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

時間: 沐欽 物理教案

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學的簡潔特征。比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精選篇1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課 題 7.3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第 4 課 時 計劃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同時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現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定性規律,知道分子間距離是R0時分子力為零,知道R0的數量級;

(3)了解在固體、液體、氣體三種不同物質狀態下,分子運動的特點;

(4)通過一些基本物理事實和實驗推理得出分子之間有引力,同時有斥力。這種以事實和實驗為依據求出新的結論的思維過程,就是邏輯推理。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一是通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和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的一些演示實驗和事實,推理論證出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2)二是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 隨分子間距離的變化而變化,而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能正確理解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關系的曲線的物理意義。 教學流程內容板書 關鍵點撥

加工潤色 分子力的特點

1.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一般固體難于拉伸,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B.一般液 體易于流動和變成小液滴,說明液體分子間有斥力

C.用氣筒給自行車胎打氣,越打越費力,說明 壓縮后的氣體分子間有斥力

D.高壓密閉的鋼筒中的油沿筒壁溢出,這是鋼分子對油分子的斥力

解析 固體難于拉伸,是分子間引力的表現,故A 對;B中液體的流動性不能用引力、斥力來說明,它的原因是化學鍵的作用;自行車胎內越打氣,氣體越多,氣體的壓強會越大,打氣就越費力,這不是分子斥力的結果,況且分子斥力始終存在;在氣體狀態下,分子力表現為引力.鋼分子間有空隙,油從筒中溢出,是外力作用的結果,而不是鋼分子對油分子的斥力,故只有A正確.答案 A

2.(20__ ·濟寧高二檢測)當兩個分子之間的距離為r0時,正好處于平衡狀態,下面關于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分子間的距離小于r0時,它們之間只有斥力作用

B.兩分子間的距離小于r0時,它們之間只有引力作用

C.兩分子間的距離小于r0時,它們之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

D.兩分子 間的距離等于2r0時,它們之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

解析 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故A、B錯誤;當rr0時,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引力大于斥力,故D正確.答案 D

分子力做功

3.兩個分子從遠處(r>10-9 m)以相等的初速度v相向運動,在靠近到距離最小的過程中,其動能的變化情況為(  ).

A.一直增加 B.一直減小

C.先減小后增加 D.先增 加后減小

解析 從r>10-9 m到r0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隨距離的減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動能增加;當分子間距離由r0減小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隨距離減小,分子間作用力做負功,分子動能減小,D正確,A、B、C錯誤.答案 D

4.甲、乙兩個分子,甲固定不動,若乙分子從靠近到不能靠近的位置開始使兩分子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直到大于10r0,則乙分子運動的加速度,速度如何變化?

解析 乙分子的加速度先減小,再增大,再減小;乙分子運動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答案 見解析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的:

1、了解光的電磁說及建立過程;

2、了解各種電磁波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它們的行為服從共同的規律。由于頻率不同而呈現出的不同特性。并熟悉它們的不同應用。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光具有波動性,它是以什么實驗事實為依據的?

導入新課

1、光的電磁說

19世紀初,光的波動說獲得很大成功,逐漸得到人們公認。

但是當時人們把光波看成象機械波,需要有傳播的媒介,曾假設在宇宙空間充滿一種特殊物質“以太”,“以太”應具有的性質,一是很大的彈性(甚至象鋼一樣)二是極小的密度(比空氣要稀薄得多),然而各種證明“以太”存在的實驗結果都是否定的,這就使光的波動說在傳播媒介問題上陷入了困境。

19世紀6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提出電磁場的理論,預見了電磁波的存在,并提出電磁波是橫波,傳播的速度等于光速,根據它跟光波的這些相似性,指出“光波是一種電磁波”-----光的電磁說。

1888年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測得它傳播的速度等于光速,與麥克斯韋的預言符合得相當好,證實了光的電磁說是正確的。

2、電磁波譜

我們已知無線電波是電磁波,其波長范圍以幾十千米到幾毫米,又已知光波也是電磁波,其波長不到1微米,可見電磁波是一個很大的家族,作用于我們眼睛并引起視覺的部分,只是一個很窄的波段,稱可見光,在可見光波范圍外還存在大量的不可見光,如紅外線、紫外線等等。

(一)、紅外線

發現過程:

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謝耳用靈敏溫度計研究光譜各色光的熱作用時,把溫度計移至紅光區域外側,發現溫度更高,說明這里存在一種不可見的射線,后來就叫做紅外線。(用棱鏡顯示可見譜)

特點:最顯著的是熱作用

應 用:

(1)紅外線加熱,這種加熱方式優點是能使物體內部發熱,加熱效率高,效果好。

(2)紅外攝影,(遠距離攝影、高空攝影、衛星地面攝影)這種攝影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

(3)紅外線成像(夜視儀)可以在漆黑的夜間能看見目標。

(4)紅外遙感,可以在飛機或衛星上戡測地熱,尋找水源、監測森林火情,估計家農作物的長勢和收成,預報臺風、寒潮。

(二)、紫外線

發現過程:

1801年德國的物理學家里特,發現在紫外區放置的照相底板感光,熒光物質發光。

特性:主要作用是化學作用,還有很強的熒光效應,殺菌消毒作用。

應用:

紫外照相,可辨別出很細微差別,如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留在紙上的指紋。

照明和誘殺害蟲的日光燈,黑光燈。

醫院里病房和手術室的消毒。

治療皮膚病,硬骨病。

(三)、倫琴射線

發現過程: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在研究陰極射線的性質時,發現陰極射線(高速電子流)射到玻璃壁上,管壁會發出一種看不見的射線,倫琴把它叫做X射線。

產生條件:高速電子流射到任體固體上,都會產生X射線。

特性:穿透本領很強。

應用:

工業上金屬探傷

醫療上透視人體。

此外還有比倫琴射線波長更短的電磁波,如放射性元素放出的r射線

(四)、電磁波譜

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倫琴射線、r射線合起來構成了范圍廣闊的電磁波譜。

從無線電波到r射線,都是本質相同的電磁波,它們的行為服從共同的規律,另一方面由頻率或波長的不同而又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如波長越長的無線電波,很容易表現出干涉、衍射等現象,隨波長越來越短的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r射線要觀察到它們的干涉、衍射現象、就越來越困難了。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精選篇3

本節授課內容: §17.1 能量量子化 個人觀點 備課人:范世豪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熱輻射及熱輻射的特性。

2.了解黑體輻射,了解黑體熱輻射的強度與波長的關系 。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及提出的科學過程,領會這一科學突破過程中科學家的思想。

4.了解宏觀物體和微觀粒子的能量變化特點,體會量子論的建立深化了人們對于物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量子的概念。

難點: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為主,啟發、引導。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1.黑體與黑體輻射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27第一段,思考:什么是熱輻射,物體的熱輻射有什么特性?(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1)熱輻射現象

我們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在輻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這種輻射與由于物體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發而造成的,它與溫度有關,因此稱為熱輻射。

所輻射電磁波的特征與溫度有關。 當溫度升高時,熱輻射中較短波長的成分越來越強。。例如:在給鐵塊加熱使其溫度升高時,從看不出發光到暗紅到橙色到黃白色 ,這表明輻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情況隨物體的溫度而有所不同。

課件展示:鐵塊在溫度升高時顏色的變化(下圖)。

1

1 熱輻射

①定義

②特性

輻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情況隨物體的溫度而有所不同。

(2)黑體

除了熱輻射之外,物體表面還會吸收和反射外界射來的電磁波。不同的物體吸收和反射電磁波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能全部吸收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而不發生反射的物體,稱為絕對黑體,簡稱黑體。

?課件展示黑體模型(如下圖)并進行闡釋。

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帶小孔的空腔,那么射入小孔的電磁波在空腔內表面會發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終不能從空腔射出。這個小孔可近似看作黑體。

2.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

一般材料的物體和黑體輻射電磁波的情況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材料的物體輻射電磁波的情況除與溫度有關,還與材料的種類和表面狀況有關,而黑體輻射電磁波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只與黑體的溫度有關。

研究黑體輻射的規律是了解一般物體熱輻射性質的基礎,請閱讀教材“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稍后,課件展示(如下圖)并講解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

輻射強度?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精選篇4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聚變反應的特點及其條件.

2.了解可控熱核反應及其研究和發展.

3.知道輕核的聚變能夠釋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將為人類提供廣闊的能源前景。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培養他們歸納與概括知識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導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更加熱愛科學、勇于獻身科學。

2.認識核能的和平利用能為人類造福,但若用于戰爭目的將給人類帶來災難,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為人類早日和平利用核聚變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重點

聚變核反應的特點。

聚變反應的條件。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可供實物投影、放像、課件播放等。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提問1:利用核能的兩大途徑分別是什么?

☆學生:輕核的聚變核重核的裂變。

復習提問2:利用重核裂變獲取核能時,有哪些不利因素?

☆學生:燃料利用率低,廢料處理存在隱患。

復習提問3:什么是核子平均質量?從核子平均質量曲線可以看出,最大效能利用核能的途徑是什么?

☆學生:原子核的質量除以核子總數;輕核聚變。

教師: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我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前蘇聯用了四年,美國用了7年。氫彈爆炸釋放核能是通過輕核的聚變來實現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聚變的問題.

學生:學生認真仔細地聽課

點評:通過介紹我國第一氫彈爆炸,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二)進行新課

1.聚變及其條件

提問: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一段,回答什么叫輕核的聚變?

學生仔細閱讀課文

學生回答:兩個輕核結合成質量較大的核,這樣的反應叫做聚變。

投影材料一:核聚變發展的歷史進程

提問:請同學們再看看比結合能曲線(圖19.5-3),想一想為什么輕核的聚變反應能夠比重核的裂變反應釋放更多的核能?

讓學生了解聚變的發展歷史進程。

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學生回答:因為較輕的原子核比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質量更大,聚變成質量較大的原子核能產生更多的質量虧損,所以平均每個核子釋放的能量就更大

點評: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歸納補充:

(1)氫的聚變反應:

21H+21H→31He+11H+4 MeV、

21H+31H→42He+10n+17.6 MeV

(2)釋放能量:ΔE=Δmc2=17.6 MeV,平均每個核子釋放能量3 MeV以上,約為裂變反應釋放能量的3~4倍

提問:請同學們試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說明核聚變發生的條件?

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思考、歸納總結并分組討論。

得出結論

微觀上:參與反應的原子核必須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圍,即10-15 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這種程度,必須使它們具有很大的動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間巨大的庫侖斥力。

宏觀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動能,就要把它加熱到幾百萬攝氏度的高溫。

點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考慮核聚變的條件,有助于加深理解。

教師說強調:聚變反應一旦發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給它能量,靠自身產生的熱就可以維持反應持續進行下去,在短時間釋放巨大的能量,這就是聚變引起的核爆炸。

教師補充說明:

(1)熱核反應在宇宙中時時刻刻地進行著,太陽和很多恒星的內部溫度高達107 K以上,因而在那里進行著激烈的熱核反應,不斷向外界釋放著巨大的能量。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約為3.8×1026 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億分之一。太陽在“核燃燒”的過程中“體重”不斷減輕。它每秒有7億噸原子核參與碰撞,轉化為能量的物質是400萬噸。科學家估計,太陽的這種“核燃燒”還能維持90億~100億年。當然,與人類歷史相比,這個時間很長很長!

教師:希望同學們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太陽能有關方面的知識及其應用。

(2)上世紀四十年代,人們利用核聚變反應制成了用于戰爭的氫彈,氫彈是利用熱核反應制造的一種在規模殺傷武器,在其中進行的是不可控熱核反應,它的威力是原子彈的十幾倍。

提問:氫彈爆炸原理是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課本圖19.7-1是氫彈原理圖,它需要用原子炸藥來引爆,以獲得熱核反應所需要的高溫,而這些原子炸藥又要用普通炸藥來點燃。

[教師點撥]

[錄像]氫彈的構造簡介及其爆炸情況。

根據你收集的資料,還能通過什么方法實現核聚變?

學生回答:日英開發出激光核聚變新方法、有人提出利用電解重水的方法實現低溫核聚變。

點評:學生自學看書,自己歸納總結,

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2.可控熱核反應

(1)聚變與裂變相比有很多優點

提問:目前,人們還不能控制核聚變的速度,但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和嘗試可控熱核反應,以使核聚變造福于人類。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和實驗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請同學們自學教材,了解聚變與裂變相比有哪些優點?

投影材料二:可控熱核反應發展進程

例:一個氘核和一個氚核發生聚變,其核反應方程是21H+31H→42He+10n,其中氘核的質量:mD=2.014 102 u、氚核的質量:mT=3.016 050 u、氦核的質量:mα=4.002 603 u、中子的質量:mn=1.008 665 u、1u=1.660 6×10-27kg,e = 1.602 2×10-19C,請同學們求出該核反應所釋放出來的能量。

學生計算:

根據質能方程,釋放出的能量為:

教師點拔:平均每個核子放出的能量約為3.3MeV,而鈾核裂變時平均每個核子釋放的能量約為1MeV。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精選篇5

授課題目 3.5~6核裂變 核聚變 第 1 課時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核裂變現象,理解核裂變放出巨大能量的道理

2. 能根據質能方程計算裂變放出的能量

3. 知道什么是鏈式反應,什么是臨界體積

4. 知道聚變反應,理解聚變放出巨大能量的道理

5. 知道可控核聚變反應的優缺點及研究進展情況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結合能的學習和計算,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計算能力

2. 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查閱資料,了解核反應堆的原理及核電站的作用,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核裂變與核聚變的應用,體會物理學的價值和威力。

2. 通過了解核武器、核電站等諸多核知識的應用,體會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科學既能給人類造福也能給類帶來災難。 教學重點 核裂變和核聚變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核裂變的兩個應用及核聚變的點火難度 教學方法 講授法,舉例法,練習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設備 板書或板圖設計

教學過程 環節 檢測內容 檢測結果

及補救措施 針對

教學

重難

點的

當堂

檢測

反饋

教反思

教 學 過 程 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1.引入 1. 復習引入:原子核的結合能如何計算?

2.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原子核蘊含了巨大的能量,今天我們學習原子核能量的兩種應用核裂變和核聚變。 2. 核裂變 1. 概念:重核分裂成幾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的現象稱為核裂變。

2. 練習。哪些屬于核裂變反應。

3. 核裂變能放出巨大能量,核燃料與煤釋放能量的對比。(具體計算留作作業)

4. 鏈式反應、臨界體積的概念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觀察振動的偏振現象

2、知道只有橫波才有偏振現象

3、知道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區別

4、能運用偏振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光現象

重點難點:知道光的偏振現象及光的偏振現象說明光是一種橫波

復習提問:

(1)什么是橫波?什么是縱波?

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橫波,抖動水平軟繩時產生的波就是橫波,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一致的波叫縱波,像水平懸掛的彈簧一端振動時形成的沿彈簧傳播的波。

引入: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光具有波動性,那么光波究竟是橫波還是縱波呢?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四節:光的偏振。

新課教學:

我們先通過一個實驗來看看怎么判斷一種波是橫波還是縱波。

視頻演示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波傳到狹縫時的情況,看波能否通過狹縫傳到木板的另一側。

實驗現象:繩上形成的橫波,當狹縫與振動方向一致時,波不受阻礙,能通過狹縫,而當狹縫與振動方向垂直時,波被狹縫擋住,不能通過狹縫傳到木板另一端;對彈簧上形成的縱波,無論狹縫怎樣放置,彈簧上疏密相間的波均能順利通過狹縫傳播到木板另一側。

思考與討論:在橫波傳播過程中,當狹縫既不與振動方向平行也不與振動方向垂直時,波能通過狹縫繼續傳播嗎?

實驗觀察:有部分振動能通過狹縫。

橫波的偏振:橫波能夠通過與波源振動方向不垂直的狹縫的現象稱為偏振現象。

受這個實驗的啟示,我們可以利用類似的實驗來判斷光波是橫波還是縱波。

光波的偏振

儀器介紹:

1.偏振片:由特殊的材料制成,它上面有一個特殊的方向(透振方向)。只有振動方向與透振方向平行的光能夠完全通過偏振片。振動方向與透振方向不垂直的光可以部分通過,振動方向與透振方向垂直的光,完全不能通過。

實驗1:讓太陽光或燈光通過偏振片P,在P的另一側進行觀察透射光的強度。旋轉偏振片,觀察透射光的強度是否變化。

現象:可以看到偏振片是透明的。以光的傳播方向為軸旋轉偏振片 P,透射光強度不變;

實驗2:偏振片P的后面再放一個偏振片Q,觀察通過兩個偏振片的透射光。什么時候最亮?什么時候最暗?

現象:當Q和P的透振方向平行時,透射光強度最大,但是,比通過一塊偏振片時要弱。當Q和P的透振方向垂直時,透射光強度最弱,幾乎為零。

實驗現象分析:

高中物理學教科書教案精選篇7

一、教材分析

《光的顏色 色散》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4第13章第五節的教學內容,主要認識光的偏振現象以及偏振現象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振動中的偏振現象,知道只有橫波有偏振現象

2、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區別,知道日常見到的光多是偏振光。

2、能力目標

1、知道偏振光的一些應用

2、通過光的偏振現象說明光是橫波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了解偏振現象應用的廣泛性,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光的偏振現象說明光是橫波

2、教學難點

發射和折射時,為什么會使光波形成偏振

四、學情分析(根據個人情況寫)

五、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理論分析、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偏振片、立體眼鏡、軟繩且一端固定在墻上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復習提問1:電磁波是橫波還是縱波?電磁波在轉播時,電矢量E 、磁矢量B和傳播方向x有什么關系?

學生:答問…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引入: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電磁波是橫波,而光波是電磁波,故光波肯定是橫波。而且,由于光波在傳播時,引起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的主要是電矢量E ,我們在研究光波的傳播時,就可以用E-x圖象類比機械波的y-x圖象。

本節課,我們將看一看光作為一種橫波所顯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現象——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偏振現象

啟發:我們已經從理論上知道了橫波和縱波的差別,那么,它們在傳播的過程中,會有什么表象的不同呢?這里看一個演示——

演示:(機械)橫波和縱波在穿過狹縫時的差別

學生:觀察…

現象解釋…

啟發:光波既然是橫波,它的傳播是不是也應該具備機械波的這種特征?由于光的E振動并不是肉眼所能直接觀察的,所有需要借助相關儀器來完成類比實驗。

偏振片介紹…(透振方向)

演示:自然光穿過兩塊偏振片

a、自然光穿過一塊偏振片,轉動透振方向;

b、自然光穿過兩塊透振方向相互平行的偏振片;

c、自然光穿過兩塊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片。

268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沛县| 什邡市| 宁远县| 福泉市| 青神县| 枝江市| 永济市| 墨江| 夏邑县| 阿勒泰市| 太白县| 彰武县| 万宁市| 威信县| 平泉县| 绥滨县| 长泰县| 志丹县| 林芝县| 怀仁县| 天祝| 渭南市| 陆川县| 大足县| 丁青县| 涪陵区| 柘城县| 镇赉县| 津南区| 成都市| 竹山县| 怀仁县| 白玉县| 兴业县| 娱乐| 龙山县| 新营市| 永福县| 巴马|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