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地理教案 >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大全

時間: 沐欽 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復習教案如何寫?除語言、數字等基本表達方式外,圖形往往是地理學表達的主要形式,如通過研究地圖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對比不同時期的地圖可以為地理空間演變研究提供直觀支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大全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中國環境管理的政策體系。

2.了解我國貫徹三大環境管理政策的六項制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搜集有關我國三大環保政策的資料和合作分析探究,增強利用地理信息解讀政策的能力。

2.通過訪問當地環境管理部門與有關政策部門的活動,提高學生實地采訪能力,進一步明確經濟手段、行政干預等在環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確實施國家環境管理政策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進行基本國策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三大環境管理政策的解讀

[教學難點] 中國三大環境管理政策的解讀

[教學媒體與教具]課本圖片、網絡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講授過程]

【新課導入】環境管理思想和理論來源于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與長期的社會實踐。l992年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可持續發展觀念已成為世人的共識。政府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基本國策、方針、政策、管理制度和國家行動方案,為環境管理提供了保證。

【板書】第二節 中國環境管理的政策體系

【圖片展示】

【講述】該圖顯示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和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三個層次,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是環境政策中的最高層次,“三同步”、“三統一”在環境政策體系中處于第二個層次,第三層次即中國三大環境管理政策。

【閱讀】閱讀課本第80頁材料“中國三大環境管理政策”,從總體上了解其基本內容和主要目的。

【板書】一、貫徹“預防為主"的環境管理政策

【講述】為了貫徹“預防為主"的環境管理政策,我國政府制定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

【提問】你知道什么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什么是 “三同時”制度嗎?

【學生回答】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指對重大工程建設,區域開發或其他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人類活動事先作出預測和評估,論證工程建設項目能否立項建設,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項目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能夠有效地防止不利于環境的事件發生,是實現預防為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同時”制度:指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該制度是防止新的污染源產生,實現預防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之一。

【資料收集】通過網絡或書刊,搜索一些具體的建筑工程建議和區域開發中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及“三同時”制度的典型事例。

【案例】近年來,中國的環境問題一直受到世人關注。20__年1月18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京宣布停建30個違規建設項目(具體項目名稱附后),在中國刮起了"環保風暴",使得中國的環保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此次叫停的30個項目中,有26個是電力項目,叫停的這些項目均為未經環境影響評估,而提前上馬或不應該上馬的工程,包括裝機容量僅次于三峽工程的國家發展戰略性項目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包括由于電力緊缺而投資上馬的地方電力項目,也包括為三峽工程配套的延伸性投資項目,具體而言,共牽涉到8個省、三大電力公司以及與國家環??偩滞瑢俨考墕挝坏拈L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其范圍之大、影響之廣堪稱史無前例。

【探究活動】“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政策,是針對環境問題的特點和國內外環境管理的經驗教訓提出的。試從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和經濟的角度,論述“防患于未然”對于環境保護的特殊意義。

【閱讀】閱讀課本第81頁材料“《環境影響評價法》——我國環保事業的歷史性突破”

【探究活動】在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在你的家鄉建設一個造紙廠,可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財政收入,但如果治污措施不力,將對當地水體造成污染。討論:在這種情況下,環境影響評價應掌握到何種程度才是適度?應怎樣妥善解決?

【過渡】如果貫徹“預防為主"的環境管理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防患于未然”,那么,對已經發生的污染進行干預管理就是貫徹“誰污染誰治理”環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

【板書】二、貫徹“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管理政策

【講述】“誰污染誰治理”環境管理政策,主要通過制定實施“征收排污費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來落實貫徹。

【自主學習】通過網絡收集有關“征收排污費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信息,了解以下內容:

(1) 實行排污收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這項制度屬于環境管理中的什么手段

(2) 什么是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主要針對哪些項目?施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需要考慮哪些條件?污染限期治理包括哪些類型?

【點撥】(1)實行排污收費制度是基于如下兩點考慮:一是污染物排放到環境中,是對環境容量資源的利用,必須征收一定的費用;二是排污收費,可使排污者盡量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節約環境資源。征收排污費是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是對特定區域內的重點環境問題采取限定治理時間、治理內容和治理效果的強制性措施。

限期治理項目主要針對社會公眾反映強烈的污染問題,同時也要考慮限期治理的資金和技術的可能性。

限期抬理類型:包括區域或流域的限期治理、行業的限期治理和點源的限期治理三個類型。

【探究活動】訪問當地的環境管理部門或當地企業,了解采用環境管理經濟手段的必要性和經濟手段的執行過程、排污費的使用情況等。

【承轉】淮河的治理并沒有達到原來預想的目標,其原因與“強化環境管理”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板書】三、貫徹“強化環境管理”政策

【講述】為了更好的貫徹“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管理政策,國家還制訂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度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制度。

【資料收集】通過網絡收集 “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度”、“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制度”的主要內容。

【講述】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是依據國家法律規定,具體落實各級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的行政管理制度。該制度將環境保護作為各級地方政府和決策者的政績考核內容,納入各級政府的任期目標中。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是把城市環境作為一個系統,對其進行綜合規劃、綜合治理、綜合控制,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以規劃為依據,以改善和提高環境質量為目的,通過科學、定量考核指標體系,使環保工作切實納入政府議事日程。

【實踐活動】通過網絡查詢或向有關部門了解,你所在城市以及我國幾個主要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考核結果。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中國環境管理的政策體系

(一)中國環境管理政策體系

(二)貫徹中國三大環境管理政策的六項制度

1.貫徹“預防為主”的環境管理政策

(1)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最有效手段之一

(2)“三同時”制度——有效措施之一

2.貫徹“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管理政策

(1)征收排污費制度——環境管理經濟手段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貫徹“強化環境管理”政策

(1)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2)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說出城市化的發展階段。

2、闡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差異。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利用圖表來分析、概括城市化的過程,掌握基本的讀圖技巧。

2、通過城市化的階段圖,分析城市化不同階段的特點。

3、通過分析、比較,來區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發展中的差異性,從而學習運用比較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探究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和特點的熱情,預測家鄉城市化的發展動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

難點:

城市化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自城市開始出現以后,城市化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但是,在人類歷史的不同發展階段,城市化過程所影響的范圍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表現。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城市化的發展階段

展示圖片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圖“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1)城市化的發生是在什么時期開始的?

(2)城市化的時間變化有什么特點?

教師總結:從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來看,城市化水平隨時間的變化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線,基本上都是呈一個被拉長了的“S”形態。

2、城市化不同過程的特點

展示圖片閱讀教材,結合圖2.19“城市化進程示意圖”和“英國的城市化進程資料”,思考問題并完成表格: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資料:倫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擴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1)世界城市化的進程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動手設計表格:從城市化水平、發展速度、地域擴張趨勢和常見問題四個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階段的特點:

教師總結: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發展的差異

小組探究:對照圖2.19“城市化進程示意圖”和2.13中幾個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差異,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1)城市化的開始時間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處與城市化的那一階段?

(3)近20年來,各國城市化的發展速度有何差異?

(4)各國城市化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5)概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發展的差異。

教師總結: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環節三:課后作業

全班各自然小組依次為空氣污染調查組、水污染調查組、噪聲污染調查組、固體廢棄物污染調查組、光污染調查組、交通組、住房組、人口組、就業組、社會秩序組,調查連云港市近年來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要求:

1、網絡搜集或走訪調查。

2、圖文資料真實,且具概括性。

3、注意安全和中學生形象。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內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種類型。

2.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3.通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進一步使學生理解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過程與方法

1.分析法、討論法。

2.探究與活動,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斷。

3.利用直觀的錄像、景觀圖片等進行展示,使學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與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火山的危害和好處的分析使學生樹立辯證法的思想;通過山岳對交通的影響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明白人類的活動應和自然和諧統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山岳的三種類型。

2.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教學難點

背斜、向斜的判斷依據

教學過程

【活動】判斷背斜和向斜

1.結合上圖,你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背斜和向斜?

從形態上可以區別它們,背斜的巖層向上拱起,表現為山嶺;向斜的巖層向下彎曲,表現為谷地。

巖層的新老關系才是判斷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據。背斜的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

【練習】褶皺構造判斷及成因

1.判斷甲乙兩地何處是背斜?何處是向斜?

2.甲乙兩處何處是山嶺?何處是山谷?

3.解釋甲地形成山嶺,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

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巖石致密、堅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蝕,而保留下來形成山嶺。

【講授】板塊學說的基本觀點

1.巖石圈可以劃分為六大板塊,且之間還有若干小板塊

2.板塊位于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

3.板塊內部相對穩定,交界處活躍,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

4.板塊的相對運動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

【活動】板塊構造學說應用

1.為什么亞洲多火山地震?

亞洲位于三大板塊交界處(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

2.‘為什么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而大西洋沿岸火山地震相對要少?

太平洋沿岸多板塊交界處,印度洋沿岸較少

3.新西蘭地震的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撞

【活動】褶皺構造與礦產

1.為什么背斜多能成為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油、氣密度小,上浮,因而分布在背斜。

2.為什么“向斜巖層儲水好,水量豐富容易找”?

水的密度大,由高處往低處滲流,因而分布在向斜。

【講授】探究分析:背斜、向斜的實踐意義。

背斜:石油、天然氣埋藏區

隧道的良好選址

頂部地帶適宜建采石場

向斜:地下水儲藏區,常有“自流井”分布

【講授】火山活動的影響

有利影響:帶來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帶來硫磺、建材、能源(地熱資源)和其他礦產資源;利用火山景觀發展旅游(溫泉);有利于火山研究(或火山科研考察)。

不利影響:火山噴發可能會造成當地冰雪融化,形成洪水;空氣中的懸浮物增多,污染大氣;火山灰漂浮在空中,影響航空和旅游業;還會使地面接收太陽輻射減少,引起地面溫度下降;火山噴發的有毒氣體會影響到人的健康。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4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

通過對我校地理考試成績的綜合分析,為了有效提高地理教學水平,做好復習工作,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特制定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二、指導思想

這學期一定要狠抓地理教材和地理課程標準,注重雙基教學,構建地理骨干知識的框架和網絡,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關注社會和生活。處理好自然、人文和區域地理的關系,熱點問題要體現地理學的應用功能和社會價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和應用圖表和文字信息的能力。教學中應強調地理的綜合性和地域性。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評價、歸納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應做好以下工作:

1、鉆研教材、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試題

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考試說明,研究20__年高考試題,不斷研究高考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考試大綱的內容和意義,認真研究試題分析,研究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其教學不偏離高考要求。注意每次考試的試題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試卷點評或調整教學策略。

2、把握“雙基”,把握教學定位

高三備考中,教師的復習不能僥幸猜題、留題,必須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立足“雙基”,從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形象,到地理讀圖、地理過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概念、地理能力、地理規律,強調地理特征的空間性質。只有應對不斷的變化,才能萬無一失。所以地理原理的教學要注意,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鞏固基礎知識,從邊緣到邊緣,不留死角;二是構建和完善學科骨干知識體系;三是對關鍵知識形成專題,挖掘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強化規律(過程)和方法,重視聯系和應用。

3、加強地理圖的學習

空間性是地理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最重要的特征。地理高考題可以說是“沒圖沒問題”。從客觀試題到主觀試題,圖表都是作為命題的信息。可以說,學生從地理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敗的主要因素。所以平時復習時要以課本中的原圖為基礎,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在地圖上填寫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域;熟練使用和解釋等高線圖、示意圖、景觀圖、自然要素、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和圖表等。并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圖文轉換和圖圖轉換的綜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養

知識在于積累。在常規教學中,應潛移默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素養、地理靈感和地理能力,強調理解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關注中國國情。如:人類太空探索、溫室效應和臭氧空洞、氣象災害和自然災害、外來物種入侵、南水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如南水北調、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流域綜合治理、產業結構調整、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三農問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等。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要以反映現實和熱點的“新材料、新情況”為載體,考察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素養,以此來反思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7、訓練學生用學科術語回答問題

從近幾年的試卷和試題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學生的考題不到位,答題沒有重點,這也是高考分數線低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提高準確考試、規范表達、嚴謹答題的能力,就是要在我們當初三老師的時候有意識的培養,盡可能的減少錯誤。

8、每周甚至每個環節都要進行有效的培訓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和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適當和有效的練習。因此,要及時收集全網的試題,根據教學進度和高考命題趨勢,精心挑選每周練習題,及時點評每周練習中的錯題,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問題分析的方法和解題途徑,讓學生及時發現知識差距,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5

根據近幾年地理高考試題分析,高考地理試題越來越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對地理原理的考察。從“細處入手,系統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從地理學科來看,知識比較龐雜——自然、人文兩大類下包含眾多知識點;另外,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生活實踐知識儲備等原因,認為“地理學習枯燥、無從下手沒有思路”,是限制教學的主導因素。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是提高學習能力和地理素養的根本原則。因此,高三上半學期,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注重地理能力的提高。所以,平時的教學中,一是需要緊緊抓住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復習過程的合理、科學性,凸顯地理學科特色。

一、工作思路

1、重視知識的探索、歸納,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

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與規律”,是先輩們長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創造的漫長結晶。由于教材的高度概,而缺乏銜接,忽略了知識的探索過程,以至于學生只會“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嚴重扼殺了學生創造才能的發揮。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運動規律等,要突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地理知識,使其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比如學習“風”時,我們遵循以下步驟:概念——成因(氣壓差、氣壓梯度、氣壓梯度力)——冷熱不均(溫差)——太陽輻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夯實基礎,突出能力訓練和培養,以適應以"能力立意"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標是選拔人才,考察的是學生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平時上課要引導學生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的教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要引導學生重視地圖知識的復習,養成經??磮D和分析圖表的習慣;同時,還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機結合起來,而不要各自為陣。如年高考37題的4小題,考察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是新課標教材必修三內容,但只要我們把握“古代區域的發展主要是基于農業與商貿的發展”,并結合地圖提供的信息,此題則可迎刃而解。

3、重視時政熱點,教學中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適應“能力考查”的高考要求。

近幾年高考在題目創設和對素材進行選擇處理時,注意提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因此,平時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國家經濟發展動向,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與時政熱點相一致),設計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的訓練材料(習題)。以便幫助學生掌握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明確信息資料與教材內容的關系,及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加強了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而且幫助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年高考37題的3、4小題,就是立意于“國家經濟發展動向”為主線。

4、加強課堂限時訓練,重視階段考試,培養良好的考試心里。

習題訓練時,要注意在精選試題的基礎上限定答題時間,結合教學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即學科重點、主干內容、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突出,前后呼應。讓學生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自我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進而達到訓練目標,同時進一步熟悉地圖,鞏固主干知識,掌握解題技巧。高三考試較多,試題一定要精選,注意難、易結合;知識與實踐結合;要求既要檢測學生的掌握水平,又要考出學生自信,避免學生“因考怕考”的考試綜合癥。

二、教學安排

在高二年已完成《世界地理》復習工作基礎上。高三上半學期(包括暑假期間)大致21周共126個學時(每周以6節課計算),扣除放假和講評練習、試題時間,實際上課時間大約90學時?;景才琶恐堋?課2講評”或“5課1講評”。具體的教學安排如下:

1、《必修Ⅰ》——大致用時30+11(講評)。具體的教學安排如下:第一單元——地圖與地球用時8+4;第二單元——地球上的大氣用時8+2;第三單元——地球的水體用時4+2;(大致暑假上課結束);第四單元——地表形態的塑造用時6+2;第五單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用時4+1。

2、《必修Ⅱ》——大致用時30+10(講評)。具體的教學安排如下:第一單元——人口的變化(4+1);第二單元——城市與城市化(4+2);第三單元——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6+2);第四單元——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6+2);第五單元——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4+2);第六單元——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3+1).大致為11月底完成。

3、《中國地理》——大致用時10+4(講評)。自然地理部分約6+2;人文地理部分約4+2。

4、《必修Ⅲ》——大致用時19+10(講評)。具體的教學安排如下:第一單元——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1);第二單元——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運用(1+1);第三單元——區域生態環境建設(4+2)。大致為20__1年結束,20__年度伊始僅不足一個月的上課時間,合計約18課時;第四單元——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4+1);第五單元——區域經濟發展(4+3),第五單元——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4+2)。課時不足(預計第五單元無課時復習)留于下學期初。

5、選修3——《旅游地理》(需要6+2),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需要8+3)。

下學期初至第一次蘭州市一診(約3月中旬),合計約26課時,基本上可完成第一輪復習工作,如果上學期期中考試以后開始文科綜合的訓練,課時將會更加緊張,歷時將要適當進行調整。既要完成復習任務,又要復習有效率;既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又能提高綜合素質,特別是學生的應試能力。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6

一、總體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本屆高三共有學生12個文科班,各班起點不同,基礎不同,教學難度較大。

2、教師情況:本屆高三共有地理教師只有5人。

3、任務情況分析:

本學期面臨高考,時間很緊,任務很重,要對必修地理一、必修地理二、必修地理三、選修地理、區域地理和補充的新課程知識進行系統、全面地二、三輪復習。為了高質量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力爭高考中地理考出較好成績,要求本備課組全體成員同心協力,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進行集體備課,所以制定本計劃請各位老師參照執行。

二、指導思想:

緊緊抓住課本,切實抓牢基礎;注重講練結合,突出能力培養;精細培優扶弱,實現整體推進。

三、采取措施:

(1)加強教學三研究,即研究高考、研究學生、研究教法,把準高考方向和要求。

(2)遵循備考規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發揮中心組、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集群智,增群力;落實高考要求,做到“精細備考,精心設計”,“注重基礎,深鉆教材”,“講練結合,提高能力”。

(3)關注新課程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考試命題的特點。對新考試說明要高度關注,把握考綱的變化和要求。如《地理新課程標準》中的“考核目標與要求”提出了“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等;同時針對廣東地方特色,注意教材內容與我省政治、經濟、文化等實際情況的聯系。

(4)充分有效利用好各地地理信息卷。

四、復習總體安排

20__年3月初—20__年4月底完成第二輪復習任務。在這一階段,突出基礎知識的相互關聯,做到形成系統,拔高能力。對必修地理、選修地理、區域地理和補充的新課程知識進行系統的知識歸納;

20__年5月初—20__年5月20日完成第三輪復習任務。在這一階段,進行知識點專項練習,擬打算按高考試卷分類進行專項設置;

20__年5月20日至20__年高考為第四輪復習時間。這一輪主要是針對各類信息及信息卷靈活查漏補缺,并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五、活動要求:

1、備課組各成員要按時參加科組、備課組各項活動。備課組活動的內容主要有集體備課,統一命題和閱卷,成績統計和試卷分析,相互間的聽課和評課活動。

2、備課組各成員在集體備課方面應當做到五個統一”,即教學目標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重點統一,教學進度統一,習題設計統一。每次備課活動要填寫好備課記錄。

3、集體備課采取中心備課人制度:即每次集體備課,都有一個中心備課人主備,其余成員補充形成二次備課后再到班授課,圍繞并落實“五個統一”。電子文檔要有備份。

4、中心備課人人必須注意的事項有:

首先要詳細的填寫我們的集體備課模板,明確新課的教學目的、教學主要內容、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習題等主要內容的設計。

其次要提出備課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供討論或總結備課過程中所收獲的新的體會。要重視對學情的分析,解決培優扶差的問題。

2023高考地理復習教案精選篇7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校和年級20__屆教學計劃為依據,針對本屆學情,制訂本計劃。

二、教學內容

1.一輪復習選修5(1-3周)

2.二輪復習(重點)(4-14周)

3.三輪復習(15-17周)

三、教學策略

(一)二輪復習基本思路:1.專題梳理,整合遷移

2.縱橫聯系,適度綜合

3.優化訓練,提高能力

(二)二輪復習基本方法:

1.講,練,改,評,補五環節。

2.精講:備課是關鍵,嚴格參讀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進行專題梳理與整合,建立思維導圖。

3.精練:試題的編制或改編整合要一定注意其題目的價值及有效性,適量,且針對不同的學情。學生的練在于提高能力和技巧,以及速度和答題規范

4.精批:有練必批,且考試質量分析尤其重要。

5.精評:評知識缺漏,評解題思路,評答題技巧與答題習慣,溫故知新。

6.精補:針對錯誤率高的考題,出變式題,針對系統地理補缺補漏。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三)三輪復習基本思路與方法

1.基本思路:題目引領,回扣教材

突出重點,堵漏補缺

模擬訓練,規范提高

2.基本方法:練,評,補,悟

371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郧西县| 达尔| 鄂伦春自治旗| 宁城县| 体育| 永平县| 鄱阳县| 灵武市| 贡觉县| 大同县| 五华县| 广东省| 施甸县| 石泉县| 乌苏市| 凤山市| 西青区| 深泽县| 时尚| 南溪县| 兴仁县| 蓬溪县| 惠安县| 桂平市| 长丰县| 宁河县| 合川市| 同江市| 普格县| 阳谷县| 武乡县| 佛冈县| 西乌珠穆沁旗| 镇江市| 衡阳市| 河间市| 和林格尔县| 道真| 东城区| 大关县|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