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
高三學生化學教案怎么寫?在完成國家規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各高校可根據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人文社會科學、外語、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體育、藝術等的教學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精選篇1
1、確定本周課程教學內容
內容和進度:第二 節 醛、酮及習題講評
第一課時:(1)以乙醛為例學習醛基的化學性質;甲醛的反應及相關計算。
第二課時:學生分組實驗:乙醛的銀鏡反應、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簡單介紹酮的性質。
第三課時:《步步高》 醛的練習講評。
第四課時:《步步高》 酮的練習講評
2、教學目標:
認識醛類的結構特點和性質主要通過醛類的典型代表物──乙醛,介紹了乙醛的氧化反應和加成反應,主要通過實驗來歸納乙醛的性質;結合乙醛的結構特點,復習和應用核磁共振氫譜圖;結合乙醛的加成反應,進一步認識有機化學中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教學重點:乙醛的結構特點和主 要化學性 質。
教學難點:乙醛與銀氨溶液、新制cu(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3、資料準備: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教材、《步步高》、實驗藥品、儀器、視頻
4、新課授課方式(含疑難點的突破):
第一課時 醛
學生已經掌握了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掌握了羥基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及其在化學反應中可能的變化,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在對比羥基和醛基官能團結構的基礎上,運用“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推測乙醛 可能的化學性質;再通過實驗,探究乙醛的化學性質,落實“性質反映結構”的觀點;最后通過小結醛基的結構和性質,幫助學生遷移到醛類化合物,并掌握醛基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規律。
根據“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首先提示討論乙醛的結構特點,推測乙醛可能的化學性質,
然后開展實驗探究,探 究乙醛的還原性。探究乙醛與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與銀氨溶液、與cu(oh)2反應的實驗現象和反應規律。討論小結實驗現象,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討論學習:邊講、邊討論乙醛與銀氨溶液、新制cu(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討論反應規律,1 mol 醛基(—cho)可還原2 mol ag+或2 mol cu(oh)2,醛基(—cho)轉化為羧基(—cooh)。
遷移提高:根據乙醛與 銀氨溶液、新制cu(oh)2反應的規律,寫出甲醛、丙醛與銀氨溶液、新制cu(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討論題:下列有機物中,不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是()。
a.hcho b.ch3ch2cho c.hoch2ch2oh d.ch3cooh
答案:c、d
小結:乙醛的反應中“官能團轉化”的基本規律:
第二課時 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3-5】乙醛的銀鏡反應
實驗關鍵:為使生成的銀能很好地附著在試管壁上,可先在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熱煮沸1 min,以除去試管壁上的油污;硝酸銀溶液要新配制 的,若放置太 久或酸性太強實驗效果都不佳;氨水要稍過量一點,保證反應在弱堿性條件下進行。配制銀氨溶液時,向硝酸銀溶液中滴加氨水的過程中,應先產生白色略帶棕色的沉淀,然后再繼續滴加氨水使沉淀溶解;若溶液始終澄清,則說明藥品的濃度、用量有問題,或試劑放置太久不宜再用。
【實驗3-6】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
實驗關鍵:乙醛與新制cu(oh)2的反應,需要在較強的堿性條件下進行。因此,naoh要大大過量于cuso4。試劑要用新制的cu(oh)2,否則cu(oh)2懸濁液會吸收空氣中的co2轉化為堿式碳酸銅而影響實驗效果。
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精選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鈉及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質,了解鈉分別與氧氣、水、酸、鹽等物質的反應情況
2、了解氧化鈉分別與水、酸等物質的反應情況
3、比較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溶解性、熱穩定性、與酸的反應,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
4、了解鈉、鉀的焰色反應
【基礎知識】
一、單質鈉
1、物理性質: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質、密度,熔點。
2、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鈉與氧氣的反應與條件有關)
常溫條件下;加熱條件下。
(2)與水(酸)反應:
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離子方程式為。
鈉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反應的現象及解釋:
①浮在水面上:(鈉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②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鈉的熔點;該反應為反應)
③小球在水面上游動:(有氣體產生)
④發出嘶嘶的聲音:(反應劇烈)
⑤溶液中滴入酚酞顯紅色:(生成的溶液呈性)。
(3)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能否置換出銅?
結構解釋:Na原子結構示意圖,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原子易(“得到”或“失去”)個電子成為穩定結構,作劑,表現出強性,在自然界中以態(“游離”或“化合”)形式存在。少量的鈉可保存在中。鈉著火不能用水來滅火,一般用。
二、鈉的氧化物——氧化鈉過氧化鈉
名稱過氧化鈉氧化鈉
化學式
顏色
與水反應方程式Na2O+H2O====2NaOH
與CO2反應方程式Na2O+CO2====Na2CO3
穩定性比較比穩定
三、鈉重要的鹽——碳酸鈉碳酸氫鈉
Na2CO3 NaHCO3
俗稱
水溶性均溶于水,溶解性:>
溶液酸堿性水溶液均顯性,同濃度堿性:>
熱穩定性穩定不穩定
穩定性:>
與鹽酸
反應[Ks5u。com]
與鹽酸反應劇烈程度:>
與CaCl2溶液現象
相互
轉化2NaHCO3 Na2CO3+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 + H2O + CO2 == 2 NaHCO3
鑒別
方法
五、焰色反應
鈉——色鉀——色(隔著藍色鈷玻璃)
操作:用潔凈的鉑絲在外焰灼燒,至于原來的火焰顏色相同時為止,用鉑絲蘸取待測溶液,在外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用完后,用洗凈,在外焰上灼燒至沒有顏色時即可。
整理:鈉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典型例題】
1、下列關于鈉的敘述錯誤的是()
A、鈉在常溫下就容易被氧化
B、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Na2O
C、鈉與氧氣化合時作還原劑
D、鈉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對于反應:TiCl4+4Na == 4NaCl+T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說明鈉是強還原劑,可用于冶煉金屬
B、該反應中Ti元素被氧化
C、該反應條件是TiCl4在熔融狀態或在水溶液中
D、TiCl4是還原劑
3、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適量鹽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熱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下列有關碳酸鈉、碳酸氫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除去碳酸氫鈉固體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鈉可以采用加熱的方法
B、相同條件下,碳酸鈉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氫鈉的溶解度
C、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劇烈程度強于碳酸氫鈉
D、向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試液,都顯紅色
5、“腳印”、“笑臉”、“五環”等焰火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加輝煌壯觀,這些五彩繽紛的焰火與元素的焰色反應有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觀察K2SO4的焰色應透過藍色的鈷玻璃
B、Na與NaCl在灼燒時火焰顏色相同
C、可以用焰色反應來區別NaCl和KCl
D、焰色反應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6、下圖是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一些單質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圖。常溫常壓下,D、F、K均為無色無刺激性氣味的氣體,B是最常見的無色液體,A是由單質C在D中燃燒生成的淡黃色固體。(反應中生成的部分物質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2)化合物E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
(3)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 _____;
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_ ___。
【鞏固練習】
1、鈉跟水反應時的現象,與鈉的下列性質無關的是()
A、鈉的熔點低B、鈉的密度小
C、鈉的硬度小D、有強還原性
2、金屬鈉分別與下列溶液反應時,既有氣體又有沉淀產生的是()
A、HCl B、NaCl C、FeCl3 D、Na2SO4
3、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適量鹽酸B、加入NaOH溶液
C、加熱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Na2CO3和NaHCO3均可與HCl反應B、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C、Na2CO3的穩定性比NaHCO3弱D、Na2CO3能與氯化鈣反應而NaHCO3不反應
5、下列關于Na和Na+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它們相差一個電子層B、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C、鈉原子,鈉離子均為同一元素D、灼燒時,它們的焰色反應都呈黃色
6、如圖所示的試管中盛2ml滴有酚酞試液的蒸餾水,再向試管中倒入1ml煤油,然后從試劑瓶中取出一塊金屬鈉,用小刀切一小塊放入試管中,可觀察到鈉首先沉到煤油底部,一接觸水即產生大量氣泡,鈉塊變成球狀向上浮,同時水層變紅色,一會兒之后,鈉又慢慢沉降到兩種液體的交界處,又立即產生大量氣泡,使鈉上浮,如此反復,直至鈉塊消失。根據上述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中說明的鈉的物理性質主要有:
①;
②
③ 。
(2)本文中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7、物質A是由A元素組成的單質,將其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火焰為黃色,B,C,D是含有A元素的三種不同化合物,A、B、C、D按右圖關系進行轉化:
⑴寫出化學式:
A B C D
⑵寫出④的化學方程式,以及①②③的離子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8、有一種白色粉末是無水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稱取0.442g灼燒至恒重,把放出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2g沉淀,灼燒后的殘渣能與30mL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試求:
(1)原混合物中各物質的質量。
(2)所用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原電池的構成條件,理解原電池的原理,能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電池反應式,能根據氧化還原原理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2.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學會分析和設計典型的原電池,提高實驗設計、搜索信息、分析現象、發現本質和總結規律的。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學習快樂和喜悅,增強學習的反思和自我評價能力,激發科學探索,培養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強化環境保護意識以及事物間普遍聯系、辨證統一的哲學觀念。
【教學重點】
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教學難點】
原電池原理的理解;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相結合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教學法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成幾個實驗小組,準備原電池實驗儀器及用品。實驗用品有:金屬絲、電流表、金屬片、水果。先將各組水果處理:A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較厚),B組:成熟的橘子(將瓣膜、液泡攪碎),C組:準備兩種相同金屬片,D組:準備兩種不同金屬片。
【教學過程】
[師]:課前我們先作個有趣的實驗。請大家根據實驗臺上的儀器和藥品組裝:將金屬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水果中,將電流表串聯入線路中,觀察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巡視各組實驗情況)。
[師]:請大家總結:有什么現象發生?
[生]:總結:出現兩種結果:
①電流表指針偏轉 ②電流表指針不發生偏轉
[師]:電流表指針偏轉說明什么?為什么會發生偏轉?
[生]:說明有電流產生。
[師]:這個裝置就叫做原電池。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原電池。請大家列舉日常使用的原電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電池]:我們日常使用的電池有下面幾種,大家請看:
[播放幻燈片]:
化學電池按工作性質可分為:一次電池(原電池);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鉛酸蓄電池。其中:一次電池可分為:糊式鋅錳電池、紙板鋅錳電池、堿性鋅錳電池、扣式鋅銀電池、扣式鋰錳電池、扣式鋅錳電池、鋅空氣電池、一次鋰錳電池等。二次電池可分為: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二次堿性鋅錳電池等。鉛酸蓄電池可分為:開口式鉛酸蓄電池、全密閉鉛酸蓄電池。
原電池的構成:任何一種電池由四個基本部件組成,四個主要部件是:兩個不同材料的電極、電解質、隔膜和外殼。
【評注】提出問題,從身邊走近化學,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精選篇4
一、課標要求
高中化學新教材的實施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的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主動進行交流。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學會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適用范圍。
⒉ 知道分液漏斗與三角漏斗、長頸漏斗的區別,了解分液漏斗的種類和適用范圍,學會使用分液漏斗。
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劑,初步學會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 學會應用萃取和分液操作從碘水中提取碘。
(二)過程與方法
在化學學習和實驗過程中,逐漸養成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化學問題,學會評價和反思,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善于與他人合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探究中,體驗實驗探究的樂趣,激發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逐漸形成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與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
三、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分液、萃取
(二)教學難點:萃取
四、設計思路
教材“萃取”這部分內容實際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過從碘水中提取碘實驗來介紹萃取和分液。以往我們都是按照教材這種編排來介紹萃取和分液,最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二者還是不能理解,經常混淆二者的區別與聯系,也不會將它們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現改為通過問題探究和實驗探究學習新知識,先學習分液,再學習萃取,最后學習從碘水中提取碘。這樣就使得難點得以分解,而且學生能將新舊知實很好的聯系起來。在學習每個知識點時,先讓學生做探究性實驗,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再由實驗上升到知識點的學習。這樣就更加便于學生學習,學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個知識點。
五、儀器、藥品
鐵架臺、燒杯、鐵圈、分液漏斗(球形、錐形)、試管、試管架、膠頭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學過程
教學進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目標
及說明
問題引入
同學們,在前面我們共同學習了過濾、蒸發和蒸餾等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方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剩下的兩種分離和提純方法。首先請大家根據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試利用桌上的儀器,對油水混合物進行分離。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和思考,并將自己的方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比較。
傾聽、思考。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實驗探究
巡視,對學生交流進行適當的點撥。
實驗、討論。
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情境
通過實驗,同學們利用了哪些方法將油水混合物進行了分離?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又存在什么樣的優缺點?
個別回答:有兩種方法,傾倒法和用膠頭滴管吸取油層。他們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來進行分離的。傾倒法較快但不能很徹底分離,而滴管吸取雖效果較好但很慢。
學會總結和分析。
過渡
的確我們需要利用油水互不相溶來進行油水混合物的分離。剛才同學們的兩種方法雖能夠實現分離,但不是最佳的分離方法。今天我們來學習也是利用剛才的原理來分離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傾聽、思考。
介紹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離油水混合物)。
⑴ 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應液
錐形分液漏斗——分液
⑵ 分液操作
① 檢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 混合液體倒入分液漏斗,將分液漏斗置于鐵圈上靜置(如教材p9 圖1-8)
③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再打開旋塞,使下層液體(水)從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與旋塞上口相切即可關閉旋塞;
④ 把上層液體(油)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傾聽、觀察和思考。
介紹分液漏斗和分液操作。
實戰演練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和糾正實驗中的錯誤操作。
練習使用分液漏斗分離油水混合物。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和分液操作。
總結歸納
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也初步學會了分液操作。那么你能否總結出分液的適用分離什么樣的混合物?
思考、交流,個別回答:分液適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學會歸納。
知識介紹
介紹碘水和四氯化碳。
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水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顏色呈棕黃色,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四氯化碳是一種有機熔劑,無色液體,不溶解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
傾聽。
了解新知。
實驗探究
下面,請大家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蕩,注意觀察、比較振蕩前后的實驗現象,從這個實驗你能有什么啟發?
實驗、觀察現象、相互交流。個別回答:振蕩前上層棕黃色,下層無色,振蕩后上層無色,下層紫紅色;碘會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中轉移到溶解度較大的溶劑中。
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能力。
探索新知
其實剛才大家所做的實驗就是從碘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那么你能否歸納出萃取的定義呢?
傾聽、思考、交流。個別回答: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的差別,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劑把溶質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中提取出來的操作叫萃取。
學會歸納。
在萃取中,溶解度較大的溶劑我們把它稱做萃取劑,那么可以用作萃取劑的物質有那些特殊的要求?請從剛才的實驗進行思考。
思考、交流。個別回答:①與原溶劑互不溶;②與溶質不發生化學反應;③溶質在其中的溶解度遠大于溶質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學會分析,由特殊到一般。
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精選篇5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并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①離子鍵;
②電子式的書寫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并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新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提問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進行表征性抽象→再進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結論(離子鍵的定義)→離子鍵的實質→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實例→反思與評價程序進行教學。
七、具體教學設計: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①為什么物質的種類遠遠多于元素的種類?
②分子、原子、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①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是怎么樣的?
②產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著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的形成,并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于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并設計成動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組織討論
從產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代表發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了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后,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
②如何用較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并激發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盡量用較為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化學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是
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手段,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采取提問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點。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為電子似的書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八、課堂小結:
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這節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并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么作用?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精選篇6
教學目的:
(一)認知性學習目標
了解化學發展簡史及化學與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初步理解“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這句話的含義。
(二)技能性學習目標
掌握學習化學的正確方法
(三)體驗性學習目標
明確在高中階段為什么要繼續學習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了解我國在化學方面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學生理解化學是人類進步的關鍵,指導化學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逐步使其產生持久穩定的學習動機。
教學用具:
(一)實驗用品
(二)教學用品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
【引言】手機可能已經成為大家的必備行頭之一了,而且還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們為什么要買手機,你的手機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該如何操作呢?與之相類似,在高中化學是我們的必修課之一,大家是否想過在高中為什么學習化學,化學都有哪些作用,又該如何學呢。這堂課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我想通過這堂課大家對他們都會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經典的話“化學天地,我的地盤我做主”。
【板書】緒言——“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
【投影】運用納米技術拍出的照片。
【講述】這張圖片中的漢字“中國”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員,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的探針移動硅原子所形成的圖形,那些深黑色的溝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筆畫,它的寬度僅2nm,是當時已知最小漢字。
通過這張圖片向我們展示這樣一個事實,現在我們對物質的研究已經進入了分子和原子時代,而這正時化學研究的領域。
下面咱們首先就探討一下化學的研究領域是什么。
【板書】一、化學的研究對象
【講述】我們要學習化學,那么首先要明確就是化學研究的對象就是什么。化學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由原子或分子組成的各種物質。大家看到了化學的研究對象是很廣泛的,涉及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物質,而且自人類在地球上誕生以來化學就與已經我們形影不離了。今天化學則更時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化學真不敢想象這世界會是個什么樣子。就拿電池來說吧,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化學反應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如果沒有電池,那么CD中流淌的音樂,手機中儲存的短信等等都將不復存在,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可通過化學的研究可以生產出更快、更高、更強的電池,使大家和沒電說拜拜,音樂盡情地聽,短信盡情的發。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化學是如何與我們一同走過風風雨雨的。
【板書】二、化學發展史
【投影】狩獵圖和制陶圖
【講述】在古代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生存問題,因而那時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都是實用的技術。比如狩獵的需要促使人們使用石器;飲水的需要促使人們燒制陶器等等。
【投影】工業大革命和元素周期律
【講述】隨著工業大革命的興起和人們對疾病礦物研究的深入,產生了原子——分子學說,使化學從實用技術成為一門科學,是近代化學發展的里程碑。在此理論的指導之下相繼有大量化學元素被發現,通過總結、歸納,揭示物質世界本質規律的元素周期律橫空出世,為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投影】
【講述】到了現代,建立在物質結構理論之上的化學更是方興未艾,展示出勃勃的生機。而此時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化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和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興的學科[LY1] ,從而更加奠定了化學基礎學科地位。
【板書】
【講述】剛才我們了解了化學的歷史,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化學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板書】三、化學與人類社會
【講述】下面咱們以四人前后桌為單位,分別從材料、能源、環境、生命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化學與他們的關系。(學生提前準備)
【活動】學生依據是前準備的資料發言
【講述】剛才大家的發言都很精彩。通過大家的講解,我們知道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并在許多的方面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那我們也該如何學習化學呢?
【板書】四、化學學習
【講述】要學好化學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習興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實中,北大、清華學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歸功于注意培養、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加之平時的刻苦努力,學習上屢見喜報。關于如何培養學習興趣,我給大家三條建議:
1、正確對待學習的內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彎一樣,學習的內容也有易有難。遇到容易的題的時候,不要驕傲;遇到難題的時候也不要氣餒。
2、營造一個自我突出的環境。如果周圍同學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學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會更加強烈了。
3、接受贊揚。別人的贊揚是自己比別人更勝一籌的客觀評價。
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課前預習。
2、認真聽講。
3、做好作業。
4、系統復習。
相信通過大家不懈的努力,一定會學好高中化學!
附錄:
緒言: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
一、化學的研究對象
二、化學發展史
三、化學與人類社會
四、化學學習
【總結】
高三學生化學教案(2023)精選篇7
一 學習目標分析
(一)學習目標確定的依據
必修模塊要求選修模塊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1、能列舉鋁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對教材和教師給出的合金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信息加工。
(3)體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的過程。
(4)通過完成小論文,體驗科學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并通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動,增進感情,培養合作的精神。
(2)通過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材料發展的歷史從生產力的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使,鑒于金屬材料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本節主要學習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確選用金屬材料等。此外金屬材料自身還在不斷發展,傳統的鋼鐵工業在冶煉、澆鑄、加工和熱處理等方面不斷出現新工藝。新型的金屬材料如高溫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態合金等相繼問世,大大擴展了金屬材料的應用范圍。所以介紹金屬材料面臨的挑戰,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基于以上觀點確立教學重點為:
(1)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為本節的知識重點;
(2)培養學生的獲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3)解決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是教學重點
難點為: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在初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屬種類選了“鈉、鋁、鐵、銅”,具有代表性:除鈉外,其他三種金屬都是常見金屬,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能與日常生活中金屬的應用相結合。鑒于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編寫一節金屬材料的內容,以體現教科書內容的時代性,反應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第三節教學內容,是金屬知識的應用,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實物、圖片、錄象等展示,讓學生對金屬材料形成一個初步概念再學習
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過金屬材料及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義。
合金以及金屬材料的內容學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識基礎,課標要求也僅為“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故不應過多介紹各種合金材料組成、性質、用途,以致過多使用課堂資源。應該著力開展實踐活動(小論文要延伸至課外,做好動員和指導即可),組織好關于選用材料的討論。這些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理應獲得相應的重視和教學資源。
(三)學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利用大量的圖片信息和視頻材料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可展示常見鐵和銅金屬材料的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展示多種金屬材料的圖片或視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合金等金屬材料的認識。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關網站
五、教學方法、學習指導策略
這節課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過程與方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靈活地應用多種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討論
3、展示交流
4、學生小結
六、教學資源建議
(一)上網查閱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史
(二)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就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交流討論
(三)任選你感興趣的關于合金的課題進行調查,完成一篇關于合金的小論文。
七、課堂評價建議
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可以通過活動表現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小組成員:
小組分工:
評價的內容評價細目結果備注
ABC
主題選擇1、為什么選擇此設計思路?
2、對能否完成好此設計思路是否進行論證?
活動過程評價
1、學生的參與意識
2、分析問題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資料對所學知識的學習、理解是否有恰當的幫助?
資料收集與整理
1、小組成員能否分工?通過多種手段收集相關資料?
2、能否對收集資料進行有序的分類整理?
3、收集的資料是否充分并能圍繞設計思路?
交流與表達
1、能否對所選設計思路作準確、有條理的表達?
2、能否對他人觀點做準確、恰當的補充?
3、能否對他人的觀點提出合理的質疑并能正確回答他人質疑?
整體評價
1、參與意識
2、合作意識
3、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4、交流表達能力
5、查閱和整理資料能力
6、處理現場提問的應變能力
整體表現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