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政治教案 >

初二政治教案7篇

時間: 奕玲 政治教案

作為初中教師,大家在撰寫教案前要吃透學情,明白學生處于那個水平和狀況下能發揮潛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初二政治教案(最新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初二政治教案7篇

初二政治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

1.法律的涵義。

2.我國制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3.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理解:

列舉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表明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能力目標

培養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能正確理解法律、統治階級、階級意志等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法律是__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覺性,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教學建議

一、教學重點分析

1、關于“法律的涵義”的分析

因為第一課主要通過講述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聯系等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我國法律的具體內容前,對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有一個初步了解。而弄懂什么是法律,則是依法律己、依法辦事、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學習法律常識的基礎。

法律的概念是整個法律常識課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法律”一詞是整個法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正確理解這一概念,是我們學習法律知識的出發點。重點從五個方面掌握:

(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具體來說,奴隸制國家的法律是奴隸主階級意志的體現,封建制國家的法律是地主階級意志的體現,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是資產階級意志的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可見,法律不是一切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它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愿望和要求。

(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這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所謂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制法律,即制定出新的、過去沒有的法律規范。所謂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社會上原來已經存在的某些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

(3)法律的實施方式是__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法律同其他行為規范最顯著的區別。保證法律實施的強制力主要指軍隊、法庭、警察、監獄等。

(4)法律具有普遍約束力,即在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普遍約束力。這是法律的另一個顯著特征。

(5)法律的內容是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并且這些權利與義務是由國家確認和加以保障的。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點。

總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它是統治階級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實現階級統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2、為什么說__國家強制為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從法律實施的角度看,__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實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證。只有弄懂這一問題,才能認識到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才能使人們從根本上做到自覺守法和護法。

首先,統治階級只有依__國家強制力作后盾,才能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服從法律;其次,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各種關系,制裁違法犯罪分子,需要國家強制力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再次,只有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才能使人們享有的法定權利得以充分實現,才能使人們應盡的義務得以切實履行。由此可見,國家強制力作后盾也是確保法律其它特征得以落實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二、教學難點分析:如何把握概念 “統治階級”、“階級意志”、“國家強制力”、“法律”等,對這些概念,教師講課時不涉及,學生難以理解,要講講到什么程度,怎樣把握,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題。學生抱著極大的興趣學習一門新課程,但一開頭就碰到這樣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對他們的學習會造成一定困難,因此,怎樣才能既講清一些抽象的內容,又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也是教學上的難點。

“統治階級”,教師要作解釋,可用教材的提法:“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

“立法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此外還有國務院、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

“立法程序”根據我國憲法、法律的有關規定和立法實踐,一般經過:法律議案(草案)的提出、草案的審議、草案的通過、法律的公布四個環節。一些重要的法律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如《憲法》、《刑法》、《婚姻法》、《民法通則》等,其他一般性法律由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如《仲裁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三、教法建議: 1、關于“法律”概念的講解

關于“法律”概念的講解,要抓住以下8點:

(1)定義: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內容,具有國家強制力和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2)階級本質: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工具。

(3)創制形式:國家制定法律或國家認可法律。

(4)最主要特征:__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5)顯著特征:對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6)重要特點:規定權利和義務。

(7)法律的形式:法律、法令、法規、條例等。

(8)法律形式的分類:成文法與不成文法;實體法與程序法;一般法與特別法、根本法與普通法。

2、關于法律的形式和主要內容。

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法律的形式有多種分類,從法律的表述方法不同,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教師講課按教材講法即可,不必出現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的概念。從內容來說,法律都明確規定了人們相互間的權利與義務,這是法律規則的一個重要特點。講課時,教師可以某部法律為例,列一個表或用投影打出,便于學生理解。

3、關于小欄目的使用

教材第10頁:列寧的語錄。列寧強調的是國家強制力的重要性,他所說的法權,可以理解為法律權力或法律。

教材11頁“議一議”,也是要求學生理解國家強制力的重要性。教材列舉了一個案例,教師可再選擇一些典型案例加以說明。

教材12頁“議一議”的小欄目,教師可根據下面的思路引導學生思考議論:(1)法律依__國家強制力迫使被統治階級遵循與服從;(2)需要用法律來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制裁統治階級中的違法犯罪分子。

4、關于基本概念的教法建議:表解重點

教師可通過比較列表的方法對基本概念進行講解。

(1)法律的基本特征(三個基本屬性)

(1)法律的基本特征(三個基本屬性)

初二政治教案篇2

第一課:愛在屋檐下

1.家庭的含義:

答: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2.家庭關系的確立分哪幾種?

答:①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②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成家庭;③依照法律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家庭;④隨父(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

3.家庭的結構有哪些?

答:①核心家庭,是由父母與未婚子女兩代人組成。②主干家庭,是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組成的家庭。③單親家庭,是指由父(或母)一方與未婚子女一起生活。④聯合家庭,是指父母與多對己婚子女組成的家庭

4.為什么要孝敬父母?

答:(1)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理應得到我們的孝敬。(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3)孝敬父母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和法律義務。

9.孝敬父母的含義?

答: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

10.孝敬父母的方法:

答:(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2)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如: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

高興??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第二課我與父母交朋友

1.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

答:(1)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2)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錯誤傷害父母。

2.如何對待父母與我們之間的矛盾?(如果與父母發生矛盾怎樣解決?)

答:子女與父母發生矛盾很正常:發生矛盾后:冷靜——商量——溝通。

3.與父母溝通的要領有哪些?

答:(1)彼此了解是前提;(2)尊重理解是關鍵;(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

(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

4.與父母交往有哪些藝術?(怎樣與父母做朋友?)

答:(1)贊賞父母,贊賞中增進親情;(2)認真聆聽,聆聽中獲得教益;(3)幫助父母,用行動感動親人;(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

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

1.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意義?(閉鎖心里的危害?)

答: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如果封閉自己,只會使我們的“人際關系樹輪”萎縮,使自己陷入孤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相互選擇的結果。積極交往,友誼之樹才會枝繁葉茂;開放自我,我們的性格才會更開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朋友的作用有哪些?

答:朋友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支持和力量,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之路。

3.交友的原則有哪些?

答:(1)交友是一個平等互惠的過程,給予與分擔必須是雙向的,這樣才能做到雙贏甚至多贏;(2)交友要懂得寬容。(3)真正的友誼應該是坦誠的,在原則面前一定要堅定,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4)我們與社會上的人交朋友,要樂交諍友,不交損友。

4.男女同學之間交往的意義?

答: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可以增進我們對異性的了解,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己的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可能擴大交往范圍,鍛煉交往能力;可以學習如何適應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要求,增進自己的性別意識,使男生成長為男子漢,女生成長為好姑娘。

5.男女同學交往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愛。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

6.如果對待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

答:(1)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需要慎重對待,理智處理。(2)當我們在情感的門前徘徊時,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選擇。在反思中學會選擇,學會承擔責任;在選擇中我們把握青春,在承擔責任中我們長大成人。

8.在與異性交往中我們應如何學會保護自己?

答:(1)社會的道德、法律,學校的紀律、守則,社會的良好習俗,健康的文化環境給我們提供了外界的保護。(2)增強自我保護意識。(3)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4)我們的自律,也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

1.師生交往的意義?

答:師生交往是學校生活的重要內容,師生關系不僅影響我們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我們的身心發展。

2.老師的工作特點?

答:(1)老師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2)老師幫助我們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3)以人格影響人格,以情感喚醒情感(榜樣)。

5.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內涵?

答: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

6.師生交往的前提?

答: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

7.與老師溝通方法?(如何與老師相處?)

答:(1)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2)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3)原諒老師的錯誤;

(4)禮貌待師;(5)注意場合(6)勿失分寸。

10.當我們被老師誤解時怎么辦?

答:(1)我們可以向老師作出解釋,但解釋一定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并且是為了更好的溝通,而不是想逃避自己的責任。(2)我們也應當原諒老師的錯誤,作為普通人,老師不可避免的會犯錯誤,用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是對他的尊重,所謂恰當的方式,就是要考慮到犯錯誤者的情感——不傷害老師。

第五課多元文化“地球村”

1怎樣正確對待文化差異?

文化有差異,各有千秋:當今世界,文化呈現出多元和諧發展局面,面對文化差異,應有開放胸懷,采取溝通的態度,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價值,平等交流,互相學習。

1.網絡交往──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1)網絡的正面作用:了解時事、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等。

(2)網絡的負面作用:沉迷于網絡荒廢學業、以及誘惑欺詐、網絡成癮癥。

(3)如何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

①要以健康的心態把網絡作為生活的補充。

②要學會“信息節食”,抵御網絡上的不良誘惑。

③要利用網絡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④要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困難,實現人生價值。

二、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

2.如何學會自我保護

(1)網絡交往對象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輕意泄漏個人資料,不隨意答應網友的要求。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盡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師長解決,不要僅僅依賴網友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當受騙。

(2)提高辨別覺察能力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覺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才能保護自己。(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3.遵守網絡規則

(1)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要語言文明,不辱罵他人;要真誠友好,不欺詐他人。

(2)上網更要遵守法律。不惡意制造、傳播流言,不進行詐騙活動等。

初二政治教案篇3

1.什么是誠實?誠實有什么重要性?

(1)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誠實意味著實事求是,表里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虛偽,不夸大其辭,不文過飾非。誠實的人對自己是誠實的,這就意味著不自欺,內心坦坦蕩蕩,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誠實的人對他人誠懇實在,不說假話,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踐守諾言。

(2)只有在一顆誠實的心中才能夠生長出善良、正直、勇敢、謙遜;只有一個誠實的人才能信守諾言,履行約定,獲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牢靠的事業基礎,取得堅實的人生業績;只有人人誠實守信,社會秩序才能有條不紊,文明進步才有可能。

2.謊言的根源及危害是什么?

(1)在我們的生活中,謊言并不鮮見。各種謊言背后總是有著利益、面子等緣由。有的人認為,撒謊是人難以避免的缺點,撒點小謊,也無傷大雅。其實,謊言往往像身體上的潰瘍,它會從小處向大處擴展。

(2)撒謊帶來的暫時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靈變得晦暗。謊言敗露的同時是信用的喪失,友誼的毀壞。人一旦撒謊成性,最終將遭到朋友和社會的唾棄。

3.承諾的重要性及要求是什么?

(1)學會誠實做人,就要懂得承諾的重要性。俗話說,一諾千金,形容承諾的道德分量之重。無論對大事還是對小事,你的承諾一經作出,就應該兌現。每一個小小的諾言的兌現,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廈的一塊石子。一個人的信用是靠始終一貫的誠實守信的行為建立起來的,所以我們不能輕視自己的每一個承諾。

(2)沒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應該做的事情,決不能去承諾。

4.怎樣區分誠實、隱私與“善意的謊言”?

誠實是拒絕謊言,卻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們有權保留自己的隱私,也應該懂得在適當的場合和對象面前適當地說話。不分場合和對象,將不適當的話和盤托出,即使說的是真話,那也不是誠實的要求,而只能被視為愚蠢。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善意的謊言”,出于安慰、鼓勵、幫助他人的目的,將一些負面的事實加以掩飾,那是與人為善的行為,與不負責任、不講信用、損人利己的弄虛作假行為完全不能相提并論。

5.怎樣才能堅守誠信的綠洲?

(1)正確看待社會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些不講誠信的人,見利忘義的行為只是社會前進大潮中的逆流漩渦。大多數公民和企業的誠實守信的行為才是市場繁榮、經濟增長的堅實基礎。

(2)我們要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誠懇地待人,誠實地學習、生活。

6.為什么要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個人都具有天賦平等的人格。人與人的天賦有著千差萬別,但差別不能成為人格不平等的理由。每個人天生具有同等的生命權利、發展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作為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2)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人,不因人們之間的差異而劃分尊卑等級,顯示不同的態度,這是一個正直的人應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7.為什么說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1)平等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落后和愚味的表現。人類社會經歷過各種不平等的等級制度,存在過各種各樣的歧視,發生過殘酷的迫害甚至殺戮。為了實現和維護平等,人們進行了長期的艱苦斗爭和不懈努力。

(3)平等在社會進步中實現。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平等的觀念日益普及。今天,平等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共同價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多方面促進社會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8.怎樣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

(1)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差異和不平等。民主的社會制度保障每個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與人的差異,也不能使機會、財富和各種社會資源完全平均分配。社會的進步不能一蹴而就,陳舊的觀念也不會一掃而光。在社會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

(2)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的原因。人們在天賦上的容貌、智力、體力等差別,在社會生活中的財富多寡、分工不同、機遇不同等等,都可能帶來現實中的某種不平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必然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差異:種族民族的差異、文化語言的差異、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差異、熟悉的人與新來者的差異、年齡的差異、性別的差異,等等。

(3)對待現實生活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的正確態度: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9.什么是平等待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表現為對各種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本著真誠、尊重、友善、禮貌的態度相待。

(2)做到平等待人:①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③要摒除對金錢、權力庸俗崇拜的陳腐觀念;④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努力去清除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歧視,共同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誠和諧的人際關系。

10.為什么說善良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1)善良是多種美德的基礎和體現。善良包含著克己、為人、真誠、尊重、理解、寬容、奉獻、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歸結起來,善良就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2)善良是無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發自內心的驅使,善良的行為必然不圖回報。

(3)與人為善要是非分明。懷有善良之心的人不會容忍對公眾利益的損害,對無辜者的傷害。善良的人不是無原則的好好先生,而會在救困扶弱、維護正義的情境中與邪惡和錯誤作斗爭。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一顆善良的心不僅對自己的親朋好友打開,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會懷著真誠的善意,對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更是會充滿愛心。

(5)善良要見諸行動。真誠的愛心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關懷和體貼別人,為別人的需要作出奉獻。

11.為什么要幫助他人,體驗生命的快樂?

(1)幫助他人,不僅是為了別人的需要,也是我們內心情感的需要。幫助他人是一種主動“給予”的活動,當你對他人懷著真誠的愛心,“給予”就不意味著自己“讓出”或“犧牲”了什么,相反,“給予”讓我們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和能力的發揮。

(2)助人不僅是付出,也是收獲。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的生命的愛,就仿佛給他人的生命之樹捧一掬清泉。愛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

12.怎樣理解“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將心比心是與人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

(2)將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難,遇事能夠替別人著想,能夠體諒別人的處境,理解別人的痛苦,以溫暖的態度和方式分擔別人的不幸。

(3)將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誠意為別人的成功而高興,為別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報。

(4)將心比心就是不以殘忍冷酷的方式對待別人,不在肉體和精神上傷害別人。

(5)要培養與人為善的品德,就必須擯棄傷害他人的惡習。我們都知道受傷害是痛苦的。將心比心,我們也應該避免去傷害別人,造成別人的痛苦。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初二政治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體驗盡孝后的快樂。

2.能力目標:辨證分析孝敬父母的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于孝的能力。

3.知識目標: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學準備:給長輩洗一次腳.

<三>.教學過程:

1、【音樂導入】:《愛的奉獻》

2、【故事】:“小鋒和媽媽”(課本P12)

小組活動一:媽媽為兒子的多動、成績差而傷心,卻為什么總在兒子面前露出笑臉、鼓勵他?

你理解小峰媽媽的一片苦心嗎?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報母親?

你能說說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的爸爸、媽媽為你付出的愛嗎?請具體說明。

3、【古詩欣賞】:《游子吟》

【小結】:唐朝孟郊的這首詩以歌頌偉大的母愛而著稱。它從母親為即將離家遠游的兒子縫制衣服的行動中,透露出母親的無限慈愛。

4、【承轉】: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把我們養育長大。孝敬親長理應是我們的天職。

5、【經典回放】:“陽光學子的感人故事兩則”

6、【活動二:】:請結合課本P15表格并對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說說你們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表現?能談談為父母盡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嗎?

例一:沈陽市文藝二校門前,準時出現了兩位掃街人。一個是中年女性,另一個是小伙子。中年婦女戴著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黃色馬甲,揮舞著大掃帚在灰塵中出沒;小伙子則一身學生裝束,一絲不茍地清掃著每一個角落。

例二:……

【小結】:孝敬父母就是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

8、【倡議】:我們為爸爸媽媽只是做了一點點的小事情,可他們卻十分的感動。為此,我想對全體同學提出幾條倡議:第一:多關心自己的長輩,尤其在他們不舒服的時候。第二:早上走時對長輩說“再見”,回到家是主動打招呼,尤其是不對自己的長輩亂發脾氣。第三:每天給自己設立一個勞動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我相信,在父母、長輩愛的渲染下,我們也一定會把愛回報。

9、【作業】:給長輩洗一次腳并談體會。

初二政治教案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教育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樹立平等意識 學會尊重。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平等和尊重的關系 尊重的外延。

導入新課:在我國歷代的農民起義中提出了“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也提出了民主、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其實,在我們當今社會里,人人都是平等的,都經該彼此尊重。今天我們學習第三框題 平等尊重你我他。

一、人生而平等(板書)

活動:周總理的故事

目的: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彼此尊重。

要求:閱讀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分組討論:

1、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說明什么?

2、如何克服盲目的“優越感”與“自卑感”?

3、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樹立平等意識?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盡管每個人的`境遇和社會地位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我們要向周總理學習,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提問:我們能否以貌取人?你與人交往看重什么?為什么?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得很正確。我們的相貌是父母給的,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的言行是可以選擇的,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是由我們自己做主的。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優勢而自傲,也不要因為自己有某些劣勢而自卑,一個人美不美、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在于相貌,而在于他的行為。

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們絕不能忽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殘疾人就是其中之一。

活動:平等對待殘疾人

目的:認識弱勢群體,平等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

要求:閱讀材料,分析討論:

1、你怎樣看待個別同學的行為?他們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么傷害?

2、社會上哪些人的平等權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3、在我們周圍還有那些弱勢群體?

4、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二、尊重從我做起(板書)

如何學會尊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尊重他人(板書)

活動:一支鉛筆的故事

目的: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富有尊嚴的個體,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

要求:閱讀材料。思考企業家對小商販表示尊重的內在原因。討論對待不同類型的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尊重。

教師小結:人們需要相互尊重的,受到別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

第二、尊重社會(板書)

教師出示一些在公共場所不文明的行為,提問:這些人的行為正確嗎?為什么?我們如何做到尊重社會?

學生回答,略。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尊重社會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做到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守規則時尊重社會的底線,也是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

第三、尊重自然(板書)

提問:

1、如果你每天進教室,教室里紙屑遍地,桌凳橫倒豎歪,你是什么心情?

2、如果你處在優美、安靜的環境中又是什么樣的心情?

3、我們應該如何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

教師小結:人類是離不開自然的,我們不能做自然的奴隸,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朋友,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對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隱私、選擇;平等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了解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正確的做法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初二政治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感知自己的人際狀況,歸納出封閉心里的危害,開放自我,積極交往的意義。

2.了解交往中受人歡迎的品質和不受歡迎的品質。懂得養成良好的品德和提高溝通能力,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3.懂得朋友和友誼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4.教學重難點:重點:感知自己的人際關系,朋友的作用

難點:了解交往的意義,如何交友

【課前預習】

1、真誠、友好、____負責任等品德會使自己在集體交往中成為受歡迎的人。

2、開放自我,我們的性格才會更開朗,人生才會更___ .

3、朋友帶給我們溫暖、支持和力量,讓我們感受生活的____。

4、真正的友誼要堅持____,我們一定要慎交朋友。 ____, 、真正的友誼要堅持____ 我們一定要慎交朋友

【課內探究】

一.自學問題:

(一)導入:友 誼(故事)

歌德和席勒同是德國偉大的有才華的詩人,兩個人生活在同一時代,盡管性格、生活遭遇迥(jiong)然不同,但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席勒的影響下,歌德完成了《浮士德》等長詩的寫作,兩人又和寫了許多諷刺短詩。當歌德聽到席勒的死訊時,他悲痛極了,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喪失了一半。”歌德的話道出了一個哲理:好朋友是自己生命的一半。 有人說:“多一個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塊陶冶情操的礪石,多一分戰勝困難的力量,多一個銳意進取的伴侶。可見 朋友、友誼對每一個人都是很重要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多交些良師益友。

1.積極開放的心態對擴大自己的“人際圈”有何意義?

2.閉鎖心里的危害是什么?

3.受歡迎的人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我們為什么渴望友誼?

5.交友的原則?(怎樣正確把握友誼?)

二.合作探究

許娜的事例(教案p45)

思考:許娜的苦惱你有沒有?

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這樣對許娜有何危害?

請你為許娜出主意,幫她消除這些煩惱?

小冬和小寧的事例(教材p33)

小可和小新的事例(教材p34)

小林和小 的事例(教材p35)

三.小結新課

【達標檢測】 導學p26---27(1----5) 選擇題:

1、升入初中以來,小紅好像變了一個人,有什么心里話也不愿對父母講,也不愿與老師、同學交往。她感到越來越孤獨,優勢特別煩躁,情緒波動很大,人際關系也很緊張,朋友越來越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小紅的表現屬于青春期閉鎖心里的表現,是一種不正常的心里反映 ②小紅的這種行為會影響與同學、朋友的正常相處和交往,容易形成自我封閉,自我孤立的性格,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③小紅應努力消除閉鎖心里,以積極開放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交往 ④積極與他人交往才會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人生才能更精彩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2、小紅同學剛剛隨父親從四川來到山西某校。第一天,她一口濃重的四川口音引得同學哈哈大笑,她頓時滿臉通紅地低下了頭。從此只要課堂上輪到她發言,她就心里發慌,面紅耳赤,呼吸困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據此回答(1)—(2)小題。

初二政治教案篇7

第九課時 誠信是金

教學目標

把握誠信的含義;了解“一諾千金”的內涵;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引導學生體會到誠信是立身之本。

教學重點:把握誠信的含義,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到誠信是立身之本。

導入新課:用引言中曾參的故事導入。

一、誠信是金(板書)

1、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板書)

(1)、誠信的含義(板書)

學生閱讀教材115頁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誠”、就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

探究交流教材115頁的問題。廢石主人的決定表明了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決定?進一步理解誠信。

教師小結:廢石主人的決定表明了一個道理就是為人處世、與人交往,要做到誠實守信。廢石主人的決定沒有因“廢石”變成了“寶石”而改變自己原來做出的決定,這種不因利益而放棄自己的承諾的舉動是值得人尊重的。

學生自由閱讀教材115頁相關鏈接內容,明確“一諾千金”的由來。

(2)、“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內涵(板書)

指定一名學生朗讀教材115頁倒數一自然段,學生明確其內涵。

(3)、不講信用,害人害己(板書)

師生探究交流教材116頁——日本餐飲業有條行規

目的:通過不誠信的案例,使我們認識不講誠信的后果。

要求:(1)閱讀故事內容。(2)討論主人公的遭遇及其原因。(3)讓學生積極列舉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例子。(4)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表示不誠信的詞語。(5)相互交流閱讀。

教師強調: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不講誠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時,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人識破,他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

2、對人守信 對事負責(板書)

(1)、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板書)

師生探究交流教材117頁活動——在我們周圍常常看到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

共識:(1)對“責任重與泰山”的理解: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重承諾、守信用的人把責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敷衍了事、弄虛作假,只能騙人一時,無法欺人一世,最終將一事無成。(2)對人負責與對人守信是統一的,不是-事。對人守信落實到行動上,就是一種對事負責的態度;對事負責是對人守信的具體表現。只有對人守信的人,才能對事負責;只有做到對事負責,才使對人守信得以真正落實,而不是一句空話。(3)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反映出我們沒有遵守誠信準則,沒有以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如果總是弄虛作假、敷衍了事,雖然暫時能騙人一時,無法欺人一世。長此以往,將影響我們未來的發展和事業的成功。所以,這決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必須加以改正。

(2)、不要輕易許諾(板書)

探究交流教材117頁活動——一家旅館門前

目的;讓學生知道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一旦有所承諾,就應該實現。

要求:(1)閱讀賣火柴的小男孩的故事。(2)討論賣火柴的小男孩是怎樣4實現自己的諾言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3)進一步討論人為什么要踐約守信?(4)教師做適當總結。(賣火柴男孩兒實現了他的承諾,是誠實守信的品質使他這樣做的。踐約守信是誠實做人的核心,是個人在社會立足的基本要求。

262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丰县| 镇江市| 偏关县| 马公市| 洛隆县| 宜春市| 泸溪县| 惠州市| 华坪县| 昭苏县| 桃园县| 保亭| 和田县| 伊吾县| 鄯善县| 师宗县| 大悟县| 昆山市| 宝坻区| 思茅市| 永春县| 晋州市| 荔波县| 威远县| 桦川县| 江口县| 兖州市| 新乐市| 安阳县| 岢岚县| 宁都县| 镇坪县| 达拉特旗| 旅游| 双牌县| 西林县| 涿州市| 锦州市| 南康市| 长兴县| 靖安县|