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

時間: 啟權 物理教案

教案能夠展現出教師在備課中的思維過程,并且顯示出教師對課標、教材、學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運用有關教育理論和教學原則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摘抄”,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精選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歐姆表的原理,學會使用歐姆表。

2、了解多用電表的電壓、電流、歐姆檔是共用一個表頭組合在一起的。

3、學會用多用電表測電流,電壓及電阻。

【學習重點】

歐姆表的原理和使用

【知識要點】

一、歐姆表

1、歐姆表的原理

歐姆表是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制成的測量電阻的儀表,可直接讀出電阻值,比用伏安法測電阻方便。

原理.如圖所示:

調零時,Ig=Er

測量時,I=Er+Rx

只要將對應Rx值的電流刻度I改為阻值Rx,即為歐姆表。

由于I與R的非線性關系,表盤上電流刻度是均勻的,其對應的電阻刻度卻是不均勻的且電阻零刻度在電流滿偏處。

2、注意:_____筆接歐姆表內部電源負極,而_____筆接內部電源的正極。

二、多用電表

1、原理:多用電表由一只靈敏的直流電表(表頭)與若干元件組成測量電路,每進行一種測量時只使用其中的一部分電路,其他部分不起作用。

(1)直流電流檔

直流電流檔的幾個檔位實際是由同一表頭________改裝而成的幾個量程不同的電流表。

(2)直流電壓檔:

直流電壓檔的幾個檔位實際是由同一表頭_________改裝而成的幾個量程不同的電壓表.

(3)歐姆檔(歐姆表)

2、多用電表的表面結構,多用電表可以用來測電流、電壓和電阻,其表面結構如圖所示。其表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表盤,共有三條刻度線,最上面的刻度線的左端標有“∞”,右端標有“0”,是用于測_______的.中間的刻度線是用于測________和________的,其刻度是分布______的,最下面一條刻度線左側標有“V”是用于測交流電壓的,其刻度是_________的。多用電表表面的下半部分為選擇開關,周圍標有測量功能的區域和量程。將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旋轉到電流檔,多用電表就測量______;當選擇開關旋轉到其他功能區域時,就可測量電壓或電阻。

多用電表表面還有一對正、負插孔。紅表筆插____插孔,黑表筆插____插孔,插孔上面的旋鈕叫____________,用它可進行電阻調零,另外,在表盤和選擇開關之間還有一個____________,用它可以進行機械調零,即旋轉該調零螺絲,可使指針(在不接入電路中時)指在______端“0”刻線。

3、使用步驟及注意事項

(1)使用前

①__________:調節歐姆表調零螺絲,使指針指向_______端O點;

②__________:將選擇開關置于歐姆表某一檔后,紅、黑表筆短接,使指針指向________的零(即右端“0”)。

(2)使用中

①使待測電阻和外電路_______。

②不能用手接觸表筆的金屬部分。

③使指針指在_______附近。

④換檔時________。

(3)使用后:

將選擇開關置于________檔或_______檔,并將表筆從插孔拔出,如長期不用應將電池取出。

4、回答問題

用多用電表測直流電流,直流電壓、電阻時,紅表筆和黑表筆分別是哪個電勢高?

【典型例題】

例1在使用多用電表的歐姆檔測電阻時,應

A.使用前檢查指針是否停在歐姆檔刻度線的“∞”處

B.每換一次檔位,都要進行重新電阻調零

C.在測量電阻時,電流從黑表筆流出,經被測電阻到紅表筆,再流入多用電表

D.測量時若發現表針偏轉的角度較小,應該更換倍率較小的檔來測量

解析若使用前檢查指針不停在歐姆檔刻度線的“∞”處,則應機械調零,A選項正確;每換一次檔位,都要進行重新電阻調零,B選項正確;在測量電阻時,電源是在表內,黑表筆接電源的正極,C選項正確;測量時若發現表針偏轉的角度較小,應該更換倍率較大的檔來測量,D選項錯誤。

例2如圖所示是把量程為3mA的電流表改裝成歐姆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電池的電動勢E=1.5V。改裝后,原來電流表3mA刻度處的刻度值定為零位置,則2mA刻度處應標為_______,1mA刻度處應標為_______。

解析r=EIg=1.53×10-3Ω=500Ω

2mA刻度處應標為R1=EI1–r=1.52×10-3=250Ω

1mA刻度處應標為R2=EI2–r=1.51×10-3=1000Ω

【達標訓練】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A.歐姆表的每一檔的測量范圍是0~∞

B.用不同檔的歐姆表測量同一電阻的阻值時,誤差大小是一樣的

C.用歐姆表測電阻,指針越接近刻度盤中央時,誤越大

D.用歐姆表測電阻,選不同量程時,指針越靠近右邊誤差越小

2、有一個多用電表,其歐姆檔的四個量程分別為“×1”“×10”“×100”“×1k”,某學生把選擇開關旋到“×100”檔測量一未知電阻時,發現指針偏轉角度很大,為了減少誤差,他應該(D)

A.換用“×1k”檔,不必重新調整調零旋鈕

B.換用“×10”檔,不必重新調整調零旋鈕

C.換用“×1k”檔,必須重新調整調零旋鈕

D.換用“×10”檔,必須重新調整調零旋鈕

3、如圖所示的歐姆表刻度盤中,未使用時指針指A,兩表筆短接時指針指B。如果歐姆表的總內阻為24Ω,C是AB的中點,D是AC的中點,則C、D兩點的刻度分別為_____Ω、_______Ω。

24,724

4、使用多用表的歐姆檔測導體電阻時,如果兩手同時分別接觸兩表筆的金屬桿,則造成測量值(B)

A.比真實值大

B.比真實值小

C.與真實值相等

D.可能比真產值大,也可能小

5、如果收音機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判斷干電池是否已經報廢,可取出一節干電池用多用表來測量它的電動勢,下列步驟中正確的是……(C)

①把多用表的選擇開關置于交流500V檔置于OFF檔

②把多用表的紅表筆和干電池的負極接觸,黑表筆與正極接觸

③把多用表的紅表筆和電池的正極接觸,黑表筆與負極接觸

④在表盤上讀出電壓值

⑤把多用表的選擇開關置于直流25V檔

⑥把多用表的選擇開關置于直流5V檔

A.⑤③④①

B.②⑤①④

C.⑥③④①

D.⑥②④①

6、在如圖所示電路的三根導線中,有一根是斷的,電源、電阻R1、R2及另外兩根導線都是好的。為了查出斷導線,某學生想先將多用表的紅表筆連接在電源的正極a,再將黑表筆分別連接在電阻器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觀察多用表指針的示數,在下列選檔中,符合操作規程的是(A)

A.直流10V檔

B.直流0.5A檔

C.直流2.5V檔

D.歐姆檔

7、如圖為一多用電表的面板和指針所處位置,當此多用電表的選擇旋鈕分別置于

(1)歐姆“×100”檔時,示數為_______Ω.

(2)25mA檔時,示數為_______mA.

(3)5V檔時,示數為_______V.

2200,12.7,2.75。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精選篇2)

學習目標:

1.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抽象,知道實際物體在什么條件下可看作質點,知道這種科學抽象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選擇參考系。

學習重點:

質點的概念。

主要內容:

一、機械運動

1.定義: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無論是巨大的天體,還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二、物體和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

①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

②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都不可簡化為質點。

③質點不一定是很小的物體,很大的物體也可簡化為質點。同一個物體有時可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及物體上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體看做一個質點。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將實際問題簡化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學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之一,這種思維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質點就是利用這種思維方法建立的一個理想化物理模型。

問題:

1.能否把物體看作質點,與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嗎?

2.研究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動,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要研究這輛汽車車輪的轉動情況,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質點嗎?

【例一】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哪些可以看成質點

A.研究繞地球飛行時的航天飛機。

B.研究汽車后輪上一點的運動情況的車輪。

C.研究從北京開往上海的一列火車。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運動的木箱。

課堂訓練:

1.下述情況中的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是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轉運動的規律。

C.研究手榴彈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

D.研究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2.下列各種情況中,可以所研究對象(加點者)看作質點的是

A.研究小木塊的翻倒過程。

B.研究從橋上通過的一列隊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運動的木箱。

D.汽車后輪,在研究牽引力來源的時。

三、參考系

1.定義: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一個物體一旦被選做參考系就必須認為它是靜止的。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運動,得到的結果會有不同。

【例二】人坐在運動的火車中,以窗外樹木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的。以車廂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

3.參考系的選擇: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選取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使之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的簡單。在不說明參考系的情況下,通常應認為是以地面為參考系的。

4.絕對參考系和相對參考系:

【例三】對于參考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參考系必須選擇地面。

B.研究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擇任意物體其運動情況是一樣的。

C.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

D.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考系。

課堂訓練:

1.甲物體以乙物體為參考系是靜止的,甲物體以丙物體為參考系是運動的,那么,以乙物體為參考系,丙物體是

A.一定是靜止的。

B.一定是運動的。

C.有可能是靜止的或運動的

D.無法判斷。

2.關于機械運動和參照物,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A.研究和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定參照物。

B.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照物。

C.一定要選固定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

D.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地球為參照物。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精選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電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電,知道摩擦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

3.知道靜電感應現象,知道靜電感應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

4.知道電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電荷。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初中知識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界中的兩種電荷。

2、通過對原子核式結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但對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不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

重點:電荷守恒定律

難點: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相關問題。

預習導學→引導點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典型例題分析→鞏固知識→達標提升

【自主預習】

1.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即電荷和電荷.

2.原子核的正電荷數量與核外電子的負電荷的數量一樣多,所以整個原子對表現為電中性.

3.不同物質的微觀結構不同,核外電子的多少和運動情況也不同。在金屬中離原子核最遠的電子往往會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在金屬中自由活動,這種電子叫做自由電子。失去這種電子的原子便成為帶正電的離子,離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動而不移動,只有自由電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屬導電時只有在移動.

4.物體的帶電方式:

(1)摩擦起電: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摩擦,失去電子的帶電,獲得電子的帶電。

(2)感應起電:導體接近(不接觸)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一端帶上與帶電體相的電荷,而另一端帶上與帶電體相的電荷。

5.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也不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的過程中,電荷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6.電子和質子帶有等量的異種電荷,電荷量e=C。實驗指出,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電荷量e的。所以,電荷量e稱為。電荷量e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測得的。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是創造電荷的過程

B.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個導體接觸后電荷會消失,這種現象叫電荷的湮沒

C.接觸起電是電荷轉移的過程

D.玻璃棒無論和什么物體摩擦都會帶正電

8.關于元電荷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電荷就是電子B.元電荷是表示跟電子所帶電量數值相等的電量

C.元電荷就是質子D.物體所帶的電量只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

【互動交流】

思考問題

1、初中學過自然界有幾種電荷,兩種電荷是怎樣定義的?它們間的相互作用如何?電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2、電荷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呢?

一.電荷

1.電荷的種類:自然界中有種電荷

①.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上所帶的電荷,叫電荷;

②.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所帶的電荷,叫電荷。

2.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同種電荷相互,異種電荷相互。

二.使物體帶電的三種方法

問題一:

思考a:一般情況下物體不帶電,不帶電的物體內是否存在電荷?物質的微觀結構是怎樣的?

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電,為什么摩擦能夠使物體帶電呢?實質是什么呢?

(1)原子的核式結構及摩擦起電的微觀解釋(原子:包括原子核(質子和中子)和核外電子。)

(2)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

實質:電子的轉移.結果:兩個相互摩擦的物體帶上了等量異種電荷.

1.摩擦起電

產生?結果?

實質:摩擦起電實質是電子從一個物體到另一個物體上。得到電子,帶;失去電子,帶

例1.毛皮與橡膠棒摩擦后,毛皮帶正電,這是因為

A.毛皮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了橡膠棒上了

C.橡膠棒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膠棒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毛皮上了

問題二:

思考a:接觸帶電的實質是什么呢?

思考b: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導體,接觸后再分開,二者所帶電量怎樣分配呢?

電中和現象及電荷均分原理:

a.兩個帶電荷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都不顯電性,這種現象叫做電中和現象。

b.兩個相同的帶電金屬導體接觸后,電荷要重新分配,這種現象叫做電荷均分原理。

2.接觸帶電

產生?結果?

實質:自由電子在的轉移。

例2.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球,一個帶+6×10-8C的電量,另一個帶-2×10-8C的電量。把兩球接觸后再分開,兩球分別帶電多少?

問題三:

(1)思考a:金屬為什么能夠成為導體?

(2)【演示】

思考a:把帶正電荷的球C移近導體A,箔片有什么變化,現象說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

思考b:如果先把A和B分開,然后移開C,箔片什么變化,這種現象又說明什么呢?

思考c:在上一步的基礎上,再讓A和B接觸,又會看到什么現象呢?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呢?

(3)什么是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感應起電的實質什么呢?

3.感應起電

⑴靜電感應:當一個帶電體導體時,可以使導體帶電的現象,叫做靜電感應。

⑵感應起電: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

實質:自由電子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規律:近端感應種電荷,遠端感應種電荷。

靜電感應的原因?

分析物質的微觀分子結構,分析起電的本質原因:把帶電的球C移近金屬導體A和B時,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使導體上的自由電子被吸引過來,因此導體A和B帶上了等量的異種電荷.感應起電也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是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電荷守恒定律.

例3.如圖所示,將用絕緣支柱支持的不帶電金屬導體A和B接觸,再將帶負電的導體C移近導體A,然后把導體A、B分開,再移去C,則

A.導體A帶負電,B帶正電

B.導體A帶正電,B帶負電

C.導體A失去部分負電荷,導體C得到負電荷

D.導體A帶正電是由于導體B的部分電子轉移到A上,故A、B帶等量異種電荷

小結:使物體帶電的方式及本質

三.電荷守恒定律

1、電荷守恒定律的兩種表述:

表述一:

表述二: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總是保持不變。

例4.關于電荷守恒定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一個物體所帶的電量總是守恒的;

B.在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情況下,一個系統所帶的電量總是守恒的;

C.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系統內的等量的正負電荷即使同時消失,但是這并不違背電荷守恒定律;

D.電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著帶電系統一定和外界沒有電荷交換;

四.元電荷

閱讀課本并回答

(1)電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單位是什么?

(2)什么是元電荷?一個電子就是一個元電荷嗎?

(3)元電荷的數值是多少?它的數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學家測定的?

(4)什么是比荷?電子的比荷是多少?

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簡稱電量。單位:,符號:

2.元電荷是一個電子或質子所帶的電荷量,它是電荷量的最單位。

元電荷的值:e=,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測定。

注意: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數倍。就是說,電荷量是不能連續變化的物理量。

3.比荷(荷質比):帶電體的與其的比值。

比荷:電子的電荷量e和電子的質量me的比值,為C/㎏

例5.關于物體的帶電荷量,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可以為任意實數

B.物體所帶的電荷量應該是某些特定值

C.物體帶電+1.60×10-9C,這是因為該物體失去了1.0×1010個電子

D.物體帶電荷量的最小值為1.6×10-19C

例6.5個元電荷的電量是________,16C電量等于________元電荷.

五.驗電器和靜電計

1、人們選用什么儀器來判斷物體是否帶電?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閱讀課本了解驗電器和靜電計的結構和功能靜電計(指針式驗電器)

2、思考:是否只有當帶電體與導體棒的上端直接接觸時,金屬箔片才開始張開?解釋看到的現象.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精選篇4)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精選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什么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三、教學方法:探究實驗法,對比法。

四、教學儀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紙,彈簧測力計

五、教學過程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1)將一把直尺的兩端分別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松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后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上,并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么分類,并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后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于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并且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么應該調節指針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3)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5、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

(四)課堂小結:1、什么是彈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五)鞏固練習:

1、乒乓球掉在地上馬上會彈起來,使乒乓球自下而上運動的力是 ,它是由于乒乓球發生了 而產生的。

2、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 。它有一個前提條件,該條件是 , 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制作的。

3、關于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只有彈簧、橡皮筋等這類物體才可能產生彈力

B、只要物體發生形變就會產生彈力

C、任何物體的彈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彈力不可能無限大

D、彈力的大小只與物體形變的程度有關

4、下列哪個力不屬于彈力( )

A、繩子對重物的拉力 B、萬有引力 C、地面對人的支持力 D、人對墻的推力

5、兩個同學同時用4.2N的力,向兩邊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提紐,此時彈簧測力計顯示的示數是 。

(六)布置作業:

六、課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進措施:

附:板書設計: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2、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性限度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2、使用方法:(1)認清量程、分度值

(2)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點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精選篇6)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后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復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系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為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基本、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創設平臺,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于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于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

(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

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鐘,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筑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 接的小球。

2、課件:flash課件——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 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 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表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征;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并與 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模”、“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說明

情境I 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 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表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設問2:以上兩類圓周運動有什么不同?鐘表指針所做的圓周運動有什么共同特 征?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情境III 演示,動畫

情景:月、地快慢之爭。

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線速度表

表達式。

演示1:用細繩捆著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突然松開繩的一端,看到小球沿著圓弧切線方向運動。

演示2:通過實物投影演示旋轉的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顯示線速度的方向。

情景:變換教室內電風扇的變速檔,看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不同情況,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角速度表達式。

活動 討論、實驗、交流、小結。

識別: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圓周運動可以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了解學生對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觀察分析:磁帶、涂改修正帶、自行車鏈條等傳動設備中,兩輪軸邊緣各點的線速度有何關系。了解對線速度概念的理解情況。

算一算:計算壁掛鐘的時針、分針、秒針針尖的線速度大小和它們角速度的倍數關系。了解能否通過實際測量獲取有用數據,靈活運用線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實驗:提供回力玩具小車,玻璃板,建筑用黃沙,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說明汽車車輪的擋泥板應安裝在什么位置合適,了解對線速度方向的掌握情況。

釋疑:評判地球與 月亮之爭。

小結:幻燈片小結。

3、教學主要環節 本設計可分為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播放錄像和演示,歸納物 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第二環節,通過觀察對比,建立理想模型,歸納勻速圓周運動特征,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第三環節,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借助多媒體動畫,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線速度、角速度定義和公式。

第四環節,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針對幾個實際問題開展討論、探究、交流,深化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環節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創設情景] 播放錄像:森林公園三環過山車的運動。

[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說說過山車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質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等)

2、什么條件下物體將做曲線運動?

[演 示] 讓乒乓球從斜面上滾下到達水平桌面上做直線運動,請一個同學向著與球運動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觀察球的運動軌跡有何變化?

[結 論] 當物體受到的合力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引 言] 運動軌跡是圓的曲線運動叫做圓周運動,下面我們就從圓周運動開始學習如何對曲線運動進行研究。

第二環節 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觀察討論] 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們與過山車的圓周運動有什么不同?

(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勻速轉動的,而過山車的圓周運動列車的速度大小是不斷變化的)

[提出問題] 怎樣給勻速圓周運動下定義呢?(引導學生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勻速圓周運動)

[結 論] 質點在任何相同時間內,所通過的弧長都相等的圓周運動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是基本簡單的圓周運動,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 言] 我們如何對圓周運動進行研究呢?

第三環節 線速度、角速度概念

[創設情景] 地、月快慢之爭

地球:我繞太陽運動1秒走29.79千米,你繞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繞一圈,我28天就繞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問題] 怎樣定義 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引導 學生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類比)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結 論] 線速度定義:質點經過的圓弧長度s與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圓 周運動的線速度。

公式: 單位:m/s(米/秒)

[問 題] 速度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怎樣的?

[演 示] 1、用一端連有細線的小球,將線的一端套在釘子上,釘子豎直立在桌面上,給球初速讓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圓周運動,突然向上抽出釘子,看到球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運動;

2、通過投影儀觀察旋轉圓盤邊緣紅墨水飛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紙面上的徑跡分布;

[結 論] 線速度方向:沿圓弧的切線方向

線速度表示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它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不斷改變的,所以勻 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是“勻速率”的意思。

[情 景] 打開教室內的電風扇,變換不同的檔觀察它轉動的快慢。(引導學生認識要引入與線速度不同的、描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教案摘抄(精選篇7)

一、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為什么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不同?

在空氣中與在真空中的區別是,空氣中存在著空氣阻力.對于一些密度較小的物體,例如降落傘、羽毛、紙片等,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影響較大;而一些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金屬球等,下落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因此在空氣中下落時,它們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只受到重力,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快慢相同.

2.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與重力大小的關系

(1)有空氣阻力時,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不同的物體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較重的物體下落得較快.

(2)若物體不受空氣阻力作用,盡管不同的物體質量和形狀不同,但它們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大;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律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關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論:Δh=gT2

●問題與探究

問題1 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相同嗎?你有什么假設與猜想?

探究思路:物體在真空中下落時,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氣阻力,此時物體的加速度較大,整個下落過程運動加快.在空氣中,物體不但受重力還受空氣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時物體加速度較小,整個下落過程較慢些.

問題2 自由落體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請你結合實例談談什么情況下,可以將物體下落的運動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探究思路:回顧第一章質點的概念,談談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如何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進一步理解這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問題3 地球上的不同地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同一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講,越靠近兩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離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題與精析

例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

B.若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則一定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C.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滿足速度跟時間成正比的下落運動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精析:此題主要考查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指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選項A沒有說明是什么樣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選項C中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應為豎直向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都與時間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對自家屋頂滴下的水滴進行觀察,發現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為1.5 s,他由此估計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間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樣估算的嗎?

精析:粗略估計時,將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體,g取10 m/s2,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可求得.

答案:設水滴落地時的速度為vt,房子高度為h,則: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綠色通道:學習物理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所以在學習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各種因素是否對結果產生影響都應具體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體后1 s下落了25 m,則物體從多高處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題中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體后1 s的位移為25 m,如果假設物體全程時間為t,全程的位移為s,該物體在前t-1 s的時間內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設物體從h處下落,歷經的時間為t.則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體從離地45 m高處落下.

綠色通道:把物體的自由落體過程分成兩段,尋找等量關系,分別利用自由落體規律列方程,聯立求解.

自主廣場

●基礎達標

1.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讓一輕一重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處同時自由下落,則

A.在落地前的任一時刻,兩石塊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塊下落得快、輕的石塊下落得慢

C.兩石塊在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們在第1 s、第2 s、第3 s內下落的高度之比為1∶3∶5

答案:ACD

2.甲、乙兩球從同一高度處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則在下落過程中

A.兩球速度差始終不變 B.兩球速度差越來越大

C.兩球距離始終不變 D.兩球距離越來越大

答案:AD

3.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達地面時的速度與在一半高度時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從同一高度處,先后釋放兩個重物,甲釋放一段時間后,再釋放乙,則以乙為參考系,甲的運動形式是

A.自由落體運動 B.勻加速直線運動a

C.勻加速直線運動a>g D.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D

5.A物體的質量是B物體質量的5倍,A從h高處,B從2h高處同時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下落1 s末,它們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從距離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個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后1 s內的位移.

答案:35 m

●綜合發展

7.兩個物體用長L=9.8 m的細繩連接在一起,從同一高度以1 s的時間差先后自由下落,當繩子拉緊時,第二個物體下落的時間是多長?

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 s內通過高度為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頂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圖2-4-1所示,豎直懸掛一根長15 m的桿,在桿的下方距桿下端5 m處有一觀察點A,當桿自由下落時,從桿的下端經過A點起,試求桿全部通過A點所需的時間.

(g取10 m/s2)

817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阆中市| 焦作市| 淄博市| 衡东县| 建宁县| 正镶白旗| 大足县| 台安县| 东安县| 西昌市| 新河县| 长泰县| 米易县| 拉萨市| 绥棱县| 清流县| 宿州市| 泗阳县| 霍山县| 抚顺市| 阿瓦提县| 平遥县| 黄大仙区| 军事| 黎平县| 屏山县| 含山县| 称多县| 兴安县| 尉氏县| 油尖旺区| 息烽县| 安国市| 安阳市| 贡嘎县| 扎赉特旗| 许昌县| 萨嘎县| 侯马市| 神农架林区|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