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說課稿 >

幼兒園音樂教育說課稿

時間: 劉駿 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挠變簣@音樂教育說課稿,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音樂教育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學會演唱這首歌。

2、掌握一些簡單的合唱技巧,體驗與同伴一起合唱的樂趣。

重點難點:理解歌詞,學會演唱這首歌。

環(huán)境與材料:

1、活動前反復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熟悉這首歌的旋律。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體驗與同伴一起合唱的樂趣。

一次備課

一、欣賞歌曲

1、播放歌曲錄音,幼兒欣賞。

2、提問: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教師總結幼兒的發(fā)言,引出歌詞。

4、再次欣賞歌曲,請幼兒聽一聽,這首歌曲一共唱了幾遍?(四遍)每一遍有什么不同?(第一遍齊唱,第二遍領唱加伴唱,第三遍朗誦加伴唱,第四遍齊唱)

二、整體學唱

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整體跟唱,跟唱

聲音先小后大,引導幼兒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三、合唱

1、將幼兒分為兩組,先嘗試由一組幼兒唱歌詞,另一組幼兒用"啦……"伴唱。

2、請一名幼兒朗誦(開始時也可多請幾名幼兒一起朗誦),其余幼兒用哼鳴伴唱。

3、與幼兒一起回憶四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順序。播放歌曲錄音,由教師指揮,在音樂伴奏下,進行合唱。

幼兒園音樂教育說課稿2

一、說課題名稱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小紅帽》。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二、說設計意圖

音樂是表達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可以選取由幼兒熟知的故事改編的歌曲,《小紅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幼兒在此之前已經在語言活動中對故事有所了解,很容易對歌曲產生興趣。并且這首兒歌簡單易懂,同時兒歌中有不同情緒之間的轉變,可以使孩子們在學習歌曲的同時體會感情的轉變。

眾所周知,中班幼兒在初期雖然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他們已經展現出活潑好動、主動積極的特性,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歌曲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完成《綱要》中“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所以,此音樂活動很適合在中班進行開展。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fā)展情況以及《綱要》中制定的目標“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情感目標:體會兒歌中感情的轉變,感知音樂的美。

2.認知目標:學會唱此兒歌,并且能夠有大膽的在眾人面前進行表現。

3.動作技能目標:根據兒歌情境設計動作,并表演。

四、說活動重難點

在活動目標的指引下,結合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fā)展水平,將此活動的重點定位為:學會唱此兒歌,根據兒歌情境設計動作并表演,并且能夠有大膽的在眾人面前進行表現。需要突破的難點為:體會樂曲中感情的轉變,感知音樂的美。

五、說教法、學法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納曾經說過,:“要給幼兒適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了以下教學法:

教師注重輕松的教――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以下教法:

①提問法: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②示范法:教師親身示范兒歌唱法,便于幼兒進行模仿。

③視聽唱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圖片,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引導他們輕松地理解歌曲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fā)和音樂的動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兒歌唱掌握正確地唱歌方式,在體驗音樂不同變化的同時,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采用以下學法:

①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聽一聽、學一學,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②師幼合作法: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兒歌有更深一步的熟悉,我采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接唱的方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并學習了兒歌的歌詞曲調,感受兒歌中感情的轉變。

這些教法學法都能在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去參與到活動中,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有效的實現目標提供了依據。

六、說活動準備

為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物質準備:

①物質準備:兒歌畫冊四幅。

②經驗準備:已熟知童話故事《小紅帽》。

七、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設計的,為了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在本次活動中采用的是一下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的五個環(huán)節(jié):

八、說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要求,教育應該與生活相結合,所以此次活動延伸教師給幼兒布置任務,回家邊唱邊跳給父母看。

幼兒園音樂教育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動內容選自:福建省幼兒園領域活動指導大班下冊。綱要指出:“引導孩子接促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孩子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詩歌《搖籃》是在大班上冊學習了《風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面學習《畢業(yè)詩》做好鋪墊。可以看出本課在詩歌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處理:(下面我來說說教材的處理)詩歌搖籃是一篇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構思獨特,想象豐富,富有兒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繪出了小寶寶分別在不同的搖籃里睡覺的那種寧靜、溫馨的畫面。能激發(fā)孩子熱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適合孩子的學習。大班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語表達能力,選擇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學習特點。根據綱要中指出,各領域的教育要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將語言與藝術、社會相整合。(在欣賞詩歌搖籃的同時,結合游戲《送寶寶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對詩歌搖籃的理解和體驗。)我將單純的語言活動《搖籃》處理成游戲式、互動式、表演式的活動。本活動原教材安排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讓孩子理解詩歌內容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初步學習仿編。第二課時是鞏固仿編,并把它畫成畫冊,制作成圖畫書。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

3、說目標:(接著說活動目標)

大家都知道,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語言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欣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溫馨、寧靜的優(yōu)美意境。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使用“飄”、“翻”、“吹”,引導孩子大膽進行想像,學習初步仿編

(三)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孩子要感受詩歌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感受詩歌意境美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孩子要仿編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且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識經驗不夠豐富,想象力比較薄弱,因此如何引導孩子如何根據搖籃的句式,進行仿編也就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5、活動準備:

為了幫助孩子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我為本次活動做了以下準備

(一)經驗準備:課前我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影視活動引導孩子觀察詩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園、大海,讓孩子親自感受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搖籃》教學的開展奠定情感基礎。

(二)物質準備:將詩歌《搖籃》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還制作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和各寶寶的貼絨教具,以及歌曲《搖籃曲》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針對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孩子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創(chuàng)設法、)多媒體演示法、啟發(fā)提問法、分段教學法等主要教學方法。

情境創(chuàng)設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孩子的學習總是伴隨著特定的情境。針對孩子對文學作品難以感受、理解的特點,我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在活動始,我創(chuàng)設了《搖籃曲》溫馨、寧靜的情境,導入新課;在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了《送寶寶回家》的游戲情境。幫助孩子理解內容。通過情境化教學,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孩子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多媒體演示法:現代教育學研究認為,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容易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針對孩子動作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活動中我將詩歌《搖籃》制作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音像結合進行教學,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形象,增強孩子對文學作品內容的理解。

分段教學法:孩子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從整體入手,分段教學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動中,在讓孩子完整欣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搖籃》內容中結構的不同變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序,進行分段教學,從而加深孩子對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還應用了表揚激勵法、歸小結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師應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本次活動我預設了以下幾種學法幫助孩子學習:

1.游戲體驗法:學前教學學家陳鶴琴指出,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符合孩子愛玩的天性,應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有活動中,我組織孩子玩“送寶寶回家”的游戲,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參與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這么說,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動中讓孩子看一看《搖籃》的課件、做一做“輕輕飄”、“輕輕翻”動作幫助孩子理解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合作討論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合作討論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有利于通過同伴互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搖籃》仿編中,我讓孩子合作討論:小朋友,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當做搖籃?它的寶寶是誰?誰搖寶寶睡覺?讓孩子在合作討論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充分發(fā)揮孩子學習的自主性。

四、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突出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戲中,因此,我遵循“以人為本,層層深入”的原則,我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

1、律動引入,激發(fā)興趣。

2、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歸整體、情感升華。

5、引導仿編、體驗創(chuàng)造。

第一部分:律動引入,激發(fā)興趣。

環(huán)節(jié)目標是:激發(fā)孩子參與活動興趣,讓孩子處于最佳學習狀態(tài)。

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啟發(fā)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huán)節(jié):

1、表演體驗:活動一開始,我播放《搖籃曲》創(chuàng)設溫馨、寧靜舒服的情境,讓孩子學小寶寶走進入活動室。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

2、談話引題:播放“搖籃”的畫面,提出問題:小朋友,這是什么?你知道搖籃是干什么用的嗎?通過提問讓孩子對搖籃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后面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引出活動內容和活動課題。

第二部分: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環(huán)節(jié)目標是:完整欣賞,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啟發(fā)提問法、多媒體演示法,

本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2個環(huán)節(jié):

第1環(huán)節(jié)是教師配樂有表情完整朗誦散文一遍。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了什么?通過提問,幫助孩子初步感知散文內容。

第2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播放課件,完整欣賞兒歌第二遍。提問:小朋友,詩歌里講了什么?你聽完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過這概括性的提問,讓孩子有了想象和自由講述的空間,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引導孩子用好聽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溫馨、寧靜、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環(huán)節(jié)目標是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演示法、多感官參與法、啟發(fā)提問法。本部分是重點環(huán)節(jié),

我設計了3個小環(huán)節(jié)。

1.教師精導,教學第一段

先播放課件1,提問:什么是搖籃?搖著什么寶寶?怎么搖?星寶寶怎么樣啦?通過提問幫助孩子理解第一段內容,在回答的過程中我結合動作幫助孩子學習和理解“輕輕飄”,然后老師小結,教師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第一段。

2.師幼互動學習第二、三段

播放課件,師幼表演再現二、三段內容,提出問題:什么是搖籃?搖著什么寶寶?怎么搖?魚寶寶、花寶寶怎么樣了?幫助孩子理解二、三段內容,結合動作幫助孩子理解“輕輕翻”、“輕輕吹”。

3.孩子互動學習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畫面,讓孩子自由交流討論第四段內容,然后請全班孩子想動作來表現第四段內容。孩子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并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如:“星寶寶睡著了”,要用輕柔的聲音來朗讀。

通過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根據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順序進行教學,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有機會說,并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內容層層深入,從而解決了重點問題,達到環(huán)節(jié)目標。

第四部分:回歸整體、情感升華

環(huán)節(jié)目標:進一步體會詩歌的內容

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游戲法、啟發(fā)提問法

教師和孩子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一遍,然后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小朋友聽一聽。給孩子提供一個說的機會。為什么說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這個問題是難點,我將用“送寶寶回家”的游戲幫助孩子理解他們之間的依存關系。我準備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請小朋友將各寶寶的圖片貼在相應的背景圖上。教師進行小結,幫助孩子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對孩子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引導創(chuàng)編、體驗創(chuàng)造

環(huán)節(jié)目標:通過仿編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啟發(fā)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huán)節(jié)

1、讓孩子了解詩歌的結構特點。孩子朗誦兒歌,教師逐一出示相應的圖片,然后引導孩子縱向觀察:

第一排,什么是搖籃?第二排,搖著什么寶寶?第三排,怎么搖?第四排,什么寶寶睡著了?

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具演示,孩子應該會很快理解詩歌的結構特點。

2、孩子自由仿編,教師巡回指導,對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仿編。對能力弱的孩子,我將示范仿編或提供前半部分圖片讓孩子編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圖片孩子編前半部分。對編得好的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對仿編較困難的孩子,鼓勵他積極參與仿編活動。最后將仿編好的詩歌進行朗誦,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

幼兒園音樂教育說課稿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中班音樂主題活動《動物朋友齊上陣》中的《小豬睡覺》,我將從活動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重難點、教學法及活動過程六個方面說課。

一、活動設計意圖

什么東西最吸引幼兒呢?那一定是小動物了。小豬是幼兒生活中喜愛的動物,它那扇耳朵、搖尾巴、打呼嚕等憨態(tài)可愛的動作幼兒模仿起來很感興趣。正如《綱要》中所述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既融入游戲,又有幼兒親身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能用肢體語言表現小豬各種可愛的動作,這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并且富于想象,喜歡唱歌,會拍打較容易的節(jié)奏。《小豬睡覺》這首歌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這首歌詞簡短有趣、曲調生動活潑,預計孩子樂于學習,易于掌握。

二、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

1、感受歌曲的詼諧,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歌唱,并唱準│_____│和│__ __ │的節(jié)奏。

3、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體驗創(chuàng)編成功的喜悅。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受歌曲的詼諧,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歌唱,并初步唱準│_____│和│__ __ │的節(jié)奏。

活動的難點是:初步唱準│_____│和│__ __ │的節(jié)奏,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中用音樂磁帶《小豬睡覺》讓幼兒欣賞歌曲及跟唱歌曲,用課件《小豬睡覺》主要是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歌詞內容,小豬頭飾的使用主要是激發(fā)幼兒的表演興趣。

五、說教法和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于是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提問法: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再加上肢體語言,使幼兒更感興趣。

2、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來表演小豬各種可愛的動作。

3、演示法:我通過多媒體,把小豬憨態(tài)可愛的動作演示給幼兒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游戲表演,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

4、交流討論法:我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活動環(huán)境,通過看課件,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加深了幼兒對小豬的認識。

5、角色表演法:幼兒帶上可愛的小豬頭飾,表演小豬憨態(tài)可愛的動作,提高幼兒游戲的興趣。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克服了原有的說教模式,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六、說活動過程:

想使活動目標順利實現,活動的重難點得以突破,那就取決于活動過程的開展。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活動程序,活動步驟為:問題導入、欣賞歌曲、欣賞動畫、理解歌詞(熟悉__ X 和_ _ 節(jié)奏)、學唱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手指動作和身體動作)、音樂游戲(小豬睡覺)。

1、問題導入,引起幼兒探討的興趣我在活動的開頭設計以下問題:小朋友們見過小豬嗎?小豬長的什么樣子?小豬是怎樣睡覺的?激發(fā)幼兒想說的欲望,積極去探討我見過的小豬的樣子,使幼兒更積極地參與活動的興趣。

2、幫助幼兒理解歌詞我先讓幼兒傾聽《小豬睡覺》這首兒歌,然后用課件讓幼兒欣賞小豬吃飽、閉眼睛、扇耳朵、搖尾巴、打呼嚕的動畫,再請幼兒說說小豬睡覺時做了什么事情,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歌詞。在理解歌詞的過程中掌握歌曲中│____ _│和│×_ ×_ │這個節(jié)奏(這是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我通過請幼兒用拍小手節(jié)奏的方式來初步的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學唱歌曲主要以傾聽、欣賞、感受為主,以多種形式激發(fā)幼兒歌唱,讓幼兒初步學唱歌曲。并能唱準小豬打呼嚕的節(jié)奏│_____│和│__ __ │,這里邊讓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歌唱,邊用小手反復的練習拍打小豬打呼嚕的節(jié)奏│_____│和│__ __ │,從而解決活動的一個重難點。

4、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主要以手指動作輔、身體動作表現為主。幼兒已經學會唱歌曲,興趣已經較為濃厚,再讓幼兒模仿小豬的形象,更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時試圖通過音樂,幼兒用小手變成一只小豬,用小手來表現小豬睡覺的樣子,邊唱邊表演,然后再引導幼兒用身體表現歌曲中小豬吃飽、睡覺、扇耳朵、搖尾巴的可愛形象,讓幼兒自由表現,選擇表現較好的讓全班模仿,這里體現學法中的相互學習,從而體驗表演的快樂。在這一部分活動的目標得以實現,重難點也得到了突破。

5、結束部分最后幼兒帶上小豬頭飾進行《小豬睡覺》的角色表演,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復習鞏固本次活動中所學小豬的各種可愛動作,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七、預設效果

本次活動希望能充分發(fā)揮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在游戲中自主發(fā)揮并根據各種節(jié)奏型做相應的動作,滿足孩子發(fā)展的需要,詣在通過三項目標的達成,促進孩子生活質量的提高。

對于說課的內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處于探索階段,今天和各位評委老師一起交流、探討,有不當之處,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幼兒園音樂教育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表情歌》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jié)奏感強的幼兒能夠表現自我的這樣一個音樂教材。每個人都有高興的時候,每個人又有不同的外在表現方式,有的高興了就拍手,就大笑,就跳起來,而幼兒處在一個模仿力很強,對刺激很敏感的時期,讓他們在學習歌曲時模仿各種動作,幼兒是很有興趣的,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兒童教育實踐中,這一點顯得尤其重要。在這首歌曲中還反復出現一個節(jié)奏_X︴_X|,因為幼兒剛從小班升入中班,節(jié)奏方面的接觸還比較少,而幼兒這個年齡對節(jié)奏十分敏感,所以這個教材是很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特點的。

2.目標定位

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希望幼兒帶著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zhàn),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獲得教師的支持、幫助與鼓勵。為此,我為《表情歌》確定了以下的目標:1、熟悉歌曲的旋律、產生學唱新歌的興趣。2、能有興趣的用動作,表情表現自己高興的樣子,并嘗試編唱。

3.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是學唱新歌活動難點是嘗試編唱

4.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設計自制了笑臉娃娃和_X︴_X|這個節(jié)奏型的圖譜。

二.說教法

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fā)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節(jié)奏圖、以游戲,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1.游戲法: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歡,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fā)展。

2.圖譜教學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譜上形象的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有難變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3.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fā)性提問讓幼兒將生活經驗和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娃娃圖聯系在一起,是解決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方法。

三.說學法

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聽聽、唱唱、看看、想想、動動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實踐法、討論談話法等。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歌曲圖譜掌握了相應的節(jié)奏。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以往生活經驗和做法,是幼兒改編歌詞的好機會。

四.說活動過程

1、以看面具開始,引發(fā)幼兒興趣。

2、熟悉旋律,重點學習節(jié)奏_X|_X|這個節(jié)奏。

3、熟悉歌曲并請幼兒表演。4、根據動作的不同創(chuàng)編相應的歌詞。

5、復習歌曲《小指勾一勾》

五.活動后的體會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jié)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由于發(fā)聲練習沒有做好所以自己在唱第一句的時候也有點跑掉了。我在第二部部分熟悉音樂中提問:歌曲中我高興時做了什么?當時有小朋友回答說哈哈笑,如果我引導幼兒一起用“哈“音唱歌,進行發(fā)聲練習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也有利于幼兒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更好的發(fā)音。我會在以后的活動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爭取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獲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音樂教育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教案模板

16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门头沟区| 九江市| 衡东县| 博白县| 淳安县| 桂东县| 玛曲县| 巴马| 梨树县| 海南省| 平乡县| 永嘉县| 锡林浩特市| 太保市| 西宁市| 楚雄市| 驻马店市| 遂宁市| 治县。| 莆田市| 河北区| 洛川县| 常德市| 灵石县| 于田县| 遂平县| 健康| 五指山市| 云霄县| 江油市| 抚顺县| 祁东县| 民丰县| 乌兰浩特市| 祁阳县| 琼结县| 米林县| 广南县| 平安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