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

時間: 沐欽 物理教案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物理學充分利用數學作為工作語言,是目前最尖端的自然科學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中物理學科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精選篇1

一、教材分析

磁感應強度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所以學好本節內容十分重要,首先要告訴學生一定要高度重視本節課內容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磁感應強度B的定義,知道B的單位是特斯拉。

2、會用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進行有關計算。

3、會用公式F=BIL解答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知道物理中研究問題時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

2、通過演示實驗,分析總結,獲取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由個別事物的個性來認識一般事物的共性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磁感應強度的物理意義

學習難點:

磁感應強度概念的建立。

四、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對磁場強弱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且在研究電場時,已經學習確定了一個叫做電場強度的物理量,用來描述電場的強弱。與此對比類似引出表示磁場強度和方向的物理量。

五、教學方法

實驗分析、講授法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準備:認真預習課本及學案內容

2、教師的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節學習目標.

(二)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磁場不僅具有方向,而且也具有強弱,為表征磁場的強弱和方向就要引入一個物理量.怎樣的物理量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呢?緊接著教師提問以下問題.

1.用哪個物理量來描述電場的強弱和方向?

[學生答]用電場強度來描述電場的強弱和方向.

2.電場強度是如何定義的?其定義式是什么?

[學生答]電場強度是通過將一檢驗電荷放在電場中分析電荷所受的電場力與檢驗電荷量的比值來定義的,其定義式為E= .

過渡語:今天我們用相類似的方法來學習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應強度.

(三)新課講解-----第二節 、 磁感應強度

1.磁感應強度的方向

【演示】讓小磁針處于條形磁鐵產生的磁場和豎直方向通電導線產生的磁場中的各個點時,小磁針的N極所指的方向不同,來認識磁場具有方向性,明確磁感應強度的方向的規定。

【板書】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的磁感應強度方向

過渡語:能不能用很小一段通電導體來檢驗磁場的強弱呢?

2.磁感應強度的大小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精選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和掌握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和大小、單位。

2.能用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進行有關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類比(與電場強度的定義的類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磁感應強度的概念,為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磁感應強度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的重點(仍至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通過與電場強度的定義的類比和演示實驗來突破難點

三、教具:蹄形磁鐵,低壓電源等。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課時知識后引入

要點:磁場的概念。 提問、引入新課:

磁場不僅具有方向,而且也具有強弱,為表征磁場的強弱和方向就要引入一個物理量.怎樣的物理量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呢? (緊接著教師提問以下問題.)

哪個物理量來描述電場的強弱和方向?

[學生答]用電場強度來描述電場的強弱和方向.

2.電場強度是如何定義的?其定義式是什么?

[學生答]電場強度是通過將一檢驗電荷放在電場中分析電荷所受的電場力與檢驗電荷量的比值來定義的,其定義式為E=F/q

過渡語:今天我們用相類似的方法來學習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應強度.

(二)新課講解-----第二節 、 磁感應強度

1.磁感應強度的方向

【演示】讓小磁針處于條形磁鐵產生的磁場和豎直方向通電導線產生的磁場中的各個點時,小磁針的N極所指的方向不同,來認識磁場具有方向性,明確磁感應強度的方向的規定。

【板書】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規定為該點的磁感應強度方向

過渡語:能不能用很小一段通電導體來檢驗磁場的強弱呢?

2.磁感應強度的大小

【演示1】用不同的條形磁鐵所能吸起的鐵釘的個數是不同的,說明磁場有強弱。

【演示2】探究影響通電導線受力的因素(如圖)

先介紹勻強磁場:如果磁場的某一區域里,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和方向處處相同,這個區域的磁場叫勻強磁場。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精選篇3

一、教材分析

? 1.教學大綱要求:楞次定律:Ⅱ級,為較高要求層次。

?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楞次定律是電磁感應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一樣也是本章的一個教學重點,是分析和處理電磁感應現象問題的兩個重要支柱之一。

?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變化之間的關系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根據目標,進行實驗設計與操作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 4.教材處理:由于楞次定律的內容較多,可將該部分內容分兩節來上,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得出楞次定律,并學會利用楞次定律判斷簡單的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流的方向。第二節課主要講解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則的推導與運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表述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之間的關系。

?(2)會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表述“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中的“阻礙”的意義。

(3)會用楞次定律判斷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流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過程體會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分析論證、驗證等科學探究要素。

?(2)通過楞次定律的學習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3)通過實驗探究,學會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通過楞次對法拉第研究成果的關注到發現感應電流方向的規律的介紹,讓學生發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能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會分析磁通量的變化。

?2.已經知道了條形磁鐵的磁感線的分布。

?3.學生已經有利用(條形磁鐵、電流計、線圈等)實驗器材研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四、教學器材

教師演示用器材:靈敏電流計,舊干電池一節,標明導線繞向的線圈,條形磁鐵電阻,電鍵,導線若干。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提出問題)

?我們在上節課里已經探究了在閉合回路中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現在來回顧一下

教師提問:

? 第一問:閉合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答: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

第二問:課本第5頁圖4.2-2,磁鐵怎么運動才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

答:磁鐵上下運動時有,靜止時沒有

第三問:上面的實驗中,線圈的磁通量發生怎樣的變化?

答:磁鐵插入時,線圈中磁通量增加,拔出時,磁通量減少。

第四問:產生感應電流時閉合電路中有幾個磁場?

答:兩個磁場 條形磁鐵的磁場及感應電流的磁場

第五問:在第一節的實驗中,電流表的指針為什么有時向右偏轉?有時向左偏轉?

答:表示在不同情況下感應電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第六問:那么,怎樣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之間的關系。”

? 2.假設與猜想

?教師提問:我們已經知道在電磁感應中的三個因素: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原磁場),感應電流及感應電流的磁場(感生磁場)且用右手定則可以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和感生磁場的方向關系。由此我們聯想:感應電流的磁場(感生磁場)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場(原磁場) 之間是否有關系呢?如果確定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否就可以用來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留2到3分鐘時間讓學生討論)

? 學生猜想:

①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的方向相同。

?②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的方向相反。

?③感應電流是由線圈中磁場變化引起的,所以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的變化有關。

?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制定

教師:“為了檢驗各自猜想的正確性,我們現在利用手中的實驗器材(線圈、條形磁鐵、靈敏電流計、導線)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畫出實驗原理圖。”教師可以利用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引導:

(1)如何判斷原磁場的方向及磁通量的變化?

我們可以仍用條形磁鐵進入和離開螺線管來表示原磁場的方向及磁通量的變化。

(2)如何知道感應電流的方向?(教師演示說明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流向的關系。請學生用一節舊電池與滑動變阻器串聯后與靈敏電流計相連,觀察電流分別從a、b流入電流計時,指針的偏轉方向,確定所用電流計的電流方向與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同時提醒學生不同的電流計電流方向與指針的偏轉方向關系不同)

(3)如何知道感應電流激發的磁場的方向?

我們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則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內容,能運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

2.培養觀察實驗的能力以及對實驗現象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3.能夠熟練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則,并理解右手定則實際上為楞次定律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踐活動,觀察得到的實驗現象,再通過分析論證,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2.通過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培養學生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直接參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體驗了一次自然規律發現過程中的樂趣和美的享受,并在頭腦中進一步強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楞次定律的獲得及理解。

2.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

3.利用右手定則判斷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流的方向。

難點: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法、發現法、實驗法

教學媒體

PPT、干電池、靈敏電流表、外標有明確繞向的大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共12組)。 教 學 過 程 與 方 法 備注 (一)引入新課

設問1:感應電動勢、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以及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內容?

設問2:它們與磁通量的變化有何關系?

設問3:你能否猜測一下:感應電流的方向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驗證?

[演示]按下圖將磁鐵從線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

EMBED MSPhotoEd.3

①為什么在線圈內有電流?

②插入和拔出磁鐵時,電流方向一樣嗎?為什么?

③怎樣才能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呢?

本節我們就來探討感應電流方向的判斷方法。

(二)進行新課

1、楞次定律

演示實驗或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目的]研究感應電流方向的判定規律。

[實驗步驟]

(1)按右圖連接電路,閉合開關,記錄下G中流入電流方向與電流表G中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如電流從左接線柱流入,指針向右偏還是向左偏?)

(2)記下線圈繞向,將線圈和靈敏電流計構成通路。

(3)把條形磁鐵N極(或S極)向下插入線圈中,并從線圈中拔出,每次記下電流表中指針偏轉方向,然后根據步驟(1)結論,判定出感應電流方向,從而可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根據實驗結果,填表:

磁鐵運動情況

N極下插

N極上拔

S極下插

S極上拔

磁鐵產生磁場

方向

線圈磁通量變化

感應電流磁場

方向

通過上面的實驗,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當磁鐵移近或插入線圈時,線圈中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相反;當磁鐵離開線圈或從線圈中拔出時,線圈中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相同。

當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方向相反;當穿過線圈的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方向相同。

當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磁通量增加;當穿過線圈的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磁通量減少。

物理學家楞次概括了各種實驗結果,在1834年提出了感應電流方向的判定方法,這就是楞次定律。投影打出楞次定律的內容。

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就是楞次定律。

(1)“阻礙”并不是“阻止”,一字之差,相去甚遠。要知道原磁場是主動的,感應電流的磁場是被動的,原磁通仍要發生變化,感應電流的磁場只是起阻礙變化而已。

(2)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具有普遍意義。

楞次定律符合能量守恒。從上面的實驗可以發現:感應電流在閉合電路中要消耗能量,在磁體靠近(或遠離)線圈過程中,都要克服電磁力做功,克服電磁力做功的過程就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楞次定律也符合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電磁感應中,矛盾雙方即條形磁鐵的磁場(B原)和感應電流的磁場(B感),兩者都處于同一線圈中,且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原磁場的變化,形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的矛盾,在回路中對立統一,正是“阻礙”的形成產生了電磁感應現象。

2、楞次定律的應用及例題講解

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基本步驟:

(1)明確原磁場的方向。

(2)明確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是增加還是減少。

(3)根據楞次定律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4)利用安培定則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例題:法拉第最初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如圖所示,軟鐵環上繞有M、N兩個線圈。當M線圈電路中的開關斷開的瞬間,線圈中的感應電流沿什么方向?

開關斷開前,線圈M中的電流在線圈N中產生的磁場方向向哪? 向下。

開關斷開瞬間,線圈N中磁通量如何變化? 減少。

線圈N中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如何? 向下(阻礙磁通量減少)。

線圈N中感應電流的方向如何? 由下向上,整個回路是順時針電流。

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思路可以概括為以下框圖。

[投影]

3.右手定則

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如何應用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的如果磁通量的變化是由導體切割磁感線引起的,感應電流的方向可以由右手定則來判斷。

右手定則的內容:伸開右手讓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讓磁感線垂直從手心進入,拇指指向導體運動的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應電流的方向。

(三)實例探究---楞次定律的應用

【例1】 如圖所示,試判定當開關S閉合和斷開瞬間,線圈ABCD的電流方向。(忽略導線GH的磁場作用)

解析:當S閉合時

(1)研究回路是ABCD,穿過回路的磁場是電流I所產生的磁場,方向由安培定則判定是指向讀者;

(2)回路ABCD的磁通量由無到有,是增大的;

(3)由楞次定律可知感應電流磁場方向應和B原相反,即背離讀者向內(“增反減同”)。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精選篇5

一.教材分析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楞次定律是電磁學中的重要定律,一個判定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一個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二者前后關聯,映襯了電磁感應現象規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楞次定律是電磁感應這一事物 本身屬性的一個放映,客觀存在且發展變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質的規律,在物理學中稱為定律,從新課程標準來看,是體現“過程與方法”這一具體課程目標的最佳切入點。

教材指明了教學的方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但在探究的細節和過程上,留給了教師和學生廣闊的思考設計空間,有助與激發新思維,發現新方法,提出新問題,得出新結論,體現新課程。

從教材內容來看,楞次定律將學生知識范圍內有關“場”的概念從“靜態場”過渡到“動態場”,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關系復雜,為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楞次定律是電磁學的一個重要規律,對學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決電磁學問題的理論基礎,在高考試題中常以綜合題的形式表現出來,要求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接觸過有關電磁感應現象的知識,但還比較粗淺,尤其對感應電流的方向的判斷沒有進行研究。本節教材力圖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總結出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流方向的判斷所遵守的一般規則

長期以來,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地位平等,以人為本,堅持學生的 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

本節課是規律的探究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現象,是問題,而不是結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上課前告訴學生上課的內容,學生會將結論記住,在課堂上機械的,劇本式的配合老師,沒有深入的思考,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沒有要求學生預習。

面對新現象,新問題,且沒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學生有濃厚的探究欲望,為其思維的發散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本節內容,數學運算,物理理論要求不高,適當地又降低了學習難度,選擇探究式教學是最佳的途徑。

探究式教學重視的是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而不是結論,探究過程是產生創造思維的溫床,過于重視結果可能會導致喪失探 究熱情,扼殺學生探究的欲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a)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感應電流與磁通量變化的關系,并會敘述楞次定律的內容。

b)通過實驗過程的回放分析,體會楞次定律內容中“阻礙”二字的含義,感受“磁通量變化”的方式和途徑。

c)通過實驗現象的直觀比較,進一步明確感應電流產生的過程仍能遵循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

過程與方法

a)觀察實驗,體驗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流存在方向問題。

b)嘗試用所學的知識,設計感應電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動手實驗操作。

c)關注實驗現象的個性,找出實驗現象的共性,并總結出規律,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熱情:在實驗設計,操作過程中逐步積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參與:養成主動參與科學研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交流:在自由開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間,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勵,友好評價,和諧相處。

哲學思考:能夠用因果關系和矛盾論的辨正觀點認識 楞次定律;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楞次定律探究實驗設計和實驗結果的總結。

難點:感應電流激發的磁場與原來磁場之間的關系。

定律內容表述中阻礙二字的理解。

五.設計思想

本節課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讓學生設計,營造一個“安全”的教學環境,廣開言路 ,讓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引導共振。

整節課主要采用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結合實驗探究總結楞次定律的內容,把規律的得出過程和方法放在首位,把學生的情感價值體驗放在重要位置。總體教學布局如下表:

SHAPE MERGEFORMAT

六.教學過程

( 一)實驗引入,引發學生猜想與假設,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師:在探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中,也許你已經注意到,在不同的情況下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是不同的。我們再來重復一下上節課的實驗。

師(演示):磁鐵插進螺線管和從螺線管拔出時,導致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左右來回擺動。

師:大家是否注意到,當我把磁鐵插進螺線管和從螺線管拔出時,回路中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是不同的。那么,感應電流的方向由哪些因素決定?遵循什么規律?大家通過以上的實驗猜想一下。

生:可能與線圈導線的環繞方向,原磁場的方向,原磁通的變化方向有關。

師: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和驗證大家的猜想。

(二)學習新知,開始實驗探究過程

1.學生實驗,自制線圈,弄清線圈導線的繞向

師:同學們認為,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線圈的 繞制方向有關,所以我們必須弄清線圈的繞制方向。使用現成的線圈,由于導線的松動等其它原因,有時導線的繞向不容易弄清。下面我們同學自己動手繞線圈,這樣有利于我們弄清線圈導線的繞向,“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嘛!

分組實驗:(分6組,每組選小組長,記錄員,匯報人,注意合作探究)

實驗準備:一根長約20厘米的塑料管(兩端鋸出卡線槽);一根長約2米的導線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行繞制線圈

2.教師啟發,完成電流方向的指示設 計

師:線圈繞制完成了,我們還要弄清什么問題?

生:感應電流方向的指示。

師:如何指示呢?有哪那些實驗器材可以被我們所利用?

生: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A:利用電路改裝實驗中的表頭,沒有電流時,指針在表盤的中央,當電流從不同的接線柱流入時,指針的偏轉方向不一樣,我們可以根據指針的偏轉方向判定電流的輸入方向。

B:利用發光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將二極管串連接入閉合回路,當二極管發 光,表明感應電流的方向與二極管的導流方向一致。

EMBED PBrush

(學生的知識得到了應用,能力得到了體現,導致學習熱情高漲)

師:該設計怎樣的電路來查明電流方向與電表接線柱,或者是電流方向與二極管發光的關系?

學生活動:(同學之間交流,共同完成設計,對不同的結果給予適當的可行性評價)

師:(從同學的設計中,找到最佳合理設計)如圖所示: SHAPE MERGEFORMAT

師:按照設計的方案,連接電路,辯明指示的方向并做簡要的交代。

師:通過發光二極管也可以判斷電流的方向,正向導電發光,反向不通電,不發光。

3、教師主導,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和數據收集

師:我們要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接下來該干什么呢?

生:連接閉合回路,讓磁通量發生變化,產生感應電流,并用相應的儀器來指示

師:可以設計那些方案來實現呢?

生:(交流互動,依據電磁感應現象,可能性最大的兩種設計如下圖所示)

SHAPE MERGEFORMAT

師:請大家利用小組內的器材,選擇一種電路,連接器材并完成實驗結果記錄

(兩種方案,設計兩種學案)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精選篇6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選修3—2?“電磁感應”一章的重點和難點,涉及的要素多且關系復雜(磁場方向、磁通量的變化、線圈繞向、電流方向等),其規律比較隱蔽,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強。因此,學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較大的難度,也就成為本章教學的難點。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過程,總結出感應電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規律——楞次定律,并對定律內容有初步的認識。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是建立在第二節“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基礎上,雖說教科書中的實驗都是前面教學中做過的,但是從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角度考慮問題,就需要重新研究第二節中的兩個學生實驗。楞次定律對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以及理解電磁感應現象中能量轉化的規律有普遍重要的意義,對右手定則的理解也有幫助,高考考試說明中屬于二級要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內容。?

(2)能初步應用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方向。?

(3)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的反應。?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礙”二字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探索和總結出感應電流方向的一般規律。?

(2)通過實驗教學,感受楞次定律的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總結物理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學會由個別事物的個性來認識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的科學方法。?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利用其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難點:對楞次定律?“阻礙變化”?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在全市七所高中屬于末流水平,數學功底普遍薄弱,理解能力較差。在每一個班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實驗能力又有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新課教學前吃透教材,熟悉學情,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最大潛力,同時借助物理實驗,整合高中物理教學,備好教學方法。通過上一節《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的教學,學生對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已經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本節課針對感應電流的方向做一個詳細的實驗探究。學生實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都能夠得到較好的鍛煉。?

五、教學方法?

?1.?實驗法: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實驗。2.學案問題導向教學法

六、實驗準備

1.學生的學習:導學案、學生實驗器材。?

2.教師的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問題設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布置:分小組合作學習,分6個學習小組。?

七、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解疑設問

檢查落實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1、情景導入 展示目標?

創設情景?

視頻介紹電磁感應新科技;楞次定律演示器改進實驗;演示磁鐵穿過鋁管實驗。?

質疑設問?:?

eq oac(○,1) 、閉合鋁環、開口鋁環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運動

eq oac(○,2) 、強磁性球和鐵球為什么通過鋁管后不是同時落地

2、引入實驗 構建問題

eq oac(○,1) 、磁鐵插入與拔出時指針的偏轉相同嗎?左偏與右偏意味著什么呢

eq oac(○,2) 、電流表指針偏轉有規律嗎

eq oac(○,3) 、應該通過什么途徑來尋找感應電流的方向

3、確定主題 制訂計劃?

eq oac(○,1) 、指針的偏轉不同說明電流的方向不同,那么電流的方向與指針的偏轉有何關系呢

eq oac(○,2) 、猜想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1)與線圈的接法有關;(2)與磁鐵的運動方式有關;(3)與原磁場的方向有關;(4)……?

eq oac(○,3) 、制訂計劃(如何去完成以上的驗證)?

(1)、怎樣獲得感應電流?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線圈所對應的閉合回路。?(2)、要查明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3)、要知道線圈的繞向怎樣,以便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4)、如何選擇實驗器材(5)、實驗中要記錄線圈中磁場的方向、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情況、感應電流的方向及其產生的磁場的方向等。?

指導學生對上面問題討論解決以前學過的,得出本節課的主題:?

1、電流的方向與指針的偏轉有何關系

2、如何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并提出猜想。?

3、確定計劃具體內容?

(1)條形磁鐵與線圈間的相對運動有幾種可能

(2)為了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通量的變化、原磁場的方向的關系在物理學中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控制變量法順次控制。

(二)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

(1)、探究目標: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2)、探究方向:從磁鐵和線圈有磁力作用入手。?

(3)、探究手段:分組實驗(器材:螺線管,靈敏電流計,條形磁鐵,導線)?

(4)、探究過程?:詳見課本P10圖4.3-2

?(實驗記錄,完成表格內容)

N極 S極 磁鐵在管上靜止不動時 磁鐵在管中靜止不動時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N在下 ?S在下? N在下? S在下 原磁場B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 原磁場磁通量Φ變化 增大? 減小 增大 減小? 不變? 不變? 不變? 不變 感應電流的磁場B的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無 無 無 無 原磁場B與感應電流的磁場B、的方向關系 相反 相同 相反 相同 (5)、學生分組討論:?

高中物理學科教案精選篇7

分子的熱運動

課 題 7.2 分子的熱運動 第 3 課時 計劃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1)知道并記住什么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教學流程內容板書 關鍵點撥

加工潤色 1.下列事例中,屬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A.秋風吹拂,樹葉紛紛落下

B.在箱子里放幾塊樟腦丸,過些日子一開箱就能聞到樟腦的氣味

C.煙囪里冒出的黑煙在空中飄蕩

D.室內掃地時,在陽光照射下看見灰塵飛揚

解析 樹葉、灰塵、黑煙(顆粒)都是由若干分子組成的固體微粒,它們的運動都不是分子運動,A、C、D錯,B對.答案 B

2.在下列給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擴散現象的有(  ).

A.雨后的天空中懸浮著許多小水珠

B.海綿吸水

C.把一塊鉛和一塊金的接觸面磨平,磨光后,緊緊地壓在一起,幾年后會發現鉛中有金

D.將大米與玉米混合在一起,大米與玉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解析 擴散現象指不同的物質分子彼此進 入對方的現象,很明顯A、B、D不是分子進入對方的現象,C屬于擴散現象.答案 C

3.在房間的一端打開一瓶香水,如果沒有空氣對流,在房間的另一端的人并不能馬上聞到香味,這是由分子運動速率不大造成的.這 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解析 氣體分子運動的速率實際上是很大的,常溫下在105 m/s左右,之所以不能馬上聞到香味,是因為分子運動無規則,與空氣分子不斷的碰撞,運動方向不斷改變,不能向某一方向一直運動,大量的分子擴散到另一位置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人要聞到香味必須香味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行.

知識點二 布朗運動與分子熱運動

4.在較暗的房間里,從射進來的光束中用眼睛直接看到懸浮在空氣中的顆粒的運動是

(  ).

A.布朗運動

B.分子的熱運動

C.自由落體運動

D.氣流和重力共同作用引起的運動

解析 布朗運動的實質是液體或氣體分子對其中的懸浮顆粒的不斷撞擊,因作用力不平衡而引起的顆粒無規則運動,布朗運動只能在顯微下才能看到.本題中懸浮在空氣中被眼睛直接看到的塵埃顆粒,其體積太大,空氣分子在各方向的沖擊力平均效果相互平衡,實質上這些微粒的運動是由氣流和重力共同作用 下所做的復雜運動.故D項正確.答案 D

5.關于分子的熱運動,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就是分子的熱運動

B.布朗運動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同種物質的分子的熱運動激烈程度相同

C.氣體分子的熱運動不一定比液體分子激烈

D.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其內部的分子熱運動就越激烈

解析 布朗運動是指固體小顆粒的運動,A錯.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 動越激烈,與物體的種類無關,B錯、C對.物體的微觀分子熱運動與宏觀運動速度大小無關,D錯,故選C.

答案 C

6.A、B兩杯水,水中均有微粒在做布朗運動,經顯微鏡觀察后,發現A杯中微粒的布朗運動比B杯中微粒的布朗運動激烈,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A杯中的水溫高于B杯中的水溫

B.A杯中的水溫等于B杯中的水溫

C.A杯中的水溫低于B杯中的水溫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兩杯水溫的高低

解析 布朗運動的劇烈程度,跟液體的溫度和微粒的大小兩個因素都有關,因此根據布朗運動的激烈程度不能判斷哪杯水的溫度高,故D對.答案 D

知識點三 分子熱運動

7.下列所舉的現象,哪些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著的(  ).

A.將香水瓶蓋打開后能聞到香味

B.汽車開過后,馬路上塵 土飛揚

C.灑在地上的水,過一段時間就干了

D.懸浮在水中的花粉做無規則的運動

解析 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都能說明分子在不停 地做無規則運動,香水的擴散,水分子在空氣中的擴散以及懸浮在水中的花 粉的運動都說明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故A、C、D均正確,而塵土不是單個分子,是顆粒,塵土飛揚不是分子的運動,故B錯.

答案 ACD

266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隆化县| 纳雍县| 海盐县| 紫金县| 乐安县| 类乌齐县| 陆丰市| 邯郸市| 岳阳县| 聂荣县| 宁陕县| 宝坻区| 托克托县| 罗山县| 临朐县| 永丰县| 尚志市| 游戏| 芒康县| 荆州市| 额尔古纳市| 贵港市| 湛江市| 夏邑县| 肇州县| 台北县| 孝义市| 修文县| 湛江市| 财经| 六枝特区| 深圳市| 临漳县| 洪泽县| 平昌县| 德钦县| 连南| 盐山县| 龙江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