(2)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朗讀歌詞(師問生答)

4、隨琴演唱歌曲的歌譜。

5、教唱歌曲

(1)隨琴填詞唱

(2)“雙簧式”的演唱練習

(3)解決難點(手勢襯詞的音高的把握)

(4)完整演唱

(5)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問一組答,后兩句起唱,并交換演唱內容。

(6)給予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請兩人一組進行對唱,并讓學生評價,如認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來糾正。

6、歌詞創編

請小朋友分組討論,給歌曲創編第三、四段歌詞

(1)細尾巴,滑溜溜,不是泥鰍是小蛇

(2)尖尖嘴,長尾巴,不是母雞是狐貍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猜謎謠》這首歌曲,小朋友的表現也真是活靈活現,讓老師不禁要贊美你們真是一個個巧嘴巴!下節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夸張的藝術文化。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4)

一、說教材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節唱歌課,歌曲為F調2/4拍,是一首壯族歌曲,描述的是壯族美好風光,表達壯族人民熱愛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壯族民族音樂的特點,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說學情

其次,一名優秀的老師,僅僅對教材有深刻的了解還是不夠的,需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從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語言;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對音樂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學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樂譜的識讀;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特點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不夠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將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為出發點,努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以及學情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歌曲的學習,感受壯族音樂風格,樹立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美好風光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講解、對比等方法,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夠用優美、委婉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教學目標的確立,以及對教材與學情的整合,我確立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生可以用優美、委婉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夠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本節課我將采用欣賞法、對比法、小組合作法,多媒體導入法等方法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環節,我將從導入、新課教授、鞏固提高以及小結作業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導入

首先是我的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我采用的是多媒體導入的方法進行導入。我將播放不同民族服飾的圖片,并提出問題:“圖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積累可以回答出(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由此順利導入到本節課壯族民歌《唱山歌》的學習。

我這樣設計是因為好的導入是一堂好課成功的一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也緊貼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課程基本理念。

(二)新課教授

其次是我的新課教授環節,在這一環節我主要分成三個活動進行學習。

活動一:聆聽音樂,感受音樂風格,了解壯族。

我會先針對壯族這一民族進行簡短的介紹。之后我將設置三個問題:

1、歌曲的情緒與速度是怎樣的?

2、你感受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通過音樂的感受與聆聽,回答出歌曲為中速的,熱情優美的一首歌,通過音樂感受到壯族風景秀麗的場景。

通過歌曲的聆聽與分析,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體會音樂風格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

活動二:學唱歌曲,了解音樂特點。

首先,進行發聲練習,并提醒學生注意氣息的連貫性。

其次,進行學唱歌譜,唱譜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歌曲的強弱規律。

最后,進行唱詞,在演唱歌詞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歌曲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對譜例的觀察,以及對以往音樂知識點的回顧,回答出有很多連音線部分。提出問題“連音線部分應該怎樣演唱?”教師進行示范兩種演唱方式,分別用連貫的方式,與跳躍的方式進行演唱,學生通過對比,可以感受到帶連音的唱法更適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針對性的對于連音線部分進行演唱,從而使學生掌握連音線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這樣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去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一個就是將難點部分分解開來,逐步循序漸進的突破難點。

活動三:完整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通過對歌曲的剖析后,提出問題:應該以什么樣的聲音進行演唱才能表達出歌曲情感?學生通過歌曲的聆聽與對情感的總結,回答出用抒情、溫柔、優美的聲音進行演唱。請學生推薦學生進行領唱,其余學生合唱。

通過學生推薦學生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參與課堂活動。

(三)鞏固提高

接下來是我的鞏固提高環節,在這一環節,我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唱,之后請學生進行展示,我將會對學生進行評價,并鼓勵學生互評。

這樣設計可以打開學生想象的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并結合了新課標對學生評價多元化的要求。

(四)小結作業

最后我會以提問的方式進行總結,鼓勵學生樹立熱愛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在作業設置上,我會請學生將本節課的歌曲表演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這樣設計可以鞏固學生知識,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我將采用簡潔明了的方式進行,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通過板書了解到本節課的重難點。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鳥店》這首管弦樂曲,教育學生愛鳥、護鳥,為建設我們的綠色家園做出自己的貢獻。

重點難點:

感受音樂所塑造的小鳥的形象。

課前準備:

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初聽

1、出示詞語卡片:緊張、恐怖;寧靜、安詳;歡快、優美。要求聽音樂,根據樂曲的情緒,把這幾種情緒進行排序。(播放《鳥店》錄音)

2、生邊聽邊排序(第一是寧靜、安詳;第二是歡快、優美;第三是緊張、恐怖;死四又是歡快、優美。)

二、復聽

作曲家用音樂表現各種不同的情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鳥店里的故事,請同學們看著圖畫聽著音樂再來仔細地欣賞一遍這首樂曲,然后給大家講講你從音樂中聽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賞

1、第一段音樂描寫的是什么情景,你聽出了哪些特殊的`音響?

生:這段音樂描寫的是清晨時的情景,有鐘聲、公雞的叫聲、鳥叫的聲音。

2、第二段音樂速度有了變化,描寫了小鳥們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鳥兒們唱歌、游戲、休息……

3、下面這段音樂令人心驚膽戰,是誰來了?

生:是貓來了,他想吃掉小鳥。結果貓沒有吃到小鳥,因為小鳥在籠子里。

四、表演欣賞

1、邊聽音樂邊表演。

2、情感升華:小鳥是那樣的可愛,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愛護它們,使它們有一個安全的港灣。那我們該怎么做呢?

3、生展開討論。

4、鳥店老板被我們感動了,在貓離開后他打開鳥籠,放小鳥飛回大自然。

5、學生模仿小鳥在音樂聲中“飛出” 教室。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6)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另一要素-----“速度”與刻劃音樂作品形象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生的演唱,節奏拍擊,創編舞蹈等活動,增強學生對速度是音樂表現中一個重要手段的理解。

課的'類型:

合唱課

教學方法:

直觀法、演示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欣賞光盤一盒,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節拍器一臺,幻燈片三張,彩色卡片若干,鋼琴,錄音機,磁帶

選用參考:

《音樂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設計》,《音樂教學參考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轉圓圈》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練聲:

G-A 《轉圓圈》引子部分(鋼琴伴奏)

三、欣賞:

1.導入:

2.作品簡介:

3.放《一分鐘圓舞曲》音樂(光盤)

4.接放《多瑙河之波》同時簡介:

5.分組討論:

6.教師總結:

7.出示節奏譜,根據規定的速度記號拍出節奏。(節拍器)

8.游戲:O、X

四、新授歌曲《轉圓圈》

五、創編舞蹈:

六、結束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歌曲《春曉》的學習,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對以我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現代音樂作品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2、通過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春曉》,體會不同的速度對音樂情緒和音樂形象所產生的作用。

3、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八分休止符的運用

2、附點音符的演唱。

三、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聽過《春天在哪里》這首歌嗎?讓我們隨著音樂跳起來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學們,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春天是那樣的美,到處是萬紫千紅,到處是花紅柳綠,哪位同學能夠用你的歌聲來表現春天呢?

——讓學生自由演唱。

3、剛才大家演唱了贊美春天的歌曲,還有哪些同學能夠吟誦贊美春天的古詩呢?

【寓教于樂】(古詩文化)

1、剛才有位同學吟誦了《春曉》這首詩,你們看,唐朝詩人孟浩然多了不起,僅僅用了20個字就描繪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感受這美妙的詩句吧!——師生共同誦讀古詩。

提問:讀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師:大家說的太好了,面對這么美麗的春光,我們的詩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覺曉,……” ——師配樂朗誦。

2、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知道嗎,這首詩還能唱一唱,這種唱法叫古詩新唱,想聽聽嗎?

(1)、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出示歌單,老師做示范演唱。

3、老師逐句教唱。

4、老師唱詞,學生唱la音。

5、輕聲演唱歌詞。

6、解決難點:

(1)歌曲的四個休止符處加上四個動作:聽、聽、看、搖頭。

(2)最后一句,附點音符的運用。

7、再次輕聲、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領唱,男聲伴唱。

9、男生領唱,女生伴唱。

10、分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表現《春曉》。

11、教師指揮完整演唱一遍。

【創造表現】(歌曲處理)

1、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請學生仔細聆聽后說一說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緒有什么不同。

2、排練合唱《春曉》,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節目——大合唱《春曉》。

【完美結課】

感謝全體同學,你們的歌聲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讓我們在美妙的歌聲中結束這節音樂課吧!

【教學反思】

本堂課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參與。教學中緊緊圍繞“春”為主題,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說春天,唱春天的來引導學生探索和體驗春天。上完課,我就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是——不能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勇敢、踴躍的表現自己,我也努力來創造一個民主的課堂。因為只有課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學生才會感覺到心理的安全,才會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當然,這對于教師的要求也就更高。不僅課堂中每個環節的設計要周密考慮,教學時還要善于調控好整個教學局面。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8)

教學內容分析:

《旋律的級進、跳進和同音反復》內容選自選自花城版三年級上冊第8課《感知音樂中的旋律(1)》,該單元選擇了一首經典的根據《G大調小步舞曲》旋律改編而來的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認知,《我們大家跳起來》為C大調,3/4拍,a+b+a+b1的一段體結構,旋律明快,情緒活潑,是一首能清晰表現出旋律進行的歌曲。

教學對象分析:

這是三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從認知角度接觸音樂中的“旋律”要素,在以往的`兩年多音樂學習中,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唱了許多歌曲,也能進行一般的視譜,對旋律的進行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三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求知欲強,通過“音樂游戲”的方式應能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和認知旋律的進行——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教學目標:

1、理解和認知旋律的進行——“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2、能進行簡單的級進、跳進的旋律編創。

教學重點:

學習旋律的.進行,理解“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教學難點:

能進行簡單的級進、跳進的旋律編創。

教學課時:

10—15分鐘(微型課)

教學準備:

卡片、鋼琴、PPT

教學過程:

1、師生問好。

2、打手勢唱歌譜。

(1)唱歌譜第一樂句并打手勢,速度稍慢,提示做到“音唱準、拍要穩,手勢也要對”。

(2)唱歌譜第二樂句并打手勢,速度稍慢,因第二樂句音型相對密集,教師應根據實際進行調整。

(3)齊唱第一、第二樂句歌譜并打手勢,請能力強學生到前面做小老師。

3、理解和認知旋律的進行。

(1)旋律進行的引出

師:同學們,剛才在你們的手勢里,已經非常形象地展現了旋律進行的三種形態—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2)思考、觀察并找出旋律中的“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A.教師打手勢演示,學生也同時打手勢并觀察,共同找出第一樂句前1、2小節中的“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B.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找出第二樂句節中的“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3)學生分組練習

A.將學生分四個小組,邊做手勢邊討論,每組負責2個小節,找出第三、第四樂句中的“級進、跳進、同音反復”,教師指導。

B.學生分組反饋結果,教師評價或生生評價

4、旋律進行的編創

(1)跳進旋律的編創

規則:教師指定一個音,如mi,請學生再選2個與之形成“跳進關系”的音,用這3個音即興編創一條二拍子2小節的“跳進”旋律。

A.唱好選定的音。

B.教師示范用選定的3個音進行即興編創(可4-8小節)后,學生即興編創。

C.學生自選的3個音即興編創。

(2)級進旋律的編創。

規則:學生自選3個“級進關系”的音,并即興編創一條二拍子2小節的“級進”旋律。

A.唱好選定的音。

B.學生進行即興編創,教師反饋和調整

5、小結。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9)

一、教學內容:

1、學習歌曲《大鹿》。

2、創編歌表演。

二、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大鹿》,能用歡快的曲調,較活潑的演唱歌曲。

2、通過演唱歌曲、律動、歌表演,增強對歌曲的理解與表現,啟迪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在音樂創作實踐中感受到愉悅。

3、通過歌曲的學習,教育學生團結友愛、樂于助人。

三、教學難點:

1、歌曲中速度的變化。

2、歌曲中出現的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

四、教具準備:

錄音機、掛圖、頭飾、歌片

五、新課教學: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與往常有什么不同呀?(來客人了),這些客人聽說我們二年級的同學聰明勇敢積極踴躍,所以想和我們共度快樂的四十分鐘你們會讓他們失望嗎?(不會)老師也很有信心。?

2、為這個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放錄音看圖講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片美麗的森林,森林里住著許多動物;有小鳥、小猴、大象、大鹿、烏龜還有勤勞的小白兔。一天小白兔起得很早提著籃子上森林里采蘑菇,他采呀采突然:嘭,一陣槍聲怎么了?(獵人來了)小白兔撒腿就跑這時候出現了一位勇士他會是誰呢?今天的這只小白兔又發生了什么故事呢?同學們請聽……(錄音范唱)

3、師:接下來發生了什么故事?小白兔又遇到了誰呢?讓我們仔細聽……(師范唱)哪個同學起來說說你都聽到了什么?(學生表現出極大興趣,很興奮地想展示自己所聽到的,給學生機會,請幾個學生表述一下,以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后,老師總結:小白兔遇到了獵人,被大鹿救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法國的具有童話色彩的歌曲《大鹿》。

六、新歌教學:

1、你想象大鹿一樣做勇士嗎?獵人說要救小兔得闖關。(想)

第一關:隨節奏讀歌詞找路線

A、師有節奏地領讀一遍,解決節奏難點。

B、全體學生齊讀,老師對于難點句子進行強化訓練。(生邊拍手邊讀節奏)

第二關:認記號加油跑||: :|| 反復記號

第三關:哼唱歌詞進房間

2、學唱歌詞

師:剛才同學們讀的很響亮,獵人很滿意允許你們做勇士。大家也能把這首歌唱好,是不是?(生受到鼓勵,聲音響亮)

A、再聽范唱,要求生隨其哼唱。

B、再聽,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能不能把它唱給大家聽聽?

C、“小白兔被誰救了呀?”(生)我們把大鹿救小白兔一句再來一遍(同時出示這句的板畫,以突出難點)。

D、分析歌曲中的速度處理,突出小白兔著急的心情。

3、鞏固新歌:

A、全體隨琴齊唱—分組唱—個別唱—師生共同評價。

B、小組合作練習

師:哪個小組活動的好,老師就獎勵他們大蘑菇。

生:全體邊演奏邊唱。(時間允許的話可讓小組上臺展示)

七、創編表演

A、師:剛才同學們用表現了小白兔著急的心情,那用動作來表現,你們會嗎?

生:個別同學想試試每一段用什么情緒

師:全體起立,隨老師一起跳起來。(師生共同邊唱邊跳)

B、請幾個同學到臺上扮演小白兔,戴上頭飾,其余同學扮演大鹿進行互動。(學生表現出極大興趣,爭先恐后想參與表演)

八、課堂小結

師:今天的歌曲同學們學的.真快,那你覺得大鹿身上有什么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生:舉手回答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能像大鹿一樣勇敢、有愛心。記住:團結就是力量,勇敢戰勝一切!

九、師生再見。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校內公開課,事先學生不知道學什么,教師也沒有課前點撥,更沒有指導。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歌曲掌握得也很快。我分析主要是如下原因:

1、教師由故事及展臺圖片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2、教師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新歌。但同時也發現不少問題,比如,在課本劇表演的時候,由于學生沒有聽清楚要求,整個表演不精彩;在鞏固新歌時,有些學生是爭先恐后,而另些學生則是事不關已一樣,我想這也許是由于教師的活動沒有引起其興趣吧,所以,在今后的游戲設計時,應注意考慮到游戲的目的性、廣泛性。

通過本節課教學使我更加認識到:“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加強自身修養,加強工作責任感,具有堅持學習、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意識,是一輩子都要重視和修煉的課題”。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10)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歌曲《油漆工》,學生可以用活潑輕松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表情唱歌。

2、學生可以用打擊樂器伴奏歌曲,培養學生的初步團隊合作能力。

3、為歌曲創作動作,逐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在編輯中感受到勞動的喜悅。

教育要點:

有情感的歌曲。

教育難點:

用樂器伴奏歌曲。

教育用具:

鋼琴、錄音機、磁帶、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帽子。

教育過程:

一、熱情導入:

1、導入:上課前放松,一起玩游戲。游戲的名字叫超模秀。

2、游戲要求:讓同學邊聽節奏邊觀察老師拍節奏的動作,模仿它。

3、教師分別拍X0X0和__X0—學生模仿。教師要注意學生仔細觀察老師拍節奏的動作和拍節奏時的強弱規律。

4、請同學看黑板:第一組拍X0x02次,第二組拍__X—X0—2次,我們比哪組最齊全。

二、寓教于樂:

1、導入:現在老師這里有很好的音樂。我希望你們用我們剛拍的節奏伴奏。

2、教師播放歌曲伴奏,與學生一起伴奏。

3、剛才老師聽說有些同學唱這首歌,你知道歌的名字嗎?誰想給大家唱歌?(唱歌后請同學評價)

4、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小粉刷工匠的歌吧!

5、請同學小聲跟著老師唱歌的歌詞。(教師展示歌曲電影)

6、唱唱一首歌。請問老師唱歌時的的和的字是怎么唱的?

7、請唱歌,注意的和的發音。

8、歌曲處理:

1)導言:現在我們的同學已經唱歌了。為了讓大家唱得更好,我們一句一句地唱歌。

2)首先,讓我們看看第一句話:我是油漆工。油漆能力怎么樣?(強)請邊唱邊動。那個小油漆工的心情怎么樣?用驕傲的心情一邊動作一邊唱第一句話。

3)聽了你們的歌,老師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畫匠的驕傲。現在讓我們看看第二句話:我想把那棟新房子刷得很漂亮。請考慮一下。油漆工人把房子刷得很漂亮怎么樣?那位老師聽說你們唱得不漂亮,請邊唱邊動。

4)你們唱得很漂亮!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第三句和第四句。想象一下小畫家在涂房子的過程中鼻子變成了什么樣(學生自由回答)為了突出油漆工的'鼻子,我們的聲音怎么樣?(強)我們唱第三句時,為了突出第四句中的小鼻子,我們的聲音是弱還是強?(弱)我們現在唱歌,注意聲音的強弱變化。

5)你們唱得很好,老師也想唱,現在請仔細聽老師唱的和你們有什么區別?(老師唱啊,我的鼻子的時候慢慢處理)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本首歌詞的創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蘊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們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們理解詩歌贊頌黃河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們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

教學設計:

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們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動學生們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們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們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并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們的心靈,并且在適當的音樂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總的來說,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們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仿佛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 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衛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強調朗讀時,要注意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同時要融合國難當頭的悲壯情懷;

2、學生們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們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們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們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們的創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們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12)

一、教材分析

《桔梗謠》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這是一首曲調優美、帶有舞蹈性節奏的朝鮮族民歌。“桔梗”是朝鮮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謠》。朝鮮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稱,民歌優美動聽,富有舞蹈特點。歌曲采用3/4節拍,音樂輕快明朗。歌曲是由七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

第三、四樂句和第六、七樂句是第一、二樂句的變化重復,第五樂句加以襯詞,旋律作了發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統一,又有變化,生動地塑造了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開闊學生們的文化視野,通過對歌曲《桔梗謠》的學習,了解朝鮮族的風土人情及多元文化,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熱愛。

(二)“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裝飾音中前倚音在歌曲中的唱法、作用。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學習朝鮮舞的基本舞步,感受朝鮮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及風土人情。

3.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培養學生節奏感,提高學生表演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看、聆聽、學唱、對比、為歌曲伴奏、舞蹈等音樂活動,感受歌曲《桔梗謠》朝鮮族民歌的音樂風格。

三、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表現歌曲優美、歡樂的情趣。

四、教學難點

歌曲中的節奏;對歌曲的'藝術處理。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

1.欣賞舞蹈視頻《長鼓敲起來》思考:是哪個民族的歌舞?

2.交流在56個民族中,有許多能歌擅舞的民族,朝鮮族就是其中之一。你們了解朝鮮族的哪些知識?如:服飾、樂器、飲食等。

(二)了解朝鮮族(以《桔梗謠》伴奏為背景音樂)

1.走進朝鮮族

我國朝鮮族主要位于中國東北部的延邊自治區,那里風光優美、壯觀。生活在長白山腳下的朝鮮族人民樸實、勤勞、勇敢、堅強。平日里他們都喜歡把重物頂在頭上走路,如盛滿水的瓦甕、裝有衣物的包袱等,不但不會掉下來,而且走得很快。

2.朝鮮族的服飾特點

朝鮮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稱,不論男女老幼皆喜歡穿素凈的衣衫和鞋襪,顯示出清靜樸素的特征。在一些喜慶的節日里他們也喜歡穿著漂亮而獨特的衣服,唱著動聽的歌,像仙鶴一樣翩翩起舞。

3.簡單介紹桔梗

朝鮮族人們最喜歡吃的一種野菜,叫桔梗。桔梗為深根性植物,具有食用、藥用價值的是其根部,其根結實而梗直,故名“桔梗”。其根肥大、多呈圓柱形,野生于山坡草叢之中,當年主根可長達15厘米以上。

4.揭示歌名勤勞的朝鮮族人們喜歡自己動手去挖。每年春天,他們都會結伴而行上山挖桔梗。下面,我們聽聽他們是怎樣用歌聲向大家介紹挖桔梗的。他們唱的歌曲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朝鮮民歌《桔梗謠》。

(三)學唱歌曲《桔梗謠》

1.初聽,感受音樂。

思考:唱了哪些內容?從歌曲中你感受到他們挖桔梗時的心情怎么樣?

歌曲速度、節拍?

2.交流

3.引導理解

朝鮮族人們挖桔梗時的快樂心情來自于哪里?(桔梗的豐收?)這首歌曲正是表現了朝鮮族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情緒,也生動的塑造了朝鮮族人們勤勞、活潑的形象。

4.學唱歌譜

(1)觀察歌譜,找do的位置。(第三線是do)

(2)中華民族五聲調式

這首歌曲旋律是七樂句組成的一樂段體結構,有幾個音用在歌譜中?中華民族五聲調式運用在此曲。

(3)分解學唱

1、學習一、二兩句

A、復習附點四分音符

B、初唱不帶倚音

C、介紹前倚音及唱法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時,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時間。

D、加上倚音,對比體驗細微區別。作曲家為了使歌曲更具朝鮮族歌曲特色,加了前倚音。

2、找相同的樂句

A、提問歌譜里還有哪些樂句長的跟一、二句十分相似,找找看他們藏在哪里?

B、學生找出,(三、四和六、七樂句是第一二樂句的變化重復。)

C、比較,再唱一唱。

D、哪句和其他句長得不像?其它句都相似,所以第五句旋律作了變化發展,也是因為歌中加以襯詞。

E、師生一起總結

整首旋律前后既統一又有變化。(起承轉合)

(4)完整唱歌譜

(5)填唱歌詞

1、教師范唱

2、播放音頻,對口型。學生模仿口型不出聲,注意一字多音處如何填詞。

3、學生自己填詞唱解決難點或學生歌唱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如:字跟音的對齊,一字多音?

4、小聲高位置跟唱

5、完整演唱

(四)打擊樂器伴奏

1.引導

如果看到滿山遍野的桔梗,自己動手挖到又大又多又白的桔梗,心情怎樣?能否用歡樂、活潑的情緒來表現這種情景,同時也表達我們對朝鮮族人們勤勞的贊美?

2.加入打擊樂器,出示伴奏型。

(五)學習朝鮮族舞蹈動作

1.引入

挖桔梗是一種快樂的勞動,你們也想試試嗎?

可現在我們這里沒有桔梗可以挖,那我們就用簡單的朝鮮舞動作來感受一下挖桔梗時的心情吧。

2.講解舞蹈特點

朝鮮族的舞蹈被稱之“像仙鶴一樣翩翩起舞”,它的特點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內在情緒與動作和諧一致,下面讓我們面帶著笑容,也象仙鶴一樣翩翩起舞吧。

3.學習舞蹈動作

提示:歌唱要求看不見呼吸,而朝鮮族的舞蹈動作與呼吸同步,動作里看得見呼吸。細心的同學能夠發現重拍在第幾拍?

(1)劃步練習即前進后退,一腳朝前,另一腳跟上;一腳后退,另一腳也后退。

(2)手部動作鶴步平開手朝前邁步雙手打開,朝后雙手前舉

(3)走步配上雙手繞身體擺手

4.教師示范,集體隨音樂學跳。

(六)課堂小結

朝鮮族人們豐收了桔梗,你豐收了什么?今天的音樂課我們不僅學唱了動聽的朝鮮族歌曲《桔梗謠》,還學習了優美的朝鮮族舞蹈。我感受到了你們對朝鮮族的喜愛,相信你們的心情不僅是為他們豐收桔梗而高興,還為自己又豐收了一個少數民族的歌舞而高興。讓我們隨著音樂,把你那份愉悅的心情拍著、唱著、跳著、傳遞給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13)

教學目標

1、能用熱愛家鄉一樣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薩謠》。

2、了解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教學重難點

1、用熱愛家鄉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隨教師琴聲視唱曲譜。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欣賞《走進西藏》

教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它會帶領同學們來到一個神秘的地方,會給同學們帶來美的享受,我們一起來聽。(錄音播放《走進西藏》學生靜聽)

提問:聽到這首優美的歌曲,你仿佛來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麗的景色?(生回答)

教師出示布達拉宮的圖片,請同學們邊觀看邊總結: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的山脈,有最美麗的雪域風情,有勤勞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氣勢宏偉的布達拉宮,更有那風格獨特優美、粗獷的音樂。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二、學習歌曲《拉薩謠》

(一)學唱曲譜

1、播放歌曲《拉薩謠》學生靜聽,并談一談聽后的感覺,及歌曲的特點。

2、教師總結:《拉薩謠》這首歌曲是我國當代作曲家何訓田所作的曲子,樂曲優美獨特,粗獷樸實,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演唱歌曲,《拉薩謠》吧!

(教師出示曲譜,并播放樂曲旋律,請學生邊聽邊找出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教師引導學生隨琴演唱以上各音。

4、隨教師琴聲輕聲演唱歌譜(用啦的演唱方式進行練習、哼鳴演唱等)。

(二)學唱歌詞

1、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教師介紹歌詞內容,使學生了解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

3、教師范唱(伴奏)。

4、在理解了歌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導、師領唱,生跟唱、師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個人展示)

5、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礎上,再次欣賞《拉薩謠》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6、讓學生結合拉薩謠的歌詞談論一下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7、引導學生用熱愛家鄉的情感演唱歌曲,全體隨教師伴奏演唱。

三、小組比賽:看誰唱的最棒。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14)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數蛤蟆》,讀童謠《花蛤蟆》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數蛤蟆》

2、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通過歌曲教學,教育學生要保護益蟲。

教學重點:

能用輕松愉快、有感情的聲音演唱歌曲《數蛤蟆》。

教學難點:

聽辨歌曲中旋律、節奏相同的樂句,為歌曲創編歌詞。

課前準備:

電子琴、多媒體、圖片、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歌

1、節奏小律動。節奏難點處理。同學們你們的小耳朵真靈。

2、師: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出個謎語猜猜,看看誰能猜出是什么動物。“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綠色花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叫,田里數它本領大”。猜一猜它是誰?

生:青蛙(大屏幕展出圖片)

師:青蛙有個好朋友,外形跟它長得很相似,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生:蛤蟆。(大屏幕)

3、師: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區別呢?(教師播放,講解)

師:小朋友們,你們這回了解青蛙和蛤蟆的區別了吧。雖然蛤蟆的形象相對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領一樣大,都是捕捉害蟲,保護莊稼的小能手。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

二、歌曲學唱。

1、師:我國民間許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我國的四川省有一首民歌《數蛤蟆》(板書:《數蛤蟆》四川民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四川的小朋友是怎么數蛤蟆的吧。

2、聽范唱錄音。(出示多媒體動畫范唱)隨音樂做簡單律動。

3、師:我們再聽一遍歌曲(帶著問題聽歌曲)

師:歌曲里數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

生:嘴、眼睛、腿

師:幾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緒演唱的呢?

生:二拍子歌曲,活潑、有趣地。

4、師:聽小朋友數蛤蟆數得真開心,老師也很想來數看看,大家想不想聽老師數蛤蟆嗎?(師彈琴范唱)

5、領讀歌詞。(出示歌譜)

(1)師:讓我們西安跟節奏來讀讀歌詞吧。我來讀紅字,你來讀黑字。

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乒乓乒乓|跳下水|……(配上節奏)

(2)師:解釋:“花兒梅子梭,水上漂”。因為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這句是歌曲中的“襯詞”,沒有任何意義。有了這個“襯詞”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動,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問:你們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釋:蛤蟆不吃水,它是因為吃害蟲了。莊稼沒有了害蟲,自然就是一個豐收的太平年。我們要用什么樣的心情來演唱歌曲呢?

生:歡快、活潑,高興的心情演唱。

6、學唱歌曲

(1)師:大家跟老師配合得真默契,下面我們一起來數蛤蟆吧!師生隨琴分工唱。(2遍)

師:歌曲的襯詞“花兒梅子梭”一定要唱得自然流暢,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附點音符要唱準。(旋律中的'難點多練習幾遍)

(2)找出節奏、旋律完全相同的樂句。大家看第一句是兩個重復的樂節,在這首歌里藏著兩個雙胞胎,也就是說有兩對旋律、節奏完全相同的句子,請你們把他找出來,并能唱一唱嗎?

(3)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跟著電子琴唱歌曲。

(4)跟范唱起唱歌曲。

(5)唱旋律

(6)師:四川人民豪爽幽默,我們要把歌曲表現得在詼諧生動一些,大家跟伴奏完整的唱一遍這首歌。(鼓勵學生,生動演唱)

(播放伴奏錄音)

(7)分男女組進行賽唱。

三、拓展延伸

1、師:大家唱得真棒!你還能接著往下唱嗎?三只、四只蛤蟆呢?我們來試一試,唱一唱,看誰數得清?誰數得準?(播放歌曲伴奏)

①請學生說說是用什么辦法數出來的。(出示蛤蟆圖片)

②數出后并唱一唱。

2、創作表演

①師:你能加上動作來表演嗎?(全班同學隨音樂自由創編舞蹈動作)

②師生舞蹈表演。(請個別學生上臺表演,學生帶上蛤蟆頭飾)

③加入打擊樂器進行表演。

四、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表現的真精彩,今天我們學唱了歌曲《數蛤蟆》,認識了蛤蟆也是保護莊稼的能手,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看到有傷害小動物的行為要制止,做個愛護小動物的好學生。

五:作業

師:請小朋友回去可以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為它編一首兒歌,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分享!讓我們隨著歌曲的旋律結束我們快樂的音樂課,小朋友們再見!(播放歌曲《數蛤蟆》)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15)

一、課程題目:

小學音樂課:《多快樂呀多幸福》教學設計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藏族童謠《多快樂呀多幸福》,體驗藏族民歌高亢嘹亮的特點,并能用愉快的心情、連貫的聲音演唱。

2、初步學習藏族舞的基本動作:踢踏基本步和三步一體踢。

3、了解藏族的風俗,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民族大團結。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學跳藏族舞的基本動作并在學唱歌曲和體驗藏族文化的同時,感受藏族民族的熱情奔放。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歌曲中附點節奏,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卡片、掛圖、電子琴、

五、教學方法:

教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導入語: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神秘而又美麗的地方做客,請大家來看一看、猜一猜,我們要去哪里呢?

2、播放課件圖片,引出藏族并介紹美麗的西藏風俗文化。

(二)初步感知拍打2/4節奏

1、師: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對藏族的了解。

2、師:出示卡片:“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巴扎嘿” ——你真棒(讓學生學習這兩句藏語)

3、學跳藏族舞:讓生跟老師一起學跳幾個藏族舞動作,并配上《多快樂呀多幸福》樂曲伴舞,為后面的學唱歌曲和表演做好準備,并使學生初步感知《多快樂呀多幸福》這首歌曲。

4、節奏游戲:請大家做一個節奏游戲,要求用手腳配合。

邊拍節奏,邊配上音樂《多快樂呀,多幸福》來伴奏,為后面學會歌曲后配伴奏做好準備。

(三)用心感知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學生輕聲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彈性。

2、再次聽賞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讓學生對歌曲旋律更加熟悉。

3、教師范唱,讓學生大聲跟唱。

4、跟琴聲逐句練唱歌詞,并強調重難點樂句唱法:附點節奏、一字多音處

5、采取師生接唱、男女生對唱等方式。鞏固學生對歌曲的掌握,并讓學生學會完整連唱歌曲。

(四)創編表演培養能力

熱情好客的藏族人民來請我們參加他們的篝火舞會了,同學們你們愿意來參加嗎?愿意和藏族小朋友一起來唱歌跳舞嗎?

讓生現學現用把所學的藏族舞動作自己組合創編并配上音樂跳起來。師生共同參與把學習推向高潮。

(五)總結深化疑難解答

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喜愛我們的民歌,繼承和發揚我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并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

(六)課后作業

讓生課后再搜集藏族歌曲來唱一唱,進一步感受藏族歌曲的特點。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范本(篇16)

教材分析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敘說了家鄉的美景,贊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為2/4拍、羽調式、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第一、二、四個樂句各為4小節,其中第三樂句僅三小節,節奏緊湊,曲調歡快跳躍,并運用了頓音的唱法,形象地模擬了銀鈴般的清脆笛聲,悠揚動聽。第二樂段共有五個樂句,第一、二樂句采用了切分音和頓音,使得音樂舒展和跳躍,每句句未呼應式的手法表達了孩子的歡樂喜悅的心情。第三樂句只有三個樂節,旋律以模進的手法逐漸地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五兩個樂句是前段的第三、四樂句再現,最后的悠揚的笛聲結束。

學情分析

學生弄融入到學習中,而且對本節課的內容學生能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掌握。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2、能力目標: 能以體驗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 學唱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能主動參與小組創編活動,大膽地進行即興歌表演。

3、情感目標: 能在 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學會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并表演。

教學難點:歌曲中笛子的模擬聲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隨《一只短笛輕輕吹》伴奏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學唱歌曲

1、師:課外,你最喜歡玩哪些有趣的活動?

2、學生自由說。

3、出示課件圖片(傍晚,小男孩背著書包吹著笛子在山坡上趕著羊兒的畫面)請學生說說小男孩喜歡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課件出示歌譜歌詞,學生邊聽賞邊打出節拍。

6、再次感受,根據歌詞自由創編動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聲好聽嗎?引出難句(帶襯詞的那兩句)

8、跟琴學唱這一句,并指導學生唱得短促、輕快。

9、老師與學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學生唱所有帶襯詞的樂句,其余的老師唱。

10、即時糾正錯誤。

11、學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認識反復跳躍記號,在演唱中講解實踐。

13、圖色快表示曲調順序鞏固

14、各種形式鞏固練唱

三、創編表演

1、分組討論,自選道具,設計表演唱。

(笛子、羊頭飾、書包、鞭子等)

2、各小組展示、評議。

四、結束部分

隨《一只短笛輕輕吹》出教室。

897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临夏县| 遂平县| 宣汉县| 东兴市| 江门市| 英吉沙县| 卢龙县| 孟津县| 玉屏| 祁阳县| 德令哈市| 盱眙县| 双牌县| 延长县| 玛纳斯县| 新河县| 公主岭市| 赣州市| 乐陵市| 三门县| 老河口市| 民县| 桐城市| 耿马| 井研县| 南靖县| 海伦市| 杂多县| 成武县| 陈巴尔虎旗| 中牟县| 湘潭市| 琼中| 万安县| 合山市| 萨迦县| 濉溪县| 利川市| 金阳县|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