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優秀教學教案
政治是上層建筑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下面小編帶來高中政治優秀教學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政治優秀教學教案 篇2
一、重點難點
1.重點
各類銀行的職能
2.難點
銀行的體系和職能
二、教學方法
本框介紹的是各類銀行的性質特點,學生較易發生職能上的混淆,因此,采用對比的方法,較能鮮明地區分它們之間的異同,便于掌握。同時可采集部分資料,給學生加以介紹,加深對有關知識的了解。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比較導入法
問學生見過“中國銀行”沒有;見過“中國人民銀行”沒有?二者是不是一家銀行?如果不是,那它們有什么區別?有關內容就是本框所講的。引出本框內容。
2.復習提問式
為了使導入新課做到承上啟下,可采取先復習再導入的方法。設問:銀行的含義是什么?銀行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對其內容的回答,進一步指出現實生活中,同學們會經常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銀行,那么我國銀行是怎樣分類的?各自的職能怎么樣?這便是第二框的主要內容。
3.直述導入式
本框題的基本內容是講銀行的主要職能,根據第一框題的內容,已經大體介紹了銀行的基本業務。所以本框題就從銀行在國民經濟中做的具體工作入手,引出這些具體工作不是某一家銀行所能承擔的,而且同是貸款,像三峽工程、工商企業或農村居民個人,情形也是不一樣的,這就直接引出了了解銀行分類及其職能的必要性。
主體內容教學
1.我國現階段的銀行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三類
講清一點,我國現階段銀行分類和依據是按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2.各類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各類銀行的性質和職能,然后完成以下表格:
投影表1: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區別:
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完成上表,教師加以總結。
投影資料1:
中央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領導力量,無論是銀行金融機構,還是非銀行金融機構,都要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和管理。中央銀行的設立,使得政府擁有了一個管理全國金融機構和貨幣金融活動,從而能有力地貫徹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政策的權力機構,所以,人們常把中央銀行稱為“銀行的銀行”。
投影資料2:
商業銀行是我國在1994年金融體制改革中由過去的專業銀行改變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并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因這類銀行依靠吸收活期存款作為發放貸款的基本資本來源,這種短期資金來源只適應經營短期的商業性放款業務,故稱“商業銀行”。
在西方商業銀行有獨資經營、合資經營、集資經營、官商經營、國家經營等不同的組織形式,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作為國家獨資商業銀行,它們不受政府干預,獨立決定投貸方向,堅持銀行資產的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相統一的原則,爭取在最小的風險下獲得利潤。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主要商業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投影表2:
學生完成上述表格,教師加以總結。
要特別指出:商業銀行是特殊企業,是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就此引出銀行利潤,指出其來源。并在此講清“利率”這一概念。
還要指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一些股份制或地方設立的商業銀行也日漸興起,如中信實業銀行、光大銀行、華廈銀行、招商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此外,一些中外合資和外資金融機構也發展很快。
最后要明確,我國商業銀行的專業分工將會互相滲透,其職能和業務范圍向綜合化、多樣化發展。
投影表3:
投影資料3:
政策性銀行是金融家族的新成員,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為了徹底解決國家專業銀行政企不分,集政策性銀行業務與商業性銀行業務為一身的局面,國家在1994年先后組建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至此,我國政策性銀行的運行框架已基本形成。三家政策性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將實行自主、保本經營,企業化管理,不與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競爭。它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從民間借款,專業性強,與政府的產業政策密切配合,這是一種只貸不存的銀行。
高中政治優秀教學教案 篇2
【設計思想】
通過汽車價格變動這個生活例子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汽車價格漲跌的等經濟現象,來發現、總結、歸納經濟的常識。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將視頻、文字、圖片資料等信息有機整合,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做到教學直觀性、科學性與實效性的統一。
【教材分析】
教材第二課是接著第一課貨幣的相關內容的基礎上編寫的。用貨幣購買我們所需要的商品,毫無疑問會涉及到價格這一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因素。經濟生活中價格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材由淺入深地介紹價格變化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價格變化會影響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不同。同時價格變化還會影響相關商品的需求量。價格變化對消費者產生的這些的影響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價格變化還對商品生產者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本節知識也是新課標中新增內容,教師必須講得透徹,而且也要講得生動有趣。
【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維能力正在發展。對生活中的現象也有一定程度的關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對現象的本質的、深刻的分析。他們正需要在學習中加深對一些現象的分析,培養和提高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的知識: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含義
(2)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知識: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和高檔耐用品需求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3)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問題,針對經濟生活中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解釋導致價格變動的原因,并說明價格變動前后企業的供給量和消費者的需求量都發生了什么變化。
2.能力目標
本課的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透過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復雜現象認清問題本質的能力,從而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水平。在學習“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讓學生初步了解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決定和調整產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及開發新產品是根據什么來考慮的。通過探究、分析這些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現實經濟生活的認識和參與日常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在市場經濟生活中,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購買商品是比較經濟合算的,從而可以提高其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市場活動的自主性、競爭性和獨立精神。
【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價格變動對生活、生產的影響。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這一內容。只有理解和懂得了這一影響,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因價格杠桿而引起的一系列經濟現象,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現行經濟制度政策,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因而是重點。
教學難點:需求彈性問題。由于不同的商品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不同,在加上其他因素,如心理預期等的影響,價格變動顯得復雜,而且需求彈性問題是高等教育重點討論的問題,理論性很強,學生現時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和生活閱歷較淺,決定了理解這一問題有不小難度。因此是本框題的難點。
高中政治優秀教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人民群眾的含義 (2)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理解: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分析: 聯系歷史和現實,說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2、能力目標:
(1)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2)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學習,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積極投身實踐與群眾實踐相結合
【教學重點】:
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哲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這一觀點,有利于使學生從情感上貼近人民群眾,熱愛人民群眾。
【教學難點】:
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這一方法論要求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對較遠,加之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使學生在群眾觀點上比較模糊,因而把它作為教學難點。
【教學對象】: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但是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好,學習的主體性不強,歷史知識比較薄弱。
【教學媒體的選擇與設計】:
本教學設計運用了相對基礎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件進行教學。
【教學方法】:
互動式教學,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Ⅰ【走進新課】:情境設置,多媒體展示教材93頁的課堂探究
問題探究:
(1)沒有身后的眾多士兵和民眾,拿破侖能夠成就舉世矚目的業績嗎?
(2)究竟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Ⅱ【學習新課】:
一、正確認識人民群眾這一概念
1、人民群眾的地位與作用。 學生閱讀教材93頁正文和“專家點評”,明確人民群眾的含義。
2、正確認識人民群眾的含義。
①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具有不同的內涵,但不論怎樣變化,勞動群眾都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
③我國現階段人民群眾的范圍。在我國現階段,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圍。
探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第一個方面,多媒體展示第七張幻燈(見課件),思考探究
(1)誰是社會物質生產的主體?
(2)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
(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生產的主體。
(2)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從探究中發現:
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此處首先分析勞動群眾的物質生產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的重要性。通過這兩層充分論證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1)勞動群眾生產實踐的重要性。 廣大勞動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資料。他們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處從三層論證為什么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結合學生的課堂反映設計相關問題,如,
①茉莉花民歌和四合農民畫是什么產品?
②茉莉花民歌和四合農民畫是誰創造的?這說明了什么?
③演奏茉莉花民歌需要的樂器,繪制農民畫需要的畫筆、畫紙、染料等,是誰創造的?在什么過程中創造的?說明了什么?
④茉莉花民歌源于《鮮花調》,阿炳創作《二泉映月》,四合農民繪制農民畫等等,說明了什么?(這些問題可以根據課堂實際隨機調整和更換)在探究中引導學生思考發現三個層次:
(1)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2)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
(3)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
探究問題:教材插圖說明了什么?
學生發現:我國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都來源于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都是人民群眾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結晶。
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此處結合學生學習過程的實際設計相關問題,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發現:
(1)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
(2)此作用在階級社會中的表現: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
(3)實現方式: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群眾是通過改革實現社會變革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改變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政治關系,只變革具體制度。不像在階級社會中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推翻舊的生產關系、舊的社會制度來實現。
小結與導引: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所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導學生說出——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探究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三、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如何看待人民群眾 根據學生的反映設計相關問題,分如下三層次是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黨的群眾觀點。
①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黨的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2、黨的群眾路線
①黨的群眾路線的地位: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作為方法論,是由“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唯物主義世界觀決定的。在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下,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3、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意義。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Ⅲ【總結新課】:
本節課從唯物史觀出發,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要求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高中政治優秀教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企業的含義和基本分類;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類;自然人和法人的區別;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義和特點;公司的組織機構;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企業兼并、聯合、破產的含義。
2、理解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和聯系;公司制的優點,以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意義;企業兼并、聯合、破產的意義。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何依法設立一個公司;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為什么以建立公司制為目標。
(二)能力目標
本框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在學習經營公司時,通過相關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如何創辦公司、如何經營公司,從而提高學生將來的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分析不同公司類型的特點,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進行選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國家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創辦公司、積極創業有利于國家生產力的發展。
2、使學生深切認識,銳意進取、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積極創業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價值。
3、增強學生依法設立公司、依法經營等法律意識。
【教學重點】
公司制企業、公司的經營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企業的兼并和破產
【教學方法】
本框教學應該注意加強事例論證,教師可選用最新的相關經濟報道、引用鮮活的數據證明教學內容。也可以鼓勵學生課下搜集相關資料,并引入課堂討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通過上課學習,我們知道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消費,必須不斷發展生產,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而生產主要是通過企業這一國民經濟的細胞來進行。而公司制是現代企業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因此,我們這一節就學習經營公司。
(二)進行新課
一、經營公司
1、依法設立公司
(1)企業的含義和作用
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電視系列片:一個繁忙的市場,各種交易活動緊張有序的進行著。請問:在這些交易活動中有哪些參加者?在這些參加者中最主要的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回答:閱讀教材,并回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有許多參加者,例:企業、個人、行政事業單位等,其中,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它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人們消費的商品和服務,主要是由企業生產經營的。
在我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等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其中,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教師引導:無論哪種企業,都有一定的企業組織形式。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請問:什么是公司制?你對公司制有什么認識?它們有什么特點?
學生活動:結合課下的調查活動,認真看書、思考并積極討論,發表見解,指出。
(2)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義和特征
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兩個以上五十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一定人數的股東發起設立,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40、41漫畫,分析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與聯系,最后由教師歸納:
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股東都負有限責任;公司均以其全部資產對債務承擔責任。公司組織機構均為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三部分;公司均有名稱、章程等。同時,兩種公司又存在明顯的區別。請同學們參看教材P41表格。即:
(3)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聯系與區別
(4)公司的組織機構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基本都有三部分組成: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其中股東大會及其選出的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機構,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偨浝砑捌渲纸M成公司的執行機構,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對董事會和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這些機構之間權責明確、互相制衡,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學性。
教師活動: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與聯系,了解了這兩種公司的有關知識,也知道這兩種公司就是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
請同學們總結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關知識總結什么是公司?公司有那些法律特征?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討論,并得出結論
(5)公司的含義與法律特征
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并由股份形式構成的,以營利為目的企業法人。成立公司,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規定,辦理一定的登記手續,取得法律上的承認。公司的生命是法律賦予的。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看教材“名詞點擊”指出法人與自然人的區別:自然人是以生命為存在特征的個人,而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請問:我國的企業為什么要采取公司的形式?我國的國有企業是不是也可以采取公司制?
學生活動:結合自己的調查情況,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總結
公司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有限責任制度和管理科學等優點。我國已經有許多國有企業,通過公司制改革,激發了活力、增強了競爭力,更好地發揮了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因此,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家授權的投資公司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可以單獨投資設立國有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例: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當然,除去公司制企業外,我國還存在大量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即:
(6)國有獨資公司;
(7)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結合調查情況,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分析什么是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引導:通過教材的“名詞點擊”的對此問題進行總結。
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電視系列片2:我省海爾集團在發展中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競爭力不斷增強。而有著300年品牌歷史的“王麻子”剪刀廠于2003年初向昌平區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
請結合自己身邊實例,分析不同的企業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經營后果?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發言,出現不同的結果是因為不同的企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與方法,例:利用價格優勢、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利用科技和管理、大作廣告等。教師最后總結。
2、公司的經營與發展
公司的經營就是指公司為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并獲取利潤而進行的所有活動的總稱。公司經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公司的命運,公司經營的目的就是利潤。
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經營戰略、競爭優勢、企業形象
公司能否經營成功取決于三個因素。
首先,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所謂企業經營戰略,是在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為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而做出的總體的、長遠的謀劃與對策。
一個企業,只有戰略定位準確,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為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如諾基亞,用了6年的時間,就由一個差一點兒被賣掉的地區性公司,一躍變為跨國公司,其成功的秘訣正在于此。如今,諾基亞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做視群雄。而諾基亞原來主要從事木材、橡膠業,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涉足電子領域。1992年以前,諾基亞的產品線很長,除移動通訊產品之外,還生產電視機、電腦、電線,甚至膠鞋。約瑪·奧利拉擔任諾基亞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后,決定專注于當時最前沿、最活躍。最代表發展方向的移動通訊領域這個當時并不賺錢的主業,舍棄了包括那些還能贏利的項目,先后賣掉了電線、電腦、電視機等所有不相干的產品,當時電視機已做到歐洲第二的規模。而自從搬出彩電進入移動通訊領域后,該公司就像坐上火箭般向上串升,每年的發展速度高于50%。如果不是企業經營戰略決策正確,及時實施戰略轉移,這樣的速度和今日的輝煌是不可想象的。
反之,一個企業在戰略定位上不準,那么,企業就會遭受挫折,甚至一撅不振,導致破產。如巨人集團的挫折,說到底,就是企業發展經營戰略上的失誤。巨人是由電腦行業起家和發家的,一度時間內公司每年的銷量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增長,到1992年,已成為當時中國電腦業的領頭軍,然而,其后巨人集團急于鋪攤子,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幾乎拋棄了主業,把精力和資金大量投入到自己。
高中政治優秀教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明確艱苦奮斗精神的內涵,會對照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來認識現實與理想的關系,能結合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來分析理想轉化為現實的主觀條件,能歸納艱苦奮斗的現實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結合學生的自身實際并借助一些案例進行啟發探究學習,設計連貫性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思維,有效落實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從實際出發來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改變好高騖遠的心態,養成實事求是、踏踏實實的學風,認識到實現理想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注重從自身做起,在學習、生活中不斷踐行。
【教學重點】
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理想的實現要通過艱苦奮斗。
【教學難點】
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
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也就沒有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你是如何設計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
活動:請同學們將自己關于未來的藍圖和設想寫在一張紙上。(要求寫的要具體一些)
展示:這里有一篇網上發布的一名小學生的“理想”。
曾幾何時,在我們的作文里、日記里也曾有著和這名小學生同樣美好的愿望,請將你那時的理想寫出來。
請把寫在紙上的不同階段的人生理想做一下對比,你的心中還執著地固守著你原有的理想嗎?為什么理想會有所變化呢?(設問)
學生回答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想要貼近現實。
教師總結:社會存在與社會的辨證關系,理想與現實的關系也應如此,引到理想與現實的問題上來。
進入新課:
教師請同學們討論理想、夢想、幻想、空想四個概念的不同。
教師歸納:
理想、夢想,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當理想或者夢想的追求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符合自身的客觀實際,在一定的條件下,尤其在艱苦奮斗的情況下,理想、夢想就會得以實現,理想、夢想就轉化為了現實。
幻想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想象,有一定的客觀依據,與現實有很大的距離,但在將來有實現的可能性。
空想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歪曲的虛幻的反映,是脫離現實、不切實際的想象,不具備轉化為現實的可能。
由此歸納出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既相互區別又緊密相連的:
播放神舟6號發射成功的視頻。(目的是驗證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教師介紹:人類曾對浩瀚的宇宙有著無限憧憬,我國千年的飛天夢想,在幾代科技人員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大力協同、集智攻關下,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終于實現并不斷創新,中國人探測月球甚至火星,也將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中國正在由一個航天大國步入航天強國。
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轉化為現實的,怎樣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呢?(設問)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積極向上,對社會有積極意義,有社會責任感,有益于他人,符合自身實際和社會實際,符合客觀規律等。
可見:我們對社會理想的追求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符合客觀規律。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板書)
材料分析:北京打造宜居城市(目的是說明社會理想的追求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符合客觀規律)
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當然應該是一座適宜人居住的城市。堅持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城市。2020年,北京將建成一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精神和身體健康的需要進一步得到滿足,人居環境、交通、上學、就醫等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宜居城市的理想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
職業理想在設計上要注意什么呢?(設問)
展示:上萬大學生“擠爆”某招聘會的圖片(目的是說明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
大學生就業難是當前社會的一個事實,其原因何在?(設問)
學生回答。
教師展示圖片:(大學生就業難原因之一)
教師歸納:職業理想的選擇應該符合實際。
展示材料: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在踏入工作崗位一兩年后由于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比例高達50%。以麥當勞為例,接收的大學畢業生都必須經過基層鍛煉,如到前廳去端盤子、刷廁所等,但往往實習三天就有人因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設問)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樹立的理想要崇高、科學和合理,理想一旦樹立,就對我們提出了律己的要求,指明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成為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從主觀方面看,要使今天的理想轉化為明天的現實,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特別需要艱苦奮斗。
居里夫人──世界科學史上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她的理想是用畢生的精力,獻身科學,讓全人類獲益。正是這個目標,使她大公無私,醉心于事業,有了“三克鐳”的感人事跡。
展示名言:
居里夫人說過:“理想的琴鍵,只有扣動奮斗的琴弦,才能秦出人生美好而動聽的音樂?!?/p>
播放《感動中國》人物黃伯云的一段視頻。
材料:
黃伯云事跡簡介
他從小“立志做一名科學家”。在出國留學美國的8年里,黃伯云刻苦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名譽與誘惑越來越多,然而,黃伯云始終沒有動搖,他深刻認識到,國家在當時經濟那么落后的情況下,送他們出國留學,是多么不容易。他十分理解“母親”──祖國的良苦用心,就是要他們學成歸國,報效祖國,改變祖國的落后面貌。因此,面對祖國的召喚,他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舉家踏上歸國之途。一遍遍地推倒重來,一項項檢查、一點點琢磨,改進工藝、添加新的材料……,黃伯云花二十年時間研制出來的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制成的飛機剎車片,目前,全世界只有英法美三個國家能夠制造。
伯云研制的飛機剎車片
黃伯云研制航空自動材料
教師歸納:像洪戰輝、許振超等無數個普普通通的人靠艱苦奮斗逐步實現人生理想的事跡無不感動著、啟示著我們每個人,理想的實現是需要艱苦奮斗的。
你如何來理解“艱苦奮斗”的內涵呢?你認同“艱苦奮斗的精神永遠不能丟”的觀點嗎?為什么?(設問,引導學生發言做到理例結合)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艱苦奮斗,不僅僅是一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更重要的是一種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面貌。(板書)
艱苦奮斗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板書)
提倡艱苦奮斗,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板書)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代代相傳?,F階段的共同理想、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以及個人理想的實現都需要人們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頑強的毅力,付出艱辛的勞動。我們應該有堅定的信念,始終不渝地去奮斗。
活動:共唱歌曲《愛拼才能贏》。
通過本課的學習,現在我們心中的理想應該更加清晰、具體和明確,請同學們再次在紙上寫下你的人生理想,并寫出如何實現它的具體打算,把它保存好,時刻激勵著你不斷去奮斗。
課堂小結:(教師將知識歸納一下)
課后作業:結合理想與現實的關系,評價北大學子賣糖葫蘆、復旦學子養雞、大學生當村官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