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音樂教案 >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

時間: 啟權 音樂教案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其媒介是按時組織的聲音。它的基本要素包括高低、強弱、時長、音色等。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節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教案模板”,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精選篇1)

教學目標:

一、能學會唱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

二、能夠認識強弱記號f、p,能夠比較聲音的強和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美麗的季節,現在正是春季,帶上你們的好心情和老師一起去春游好嗎?那就讓我們唱著歌出發吧!(播放課件《春天在哪里》)

1、出示大山圖片

大山不僅美麗而且神奇(播放回聲)

喊聲和回聲這兩種聲音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課件出示:

在音樂中大的,重的聲音叫強,用英文字母f表示。

在音樂中小的,輕的聲音叫弱,用英文字母P表示。

2、師生做回聲游戲

二、學習歌曲

1、學生閉眼靜聽感受歌曲。

好聽嗎?喜歡不喜歡?

2、再聽歌曲熟悉歌詞

3、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隨著老師有節奏的讀歌詞。

師教生有節奏的讀歌詞。

4、學生輕聲隨曲唱

5、再次輕聲隨曲唱

6、學生隨著老師的琴聲唱

老師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重點指導。

7、分角色唱

(1)師生合作唱

(2)男、女生合作唱

(3)指名唱

三、比較聲音的強弱

剛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大山,現在我們將要來到聲音谷,這里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里面有美麗的城堡,還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你能比較一下哪種聲音強,哪種聲音弱嗎?(出示課件)

四、找一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有的聲音是強的,有的聲音是弱的,現在我們就來找一找,強弱聲音。

學生自己找強弱聲音,集體交流。

小朋友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表現出這么多的強弱聲音。

五、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春游高興嗎?是啊,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快樂,而且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還認識了f、p表現了聲音的強和弱,收獲可真不小。時間不早了,帶著我們的收獲唱著歌兒回家吧!(播放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精選篇2)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唱歌曲《牽牛花當喇叭》,學生能夠產生熱愛大自然之情,并能夠樹立環保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對歌曲進行表演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跟隨節奏運用合理的肢體動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重點是能夠完整帶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難點】

能夠加入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律動。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課前老師展示牽牛花的圖片,提問學生這是什么花?它的形狀像哪一種樂器呢?

學生自由發言,牽牛花,喇叭花,像個小喇叭。

教師總結:哦!同學們都說它像個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聲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牽牛花當喇叭》,順勢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曲調活潑歡快的歌曲。

2.復聽歌曲

并設問: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學生音準;

3.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并注意曲譜中的一字多音;

4.將歌詞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況下,加入歌詞下方提示的肢體動作;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帶領同學做幾個基本的舞蹈動作;

(2)學生們分小組自行創編動作;

(3)上臺展評,教師給與鼓勵性評價。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牽牛花當喇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魔力,希望同學們在日后能夠樹立起環保意識,同時具有發現美的眼睛,細心觀察我們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發現更多美好的事物,

后老師留一個小任務,回家后把這首歌曲表演給爸爸媽媽看,與他們一起分享音樂的快樂。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進行曲的特點,能跟隨音樂行進并做出隊形變化。在活動過程中協調性和與他人的合作意識有所增強。

2、在音樂活動中,引起對入隊和隊活動的回憶與向往,對少先隊的認識更為全面,感悟到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師生問好

三、欣賞《快樂的節日》

1、欣賞,感受歌曲的氣氛

2、欣賞,提問:你覺得歌曲中唱到的是什么節日?

3、用歌曲的伴奏作為配樂,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4、聽聽唱唱

四、唱《中國少年先鋒隊歌》

1、聆聽歌曲,體會歌曲情緒

2、聆聽歌曲,作曲家介紹

3、設計簡單的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輕聲哼唱

5、齊唱,老師指出其不足之處

6、試輪唱

五、復習班隊會的流程

1、回憶班隊會的流程

2、班隊會程序演示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精選篇4)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竹鄉娃娃愛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節奏、句式及情緒的變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樂器的不同音色。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用不同的節奏朗誦歌詞,感受不同的節奏韻律

(2)能夠跟唱歌譜,按照歌曲樂句,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方式表現歌曲旋律的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通過感受竹的秀美,體驗竹帶給人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演唱歌曲,體驗竹鄉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2、教學難點:掌握歌曲的節奏,裝飾音、變化音記號的唱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鋼琴)、打擊樂器、音樂用書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學生大多數是外來工子女,除了學校的音樂課,平時比較少接觸音樂。

2、本班學生男多女少,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

3、學生學習過簡單的打擊樂器。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情境創設策略: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戲激發興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游戲方式按節奏朗讀歌詞。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

1、播放背景音樂,教師朗誦《翠竹兒》

翠竹兒飄,翠竹兒飄

清風吹過竹林梢;

快來吹一曲“直苗苗”

2、欣賞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樂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師:今天,我們走進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覺?同學們喜歡竹子嗎?

3、與竹對話,表達對竹的感受

教師讓學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竹子的資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帶給我的美好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在聆聽、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鄉娃娃愛竹林》

1、欣賞歌曲《竹鄉娃娃愛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風味

(2)理解歌詞內容

(3)體驗竹鄉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2、學唱歌曲

(1)引導學生討論用不同的節奏朗誦歌詞,感受不同的節奏韻律

(2)引導學生熟悉和跟唱歌譜,按照歌曲樂句,激發學生用拍手、拍肩、跺腳等方式表現歌曲旋律的變化

(3)采用集體、小組、個別、齊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設計意圖:欣賞并學唱歌曲,感受竹鄉娃娃愛竹林的情感

(三)、聯想討論

1、竹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東西?有誰知道來說一說。

2、竹子還能做成什么樂器?它們的聲音是怎樣的?

師: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物體,它還可以做成不同的樂器,奏出很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看看。

3、學生觀看視頻,了解竹子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觀賞、聆聽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賞竹竿舞,體驗竹竿舞帶來的樂趣

1、欣賞竹竿舞

師: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竹鄉娃娃愛竹林》這首好聽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許多用途,你們一定不知道在少數民族的地方還有種舞蹈叫竹竿舞,我們一起欣賞吧。

2、表演竹竿舞,活動結束

師:看了這么好看的舞蹈,同學們一定也很想表演表演吧,好,那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動起來吧

設計意圖:體驗舞蹈的樂趣,激發學生愛竹林愛大自然的情感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清新、歡快的情緒,體會校園歌曲自然樸實的風格。

2、通過聆聽、模唱等環節的學習,能夠清晰、準確的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3、感受不同演唱風格對同一首歌曲的演繹,嘗試創編不同的歌曲表現形式,體驗創造的樂趣。

教材分析:

《清晨》是一首旋律明快流暢的校園歌曲,三段體結構,表現了人們在陽光明媚的早晨鍛煉身體的快樂情景。兩個基本樂段的旋律都是在重復的基礎上稍作變化,只是在尾音上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會給學生音準把握上帶來一些困難。三個樂段的情緒有對比變化,第一樂段歡快活潑,第二樂段優美舒展,描繪美麗的景色,第三樂段重復第一樂段的旋律,歌曲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教學重點:感受和表現歌曲的美。

教學難點:兩個樂段之間的對比銜接,容易造成音準和情緒把握不準。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對話激趣

師:同學們,你今天早晨幾點起床?早晨起床后你都做什么?(問題貼近生活經驗,學生自由回答)你知道老師早晨干什么了嗎?請仔細聽。(問題引起好奇,聆聽教師范唱)

二、新課教學

1、初步感受。聆聽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內容,體會歌曲情緒,整體感受歌曲。

2、復聽歌曲。設問:歌曲可以分成幾部分?引導學生體會樂段之間旋律、情緒的對比,為表現歌曲做準備。

3、聽辨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輕松區別樂句之間的變化,模唱旋律,突破難點。

4、演唱歌曲。根據學情及時指導。

5、聆聽另一種風格的演唱,體會不同風格對歌曲的個性表現,為創編活動做鋪墊。

6、多媒體課件展示無伴奏合唱音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歌曲更豐富地表現,激發學生的創編熱情,學生對歌曲進行演繹。

三、評價激勵

通過自評、互評等形式回顧本課。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精選篇6)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和演唱,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學習表現樂曲的不同情緒。

(二)能用線條或動作表現自己聽到的音樂。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緒。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樂曲的音樂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通過參觀音樂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課,復習演唱歌曲《嗩吶配喇叭》,從歌曲中的樂器引出簫的介紹。

(二)新歌教學:

1、介紹吹管樂器簫并聆聽簫的音色,引出歌曲《簫》。

2、初聽歌曲,理解歌曲含義。

3、復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及旋律特點。

4、再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歌詞,進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難點樂句。

5、解決歌曲的難點,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決音準節奏問題。

6、教師范唱,學生模仿吹 簫的動作隨音樂節奏律動,體會歌曲輕柔優美的特點。

7、學生跟音樂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現歌曲。

(三)欣賞《單簧管波爾卡》

1、從樂器簫導入介紹單簧管。

2、初聽樂曲片段,說說情緒特點,然后引出樂曲名稱并簡介波爾卡。

3、分段欣賞,聆聽樂曲的兩個主題樂段,聽后用線條和動作表現兩個主題樂段的音樂特點。

4、完整欣賞樂曲,根據音樂的變化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初步了解樂曲的段落特點。

5、以舞會的形式,讓學生再次體驗波爾卡舞蹈歡快跳躍的特性。

(四)主題拓展

以參觀器樂收藏室的形式,介紹各種中外樂器,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眼界。

(五)小結下課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精選篇7)

一、課題:小小少年

二、課時:一課時

三、課程性質:新授

四、歌唱/欣賞:歌唱

五、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小小少年》,感受歌曲樂觀向上的情感,養成勇敢面對挫折的良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小小少年》的演唱,并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提高音樂欣賞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知識與技能】

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演唱及運用,并能夠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難點】

附點八分音符的演唱及運用。

七、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述海因切的故事,順勢揭示課題《小小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并提問歌曲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愉悅地。

2、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問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速度是中速。

(三)學唱歌曲

1、發聲練習,教師提醒學生采用“wu”的聲音進行發聲練習,注意嗓音保護。

2、教師播放音頻,學生跟唱。

教師提問:歌曲的旋律線起伏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并組織學生練習。

3、教師范唱,其余學生演唱譜例。

教師提問:附點八分音符應該怎樣唱準?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先探索,之后總結并講解:附點八分音符在演唱時前長后短,類似“蘋果”“葡萄”,并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

4、完整演唱譜例。

5、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誦歌詞,并請學生思考:歌詞表達了怎樣的內容?

學生小組討論并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表達了主人公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

6、教師引導學生加歌詞完整演唱歌曲,糾正歌詞及旋律的對應問題。

請學生思考:歌曲表達的情感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的情感是積極向上的。

7、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師多媒體播放電影《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學生進行欣賞。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附點八分音符的演唱方式,引導樹立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

布置課后作業:搜集《小小少年》的背景資料。

八、板書設計

小學音樂教案模板(精選篇8)

教學內容分析:

《旋律的級進、跳進和同音反復》內容選自選自花城版三年級上冊第8課《感知音樂中的旋律(1)》,該單元選擇了一首經典的根據《G大調小步舞曲》旋律改編而來的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認知,《我們大家跳起來》為C大調,3/4拍,a+b+a+b1的一段體結構,旋律明快,情緒活潑,是一首能清晰表現出旋律進行的歌曲。

教學對象分析:

這是三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從認知角度接觸音樂中的“旋律”要素,在以往的`兩年多音樂學習中,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唱了許多歌曲,也能進行一般的視譜,對旋律的進行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三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求知欲強,通過“音樂游戲”的方式應能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和認知旋律的進行——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教學目標:

1、理解和認知旋律的進行——“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2、能進行簡單的級進、跳進的旋律編創。

教學重點:

學習旋律的進行,理解“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教學難點:

能進行簡單的級進、跳進的旋律編創。

教學課時:10—15分鐘(微型課)

教學準備:卡片、鋼琴、PPT

教學過程:

1、師生問好。

2、打手勢唱歌譜。

(1)唱歌譜第一樂句并打手勢,速度稍慢,提示做到“音唱準、拍要穩,手勢也要對”。

(2)唱歌譜第二樂句并打手勢,速度稍慢,因第二樂句音型相對密集,教師應根據實際進行調整。

(3)齊唱第一、第二樂句歌譜并打手勢,請能力強學生到前面做小老師。

3、理解和認知旋律的進行。

(1)旋律進行的引出

師:同學們,剛才在你們的手勢里,已經非常形象地展現了旋律進行的三種形態—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2)思考、觀察并找出旋律中的“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A.教師打手勢演示,學生也同時打手勢并觀察,共同找出第一樂句前1、2小節中的“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B.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找出第二樂句節中的“級進、跳進、同音反復”。

(3)學生分組練習

A.將學生分四個小組,邊做手勢邊討論,每組負責2個小節,找出第三、第四樂句中的“級進、跳進、同音反復”,教師指導。

B.學生分組反饋結果,教師評價或生生評價

4、旋律進行的編創

(1)跳進旋律的編創

規則:教師指定一個音,如mi,請學生再選2個與之形成“跳進關系”的音,用這3個音即興編創一條二拍子2小節的“跳進”旋律。

A.唱好選定的音。

B.教師示范用選定的3個音進行即興編創(可4-8小節)后,學生即興編創。

C.學生自選的3個音即興編創。

(2)級進旋律的編創。

規則:學生自選3個“級進關系”的音,并即興編創一條二拍子2小節的“級進”旋律。

A.唱好選定的音。

B.學生進行即興編創,教師反饋和調整

5、小結。

816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指山市| 炉霍县| 皋兰县| 年辖:市辖区| 南投市| 望谟县| 嫩江县| 清苑县| 宜州市| 民丰县| 罗源县| 武胜县| 潞城市| 济阳县| 凭祥市| 灵台县| 银川市| 湾仔区| 五原县| 海门市| 天气| 习水县| 商水县| 随州市| 宁国市| 东丽区| 昌黎县| 神农架林区| 钦州市| 松江区| 左权县| 江北区| 吕梁市| 湖南省| 贵州省| 图片| 邯郸县| 逊克县| 青冈县| 当涂县| 汝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