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生物教案 >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

時間: 沐欽 生物教案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如何寫?從組織結構的層次看,有的是單個或成組單細胞生物,有的是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根據組織器官的分化發育可分為多種類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生物復習教案高考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篇1)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舉例說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2.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三、教學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的生物盡管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即使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須依賴活細胞生活。因此,從宏觀的生物圈逐級深入到微觀的細胞,有利于學生用全局的、系統的觀點來認識生物界。同時,從細胞到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各個結構層次,是本模塊和其他模塊將要逐一研究和學習的內容。

本節教學建議用1課時。

本節在教學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選擇SARS病毒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是基于以下兩點理由。

(1)SARS病毒給人類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是學生經歷過并且相對比較熟悉的一類病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病毒不是一個細胞,不具有細胞的結構,但它不能離開活細胞而獨立生活,選擇SARS病毒侵害人體肺部細胞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有助于服務“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主題。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將病毒與細胞聯系起來,但不宜要求學生深入學習SARS病毒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電鏡照片或模式圖、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彌漫性陰影圖,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學習過的病毒的結構組成,并與細胞作簡單比較。同時探討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達成“像病毒那樣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也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的認識。

關于讓學生理解“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教材中的資料分析已比較全面,分別是從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體的不同生命活動等來論證這一觀點的。下表反映了編者的意圖。

免疫作為機體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御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

由于本資料中的一些事例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涉及的內容,因此,在分析本資料時,除按照教材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外,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例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類發育的起點是從什么細胞開始的?新生兒逐漸發育長大是由于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等。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于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現這幾個層次的遞進關系。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層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這些層次中,只有種群和群落這兩個名詞是學生陌生的,需要教師用具體的事例補充講解。例如,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群落。這兩個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學生能通過具體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種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幾個層次都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接觸過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分組回憶、討論。

3.除教材列舉的事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其他的事例。例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等;與心肌組織同層次的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只草履蟲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關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病毒盡管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上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由于肺部細胞受損,導致患者

呼吸困難,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還侵害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

(二)資料分析

1.提示:草履蟲除能完成運動和分裂外,還能完成攝食、呼吸、生長、應激性等生命活動。如果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草履蟲不可能完成這些生命活動。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間,精子和卵細胞充當了遺傳物質的橋梁。父親產生的精子和母親產生的卵細胞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成胚胎,胚胎進一步發育成胎兒。胚胎發育通過細胞分裂、分化等過程實現。

3.提示: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許多種類的細胞參與,如由傳入神經末梢形成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相關的骨骼肌細胞,等等。人的學習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由細胞形成組織,由各種組織構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統,多種系統協作,才能完成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涉及到人體的多種細胞,但主要是神經細胞的參與。

4.提示:例如,胰島細胞受損容易導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受損容易導致相應的肢體癱瘓;大腦皮層上的聽覺神經元受損可導致聽覺發生障礙,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體的運動離不開肌細胞;興奮的傳導離不開神經細胞;腺體的分泌離不開相關的腺(上皮)細胞,等等。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如果把龜換成人,圖中其他各層次的名稱不變,但具體內容會發生變化。例如,心臟應為二心房、二心室;種群應為同一區域的所有人,等等。應當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個。如果換成一棵松樹,圖中應去掉“系統”這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種群的具體內容也會改變。如果換成一只草履蟲,細胞本身就是個體,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

2.提示:細胞層次;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層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細胞就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另一方面,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能獨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動,某些生物體還是由單細胞構成的。

3.提示: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因為生命系統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單靠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動的。

(四)練習

基礎題

1.(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

(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為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群層次;

(3)群落層次。

拓展題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因此,盡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但不意味著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義具有兩面性,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全面的。從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類更好地認識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從而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從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會合成某些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如果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篇2)

總體設計指導思想:

本節課突出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課堂教學設計將科學研究的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試驗驗證——得出結論)作為本節課的教學主線,以求向學生介紹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并讓學生親身參與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級中學課本生物必修2第3章第3節。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是遺傳學的基本理論。“DNA的復制”一課,在聯系DNA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DNA通過復制傳遞遺傳信息的功能。DNA的復制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以及后面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生物進化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學好這一課時,對于學生深刻認識遺傳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

重點:

DNA復制方式的發現雖是選學內容,但對學生學會科學探究以及科學的思考方法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為探究的重點之一,但在知識層面上不作為重點。

難點:

DNA復制過程完成了遺傳信息的傳遞功能,對DNA復制過程的研究,蘊含著對科學研究過程的分析方法教育;DNA復制的過程具有微觀、動態、連續、抽象的特點。因此,DNA復制的過程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DNA雙螺旋結構、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本課時將要從分子水平來探討生命的本質,屬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識。因此學生們學習時會感到困難,所以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以外,還應通過啟發式教學,設置一定的量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培養他們分析、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

(1)了解科學家對DNA分子復制方式的推測;

(2)理解DNA分子的復制過程;

(3)掌握DNA分子復制所需的條件及復制的特點。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求知、討論交流、激發獨立思考、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DNA復制的學習,探索生物界豐富多彩的奧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教法、學法設計

1、教法設計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時利用導學案,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法,結合討論、探究等教學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從知識的發生過程入手,把教材中的科學活動過程充分展開,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說——試驗驗證——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索精神,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強化素質教育。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2、學法設計

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簡單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本課時通過設疑導學,指導學生自主探索DNA復制的方式和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點撥導議,啟發學生思考、分析科學家的試驗,概括、總結出正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總結的基本學習方法;通過展示小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具

1、多媒體課件

2、導學案(附后)

教學程序設計

一、設置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利用陳佩斯和其父親陳強的漫畫引入,為什么孩子與父親在很多形狀上相似?

學生自然答:父親把自己的遺傳物質傳給了孩子。

再問:父母的遺傳物質消失嗎?

生答:沒有。

引導,怎么才能保證父親與兒子多都有?

生答:復制一份

那么DNA是怎樣進行復制的?復制的結果子代和親代的一摸一樣嗎?我們通過這本節的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出示導學案,了解學習目標

三、自主學習:對DNA復制方式的推測

提出問題。DNA的復制方式怎樣?

學生自學,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

展示學生的自學結果。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篇3)

總體設計指導思想

科學的本質是探究,學習科學的中心環節也是探究。因此,通過探究活動調動學生課堂主動參與是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指導思想。本節課突出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將科學研究的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試驗驗證——得出結論)作為本節課的教學主線,以求向學生介紹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并讓學生親身參與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教材分析

內容地位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級中學課本生物全一冊必修本第五章第一節。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是遺傳學的基本理論。“DNA的復制”一課時,在聯系DNA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DNA通過復制傳遞遺傳信息的功能。具體內容有:復制的概念、時間、場所、條件、過程、特點、意義。學好這一課時,對于學生深刻認識遺傳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

前后聯系

DNA的復制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以及基因突變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點難點

DNA復制過程完成了遺傳信息的傳遞功能;對DNA復制過程的研究,蘊含著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教育;DNA復制的過程具有微觀、動態、連續、抽象的特點。因此,DNA復制的過程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了DNA雙螺旋結構、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本課時將要從分子水平來探討生命的本質,屬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識。高中學生的認知體系基本形成,認知結構迅速發展,認知能力不斷完善。他們能夠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思維有了較大的發展。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認知活動的自覺性,認知系統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應的發展。

由于本課時內容具有較深的抽象性,學生們會感到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以外,還通過啟發式教學,設置大量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培養他們分析、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

記住DNA復制的概念

簡述DNA復制的過程,并分析、歸納出DNA復制過程的特點。

知道DNA復制在遺傳上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介紹、Kornberg的試驗以及Meselson、stehl的試驗,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培養科學的思維。

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模擬DNA的復制過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猜測,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和科學態度。

教法、學法設計

教法設計

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時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法,結合直觀、比較、討論、探究等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從知識的發生過程入手,教師把教材中的科學活動過程充分展開,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說——試驗驗證——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鋪設符合知識規律的思維軌道,強化素質教育。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學法設計

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簡單的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本課時通過設疑導學,指導學生自主探索DNA復制的過程,發現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點撥導議,啟發學生思考、分析科學家的試驗,概括、總結出正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總結的基本學習方法;通過展示小組提出的假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中進行交流的基本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媒體選擇

多媒體課件

用3DSMAX制作的DNA復制過程的三維動畫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

實物展臺

展示教師提供的材料和自制的DNA模型

展示學生模擬探索的DNA復制的過程

自制DNA模型

利用四種彩色塑料夾子、絲帶制作(方法見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設計

流程圖

教學過程:

程 序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復習舊知

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并提問:

DNA化學組成的基本單位是什么?

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和性質是什么?

總結學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復制的課題。 思考回答:

DNA化學組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每個脫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的堿基組成。堿基有四種,它們是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DNA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是:DNA分子結構具有穩定性、多樣性、特異性。 學生已有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知識是學習DNA復制的基礎,同時利用DNA結構與功能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過程。

引導回憶

發現問題 關于DNA復制,我們已經學習過哪些有關的知識?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以次設問引導學生回憶已有知識,發現新的問題。 思考回答

DNA復制發生在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由于DNA主要存在與細胞核內,因此,DNA復制的場所主要是細胞核。

發現問題

關于DNA怎樣復制?需要哪些條件?復制的結果怎樣?有什么特點?等等是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發現問題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解疑心理,教師此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提出緊扣主題的具有挑戰性、探索性的問題,使學生主動去探索。

自主探索

提出假設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篇4)

教材分析:

本節是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二章第二節,本節內容是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現》的延續,圍繞著“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展開,但其根本落腳點是要揭示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的實質。而其中不斷貫穿著減數分裂與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有關知識,及時有效的幫學生復習鞏固了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最終得到“基因位于染色體上”也為后面的章節研究“基因的本質”做了鋪墊。

學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級普通全日制學校,學生整體生物學知識基礎較弱,學生思維的訓練不夠,空間想象、分類類比、數理演算、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都不強。本節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了解了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基因的行為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基礎上展開的。要求學生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與染色體關系的假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2、說明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薩頓的假說和推論,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學習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培養學生實驗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本節,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

2、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大膽質疑和勤奮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2、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教學難點】

1、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2、對摩爾根實驗現象的解釋。

教學方法與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學習”,我對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去做實驗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課就不需要探究,這個理念是希望讓我們和學生都形成一種習慣,即對我們發現的問題首先可以提出假設,然后實驗證明,最后得出結論,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這堂課我就準備按這樣一個思路來講授,因為這節內容剛好符合這樣一個特點,首先是薩頓發現孟德爾假設的一對遺傳因子,它們的分離與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常相似這樣一個現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設(薩頓假說),然后是摩爾根的實驗……,當然 本節課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啟發式教學方法,比如問題探討中“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下答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甚至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運用探究式學習法、啟發式學習法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的思考,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

教具準備:PPT課件 橡皮泥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問題探討: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薩頓的假說

引出摩爾根的實驗

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證據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5分鐘)

伴隨著音樂,激發學生好奇的學習興趣,讓我們踏上尋找基因在哪里的神秘之路。

1.展示公務員考試中的類比推理題目

2.引導得到類比推理概念

3.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么?

二、探索感知、層層深入?

1.“觀察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和

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中基因的行為,

通過類比推理比較二者有哪些相似之處?

介紹薩頓假說及其內容,舉出外交官朗寧的故事(切斯特.朗寧1894年生于中國湖北襄城一個傳教士家庭,,講一口地道的漢語,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育學碩士。郎寧在競選省議員時,因幼年時吃過中國奶媽的奶水而受到政敵的攻擊,說他身上一定有中國血統。郎寧反駁道:“你們是喝牛奶長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統了!”)引出類比推理并無事實依據,由這種方法得出的假說,也不等于事實。要想成為事實還必須有實驗驗證——引出摩爾根的實驗。

薩頓的假說是由另一位科學家通過一個著名的果蠅雜交實驗來證明的,他就是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

播放課件:顯示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介紹摩爾根和果蠅。

2、分析果蠅雜交實驗現象

P 紅眼(雌) X 白眼(雄)

F1 紅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 紅眼 白眼

3/4 1/4

(1)親本的果蠅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

(2)判斷果蠅眼色的顯隱性關系。

(3)用孟德爾遺傳理論來解釋,請畫出遺傳圖解(果蠅眼色的基因用W或w表示)

新問題的發現:

P 紅眼(雌) X 白眼(雄)

F1 紅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 紅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

(1)F2中,白眼果蠅均為雄性,如何解釋?

(2)比較雌雄果蠅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

(3)根據摩爾根的假說,畫出果蠅雜交的遺傳圖解(先介紹伴性遺傳基因型的書寫方法)。

4、摩爾根假說的驗證

一種正確的假說既要能解釋已完成的實驗現象,又要能正確的預測未做的實驗結果。應選擇什么樣的實驗,用摩爾根的假說去預測?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篇5)

【教材分析】

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在講述DNA分子復制的過程中:一是使學生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機制;二是使學生理解對DNA分子復制的具體過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概述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及特點。

2.理解DNA復制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復制原理,解決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領悟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材重點】

DNA復制的過程及特點。

【教學難點】

DNA復制的過程。

【教學方法】

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獨特功能,把DNA的復制過程等重、難點知識編制成多媒體課件。將這些較難理解的重、難點知識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轉化為易于吸收的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引言: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理解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那么DNA分子是怎樣進行復制的呢?

教學過程:

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1.DNA復制的概念

指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的復制實質上是遺傳信息的復制。

2.DNA復制的時期

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3.DNA復制的場所

真核生物:細胞核(主要)、葉綠體、線粒體。

4.DNA復制的過程

學生閱讀課文P54,看圖3-13,銀幕上也出現動態的DNA分子復制過程圖解,待學生看懂圖后,回答如下問題:

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②什么叫“子鏈”?復制一次能形成幾條子鏈?

③簡述“子鏈”形成的過程。

讓學生充分回答上述問題后,教師強調:

復制的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如下三點:

①解旋提供準確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兩條脫氧核苷酸鏈配對的堿基從氫鍵處斷裂,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叫做解旋。解開的兩條單鏈叫母鏈(模板鏈)。

②合成互補子鏈:以上述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境中游離的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有關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段子鏈。復制一次可以形成兩條子鏈。

③子、母鏈結合盤繞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隨著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不斷地延伸,同時每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母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從而各自形成一個新的DNA分子,這樣,1DNA分子→2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DNA復制的必需條件

總結:

DNA復制時必需條件是親代DNA的兩條母鏈提供準確模板、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能量(ATP)和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種,DNA復制都無法進行。

6.DNA復制的特點

講述: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篇6)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DNA復制的含義和方式。

(2) 掌握DNA的復制過程。

(3) 概述DNA復制的生物學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DNA分子復制的方式及過程

難點:DNA分子復制方式;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問題引導法、課件演示法等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剛剛結束的咱們學校第一屆校運動會,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那大家還記得這幅圖片嗎?

展示圖片:校運動會會徽

因為需要,現在還要幾張跟這相同的圖片,如何快速獲得?(學生:復印)

對,復印,也可以叫復制。對于復制,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能用到。那么,在生物體中有沒有這種過程呢?引入今天課題。

進行新課

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提到過DNA的復制,那么關于DNA的復制我們已經知道了哪些?

學生:發生在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在細胞核中進行

教師:那么DNA究竟是如何進行自我復制的呢?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DNA的復制方式。

對DNA復制的推測

教師:DNA有兩條鏈,當時科學家猜想可能有以下兩種復制方式:全保留復制和半保留復制。

投影圖解這兩種DNA復制方式。

教師:科學家認為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并設計了實驗證明。

思考:實驗設計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能夠區分親代與子代的DNA。

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

教師:(投影)閱讀教材P52-P53頁,結合圖3-12了解實驗方法、過程和結果。思考問題:

實驗方法是?用哪種元素進行標記?

如何將堿基組成相同但質量不同的DNA區分開?

如何區分親代與子代的DNA分子?

學生:(1)同位素標記法 N

(2)密度梯度離心法

(3)根據試管中DNA所在的位置

教師:投影實驗過程,并進行講解。

教師: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學生: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下面就來學習一下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教師:(投影)閱讀教材P54頁,結合圖3-13,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概念:指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實質是遺傳信息的復制。

時間: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

生物復習教案高考(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說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2.運用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知識闡明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實質。

(二)?過程與方法

嘗試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大膽質疑和勤奮實踐的精神,以及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證據。

2.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二)教學難點

1.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2.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

三、教具準備

? 掛圖

四、課時安排

2個課時

五、教學方法

講述法、討論法、觀察法、列表比較法、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問題探討  引導學生閱讀“問題探討”一欄的內容,進行思考和討論。

〖提示〗這個替換似乎可行。由此聯想到孟德爾分離定律中成對的遺傳因子的行為與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行為很相似。?一條染色體上可能有許多個基因。閱讀思考,引入新課:

(一)薩頓的假說

思考與討論P28  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

基因    染色體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時 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   保持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 在細胞的存在方式  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 同左

在配子中,成對中的一個

體細胞中的來源   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同左

形成配子時的行為  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填圖,并請學生到黑板填圖:

INET

若把基因定位在染色體上,則是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則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組合。再結合圖,不難看出,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規律相符,因此可斷定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通過此過程,讓學生親自實踐薩頓假說的發現過程,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引出類比推理:類比推理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又稱合理性推理。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并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

(二)基因位于染色體的實驗證據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討論作答。(如果學生的學習有困難,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如下問題進行分析解釋。)

1.根據哪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出果蠅的顯性性狀?為什么?

2.果蠅的白眼性狀遺傳有什么特點?是否與性別有關?

3.如果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體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體寫出摩爾根的兩組果蠅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嗎?

4.如果你是摩爾根,你將如何解釋果蠅白眼性狀的遺傳?

5.需要設計一個測交實驗來驗證你的解釋嗎?為什么?如何設計?

〖板圖〗證據: 果蠅的限性遺傳

367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峨边| 龙里县| 岳普湖县| 扎兰屯市| 富锦市| 思茅市| 克东县| 福鼎市| 涪陵区| 山西省| 武平县| 泗阳县| 安义县| 竹山县| 新密市| 原阳县| 株洲市| 太和县| 盐城市| 伽师县| 昌宁县| 淄博市| 庆元县| 阿克陶县| 堆龙德庆县| 吉木萨尔县| 镇原县| 金川县| 庄河市| 攀枝花市| 淳安县| 禹州市| 皋兰县| 长阳| 榆社县| 南平市| 邻水| 岑巩县| 工布江达县|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