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識活動教案大全
所有的物理理論最終都是基于觀察或實驗事實。當一個理論與實驗事實不符時,就會被修改或推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母咧形锢碇R活動教案大全7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物理知識活動教案大全精選篇1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熱輻射及熱輻射的特性,了解黑體與黑體輻射
2.了解黑體輻射的實驗規(guī)律,了解黑體熱輻射的強度與波長的關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了解微觀世界中的量子化現象。比較宏觀物體和微觀粒子的能量變化特點。體會量子論的建立深化了人們對于物質世界的認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略自然界的奇妙與和諧,發(fā)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樂于探究自然界的奧秘,能體驗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與喜悅。
二、教學重點
黑體輻射的實驗規(guī)律;能量子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
理解能量量子化假說
四、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五、教學用具:
投影片,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
六、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介紹能量量子化發(fā)現的背景:(多媒體投影,見課件。)
19世紀末頁,牛頓定律在各個領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機械運動方面不用說,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釋了溫度、壓強、氣體的內能。在電磁學方面,建立了一個能推斷一切電磁現象的 Maxwell方程。另外還找到了力、電、光、聲----等都遵循的規(guī)律---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當時許多物理學家都沉醉于這些成績和勝利之中。他們認為物理學已經發(fā)展到頭了。
1900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新年慶祝會上,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作了展望新世紀的發(fā)言:“科學的大廈已經基本完成,后輩的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
也就是說:物理學已經沒有什么新東西了,后一輩只要把做過的實驗再做一做,在實驗數據的小數點后面在加幾位罷了!
但開爾文畢竟是一位重視現實和有眼力的科學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還講到:
“但是,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令人不安的烏云,----”
這兩朵烏云是指什么呢?
一朵與黑體輻射有關,另一朵與邁克爾遜實驗有關。正是這兩朵烏云發(fā)展成為一埸革命的風暴,澆灌著兩朵花蕾,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第一朵綻放出量子論的花瓣,緊接著(1905年)第二朵綻放出相對論的芳香。經典物理學的大廈被徹底動搖,物理學發(fā)展到了一個更為遼闊的領域。正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點出課題: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體驗第一朵鮮花的開放過程:物理學新紀元的到來――能量量子化的發(fā)現
(二)進行新課
1.黑體與黑體輻射
思考與討論:
當你坐在火爐旁時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引出熱輻射)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相應內容(4分鐘)并完成以下內容。
自學提綱:
1、熱輻射: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在輻射 ,這種輻射與物體的
有關,所以叫做熱輻射。(板書)
2、黑體:
①某種物體能夠 吸收入射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而不發(fā)生反射,這種物體就是 ,簡稱 。(板書)
②一般材料的物體,輻射的電磁波除與 有關,還與 的種類及 狀況有關。
點評:
熱輻射現象
熱輻射的主要成分:室溫時——波長較長的電磁波;高溫時——波長較短的電磁波。
例如:鐵塊 溫度↑
從看不出發(fā)光到暗紅到橙色到黃白色
熱輻射解釋:大量帶電粒子的無規(guī)則熱運動引起的。物體中每個分子、原子或離子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以各種不同頻率作無規(guī)則的微振動,每個帶電微粒的振動都會產生變化的電磁場,從而向外輻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形成連續(xù)的電磁波譜。
黑體
概念:能全部吸收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而不發(fā)生反射的物體,稱為絕對黑體,簡稱黑體。
教師:
課件展示黑體模型。
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帶小孔的的空腔,此小孔可近似看作黑體。如圖所示。
高中物理知識活動教案大全精選篇2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幾何光學中所說的光沿直線傳播是一種近似.?
2、知道光通過狹縫和圓孔的衍射現象.?
3、知道觀察到明顯衍射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了解單縫衍射、小孔衍射,并能用相關知識對生活中的有關現象進行解釋和分析.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讓學生知道科學研究必須重視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的勤奮作用;
2、必須有自信心和踏實勤奮的態(tài)度;
3、在學習中也要有好品質、好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眾多的光的衍射實驗事實和衍射圖片來認識光的波動性.?
2.光的衍射現象與干涉現象根本上講都是光波的相干疊加.?
3.正確認識光發(fā)生明顯衍射的條件.?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教育學生重視實驗,重視實踐.?
教具?
?1.演示水波衍射現象.?
頻率可調的振源,發(fā)波水槽及相應配件,水波衍射圖樣示意掛圖.?
2.演示光的單縫、圓孔衍射現象.?
光的干涉、衍射演示儀,激光干涉、衍射演示儀(及相關的配件),單絲白熾燈、紅燈、藍色燈,自制的單縫衍射片,光波圓孔衍射管,游標卡尺.?
3.演示泊松亮斑,激光發(fā)生器,小圓屏.
教學方法:探究法?
?教學設計示例
(-)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什么是波的衍射現象
演示水波的衍射現象,讓學生回答并描述衍射現象的特征,喚起學生對機械波衍射的回憶,然后再舉聲波的衍射例子.指出一切波都能發(fā)生衍射,通過衍射把能量傳到陰影區(qū)域,能夠發(fā)生明顯衍射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長差不多.?
水波、聲波都會發(fā)生衍射現象,那么光是否也會產生衍射現象?若會產生,那么衍射圖樣可能是什么樣呢
(二)教學過程
(一)、 所謂光的衍射現象,是當光在它傳播的方向上遇到障礙物或孔(其大小可以與光的波長相比或比光的波長小)時,光繞到障礙物陰影里去的現象.
演示:
下面我們用實驗進行觀察.
取一個不透光的屏,在它的中間裝上一個寬度可以調節(jié)的狹縫,用平行的單色光照射,在縫后適當距離處放一個像屏(如圖).
我們看到,當縫比較寬時,在像屏上是一條幾乎與縫一樣寬的亮線,除了這一條光線外,像屏上出現了陰影.這時光可視為是沿直線傳播的.接著逐漸縮小縫的寬度,當縫調到很窄(縫寬與光波的波長相當時)在像屏的原陰影區(qū)內觀察到了明暗相間的條紋.
這實驗表明光在其前進的途中遇上大小相當于光的波長的障礙物或孔時,偏離了直線傳播方向,即光產生了衍射現象.上述衍射現象是通過單縫形成的,我們稱之為光的單縫衍射.
單色光的干涉與衍射都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但圖案不同.干涉條紋是等間隔的,衍射條紋間隔不等.白光照射單縫時,可以在像屏上得到彩色條紋,它與雙縫干涉的彩色條紋也不同,中央一級是又亮又寬的白色條紋,兩邊是較窄較暗的彩色條紋.
用點光源來照射有較大圓孔AB的屏,在像屏 MN上出現一個光亮的圓,
這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逐漸縮小孔的直徑,可以看到屏上的亮圓也逐漸減小.但是,圓孔縮到很小時,在像屏MN上原陰影區(qū)就形成一些明暗相間的圓環(huán),這些圓環(huán)達到的范圍遠遠超過了光按直線傳播所能照到的范圍,這就是光通過小孔產生的衍射現象.
光的衍射現象進一步證明了光具有波動性,對確定光的波動說的正確性起了重要作用.
關于這個問題,歷史上曾有過一段趣事.1818年,當法國物理學家菲漢耳提出光的波動理論時,著名數學家泊松根據菲涅耳的理論推算出:把一個不透光的小的圓盤狀物放在光束中,在距這個圓盤一定距離的像屏上,圓盤的陰影中心應當出現一個亮斑.人們從未看過和聽說過這種現象,因而認為這是荒謬的,所以泊松興高采烈地宣稱他駁倒了菲涅耳的波動理論,菲涅耳接受了這一挑戰(zhàn),精心研究,“奇跡”終于出現了,實驗證明圓盤陰影中心確實有一個亮斑,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
光沿直線傳播只是一個近似的規(guī)律:當光的波長比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小得多時,可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光的波長與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可以相比擬時將產生明顯的衍射現象
提問:當光通過小孔或者狹縫時,在后面的光屏上會得到什么樣的圖案?
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
當縫很大時——直線傳播(得到影)
當縫減小時——逐漸會出現小孔成像的現象
繼續(xù)減小縫的大小——會出現光的衍射現象.
?(二)光的單縫衍射?
(1)單縫衍射實驗.?
教師用光的干涉、衍射儀做單色光的單縫衍射,或用激光源來做單縫衍射實驗.實驗過程中展示縫較寬時:光沿著直線傳播,陰影區(qū)和亮區(qū)邊界清晰;減小縫寬,在縫較狹時:陰影區(qū)和亮區(qū)的邊界變得模糊;繼續(xù)減小縫寬光明顯地偏離直線傳播進入幾何陰影區(qū),屏幕上出現明暗相間的衍射條紋.?
(2)簡單分析衍射的形成.?
展示衍射現象實驗示意圖,當光傳播到狹縫時,可把狹縫S看成許許多多個點光源,這些點光源發(fā)出的光在空間傳播相遇疊加決定了屏幕上各點位置的明暗情況.?
(3)單縫衍射條紋的特征.(單色光的衍射圖樣)?
①中央亮紋寬而亮.?
②兩側條紋具有對稱性,亮紋較窄、較暗.?
(4)學生動手觀察單縫衍射.?
教師分發(fā)單縫衍射觀察片,每片觀察片刻有二條寬度不同的單縫.讓學生通過單縫分別觀察設在教室前、后的紅色燈、藍色燈的衍射現象;讓學生仔細觀察:①同一縫紅色衍射條紋與藍色衍射條紋是否有區(qū)別?②同一種色光,單縫寬度不同衍射條紋是否有區(qū)別
然后讓學生通過單縫觀察白熾燈的衍射圖樣.?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最后總結規(guī)律:?
高中物理知識活動教案大全精選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觀察,讓學生認識光的衍射現象,知道發(fā)生明顯的光的衍射現象的條件,從而對光的波動性有進一步的認識。
2.通過學習知道“光沿直線傳播”是一種近似規(guī)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討論和對單縫衍射裝置的觀察,理解衍射條件的設計思想。
2.在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和課外自己動手觀察衍射現象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比較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泊松亮斑”等科學小故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堅定的自信心、踏實勤奮的工作態(tài)度和科學研究品德。
【教學重點】
單縫衍射實驗的觀察以及產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
【教學難點】
衍射條紋成因的初步說明。
【教學方法】
1.通過機械波衍射現象類比推理,提出光的衍射實驗觀察設想。
2.通過觀察分析實驗,歸納出產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以及衍射是光的波動性的表現。
3.通過對比認識衍射條紋的特點及變化,加深對衍射圖象的了解。
【教學用具】
JGQ型氦氖激光器25臺,衍射單縫(可調縫寬度),光屏、光柵衍射小圓孔板,兩支鉛筆(學生自備),日光燈(教室內一般都有),直徑5 mm的自行車軸承用小鋼珠,被磁化的鋼針(吸小鋼珠用),投影儀(本節(jié)課在光學實驗室進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水波的衍射
[投影水波衍射圖片(如圖1、圖2所示)]
圖1
圖2
師:請大家看這幾幅圖片,回憶一下相關內容,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什么是波的衍射?
2.圖2中哪一幅衍射現象最明顯?說明原因。
生1:(議論后,一人發(fā)言)波能繞過障礙物的現象叫波的衍射.圖2中丙圖衍射最明顯,因為這里的孔寬度最小。
師:前一個問題回答得很好,后一個問題有沒有同學還有其他看法?
生2:我認為丙圖中孔的尺寸雖然是最小,但不一定就是發(fā)生明顯衍射現象的原因,我們應該用它跟波長比。
師:很好,大家一起來說說發(fā)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一起總結: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跟波長相差不多。
師:光也是一種波,也能夠發(fā)生衍射。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光的衍射。
(二)進行新課
1.光的衍射
師:通過前面對光的干涉的學習,我們知道光是具有波動性的,光既然是一種波,那么在傳播過程中也應該具有衍射的現象,大家有沒有見過光的衍射現象呢?能舉出例子嗎?
(學生討論后,一致認為,光波也應有衍射本領,但無法舉出例子)
師:根據我們剛才復習的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大家說說看,為什么平時我們不易觀察到光的衍射?
生:可能是因為光波波長很短,而平常我們遇到的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較大,所以不易觀察到光的衍射現象.
師:很有道理,大家來想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
(學生討論,設計出多種實驗觀察方案,絕大部分著眼于發(fā)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教師加以肯定鼓勵)
[實驗觀察]
安排學生根據上面的設想,自制單縫和小孔.
1.用單縫觀察日光燈光源.
2.用小孔觀察單色點光源.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然后告訴我你看到的現象.
(學生回答基本上有兩類現象,一是觀察到了單一的一條亮線或一個圓形亮點,二是觀察到比較模糊的明暗相間的線狀或環(huán)狀條紋)
師:大家做得很認真,有幾位同學已成功地觀察到了光的衍射現象,現在我們再用更好的裝置來一起觀察一下光的衍射現象.
[教師演示]
在不透明的屏上裝有一個寬度可以調節(jié)的單縫,用氦氖激光器照射單縫,在縫后適當距離處放一光屏,如圖所示.
EMBED MSPhotoEd.3
調節(jié)單縫寬度演示,得出下列結果.
縫寬 較寬 較窄 很窄 極窄 關閉 屏上現象 一條較寬亮線 一條較窄亮線 亮線變寬、變暗并出現明暗相間條紋 明暗條紋清晰、細小 條紋消失 師:請大家將我們的實驗結果與課本插圖的幾幅照片比較,總結一下光要發(fā)生明顯的衍射應滿足什么條件.
生:當狹縫的寬度比波長小或跟波長差不多時,光偏離了直線傳播方向,發(fā)生了明顯的衍射.
(點評:通過實驗探究,獲取必要的感性認識。為以后從理論上認識光的衍射奠定基礎。)
師:大家通過實驗觀察到,光在傳播過程中能離開直線繞過障礙物到達陰影里去,這一現象叫做光的衍射現象.衍射時產生的明暗條紋叫做衍射圖樣.其實,不僅單縫,還有圓孔,多條平行狹縫以及各種不同形狀的障礙物都能使光發(fā)生衍射.同機械波的衍射一樣,光發(fā)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長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長還小.
師:下面我們再來觀察一下圓孔和光柵的衍射現象.
(教師演示,將單縫分別換成圓孔和光柵,可以在屏上觀察到清楚的明暗相間的圓環(huán)和清晰的明暗相間的條紋.)
師:同學們已經注意到,在衍射現象中,常有一些亮線和暗線,據此大家來猜猜原因.
生:在干涉現象中我們也觀察到明暗相間的條紋,我想這里的道理應該跟在干涉現象中差不多.
師:猜想有道理.其實在光的衍射現象中,來自單縫或圓孔上不同位置的光,到光屏處的路程差滿足一定的特點,疊加時加強或減弱,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這確實跟光的干涉原理是相似的,大家再考慮一下,如果用白光做衍射實驗,條紋會怎樣呢?
生:條紋應該是彩色的,因為不同色光波長不同,在疊加時形成條紋位置也不一樣,疊合時形成彩色.
師:回答得非常好,大家明白了嗎?
生:明白.(教師指導學生用兩支鉛筆并攏觀察日光燈衍射條紋)
師:光的衍射現象表明,我們平時說的“光沿直線傳播”只是一種特殊情況。在障礙物的尺寸比波長大得多的情況下,光的傳播是沿直線,當障礙物的尺寸可以與光的波長相比擬時,光的衍射現象就十分顯著,這時就不能說光沿直線傳播了。
師:在光的衍射現象中,歷史上有過一個“泊松亮斑”的故事,請大家來閱讀課本66頁“科學足跡”欄目中的短文――泊松亮斑.
師:大家想不想看看這個亮斑?
生:想.
(教師演示,用被磁化的鋼針吸一粒鋼珠,懸起,使激光束與鋼珠球心在同一直線上,如圖所示,就能在屏上觀察到鋼珠暗影中心有一亮斑,即泊松亮斑.)
EMBED MSPhotoEd.3
高中物理知識活動教案大全精選篇4
一、新課引入
實驗演示:教師將一塊偏振片在筆記本電腦前轉動,請學生觀察屏幕的變化情況。
電腦屏幕隨著偏振片的轉動,發(fā)生明顯的明暗的變化。如圖1所示。學生觀察到這一奇妙的現象時,都不由地發(fā)出驚嘆聲,不禁問道: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象呢?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圖1
教師告訴學生手中的這片圓形薄片叫偏振片,這種現象稱為偏振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這是本堂課要解決的重要內容之一,希望大家在觀察接下來的實驗現象和現象分析后都能知道其中的原因。
二、實驗過程、現象解釋
波有橫波和縱波之分,光是橫波還是縱波,是否所有的波都有偏振現象,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偏振現象,對我們的生活有些什么樣的影響,我們一起來學習和探討。
為了更好的理解和解釋光的偏振現象,我們從直觀、具體的機械波的分析入手。
(一)機械波的偏振實驗演示
實驗1:取一軟繩和中間有一“狹縫”的硬紙板,使軟繩從“狹縫”中穿過,請兩位同學分別控制繩的兩端,其中一端固定不動,另一端的同學上下抖動,形成一列繩波。調節(jié)狹縫的方向,第一次與繩波的振動方向相同,第二次與繩波的振動方向垂直,觀察繩波經過狹縫后的現象。
現象:繩波的振動方向與狹縫的方向平行時,傳播情況正常;振動方向與狹縫方向垂直時,繩波經過狹縫后消失。現象如圖2所示。
圖2
實驗2:用一彈簧經過“狹縫”,輕撥彈簧,形成一列彈簧波。旋轉狹縫方向,觀察彈簧波的情況。
現象:無論“狹縫”如何,彈簧波均正常傳播,如圖3所示。
圖3
結論:橫波的振動方向與狹縫方向垂直時,波的傳遞受到影響,這種現象就是偏振現象,偏振是橫波特有的現象。
光波是橫波還是縱波,也可用類似的方法檢驗。
實驗3:利用偏振片檢驗自然光是橫波還是縱波。
偏振片介紹: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每個偏振片都有一個特定的方向,只有沿著這個方向振動的光波才能通過偏振片,這個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偏振片對光波的作用就象“狹縫”對機械波的作用一樣。
偏振光介紹:只沿著某個特定方向振動的光。
自然光介紹:太陽、電燈等普通光源發(fā)出的光,包含著垂直于傳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動的光,而且沿著各個方向振動的光波的強度都相同。如圖4所示。
圖4
重復實驗1的演示實驗,再次觀察實驗現象。
電腦屏幕本質上是一片偏振片,圓形薄片是另一片偏振片,當光束通過第一片偏振片P(起偏器)之后(如圖5所示),旋轉第二塊偏振片Q(檢偏器),可以看見光斑亮度周期性變化。當兩個偏振片平行時,透光最強。當兩個偏振片垂直時,透光最弱。如圖5所示。
圖5
通過分析,請學生嘗試類比機械波的偏振來解釋上面的實驗現象。
當激光通過第一片偏振片P后,相當于被“狹縫”卡了一下,只有振動方向跟“狹縫”方向平行的光才能通過,激光通過偏振片P(起偏器)后雖然變成了偏振光,但由于沿各個方向的振動情況相同,無論偏振片透振方向如何,都會有相同強度的光透射過來,再通過第二塊偏振片Q(檢偏器)時就不同了。無論旋轉哪塊偏振片,當兩塊偏振片透振方向相同時,透射光最強,當兩偏振片透振方向垂直時,透射光完全消失,最弱。
高中物理知識活動教案大全精選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振動中的偏振現象,知道只有橫波有偏振現象。
2.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區(qū)別,從光的偏振現象知道光是橫波。
3.了解日常見到的光多數是偏振光,了解偏振光在生產生活中的一些應用。
【學習重點】
光的偏振實驗的觀察和分析。
【知識要點】
1.偏振現象
我們這里用的太陽光源包含了垂直于傳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動的光,而且各個方向振動的光波強度都相同,這種光叫自然光。通過起偏器后,這種光就只能沿著一個特定方向振動,這種光叫做偏振光。橫波只沿著某一個特定方向振動,稱為波的偏振。只有橫波才有偏振現象。h3Rx6SXKPE
2.偏振片
3.偏振現象的應用
<1)偏振濾光片
<2)車燈玻璃和擋風玻璃
<3)偏光眼鏡<觀看立體電影)
<4)拍攝水面景物
<5)液晶顯示
【典型例題】
例題1.兩個偏振片緊靠在一起,將它們放在一盞燈的前面以致沒有光通過。如果將其中的一片旋轉180°,在旋轉過程中,將會產生下述的哪一種現象h3Rx6SXKPE
A.透過偏振片的光強先增強,然后又減弱到零
B.透過的光強先增強,然后減弱到非零的最小值
C.透過的光強在整個過程中都增強
D.透過的光強先增強,再減弱,然后又增強
解讀:起偏器和檢偏器的偏振方向垂直時,沒有光通過;二者的偏振方向平行時,光強度達到最大.當其中一個偏振片轉動180°的過程中,兩偏振片的方向由垂直到平行再到垂直,所以通過的光強先增強,又減小到零.h3Rx6SXKPE
答案:A
例題2.夜間行車時,對面來車的車燈的強光刺眼會使司機看不清路況,因此兩車交會前要交替滅燈,同時減速,這樣很不方便。科學家設想,把每輛車前大燈罩玻璃換成偏振片,把車前擋風玻璃也設計一塊偏振片,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且都與水平面成45°角,如圖所示,當夜晚行車時,就能避免對方燈光刺眼,且司機對自己車燈發(fā)出的光感覺和不加偏振片相同。試述其原理。h3Rx6SXKPE
EMBED CorelDraw.Graphic.8
答案:相向運動的車偏振片透振方向互相垂直,彼此的擋風玻璃上的偏振片使對方車燈的偏振光不能通過,但能通過自己車燈的偏振光。h3Rx6SXKPE
【達標訓練】
1.波可以分為縱波橫波,在縱波中,各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______________;在橫波中,各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___________。h3Rx6SXKPE
2.有些光,包含著在垂直光的傳播方向上沿___________方向振動的光,這些方向上的光的強度都___________,這樣的光叫___________光。當這種光垂直透過某一線狀狹縫后,光的振動方向只沿___________方向,這樣的光叫___________光。h3Rx6SXKPE
3.下列哪些波能發(fā)生偏振現象 ( >
A.聲波 B.繩波
C.橫波 D.縱波
4.關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自然光就是白光
B.偏振光就是單色光
高中物理知識活動教案大全精選篇6
目的 1、知識與技能
1、分子間存在空隙;且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實際表現出來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間的距離r<r0時,實際表現的分子力為斥力,這個斥力隨r的減小而迅速增大。< p="">
3、知道分子間的距離r>r0時,實際表現的分子力為引力,這個引力隨r的增大而減小。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應用宏觀物體來模擬和理解微觀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子間作用力隨分子間距的變化規(guī)律,理解量變和質變的變化關系。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1.分子間的分子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規(guī)律。2.能用分子力解釋簡單的現。
教學難點:分子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法、講述法、分析推理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提問)(1)什么叫擴散現象?什么叫布朗運動?
(2)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說明了什么問題?
總結:
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都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如果固體和液體的分子是一個挨著一個地緊靠在一起的,顆粒或分子就不會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因此就不可能有布朗運動,也不可能產生擴散現象。
物體都是由一個個分子組成的,而且分子之間還有空隙,可是要把固體的一部分跟另一部分分開卻是很困難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這個問題。
(二)進行新課
1.分子間有空隙
[演示]在長約1m一端開口的玻璃管里裝上一半水,再沿管壁慢慢地把染色的酒精注滿,這時可清楚地看到水和酒精的分界面,把管口封閉,上下顛倒幾次,使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觀察總體積的變化。
[現象]發(fā)現水和酒精的總體積變小
[說明的問題]這種現象進一步說明了
2.分子間的作用力
(提問)用力拉伸物體,比較困難,為什么?
用力拉伸物體時,物體內要產生反抗拉抻的彈力,是因為 。
[實驗]
(1)把兩塊純凈的鉛壓緊,由于分子間的引力,兩塊鉛就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個重物也不能把它們拉開;
(2)把兩塊光學玻璃的表面磨得既光滑又相吻合,并把表面處理干凈,施加一定的壓力就可以使它們粘合在一起,這也是利用了分子間的引力。
分子間有引力,那么分子間為什么緊緊吸在一起,分子間卻有空隙呢?
這是由于 。
用力壓縮物體比較困難,物體內要產生反抗壓縮的彈力,就是物體內大量分子間斥力的宏觀表現。
小結:分子之間同時存在著相互的引力和斥力,這兩個力的合力即為表現出的分子之間的作用力。
3.分子間作用力的變化規(guī)律
經過大量實驗證明,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
[投影]分子間的作用力跟距離的關系示意圖
圖中橫軸表示分子間距,縱軸表示分子間作用力,斥力用正值表示,引力用負值表示,F為斥力與引力的合力,即分子力,F為正值時,表示合力為斥力,F為負值時,表示合力為引力。
[提問]從圖中曲線走勢可得到哪些信息?
(1)從圖中可看出:引力線比斥力線平緩些。由此可知,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r的增大而減小,且斥力比引力減小得快。
(2)如果過r軸上任一點作一條跟F軸平行的直線與兩虛線分別相交,這兩個交點的縱坐標分別代表當分子間距離為這一特定值r時的斥力和引力的大小,它們的代數和即為平行線與實線交點的縱坐標的數值,也就代表兩個分子間斥力和引力的合力大小,即分子力的大小。
(3)當分子間距離r=r0時(r0為10-10m),引力和斥力相等,此二力的合力為零,即分子間呈現沒有作用力,此時分子所處的位置為平衡位置。
(4)當分子間距離r<r0時,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多一些,故斥力大于引力,此時分子間呈現出有相互的斥力作用(此時引力仍然存在)。< p="">
(5)當分子間距離r>r0時,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多一些,故引力大于斥力,此時分子之間呈現有相互的引力作用(但此時斥力仍然存在)。
(6)分子間可以發(fā)生相互作用力的時間很短,一般當分子之間的距離超過分子直徑的10倍時,可認為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為零。
4.分子動理論
由于物體是由數量極多的分子組成的,這些分子單獨來看,運動是不規(guī)則的,帶有偶然性的,但從總體上看,大量分子的運動遵守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叫做統(tǒng)計規(guī)律。
(三)課堂總結、點評
1.分子間有空隙。
2.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它們的合力就是分子力,分子力大小與分子間距有關。
3.當r=r0(數量級為10-10m)時,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當r等于分子直徑的10倍以上時,分子間作用力也近似為零,此時是因為F引=0,F斥=0?
高中物理知識活動教案大全精選篇7
一、課題: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選修3-3 第七章分子動理論第3節(jié)《分子間的作用力》
二、教學目的:
①知道分子間存在間隙;
②通過演示實驗和事實,推理論證出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指導實際表現出來的分子力是斥力和引力的合力;
③掌握斥力、引力及分子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定性規(guī)律,并能說出其物理意義;
④并能用分子力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體會物理離不開生活;
⑤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實驗依據;
⑥了解統(tǒng)計規(guī)律的意義。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①分子間有間隙;
②分子間同時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的特點,兩者合力是分子力。
教學難點:
①用分子力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
②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關系的圖像。
四、課的類型:
新授課
五、教學方法:
演示法、教授法、討論探究法、歸納類比法
六、教學用具:
2個量筒(分別盛有20ml的酒精和20ml的水)、兩個圓柱形鉛塊(端面磨平光滑)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教師設問、學生回答,有下劃線處是學生回答)
首先我們來復習前兩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在第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用單分子油膜法來估測油膜分子的直徑,我們得到分子直徑的數量級是 ,我們知道了物體是有大量的分子組成的。在第二節(jié)我們學習了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我們從這個運動和這個現象中得出分子是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其中擴散運動指的是一個物體的分子進入到另一個物體分子的內部,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能夠發(fā)生這種現象?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的物體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讓他們有如此固定的形狀呢?(此處可做適當停頓,讓同學們進行猜想)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分子間有間隙
演示實驗:將量筒內的水和酒精混合,觀察混合后總體積的變化。
提問學生: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如何變化?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總結歸納學生的回答: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上述實驗可以說明液體的內部分子之間是有空隙的。同樣大家都知道氣體分子之間是有很大空隙的,所以氣體很容易被壓縮。
提問學生:那么我們結合上一節(jié)的內容,大家能給我舉出固體間有間隙的例子嗎?
如:課本第五頁醬油中的色素擴散到了雞蛋里面,金片和鉛片壓在一起互相擴散到對方中去。
提問學生:壓縮面包體積變小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隙嗎?
總結歸納學生的回答:壓縮面包只是把氣體擠出,不能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在第一節(jié)討論分子的大小時,認為油膜分子式一個挨一個緊密排列的,那只是為了估算分子直徑的數量級而做的設想,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實際上分子大小比估算值要小,中間是存在間隙的,但數量級還是正確的。
2、分子間存在引力
我們周圍的物理為什么有其固定的形狀,而且我們知道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把他們的分子吸引到了一起?之前我們學習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告訴我們自然界的任何兩個物體都相互吸引,那我們能不能猜想分子間也是有吸引力的呢?
演示實驗:兩個圓柱形鉛塊,當把端面刮平后,讓他們端面緊壓在一起,松開手后并不分開,而且下面還可以懸掛一定的重物。
提問學生: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總結歸納學生的回答:兩個鉛塊分子間的吸引力把兩個鉛塊吸引到了一起。
提問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大家能給我舉出分子間存在引力的例子嗎?
如:拉斷繩子要用力,粉筆在黑板上留下字跡。
3、分子間存在斥力
如果分子間只存在引力,那么世間萬物不都變成一個個小球了嗎?但我們知道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的。這說明了分子間除了有引力還應該還有斥力。比如說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都說明了分子間是存在斥力的。
做學案例一:
例一 將下列實驗事實與其產生的原因對應起來。
實驗事實:
A、水與酒精混合后體積變小
B、固體很難被壓縮
C、細繩不容易被拉斷
D、糖在熱水中溶解的快
E、冷凍食品也會變干
產生原因:
a、固體分子也在不停地運動
b、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c、分子之間存在著間隙
d、分子間存在著引力
e、分子間存在著斥力
與A、B、C、D、E五個實驗事實相對應的原因分別是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c、e、d、b、a
4、分子間斥力引力的大小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